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三首
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衍生注释:1. “宿”是住宿、过夜的意思。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2. “移舟”就是划动小船。
“泊”是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3. “客愁新”,“客”指诗人自己,“愁新”是说新添的忧愁。
4. “野旷”指原野空旷辽阔。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5. “江清”江水清澈,“月近人”,月亮倒映在水中,离人很近。
二、赏析: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点出了诗人停靠的地点是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日暮客愁新”,日落时分本就容易引发人的愁绪,而诗人此时远离家乡,这种愁绪就更加浓重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真是绝妙。
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还低,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视觉感受。
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离人很近,好像月亮也能理解诗人的孤独,来陪伴他。
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把那种客居他乡的孤寂和淡淡的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比一个人独自在荒郊野外,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空旷寂寥,只有那水中的月亮似乎能给他一点慰藉。
三、作者介绍: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和游历中度过。
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中的闲情逸致,诗风清淡自然,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旅行,傍晚的时候我们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小湖边。
周围没什么人,湖面上雾蒙蒙的。
我当时就突然想起了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就对朋友说:“你看这景色,和孟浩然诗里写的有点像呢,现在我有点能体会他那种日暮时分的惆怅了。
”朋友说:“是啊,这周围这么安静,还真有点孤寂的感觉。
”这时候我就想,虽然我们不是像孟浩然那样客居他乡,但是在这陌生的环境里,也能感受到那种淡淡的愁绪。
看来好的诗句就是能跨越时空,让不同的人产生共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第二句:语气低沉,“究可哀”重读, 要读出痛心之感。
后两句要表达出渴望之情,“重抖 擞”“不拘一格”要重读,朗读时语调要 稍高。
结
构 梳
己亥杂诗
理 万马齐喑 政治昏暗
希望改革现状
不拘一格 降人材
殷切期待 期待人才辈出
课 文 小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死 结 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
热情呼唤社会变革,要改变 沉闷、腐朽的现状,使中国 变得生机勃勃和期待人才不 断涌现的强烈愿望。
直 把/杭 州/作 汴 州。
我 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理 解
题临安邸 旅店。
【宋】林 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山外青山楼外楼,
何时,什 么时候。
西湖歌舞几时休?停止,罢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在今河南开封,
直把杭州作汴州。曾为北宋都城。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
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 旦与歌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 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
次栉比的楼台和永无休止的轻歌曼舞,描 写了一幅繁荣奢华,达官贵人只贪图纵情 享乐、荒淫腐化的景象。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休”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
人们一味追求享乐的心痛,而且表现出诗 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 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的愤慨之情。
再 读 课 再读一读本首诗,说说我们应该用 文 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朗读时语气要沉重、悲痛,表现出 诗人内心的遗憾、担忧与痛苦,以及对 祖国统一的期盼。
结 构 梳 理
遗恨深深
示儿 强烈愿望
九年级语文《辛弃疾词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辛弃疾词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学习要点】一、理解三首词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词的场面描写和现实与梦想相对比的手法。
三、顺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词。
【背景知识】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某某某某)人,南宋词人。
曾生活于金统治区,对北方各族人民抗金斗争有深切的体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他在22岁时聚集2000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后耿京被叛徒杀害,他闯入金军大营生擒叛徒,带到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这份英雄气概,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当时年仅23岁。
辛弃疾初到南方,对抗金北伐的事业充满信心,写了不少奏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但均未被朝廷采纳。
这之后,他先后被派往某某、某某、某某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等重要的地方官职,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干得十分出色。
然而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辛弃疾尽管胸怀大志,但不为官场所容,在他42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退居某某。
此后20年间,除一度出任某某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到了64岁时,再度被启用,被任命为某某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亲临前线,并准备组建一支万人军队,以备渡江作战,但不久又被调离了,恢复祖国山河的理想最终无法实现,1207年病逝于铅山,年68岁。
辛弃疾在文学上的创作是以词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他的《稼轩词》共收词600多首,是宋代词作最丰富的一家。
【重点字词】1、读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麾(huī)炙(zhì)霹雳(pīlì)翁媪(ǎo)无赖(lài) 莲蓬(liánpéng)2、理解下列词语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亦指在灯下。
梦回:梦醒。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霹雳:形容弓弦的响声。
了却:完成。
君王天下事:指恢复中原等大事。
身后:死后。
吴音:泛指南方话。
翁媪:老公公,老婆婆。
【小学五年级】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本文概要】《示儿》是写给儿子的临终遗言,《题临安邸》是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失地的。
《己亥杂诗》是希望统治者不拘一格启用人才。
