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后期的边塞词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词(精选10篇)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词写边塞战争的古诗词(精选10篇)战争与武装冲突相比,对抗形式,战争表现为,一是残酷性,双方以一切可用的暴力手段攻击另外一方;二是毁灭性,对抗的时候以一方消灭另外一方为代价;三是目的性,直至对方屈服、达到目的;四是持久性,常规战争持续时间长达几年或者数十几年,现代的高科技战争持续数月到几年。
任何战争都经过了策划和准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词鉴赏宋代战争类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写边塞战争的古诗词精选篇1近现代:毛泽东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词精选篇2唐代: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词精选篇3近现代:毛泽东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词精选篇4先秦:佚名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词精选篇5唐代:张蠙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词精选篇6近现代:毛泽东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词精选篇7唐代:杜甫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宋唐边塞诗词
宋唐边塞诗词边塞即指边疆,应该说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以唐宋的边塞诗较为出名。
唐宋边塞诗词以及简析《摊破浣溪纱》李王景(王景合为一字)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此词作者又是一位皇帝,乃南唐中主,他还有个顶顶有名的儿子叫李煜,词中圣手也。
儿子词写的好,老子的也不差。
皇帝的心境一般人无法想像,但从这首词中却可略窥一二。
尤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此二句幽蓝以为最佳。
此二句,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子凄恻的绝望和哀愁,做为南唐中主,显然是怀有身世之感的,孱弱的南唐,又经得起几次风雨呢?《山花子》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
做为一个皇帝,如果生逢盛世,那是大幸,若逢乱世,便是大不幸。
李王景便是属于后者,反映在他的词作中也凄风苦雨,满怀忧愁。
如果能像东昏候陈叔宝那样一门心思败国也就算了,像中主这般,既忧国,又无力回天,怎不愁郁苦闷?起头便是香消翠残,荷花早已凋谢,连荷叶也残败,可见此时已是萧杀的秋天,秋天万物凋零,令人生悲,词人触景更生悲苦之情,一句“小楼吹彻玉笙寒”,叫人遍体生寒,小楼孤馆,笙管深吹,却让聆者倍生孤寒落索之感,意深而幽美,境凄而悲深,此真境界也。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醉妆词》王衍者边者,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的这首《菩萨蛮》是个系列词作,共五首,这是其一。
江南自古繁华地,赞美江南景色好的作品不在少数,著名的如白乐天的《忆江南》等等。
韦庄此首,重不在描述江南之景,而在乎羁旅之思,词人一生漂泊,自是感受尤深。
然此词中,最美最曼妙的不过“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一句,恰是形容江南之丽色的。
边塞诗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
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
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
②希望终老田园。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 闹的景象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了作 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③矛盾、无奈之情。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 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心理。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边塞诗鉴赏
走近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李益等),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其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形成了一个流派, 即所谓的“边塞诗派”。广义地说,与边塞 戍边生活有关的诗歌就可以视作边塞诗。
1、初唐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盛唐诗: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老将形象。 •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
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 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楼兰与强大的西汉以及匈奴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为求 生存,楼兰经常首鼠两端,朝秦暮楚。
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大全
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大全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我在此整理了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21、使至塞上王维〔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岳飞边塞古诗词
岳飞边塞古诗词
1、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宋)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2、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宋)岳飞
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
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
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3、寄浮图慧海(宋)岳飞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著力修。
4、题翠岩寺(宋)岳飞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三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5、池州翠微亭(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6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
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词
