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四、心中不默念,不标记

合集下载

很实用培养正念的办法

很实用培养正念的办法

精心整理培养正念的方法大愿比丘发布时间:2007-9-217:44:14如何才是培养正念最好的方法呢?就是不要有任何的主宰欲,身心方面都保持轻轻松松的心情,在只有耐 但回目录 走路培 学习专注,再由专注产生定力,专注是因,生起定力就是专注地果。

这是从单一固定所缘所修出来的成果,一般称之为止。

另一种是从走路中培养正念。

培养正念的走路修法是从走路的姿势中,观察姿势的生灭变化过程。

譬如觉知观察脚根提起、离地、移出、踏下去的过程,从走路的每一个姿势过程中,都要觉察清楚走路抬起、移动、踏下的动作过程,这种被称之为止观的修法。

初学者将走路放慢或将走路分节动作,这样比较容易做观察。

因为初学者内观智慧不足,五盖强而有力,正念常常会迷失,这因为是正念还不够稳定,因此将行走放慢或将走路的过程分节动作,这样比较容易做观察。

另一种是自然走路的内观训练修行法,这种修法是观察走路时保持按照平常一样地走路,不要刻意走慢或是将走路的姿势分节动作,只要和平常走路一样自然地走路,一心专注保持在当下正念清楚地觉察到每一个姿势的动作变化,例如对於脚的抬起、移动、踏下的姿势、动作都要清楚。

只要保持正念清楚走路的变化过程,不要做任何的推理、暗示、思考、判断。

若有暗示、推理、判断、思考生起,也要清楚当下在思考、推理、判断、暗示,其实若发现到离开正念时,当下已经又回到训练走路中加上默念:例如脚根要抬起前先默念脚根抬起,然後脚根才抬起,要移动时先默念移动脚才移动;要踏下时先默念踏下,然後才踏下,要转弯之前先默念要转弯,然後身体才转弯。

其实无论走路的每一个动作,必须都先要有想,然後才生起走路的意志推动力,因此才会走路的,无论一切行为都要有这些程度。

但对一位初学者来说,是无法照见这种五阴相依程序的过程,因此就无法发现先要有想,然後意志力的推动才会有行为,对一位初学者来说要走路之前默念可帮助初学者保持在正念中,但重点就是先默念後动作,否则就变成空默念了。

正念疗法资料总结

正念疗法资料总结

正念疗法一、正念疗法的概念“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

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卡巴金(J.Kabat-Zinn)将其定义为是一种精神训练的方法。

在这种精神训练中,强调的是有意识地觉察、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以及对当下的一切观念都不作评判[3]。

因此,正念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

正念因为对于人们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好的疏通作用,“能帮助我们从这种惯性又无知无觉的睡眠状态醒过来,从而能触及生活里自觉与不自觉的所有可能性。

”[4]因此,在现代心理学中,正念被发展成为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

所谓正念疗法,就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

正念疗法并不是一种心理疗法的特称,而是一系列心理疗法的合称,这一系列心理疗法都具有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以“正念”为方法基础。

目前较成熟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以及辩证行为疗法。

二、正念疗法的内容与方法(一)、正念减压疗法正念减压疗法也称正念减压疗程,英文全称为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简称为MBSR。

产生于197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马萨诸塞州医学院的荣誉医学博士卡巴金为麻州大学医学院开设减压诊所,并设计了“正念减压疗法”,协助病人以正念禅修处理压力、疼痛和疾病。

其本身是用来缓解压力的一套严格、标准的团体训练课程。

课程的核心步骤是正念冥想练习。

1995年,麻州大学再邀请卡巴金博士设立“正念医疗健康中心”。

他开始进行关于身心互动疗愈效能的研究与相关临床应用,希望能藉此有效缓解慢性疼痛与压力引起的种种失调症状。

至此,正念减压疗法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并被广泛地应用。

正念疗法的具体方法采取的是团体训练课程的形式。

每个进入减压诊所的患者都需要参加一个为期8周的团体训练班,每周一次,每次2.5至3小时。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肆、生死轮回与涅盘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肆、生死轮回与涅盘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肆、生死轮回与涅槃肆、生死轮回与涅槃问:学习“动中禅”跟我们的生、死有什么关联?答:会让你了解生跟死。

如果有觉性,就知道“生”是怎么回事,“死”是怎么回事。

“身”的生和死是怎么回事,“心”的生和死是怎么回事。

就会知道,知道到完全没有疑惑的地步。

这个世间充满了无明,如果我们知道了、明白了,要依照所知道的、明白了的来说,有时候是不行的,所以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好好地练动中禅,所不知道的、不明白的就会知道、明白,会看到真实的、不真实的;看到假的、还有不是假的。

我们现常常把假的东西当真的,被迷惑住了,在心里把不真的东西当真的。

要好好地认真练习!问: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什么是涅槃?答:涅槃是超越生死,不生不死,还有再生就不是涅槃。

涅槃是没地方可去,也没地方可来。

打个比喻,像这手紧握,好像里面有东西,可是一打开里面却什么都没有。

涅槃是没办法说的,如果要说,只好用名相来解释,但是,不亲自学习,不但没办法了解名相,还会执着名相,在名相里迷失了,被名相覆盖住。

超越名相,破名相而出,就不会执着,不会迷失。

自在了,不会沉重,不再黑暗,心会非常的轻,非常舒服。

生而为人,能够超越出来,生命是非常自在的,像被关住的动物放出来一样,很自在。

生而为人,有这个身,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让生命成为自由的。

色身是父母生的,自己不知道,是父母告诉我们哪一天生的。

这身体也不知哪一天会死。

觉性圆满时,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色身会死。

问:什么状况之下会生?答:无明让我们生,明就不生,没办法对治无明就会再生。

来练习就要对治无明,要来培养觉性,否则就会再生。

假如这手背是无明,会带着我们再生,培养觉性以后,就可把它翻过来变成明,不会再生。

问: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再受生?答:像这样在动中培养觉性直至圆满,你将不会再生。

问:我们死后会去哪里?答:我们从未存在,要去哪里?问:隆波提到看见自心清净平稳时,就是涅槃的境界,请问这样的涅槃与练习后的涅槃有何不同?答:现在我们体会到的是短暂的涅槃,至少知道这是短暂涅槃的滋味。

