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饶宗颐

合集下载

通境——饶宗颐访谈

通境——饶宗颐访谈
中囝窗胃 ・ 家访谈
_INl ll^I 1 JI ’ NT NG C 、 ¨ GR ^ I l y
、 现 立
饶 宗颐访谈
◇ 时 间: 0 4 月 2 0 年7 2 1年 l月 2 0 年1 08 月 00 2
◇地
点: 香港
北京
东莞
◇ 采访人: 张公者


种书法来看, “ 书法” 不是 严格意义上的 是 准 ,
饶宗 颐 苍 松图 6 x 0 m 纸本 设 色 2 0 年 0 4c 04 款 识 : 郁 苍松 , 郁 无非 般若 甲申, 堂写 并题 。 选 钤 印: 宗颐 印 ( 饶 白)
书法艺术 。 以前 香港大学有位诗人, 他会写一些
港、 东莞等城市。本文整理后未请饶 先生审阅。
张公 者 ( 以下简称 张 ) 您 曾经 写过一本 :
书 : 符 号 ・ 文 与字 母—— 汉字树 》 《 初 ,在这
本 书里不 仅 谈 了汉 字,还 涉及 到世 界上 其 他 国家和 民族 的文 字 ,运 用了很 多最新 的考 古
学和 民族 学的资 料 对汉 字做 了总 的考察 .探 索了汉字 的演进过 程 。 饶 宗颐 ( 简称 饶) 我是用世界化 的文 以下 :
英国古文字, 那也算不得是 书法艺术 , 但 而且像
他那 样能写一点英文古文字的人也很少 所 以
说中国以外别的国家的文字, 没有形成书 法艺 都
术, 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了自己的文字, 文字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奥妙, 是 如果 把中国汉字变 为拼音文 字, 些文化 内涵 这 就没有了’ 就被改掉 张 : 字 ”用 以记 “ ” “ 文 .且 汉字之 “ 文”
张 :汉 字是 中华文 化 的载体 、是 中华 文

百岁国学大师饶宗颐养生有道

百岁国学大师饶宗颐养生有道

百岁国学大师饶宗颐养生有道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9年第12期王源源(河南郑州 450000)中国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曾获首届全球华人终身成就奖,被学术界尊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2015年,李克强总理会见了当时已是98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

饶老安享101岁高寿,而且晚年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其长寿养生之道值得我们借鉴。

勤于治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

饶家世代经商,当时堪称潮州首富。

家中天啸楼藏书达数十万卷,饶老自小便在天啸楼里读书习文,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

他涉猎颇广,研究领域涉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门类。

还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等六国语言及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等古文字。

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也有很深的艺术造诣,精古琴,善诗赋,书画作品清逸飘洒、自成一家。

饶老晚年时依然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兴致来了能将上万字的文章一气呵成,还曾连续创作几十首诗歌。

每当有晚辈向他请教学问,饶老都表现得兴致勃勃,思维反应非常敏捷。

他常说:“这是我不服老的表现。

”饶老很早便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经常行游天下,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他曾说,将书本上了解到的知识在实地进行验证,并受到新的启发,产生新的疑问,然后继续查书、研究、追寻问题的结论,是人生的最大乐趣。

2017年,饶老百岁高龄时还不远万里前往法国巴黎,参加“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展”开幕仪式。

淡泊名利,性情随和饶宗颐先生一生学术成就傲人,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他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并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

然而,面对各种赞誉,饶老总是淡然一笑。

他曾对朋友说,人生在世,难免会被各种欲望所困扰,形成心中难以消解的“挂碍”。

因此,要把“名”和“利”看淡一些,避免沦为物质的俘虏。

有人将饶宗颐先生与清末大学者龚自珍、王国维并提。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解说】香港大屿山凤凰山麓,有一处由38条木柱组成的大型户外木刻群——心经简林。

这里的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国学大师饶宗颐所书的《心经》经文,行至此处,令人感到平静祥和。

饶宗颐生前很喜欢心经简林宁静清幽的环境,去年2月于香港逝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被撒在了这里。

清明将至,记者跟随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一起来到心经简林,倾听他回忆饶公其人。

【解说】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其学茹古涵今,贯通中西,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李焯芬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与饶公结缘,后来代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一直支持饶公的研究工作。

在李焯芬的记忆里,饶公治学严谨,心无旁骛,经常一天花费18-20个小时在学术上,而且他心系社会,关心国计民生。

香港经济低迷时期,饶老将手书的《心经》赠予港人,以鼓舞士气。

【同期】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这个心经简林,是大概20年前开始构思的。

20年前有场亚洲金融风暴,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市民,对好多人有很大的影响。

股票(跌)下来了,楼价也(跌)下来了;好多人借了钱也不够还贷,借钱买楼,楼卖了都不够还贷,变成了负资产。

很多人就很烦恼,很苦恼。

饶老就看到这种情况,他这个人非常慈悲,非常关心别人,他就想了想,他是一个书法家,他就写了《心经》260个字。

他希望整个香港“阖境安康”,大家都生活得非常好,非常的愉快,经济也能恢复过来,不像亚洲金融风暴那个(时期);结果过了几年香港的经济又恢复了,那倒是按他的祝福来实现了。