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词
1.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唐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使至塞上》
王维(唐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代)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唐代)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5. 《从军行二首》
王昌龄(唐代)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6.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唐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代)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9.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南北朝)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10. 《塞上曲二首·其二》
戴叔伦(唐代)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两首宋人边塞词赏析
读宋人的两首边塞词有宋一代,君臣偃武修文,虽于经济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积贫积弱的国力状况并没有明显改观。
北方强敌或蚕食,或鲸吞大宋江山,而统治集团总是采取求和忍让的绥靖政策,国土有限,强虏无厌,终于导致赵氏王朝的两度覆亡。
其间,也不乏励精图治的明主和英勇善战的骁将,但始终无法扭转乾坤。
这样的时代背景,也就决定了宋代的边塞军旅诗歌在整体上很难再有盛唐的豪壮大气与自信乐观的精神。
然而,不同阶段不同作者的作品,还是表现出了迥异的时代色彩和个性风采的,我们来通过欣赏两位词人的作品来体会。
北宋初期的范仲淹,以五十二岁的年龄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镇守延州,抵御西夏入寇。
投笔从戎,戍边报国,这对一位有强烈忧国忧民情怀却又缺少从军经历的文士来说,也是个严峻的考验,但是,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忠实履行了历史使命。
在凄风苦雨的边地生活中,他写下了著名的词篇《渔家傲》,该词一改盛行于北宋初期柔靡缠绵的词风,描绘了壮阔的战斗生活场面,再现了边塞将士艰苦卓绝的戍边生活,表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建功立业的荣誉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的黄土高原军事斗争的画卷。
开头两句,展现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想象力,赋予笔下的空间以寥廓苍凉的特点。
首句的“异”字,一语道出词人对边关秋景的深刻感受:它既不同于春夏季节,也有别于中原内地,渴望逃离,又难以割舍。
词人登高远望,田野上庄稼早已收割,空空荡荡的,但见瑟瑟秋风中,衰草离披,黄尘滚滚,令人联想起“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的贼虏大举进犯的场面,只是不会再有“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威武雄壮的盛况了。
次句一个“留”字,意味深长。
面对满目凄凉,连南飞的大雁都如此决绝,执意飞往温暖之乡,毫不眷恋边关的山水草木。
此间所发生的一切,难道仅仅是自然风光的变化吗?请听,“四面边声连角起”,原来此地绝不宁静,白日里刚刚进行过惨烈的搏杀,敌强我弱,战果不言自明。
宋代边塞诗词
宋代边塞诗词
嘿,朋友!你知道宋代的边塞诗词吗?那可真是一片充满豪情与沧
桑的文学天地!
就说范仲淹的吧,“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你想想,
秋天一到,边塞的景色全变了样,连南飞的大雁都毫无留恋地飞走了,这得多荒凉啊!这不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感觉自己身处一个陌
生又冷清的环境,心里那股失落劲儿,别提了!
还有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画面,战船
在雪夜中前行,战马在秋风里奔腾,多壮观,多有气势!这不就跟我
们为了梦想全力冲刺的时候一样,那种激情澎湃,能让人热血沸腾!
再看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喝醉酒了还不忘
挑灯看剑,做梦都回到了军队营帐,这是何等的渴望征战沙场,为国
效力!这难道不像我们对自己热爱的事情那种心心念念,时刻不忘的
劲头吗?
宋代的边塞诗词,写满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报国之志,有壮志未
酬的悲愤,也有奋勇杀敌的决心。
它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
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了古人的喜怒哀乐。
朋友,难道你不觉得宋代边塞诗词有着独特的魅力吗?它们难道不
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吗?
我觉得,宋代边塞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共情,永远值得我们珍视和传颂!。
宋代的边塞诗
宋代的边塞诗1、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陇头吟-翁卷陇水何年有,潺湲逼路岐。
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思。
3、陇头水-汪元量陇头流水,鸣声幽咽。
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4、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5、水调歌头•定王台-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
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
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
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6、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辛弃疾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首壮词并学宋代边疆战事频仍先后抗击西夏辽国和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衡阳雁去无留意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写景有何作用?
描写了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在黄昏时便早早 紧闭城门的情景,描绘了一幅寥廓荒僻、 萧瑟苍凉的景象。 同时“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 闭”暗示敌强我弱。为下阕的抒情做铺垫。
•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 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手持符节前 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召我 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 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犯界 的天狼.