如何培养正念的习惯

如何培养正念的习惯

如何培养正念的习惯保持正念的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忙碌的生活所累,心灵逐渐迷失在琐碎的事务中。

而培养正念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回归内心,平衡身心,提升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正念的习惯,帮助读者实现身心的和谐。

一、了解正念的概念正念,源自佛教,是指以觉知和接纳的态度,全神贯注地关注当下的经验,而不偏向于判断、评价或执着于过去或未来。

正念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接纳自己的内心体验,从而减少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

二、培养正念的习惯1. 呼吸觉知:每天找出一段时间,坐下来专注地观察自己的呼吸。

感受气息的进出,注意身体的变化。

当思绪开始游离时,轻轻地将注意力带回呼吸上。

通过这种简单的呼吸觉知练习,我们可以培养专注力和觉知力,逐渐将正念融入日常生活。

2. 日常活动中的正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正念延伸到各个活动中。

例如,当我们洗碗、刷牙、走路或者喝茶时,可以全神贯注地体验这些活动。

观察自己的动作、感受身体的变化,以及注意周围的环境。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当下连接,减少心理上的分散和压力。

3. 正念冥想:冥想是培养正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专注地观察呼吸。

当思绪漫游时,不要过于自责,而是温和地将注意力带回呼吸。

逐渐地,我们可以将正念冥想融入日常生活中,提高对内心和外界的觉察。

三、应用正念的益处1. 减少焦虑和压力:培养正念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对过去和未来的担忧,专注于当下的体验。

这样可以减少焦虑和压力,让我们更加平静和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2. 提升专注力和创造力:正念训练可以增强我们的专注力和觉知力,减少分散的注意力。

这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激发创造力和灵感的涌现。

3. 增强情绪调节能力:通过正念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管理情绪。

这将使我们更加平衡和稳定,更有能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坚持正念的习惯要培养正念的习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实践。

正念动中禅法谈

正念动中禅法谈

正念動中禪法談(複習)1.現在是我們法談的時間,請放鬆身心,眼晴自然的張開,以覺性來聽講。

經過不斷的練習,昏沉漸漸消失了,但是掉舉、妄念有時卻像大老鼠一樣的冒出來。

怎麼辨呢?對於妄念、雜念,我們不去壓抑它們,也不跟著它們跑。

我們不要直接去跟大老鼠搏鬥,我們只要好好的將貓養大,讓大貓自然的去處理大老鼠,這樣才是一勞永逸的正確方式,以後都可以高枕無憂了。

現在我們所急著要做的,就是把貓養大,也就是一直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使覺性持續如鍊子就對了。

2.當你的妄念、雜念、生氣、沮喪、無聊感等等佔據你的內心時,你不用跟它們搏鬥,你只要放鬆身心,一直覺知你的肢體動作,把覺性提起來,不久,你就發現這些情緒、這些雜念都消失了。

這些妄念和情緒都像客人一樣,有時來得久,有時去得快,不要把它們當作你自己,要快樂的迎接它們,快樂的歡送它們。

3.有一天,佛陀遊行到印度的摩竭陀國,與弟子們來到「申恕林」的樹林下,佛陀用手拿起樹葉,問弟子們:「我手中的樹葉多呢,還是樹林中的樹葉多?」弟子們說:「世尊手中的樹葉甚少,樹林中的樹葉何止百千億萬倍,甚至算數譬喻都不可以比。

」佛陀告訴弟子們說:「是的。

同樣的道理,我成佛後所宣說的法,就像我手中的樹葉這麼一點點,這些是有利益於大眾,可以導向滅苦的法。

至於我所不宣說的法,就像樹林中的樹葉那麼多,我雖然也知道這些法,但是我不宣說,因為這些法並沒有益處,不能引導眾生走向滅苦。

」4.正念動中禪所教導的法,就是佛陀手中的樹葉,是非常珍貴而稀有的,是引導大眾走向滅苦的方法,因此你們要懂得珍惜,好好的去實踐。

5.當妄念來時我們不壓抑它們,也不跟隨它們,我們仍然一直覺知自己的動作。

強烈的情緒來時也一樣,激動而流淚時也如此,當下仍要一直覺知肢體的動作,你就能超越情緒、超越感受。

不要給感受或感覺欺騙了。

「感覺」是不可靠的,常會欺騙我們,因此,我們要以覺性來處理,要站在覺性這一邊,而不是隨著感覺跑。

如何超越情緒、感覺和妄念呢?答案還是你要一直覺知你的動作,培養出強而有力的覺性。

14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六、心念

14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六、心念
紧张来自心,每一样东西都是来自心:鬼在心里面,什么奇怪的东西都是来自心,地狱在心,畜牲也在心。高一点来说,天堂在心,最高的涅槃也在心,所以都在这里,就是在心而已。一切法以心为主导,心是一切的指挥、指导。要快乐、要痛苦都是在心,都是从心而来;高兴与不高兴都是从心而来的,没有谁来指挥,都是心来指挥。
问:在动作进行中产生许多妄念,应该放下这个妄念,还是动作与妄念一起观照?
答:开始的时候,只要知道身体的每个动作,妄念都不要管。
答:只要继续不断练习,那个旧的方法会自然不见。
问:练习时脑中仍然妄念纷飞,该怎么办?
答:这个方法不压抑念头。不把注意力放在念头上,而是放在身体的动作上。不要管妄念,要回到动作。
问:我们大部分都会被妄念带走,关于“不要跟随妄念”,这个意思是不太懂?
答:当妄念起来的时候,不要跟随着,也不要去压抑。不要跟随而落入妄念,要继续回到当下的动作。如果正在练习手部的规律动作,就继续去知道手部的动跟停。如果是在经行,就继续知道脚移动。不要管妄念,继续不断地知道当下的动作,不断地回到当下,这样才有办法让妄念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如果妄念起来就去跟随它,或是去看它,就会不断地跟着妄念跑了。
问:这几天看到杂念,我发现它来自于紧张,想知道它们是吗?
答:如果知道自己紧张,就让自己放松,看到了紧张就要把它放下。如果看到了不放下,就会继续造作下去。见了就放下,见了也不为所动,就没有什么。
动中禅这个方法就是别管妄念,不管妄念是多或少,都不要管。继续回到当下,知道当下身体的动作,不断地培养觉性,觉性越来越强,妄念自然就会减少:本来是一百,变成九十九、九十八……,慢慢地减少,甚至到零。
问:练习动中禅时,是否需要观照心?观照和身体动作有关的微细的无意识反应?譬如无意识地摸头时,是否需要观照这个动作的念头?