【解说】饶宗颐一生爱莲花,他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莲花的身影。

李焯芬说,饶公不仅爱莲花的高洁,而且莲花的茎支撑着莲叶和莲花,象征着一种担当。

【同期】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他特别喜欢莲花,他的画里面有很多莲花;喜欢莲花也不单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高洁,中通外直。

他特别喜欢莲花,夏天去荷塘里面可以看到,一枝枝的莲花的茎,上面就是一片片的莲叶,一朵朵的莲花。

百年印社 鸿儒来栖——饶宗颐当选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百年印社  鸿儒来栖——饶宗颐当选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有 人 誉 称
“ 北钱( 锺书) 南饶”“ 北季( 羡林) 南饶” 饶宗颐稳镇南国, , 蜚 声海外 , 演绎出一个将近百年的文化传奇。 当今之世, 能集经 学、 佛学 、 史学 、 考古、 文学、 书画、 音律、 梵语于一身而扬名 海内外, 堪称 “ 大师中的大师” 唯有饶宗颐。 者, 让人意外的是 , 在近一个世纪之后, 饶宗颐大师站到了 鸿儒雅量, 众望所归 西湖边、 来到了孤 山一. _一—2 1 2q3 , 卜 _ 01 )1t 闻名中外的文化 年1  ̄ 社团西泠印社召开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 全票通过了现 但 是 ,自2 0 年 启功先 生 离世后 , 05 这个 位子谁 能来 居香港的饶 宗颐担任第七任社长。 这是社长空缺了六年多后 坐 呢 ? 的再次接班。 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陈振濂说 : 当时, 西泠印社内 1月1日, 2 6 西泠印社在香港举行第七任社长颁证仪式 , 部做 过一个调查, 重点问题是两个 : 首先是问大家 , 西泠印 9岁高龄的饶宗颐先 生正式执掌西泠印社。 4 社 第七任社长 , 是在社 团内部产生还是从外面延请, 还有一 个就是请大家推荐具体人选。 历任社长, 名冠寰宇 结果, 大部分人赞同社长一职从外面请 “ 高 ’ 当。 担 西泠 印社创立于10 年( 9 4 清光绪三十年) 由浙派 篆刻 , 这也充分体现了西泠印社人的博大胸怀。 最早的时候 , 家丁仁、 王裎、 吴隐、 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 , 是中国现存历 西泠印社 四位创始人叶为铭、 吴隐、 王裎、 丁仁, 都是虽无社 史最悠久的人文社团, 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 成 长之名而有社长之 实的, 但一到推举 名义时, 四位又都互相 就最高、 响最大的专业学术团体 , 影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 谦让。 直到11年, 93 才从外面延请了 昌硕出任社长。 吴 遗产 “ 篆刻艺术”、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首 金石篆刻 这样的风格一直保持到现在。 当时, 请大家推荐具体人 ( 西冷印社) ”的传承代表组织,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全 并 选时, 饶宗颐就是焦点之_。 西泠印社社长的头衔太重了。 曾 附建有 中国印学博物馆 , 拥有 “ 中国驰名商标… ‘ 中华老字 经有一个说法, 西冷印社社长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 第一是艺 号”“ 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等称号。 在国际印学界地位尊 术大师( 画 、 书、 印方面) 第二是学术泰斗 ( ; 有理论著述)第 ; 崇, “ 有 天下第一名社” 之盛誉。 三是文化名人, 也就是必须要有社会影响。 而西冷 印社历任社长, 均为大师级人物 , 是西泠印社的 像之前的社长 , 沙孟海 、 赵朴初和启功, 他们的影 响显

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

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

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第04期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2018年2月6日凌晨于香港逝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号选堂,祖籍广东潮州,1917年8月生于广东潮安,家学深厚,自学成才,曾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华南大学等校。

1949年饶宗颐迁居中国香港,曾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其间曾担任京都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其研究领域囊括上古史、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词学、史学、经学、礼乐学、宗教、书画、音乐等,出版著作60余部,通晓英、法、德、日、梵等6门语言。

1962年因《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的“汉学儒莲奖”。

汉学界一直有“北季南饶”“北钱南饶”的说法,将饶宗颐与季羡林、钱锺书齐名,称为大师。

从甲骨文到莫高窟,从梵文、希腊楔形文到楚汉简帛,他无一不晓。

钱锺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称他为“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称赞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当代最伟大的汉学家”。

多维解读大师的背影,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大师们无疑是灿烂的群星。

古往今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而一部文化发展史,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一部文化大师史。

文化有如浩瀚的大洋,汇聚了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心力,而文化大师则更像大江大河,集结起涓涓细流,直入东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中华文化则为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大师们往往历经艰难而百折不回,治学不倦,弦歌不辍,赓续了文化传统,维系着文化命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参详近代以来文化大师们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着坚定的文化自信。

这种自信来自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通。

由此而生发的爱国、爱乡之情,使他们尽管处在外患深重、国脉如缕时,也不改初衷,坚信中华有重光之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饶宗颐