探究赏析诗歌
• 这首词与上一首词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 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请品味诗句, 思考、讨论:
1、题材上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 听角声、分八百里、沙场点兵、骑快 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其勇猛、 雄健;
2、思想情感上表达了作者为国立功的爱 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语言风格上壮丽而不纤巧。
探究:
• 1、从写作背景看,三首壮词在写作意 图、抒发情感上有何共同点?
共同点:杀敌立功,报效国家, 爱国心切 2、请同学们带着应有的感情再次动情 地朗读这三首豪放词作,不但要读出力 量 ,还要读出作者深深的爱国情。
二、大声朗读,体会感情基调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 貂裘, 千骑卷平冈。 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 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 望,射天狼。
•
昂扬奔放
参考译文:读一读,感知诗意。
•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牵黄狗, 右手举苍鹰,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 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报酬满城的人跟 随太守观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 三国的孙郎那样.
南宋戍边诗
南宋戍边诗
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文学艺术繁荣的时代。
在南宋时期,由于北方边境频繁发生战乱,许多文人士大致边塞,为国家守卫边疆安宁,他们以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下面是一首南宋戍边诗的例子:
《河东旅怀》
铁马金戈,乱沙远道,
大漠寻阳,铁甲迎刃,
谁念沙鸥,纷纷望吹落,
只见北风,萧萧四野。
羽檄交驻,将旆招摇,
殷殷红尘,斗士深仇,
谁敢争雄,乘胜兴扬旗,
唯将士争,精神万般。
——王之涣
这首诗描绘了河东塞外的戍边景象,诗人展现了铁马金戈的军队阵容和士兵们远离家乡到边塞守卫的艰辛边境生活。
在诗中,诗人也表达了他对战士们的赞赏和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这首诗
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边塞生活的思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宋朝边塞诗词
宋朝边塞诗词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宋代/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塞上》
宋代/柳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宋代/张玉娘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
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塞上曲》
宋代/王镃
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宋代/田锡
秋气生朔陲,塞草犹离离。
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
襜褴罢南牧,林胡畏汉威。
藁街将入贡,代马就新羁。
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
萧索边声静,太平烽影稀。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
《喜迁莺·霜天秋晓》
宋代/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
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
宋代/曹勋
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边头春未到。
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
陇月低。
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辛弃疾边塞诗用典
辛弃疾边塞诗用典一、辛弃疾的边塞诗及其特点1.1 辛弃疾的边塞诗创作背景辛弃疾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词人、将领,他在辽金战争和南宋抗金战争中有着卓越的战功。
辛弃疾的边塞诗主题主要围绕辽、金两个敌国以及北方战场的景象展开,描绘了壮丽的边塞风光以及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1.2 辛弃疾边塞诗的特点辛弃疾的边塞诗写作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2.1 英雄情怀的表达辛弃疾的边塞诗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他表达了对于那些在边塞上拼杀的将士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对辽金两国的侵略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辛弃疾以他的笔为边塞戍卒写下了一曲曲英雄壮歌。
1.2.2 雄浑激昂的气势辛弃疾边塞诗中的诗句雄浑激昂,充满了豪情壮志。
他通过描绘边塞的草原、河山以及浩渺的天空,展现了北方战场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带出了战争的残酷,给人以震撼和震慑。
1.2.3 比喻手法的运用辛弃疾边塞诗中经常使用比喻手法,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例如,他将边塞战争比作猛虎争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2.1 辛弃疾边塞诗中的用典分类辛弃疾的边塞诗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用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 典故用典辛弃疾的边塞诗中常常引用历史典故,以增强诗歌的深度和底蕴。
他借用历史典故来衬托战争的残酷和英雄壮丽的场景,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2.1.2 诗经用典辛弃疾的边塞诗中还经常引用《诗经》中的诗句,以展示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对祖国历史的敬仰。
他通过引用《诗经》中的经典诗句,与边塞战争的景象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境和情感。
2.1.3 古文用典辛弃疾的边塞诗中还使用了许多古文典故,运用古文中的典故和典型形象来描绘人物和战争的场景。