32个正念训练方法

32个正念训练方法

32个正念训练方法1. 呼吸觉知,每天花几分钟时间,专注地感受自己的呼吸,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

2. 身体扫描,通过逐个部位地感受身体的感受,让自己更加关注身体的状态。

3. 步行冥想,在步行的过程中,专注地感受脚底的触地感,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

4. 静坐冥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专注地感受当下的状态,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

5. 饮食冥想,在进餐的时候,专注地感受食物的味道、口感和咀嚼的过程,让自己更加享受进食的过程。

6. 情绪觉知,在情绪波动的时候,停下来,专注地感受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7. 声音冥想,闭上眼睛,专注地感受周围的声音,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

8. 视觉冥想,闭上眼睛,专注地感受自己的视觉感受,让自己更加关注眼前的一切。

9. 心灵冥想,在冥想的过程中,专注地感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让自己更加了解内心的世界。

10. 感恩冥想,在冥想的过程中,专注地感受自己对生活的感恩之情,让自己更加珍惜当下的一切。

11. 五官冥想,闭上眼睛,逐个感受自己的五官感受,让自己更加珍惜五官带来的感受。

12. 自我觉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波动,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13. 自我调节,在情绪波动的时候,学会通过冥想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加平静。

14. 冥想放松,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通过冥想来放松自己的身心,让自己更加舒缓。

15. 冥想专注,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通过冥想来提高自己的专注力,让自己更加集中注意力。

16. 冥想舒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通过冥想来舒缓自己的压力,让自己更加轻松。

17. 冥想平静,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通过冥想来平静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更加安宁。

18. 冥想愉悦,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通过冥想来感受愉悦的情绪,让自己更加快乐。

19. 冥想清晰,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通过冥想来提高自己的思维清晰度,让自己更加清晰。

20. 冥想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通过冥想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让自己更加坚定。

正念禅修--经行2-3

正念禅修--经行2-3
其实禅修并不复杂,关键是不断训练,让心持续、稳定地专注。什么是专注?经行时,世上只有一件事, 就是走路;吃饭时,世上只有一件事,就是吃饭。专注的同时,还要对每个动作清清楚楚,并尽可能地保持这 种清楚。这个看起来很简单,但坚持去做就会受益。事实上,这也是开智慧的关键。
一切修行,最终都要汇归智慧和慈悲。心灵觉醒之路,就是训练这两种能 力——正念是开启智慧的训练,利他是成就慈悲的训练。
未完 待续
我们过去比较熟悉的是修学之路,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认识心灵觉醒之路。 事实上,闻思法义正是为心灵之路服务的,是为正式上路提供地图和引导。只有落 实到心行,才意味着,我们真正走上了成佛道路。这就必须培养两种心理:一是菩 提心,通过利他成就慈悲;一是和解脱相应的心理,通过正知正念,开启内在觉性。
这种修行并不神秘,也不是那么遥远,只要训练得法,当下就有能力去体验这样的 心,进而将之延伸到一切时,一切处,使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可以用来修习慈悲和 智慧。
平时,我们在无明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忙来忙去,胡思乱想。这样的做事,不过是在延 续贪嗔痴的串习,会将我们导向轮回。如果不想继续轮回,就要培养正知正念,获得内 在的观照力。通过培养正知正念,引导我们将所学法义落到实处,从观念的禅修、心态 的禅修进一步提升到生命品质的禅修。
我们要按刚才所说的用心,同时观想,自己正带领尽虚空遍法界的无量众生, 一起走在觉醒路上。这样观想,就能在修习正念的同时,落实菩提心的修行。
经行就是这样的训练——把心带回到当下,不活在过去,不活在未来,也不想 着任何事,全身心都专注于走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我们走路时,这个世界只有一件事,就是走路。同时,对走路过程中抬腿、迈腿、落 腿、换腿的所有细节清清楚楚,对当下的所有感觉和心理活动保持觉察。带着这种观照 力走路,就是智慧的修行,解脱的修行,迈向觉醒的修行。

