《弈喻》教学案

合集下载

弈 喻

弈 喻
教学时间
课时安排
2课时
序号
教学内容
一九、弈 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工具书、书下注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的手法,并初步体会深入浅出、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加大积累文言文知识的力度,并能逐步提高熟练驾驭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借助资料,合作交流、展示达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文中所讲为人治学的重要准则,学会时时处处内省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的写作手法,掌握这种写作技巧。
课型:预习课课时:1课时
预习目标
1、作者简介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3、整体感知全文内容4.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5、掌握这种写作技巧




展示导学案中(1-----3题)
第二组题
展示导学案中(4-----6题)
第三组题
展示导学案中(7-8题)
第四组题
展示导学案中(9-----10题)




本文以下棋设喻,借事说理,告诉我们,下棋事小,做人事大;多看别人优点,反省自己的不足,方能下好人生这盘棋。
反馈
检测
本文借下棋为喻,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本文提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导学提纲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1、作者简介。
2、解题。
3.本文说理前,叙述了一次怎样的经历?有了怎样的教训?
4.作者叙述下棋的事以后,本可直接借事说理,而文章第2自然段却没有一句涉及与上文下棋有关的事,其原因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弈喻》课件

《八年级语文弈喻》课件

寓意深刻
文章寓意深刻,不仅传达 了做人的道理,还体现了 学习的态度和人生的智慧 。
03
弈喻解读
棋局解读
棋局背景
描述了弈者与对手的棋局背景, 包括棋盘布局、棋子数量和双方
棋力等。
棋局进展
详细描述了棋局的进展情况,包括 关键时刻的决策和双方棋子的攻防 转换。
棋局结果
总结了棋局的胜负结果,以及胜负 对弈者的心理和情绪影响。
能力。
培养心态
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能够保持 积极的心态,不气馁、不放弃,
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棋局中,双方需要互相配合、 协作才能取得胜利,这有助于增 强个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
力。
04
课堂互动
问题讨论
总结词
激发学生思考
详细描述
在讲解《八年级语文弈喻》时,教师可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 进行讨论。例如,“你认为弈者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课文中你学到了 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强调虚心学习
弈秋的教诲中,强调了虚 心学习的重要性,告诫人 们要谦虚谨慎,不断求进 。
教育意义
文章通过弈棋的故事,向 读者传达了做人的道理和 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具有 深刻的教育意义。
语言特色
简洁明了
文章语言简练,表达清晰 ,易于理解。
生动形象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 比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 和感受弈棋的场景和人物 特点。
学生分享
总结词
锻炼学生表达
详细描述
教师可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对课文的理解等,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点评
总结词

【教学设计】《弈喻》(长春版)

【教学设计】《弈喻》(长春版)

YUWLN八年级下册《弈喻》教学设计巢湖市柘皋中学葛庆国老师♦教材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弈喻》是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的一篇散文。

该文寓意深刻,以下围棋为比喻,阐述了“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轻视别人”的道理。

弈喻,即以弈喻,弈在此是名词活用作状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钱大昕其人;2.学会实词含义;3.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并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写作方法;2.学习文章的写法,掌握写作技巧;3.熟读成诵,感知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掌握文中所讲为人治学的重要原则,学会时时处处自省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钱大昕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清代文学家钱大昕凭观棋所得的一番感悟写下了耐人寻味的散文《弈喻》,这种缘事悟理的写法,便于表达我们在生活中的思想收获,大家通过研读此文一定会在成长中得到难得的启示。

二、作者介绍钱大昕,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

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于清雍正六年(1 7 2 8年),逝于清嘉庆九年(1 8 0 4年),是18世纪中国的杰出学者,乾嘉时代的史学大师。

