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古诗教学的思路

合集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策略_1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策略_1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2-12-04T09:07:45.31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5期第8月作者:任善明[导读]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学意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任善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杨村镇杨太小学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学意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

古诗词中包含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等文学常识,增加了学习难度,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分析和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诗词教学的策略,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引言:如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也越发重要,在新的部编版教材中,即表现在越来越多的诗歌、古文等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引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是教师需要思考问题[1]。

而这不仅需要教师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也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

一、提问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问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将复杂的语文知识简单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有利于高质量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坚持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此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提升基础知识学习效果[2]。

以《枫桥夜泊》为例,这首古诗要求学生能够体会诗句的含义,分析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笔下美好的秋景及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

课堂上,首先带领学生阅读古诗,直到其能够流畅朗读下来为止。

当学生朗读结束后,则对学生问道:在月亮渐渐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断啼叫,所处于弥漫着寒霜的环境下,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1:我会感到很孤独,内心很寂静。

浅谈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下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下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下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本文探讨了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例分析,阐述了积累与梳理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古诗词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常常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

因此,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

二、语言文字积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1. 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古诗词的语言独特,词汇丰富,通过积累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提高对古诗词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增强文化底蕴: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积累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元素,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语感:古诗词的音韵和谐、节奏明快,通过积累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梳理策略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1. 理清思路: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逐步深入到诗句的解释和赏析中。

通过梳理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2. 分析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是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意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3. 探讨主题:古诗词的主题多种多样,通过探讨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图,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四、具体教学方法探讨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古诗词的音韵和节奏,培养语感。

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重音和停顿,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2.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解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拓展讲解,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3. 互动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古诗词的学习和解读过程。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境交互,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学生对诗句有了大体上的理解之后,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听音乐朗诵等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引领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

从根本上说,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重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

故而要求从个人本身开始,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家庭、国家处于适当的地位,以达到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目的,这是积极的入世思想。

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社会是苦海,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成佛的目的。

这是消极的出世思想。

前者重生,后者重死,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人历来喜欢春,因为春天来了,新的希望开始了,阶段性的目标开始启程了,不管是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对春天都有着这种美好的心理,所以中国有个非常古老的“爱春”传统。

但这种“爱”方式非常多。

四年级下册选择的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现出的方式的确是两种风格。

《江南春》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责任”。

从这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时的江南真的没有思危,即使春天来了,这种心理还是没有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官员的心中。

也许这种思危不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也许我们不能借古说今,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

杜牧看到这一切,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

我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历史上越是盛世,越隐藏着最终坍塌的危机。

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

《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古诗三首 2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习作 2 1.选择恰当的素材表达你的心愿,再根据心愿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2.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语文园地 2 1.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的表达方法及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并积累事物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

1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1.指导朗读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案必须包含详细的教学步骤,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所喜欢的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热忱引趣(回忆、背诵古诗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试背,教师适时点拨)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非常珍贵,今天,让我们再来赏析一首古诗,好吗?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枫桥夜泊》(板书课题)二、故事导入,初步感知1、教师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位满面愁容,非常憔悴的年轻人。

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落榜、名落孙山,他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乡。

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到的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

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的着吗?是的,他整夜无眠,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浓隽永的诗意美。

那情、那景、那种难以描绘的心情,让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一首他怎么也没想到的会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

(播放课件,教师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为学生讲述故事)2、教师范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美吗?生:太美了。

师: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3、学生自由读:师: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名师教学教案04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名师教学教案04

《浣溪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品读读诗词,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2.了解诗人及诗词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从意象的角度来分析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背诵晏殊的《浣溪沙》并与苏轼《浣溪沙》进行对比分析.(二) 能力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诗词的思路结构,提高诗词阅读理解能力.2.谈谈你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理解与感受.(三) 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在这首词中要表达的思想主题2.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二、教学重点:1.从意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词2.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三、教学难点:1.词人在这首词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粒粒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词人晏殊的一首--《浣溪沙》1、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者及题目介绍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信息。

教师课件补充。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晏殊有“宰相词人”之称,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为“晏欧”。

晏殊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欧阳修,范仲淹皆出于其门下。

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源自西施浣纱,故“沙”也作“纱”。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

2、初读,整体感知1、齐读2、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

3、划分节奏,一学生上台展示。

高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难点与对策

高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难点与对策

高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难点与对策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诗文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古诗文教学面临着诸多难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一、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难点1、语言障碍古诗文的语言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其词汇、语法、句式等都有独特之处。

例如,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用法繁多,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较为常见;句式上,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这些语言特点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容易导致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时出现错误。

