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原理实验指导
锅炉原理教学大纲
锅炉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锅炉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
了解锅炉的原理对于掌握锅炉的操作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锅炉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的功能,以便帮助读者对锅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锅炉的基本概念1. 锅炉的定义和分类- 锅炉是一种能够将水加热到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 根据锅炉的工作压力和温度,可以将其分为低压锅炉、中压锅炉和高压锅炉。
2. 锅炉的主要部件- 锅筒:承载锅炉内部的压力,是蒸汽和水的容器。
- 炉膛:燃烧燃料的空间,产生烟气。
- 过热器:将烟气进行降温和过热,提高热效率。
- 水冷壁管:用于冷却锅炉壁面和保护炉膛。
- 锅炉管道和阀门:连接各部件的管路系统。
三、锅炉的工作原理1. 锅炉的燃烧过程- 燃料的燃烧产生热能和烟气。
- 烟气在炉膛中沿着燃料的下降方向流动,传递热量给水冷壁管。
- 水冷壁管吸收烟气中的热量,使水变为蒸汽或加热为热水。
2. 锅炉的水循环系统- 水通过各种管道进入锅炉,经过预处理后进入锅筒。
- 在锅筒内部,水在加热后变为蒸汽,或者加热为热水。
- 蒸汽或热水通过管道运送到使用点,释放热量后变为冷凝水。
- 冷凝水经过泵送回锅炉,重复循环。
四、锅炉的运行和维护1. 锅炉的启动和停止- 锅炉的启动包括供水、点火、加热等步骤。
- 锅炉的停止需要逐步关闭燃烧系统和水循环系统。
2. 锅炉的安全措施- 锅炉必须安装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设备。
- 锅炉必须定期进行维护,清洗积灰和除锈。
3. 锅炉的能效管理- 锅炉的能效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操作来提高。
- 减少烟气排放和热量损失,提高锅炉的能源利用率。
五、结论锅炉是一个复杂的能源设备,了解其原理和运行方式对于提高锅炉的效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介绍锅炉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的步骤,希望能够提供读者对锅炉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并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进一步完善锅炉的操作和维护工作。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锅炉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包括锅炉的热力学基础、结构设计、燃烧过程、传热传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锅炉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分析锅炉的热平衡和物料平衡。
3.解释锅炉的燃烧过程和燃烧设备。
4.理解锅炉的传热传质原理和强化途径。
5.掌握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1.运用所学知识对锅炉进行初步的设计和计算。
2.分析和解决锅炉运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3.操作和维护锅炉设备,确保安全生产。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锅炉的基本原理、结构设计、燃烧技术、传热传质过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锅炉概述:介绍锅炉的定义、分类、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
2.锅炉热力学基础:讲解锅炉的热平衡、物料平衡和能量转换原理。
3.锅炉结构与设计:学习锅炉的主要组成部分,如锅筒、受热面、燃烧设备等,以及它们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4.燃烧技术:探讨锅炉的燃烧过程、燃烧设备及其选择和优化。
5.传热传质:研究锅炉中的传热传质规律和强化途径。
6.锅炉自动控制:介绍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燃烧自动控制、水位自动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锅炉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2.案例分析法:分析锅炉运行中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锅炉实验,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锅炉原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年度第学期)名称:锅炉课程设计题目:WGZ670/140-Ⅱ型锅炉变工况热力计算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同组人员:指导教师:设计周数:两周成绩:日期:《锅炉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1.目的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使学生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2)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并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和具有综合考虑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制图等基本技能;4)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2.要求1)熟悉所设计锅炉的结构和特点,包括主要工况参数、烟气流程、蒸汽流程等;2)掌握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如烟气焓的计算、炉膛热力计算、对流受热面热力计算等;3)各个计算环节要达到相应误差要求,如排烟温度校核、对流受热面传热量校核等;4)计算过程合理、结果可信;5)提交的报告格式规范,有条理。
二、主要内容按照本组选定的工况参数(煤种、负荷、冷空气温度),结合《锅炉课程设计相关资料》中提供的结构等数据,完成WGZ670/140-2型锅炉的变工况热力计算。
序号设计(实验)内容完成时间备注1 熟悉设计要求和锅炉的结构2 完成烟气焓的计算、炉膛计算3 完成各对流受热面计算4 提交报告并答辩四、设计成果要求学生须提交热力设计计算书,正文格式为宋体,五号字,行间距为21,图表、公式及其标注清楚,数据可靠。
五、考核方式提交报告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学生姓名(签名):指导教师(签名):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1目的 (1)1.2要求 (1)二、设计正文 (1)2.1设计任务书 (1)2.2燃烧产物计算 (2)2.3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5)2.4炉膛的热力计算(带前屏过热器) (6)2.5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 (9)2.6高温过热器的热力计算 (12)2.7后水冷壁前悬吊管的热力计算 (14)2.8高温再热器的热力计算结果 (15)2.9后水冷壁后悬吊管的热力计算 (17)2.10前包墙悬吊管的热力计算 (18)2.11主烟道上方气室的热力计算 (20)2.12低温再热器的热力计算 (22)2.13主烟道省煤器的热力计算 (24)2.14分隔墙的热力计算 (26)2.15低温过热器引出管的热力计算 (28)2.16旁路烟道上方气室的热力计算 (30)2.17低温过热器的热力计算 (31)2.18旁路烟道省煤器的热力计算 (33)2.19空气预热器的热力计算 (35)2.20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 (38)三、课程设计总结 (40)四、参考文献 (41)锅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1目的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锅炉的工作原理
锅炉的工作原理标题:锅炉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锅炉是一种用于生产蒸汽或热水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供暖和发电等领域。