青少年时代成长在文化氛围浓郁的江南地区,就学于苏州紫阳书院,与王鸣盛(钱之妻兄)、王昶(ch eng)、曹仁虎等同学,诗名甚著,号称“江左七子”。

著有《潜研堂集》。

三、朗读课文1.听范读。

明确字音;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3.齐读。

四、理顺文章大意1.解题。

“弈”就是下棋,“弈喻”意思是用下棋来打比方。

弈喻教案

弈喻教案

《弈喻》第一字词句含义目标:理解文中字词含义。

熟读课文,能全文。

学生情况:学习古文,多数学生仍停留在死记硬背上。

对于加点字词的理解能靠背默来完成,对句子则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关键在于读得少语感差。

所以,学习古文仍注重多读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补充适当语法知识,为句子奠定基础。

字词要求:读准字音,书写正确,解释。

嗤:讥笑。

辄:就。

逮:及,赶上。

甫:刚刚。

赧:脸红。

訾:挑毛病,说坏话。

度:猜测,估计。

曾:竟,乃。

全文,做到通顺流畅。

题解:弈喻——标题揭示文章写法,“缘事发,以小见大”。

以弈棋为喻,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语法现象:“易置之”——“易(之)置之”,替他下棋;成分省略要补出。

“顷之”——不久,“之”无意,句子中调节音节作用。

辄欲易置之替一客数败屡次易{予颇易之轻视数{甫下数子几(个)然易地以处交换竟局数之计算反复,字词理解,句子。

:抄写生字新词,注释。

熟读课文,口头全文。

第二杂文特点目标:“缘事发”“以小见大”“性”的杂文特点在本文中体现。

全文中心论点。

第一节:论述一次下棋给我“教训”。

(一):下棋过程观弈时态度变化棋局中弈观弈嗤其失算,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自高自大对局前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轻视对方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吃惊不小局将半客之智尚有余,予思益苦苦心竭律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羞愧万分观弈终日默坐已喻不能妄自尊大,不能轻视别人思考:缘事发“事”在文中指什么?结论:观弈时没有自知之明,轻视他人,结果碰壁,由此得到一个教训——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轻视别人。

第二节:由下棋中得到教训,且“以小见大”,联想到“待人待己”道理。

以小见大观弈看人予观人下棋今之学者嗤其失算訾古人失;称今人失第二节与第一节进行类比,指出“今之学者”自高自大,轻视别人。

(二):今之学者两大缺点:读古人书,訾古人失;与今人居,乐称人失。

(现象)人固不能无失吾亦有失(观弈后明白)知人之失,指人之小失,不见吾之大失要有自知之明(主要观点)何暇论人哉管好自己(正确对待)思考:第三段作用什么?结论:在第二节基础上,进一步为什么不能妄自尊大,不能轻视别人。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下《弈喻》 (八)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下《弈喻》 (八)

《弈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弄懂各段讲的主要内容。

2、领会作者以弈为喻所阐明的道理,并能指出记叙和议论的句段。

3、体会本文借故事讲道理,意思逐层深入写法的好处。

4 .写作:学习用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借故事讲道理,意思逐层深入写法的好处。

学习难点:学习用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步骤:【动脑动手】( 一) 对下面的句子,各有不同的理解,选择正确的,把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 .予观弈于友人所( )A .我在住的地方看友人下棋。

B .我与友人一起去看下棋。

C .我与友人一起去他住的地方看下棋。

D .我在友人住的地方看下棋。

2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 )A .今天的知识分子读古人写的书,大多挑毛病,说坏话。

B .当今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大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C .当今有学问的人读古人的书,大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D .今天的学生读古书,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3 .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A .曾经是看下棋的人不如自己。

B .下棋的人不如停止。

C .简直连看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

D .曾经看过下棋的人还不如不看。

( 二) 下面四句话是从课文里摘抄的,其中有错的两句是( 只填序号) :( )A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B .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一处,平心而度之,予果无一失乎?C .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定能是非之真?D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 三) 熟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全文主旨:( 五)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下课啦,咱们来听个小故事吧: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弈喻》教学设计

《弈喻》教学设计

《弈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弈喻》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弈喻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教学设计包括开篇导入、主体教学和课堂总结三个部分。