2、文化背景差异古诗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哲学、宗教、礼仪等方面。

由于时代的变迁,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缺乏了解,难以理解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例如,《离骚》中屈原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以及他所运用的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都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就很难真正领悟作品的精髓。

3、教学方法单一在一些高中语文课堂上,古诗文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字词解释和翻译,没有真正理解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4、背诵压力大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较多,且篇幅较长,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背诵压力。

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没有理解诗文的意思和情感,导致背诵效果不佳,容易遗忘。

二、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对策1、加强语言基础教学针对古诗文的语言障碍,教师应加强语言基础教学。

首先,要系统地讲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和语法规则。

其次,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区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

例如,“走”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行走”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汉语中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汉语中仅指妻子。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1 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夜书所见》。

•理解古诗的大意,能够解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掌握古诗的朗读和解析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秋夜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1.3 教学难点•准确解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资源•古诗《夜书所见》的文本资料。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创设情境。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第一课时3.1 教学结构设计3.1.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古诗,引导学生回忆古诗的朗读和解析方法。

•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秋夜的氛围。

•引出课题《夜书所见》,简要介绍作者和背景。

3.1.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

•教师领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1.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了解古诗的大意。

•指导学生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1.4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朗读比赛:学生进行古诗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3.1.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古诗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搜集其他描写秋夜的古诗,进行阅读和赏析。

3.1.6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背诵《夜书所见》全诗,并默写。

古诗学习的方法.

古诗学习的方法.

古诗学习的方法.一、感悟识记法语文古诗教学中,应让学生反复吟诵,借助书中的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的诵读,身临其境进入诗的境界,细致地感受诗的形象美,使学生深入领悟作品中的情致与趣味,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在反复阅读的同时,还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识记。

例如曹植写的《七步诗》,据古书记载曹丕因嫉妒弟弟曹植的才华,害怕他与自己争夺王位,就命令其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用刑罚来处治他。

七步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诗人发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责问。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识记。

二、朗读指导法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够领会诗所表达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注意掌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自己练读、全班试读、同学间互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句的音律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

教师在课堂上要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够加深对诗的内容的透彻理解。

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诗的韵味、声律、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古诗的特点,积极启发学生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让学生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借助历史还原现场法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民俗、情感以及社会、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可联系现实生活,把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或让诗人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我们身边,还原现场,拉近距离。

不能够实景实物进行观察,但可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动态演示,向学生描述自己在诗中所看到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其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

通过把诗描述成散文等方法,唤起学生心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

古诗五步教学法

古诗五步教学法

古诗五步教学法
统编教材更加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高年级每册教材都选编了至少六首古诗词,可见其重要。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1读诗文。

不带任何预设的把古诗词读三五遍,对于大部分高年级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词积累,这时,他们至少可以理解个一到两层含义了。

2知背景。

既要了解诗人的大致经历,更要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这个是理解诗文的重要步骤。

我国历史上部分朝代动荡较大,大多数诗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他们的人生经历丰富又曲折,所以了解其创作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理解诗文。

3解诗题。

许多古诗的诗题带有地名,这些地名今天可能已经不存在或者换了新的名称。

另外,诗题通常也是一首诗的主题,所以理清诗题,诗歌的内容学习起来就更加轻松了。

4明诗意。

古诗词里有许多表示意象的词以及生僻难解的词,需要逐句解释说明。

再把一句句诗文的含义梳理成一段小短文,此时,这首诗基本已经完成大半了。

5悟诗情。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铺垫,最后的悟诗情并不难,其实在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之后基本就可以把握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这里的悟诗情也是对诗人创作手法的一个总结,体会诗人是如何用巧妙地创作手法把他的感情传达给读者的。

掌握了这五步法,古诗词教学不用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5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5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5篇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5篇,以供大家参考!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1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

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

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一册-锄禾》。

(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初中语文_古诗两首之登鹳鹊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古诗两首之登鹳鹊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古诗两首》之《登鹳鹊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课时——《登鹳鹊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古诗意思,领悟“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2、了解诗人是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的;3、朗读、背诵这首诗。

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从正确朗读到有节奏、有重音地朗读,再到有感情地朗读,逐渐提高朗读的层次。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清诗人写景时的观察顺序。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解释诗句意思的过程中4、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情感目标:1、能够联系实际从古诗表达的道理“登高才能望远。

”中得到“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的生活感悟。

2、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形象地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表达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必须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复习学过的古诗。