了解锅炉的工作原理对于提高锅炉的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锅炉的基本构成1.1 锅炉本体:通常由炉膛、燃烧室、烟道、热交换器等部分组成。
1.2 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燃料储存、输送、燃烧控制等设备。
1.3 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调节锅炉的运行,保证其安全稳定。
二、锅炉的燃烧过程2.1 燃料燃烧:燃料在炉膛内燃烧产生热量,释放燃烧产物。
2.2 烟气排放: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道排出锅炉,带走热量。
2.3 热交换:烟气在热交换器内与水接触,传递热量给水,使水被加热产生蒸汽或热水。
三、锅炉的蒸汽循环3.1 水循环:水从给水系统进入锅炉,通过循环泵被送至热交换器。
3.2 蒸汽产生:热交换器中的水受热变为蒸汽,蒸汽被送至用气系统。
3.3 蒸汽排放:蒸汽在用气系统中释放能量,用于驱动机械设备或供暖。
四、锅炉的安全保护4.1 过热保护:通过控制系统监测锅炉温度,防止过热损坏设备。
4.2 过压保护:控制系统监测锅炉压力,避免超压导致事故。
4.3 燃烧控制:控制系统调节燃料供给,保持燃烧稳定,防止爆炸。
五、锅炉的能效优化5.1 燃烧调节: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料利用率。
5.2 热交换优化:改善热交换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5.3 运行管理:合理调整锅炉运行参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结论:锅炉的工作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构成、燃烧过程、蒸汽循环、安全保护和能效优化。
只有深入了解锅炉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运行、维护和管理锅炉,实现安全高效的生产和供暖。
锅炉操作作业指导书
锅炉操作作业指导书引言:在工业生产中,锅炉是一种重要的设备,负责产生蒸汽或者热水,供应给生产线或者建造物。
正确操作锅炉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为了匡助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锅炉,特编写本操作作业指导书。
一、锅炉操作前的准备1.1 确认锅炉型号和参数:在操作锅炉之前,操作人员需要了解锅炉的型号、额定工作压力、额定蒸发量等参数,以便正确操作。
1.2 检查锅炉安全阀:安全阀是保障锅炉安全的重要设备,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安全阀是否正常运行,确保在压力过高时能及时释放压力。
1.3 检查燃料供应系统:确保燃料供应系统正常运行,燃料充足,燃烧稳定,以保证锅炉正常工作。
二、锅炉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1 控制燃烧过程:操作人员需要根据生产需求和锅炉参数,调节燃烧器的火焰大小,保持燃烧稳定,防止燃烧不彻底或者过热。
2.2 监控水位和压力:定期监控锅炉水位和压力,确保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水位过低或者过高导致事故发生。
2.3 清理锅炉排污系统:定期清理锅炉的排污系统,避免污物阻塞导致排水不畅,影响锅炉正常运行。
三、锅炉操作后的处理3.1 关闭锅炉:在生产结束或者不需要使用锅炉时,操作人员需要正确关闭锅炉,住手供应燃料,排空水位,确保锅炉处于安全状态。
3.2 清洁锅炉表面:定期清洁锅炉表面,去除灰尘和污垢,保持锅炉外观清洁,延长使用寿命。
3.3 记录操作日志:操作人员需要记录每次操作的情况,包括启动时间、住手时间、水位压力数据等,以便日后查阅和分析。
四、锅炉维护保养4.1 定期检查锅炉设备:定期请专业技术人员对锅炉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锅炉安全运行。
4.2 更换燃烧器零部件:燃烧器是锅炉的关键部件,需要定期更换磨损的零部件,保证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4.3 清洗锅炉管道:定期清洗锅炉管道,去除结垢和污垢,保证热传导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五、应急处理措施5.1 紧急停机: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需要即将住手锅炉运行,切断电源和燃料供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扩大。
锅炉原理 电子版
锅炉原理电子版
锅炉是一种将水加热为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水,使水发生升温和沸腾。
1. 燃料燃烧:燃烧过程是锅炉运行的关键。
燃料(如煤、油、天然气等)在燃烧室中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和燃烧产物(如烟气、废气等)。
这些燃烧产物会被导入锅炉的烟道中排出。
2. 加热表面传热:燃烧热能通过锅炉的炉壁、管道和其他加热表面传递给水。
水从锅炉的进水口进入锅炉内部,在加热表面上经过,吸收热量,然后变成蒸汽或热水。
燃烧产生的烟气流经锅炉的烟道,将热量传递给锅炉外壳,提高燃烧效率。
3. 热量传递:热量在锅炉内部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固体之间的直接接触传递。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
辐射是指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4. 蒸汽或热水产生:当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发生沸腾,产生蒸汽。
蒸汽可以用于多种工业和民用用途,如发电、供暖、工业加热等。
当水达到所需温度时,也可以产生热水,用于供暖和生活用水。
5. 控制系统:锅炉配备了各种控制设备和传感器,以监测和调节锅炉的运行。
这些设备可以监测和控制燃料供给、热量传递、蒸汽/热水产生等各个环节,以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能
利用。
总之,锅炉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表面将水加热为蒸汽或热水。
锅炉在工业和居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各种用途提供所需的热能。
锅炉操作作业指导书
锅炉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锅炉操作作业指导书旨在为操作人员提供准确、详细的操作指导,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本指导书涵盖了锅炉的基本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等内容。
二、锅炉基本原理1. 锅炉类型:本指导书主要针对水管锅炉进行操作指导。
2. 锅炉工作原理:简要介绍了锅炉的工作原理,包括燃料燃烧、烟气流动、水循环等过程。
三、锅炉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a. 检查锅炉的外部和内部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渗漏、阻塞等。
b. 检查燃料供应系统和水循环系统的工作状态,确保正常运行。
c. 检查锅炉的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装置是否完好。
d. 检查锅炉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 锅炉启动操作:a. 打开给水泵,增加锅炉水位至正常工作水位。
b. 打开燃料供应系统,点火并调整燃烧器的工作状态。
c. 监测锅炉的水位、压力、燃烧状态等参数,确保正常运行。
3. 锅炉运行中的操作:a. 定期检查锅炉的水位、压力、燃烧状态等参数,及时调整。
b. 定期清理锅炉的烟道、水管等部件,防止阻塞。
c. 定期检查锅炉的安全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4. 锅炉住手操作:a. 关闭燃料供应系统,住手燃烧。
b. 关闭给水泵,降低锅炉水位。
c. 定期对锅炉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洗、润滑、更换损坏零件等。
四、常见故障处理方法1. 锅炉水位异常:a. 水位过高:调整给水泵的工作状态,降低水位。
b. 水位过低:检查给水泵的工作状态,增加水位。
2. 锅炉压力异常:a. 压力过高:调整燃烧器的工作状态,降低压力。
b. 压力过低:检查燃料供应系统和水循环系统的工作状态,增加压力。
3. 锅炉燃烧异常:a. 燃烧不稳定:调整燃烧器的工作状态,增加燃料供应。
b. 燃烧不彻底:检查燃料供应系统和燃烧器的工作状态,清洗燃烧器。
4. 锅炉安全装置报警:a. 安全阀报警:检查锅炉的水位、压力等参数,调整工作状态。
b. 压力表异常:更换故障的压力表。
五、总结本指导书详细介绍了锅炉的操作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等内容,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锅炉作业指导书