以下是本文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_____注释①[示儿]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④[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⑤[乃翁]你们的父亲。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_____________注释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邸]旅店。
③[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_____________注释①[已亥杂诗]《已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已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
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①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南宋诗词十首
南宋诗词十首以下是十首南宋诗词:1.《闻科诏勉诸子》南宋·辛弃疾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2.《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南宋·辛弃疾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3.《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南宋·辛弃疾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5. 《新柳》南宋·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6.《三江小渡》南宋·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7.《舟过安仁》南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8.《泊平江百花洲》南宋·杨万里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9.《小池》南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 《初秋行圃》南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以下是辛弃疾的三十首著名词作:1.《青玉案·送人东游》:“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栖。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红飞过秦楼去,雪晕鸭回鱼吐泡。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2.《清平乐·壮岁寒无赖》:“风沙碛下观骏马,灯花愁堕弹旁坐。
花杨谁作主人簪,锦袈莫将陪客割。
”这首词以雄壮的景色和壮丽的辞藻表现辛弃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破幽梦·春去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作者对湖东风景的迷恋。
4.《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兰桡稳泛绿荷波,动画黄鹂带宿霞。
过世千年情已老,来人万里梦前峰。
”这首词写出了春天的清新和迷人,通过描绘悲苦离情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5.《南柯子·问世间情为何物》:“词中有画不中人,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词以南柯梦为背景,表达了对世间情爱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6.《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首词描写了辛弃疾壮志凌云的豪情壮志。
7.《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8.《青玉案·元夕示刘道士》:“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这首词以元夕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世沧桑的惋惜之情。
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岁岁年年人相似,岁岁年年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岁岁年年花不同。
蓬莱何处覩神仙,飞阁流珠双泪痕。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陆游简介新人教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陆游简介新人教
《古诗三首》陆游简介
【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
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1 / 1。
《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辛弃疾
打印版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杨万里
打印版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
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写出农民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人城道中杂兴》等写出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喜悦和盼望,都具有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备受我国人民喜爱。
关于南宋的诗词
关于南宋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偶成》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青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南宋诗词代表作23首
南宋诗词代表作23首1. 落梅/尤袤梁溪西畔小桥东,落叶纷纷水映空。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五夜:即五更。
玉树: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山香:羯鼓曲名,唐玄宗好羯鼓。
尤袤mào1127-1194南宋著名诗人、大臣。
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
2. 戏马台/吕定(浙江新昌,上将军)据鞍指挥八千兵,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逝骓方叹楚歌声。
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黄流依旧绕彭城。
3. 登彭城楼/吕定项王台上白云秋,亚夫坟前草树稠。
山色不随人事改,水声长近戍城流。
空余夜月龙神庙,无复春风燕子楼。
楚汉兴亡俱土壤,不须怀古重夷犹。
夷犹:犹豫。
源《九歌》君不行兮夷犹4. 绝句/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 题赵秀才壁/陈造(1133-1203高邮)日日危亭凭曲栏,几层苍翠拥烟鬟。
连朝策马冲云去,尽是亭中望处山。
6. 雨夜/项安世(1129-1208江陵人)夜夜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7.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30-1200,福建。
儒学集大成者。
享祀孔庙受儒教祭祀)泗水:山东水名。
孔子讲学与此。
非写游春之乐。
胜日:晴日。
东风面:春天。
寻芳:寻求圣人之道。
泗水滨:指孔子门下。
万紫千红:指孔学丰富多彩。
8. 观书有感之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方塘:又称半亩塘,福建尤溪城。
鉴:古代的镜子。
渠:它,指池塘。
许:这样。
9. 观书有感之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艨艟:méngchōng战舰也10. 偶成/朱熹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__________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__________①[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__________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村居]词题。
③[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翁媪]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1 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杨万里经典诗词十首