课前请学有余力的同学整理出所有学过的古诗,分组背诵展示。

以此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

过渡语:“同学们的朗诵仿佛打开了古诗宝库的大门,今天大家的古诗宝库中将新加入一首不朽之作,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二、理解诗题,认识作者。

1、理解诗题:读题目,理解“登”的意思,介绍“鹳鹊楼”的相关知识,包括楼名的由来和鹳鹊楼与黄河的位置关系。

2、作者简介:通过介绍作者,初步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三、初读古诗、自解诗意。

1、读一读:集体读,弄清古诗的体裁——五言绝句。

个别读,帮学生指导纠正发音。

实现朗读的第一个层次——正确朗读。

2、查一查:通过查注释、查字典,弄清古诗中每个字词的意思,这个任务课前预习已经完成,请小组交流预习情况,互帮互助,形成最佳方案并分组汇报。

3、连一连:指导学生通过“添加词语、变通词意、调整顺序”的方法连词意成句意,解释诗句意思。

古诗的备课思路

古诗的备课思路

古诗的备课思路首先,对于古诗的备课,我们需要有充分且深入的了解。

了解背景是关键的一步,它涉及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

例如,当我们教授杜甫的诗时,我们需要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以及杜甫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境变化。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诗中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和深邃思考。

其次,朗读诗歌是备课的必要环节。

通过反复朗读,我们可以深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例如,读李白的《静夜思》,我们能感受到那种宁静、淡泊的氛围,体会到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再者,对古诗的语言进行分析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对古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例如,《春晓》中“处处闻啼鸟”的“闻”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外,理解古诗中的意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古诗中,意象是情感的载体,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最后,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环节也是备课的重要部分。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目标来定。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如故事讲解、图片展示等。

而教学环节的设计则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备好古诗课需要我们做足充分的准备,从了解背景、朗读诗歌、分析语言、理解意象、确定主题、选择教学方法到设计教学环节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细心研究和策划。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校本课程 (古诗文) 教案

校本课程 (古诗文) 教案

一、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一章:走进古诗文的世界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的定义与特点;(2)古诗文的价值与意义;(3)古诗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的价值与意义;(3)实践练习: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二章: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特点;(2)掌握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3)感受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美感。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分类及特点;(3)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分类及特点;(3)实践练习: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掌握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三章:古诗文的意象与意境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掌握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感受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美感。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定义及特点;(2)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经典古诗文意象与意境案例分析。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实践练习:分析经典古诗文意象与意境案例;(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四章:古诗文的主题与情感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基本概念;(2)掌握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把握方法;(3)感受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表达。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的备课思路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的备课思路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的备课思路。

课程背景在开始备课前,我们先了解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古诗词鉴赏与写作。

在这单元中,我们将探究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学习和欣赏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同时还要教授写作技巧,以便学生们能够熟练地写出自己的古诗词。

备课思路步骤一:分析教学目标在制定备课计划时,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我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经典诗词,领会其深层含义2)能够掌握古诗词的写作技巧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写出符合规范的自己的古诗词步骤二:制定教学计划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我开始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

这个计划包含以下步骤:1)教授古诗词鉴赏技巧,例如“寓意”“写意”等等2)讲解古人写作时的技巧,例如“描写手法”“抒情表达”等等3)搜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引导学生欣赏,并注重文化背景的讲解与思考4)指导学生自主创作古诗词,且鼓励他们在创作时考虑所学内容步骤三:搜索教学资源现在的网络环境丰富多彩,我们有很多途径获得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

通过我的个人经验与调研,我总结了一些教学资源的来源和类型:1)课本2)网络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等3)各种教育平台,如学而思、好未来等等4)各种教育类APP,如作业帮、课工厂等等在搜索资源时,我会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并整合成一份教学资源清单,便于课堂授课和后期查阅。

步骤四:实际操作与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实际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通常是根据我的教学计划,先开展一些教学活动,然后通过反思、总结和修正,优化教学内容。

我通常会加强以下步骤:1)在教学上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并根据学生反应调整课程2)在讲解时加入互动式教学,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在课堂上不断提问,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并寻找授课时可能存在的问题4)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检验教学效果总结通过这种方法,我意识到备课是一个良好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通过教育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核和质量保证,来提升学生成绩,改善教育环境。

《春》的教学反思

《春》的教学反思

《春》的教学反思《春》的教学反思1课后听取了备课组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自己也认真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深深地意识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对于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去钻研教材,心中的疑惑也还有很多。

在准备教学古诗《春望》时,为了备好这节课,我查阅了很多教学书籍,阅读了大量诗人的生平事迹的材料,还在《唐诗鉴赏辞典》中查找了《春望》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了这首诗的相关分析__,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因“国破”而见花落泪,闻鸟心惊的心情,被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所感动。