锅炉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锅炉作业指导书是对锅炉操作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的重要工具。
它包含了锅炉的基本知识、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匡助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锅炉。
本文将从锅炉的基本知识、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常见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锅炉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正文内容:1. 锅炉的基本知识1.1 锅炉的分类:按燃料分为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等;按工作原理分为水管锅炉、火管锅炉等。
1.2 锅炉的组成:锅炉主要由炉膛、燃烧器、鼓风机、给水系统、汽水分离器、排烟系统等组成。
2. 操作要点2.1 启动与停机:包括点火、燃烧器调试、给水系统调试等步骤。
2.2 运行监测:要定期检查锅炉的压力、温度、水位等参数,及时调整和处理异常情况。
2.3 锅炉水质管理:要定期检测水质,保证水质符合要求,防止水垢和腐蚀对锅炉的伤害。
2.4 燃料供给:要控制燃料的供给量,保证燃烧效率和燃料的充分利用。
2.5 排烟处理:要定期清理锅炉的排烟系统,防止积灰阻塞,保证排烟通畅。
3. 安全注意事项3.1 锅炉操作人员要熟悉锅炉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严格按规定操作。
3.2 锅炉操作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能。
3.3 锅炉操作人员要定期检查锅炉的安全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
3.4 在操作锅炉时,要注意防止燃烧器的爆炸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3.5 锅炉操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4. 常见故障排除4.1 锅炉压力异常:可能是给水系统故障、燃烧器调整不当等原因,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维修。
4.2 锅炉水位异常:可能是给水系统故障、水位控制器故障等原因,需要检查和修复。
4.3 锅炉燃烧不稳定:可能是燃料供给不足、燃烧器故障等原因,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维修。
5. 维护保养5.1 定期清洗锅炉:包括清理炉膛、燃烧器、鼓风机、排烟系统等部件,防止积灰和阻塞。
小型锅炉原理
小型锅炉原理
小型锅炉是一种用于产生蒸汽或加热流体的设备。
它通常由燃料供应系统、燃烧系统、水循环系统、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组成。
小型锅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热能,然后通过热能传递给工作介质。
首先,燃料经燃料供应系统供给到燃烧系统中,燃烧系统使用适当的烧嘴将燃料喷射到炉膛中,并通过调节供气量来控制燃料的燃烧速率和火焰大小。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被传递给锅炉内的水或其他流体。
水循环系统通过循环泵将水从锅炉中抽出,经过加热后再注入锅炉,形成连续的循环。
在加热过程中,水中的热能会被传递给水,使其温度升高。
控制系统是用来监测和控制锅炉的运行状态的。
它可以监测锅炉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并根据设定值来控制燃料的供应量和水循环量,以保持锅炉的正常运行。
安全系统是用来保护锅炉和操作人员安全的。
它包括安全阀、压力开关、水位控制器等安全装置。
当锅炉的压力、温度或水位超过设定值时,安全系统会自动启动,进行报警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
总结起来,小型锅炉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热能,并通过水循环系统将热能传递给水或其他流体,从而产生蒸汽或加热流体。
通
过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的监测和控制,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锅炉操作作业指导书
锅炉操作作业指导书标题:锅炉操作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正确的操作和维护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锅炉操作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帮助操作人员正确操作锅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一、锅炉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1.1 锅炉的定义和分类:锅炉是一种用于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按照用途和工作原理可分为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
1.2 锅炉的工作原理:锅炉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量,将水加热为蒸汽或热水,供应给工业生产或供暖系统。
1.3 锅炉的组成部分:锅炉主要由炉膛、烟道、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部分组成。
二、锅炉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2.1 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在启动、运行和停止锅炉时,需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操作步骤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2 安全阀的调整:安全阀是锅炉的重要安全装置,操作人员需定期检查和调整安全阀的工作压力,确保安全阀的正常工作。
2.3 水位控制:保持锅炉水位稳定是防止锅炉爆炸的关键,操作人员需定期检查水位表,及时补充水量。
三、锅炉的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3.1 定期维护: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结垢和腐蚀,操作人员需定期清洗和维护锅炉,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2 故障处理: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操作人员需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避免对生产造成影响。
3.3 安全检查:定期进行锅炉的安全检查,包括检查阀门、管道、燃烧器等部件,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锅炉的节能环保和技术创新4.1 节能技术:采用高效节能的燃烧器和换热器,优化锅炉的运行参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4.2 环保措施:减少锅炉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采用烟气脱硫、脱硝等技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3 技术创新:锅炉行业在自动化控制、智能监测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五、锅炉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要求5.1 岗前培训:新入职的锅炉操作人员需接受系统的培训,了解锅炉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掌握相关安全规定。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原理和运行
1、流化燃烧:一定颗粒粒度的煤粒在炉床上保持一定的厚度,空气以适当的速度从底部通过炉床,将煤粒吹起,使煤粒悬浮于床层上一定高度范围. 物料由给料口进入炉膛密相区下部后,被高温物料包围而迅速着火,并在燃烧室中伴以高速风流在沸腾悬浮状态下进行燃烧.同时,高温烟气携带炉料和大部分未燃烬的煤粒飞逸出燃烧室顶部,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出的未燃烬燃料由返料器返送回炉膛底部,再次进入炉膛循环燃烧.