禅修的十种方法

禅修的十种方法

禅修的十种方法The saying "the more diligent, the more luckier you are" really should be my charm in2006.禅定有无相禅定和有相禅定,这里先讲有相禅定; 第一种方法一般修禅定,都要先皈依、发心;这个心容易动摇,会突然出现一些分别念,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一些物质上,可以先找一些东西,比如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茶杯或一支笔等,放在眼前,然后把一切注意力放在这个所依上面,别的什么也不想;这样坐一会儿,分别念就会起来,这时候不要让它想这想那的,注意力放在这个所依上;例如,如果所依是一块木头,注意力就放在木头上;如果所依是一块石头,注意力就放在石头上;如果所依是一个茶杯,注意力就放在茶杯上;如果所依是一支笔,注意力就放在笔上;眼睛盯着所依,心里也只想着这个所依,这样就可以了;不能闭眼睛,要睁开眼睛盯着所依,心放在所依上,不能散乱;通过眼睛,内心专注不散乱;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这是很重要的;若是太紧了,会出现障碍,如昏沉;若是太松了,心就会跑到其他的事物上;第二种方法:观想:在自己的眉间有个像豆子一样大小,白色、透明、发光的光团;心专注于这个对境中不散乱;若要专注,要有个对境、所依;专注而不散乱,就是禅定;时间不要太长,出定、入定,再出定、再入定……这样修炼;时间短,这样就不容易出现内收、外散等过失,不容易出现这些禅定的障碍;次数多,可以很快速、顺利地产生禅定的功德;这个方法中,主要是观想一个白色的光团,这个光团是透明、发光的,心专注于这个对境上不散乱;具体修持禅定时,可以在三天中连续以这种方式修持;每个人自己的修行状况不同,至少在三天中这样观想修持;第三种方法:观想自己的身体像只白色的气球,特别轻,是透明的,但不是圆形的,里面是空的,没有五脏六腑等;在心间的位置,有一个红色的光团,大小像中等酥油灯的灯光一样,红色中透着蓝色的光;光团是热性的;这个光团代表风与心融为一体的自性;这个光团在身体的中部悬着,后面没有碰到脊椎,前面没有碰到胸部;心安住于这个光团上,不散乱;这几种方法中,所讲的所依或对境有所不同,其他都是一样的;比如,前行都是一样的,调整好身口意,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皈依、发心等;然后,自己观想,将自己的心、注意力放在这样的对境或所依中,不散乱;第四种方法:,这是观想佛像,心专注于佛像上面不散乱;比如观想金刚萨埵佛;首先要了解金刚萨埵像,若是不了解,你观想不出来金刚萨埵像;可以先看唐卡,查阅书里面的描述,通过这些去了解;然后心里观想金刚萨埵像,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佛像上面,不散乱;再如,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金刚萨埵佛的身色是白色的,释迦牟尼佛的身色是金黄色的;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注意力放在佛像上不散乱;还可以观想观音菩萨,将注意力放在观音像上不散乱;依此类推,你喜欢哪尊佛、菩萨,心里就可以观想哪一尊,这也是修禅定的方法;这个方法比前面的那些方法更殊胜一些;这里所专注的対境不是木块、石块等物质,也不是红色或白色的光团,而是佛菩萨的像;如果你对佛菩萨有信心,能观想、忆念,其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佛在经中讲过,若是心里能忆念或观想一下佛菩萨,所得到的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议的,既可以消业,也可以增长福德,同时能够遣除种种违缘,获得吉祥;这是非常殊胜的;这也是修持禅定的一种方法;第五种方法:观察分别念自身;在相续中生起烦恼、分别念的时候,看它的自性;每个人的烦恼都不一样,有的贪心重一点,有的嗔恨心重一点;若是贪心重,可以先去观察贪心的所依对境,看看是对何人何物生起了贪心;然后去观察贪心本身的自性,这个时候所有的烦恼、分别念自然就会消失,即“自然解脱”;这种“解脱”不是真正的解脱,只是分别念暂时消失了或烦恼暂时息灭了,称为“解脱”;自然解脱后,不要去想其他的,什么也不想,在这样无缘的状态中放松、安住;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又与先前一样;先观察它的所依对镜,然后再看它的自性,这时它就会消失,在这样没有分别念的无缘状态中安住,保持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再继续如是修持;这也是一种禅定的方法,主要是以心看心,以分别念对治分别念,也可以说是以毒攻毒;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麦彭仁波切也特别赞叹这种方法;不需要外境上的所依对境,主要是直接看自己的心,直接看分别念的自性;一看它的自性,它就会消失,这叫自然解脱;第六种方法:心专注于宝瓶风气;风”和“气”是一个意思;正行:首先排浊气,共排三次;先用左手指按住左鼻孔,从右鼻孔呼气;然后用右手指按住右鼻孔,从左鼻孔呼气;接着两个鼻孔同时呼气;一共三次呼气;这跟前行里的九次排浊气一样,也是排浊气,即把不好的、残留的气都呼出去,呼干净;在呼气的同时,心里观想把自己身口意所造的恶业、业障,从两个鼻孔里排出去;这些恶业都以蝎子一种毒虫的形状从两个鼻孔里排出去,排到前面的虚空中,这时空中突然燃起了智慧之烈火即火是智慧之自性,把刚才呼出去的那些蝎子样的业障全部烧尽;接下来是吸气;吸气的同时,咽一口唾液;通过咽唾液,把气往下压,压到肚脐下面,但是这个气不能从下面出去,下气同时向上提,令气风停留在肚脐下;这样心自然就静了,烦恼分别念自然就会消失、没有了;和心的所依对境是一致的,是同一个;气风停了,心也就停了;心依这个风,气风停了、没有了,心自然就静下来了,分别念自然就生不起来了;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分别念没有了,就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即安住,就是禅定嘛;所谓禅定,就是心专注不散乱;保持这种状态,然后可能开始要呼气了;这也是要练的,刚开始可能一会儿就要呼气了;但慢慢练,就可以好长时间不用呼气;最后就不用呼气了;但是这要慢慢来,刚开始肯定谁都做不到,但是慢慢通过修炼,最后可以做到的;这些和“气功”差不多,但它跟气功的意义不一样;呼气的时候,要呼干净,身体里不能残留那些气风,否则对身体不好,对心的安静也有影响;呼出去之后,又要吸气了;吸气的时候,跟刚才讲的内容一样,同时咽一口唾液往下压,通过这种方式,把气压到肚脐下面,然后下方的气向上提,让它停留在肚脐下面,这叫宝瓶风;气风停了,心也就静了;然后保持这种状态;保持、保持、保持……要呼气的时候,又重复这样做,这样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修禅定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让气风停下来,心自然就静下来了;第七种方法:把注意力放在“嗡啊吽”三个字上面;正行:首先也要排浊气,排三次,方法与前一种是一样的;然后吸气,观想吸进来的气是白色的“嗡”字,代表诸佛身的加持;然后将吸进来的气往下压,下气向上提,至肚脐下方位置;也可以说,上气往下压,下气往上拽,然后停留在肚脐下方,这个风气叫“宝瓶风”;在上气和下气中间有空间;在这里空间里,观想有一个红色的“阿”字,代表诸佛语的加持;这个红色的“阿”字也是显而无自性的;将注意力放在红色的“阿”字上,不散乱;风气停了,心分别念也就消失了,然后保持这种状态;过一会儿就要呼气了;将呼出去的气观想成蓝色的“吽”字,代表诸佛意的加持;观想有很多很多蓝色的“吽”,变成了化身佛,去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在这个方法里,吸进来的气是白色的“嗡”字,停留在肚脐下面的气是红色的“阿”字,呼出去的气是蓝色的“吽”字;“嗡啊吽”三个字,分别代表诸佛的身口意;此处主要为了修禅定,通过这三个字来修炼,也是修禅定的一种方法;平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这样我们每天的呼吸都可以变成一种修行,变成金刚诵,对自己、对众生利益都非常大;还有这样一种说法:若每天早上做21次,一天的呼吸都可以变成念咒或变成殊胜的修行,对自己的消业积福都有直接的利益;修持禅定的方法有很多,前几天讲了共七种,但都属于有相禅定;今天讲无相禅定,也有三种方法;前行:首先,通过一些方法将身、口、意三门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让身口意三门清净下来;然后,皈依、发心;这些内容和前面讲的一样;第一种方法正行:双目凝视前上方的虚空,心里不着任何所缘,即什么也不想;将心放在前上方的虚空中安住;双眼睁大盯住前上方的虚空,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内心特别专注;双眼凝视的方向是前方、上方的虚空,向上看;入定的时间不要太长,要从那个状态中出来;这里说的入定,也可能有这种情况:阿坝曾有一个修行者,他在森林里修持禅定;有一次,他