这种用典方式使诗歌更富有文化内涵,同时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趣味。
2.2 辛弃疾边塞诗用典的特点辛弃疾边塞诗中的用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2.1 多样性辛弃疾的边塞诗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用典方式,既有历史典故,又有《诗经》和古文的用典,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元,既能展示历史文化,又能凸显边塞战争的残酷。
描写边塞的宋词
描写边塞的宋词描写边塞的古诗词20XX年01月12日诗歌1、《登单于台》唐·张蠙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2、《塞下曲》唐·高适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3、《紫骝马》唐·李白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4、《书边事》唐·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5、《塞下曲二首·其二》唐·王涯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6、《塞上曲》唐·李白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7、《浪淘沙·秋》明·朱栴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
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
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8、《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唐·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9、《蓟中作》唐·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0、《送人游塞》唐·王建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11、《塞下曲》唐·李贺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边塞词宋词
边塞词宋词一、边塞词宋词的背景边塞词是宋代文人创作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琵琶曲词,以弘扬军国之风、赞美边塞英雄和宣扬家国情怀为主题,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安定繁荣的时期,国境边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成为这一时期文人的创作背景之一。
宋辽边塞地区位于中国北方,是边界冲突频繁的地区,边塞词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边塞词宋词的特点1. 军国主题边塞词宋词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军国主题为核心。
在边塞地区,军队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疆土的防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边塞词常常歌颂边塞英雄、赞美军事胜利,表达对军队的崇敬之情,并以此激发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2. 狂放豪迈边塞词宋词常常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气质。
由于边塞地区的特殊环境,边塞人民需要具备坚毅、勇敢、果决的品质,才能应对边境的各种挑战。
因此,边塞词宋词常常展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以及不屈不挠、豪迈奔放的个性。
3. 真实情感边塞词宋词描写的情感常常是真实而深切的。
在边塞地区,生活的艰辛与残酷使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家园,也更加感恩和牵挂自己所处的环境。
边塞词常常通过真实的场景和生动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家国的依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三、边塞词宋词的代表作品1. 《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怀古是北宋文人陆游所作的一首边塞词,通过描述夜晚泊船的情景,抒发了对逝去辉煌过去的思念之情。
词中极富诗意的描写使读者不禁产生对边塞地区独特风情的想象和体会。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词通过描绘月亮下的渔火和夜深人静的钟声,表达了作者在边塞夜晚的孤寂感受,不仅展示了边塞地区特有的宁静和辽阔,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怀旧之情。
2. 《塞下曲》塞下曲是北宋词人卢仝所作的一首边塞词作品,以描述边塞地区英雄的身世和荣辱为主线,以及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忠诚精神。
词中动情的描写以及音乐的节奏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塞英雄们的无畏与激情。
宋朝的古诗出塞
宋朝的古诗出塞引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古诗词创作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尤其是在古代战争频繁的时代,宋代的诗人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深入人心。
本文将探讨宋朝的古诗中与边塞战事相关的主题,欣赏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古诗中的边塞题材1. 边塞意象的描绘宋代的古诗中,许多作品着重描绘了边塞地区的恢弘壮丽和战争的残酷。
这些诗歌通过细腻的用词和生动的比喻,将边塞的草原、河流和城池等景物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雄伟壮丽的鹳雀楼为背景,表达了对边塞地区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富强的向往。
2. 战争与英雄主题的描写在宋代的古诗中,许多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了边塞战争中的英雄事迹。
这些诗歌讴歌了无数勇士的奋勇杀敌和保家卫国的精神。
杜甫的《丽人行》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以陈陶的妻子为主角,描述了她在丈夫出征时对他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对丈夫和所有边塞战士的深深敬意。
3. 边塞风情与民俗除了战争与英雄主题,宋代的古诗中也流露出边塞地区独特的风情和民俗。