回料阀 通过改变通气量改变回料量. 属于自平衡阀,即流出量根据流入量自动调节.
.燃烧系统 燃烧系统主要有给煤装置、排渣装置、给石灰石装置、硫回收装置尾气及合成驰放气燃烧系统、布风装置和点火系统. 〔1给煤装置 给煤装置为3台刮板式给煤机.给煤机与落煤管通过膨胀节相连,解决给煤机与炉膛水冷壁之间的膨胀差〔膨胀值120mm.给煤装置的给煤量能够满足在一台给煤装置故障时,其余2台给煤装置仍能保证锅炉100%额定出力.一定粒度的燃煤经给煤机进入布置在前墙的三根矩形间距为2.2m的落煤管,落煤管上端有送煤风,下端靠近水冷壁处有播煤风,给煤借助自身重力和和引入的送煤风沿着落煤管滑落到下端在距布风板1500 mm处进入炉膛.给煤量通过改变给煤机的转速来调整,给煤机内通入一次风冷风作为密封风,由于给煤管内为正压〔约有5000Pa的正压,给煤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播煤风管连接在每个落煤管的端口,并应配备风门以控制入口风量. 〔2布风装置 风室由向前弯的后水冷壁及两侧水冷壁组成,风室内浇注100mm厚的中质保温混凝土.防止点火时鳍片超温,并降低风室内的水冷度. 燃烧室一次风从左右两侧风道引入风室.风室与炉膛被布风板相隔,布风板系水冷壁与扁钢焊制而成,布风板的横断面为7330×2580,其上均匀布置有666只风帽.一次风通过这些风帽均匀进入炉膛,流化床料.风帽采用耐磨耐高温合金,风帽横向纵向节距均为160mm.为了保护布风板,布风板上的耐火浇注料厚度为150mm.
锅炉工作原理
锅炉工作原理
锅炉是一种热能装置,它利用燃料的燃烧释放的热能将水加热到所需的温度,然后产生蒸汽或热水,用于工业生产或供暖。
锅炉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燃料燃烧:锅炉中的燃烧器将燃料(如煤、油、天然气等)与空气充分混合,经过燃烧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形成高温的燃烧气体和烟气。
2. 热能传递: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锅炉体内的热交换器(如管束)传递给水。
在热交换过程中,烟气的热量会被转移到水中,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3. 水蒸发:随着热量的传递,水开始升温,并逐渐蒸发成为蒸汽。
蒸汽的生成量取决于锅炉的设计和燃料的燃烧效率。
4. 蒸汽利用:蒸汽可以传输热能,被用于驱动蒸汽轮机发电或直接用于工业生产。
对于供暖锅炉,蒸汽或热水会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供暖的地方。
5. 烟气排放:燃烧后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废气和烟尘,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烟气需要经过净化处理,沉降或过滤烟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综上所述,锅炉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料燃烧释放热能,将水加热并转化为蒸汽或热水,然后用于能源利用或供暖的过程。
这
种热能转移和转换的过程,涉及燃烧、热交换、蒸发和排放等多个环节。
自然循环锅炉水循环实验
2.实验步骤
1)将上锅筒水位控制在中心线附近。 2)打开总电源。 3)将 3 组调压器输出电压调到 110V。 4)加热 20 分钟。 5)观察自然循环过程。 6)从下联箱放水管放水,将上联箱水位控制在 10mm 左右。 7)将 2 组调压器输出电压调到 180V。另外一组调压器输出电压调到 100V。 8)观察停滞、倒流、下降管带汽现象。 9)将 3 组调压器输出电压恢复到 0V。 10)记录实验室的干湿球温度计读数。 11)清理实验现场的水、各种杂物。 12)经过实验指导教师确认无误后,离开实验室。 13)实验工况表见表 3-1,实验操作卡见表 3-2。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自然循环锅炉水循环实验 院系: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 班级:热能 1004 班 姓名: 学号: 同组人: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和验证双锅筒工业锅炉工作原理。 2,半定量实验验证自然循环锅炉工作原理。 3,半定量试验验证停滞、倒流、下降管带汽等故障中的一种。
二、实验类型
验证型。
三、实验仪器
电加热自然循环汽包锅炉热台实验台。
实验台结构: 图 3-1 为实验台的 流程示意图。上锅筒(钢制,顶部 有排汽管通向大气) 、下锅筒(钢 制, 底部有放水管) 、 3 根下降管 (石 英玻璃管) 、 6 根水冷壁 (石英玻璃 管,外面缠绕电炉丝,电炉丝的两 端接在调压器的输出端上) 、调压 器(通过调节电压来调节水冷壁的 加热功率。调压器 I 控制第一、第 四回路;调压器 II 控制第二、第 五回路;调压器 III 控制第三、第 六回路。 ) 。
原始数据
表 3-1 自然循环锅内过程实验工况表
工况编号 1 2 3 电压,V AC 150 175 200 第一组 √ √ √ 第二组 √ √ √ 备注 各工况分别记录实验室干球温 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
锅炉烟尘测定实验指导书
锅炉烟尘测定实验指导书本实验测试方法参照GB5468—91、GB9079—88标准及GB/T 16157-1996制定。
一. 烟尘测定的目的对各种锅炉、工业炉窑、及其他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排放浓度、折算浓度和排放总量的测定。
(1)查明锅炉(炉窑)排烟排放的状况(如排放量,烟尘的浓度和分散度等)。
根据排放的状况设计。
选择除尘装置或其他烟气净化措施;(2)除尘装置的测定(如除尘系统的风量和风压,除尘装置的效率以及烟尘向大气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
据此,可分析除尘装置以及除尘系统的运行情况。
判断烟尘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是否超过排放标准;(3)测定室外大气中的烟尘浓度。
作为检查大气污染的情况。
以便国家或地方采取统一措施。
二. 炉窑烟尘排放标准对各种锅炉、工业炉窑、及其他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总量,国家都有相应的排放标准.具体的操作可按下列标准执行: 锅炉执行GB13271-9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炉窑执行GB9087-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执行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炉执行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三、锅炉(炉窑)排烟烟尘的测定步骤要确定烟气中的含尘量,应进行采样测定,其步骤如下:1.测定位置的选取和确定;2.测定点数的决定;3.各测定点的烟气温度的测定;4.排烟中的水分测定:5.排烟的静压、动压的测定;6.根据(3)(4)(5)条的结果,计算烟气的重度(克/米3)。