我想,要让学生们被杜甫的这首诗,被杜甫的伟大情怀所感动,那么我首先应该被他所征服、所感动,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深深震撼,我要将这种情感带入课堂中,去感染学生。

其次,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

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既引导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又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启发学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自主体会到诗人笔下的景物,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告诉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读课文;这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

再次,课外拓展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让学生从主题思想比较两首诗的不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杜诗“诗史”的特点,深入认识杜甫这个人,真正的去了解我们的这位伟大的民族诗人。

并且,摘录了杜甫的一些诗句,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为什么杜甫的眼里会常含泪水,因为他对我们中华民族爱得深沉。

授课之后,还有很多遗憾留在心中。

首先,我的教师个人素养还需要提升,在这样一篇千古名篇的教学上,虽然我事先的准备充分,但由于个人素养的不足,还需要多汲取营养,努力提高自己。

其次,我的教学意识还需要转变,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足,课堂上的引领作用不充分,在学生感悟困难的时候,我就比较急躁,常常以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学生,而忽视了怎样去引导学生感悟,还有,课件利用不够充分,我制作的课件和本诗的联系是很紧密的,设计环节上不够完美,教学辅助手段没有发挥出最佳作用来。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为了古诗的浏览教学,应当提早准备古诗的教学教案。

那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古诗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诗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让他们初步知道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爱好,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二、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动进程:(一).出示图片,引导视察,讲述。

1. 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产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 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发爱好1. 教师讲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 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 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 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知道1. 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观赏。

2. 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 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入耳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渐渐的跟读。

4. 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示,可以轮番请几批幼儿。

5. 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终止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换。

教师参考资料: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特点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特点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特点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

但是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的“雷区”,很多语文老师都觉得古诗词的教学十分困难。

经过这个暑假的学习,使我对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与特点有了一些领悟。

古诗的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炼,充满了画意。

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

一、文本入手,感知意图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

如《鹅》、《游园不值》、《春晓》等诗。

这些诗的教学能够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理解,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二、深入意境,体悟诗情。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

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的诗,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使诗文思想感情升华。

如柳宗元的《江雪》,通过概括描写环境,衬托人物,精刻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立意含蓄深刻,选材详略得当。

讲授时,可随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水平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看懂画面上描绘了多少景物,确定诗人观察事物的立足点;2.理清画面的层次结构,探索出作者观察生活的顺序和展开想象的思路;3.弄清楚字、词、句的确切含义,体会出诗人感情爱憎的倾向;4.有条件的还要尽可能考查诗人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评论出作者的功过得失以印证诗作。

这样既感触到了诗人苦恼与孤立无援的处境,又坚决坚持自己的主张,宁折不弯,继续探索的精神。

三、赏析多变的技巧诗人描写事物时,除了采用白描的表现手法之外,更多的还采用夸张、比喻、对偶等的修辞手法,若能稍加赏析,定能其乐无穷。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春色满圆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些诗句都是用白描手法写出事物的。

关于理清思路的古诗

关于理清思路的古诗

关于理清思路的古诗
理清思路是古诗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它反映了古人对于思维的
整理和梳理的重视。

古诗中有许多表现理清思路的作品,比如《登
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登高远眺时对
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从而引发了对思路的理清和拓展的思考。

另外,杜甫的《登高》也是一首表现理清思路的经典之作。


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

”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高处远眺时
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展现了理清思路的重要性。

此外,在诗经中也有许多表现理清思路的古诗,比如《关雎》,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通过对古代
爱情观念的表达,反映了古人对于理清思路与情感的关系的思考。

总的来说,古诗中对于理清思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对自
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古人对
于理清思路的重视和思考。

在当代,我们也可以从这些古诗中汲取
启示,加强对于理清思路的重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上课文21《古诗词三首》教学叙事

上课文21《古诗词三首》教学叙事

上课文21《古诗词三首》教学叙事一、教学反思教学统编五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我是沿着“读好诗歌——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这一古诗文教学的基本逻辑设计教学活动,从课后三道习题的设计来看,教材的编者也是依据这样的教学逻辑有序编排习题的:课后习题一指向“读”。

从读准,好读出古诗词的味道,是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上多形式、反复组织学生熟读课文,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是为“背诵课文”;最后,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正确默写古诗词,一则检测整堂课的学习效果,二则夯实积累的意义,是为“默写《枫桥夜泊》”(题中要求虽然只针对课文中的一首,三首古诗词,排名无先后,应当一视同仁)。