一、开篇导入(10分钟)1. 教师打开电脑,显示一盘围棋或国际象棋的棋局,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你们在玩过吗?为什么说围棋或国际象棋是一种弈棋游戏?2.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弈棋游戏是通过棋盘和棋子进行思考和对弈的一种活动,是一种运用智慧和策略的游戏。

3. 教师引出本节课主题:《弈喻》是对弈棋游戏的喻引,通过对弈棋游戏中的思考和策略进行类比,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主体教学(35分钟)以下是《弈喻》教学的五个步骤:步骤一:理解弈喻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或呈现弈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弈喻是通过类比弈棋游戏中的思考和策略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2. 教师示范几个弈喻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其基本思路,例如通过象棋中的“炮打车”来引申解决团队中的协作问题,通过围棋中的布局来引申解决市场营销中的策略问题。

步骤二:分析案例与实践应用(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发若干弈喻案例,学生自行阅读并分组讨论。

2. 学生依照弈喻思想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解决策略,并互相评价。

步骤三:团队合作拓展(1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2. 小组成员利用弈喻思想解决所选择问题,并找到出解决策略。

3. 小组展示自己的弈喻思维过程和解决策略,并与其他小组交流和互动。

步骤四:反思与总结(5分钟)1. 学生向全班汇报各小组解决问题的弈喻思维过程和策略。

2.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策略进行反思,总结弈喻思维的优点和不足。

三、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强调弈喻思维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弈喻思维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书面提交。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八下《19弈喻》word教案 (8).doc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八下《19弈喻》word教案 (8).doc

《弈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弄懂各段讲的主要内容。

2、领会作者以弈为喻所阐明的道理,并能指出记叙和议论的句段。

3、体会本文借故事讲道理,意思逐层深入写法的好处。

4 .写作:学习用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借故事讲道理,意思逐层深入写法的好处。

学习难点:学习用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步骤:【动脑动手】( 一) 对下面的句子,各有不同的理解,选择正确的,把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 .予观弈于友人所( )A .我在住的地方看友人下棋。

B .我与友人一起去看下棋。

C .我与友人一起去他住的地方看下棋。

D .我在友人住的地方看下棋。

2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 )A .今天的知识分子读古人写的书,大多挑毛病,说坏话。

B .当今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大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C .当今有学问的人读古人的书,大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D .今天的学生读古书,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3 .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A .曾经是看下棋的人不如自己。

B .下棋的人不如停止。

C .简直连看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

D .曾经看过下棋的人还不如不看。

( 二) 下面四句话是从课文里摘抄的,其中有错的两句是( 只填序号) :( )A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B .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一处,平心而度之,予果无一失乎?C .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定能是非之真?D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 三) 熟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全文主旨:( 五)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弈喻教学设计

弈喻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弈喻教学设计教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学习借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以下围棋为喻,阐述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棋中之喻”。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论语》中有一则:“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说的是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不凭空猜测揣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今天,我们将要从《弈喻》一文中进一步认识到为人切莫自以为是、妄自尊大。

二、检查预习1.作家作品:钱大昕(1728--1804年)字晓徵,号辛楣,清代学者,他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著有《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文集》等。

2.字词注音:数.败嗤.其失算予赧.甚不逮.己也多訾.古人之失不能讳.也三、汇报交流1.解题:弈,指下棋;喻,比喻。

题目点明以围棋为喻揭示某种现象的本质,告诉人们某种道理。

2.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读音不准或停顿不准的地方,互相交流,教师明确。

3.在熟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四、整体感知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段叙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经历?有怎样的教训?经历:先是观弈,嗤客失算,到与其对局,客胜予之后,予赧甚,到不出一言。

教训: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2.在写下棋时,重点描写了什么场面?重点描写了“我”由观棋到下棋前后态度的不同变化。

观棋时,讥笑客人;到自己与客人下棋时的思竭智穷、不堪一击,因而内心十分羞愧。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段中“学者”的毛病是什么?客服这一毛病的办法是什么?“学者”们常常指责、非议古人和别人过失。