7.根据(5)条的值计算烟气的流速和流量;8.根据(3)(4)(5)(7)的数值确定等速吸引流量;9.进行烟气的采样。
10.计算各点的烟尘浓度;11.计算整个烟道截面的烟气的平均烟尘依度及总的排放烟尘量;12.计算除尘器的效率3.1测定位置的选定 对锅炉来说测定位置最好选在烟囱上(垂直管段),但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选在锅炉的烟道部分,但要尽可能考虑下面原则:1.要避免选在烟道的弯曲部位,截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
《锅炉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循序渐 进 根 据学生 文化基础 知识 相对薄 弱 的特 点 , 采取 低起 点 、 序渐进 的教 学方 式 , 可 循 使 学生 能顺利 完成本专 业开设 的所有 实验课 程. 及 时指 导 教师 可 以提 出一些 问题 , 学 生 让 带着 问题 去实验 , 高学生 实验 的 目的性 , 提 在学 生 实验 过 程 中 , 师要 巡 回指 导 , 现 问题 , 引 导 教 发 并 学生 自己分 析解决 , 培养学生 独立操 作 、 分析和解 决问题 的能 力. 适 时鼓 励 教 师对实验 认真 、 细 、 现突 出 仔 表 的学生 及时进 行 口头 表扬 , 写 得好 的实 验 报告 对
促进学生 对实验 课 的重 视. 验考 核 主要 注重 学 实 生 的观察 能力 、 手能 力 、 维 能力 、 合分 析能 动 思 综 力 等方 面的考核 . 3 7 实现实验 室的统一 管理和 开放 .
实验 室统一 管理是指对 实验 室人员 、 目、 帐 物 资、 品、 药 仪器设 备等进行 统一管 理 , 优化 资源 , 全 面为 实 验教 学 服 务. 验 室 管 理要 规 范 , 有 计 实 要 划 , 制订 仪器 维修 的规章 制度 , 时维 修 、 护 要 及 维 实验仪器 , 提高实验 教学仪 器的可 靠性 , 提高实 为 验教学质 量打下 良好 的基 础. 随着 实验教 学体制改 革和实 验教学 内容的变 化, 开放 实验室势 在必行 , 也是提 高学生能力 和 这 素质 的明智选择 . 开放实验 室 , 将使 学生在 实验过 程 中, 自主支 配实验 时间 和仪 器设 备等物 资 , 有 在 充足的时 间和宽 松 的环境 下 , 立创 新 实 验和从 独 事科学研究 , 充分发 掘学生 的潜能 , 培养学生独立 从 事科研工 作的能力 . 运动人体科 学实 验教学是 将体 育知识与实验 能力培养相 结合 、 础理论 与运 动 实践 相结 合 的 基 教学活动 , 是培养 学生 能力 的重要 环节 , 是培养创 新型人才的关键. 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 , 重而道 远 , 任 只要 我们不断 努力 , 锐意进 取 , 化实 验 教 学 , 化 实验 教 学改 强 深 革, 努力探索运动训 练专 业实验 教 学 的新 途径 , 运 动训练专业 的教学改革必将 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5锅炉热平衡实验
5 锅炉热平衡试验一.试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锅炉运行时热量的收、支平衡关系,即锅炉热平衡的组成。
2.测定锅炉的蒸发量、蒸汽参数、蒸汽湿度、燃料的消耗量以及相应的热效率。
3.测定锅炉的各项热损失,并分析研究减少热损失的途径。
二.试验原理和方法热平衡试验应在锅炉燃烧调整正常和热力工况稳定后进行。
热平衡,指的就是锅炉的输入热量等于锅炉支出的热量。
支出热量包括两部分,其一为用于生产蒸汽(或热水)的热量,其二为热损失。
对燃烧锅炉,通常以1公斤燃料为基准来建立,即654321Q Q Q Q Q Q Q r +++++= 千卡/公斤[输入热量]=[有效利用热]+[各项热损失]以输入热量为100%来建立热平衡,并以q 表示有效利用热河各项热损失,则有如下形式:654321q q q q q q +++++=100% 1.锅炉的输入热量r Q对于燃煤的供热锅炉,输入热量一般即位燃煤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ydw Q ,即ydwr Q Q = 燃料经取样送化验室分析和热量计测定后,即可求出低位发热量。
煤样必须有代表性,煤样的采集、缩分详见实验一。
2.有效利用热1Q 和热效率对于蒸汽锅炉,有效利用热用于生产蒸汽也即锅炉从进水到出汽所吸收的热量:B rw i i D Q gs q /)(1--= 千卡/公斤 式中 D ——锅炉的蒸发量,公斤/时;q i ——锅炉工作压力下干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的焓,千卡/公斤; gs i ——给水的焓,近似地等于给说温度,千卡/公斤;r ——锅炉压力下的汽化潜热,千卡/公斤; w ——饱和蒸汽的湿度,%B ——燃料的消耗量,公斤/时。
对于有连续排污装置的锅炉,计算时需计及排污水带走的热量。
为了简化试验,试验期间一般都暂停排污。
有效利用热占锅炉输入热量的百分数,即为锅炉的热效率:%10011⨯==ydwQ Q q η 如此,所需测定的项目有如下几个:(1)蒸发量工业锅炉的蒸发量,一般可以通过测定锅炉给水流量的办法测定。
大学生锅炉课程设计
大学生锅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锅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锅炉的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热效率、燃料消耗等。
3. 学生能了解锅炉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关键参数。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锅炉运行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锅炉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3. 学生能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对锅炉系统进行模拟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严谨治学的态度,增强对锅炉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大学生锅炉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在掌握锅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锅炉概述:介绍锅炉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及发展现状。