杨万里经典诗词十首杨万里是一位南宋文学家和官员,他的诗名扬天下,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以下是他的十首经典诗词:1.《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2.《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3.《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4.《腊前月季》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5.《伤春》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7.《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8.《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过小孤山大孤山》青惜峰峦过,白嫌江岸违。
群峰江上起,朝日送船归。
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一)原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风格清新活泼,很有生活情趣。
(三)字词解释。
1. 篱落:篱笆。
可以想象一下农村小院周围用树枝或者竹子围起来的栅栏,那就是篱落啦。
2. 疏疏:稀疏的样子。
就像头发比较少的人,稀稀拉拉的,这里是说篱笆不是很密。
3. 径:小路。
那种窄窄的,可能只能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并排走的小路哦。
4. 新绿:刚长出来的嫩绿的叶子。
就像小朋友刚长出来的小牙齿,嫩嫩的,很可爱。
5. 阴:树荫。
大树的枝叶茂盛的时候,就像一把大伞,下面形成的阴影就是树荫。
这里说新绿未成阴,就是树叶还没长到能形成大片树荫的程度呢。
6. 急走:奔跑。
小朋友看到黄蝴蝶,兴奋得撒腿就跑,就像我们看到喜欢的东西,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抓住它一样。
7. 寻:寻找。
黄蝴蝶飞进了菜花地里就找不到了,这可把小朋友急坏了。
(四)诗句赏析。
1. 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这两句是在描写乡村的景色。
你看,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看起来很深,感觉能一直通到神秘的地方去呢。
再看树上,刚长出来嫩绿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
这个画面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几笔就勾勒出乡村那种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2.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两句可就有趣多啦。
小朋友们看到黄色的蝴蝶,眼睛都放光了,急忙跑着去追。
那小脚丫跑得可快了,就像装了小马达一样。
可是呢,黄蝴蝶很狡猾,一下子飞进了油菜花地里。
油菜花也是黄色的呀,蝴蝶和油菜花融为一体了,小朋友瞪大了眼睛找啊找,就是找不到,这场景是不是特别有趣?这两句把儿童的天真活泼和乡村生活的乐趣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作者。
范成大,南宋诗人。
他写的田园诗特别有名,能让我们看到当时农村生活的各种场景。
五年级上册 语文 第十二课 古诗词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词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教案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1. 《示儿》-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
诗中传达出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之情。
诗人临终之际,心情复杂而又坚定,他以遗嘱的形式,向儿子们表明自己一生的心愿。
诗的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时,觉得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已与自己无关。
然而,“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急转直下,他唯一悲痛的是看不到国家的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人叮嘱儿子们,当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整首诗通俗易懂,却蕴含着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感。
2. 《题临安邸》- 这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于临安(今杭州),不思收复北方失地。
诗的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了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和鳞次栉比的楼台,展现出当时虚假的繁荣景象。
“西湖歌舞几时休”则以质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沉迷于歌舞享乐、不思进取的批判。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表面上是指一般游客,实际上是指那些达官贵人。
他们在这种风气下纸醉金迷。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说他们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进一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3.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的这首诗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
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社会黑暗,人才被压抑。
诗的开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九州”指中国,诗人认为中国要有生气必须依靠疾风迅雷般的变革,而当时的社会现状却是万马齐喑,毫无生气,这是非常可悲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呼唤上天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降下更多有用的人才,表达了诗人对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强烈愿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结合这三首诗进行分析,例如在阅读时要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知识点部编版三班级下册1《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内容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①,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②,沙暖睡鸳鸯③。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xiāng)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历经唐朝社会由盛而衰,饱受艰难困苦,诗作大多反映现实生活,被称为“诗史”。
他擅长各种诗体,风格沉郁顿挫,对后世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圣”。
赏析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注释① 迟日:春日。
《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春天一到,白昼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 泥融: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泥土融化,变得湿润、松软。
③ 鸳鸯:一种水鸟。
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雄鸟和雌鸟经常出双入对。
译文春日照着江山,多么秀丽,春风吹来了花草的香味。
燕子们衔着刚融化的泥土忙着筑巢,温暖的沙滩上睡着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解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件)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要
你们的父亲
诗人临终前的愿望是什么?从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怀?