要克服这一毛病,就要换位思考,并且心平气和地冷静地推测揣度。

4.本文借观弈说理,实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人们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而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即观人之失易,观己之失难。

启发人们要善于公正地对待别人,正确地看待自己。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警戒主观臆断、骄傲自大的人。

弈喻 王峥琪

弈喻 王峥琪

弈喻主备人:王峥琪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2、掌握并学习“缘事而发,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掌握并学习“缘事而发,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可是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板书:弈喻)同学们怎样理解这个题目?“弈”是下棋,“弈喻”的意思就是拿下棋的事来打比方,从题目能看出文章是由下棋引发的思考,由下棋比喻生活中的事情。

作家往往喜欢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阐发关于生命和生活的深刻道理,这是一种缘事说理,以小见大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在一次观棋对弈中感悟了怎样的道理。

二、1、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正音和断句。

数shuò败数shù子数shǔ之逮daì赧nǎn 度duó曾zēng2、学生自读课文3、找学生读课文三、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积累实词读准字音,书写正确,解释明确。

嗤:讥笑。

辄:就。

逮:及,赶上。

甫:刚刚。

赧:因羞愧而脸红。

訾:诋毁。

度:猜测,估计。

易:①便以,取代②轻视数:①shuò多次,屡次②shǔ,计算,查点③shù几,几个。

是:认为正确,肯定。

非:反对,责怪。

定:固定?翻译为标准暇:空闲,闲暇。

讳:避讳。

已:停止,废止。

四、作者作品介绍钱大昕:清代学者。

字晓徵,号辛楣,一号竹汀,晚称潜硏老人,江苏嘉定人。

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

治学涉猎颇广,于音韵训诂尤多创见。

乾嘉时期吴中七子之一。

乾隆四十年(1775),因父丧归里,后称病不复出。

归田三十年,先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

他初始以辞章闻名,后来精研经史,对经义聚讼难决的问题,皆能剖析源流,于音韵、训诂方面,尤多创见,对史学精于校勘考订,当时推为通儒,也长于诗文。

著有《潜研堂集》等。

五、问题探究1、缘事说理的“事”在文中指什么?观弈时没有自知之明,轻视他人,结果碰壁,由此以后观棋再也不自以为是,只是终日默坐。

2、作者是如何写下棋的?有没有介绍下棋的规则,下棋的路数?这样写下棋的目的是什么?文章既没有抽象的介绍下棋的一般规则、一般情形,也没有详细具体地铺写下棋者的年龄、表情、举动以及下棋过程中的种种情形和场面,而是十分简要地叙述了作者自己在友人寓所的一次下棋经过。

【K12学习】十九 奕喻教案

【K12学习】十九 奕喻教案

十九奕喻教案十九奕喻教学目标.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加大积累文言文知识的力度,并能逐步提高熟练驾驭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的手法,并初步体会深入浅出、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掌握文中所讲为人治学的重要准则,学会时时处处内省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

教学重点.朗读、翻译,把握基本内容。

2.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解决疑难字句,了解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钱大昕。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

一次旅行,让我们一睹大千世界的多彩;一次阅读,让我们久久回味,悠远绵长。

而一次观棋、对弈的经历又会有怎样的感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钱大昕的《弈喻》中,去体会人生百味,尽在棋中。

二、作者简介。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

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他初始以辞章闻名,后来精研经史,也长于诗文,著有《潜研堂集》。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要求:(1)准确、流畅地诵读,正确地断句。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好文中的反问句、感叹句和判断句语气。

2.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语句,了解大意。

3.梳理结构并理清其间关系。

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叙述观棋下棋经历。

尾句过渡,承喻启理。

第二部分(2):借下棋喻理。

又分两层:第一层,“今之学者”起。

“今之学者”与“予”比较,提醒弟子反省自己,学会“易地以处”,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第二层,“弈之优劣”起。

深入阐述在无法判断是非之时,更应反省自己,并且指出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四、问题探究。