教材章节:第一章 锅炉概述2.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讲解锅炉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3. 锅炉热力学基础:阐述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热效率、燃料消耗等,并进行相关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锅炉热力学基础4. 锅炉系统设计原则:介绍锅炉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关键参数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四章 锅炉系统设计5. 锅炉运行与维护:分析锅炉运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讲解锅炉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教材章节:第五章 锅炉运行与维护6. 锅炉课程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锅炉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锅炉受控试验程序(范本文)
锅炉受控试验程序1. 引言2. 锅炉受控试验程序概述锅炉受控试验程序是一套用于测试锅炉性能和运行状态的指导性程序。
通过对锅炉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和监测,以达到预定的试验目的。
3. 锅炉受控试验步骤3.1 试验前准备•审查试验计划和任务书,确保了解试验的目的和要求;•调整锅炉的操作参数,包括压力、温度、流量等;•清理锅炉及其附属设备,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复;•检查锅炉的安全阀、水位计、流量计等仪表设备;•准备试验所需的数据采集装置和记录仪器。
3.2 试验开始试验开始时,按照试验计划的要求,首先启动锅炉并进行初步调整。
确保锅炉的水位、压力、温度等参数在规定范围内。
3.3 参数调整和监测•调整锅炉的进水量和排污量,以控制水位;•调整锅炉的燃烧参数,如燃烧器的燃烧风速、燃烧器的燃烧器调试等;•监测锅炉的燃烧效率、排烟温度、废气含氧量等指标,以评估锅炉的燃烧情况和能量利用率;•监测锅炉的水质,包括水中的溶解氧、硬度、PH值等指标,以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3.4 试验结束•关闭锅炉及其附属设备;•停止数据采集装置和记录仪器的工作,并保存试验数据;•清理试验现场,确保安全、整洁;•资料整理和分析。
4. 风险控制和安全注意事项•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提前做好试验计划、安全评估和风险管控;•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操作经验;•定期检查和维护锅炉及其附属设备,确保安全和可靠性;•在试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严禁越权操作,遵守操作规程和程序要求;•在试验结束后,做好试验数据和记录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5. 结论锅炉受控试验程序是确保锅炉安全运行和性能良好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调整和监测锅炉的运行参数,可以保证锅炉达到预定的试验目的。
在进行试验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安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30mw燃煤锅炉课程设计
230mw燃煤锅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燃煤锅炉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230MW燃煤锅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燃煤锅炉的运行参数,如蒸发量、热效率、排放标准等,并了解其在能源转换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了解燃煤锅炉的环保措施及节能减排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燃煤锅炉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工具对燃煤锅炉的热效率进行简单计算,并提出优化建议。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我国环保标准的燃煤锅炉改进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关注燃煤锅炉在能源转换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2. 学生能够培养对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对工程技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燃煤锅炉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复杂工程问题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燃煤锅炉基本原理:讲解锅炉的工作原理、热力学基础知识,以及230MW 燃煤锅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教材章节:《工程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
2. 燃煤锅炉运行参数:介绍蒸发量、热效率、排放标准等参数,分析其在燃煤锅炉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工程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
3. 环保措施及节能减排技术:讲解燃煤锅炉的环保措施,如脱硫、脱硝、除尘等,以及节能减排技术。
教材章节:《工程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三节。
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运行中的燃煤锅炉案例,让学生了解锅炉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南师大锅炉原理