也不是特意入定的,是自然入定的;当时他正准备吃饭,突然入定了,在入定的状态中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当他出定的时候,碗里的东西已经腐烂了;他自己不知道,觉得就是一瞬间;入定时间不要太长,还是要出定,放松一下,然后再以刚才我所讲的那种方式专注;但是有的时候,也可以先不专注,先观察一下专注的这个心,看看这个心在何处在体内,还是在体外有形状,还是无形状有颜色,还是无颜色其实,当我们一去观察这些分别念的时候,它就会自然消失;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也要去以观察而了解这个心在何处、有没有形状等等;仔细地去观察,然后又以前述方式去内心专注;心专注,有时候也观察专注的这个心,以二者轮番交替的方式去修练;看前上方的虚空时,眼睛不是闭着,要盯着看,注意力要集中;看起来是很精神的状态,而不是很放松的状态;后行:与前面所讲的那些方法的后行都是一样的,不再重复;第二种方法:放松;前行和后行与前面所讲的都是一样的;正行:双目垂视着前下方的虚空;眼睛往下面看,并非盯着看,而是自然地垂视前下方的虚空;内心全然地放松,但是不散乱;心里什么也不想,保持自然、清净,没有任何改造,自然安住;这种方法跟前一种方法有些不同;前一方法强调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内心特别专注;而这种方法是全然放松,内心保持自然、清净,眼睛看前下方的虚空,从表面上看很放松的样子;接下来跟前一方法所讲的一样,观察和安住轮番修持;放松不是散乱,放松的意思是保持自然、清净;观察的时候,要看放松的这个心在何处,在身体内还是身体外,在房屋内还是房屋外;也可以观察这个心有颜色,还是没颜色有形状还是没形状这是一个例子;要通过各种方式去观察;这样,根基比较好、相续比较成熟的人容易见性,容易找到心之自性;这里的词句,跟正行里讲的差不多是一样的,都是“自然安住”等这些词句;二者有什么区别呢这里讲的是一个单独的寂止;若是你没有见性或心里没有明白,它就只是一个寂止;若是你明白或见性了,就是正行;其实仅仅从词句上看,所用的“明明了了”“如如不动”等等,这些与大圆满正行或禅宗那些大德所讲的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些你要明白,否则没有用,只能当做一些寂止或这样的境界而已;若是明白了,就是大圆满正行,也就是真正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差别;关于二者的差别,也许你们还很难分辨;我经常讲,应当对大乘、小乘、显宗、密宗都要精通;若是精通了,任何时候都不会糊涂的,自己能分辨出来,能正确地取舍;现在有的人只精通显宗而不精通密宗,或者只精通密宗而不精通显宗,或者仅精通大乘而不精通小乘,或者仅精通小乘而不精通大乘,这样都不行;最好是全然精通大小乘、显密宗等佛所讲的一切教理,这样自己修行的时候不会迷惑,不会糊涂,不会误入歧途;所以精通教理很重要;若是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还是要好好地依止上师,听上师的话,不要耍小聪明;若是想耍“聪明”,你得精通教理;如果你通达大小乘、显密宗,也可以;如果不通达,就要听话;你自己不明白,你得听上师的话啊得让上师带着啊就像小孩子一样,自己不能自立的时候,要拽着母亲的衣角,跟着母亲走,母亲会把你带到任何的地方,这样你不会迷路,也不会丢失;否则,一个无法自立的小孩子,若是一个人单独跑,就特别危险了;也许你们一听“了了分明”“如如不动”“自然安住”“保持本来的清净”,就想:啊,这不是大圆满正行嘛,这不是禅宗的境界嘛;不是这只是一些寂止而已;当你去观察心的时候,这其实就是大圆满正行;上师给你大圆满窍诀的时候也可能是一样的,让你找心:这个心在哪你根本找不到;若是你找到了,那就是自性;虚心肯定是找不到的,最终找到的是真心,那叫见性、回归当初、回归自性;这样也容易见性;“见性”是禅宗的一种说法,大圆满里讲你会认识自己的“心之自性”,有这种可能;第三种方法:专注和放松轮番交替;一会儿专注,一会儿放松,以轮番交替的方式修炼;怎样专注与放松,这些内容在前面已经讲了;专注一会,再放松一会儿,再专注一会儿,再放松一会儿……这时双目要变,有时候注视着前上方,有时候注视着前下方,有时候注视着左边的虚空,有时候注视着右边的虚空;有时候注视着前上方的虚空专注安住一会儿,然后出定;双目继而再注视前下方的虚空放松安住一会儿,然后出定;继而再目视左边的虚空安住一会儿,继而再目视右边的虚空安住一会儿,就这样以轮番交替的方式修持;其实心是要驯服的,令它怎样都可以,不是迷迷糊糊得什么也不想;真正的禅定,放也可以,停也可以,住也可以,非常自在;在这个方法中,也同样要聚精会神地观察专注和放松的心;观察心在何处有形状,还是没形状有颜色,还是没有颜色是某种物质的,还是其他就这样观察;在安住时,有时候把心放在心间安住,有时候把心放在虚空里,跟虚空融为一体;虚空是无边无际的,心跟虚空是一体的,如是安住;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这是真正好的方法,就是真正驯服内心;真想修出禅定,就要这样练;普通禅定有三个特点,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里都是这样讲;所谓普通禅定,即不分世间和出世间,心在一缘中专注而不散乱,也就是“寂止”;我们经常讲“胜观和寂止”,胜观就是见解、智慧,寂止是一般的禅定;普通禅定的三个特点:放、停、安;“放”,即随时放飞,怎么都行,往哪儿专注都行;“停”,随时停止,让它停就停;“安”是随时安住;随时放飞,随时停止,随时安住;内心达到这样,内心特别自在的境界时,才有寂止了;若你放也放不出去,停也停不下来,安更安住不住,那就没有禅定;即使你在那边闭着眼睛装修行人,也没有用,你没有禅定寂止;我们这次共讲了十种禅修的方法;禅定寂止的状态就是专注、明了、不动摇;专注;明了,即不糊涂,特别明白;不动摇,即没有被动摇;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这种状态;虽然坐在那里没有想别,但却糊里糊涂的,这就不是禅定;虽然在那里很明了,但总是妄想、分别,东想西想,这也不是禅定;无垢的寂止,就是指最正确、最如法的寂止;它有四个特点或功德;第一,不动摇;安住于任何地方都不动摇;无论是安住在木块上、石头上,或是安住于金刚萨埵像、观音像上,都一样不动摇;第二,没有被散乱、昏沉等染污,非常清净;散乱外散、昏沉内收都是寂止的过患;第三,安住于任何所依对境中都不糊涂,特别明了;第四,没有被突然生起的分别念改变,特别正;我们现在修持的时候,一旦分别念突然生起来,本来还安住的心一下子就又不行了;这样还是不对的; 具有这四个功德的寂止是正确的寂止,也叫无垢的寂止;这种寂止如同没有被风吹动的酥油灯的灯火一样,有种安然;像没有被风吹动的水面一样;这是通过这些比喻来说明什么叫寂止禅定; 今天讲了寂止的特征,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特征去判断;也讲了很多寂止的功德,每个人可以如是对照自己是否具有这些功德;若是有这些功德,就说明有禅定寂止了;寂止很重要;若是没有寂止禅定,修大圆满正行、大中观、大手印,包括修禅宗,都不会见性,不会证悟;即使你明白了,但也是口头上明白,就是“口头禅”,停留在形式上;现在很多人讲禅,就是“口头禅”,相续中没有,只在口头上有;也有很多人打坐、禅修,却只是在形式上,而实际上没有;若是没有寂止,很难真正明白,很难见性;其实,明白很重要,明白了就行;主要是不明白若是不明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很难见性;如果你有禅定寂止的基础,就容易明白,也容易得到上师给你的窍诀,否则是很难的;比如,水里会映出月亮的影子,若是想看月亮的影子,就要找特别清澈、没有被风吹动的水;若是找瀑布、大海,特别浑浊的水,怎么都看不到月亮的影子;同样的道理,若是心里不安静,心不定,告诉你也没有用,给你窍诀也没有用;我们现在为什么不传大圆满窍诀因为告诉你也没有用,你也不会明白;犹如混浊的水面或被风动摇的水面根本看不到月亮的影子一样;所谓“定中生慧”,若是有禅定,自然产生智慧;如果有禅定,佛或上师告诉你,你很快就能明白,很快就能见性;也有一种情况,即先给窍诀让你明白,然后再修禅定,这是慧中修定;这固然很殊胜,但是除了一些上上根基、根基特别特别好的人之外,其他人很难明白;先告诉你,让你明白心之自性,先见性,然后在这当中安住,慢慢再修出禅定,这是慧中修定;主要是怕你不明白,见不到这个心之自性;这是个问题;在历史上也只有很少几个人能做到,其他的人都做不到;现在我们讲寂止禅定;先修寂止禅定,有这个基础, 再告诉你窍决,让你明白心之自性,这样很容易就能见性,能明白心之自性,这也是很稳定的;否则,我们现在很难明白,即使明白了,也坚持不了、保持不住这种状态;为什么保持不住因为没有定;一旦遇到对境,心里就散乱,很难保持这种状态;所以先修寂止,再修胜观,这是最稳妥、最好的方法; 在修寂止时,若是没有窍诀,上师不在身边,也很容易出问题,这也是要注意的;不能瞎修瞎炼不过,我现在还不担心这方面,因为人都太散、太懈怠了,没有真正能下功夫的人啊,所以还很放心,否则这真的也是个问题; 这两天讲了很多禅修的方法;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修禅定寂止;这些方法都是很殊胜的;前面也讲过,无论显宗、密宗讲的都是这些方法,没有别的;即使有,也是大同小异的; 我们共讲了十种方法;如果自己有意乐,都可以运用;如果没有意乐,也可以选其中一个方法修持;。