诗人们通过描写边塞地区的人民生活和民间传统,表达了对土地、人民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怀念。
边塞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活动,如赛马、拔河等,成为许多古诗的题材。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烟射江云微雨里,枉驱直到东皇寺。
赞公赏落日,千里暮云暗雁栖。
”这首词以边塞出猎为背景,描绘了边塞地区秋日的美景和狩猎的盛况。
古诗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古诗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现象的记录,更是展现了古代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宋代的古诗中,边塞题材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1. 忠诚与爱国主义边塞题材的古诗中普遍表现出诗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战争的认同。
边塞诗——《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边塞诗——《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边塞诗——《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边塞诗——《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原文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
肠欲断,头应白。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
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鉴赏此次赵鼎渡江至建康,就是为赵构下一步定都江南作准备的。
因此他泊舟仪真(今江苏仪征)江口写的这首词,也可说是此后南宋爱国词的先声。
建炎元年十一月,赵构至扬州。
建炎三年二月,赵构渡江至临安、建康,都是赵鼎此词以后发生的事。
仪真长江北岸,宋时为真州,是江淮南下至建康与两渐的军事要冲与转运中心。
泊舟仪真正是赵鼎渡江的前夕。
赵鼎还写了一部三卷《建炎笔录》,记录赵构渡江后建立宋朝的经过,起自建炎三年正月,可惜丁未九月南渡这一段没有写入。
这首词所写是宋室南渡前夕的形势和宋皇室的心情。
词以惨字发调,暗示着作者风雨渡江中对时局前途的忧虑。
开头三句,不是通常的悲秋情调,而是当前的时令景色表现了北宋沦亡、中原丧乱的时代气氛。
惨结秋阴,这秋季惨淡的阴云四布于寒空,也笼罩了作者悲凉的心头。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这三句既是深秋时分的江头情景,也是借雁自喻,也就是以北雁南飞暗喻自己此时的去国离乡,仓皇南渡。
沙碛二字,暗含满眼荒寒。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这两句词用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迷字点出心境,此时词人目断心迷,南北莫辨,有茫然无适之感。
上片末两句化自《汉江临泛》诗山色有无中,和秦观《泗州东城晚望》诗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但词中遥山之青加以寒字,变成了寒青,这也是望眼凄迷所致吧。
回望淮水诸山,告别中原,词人无限依恋的情意,溢于言表。
黄庭坚之满江红:边塞风情与壮烈的战争场景描绘
黄庭坚之满江红:边塞风情与壮烈的战争场景描绘简介《满江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以整齐划一的七言绝句形式描写了北方边塞地区的风景、军事和战争场景。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黄庭坚对祖国边疆环境的深刻感受,还反映了他对战争英勇壮烈的音容笑貌。
本文将介绍黄庭坚的背景、《满江红》的内容及其配乐,以及对边塞风情和战争场景进行描绘的手法。
黄庭坚简介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公垂,号铁山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黄庭坚在政治上有所成就,但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横跨于诗文书画之间的艺术造诣。
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冲突和动荡的时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出了《满江红》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满江红》的内容黄庭坚的《满江红》描绘了北方边塞地区壮阔的景色和激烈的战争场面。
词中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边塞风情浓郁、英勇壮烈的世界。
他运用丰富多彩的意象和形象描写,将边塞风光与战争场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词作更加生动、真实。
《满江红》配乐除了字里行间的描绘外,《满江红》也有难得一见的配乐版本。
众多音乐家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用音符展现了对黄庭坚词作想象和表达。
这些美妙动人、恰如其分的配乐给予了黄庭坚之作更为广阔而深入人心的表现力。
边塞风情与战争场景描绘手法黄庭坚通过精准而生动的语言运用,将边塞风情与战争场景深入描绘。
他运用形象的对比和生动的文字来表达边塞风土人情,在描写战争场景时则使用雄健有力的词语,以展现出壮烈而激烈的画面。
同时,他巧妙地运用音韵和节奏,使词作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黄庭坚之《满江红》是一首以景、情、意相结合的杰出词作。
通过对北方边塞风情和战争场景的真实而生动描绘,黄庭坚展示了他对祖国边塞地区的深厚感情,并通过词句展现了国人们英勇壮烈的精神面貌。
这首词作不仅凝聚了黄庭坚自身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传递着壮丽与感动。
注:以上内容为百科全书小助手根据题目所提供信息进行整理编写,如有不符之处请参考其他来源或进行进一步查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片是写梦醒后失望的感情,景象 与上片恰成为相反的映衬。“自许封 侯在万里”一句,语气振起;而“鬓 虽残,心未死”两句,中间插入“有 谁知”三个字,也是顿挫作势,使末 二语更显郁郁不平。
艺术特色
(一)鲜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陆游 以爱国主义为基石,形诸梦境,幻化出了他 梦词丰富多彩的艺术色调。词中表现了诗人 特立独行的人格力量和生命气质。
南宋中后期的边塞词
——繁盛期
《记梦寄师伯浑》——身在江湖, 心存魏阙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 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 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 虽残,心未死!