南师大锅炉原理
锅炉原理是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产过程:由燃料燃烧、水受热和汽化三个同时进行的过程组成。
2.燃烧系统:包括着火前热力准备阶段、化石燃料完全燃烧时(α=1)的燃烧阶段等。
3.传热方式:根据传热方式的不同,过热器分为对流式、半辐射式和辐射式三种型式。
4.通风方式:包括正压通风、平衡通风和自然通风等。
5.受热面安全特点:在锅侧,主要受热面有安全特点。
6.燃烧问题:在炉侧,需要注意着火、燃尽、结渣、高温腐蚀和低Nox燃烧等问题。
7.水循环方式:按照水循环方式的不同,锅炉基本可分为自然循环、复合循环(或直
流)和控制(强制)循环等三类。
8.热损失:锅炉的热损失由排烟热损失(q2)、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3)、固体
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散热损失(q5)和灰渣物理热损失(q6)五项组成。
9.改善燃烧的措施:包括分区送风等。
10.元件受内应力作用:其应力有轴向应力、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三种,其中切向应力
最大。
11.受压元件强度计算:孔的加强原则是按等面积加强,开孔加强时应满足
F1+F2+F3+F4F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原理实验指导书目录一、煤的工业分析二、烟气分析一、煤的工业分析(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目的煤的工业分析又叫煤的实用分析。
它通过规定的实验条件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含量的百分数,并观察评判焦炭的粘结性特征。
煤的工业分析是锅炉设计、灰渣系统设计和锅炉燃烧调整的重要依据。
通过煤的工业分析实验,可进一步巩固煤的工业分析概念,学会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与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知识。
2.要求(1)掌握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与步骤。
(2)通过实验对煤的品质、工业价值作初步的鉴定,为如何选择动力用煤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煤中的水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以附着、吸附等物理现象同煤结合;化合水以化学方式与煤中某些矿物质结合,又称结晶水(如硫酸钙结晶水CaSO4·H2O、高岭土结晶水Al2O3·2SiO2·2 H2O等)。
煤中游离水称为全水分。
其中一部分附着在煤表面上,称外部水分;其余部分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称为内部水分。
煤中全部水分在稍高于100℃下,经过足够的时间,可全部从煤中脱出。
煤的工业分析测定的是煤的全水分。
根据煤样的不同,又分原煤样的全水分(收到基水分Mar)和分析煤样水分Mad。
在实验室条件下,去除煤外部水分后的试样称为煤分析试样。
制取分析试样的方法是先将3mm以下的0.5Kg的原煤倒入方形浅盘中,使煤层厚度不超过4mm。
然后,把煤盘放在70~80℃烘箱中干燥1.5h。
取出煤盘,将煤粉碎到0.2mm以下,在实验室的温度下冷却并自然干燥24h。
煤的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分解的产物。
它的产生量、成分结构等与煤的加热升温速度、温度水平等有关。
挥发分不是煤中的现存成分。
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留下的残渣。
它与煤中存在的矿物质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在燃烧过程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和化合等复杂反应。
固定碳是根据已测定的水分、挥发分、灰分,用计算方法求得,不直接测定。
把煤的各组分之和作为100%,减去水分、挥发物、灰分即为固定碳的含量。
由上述可知,煤的工业分析必须规定明确的实验条件,测定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等含量是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是一种相对的鉴别煤工业特性的成分数据。
通过煤的工业分析,即可大致了解该种煤的经济价值和基本性质。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分析天平一台;高温电炉(700~900℃)二个;恒温电烘箱(100~110℃)一个;计时器一只;干燥器一个;坩埚三只;坩埚坩一把;煤样若干克。
(四)实验方法:1.水分测定: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1克(±0.01克)分析样品,放在已恒重的坩埚中,然后将坩埚盖打开。
把已盛好试样的坩埚放到予先加热到105~110℃的烘箱内干燥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取重量。
减少的重量即为试样的水分,煤中水分重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1001×Δ=GG M ad % 式中 ad M -分析试样中水分质量百分比; 1G Δ -分析试样干燥后减少的重量(克); G -分析试样重量(克)。
表1 工业分析水分测定允许误差见表水分M ad (%) 同一实验室允许误差(%)<5 0.20 5~10 0.30 >10 0.402.挥发分测定:先将电炉升温至900℃,称重10.01±克分析试样置于坩埚内,盖上坩埚盖,但不宜过于严密(允许挥发物能自然逸出),然后将坩埚放在坩埚架的吊环上,让坩埚在炉内准确加热七分钟。
在实验过程中用温度控制器控制炉内温度,在试验开始时温度会有一些下降,但应在三分钟内停止(即在第三分钟末应回升至900℃±10℃),否则此试验作废。
加热七分钟后取出,先在空气中冷却(约五分钟),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减少的重量即为分析水分,挥发分重量之和,故挥发分占试样重量的百分数为:%1002ad ad M GG V −Δ=式中:ad V —分析试样中挥发物的质量百分比;2G Δ—加热后试样减少的重量(克); G —分析试样重量(克)ad M —分析试样水分含量%。
表2 工业分析挥发分测定允许误差见表挥发分V ad (%) 同实验室测定允许误差(%)<20 0.30 20~40 0.50 >40 0.803.灰分测定:称取试样1±0.01克。
置于已灼烧过的坩埚内,放入已加热至350℃的马弗炉中(此温度是对烟煤而言,无烟煤、焦炭可升至600℃),然后将电炉加热至815±10℃,在此温度下灼烧1.5~2小时,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称重,残余物的重量,即为灰分的重量。