北定中原
告乃翁
与前面两句相比,后两句情感有何变化?
前两句: 后两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 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这个胜 利的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 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这个胜利的消息告 诉你们的父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坚定 的信心、悲壮的心愿,体现了年迈衰老的诗人 的爱国、报国之情。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暖洋洋的风吹得人昏沉沉、晕乎乎
nǎi
家祭 乃翁
祭
上下结构
乃
独体字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示儿
[宋]陆 游
死 去/元 知//万 事/空, 但 悲/不 见//九 州/同。 王 师/北 定//中 原/日, 家 祭/无 忘//告/乃 翁。
给……看 交代了写作对象
示儿
◎
同“原”,本来
死去元知万事空
什么都没有了
表现了诗人面对死亡的_释__然___与__豁__达__。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 古诗三首
示儿
[宋]陆 游
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其诗抒发政治抱负, 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 屈辱求和……,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 统一的强烈感情。有《剑南诗稿》《渭 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 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 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 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 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注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________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⑤[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⑥[见]同“现”。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示儿》一、作者简介陆游,南宋诗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字词解释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元知:本来知道。
3.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 但悲:只是悲伤。
5.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6. 同:统一。
7.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8. 北定:将北方平定。
9.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0.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1. 无忘:不要忘记。
三、诗句理解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诗意: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 情感:诗人临终前的悲怆之情,“但悲”转折,强调对国家未统一的悲痛。
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 情感: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希望后代能在国家统一时告知自己,心愿得偿。
四、主题思想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通过写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情怀。
《题临安邸》一、作者简介林升,南宋诗人。
二、字词解释1. 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旅店。
3. 休:停止。
4.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沉醉的“暖风”。
5. 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6. 直:简直。
7.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三、诗句理解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情感:前一句描写临安城的美景,青山重重,楼阁层层,后一句“几时休”则是质问,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纵情声色、不思收复失地的批判。
《古诗三首》12课。
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始终坚持抗金,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主要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等。
林升(1123~1189)南宋诗人。
《题临安邸》是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龚自珍(1792~1847)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以及改良主义的先驱。
他的诗词揭露,洋溢着爱国之情。
想想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课后习题):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严厉警告。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国家能够早日振兴的愿望。
课文主题归纳: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诗人以立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题临安邸》描写了贵族们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无比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己亥杂诗》中诗人批判了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时统治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词三首《念奴娇·过洞庭》赏析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
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
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
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
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洞庭春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题目是《过洞庭》,词一开头就紧扣题目。
“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古代文人来说,当是别有意味。
“风色”二字值得注意,风有风向、强弱,从来没有听说过风有色彩,其实张孝祥用“风色”是有所本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说的是黄云万里改变了风的色彩;张孝祥的“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诗意。
“玉界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
“界”又作“鉴”,玉界也好,玉鉴也好,美玉般的琼田也好,都是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如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游其中,该是多么惬意,这是一;点出了过洞庭的方式,进一层紧扣题目,这是二。
紧承“更无一点风色”,从秋月写到秋水。
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
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
“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尽管只有八个字,却具体而生动的显示了诗人的才华。
“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
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
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
杜甫诗有“心迹喜双清”,行迹是表、心灵是里,“心迹喜双清”是杜甫的夫子自道;“表里俱澄澈”则是张孝祥的夫子自道。