06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壹、原理 五、知道妄念 VS 看到妄念

06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壹、原理 五、知道妄念 VS 看到妄念

问:无常故苦?知道无常不能体会苦,如何去思维?
答:不用思维苦,只要培养觉性就会知道。有听闻的,有思维的,最高的是实修的。苦不需要思维,只要培养觉性之后就会知道苦,苦就会熄灭。有的会教你去思维苦,现在这个方法不用思维苦。只要实修就好。实修才能产生智慧,苦就会减少、熄灭。
问:如何看见身心?法的思维是否也是妄念?
答:每个人都有身心。有觉性之后就能见身心。现在知道身心,只是别人从知识上告诉我们的,不是真正的了解。像这样练习,未走到的地方走到了,自然会看见。从经典上或知识上知道的,不是真正的知道。看见是用心眼或智慧之眼看见。肉眼只能看到外在的东西,此时心眼或智慧之眼尚未发展出来。培养觉性以后,内在之眼就可以看见。肉眼所见是外在的,心眼所见是内在的。用肉眼看,名相上是真的,实际上不是真的。如果用想的,不是真正地了解。心眼看到才是真正的知道。练习能让我们真正地了解,不用思维,自然就会明白。
问:有什么最好的方法可以帮我更有决心消除所有烦恼与不净?
答:如果不停止培养觉性,觉性会逐渐增长增强。停止练习后觉性将会退转,所以不要中断练习,要随时随地知道每个身体的动作,让练习与日常生活结合。巴利文经典提到:有觉性的人每天都:念有两种,自然的念是做事、思考、企划所必需,不自然的是妄念、无明。只有自然念头的时候,想也是带着觉性的,做事也是。如果连自然的念头都没有,就不能做事。自然的念,想的时候,一样用平常心想。例如:空气很强就变成风,连树都会摇动,但和平而自然的空气则让我们可以呼吸。为了让人听懂,需要藉名相做比喻,但有时候也无法让人完全了解。
答:妄念很多,要继续地练习,一定要练习到觉性越来越强,念头越来越少的时候,才有办法看到苦的生灭。如果妄念还很多,是没有办法看见苦的生灭,这是不是看见,只是知道而已。

动中禅解脱道实修体验

动中禅解脱道实修体验

动中禅解脱道实修体验一、【工作背景】我在南方一线城市从事营销工作已十年有余,这是一份繁忙、高压、充满贪婪的工作,我们每天都背着年业绩目标,月业绩目标,周业绩目标,甚至每天都有业绩目标,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消费者,每天都要总结,研究,形成方案和策略,几乎每天都开会到深夜,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睡觉,身心已透支到极点,有几年,身边有些同事二十多岁就得了癌症,也有工作时猝死的。