计算:%1003×Δ=GG A ad 式中: ad A —分析试样中灰分%;3G Δ—灼烧后残留物重(克);G —试样重量。
表3 工业分析灰分测定允许误差见表 灰分A ad (%) 同一实验室允许误差(%)<15 0.20 15~30 0.30 >30 0.504.焦渣特性与固定碳的计算 (1)焦渣特性挥发分测定后,坩埚中残留物称焦渣,焦渣是灰与固定碳的结合物。
通过对焦渣特征的观察,可初步鉴定其粘结性。
焦渣特征可区分成八类: 1) 粉状,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
2) 粘着,用手指轻压即碎成粉状。
3) 弱粘着,用手指轻压即碎成碎块。
4) 不熔融粘结,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
5) 不膨胀熔融粘结,焦渣是扁平的饼状,颗粒界限不易分清,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6) 微膨胀熔融粘结,焦渣用手指压不碎,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与较小的膨胀泡。
7) 膨胀熔融粘结,焦渣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膨胀明显,但高度不超过15mm。
8) 强膨胀熔融粘结,焦渣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膨胀明显,但高度超过15mm。
(2)固定碳含量分析试样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测定后,可用计算方法算出固定碳含量C ad)%100(ad ad ad ad V A M C −−−=式中W ad 、A ad 、V ad 等值取自水分、灰分挥发分测量结果。
表4 煤工业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编号________实验名称________煤种编号________实验日期__ 月__日实验人员________实验报告编写人________班级_____学号_________一、 实验目的二、 实验原理三、 实验主要设备与实验方法四、 实验数据与计算汇总表二、烟气分析(一)试验目的对锅炉的燃烧产物进行烟气分析,目的是测出烟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百分比,从而了解炉内燃烧情况,判断燃料的燃烧程度,指出有用气体的损失,确定炉内的空气供给量,以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提高锅炉工作效率。
根据分析结果,除了可以直接计算过剩空气系数α外,并可根据燃料的元素组成、排烟温度计算出以下数值:(1)每公斤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2)排烟的热量损失(Q 2);(3)因化学未完全燃烧的热量损失(Q 3) (二)实验原理奥氏烟气分析器是利用化学吸收法按容积测定气体成分的仪器,主要由三个化学吸收瓶组成。
吸收瓶Ⅰ内盛放氢氧化钾溶液KOH ,它可吸收烟气中2CO 与2SO 。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22322KOH CO K CO H O →++ 22322KOH SO K SO H O →++KOH 同时吸收2CO 与2SO ,在烟气成分中常用2RO 表示2CO 与2SO 的总和,即222CO SO RO +=吸收瓶Ⅱ内盛焦性没食子酸苛性钾溶液63C H OH 3(),它可吸收烟气中的2RO 与2O 。
当2RO 已被吸收瓶Ⅰ吸收后,则吸收瓶Ⅱ吸收的烟气容积即为2O 了。
焦性没食子酸苛性钾溶液吸收2O 的化学反应式为:[]632626224C H OK O 2OK C H C H OK 2H O →333()+()+()+吸收瓶Ⅲ内盛氯化亚铜的氨溶液Cu NH Cl 32(),它可吸收烟气中的CO 。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3Cu NH Cl 2CO Cu CO Cl 2NH →322()+()+它同时也能吸收氧气。
故烟气先通过吸收瓶Ⅱ,2O 被吸收后,这样通过吸收瓶Ⅲ吸收的烟气中只有一氧化碳CO 了。
综上所述,三个吸收瓶的测定程序切勿颠倒。
在环境温度下,烟气中的饱和蒸汽将结露成水,因此在进入分析器前,烟气应先通过过滤器,使饱和蒸汽被吸收,故在吸收瓶中的烟气容积为干烟气容积,测定的成分为干烟气容积成分百分数,即 2222CO SO O CO+N 100+++=% 而 2co 2gyV CO 100V ×=% 2SO 2gyV SO 100%V =× COgyV CO=100%V × 2O 2gyV O 100%V =× 2N 2gyV N 100%V =×式中2CO V 、2SO V 、CO V 、2O V 、2N V ——分别为烟气中2CO 、2SO 、CO 、2O 、2N 的容积,3Nm /kg ; gy V ——干烟气容积,3Nm /kg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奥氏烟气分析器原理示于下图1-接取样管;2-三通旋塞;3-过滤器;4-梳形管;5二通旋塞;6-量筒;7-水套;8-水准瓶;9-吸收瓶Ⅰ;10-吸收瓶Ⅱ;11-吸收瓶Ⅲ;12-缓冲瓶;13-抽气皮球图1 奥氏烟气分析器原理图(1)主要部件1)过滤器。
位于取样管与分析器之间,用以滤去烟气中的飞灰和水分,并使烟气中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
2)量筒。
其上部管径粗,下部管径细,以提高刻度精度与测量精度。
量筒刻度值单位为ml,有效工作容积为100ml。
量筒外有水套,可保持测量过程中烟气试样温度恒定不变。
3)水准瓶。
瓶口通大气,瓶下部有接口,通过橡皮管与量筒底部连通。
4)三通旋塞。
三通旋塞有三个位置,图(a)位置为烟气试样与量筒相通;图(b)位置为量筒与大气相通;图(c)位置为各路处于隔断状态。
(a)烟气取样通量筒 (b)大气通量筒 (c)隔断状态图2 三通旋塞原理图 5)吸收瓶。
吸收瓶Ⅰ盛放KOH 溶液。
吸收瓶Ⅱ盛63C H OH 3()溶液。
吸收瓶Ⅲ盛Cu NH Cl 32()溶液。
三个吸收瓶内都装满玻璃管,在吸收烟气成分时,可增加溶液和烟气的接触面积。
(2)吸收剂配置1)KOH 溶液。
称取65g KOH 于130ml 蒸馏水中。
溶解要缓慢,以防发生飞溅。
溶液澄清后注入Ⅰ瓶中。
2)63C H OK 3()溶液。
称取11g 焦性没食子酸苛性钾溶液63C H OH 3()溶于30ml蒸馏水中,另外称取50gKOH 溶于100ml 蒸馏水中,分别得到无色透明液。
然后,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即得到焦性没食子酸苛性钾溶液63C H OK 3(),呈褐色。
溶液制成后,注入Ⅱ吸收瓶中。
3)Cu NH Cl 32()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