中国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认为,“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可以集成一副对联,而且给人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此言良是。
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写出了屈子自己内美与外美的统一。
张孝祥则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
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诗意的高峰体验,因此诗人用“怡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的引出了下阕。
上阕写景,下阕则从回顾岭表一年写起,抒发感情。
岭表指五岭之外,即今之广西一带。
《宋史》本传载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径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
“应”,因也,杜甫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是说名难道以文章而著,官因老病而休。
此处的“应”语气相当肯定。
诗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矣。
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张孝祥用了“孤光”这一典故源于此。
“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
冰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南朝诗人江总有“净心抱冰雪”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之句,唐王昌龄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这是从岭表经年回复到当下,“襟袖”则是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
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证明凡此种种,体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
《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界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
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长把勺,《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而屈原《九歌·东君》则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浆”。
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一个被谗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当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向之”,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
受苏轼《念奴娇·中秋》:“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影像,张孝祥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从空间上说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从时间上说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稳泛;从心理上说是由知到不知,通过对照,说明诗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
《暗香·旧时月色》赏析“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淡远蕴藉的笔墨描画出烟霭深沉的旅行,而这“韵最娇”的“新词”便是《暗香》《疏影》二首。
沈祖棻云,“《暗香》《疏影》虽同时所作,然前者多写身世之感,后者则属兴亡之悲,用意小别,而其托物言志则同。
”小诗流露出的才子词人姜夔于音乐中的那丝陶醉与忧郁,使人不禁想去赏析这首“读之使人神观飞跃”的《暗香》,走进笛里梅花,走进姜夔的清刚幽冷之境。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月光清美,梅花溢香,这位词人吹的想必是笛曲《梅花落》了。
笛韵悠然,当时的词人之心可是恬淡安闲,怡然自适,或是心有幽怀,黯然神伤,还是柔情蜜意,“相看好处却无言”?资人遐想,含有韵味。
“算几番照我”,回忆并勾勒往事。
“几番”约言其多,不止一次。
唯“当时只道是寻常”,才有今日的追忆与幽思。
“算”字送出一种回忆往事的凝神静思的状态,而这种回忆从根本上是缘于内心生发的感情,这是一种怀旧的情绪,于是引起下句对往事的追述。
“唤起玉人”句,在月下、梅边、笛里复加一“玉人”,则美人梅花互衬,俨然有春日里“人面桃花相映红”之美。
著一“唤”字则静中有动,静止的美丽图景变得立体而鲜活,出现了情趣。
“不管清寒与攀摘”,冒着清寒,攀折梅花,则内心感情之热烈可知。
这里清而不凄,清而非冷,清寒而不刺骨。
“清”本是极普通的字,作者信笔写来,则天气之清寒,月色之清美,梅花之清香,都可融而为一,这里似乎凝含着往日的幸福之感与甜蜜之情。
回视起句清空,它既可能是在“玉人”身旁的“吹笛”,也可能是孤身一人,因思念而吹笛,更可能是兼而有之,以“几番”二字囊括。
和次句意脉似断非断,似连非连。
这三个分句以寻常的字眼包蕴了广阔的时空,构造了悠远的意境,暗含了凄婉的感情,可谓很有笔力的开篇。
下句笔锋陡转,以何逊自比,而着意在于“渐老”的衰飒。
“而今”和开篇“旧时”相对,扩大了时间的厚重感。
这里不仅有对往日恋人的怀念,还含有对逝去的美好岁月、青春风华的怀念和惋惜,正与“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的嗟悼悲慨暗合。
说“忘却春风词笔”,却隐约含有往事不胜悲的意味,正如那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伤心人,欲寄彩笺却又说“无尺素”一样。
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低徊如斯,哀婉如斯,“春风词笔”如何忘却?否则,“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何以入眼,又何以“怪”之?此句又转入现时,竹外疏花萧瑟,冷香吹入瑶席,引人幽思,勾起回忆。
正是“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梅花与人两相思。
这里见花思人,生出“怪得”之心,必是至深之情。
“疏”“冷”烘托凄凉,“瑶席”反衬哀苦,用字可见匠心。
《唐多令》赏析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
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
就内容而论可分两段,然与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
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
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
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
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王士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著语。
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
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实不该以“油腔滑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目之。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
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
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
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
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
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
“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
“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
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
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
“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
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
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
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为第二段,写客中孤寂的感叹。
“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
“萦”、“系”二字均由柳丝绵长思出,十分形象。
“垂柳不萦裙带住”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谩长是,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