饶宗颐

饶宗颐饶宗颐_360百科https:///doc/948235-1002357.html###饶宗颐,男,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 >>>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官方账号艺评网以上内容由饶宗颐官方提供官方大事记大事记内容由饶宗颐官方提供2011-12-13 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1-07-17 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已批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2013-03-23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3-04 饶宗颐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50万元港币2014-09 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简介饶宗颐,男,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2011年12月13日,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饶宗颐捐款50万元港币,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我的家学经历

我的家学经历

我的家学经历文/饶宗颐作者简介:饶宗颐,男,生于广东潮安县城,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中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艺术系伟伦讲座教授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顾问,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藏有十万部书的天啸楼有这样才使学问做得圆融、有通识,才能开拓学术之区,补前修之未逮。

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有一位印度人,印度汉学家白春晖的父亲白老教授。

在印度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90岁了,他治学的精神和方法,令我震撼。

他著了一本印度文化史,里面每个概念都穷追到底,追到源头,给人非常透彻的感觉。

后来我做学问也这样“溯源”不已,然后再“缘流”而下。

我11岁时写了《后封神榜》,很可惜这本书不知散落何处,至今也没有找到。

我七八岁时读《封神榜》,最引我入胜的是一个“神”的问题,这样我就写了一部小说叫《后封神榜》。

学问起步于编著乡邦文献年前后,我考证广济桥史料,成《广济桥志》,刊于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语言文学专刊上,所撰《韩山志》,惜稿已轶。

16岁编撰父亲未完成的《潮州艺文志》,使其成为潮州历代文献的里程碑著作。

18岁完成该志的续写,因《潮州艺文志》见重士林,19岁时受聘为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治古代地理即植基于此时。

我父亲饶宝璇,又名饶锷,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院,曾任《南粤报》主笔,也是南社4成员之一。

他平生致力考据之学,一生殚精竭力,集乡先哲遗籍,上溯唐宋,下迄清季,凡所搜括,不下千种,迨至纂辑《清人别集》,竟以劳而致疾。

弥留时,深以属稿未成为憾。

他对平生著作俱不饶宗颐的画。

“甲骨第五堂”饶宗颐

“甲骨第五堂”饶宗颐

潮籍贤哲“甲骨第五堂"饶宗颐林炜璇提要:甲骨学是一门在清末刚刚掀起的学科,民国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四大研究名家: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因每人字号中都有“堂”字,被称为“甲骨四堂”。

后者居上,饶宗颐教授研究甲骨学晚于“四堂”,其成就与贡献并不逊色于“四堂”,又因其号“选堂”,因而学者将之并列,称“甲骨五堂”。

本文通过梳理甲骨文的出现与“四堂”研究脉络,凸现“第五堂”饶宗颐教授在甲骨学上的贡献和成就,展示“甲骨五堂”的各自风采。

关键词:甲骨学;甲骨四堂;饶宗颐;“甲骨第五堂”饶宗颐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国际汉学界的巨擘。

他出生于潮州一儒商家庭,父亲饶铐为潮州著名学者。

在家学浸润中,早慧喜读,自学成才,通晓英、法、德、日、梵等多门语言。

饶宗颐教授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多个方面,其中甲骨学是一门在清末始兴的学科,民国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四大研究名家,因每人字号中都有“堂”字,被称为“甲骨四堂”。

然后者居上,饶宗颐教授研究甲骨学晚于“四堂”,其成就与贡献并不逊色于“四堂”,又因其号“选堂”,因而学者将之并列称“甲骨五 堂”。

本文通过梳理甲骨文的出现与“四堂”研究脉络,凸现“第五堂”饶宗颐教授在甲骨学上的贡献和成就,展示“甲骨五堂”各自的风采。

一、甲骨文发现与学说之确立1899年,时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学家王懿荣,一次在鹤年堂买药时,无意中买到一种药材,名为“龙骨”,这种药材上面有些奇怪的刻痕。

在自家大宅中,王懿荣左手捧着若干块大小不一的“龙骨”,右手拿着放大镜,正在努力观察上面的符号。

忽然,他混浊的双目发出两道精光,这些中药材上面的符号居然很像是一种古文字!这是首次“甲骨文”的灵光乍现。

作为一个从青年时代开始,便对金石刻印、文物古籍有着浓厚兴趣和广博研究的专家级人物,王懿荣对“龙骨”上面的图形文字进行研究,并将其断为商代。

饶宗颐

饶宗颐

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

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

”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

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

到了18岁,他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

到了2003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

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作者:三修来源:《晚晴》2013年第09期“我已經是97岁的老人,很快就98岁,实际上我不认老。

”蜚声中外的国学泰斗饶宗颐教授以带潮州口音的广东话表达雄心壮志。

“我记得刘海粟以90多岁高寿上黄山,我希望步他后尘,再去黄山!”饶宗颐——对这个名字陌生的,恐怕不仅仅是老百姓。

他是谁?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姑苏香腐”让他六岁扬名饶先生名“宗颐”,父亲饶锷为他取这名字,是要他师法北宋五子之首周敦颐。

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安县大富之家,早年家有藏书楼“天啸楼”,藏书以10万计,这使他从小在诗书画的环境中受到父亲和名师的教导。