对此,我在教学时,一般都会在初步环节按照“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的流程进行读的教学,再在精读环节,随着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理解逐层的深入,反复诵读,最后,在体会诗词情感的基础上,带着对诗词内容的深度感知,将之熟读成诵。

课后习题二指向“懂”。

“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要求学生在熟读古诗词的基础上,扫清诗词内容的理解障碍,将古典诗词还原为具体可感的画面。

此外,本道习题还对焦单元阅读要素,要求学生“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对于本道习题,我在教学时参照《语文作业本》中对应习题的提示,让学生从“打开感官,展开想象,从看到、听到、想到……”的角度描绘诗中的画面。

与此同时,我也借鉴薛法根老师在《山居秋暝》一课中的教学方法,试图在教学时将诗中画面分为两幅,分别来进行描绘,突然再从动静的角度进行阐述。

例如,我们可以将《山居秋暝》诗中的画面按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分为两幅,将《枫桥夜泊》按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分为两幅,将《长相思》按照“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和“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分为两幅,让学生分别对诗词中的两幅画面进行描绘,然后说说自己从两幅画面中感受到的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清古诗教学的思路
作者:乔水珍
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7年第05期
摘要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思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词教学中,如果理清了思路并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就会使得教学非常轻松,也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我们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我从课标依据、考纲要求、理解诗意、鉴赏诗词等方面,再加上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思路,终于,在诗歌教学中,形成了一套清晰的思路。

【关键词】古诗教学;教学思路;诵读;理清思路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思路,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什么是思路呢?广义地说,思路就是人们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展的线路或轨迹。

用写作来举例说明,从写作意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

那么,如何理清思路呢?还是以写作为例,理清思路就是作者为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构思、谋篇布局的思维过程。

人们的“思路”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梳理”之后的一个反应。

构成一篇文章,理清思路是关键。

思路清晰、严密,一定能带来结构的严谨、畅通。

如果思路不清,就会带来结构的紊乱。

不同文体,其思路有不同的特点。

由此可见,文章都有思路,那么,教学活动主要将一些文章作为对象,它就更应该具有自己清晰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

”(《谈语法修辞》,《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第692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那么怎样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又怎样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呢?本文主要来谈谈我在理清古诗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词教学中,如果理清了思路并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就会使得教学非常轻松,也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我们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

那么如何进行理清古诗词教学的思路呢,我首先从课标入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培养学生“借助有关资料评介作品的能力”⑿。

因此,“领悟”阶段的“对话”,要力戒教师“一言堂”,教参“一言堂”,严禁“棒杀”学生“创造性的解读”。

这就让我确定了并且坚定不移地坚持鉴赏古诗时必须
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的。

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其次,我还从考纲着手,考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理解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 分析综合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使我在教学中很好地确定了自己的课堂重难点。

我还从诗人和诗词的创作背景入手,古人往往比较含蓄,再加上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古诗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很好地理解古诗,就一定要知人论世。

然后,我还把目光放在了对诗意的把握上,理解诗意,首先理解诗题就是一个好方法,然后结合注释以及自己已有的古诗文积累以及工具书去疏通诗意,也是很不错的方法。

在理解诗意之后,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对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和它所用的精妙的手法进行感慨和赞叹。

因此,悟诗情、析手法也在我的思路之中。

由此,如何去理解和分析一首诗,思路基本理清,那就是看课标定位课堂、知人论世、理解诗意、体悟事情、分析手法。

但是,诗歌若只是这样上,未免太失了味道,因为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因此,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也必须放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那就是诵读。

诵读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可以引发学生的感悟。

自查自悟是学生在自行查阅资料,在诵读中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

诵读与赏析相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悟。

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情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

诵读与运用相结合,可以深化学生的感悟。

首先,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

熟读成诵,更是需要学生多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主线,串起整个课堂,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

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就让学生注意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所以诵读时的感叹,感慨,神往,慨叹,都是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

由于理清课堂思路的重要性,而古诗文又是高中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且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中有不断加重比例的趋势,因此,我从课标依据、考纲要求、理解诗意、鉴赏诗词等方面,再加上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思路,终于,在诗歌教学中,形成了一套清晰的思路:
(1)我尽力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诗意诗情。

(2)按照“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读好诗情”的步骤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指导诗歌的诵读。

(3)按照“读懂题目——知人论世——读懂诗意——感悟诗情——简析手法”的方法理解鉴赏诗歌。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诗歌时理清课堂思路的步骤和做法,和大家分享。

作者单位
霍州市职业中专学校山西省霍州市 031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