.本文说理前,叙述了一次怎样的经历?有了怎样的教训?(1)指名学生复述观棋、对弈的经历。

(2)教师适当点拨:以“予观弈”为开头,写了自己嗤笑别人不如自己,结果却吃了轻视他人的苦头,以致“不能出一言”。

教训是“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弈喻教学设计

弈喻教学设计

弈喻教学设计弈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工具书、书下注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学习文章的写法,掌握这种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代文学家钱大昕凭观棋所得的一番感悟写下了耐人寻味的散文《弈喻》,这种缘事悟理的写法,便于表达我们在生活中的思想收获,大家通过研读此文一定会在成长中得到难得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历任山东、湖南、浙江、河南乡试考官,提督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因父丧归里,后称病不复出归田三十年,先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他初始以辞章闻名,后来精研经史,对经义聚讼难决的问题,皆能剖析源流,于音韵、训诂方面,尤多创见,对史学精于校勘考订,当时推为通儒,也长于诗文著有《潜研堂集》等。

三、朗读课文四、解题“弈”就是下棋,“弈喻”意思是用下棋来打比方从题目可知这篇短文是用下棋来讲道理的。

五、课文理解1、本文是以下棋作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作者是如何描述自己下棋的一番经历的?这样写有哪些好处?文章十分简要地叙述了作者自己在友人寓所的一次下棋经过其中作者特别突出地叙述了自己在由观棋到下棋过程中前后态度的不同变化,即由观棋时的跃跃欲试和因客人的“数败”而在内心里讥笑他,“以为不逮己”的傲慢,到自己与客人下棋时的思竭智穷、不堪一击,因而内心十分羞愧,“不能出一言”的狼狈这件事对作者震动很大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于是作者说:“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下棋,正是为后面的议论和说理作铺垫实际上在这样的叙述中,虽然还未说理,但理已寓于事中了就好像箭在弦上又引而未发,不仅充分调动起读者的期待心理,而且迫使读者也不得不参与进来要探明其中的究竟同时,由于作者并不是从旁观者的地位客观地叙述下棋者的优劣,而是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现身说法”,因而就使读者格外感到“事事确凿”,也使下面的议论说理有了坚实可靠的事实基础,而不致流于空洞浮泛。

《弈喻》教案1

《弈喻》教案1

[科目]语文[年级]初一[文件]chja31.doc[标题]弈喻[关键词]文言文/教案[内容]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课文,应先疏通文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数(一客数(shuò)败甫下数(shù)子竟局数(shǔ)之)訾等。

2.本文第二、三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

文章先叙作者观客弈后又与客对弈的经过情形(第一段),后议治学须防主观臆断的道理(第二、三段)。

这是古代杂文的一种常见模式,即以叙事引发议论,目的在“议”而不在“叙”,所在“议”是文章的重点。

但它的议论方式跟纯议论文有别,往往只用三言两语点出问题的要害,而不具体展开;如果只疏通字面上的意思而不反复体会,收获必定甚微——这便是困难所在。

3.要解决上述困难,最好采用诵读教法。

这种教法不是一味诵读,而是《教学大纲》里说的“读读讲讲”。

根据本文取譬近而旨意远、文约而意丰特点,拟采用以下的步骤:(1)在疏通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达到能顺畅地朗读;(2)弄清文章理路后达到初步成诵;(3)反复体会思想内容,基本成诵。

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一次反复都会增加一些新的内容,不会使学生因久读而生厌。

这样来教这篇课文,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课后练习要求背诵全文),但课下仍需用少量时间来诵读,才能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4.引导学生将本文与《谈骨气》、《失败是个未知数》试着比较阅读。

【指点迷津】重点: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解决办法:学生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后,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叙述对弈为的是什么,对弈、治学和判断事理三者的关系如何。

提示:本文是以下棋作喻来生动地说明道理的,最大特色是有叙有议,即事说理,言简而意明。

通过观弈、对局、默坐的叙述,特别突出发叙述了自己由观棋到下棋过程中前后态度的不同变化。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下棋,正是为后面的议论和说理作铺垫。