词人简介
陆游: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浙江 绍兴人。一生著作丰富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 的诗人。有“小李白”之称,是伟大的爱国 主义 诗人。 词与诗都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 神。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 “夜深 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 原 因。 “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 形 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 百 转的心态。 “故园无此声”,交代了
艺术特色
(一)、清新隽秀,自然超逸
徐乾学说纳兰词“清新隽秀,自然 超逸”; 况周颐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 不染” 。 真——情真景真,意境天成。这首 小令以壮观的塞外景象来渲染柔婉的 乡思意绪,情意隽永;以白描手法绘 景,造语朴素,自然真切。
舆图远辟古兴安,凤舞龙回气郁蟠。 半岭出云铺大漠,乔松落叶倚高寒。 丹青不数东南秀,俯仰方知覆载宽。 万里乾坤千里目,欣从奇险得奇观。
词语注释
①舆图:地图,疆域。古兴安:指兴安 岭。 ②凤舞龙回:形容山势蜿蜒起伏。 ③半岭: 半山腰。 ④郁蟠yù pán :浓盛貌 ⑤大漠:指塞外沙漠。 ⑥奇险:险峻的山岭,指兴安岭。
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 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 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 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 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 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词人简介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自幼天资聪颖,中进士后授乾 清门侍卫,随扈出巡南北。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 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后人将两 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 词》。
词语注释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 即山长水远也。 2、榆关:即今山海关 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 外。 4、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诗人简介
于谦:浙江钱塘人, 字廷益,官至少保世称 于少保,明代民族英雄 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于谦力排南迁之 议,决策守京师。瓦剌兵逼京师,身自 督战,击退之,后以“谋逆”罪被冤杀。 有《于忠肃集》。
词语解释
1、健儿:英勇善战的人。 2、紫髯将军:髯:rán两腮的胡子,亦泛指 胡子。三国时孙权仪表威武,长髯紫色,人 称他为紫髯将军;这里是作者自比。 3、瓦刺家:瓦刺部落为蒙古族,为当时明朝 北方的严重边患。 4、犬豕:quǎnshǐ:犬 : 狗;豕 : 猪。
5、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 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 交加也。 6、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7、故园:故乡 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佳词鉴赏
上片写行程之劳。起句突兀,既显 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 阔大。“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 写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 之艰险辛苦。
“丹青不数东南秀,俯仰方知覆载 宽”——祖国山河壮丽,美景遍天下; “万里乾坤千里目,欣从奇险得奇 观”,——兴安岭地区的地理特点。 全诗譬喻确当,气魄宏伟。既有 写景,又有议论、抒情,三者有机地 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此诗豪爽狂放的 风格。
作诗有知难意
赵括小儿,兵乃易用;充国晚 年,愈加持重。问所由然,知与不 知。知味难食,知脉难医。如此千 秋,万手齐抗。谈何容易,著墨纸 上!