他5岁读古典小说,从名师习书法;7岁写《后封神》;8岁读《通鉴纲目》;9岁学经史佛典;11岁学绘画……20岁前,已把香港新垦书局出的新书全部读完。

饶氏族人津津乐道于他6岁时的一件逸事:当年家乡一位文坛耆宿以城内特产“姑苏香腐”出谜,求唐诗一句,他当即答以“吴宫花草埋幽径”,语惊四座,传为佳话。

饶宗颐15岁时继承父亲遗志,续修《潮州艺文志》,直到2005年,由他任总纂的《潮州志》重新编印刊行,花时75年。

据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郑炜明介绍,饶先生至今著作约70余种,论文超过五百篇。

近十余年来,内地也开始出版他的著作,如《饶宗颐史学论著选》、《老子想尔注校正》、《梵学集》、《汉字树》等。

90高龄的饶先生现在每天都写字、画画。

他又选定了两个系列的重大选题,一个是《敦煌吐鲁番研究》,一个是《补资治通鉴研究》,并邀集海内外学者合力攻关,最后由饶先生统筹定稿。

现在两个系列已有20本专著在台湾出版,内地也同时出版了一部分。

中国文化最好部分是“隐”饶宗颐高寿又精神,令很多人羡慕。

“我年轻的时候,学过一点佛家的、儒家的、道家的东西,每天打坐。

我有个习惯,早上两三点钟就起来,做我的研究,做完后又回去睡觉。

”饶宗颐说。

我刊顾问饶宗颐先生辞世

我刊顾问饶宗颐先生辞世
涉及 考 古 学 、古 文字 学 、史 学 、词学 、音 乐 史、目录 学 、方 志学等 。饶宗颐先生 自2O世纪5O年代开始研究敦煌 经卷 与 艺术 ,在敦 煌学上著作甚丰,成就斐然,被尊为中国敦煌学 的开创者之一。饶 宗颐先生精通多国文字,包括英、法、日、 德、印、伊拉克语 等,并通晓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等。存 汉 学 研 究 中 ,西 方 学 者 从 梵 文 与其 他 西域 古 文字 入手 ,能 够
十二月份为主题进行创作 。参展作 者多为当代知名青年书 美术史 发展 历程 的坐标 。只有 将它们从 库 房的沉睡 中唤
画家,他们中有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有在专业机构 醒 ,走向展 厅,与人 民大众 对语 ,才能 凸显 其价 值 ,才 能
从事 书画研 究和 创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他 们的作品放在一 活化 。中国美术 馆 以表 现社 会发 展 、反映 时代 变革和 艺
发现更 多角度。饶宗颐对不同古 文字的掌握 ,亦令他得以存 敦 煌学 、甲骨 文 等 范 畴 提 出创 见 。学 问以 外 ,饶 宗颐 在 书 画 艺术上亦甚有成 就。“饶公的书画艺术,几乎每个年代 的风 格均异于前,正是求变、自我突破 的表现。”香港作 家潘耀 明这样评价 饶宗颐的艺术创作:“这是成大名的人不愿做、 也做不了的精益求精 的态度。”2003年 ,饶 宗颐将数十年研 究 的万册藏书,以及 自己的书画作品赠予香港大学,成立饶 宗颐学术馆 。“(饶 教授 )学术领域特 别辽阔,古今 中外 都 极 为罕见 。”学术馆馆 长、香港 学者李焯芬 曾写道 “只 是 专心 致志地做 自己的学术研 究,八十多年如一 日,勤奋地钻 研 ,才 有 如此 杰 出的 成 就 ”
宁囝萄酉 ·爱 简讯
r 、 S I__ S: 一L 0 、 1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

他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钱钟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结缘国学饶宗颐自少禀承家学,饱览群书。

家中的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数以万计。

少年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

饶宗颐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写骈文及散文,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

1932年,饶宗颐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学报》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

饶宗颐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和叶恭绰。

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

荣冠中西1962年,饶宗颐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

1993年12月,他获得由2018年2月6日,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先生,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安,被誉为“通儒”、“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季羡林(左)与饶宗颐(右)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13年,饶宗颐荣任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荣衔的汉学家。

2011年12月,经选举,饶宗颐成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2013年3月,在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3年10月,他被杭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学术著作有人如此评价饶宗颐先生:“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出版著作60余部,囊括上古史、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词学、史学、经学、礼乐学、宗教、书画等。

“一代通儒”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一代通儒”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比伦 一
此 外 ,饶 宗 坝还 提 倡 从 占人 文 化 学) J 智慧一 天 人 互 益 。他 说 , 一 做 学 问 、谋 事 、 【 , 都 要 从 益 人 的 原
则出发, 并 以此 作 为 归宿 , 万小 能 损人 。