第二段一句也没谈下棋的事,似乎与第一段不相衔接。

弈喻教案

弈喻教案

《弈喻》教案第一课时字词句含义教学目标:理解文中字词含义。

熟读课文,能翻译全文。

学生情况分析:学习古文,多数学生仍停留在死记硬背上。

对于加点字词的理解能靠背默来完成,而对句子的翻译则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关键在于读得少语感差。

所以,学习古文仍注重多读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补充适当的语法知识,为句子翻译奠定基础。

字词要求:读准字音,书写正确,解释明确。

嗤:讥笑。

辄:就。

逮:及,赶上。

甫:刚刚。

赧:脸红。

訾:挑毛病,说坏话。

度:猜测,估计。

曾:竟,乃。

朗读全文,做到通顺流畅。

题解:弈喻——标题揭示文章的写法,是“缘事而发,以小见大”。

文章以弈棋为喻,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语法现象:“易置之”——“易(之)置之”,替他下棋;成分省略要补出。

“顷之”——不久,“之”无意,句子中调节音节的作用。

辄欲易置之替一客数败屡次易 { 予颇易之轻视数{ 甫下数子几(个)然易地以处交换竟局数之计算反复朗读,字词分析理解,句子翻译。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注释。

熟读课文,口头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杂文特点教学目标:明确“缘事而发”“以小见大”“文艺性”的杂文特点在本文中的体现。

明确全文中心论点。

分析第一节:论述一次下棋给我的“教训”。

板书设计(一):下棋过程观弈时态度变化棋局中的表现弈观弈嗤其失算,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自高自大对局前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轻视对方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吃惊不小局将半客之智尚有余,予思益苦苦心竭律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羞愧万分观弈终日默坐而已喻不能妄自尊大,不能轻视别人思考:缘事而发的“事”在文中指什么?结论:观弈时没有自知之明,轻视他人,结果碰壁,由此得到一个教训——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轻视别人。

分析第二节:由下棋中得到教训,且“以小见大”,联想到“待人待己”的道理。

以小见大观弈看人予观人下棋今之学者嗤其失算訾古人失;称今人失第二节与第一节进行类比,指出“今之学者”的自高自大,轻视别人。

板书设计(二):今之学者两大缺点:读古人书,訾古人失;与今人居,乐称人失。

61467弈喻学案I

61467弈喻学案I

寄语: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弈喻》学案教学目标:1.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进取层争优层)2.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的手法,并初步体会深入浅出.层层深入的方法(创新层)3.学会时时内省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全体)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并正音赧暇讳弈一客数败甫下数子竟局数之2.文学常识⑴文章选自《》⑵作者钱大昕,字,号,又号。

代学者,诗文家。

3.结合学案上的实词提示教学过程:一、解题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组内推荐朗诵较好的同学示范,其它小组注意听音)2.齐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根据实词提示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第1自然段补充实词:(1)弈:下棋。

所:处所,住的地方。

(2)数(shuò):屡次。

(3)嗤(chī)其失算:讥笑他谋划不当。

嗤:讥笑。

(4)辄欲易置之:就想替换他去下棋,意思是替人下。

易,变易取代。

(5)逮(dài):及,赶上。

(6)顷之:过一会儿。

(7)对局:下棋。

局,棋盘。

下棋一次叫一局。

(8)易之:(轻视它)认为它很容易。

(9)甫:刚刚。

(10)先手:下棋时主动的形势。

(11)益苦:更加艰苦。

意思是难于想出招数。

(12)竟局数(shǔ)之:终盘计算棋子(以定胜负情况)。

竟,完了。

(13)赧(nǎn)甚:很惭愧。

赧,羞愧脸红第2自然段补充实词:(14)学者:求学的人。

(15)訾(zǐ):诋毁。

居:相处。

(16)固:本来易地:彼此交换地位。

(17)平心而度(duó):心平气和的、冷静的推测,估计。

(18)果:真(19)不暇:没时间,忙不过来。

(20)优劣:(棋艺)高低。

定:定准,公认的准则。

(21)一着(zhāo):走一步棋。

讳:避讳(22)理之所在:事例方面的问题(23)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赞成自以为正确的,反对自以为不正确的。