因压力大,有一次,我一连失眠二十多天,每天只能睡两到三个小时,当时感觉再这样下去肯定会死,有一天无意间在网上看到静坐能治疗失眠,于是就跟着南怀瑾学习如何静坐,每天坐40分钟,差不多二十天左右失眠的症状就消失了,躺下就能睡着。

还有一次,一连一个月加班到凌晨,突然有一天,浑身僵硬,起不了床,也动不了,就这样躺了一天,第二天才能动,去医院经过治疗后才慢慢康复。

那时的我充满了贪嗔痴慢疑,工作的动力就是多赚钱。

应酬也多,每次都喝多,心态也不好,除了看自己顺眼,看周边的人基本上都不顺眼,总觉得这个领导水平很一般,觉得他人不如我,非常的自负、狭隘,脾气也不好,几乎从不妥协,总之就是十毒俱全。

二、【修行背景】1、2012年开始接触一些佛学的闻思,主要有:因果观,对苦的认知,出离心,菩提心,缘起性空,当时也只是泛泛的了解,并没有深入思维,也看过《金刚经》、《心经》和《六祖坛经》,但看不懂也就作罢;2、2013年开始断断续续的念咒,三年有余,可能不够精进,也没有明显的觉受;3、2015年开始每年参加一次动中禅集中禅修,2015年为七日禅修,2016、2017年为十五日禅修,2018、2019、2020年为1个月深修。

三、【动中禅实修整体感受】对于在家人来说,动中禅可以说是一部消除烦恼最合适的无上大法,因为像我这样忙碌的都市人,几乎没有时间修行,动中禅恰好能在工作、生活中用功,而且不需要太多的理论基础、繁杂的仪轨、安静的环境,非常适合在家人和喜欢动的人。

✧站在禅宗的角度来说,动中禅和禅宗可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禅宗的明心见性、开悟、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法如梦幻泡影、缘起性空、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等都会在动中禅中一一得以实证。

正念太极拳的缘起与应用

正念太极拳的缘起与应用

少林与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时的呼吸行气必须在意念指挥下进行,呼吸的“细、长、匀、缓、急促、委婉、顿挫、蓄发”等,都是在意念的控制下完成的,根据思想意识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呼吸方式。

绝不能心猿意马,无意识的呼和吸,呼吸和意念脱节就会散乱无章,太和元气终难问津。

练拳时的肢体动作是在呼吸的“指挥”下完成的,动作必须配合呼吸,无论是开合,进退,松沉,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与呼吸一致,任何一个动作,要么是吸,要么是呼,要“一动一呼吸”,绝不能等呼吸完成了,一拳还没有打出去,更不能是一个呼吸没完成就忽哩忽啦地做了几个动作。

太极拳的肢体动作若是没有呼吸的内气灌注,就会使拳架虚而不实,气与力不合,终是花架子。

意念,呼吸,动作三者之间除了从属关系,还有相辅相成,互相补给的辩证关系。

在练功的实践中,一口气吸足了,硬憋着不呼,就会横气填胸,有伤身体,所以意念就要配合呼吸,大脑就要及时下指令呼气,一吐为快。

在练功和实战当中,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子弹上膛,箭在弦上,蓄意待发,呼之欲出之时,呼吸则必须满足肢体动作的需求,猛吸猛呼,爆发出去。

太极拳三要素之关系,仅为一己之见,同仁品评,不胜感谢!(作者为温县陈式太极拳家)太极拳有“世界第一健身运动”的美誉,也被称为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西方人理解中国的一个媒介”。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养生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传播程度和极强的适应能力等诸多特点成为国际知名运动养生品牌。

它强调“意、气、形、神”锻炼,注重调身、调息和调心,“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正念太极拳的缘起与应用◎郭玉江杨成陈智豪21少林与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及人类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与调和作用。

”但在实践推广和锻炼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过多重视招式套路等形体运动,忽略内在意识锻炼和知觉运动等情况。

因此有学者在传统太极拳基础之上引入心理学“正念”的核心内涵,创编出正念太极拳。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贰、正确方法四、心中不默念,不标记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贰、正确方法四、心中不默念,不标记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1 / 1 12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四、心中不默念,不标记.txt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四、心中不默念,不标记
四、心中不默念,不标记
问:心里如果有一个节奏跟着动,这样可以吗?
答:只要觉知手的动作,不要管那个节奏。

问;念佛或持咒时可以同时练习手部动作吗?
答:如果一定要念佛或持咒,先念完佛或持完咒后再练习手部动作。

问:初学的人常常正念不强,觉性不足,所以在走路或做事情的时候都妄念纷飞,隆波是否赞成在开始的这个过渡阶段,用默念的方式来辅助,或强化这个觉念?比如说:手举起时默念“举起”,脚跨出时,心里面默念“跨出”,跨左脚就念“左脚”,跨右脚就念“右脚”,可以这样辅助或强化觉念,渡过刚开始的那个阶段吗? 答:行、住、坐、卧的时候,知道自己在行、住、坐、卧就好了,不需要去想现在在做什么。

这个方法不要默念或标记。

这个方法是要“知道”,有“觉性”(sati )。

只要知道、有觉性就好了,不用默念。

在行、住、坐、卧之中,知道自己在行、住、坐、卧,不需要去默念“我现在在睡觉”,知道就好了。

你要说是单纯的内观也可以,没有别的东西,就是单纯地知道。

要培养的是这个觉性,如果去默念或标记,那就表示给它加上东西了。

动中禅不要这些,全部把它去掉。

问:隆波强调的就只是单纯的知道。

动中禅的特色就是单纯的知道?
答:是的!就只是单纯的知道。

就是这么简单。

正念导引课件ppt

正念导引课件ppt

静坐冥想
静坐冥想是一种通过静坐、闭目、专注呼吸或某 01 个感知对象来达到提高觉知和专注力的方法。
静坐冥想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 02 虑,提高情绪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静坐冥想需要每天坚持练习,逐渐增加练习时间 03 和深度。
身体扫描
01 身体扫描是一种通过关注身体不同部位来达到提 高身体觉知和放松身体的方法。
正念导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 力和记忆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正念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识 别和管理情绪,减少情绪对学习的 影响。
促进自我成长
正念导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觉 察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个人成长 和发展。
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
提高生活质量
正念导引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 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01 专注力
正念导引有助于提高个体的专注力,使人更容易 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
02 创造力
正念导引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个体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产生更多的创意和解决方 案。
03 思维灵活性
通过正念导引,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改善人际关系
01
接纳与宽容
总结词
接纳与宽容是指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不完美的部分,不对自己过于苛求,而 是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自己。
详细描述
在正念导引中,接纳与宽容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缺点,人 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宽容地对待自己。这种态度有 助于减少自我压力和焦虑,增强心理健康。
正念导引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觉察和调节自己的 情绪,减少情绪波动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正念禅修(一)你和你的思绪不是一回事