“ 老骥伏枷 ,忐在干罩 。烈 l = 暮年 , 牡 心 不 己 ” ,恰 好 可 以刚 来 赞 颂 饶 老
儒 ” “人帅 中 的 大 『 J I l j ”。
古人 的智慧里学 ) J 东西 。 ”饶 宗 颐 牵 月 夕沉浸于父 亲数 以 { 一 万 计 的藏 书海 洋 “ 天 啸 楼 ” 中 ,每 天 与 书 为伴 , 与 诗 为 偶,1 6岁 开 始 便 继 承 先 父 遗 志 , 续编其父饶锷 的 《 潮 州 艺 文 志 》 , 这
关 人 1 . 折 1 1 学, 饶 宗 坝 认 为:“ ・ 个 人 世 上 , 何正确坟坝好 自 ,
大师,香 港 中文 大学、南京大学等 学
校名誉教授 ,西冷 印社社 长。其 学问
几乎 涵盖 国学的各个 方面,且都取得 显 著 成 就, 并 且精 通 梵文 。2 0 1 1 年 1 2月 1 3日,饶 宗 颐被 推选 为 西泠 印 社 第 七任 社 长。2 0 1 3 年 3月 2 3日上
成 为 他 踏 入 学 术 界的 第 一 步 。
做。 问. 慧
习l ’ 人 的 钾
f t - 为“ { 代 著 名j 力史学 家 、芍 学 家 、 文 学 咏 、经 学 家 、 翻 译 家 、敦 育 家干 u 书【 【 家 ,饶 宗 颐 通 晓 英 、法 、H 、 德等 彩
人物春秋 一
HI ST O RI CAL PERSONAGES

一代通儒饶宗颐逝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

一代通儒饶宗颐逝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

一代通儒饶宗颐逝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作者:暂无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14期他达古通今,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学贯东西,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钱钟书称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大师”,而他也与这两位大师被先后并称为“北钱南饶”和“南饶北季”。

2018年2月6日凌晨,一代通儒饶宗颐先生在香港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一生出版过60余部著作,3000万言。

在他身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位系统研究殷商贞卜的学者,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第一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诸于世……他曾把自己的著述归纳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

他还是一位资深的古琴家,其研究成果《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是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曾说过:“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20世纪的最好典型。

我可以说:50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儒商之家,跟一般孩童不同,他最喜欢的不是玩耍,而是学习。

饶宗颐曾在《选堂清谈录》里自述:“我家以前开有4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少年时期的广泛涉猎,为饶宗颐奠定了坚实的学养基础。

1935年,18岁的饶宗颐被破格招聘进入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职艺文纂修。

抗日战争爆发后,饶宗颐在中山大学出版了《潮州艺文志》,填补了潮州艺文领域系统的著作实录的空白,成为研究潮州历代文献的里程碑式著作。

此后,饶宗颐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院校教授。

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并先后在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任职教授。

一代通儒饶宗颐

一代通儒饶宗颐

一代通儒饶宗颐作者:汪灵犀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09期饶宗颐■ 资料图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華人社会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

饶宗颐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

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学养广博而专精,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还精通梵文。

虽至百岁高龄,平日诗词书画音律,仍笔墨挥洒不息。

饶宗颐最可贵的,如此高龄,本可闲适,但他并没有忘记肩上的重担,仍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奔走呼吁。

2017年6月27日,他不远万里前往法国巴黎,参加“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展”开幕仪式,并与两位老学生90岁的法国汉学泰斗汪德迈、91岁的德国汉学泰斗侯思孟会面。

饶宗颐早早预言,21世纪将是我们国家踏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并提出建立“新经学”。

他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已不是科学或物质的问题了,近年我们这方面突飞猛进,但物质生活过于丰富,有些人开始价值观混乱或扭曲了。

“新经学”中的“经”是经典的意思。

饶宗颐认为,重温国学经典,有助于巩固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重新树立中国人传统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之成为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常道,以达到天人互益的境界。

饶宗颐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他说:“外国汉学家对我们的传统,兴趣大着呢!”最近的趋势是汉学全球化,我们的学者,应持平地、谦虚地、自信地与外国学者平等交流。

“我一直说文化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东西,中华文化从上古至今就是如此。

现在全球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华人,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传播得更好。

”传播好,自身要先精通。

中国的传统学问重视“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要求学者做通人。

饶宗颐尤其强调,做学问首先不要自我设限,保持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可先从一个小范围内的方面做起。

饶公虽去星犹在--西泠印社惜别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

饶公虽去星犹在--西泠印社惜别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

蜣欠犹在—西泠印社惜别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刘慧饶宗颐先生A photo of Rao Zongyi金石有缘长相忆,湖山珍重永留馨一2018年2月28日上午,西泠印社饶宗颐社长追思会在香港举行,人们向饶公作最后致敬,冀饶公一路走好。

饶宗颐先生一生为社会贡献良多,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敬重。

在300余人的追思会上,既有政界、文化界及教育界的知名人士,还有多个以饶宗颐名字命名的研究院、文化馆等团体。

饶宗颐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学界泰斗和艺术大家,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育事业,学域广博,创辟多方,才情丰茂,著述宏富,为当代国际汉学界导夫先路的一代宗师,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饶公的学术、艺术人生和杰出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在当代可能达到的最高点,其懿言嘉行、学术文章,并足仪范后世,垂百代而不灭。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等出席追思会。

并撰联追思饶宗颐社长——饶宗颐选堂社长千古一灯孤接国称贤,人瑞百年立港湾。

大匠治规空世纪,宗师领范示薪传。

後公向西洽印社赠画。

Rao Zongyi presents a painting of his to Xlllng Seal Art Society.天人互益倡安顿,东学西行渐儒莲。