(24)无孔子:意思是没有大智的圣人。

(25)是非之真:真正的是非。

(26)失:意思是表面看来是错误。

初中语文《弈喻》教案

初中语文《弈喻》教案

初中语文《弈喻》教案初中语文《弈喻》教案第一节课字义教学目标:理解课文中单词的意思。

熟悉文本,能够翻译全文。

学生情况分析:学习古文时,大多数学生还在死记硬背。

添加单词的理解可以默读,而句子的翻译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关键是读书少,语感差。

因此,对古文的研究还是重在多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语法知识,为句子翻译打下基础。

字数要求:发音,书写正确,解释清楚。

冷笑:笑。

莫:只是。

赶上:并且赶上。

刚才。

脸红。

挑毛病,说坏话。

程度:猜测,估计。

曾:实际上是这样。

大声朗读全文,做到流利。

解决方案:于一——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写作风格,那就是“命运的大事,小能见大”。

这篇以象棋为比喻的文章有什么道理?语法现象:“易处”——“易处”,为他下棋;组件被省略以进行补充。

《清志》——年后不久,《知止》便无意中起了调节句子音节的作用。

很容易代替一个客人,而且经常被打败。

易{给一个相当容易轻视的数字{就数几个(几个)但是,计算不同地方之间的实际交流次数反复朗读,分析理解单词,翻译句子。

分配:抄写生词* *单词和笔记。

仔细阅读课文,并口头翻译全文。

第二课堂散文的特点教学目标:阐明“运势”、“小到大”、“文学性”的散文特色在本文中的体现。

清除全文* *参数。

分析部分1:讨论一个象棋游戏的“教训”。

板书设计(一):下棋过程中的态度变化和游戏表现在他失算之前,他想轻易买下它,认为自己太自大了,抓不住自己。

赛前和客人对打很容易轻视对方。

就几次,客人要先开始,挺意外的。

局内智慧还是绰绰有余的,好处很难想。

游戏里的访客数量比十三子余来的还多,真是太可惜了。

整天沉默地坐着。

不要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

思考:这是个意外。

文中的“意外”是什么意思?结论:看比赛的时候没有自知之明,看不起别人。

结果,你碰壁了。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教训:——你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轻视别人。

第二节分析:从国际象棋的教训中,以及“以小见大”,我们联想到“以己待人”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弈喻》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工具书,书下注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文章中为人治学的重要准则,学会时时处处内省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

教学重点:朗读,翻译,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给下列字注音:
弈()嗤()逮()顷()
甫()赧()訾()讳()暇()
二作者介绍:
作者是(),字(),号(),又号(),
()朝代,(),()家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观弈于友人所.()(2)一客数.败()
(3)顷之
..()(4)辄欲易.置之()
(5)以为不逮.己也()(6)予颇易.之()(7)甫.下数.子()()(8)予思益.苦()
(9)竟.局数.之()()(10)予赧.甚()
(11)今之学者
..()(12)多訾.古人之失()
(13)平心而度.之( ) (14 )且不暇.()
(15)虽护前者,不能讳.也()
(16)各是.其所是.()()
四(1)熟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2)文章第一段中写了“我”从观弈到对局,局将半,竟局的几次心理和神态变化,试把有关语句找出来,抄写在下面。

(3)这次观弈以后,“我”为什么会“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4)文章中指出的一般人常有的缺点是什么?
(5)作者说: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6)“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作者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
(7)作者由观弈而总结出的最有意义的结论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8)本文作者借观棋,弈棋,向我们阐释了什么道理?
(9)作者写此文的目的?(10)借下棋来讲道理,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具体可感,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在你学过的文章中也有类似写法的文章,任选一篇,体会此写法的妙处?
(11)阅读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