“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 向。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 向。 “夜深千帐灯”一句,写的是夜 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为引出下片的 “乡心”蓄势。
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 夜不眠的原因。换头写景,“风一 更”“雪 一更”,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 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 思更烈。
诗一开头是气吞方里,如火如茶的 出征场面。“健儿马上吹胡茄,族旗五 色 如云霞。”这两句分别写壮烈辉煌的声 和 色。 第二节四句,写这勇气的由来。原 来,这次军事行动不是穷兵默武,而是 自卫还击。
第三节四句实写战况,战前将军严 整军队,十万大军严阵以待,左锋才收 部落,前锋又缚戎王。既见士卒之浇 勇,又见将领之善战。 最后一节写战争获胜神州为之鼓 舞,天颜为之喜动的情景。这多少带有 意愿性的诗句,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一 种意念。
(二)记梦诗词中常常有着寄托物,以 托物言志。如《小园》中“骏马宝刀俱一 梦”,《长歌行》中“匣中宝剑夜有声” 等骏马、宝刀、宝剑等意象。 这首词中的“清笳”、“铁骑”则寄托 了词 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知识拓展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 摸 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 象和空灵的境界。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 中 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王国维云:“‘明月照积雪’‘大 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 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 《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 令》之‘万帐弯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差近之。”
孟郊· 《洛桥晚望》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谢脁 ·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二)、整齐的对称之美
1上一阕,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主要 是写空间上的延续;下一阕,风雪交加, 一更接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续。 2上一阕,强调“身”,行程之中身好 累。下一阕,强调“心”,难眠之时心好 苦。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连做一个 思乡梦都做不囫囵,做不安逸。心好苦, 是身好累的合理延续。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 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 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 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 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 爱。
名家点评
蔡嵩云 《柯亭词论》:“纳兰 小词,丰神迥绝。”“尤工写塞外 荒寒之景,殆馗从时所身历,故言 之亲切如此。”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前人曾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举出的典型例证就是这首 《春望》。“‘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 见之而 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宋祁《玉楼春•春景》:“红杏枝头 春意闹”,王国维认为著一“闹”字 而境界全出。 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艺术特色
1、气势充沛,笔力遒劲。《出塞》诗的开头 即先声夺人;而 “不愿”和“但愿”的强 烈对照,则突出了凯旋将士卓然不凡的阔 大胸襟。 2、语言虽简直明白,但形象鲜明生动,含义 甚为丰富深刻。 3、格律上,这首诗四句一韵,韵随事转,情 韵相生,脉络分明,详略得当,都颇具匠 心。
清代边塞诗词
《登兴安岭绝顶远眺》 查慎行
——袁枚· 《续诗品》
貌有不足,教粉施朱。才有不 足,征典求书。古人文章,俱非得 已。伪笑徉哀,吾其优类。画美无 宠,绘兰无香。播厥所由,君形者 亡。
——袁枚· 《续诗品· 葆真》
《长相思》——千古壮观之景
纳兰容若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宋· 郭熙:“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 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 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 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侧面为实,正面为虚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
江 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 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小桥流水 人家”以其温馨反衬人之孤独、凄凉的 心
⑤青海际:青海湖边。青海湖在今青海 省。 ⑥睡觉:睡醒。 ⑦漏声断:漏声尽。指夜深。漏,古代 计时器。 ⑧自许句: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 国杀敌,建功立业。 ⑨残:此指头发脱落稀疏,意即年老。
佳词赏析
上片写所闻、所见,中间插入“梦 游处不知何地”一句,点出梦中。显 得声情抑扬顿挫。“铁骑无声望似水” 七个字,极其形象。通过景语,点出 他自己念念不忘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王维·《使至塞上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夜 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 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 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 于扈从的情怀。”
5、挠赤子:挠,骚扰,侵扰。赤子,人民。 6、狼贪鼠窃:指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 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7、戎行:军队。 8、羽书句: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神州,指朝廷。 9、宠数:帝王给予的礼数。
诗歌赏析
这首诗当是作者在边防前线督师时 所写。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异族入 侵者的切齿仇恨和取得战斗胜利的莫大 信心。
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价说:
“即如纪梦诗,核计全集,共99首, 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 遂托之于梦耳。”
词语注释
①记梦:记录梦境;师伯浑,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朋友。 ②雪晓清笳乱起:大雪飘飞的清早笳 声乱起。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管乐 器。 ③想关河: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 ④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