才备九能惊欧亚,播芳六合映山川。

陈振濂说,自1913年吴昌硕被公推为首任社长后,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和启功先后担任社长。

在第六任社长启功去世后,社长之位空缺6年有余。

饶公于庚寅岁执掌西泠印社,海内学界艺林,共所宗仰。

在孤山柏堂挥毫。

Rao Zongyi writes an inscription a t theCypress Hall of Xlllng Seal Art Society.选堂社长千古以学治社,形僧质儒,广开风气,万千辞赋隔座远;居东望西,出艺入道,独去世艰,百二寿耄取意全。

—^学陈振濂敬挽饶宗颐先生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州,幼承家学,致力于地方文史与文献目录之学,崭露头角,弱冠即侧身名儒,专精学问。

乾坤清气一鸿儒——饶宗颐的书画艺术

乾坤清气一鸿儒——饶宗颐的书画艺术

能发,道人之从未曾道,就是佶屈聱牙的古文、骈四骊六的骈文和辞赋,饶公也是一代作手,求之当世,恐难得第二人。

至于诗词,更是饶公的文章余事,信手拈来,随口吟成,更无须含毫拈须。

饶公还长于书法和绘画,我曾读过他的画册,参观过他的展览会,令人感到钦敬无已。

从学问来说,饶公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鸿儒,其声望之高,学术界无不衷心钦佩。

但从书画来说,他又是地地道道的书画大家,并不是世人习惯所说的“文人画”“游戏笔墨”,倒是真正的大书法家、大画家。

而且出世之书画家而上之,足以与当代以书画而名的大家相并驰。

要说文人画,饶公才是真正的文人画,我前面所说的“不是世人习惯所说的‘文人画’”,是指饶公丝毫也不是近世所流行的本人半点文采也没有而强作文人画的那种“文人画”。

他们把“文人画”当作是一种品种,似乎只要照这式样画就算是“文人画”了,与本身是否文人毫无关系。

其实这种“文人画”只是徒有其名而已,与真正的文人画丝毫无关。

而饶公的画,才是地地道道的文人画。

因为饶公首先是大文人,是一代鸿儒,而他又精通绘事,更不蹈袭前人,率以自出手眼,从心所欲,随意挥洒,可以说书画是其文章余事,又是其文章之别途,凡文章未发之精华逸气,悉藉书画以发之,所以饶公之书画,实亦饶公之文章别体也。

以故,饶公的书画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才是真正的文人画。

这样的文人画,历史上虽有,却不世出。

例如唐朝有王维、郑虔。

郑虔老早就号称“三选堂饶宗颐是当代最卓越的学术大家之一,我对饶公心仪已久,也曾多次拜会,但是别长会短,难以倾怀。

饶公首先是以学术声闻天下,他治学广博而专精。

从广的方面来说,他于甲骨学、古文字学、上古史、敦煌学、艺术史、诗词学、音乐、古琴等等都能博通。

从精的方面来说,他所治之学,都能独辟奇径,独造奥区,发人之所不·书画大家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 C ALLIGRAPHY 2021 11.总第 期145饶宗颐(1917-2018)□ 冯其庸乾坤清气一鸿儒—饶宗颐的书画艺术饶宗颐 杂书汉简 纸本 1981年释文:可以殄灭诸反国立大功公辅之位君之常有玉门侯造史龙勒周生萌。

刘悦笛饶宗颐:中国最后一位“百科全书通人”走了!【纪念饶宗颐先生专题之三】

刘悦笛饶宗颐:中国最后一位“百科全书通人”走了!【纪念饶宗颐先生专题之三】

刘悦笛饶宗颐:中国最后一位“百科全书通人”走了!【纪念饶宗颐先生专题之三】饶宗颐先生,中国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型人物,于2018年2月6日仙逝,享年101岁。

斯人一去不复返,此番再难见公影,世上已无饶宗颐,天上又现文曲星!治学之“古法”与“新意”饶公一走,学界纷纷为之叹息,惜大众媒体鲜有报道。

这种叹息实乃一种大感喟:恐怕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许不止一个甲子年,再产生出饶公这样的历史性人物,可能性实在太小了,甚至会不会还有饶公这样的通人再现世上,也是个大疑问也!饶公治学,既有“古法”,也有“新意”,实乃接续了王国维所创的中国学术传统。

西人曾评说写《神曲》的大诗人但丁,将他的历史地位定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在百余年来的中国学术史上,倒是也有一位通才型的国学大师,也拥有此种地位,那就是王国维,可谓非他莫属。

近日应邀到清华大学博物馆观瞻“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在赴清华之前又先赴昆明湖凭吊,远眺鱼藻轩处投湖处,1927年6月2日静安先生就在此自绝。

其实,从这位国学大师离世往前算起,他在国学研究方面著述喷涌的时间,也就那么十多年而已,走的时候刚五十一虚岁。

我们都不敢想像,如果再给王国维三十年,哪怕是就十年,那么中国学术界的状况将会得到多大的改观,因为他的影响力真是全景式的。

如果说,饶公广博治学的方式,与哪位学人更近似的话,那应该还是王国维,而且,他的百岁年纪几是静安先生一倍,因而有了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致力于学问。

根据他自己归纳的研究领域之分殊,其所深涉的领域分为八类:第一,敦煌学;第二,甲骨学;第三,词学;第四,史学;第五,目录学;第六,楚辞学;第七,考古学金石学;第八,书画。

有人说敦煌学是为“核心”,也有人把目录学作为“枢纽”,但我总觉得,诸类学问之间,基本上还是平行及交叉的关联,但如此之博,后人未能望其项背也。

除此八大类之外,我们倒还可以在上面继续“做加法”:从大的方面来说,除了倡导“新经学”研究,饶公对道教史与佛学研究亦多有考究,可谓“三教合一”;从小的方面而论,对其家乡的“潮州学”研究可谓治学起点,除了书画之外的音乐史研究,与敦煌学和甲骨学并称“三大显学”之简帛学,饶公都有涉猎并深入其中。

术涵八域 学富五车

术涵八域 学富五车

术涵八域学富五车作者:***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17期饶宗颐,字固庵、伯濂,号选堂,广东潮州人。

选堂《羁旅集·偶作示诸生》中,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这两句诗精妙警策,充分表现了饶教授自在、独立、充盈、坚毅的生命精神。

①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学者、诗人、书画家三位一体,以学术的眼光看,饶宗颐是人所共钦的汉学家,在敦煌学、甲骨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以及宗教史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都卓有建树;以文学史的眼光看,饶宗颐教授在诗、词、赋、散文方面的创作杰出,尤其是诗词创作成就颇高,其《选堂诗词集》共收诗1134首,词290首,诗词合计共有1424首;而以艺术史的眼光看,则精通琴艺,其书法、绘画作品元气淋漓,韵高千古。

作为一位学者,一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书画家、经学家,饶宗颐实践着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

人格独立,是他生命精神的主旋律,贯穿着他一生的各个阶段。

他这种独立人格,既体现在对政治功利的自覺超越,又体现在对流俗的自觉超拔,并借此践履了其毕生为学术、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想。

饶宗颐于1917年8月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儒商之家,其父饶锷先生,既是商人,又是学者和文化名人。

其书斋名曰“天啸楼”,藏书万卷,饶锷先生著书立说,作品有《天啸楼文集》、《潮州西湖山志》、《王右军年谱》等。

饶宗颐从小浸润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

”他从小好学不辍,在自己很大的阅读空间自由遨游。

幼年的时候,父亲和老师就指导他写诗填词,撰写骈文、散文。

家学渊源,使得他拥有了常人所不能比拟的深厚的文学基础。

对于历史,饶宗颐更是从小就萌发了浓厚的兴趣,据他说,他早年念《史记》,背《史记》,直到今天,还可以背出《秦始皇本纪》,甚至整个中国历史的编年,都可以成竹在胸。

父亲的教导,刻苦学习,天资过人,使得他小时便才华横溢,引入注目,有“神童”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科名片——饶宗颐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汉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成就非凡。

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人物简介饶宗颐(10张)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香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

”而他又是以“辛苦待舂锄”来谦虚地评价自己一生成就的。

饶先生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

生于广东潮州市潮安县。

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

饶先生的12世祖仕宝公开始到潮州城卖客家豆腐,之后慢慢地发展起来。

到了饶先生这一代,已是饶氏19世。

幼耽文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领南学报。

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

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学,并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

1973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

饶教授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饶宗颐书画作品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

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

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文、敦煌学、古文字、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40种,学术论文过三百篇。

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

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

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

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录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

饶宗颐家中“天啸楼”藏书达十余万卷,为当时粤东最富盛名的藏书楼。

学术研究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後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相片(20张)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

至今已出版论著5O 馀部、论文4OO多篇。

根据先生自己归纳,其著述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

“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

敦煌学《殷代贞卜人物通考》(1959)《选堂集林.史林》(1982)《甲骨文通检》1.敦煌学:代表作有《敦煌书法丛刊》《敦煌本老子想而注校笺》《敦煌曲》(合著)《敦煌琵琶谙》甲骨学代表作有《殷代贞卜人物通考》《甲骨文通检》(主编)《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词学代表作有《词集考》《清词年表》《全明词》史学代表作有《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九龙与宋季史料》《选堂集林·史林》《潮州志汇编》目录学代表作有《潮州艺文志》(合著)《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善本书录》楚辞学代表作有《楚辞地理考》《楚辞书录》《楚辞与词曲音乐》考古学、金石学《唐宋墓志》《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合著)《新加坡古事记》书画代表作有《画(国画史论集)》《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此外还有大量书画艺术作品。

潮州志1946—1949年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由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补编重刊,编印工作业已告竣,于8月3日正式出版,为建设文化潮州献上一份厚礼。

重刊的《潮州志》是一部鸿篇巨著,全书按1949年已刊行版式编为10册,4400页,230多万字,合为《古瀛志乘丛编》一大集,将于近期向海内外发行。

重刊的《潮州志》补编卷首一册编入4篇序文:民国时期曾任铁道部长、广东省文献会主任叶恭绰1949年夏撰写的《潮州志序》,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2004年8月撰写的《重印〈潮州志〉序》,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陈伟南2004年7月撰写的《重印饶氏〈潮州志〉序》,饶宗颐2005年6月撰写的《重刊〈潮州志〉序》。

地位学术方面饶氏在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可简明概括为如下三点:(一)本世纪自王国维以来的中国传统人文学术研究,一个大的趋向即如何在乾嘉诸老的基础上再向上一层。

向上之路,依学者个人的天资禀赋与治学风格、学术背景的差异而呈现不同面貌。

如陈寅恪先生以史论擅胜,钱钟书先生以文心见长等等。

但总的精神是地下文物与纸上文献互证、异族故书与吾国旧籍印证以及外来观念与民族学术融合。

这一总的精神,是中国传统学术经由二十世纪的社会科学洗礼、锤炼其学术性格,然后重返中国传统学术文史哲不分家的返本开新之路。

由分而合,正是中国人文学术的内在生命所使然。

饶宗颐经其特殊的个性聪明才智,正是处于此一学术潮流中的前线人物,其成绩足以与当代一流大师相颉顽。

(二)由于1949年至1978年的特殊时代因素所造成的闭关锁国状况,尤其是文革十年动乱对于中国文化的疯狂践踏,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缺乏应有的成就与活力。

而这一段时期,正是饶氏学问生命的精进期,也正是他成长为中国与海外汉学研究不多的桥梁人物之一的时期。

譬如,一九五六年,饶宗颐发表《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伦敦所藏这部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千载秘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阐明原始道教思想。

其后不久,法国的中国宗教学权威康德谟即以此书教授诸生,以至引发后来欧洲道教研究的长期计划。

在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一个重要的开风气的人物。

如果说,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必资延续下去的话,饶宗颐的学术位置亦将因此而显出其重要意义。

(三)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匠。

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

整个二十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旧派”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种焦虑与困惑。

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

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

是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

这一范式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启示意意义。

艺术方面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

饶氏抚琴图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

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

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

饶宗颐教授是“当今集学术和艺术于一身的一代英才”,他的书画艺术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充满“士夫气”,是当今社会难得的“学者型”书画艺术家,他的山水画写生和人物白描,独具一格。

他的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有传统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国的风光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创作。

书法方面,植根于古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各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壳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真草隶篆皆得心应手,从大幅中堂、屏条、对联到方寸空间小品,风格多样,而沁人心扉的书卷洋溢于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实的文人书画。

饶宗颐教授先后举办过多次书画展,出版了很多书画集,每次都引起轰动,引来无数赞誉声,他的作品已为世人所共知,并成为书画收藏家搜寻的对象。

早在1994年9月7日《饶宗颐教授书画展》在北京中国书画研究院展览馆揭幕时,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亲临剪彩,首都各界知名人士有200多人出席,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给予了重点报道。

音乐方面除了诗词和书画,饶宗颐在音乐上也有着一定造诣。

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于此建树甚多。

然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史方面的学者,还是一个资深的古琴家。

饶宗颐蓄有古琴数张,其中一张是北宋郭之所藏“万壑松”琴,关于这琴他曾有《凄凉犯》词咏其事。

早年由于研究词曲音乐的关系,饶宗颐对于古琴艺术渐渐入迷,50年代从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先生习指法,终有所成就。

并对琴谱、琴史产生研究兴味,在这方面也有大成,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此文可谓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发表后为海内外学者和古琴家所传诵。

所获荣誉饶宗颐教授历年获奖及荣衔表:1946年广东省文献委员会委员;1962年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1963年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永久会员;1974年法国远东学院院士;1979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1980年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该会是欧洲最古老亚洲学会;1982年香港大学荣誉文学博士;198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1982年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1986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讲座教授;1987年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1993年12月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人文科学博士,为该院建院125年颁授的第一位人文科学博士;1993年12月法国文化部文学艺术勋章;1994年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学研究特别奖,饶教授将全部奖金捐赠香港中文大学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1997年北京大学开设之原校长汤用彤学术讲座首位主讲教授;1998年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国学大师荣衔,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首任荣誉院务委员。

学术地位与影响:饶宗颐教授对于敦煌学、甲骨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文学艺术史及世界比较文化史等方面的学术影响,已有季羡林、李学勤、钱仲联、姜伯勤、李联升等中国著名学者以及戴密微、池田温、吉川幸次郎等海外汉学家著文评价,收入香港三联书店《论饶宗颐》一书(1995年出版)。

人物评价专家叹服“只要触角所及,饶宗颐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饶宗颐的谈话,昭示了这位饱学之士对“国本”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他在1959年出版的甲骨文著作《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中提出考史与研经合为一辙的主张,认为“史”是事实的原本,“经”是事实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由“史”到“经”就是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

中国古人既研史、更读经,是因为经是史的理论总结,具有普遍性,因而更有指导意义。

中国文化的主体是经学,所以他对我们民族的古经史深怀难以表达的敬意,研究国学不能亵渎“国本”,要爱惜、敬重“古义”,顺着中国文化的经络本义阐发经史。

1982年,饶宗颐提出从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研究相结合来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至2003年归纳为: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各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做深入的研究;在可能范围下,使用同时代的其他古国的同时期事物进行比较研究,经过互相比勘后,取得同样事物在不同空间的一种新的认识与理解。

学术界普遍认同这是继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