正念禅修(一)你和你的思绪不是一回事

正念禅修(一)你和你的思绪不是一回事当忧愁或压抑在你的头顶盘旋,不要对自己过分苛责,要学会将它们视作天空中的乌云,抱着友善好奇的心态观察它们,看着它们慢慢消散。

从根本上来说,正念禅修可以帮助你认清消极思想的存在模式,从而不让它们把你拽入负面情绪的深渊。

它让你进入一个新的修养过程,让你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马克·威廉姆斯,丹尼·彭曼1、“无论我们感觉多么无法自拔和心烦意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安宁与满足的源泉”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景?你拼命让自己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希望喧嚣的脑海趋于安静,好让自己睡上一会儿。

但是,无论你如何尝试似乎都徒劳无功。

每当你强迫自己停止思考,思绪反而变本加厉,更加活跃。

你劝自己不必担忧,却突然发现还有无数新问题让你忧心忡忡。

你整理一下枕头,翻身选择一个更加舒服的姿势,结果思绪很快又飞奔起来。

夜越来越深,力气被一点点榨干,你感到越来越脆弱,精神几近崩溃。

等闹钟响起时,你已精疲力竭,满怀无名怒火,糟糕的心情无以复加。

整整一个白天,你遭遇的问题正好相反——你希望自己高度清醒,却忍不住哈欠连天。

你表面看上去是在工作,实则完全心不在焉。

你根本无法集中精力。

你双眼布满血丝,眼袋肿起老高。

你浑身疼痛,脑海空空如也。

你用空洞的眼神一直盯着办公桌上成堆的文件,希望以一些事、任何事,能让自己打起精神,开始一天的工作。

参加会议时,你满眼困意,哪里还能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

仿佛你的生命正在从你的指缝间悄悄流逝……于是,你变得更加焦虑、不安和疲惫。

本书将告诉你,在这些极度烦恼和狂躁的时刻,怎样获得安宁与满足。

换言之,本书将指导你“重新发现”安宁与满足;无论我们感觉多么无法自拔和心烦意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安宁与满足的源泉。

我们狂躁不安的生活方式禁锢了它们,但它们一直等待我们的解救。

2、“一分钟禅修”端坐在一把直背靠椅上。

如果可以的话,后背稍稍远离座椅靠背,让脊柱处于自行支撑状态。

动中禅生活觉知精要

动中禅生活觉知精要

动中禅生活觉知精要让我们清楚的觉知身体的每一个动作.例如.在眨眼时要觉知.在呼吸时要觉知.念头生起时要觉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觉.自觉无价.我们买不到.也没有人能代替他人修得.例如.当我握紧拳头时.有谁知道我的感觉吗?没有别人.外表上.你可以看到我握紧拳头.可是.你不知道我的感觉.同样地.当别人握紧拳头时.我可以看见.却无法知道他的感觉.苦的生起源自未能看清念头。

念头极快速,快过闪电或其他。

念头如同溪水般恒常地流动。

当念头来时,要同时知道身体的动作,这是灭苦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我可以向你保证。

我们不将生活与禅修分开。

每当有空闲的时间,就练习正式而规律的手部动作或来回经行。

工作时就觉知自己肢体中一个部位的动作,例如,在洗盘子时,就觉知擦拭盘子的那一只手的动作。

走路时,就觉知往前移动的那一只脚;等候公车时,就觉知手掌指头的动作。

◎正念动申禅是一个自然的方法,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及任何活动中练习。

每一众生都有清净自然的觉性,也就是说,众生都有佛性。

这个方法,要我们时时活在当下,把我们的觉性唤醒。

我们将看清自己当下的身与心,看清自己的念头。

而念头是所有痛苦的来源。

◎人们由于念头而哭或笑。

他们只知道有念头生起了,却看不清念头。

如果只「知道念头」,就会给念头拉着跑,而不知道如何摆脱,结果就哭哭笑笑。

◎如果我们有强的觉性,我们就能「看清念头」。

能看念头,念头就会停止。

因而,可以摆脱妄念,达到灭苦的目标。

正念动中禅的目的是培养出一颗稳定而健全的心,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对生死不再有疑惑。

这颗健全的心,不只利益自已,也利益周遭的人。

动中禅很简单,没有任何典礼、仪式,没有什么复杂的东西。

我们慢慢地做下去过去的疑惑会慢慢消除。

这个保证,可是要练,如果不练,不能了解啊!如果练了,保证一定会知道的,不用拿那些经典来读、来钻研,一样可以了解,因为它从实践当中升起,从修行中升起。

智慧有三种。

第一种来自听闻,闻慧;第二种来自阅读思考,思慧;第三种来自实修,实际的修持。

什么是正念冥想

什么是正念冥想

什么是正念冥想正念冥想,又称为全神贯注冥想、正念觉察或定向冥想,是一种佛教禅修技巧,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自己内心体验的觉察能力。

通过专注于当下的感觉、想法和情绪,而不是让思绪漫游,正念冥想有助于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正念冥想的基本原则是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而不是对它们进行评判。

这种觉察的过程被称为“觉察”或“正念”。

通过保持警觉和专注,修行者可以学会接受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试图改变或逃避它们。

这种接纳的态度有助于降低抵抗和烦恼,从而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正念冥想的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便集中注意力。

这可以是一个安静的房间、公园或其他户外场所。

2. 采取舒适的坐姿,如盘腿坐或坐在椅子上,保持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上。

闭上眼睛,开始关注呼吸。

3. 当注意力转向呼吸时,如果出现杂念(如思绪飘忽),不要试图压制它们。

相反,只需用觉察的态度观察这些杂念,然后让它们自然地消退。

4. 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警觉和专注,直到感觉身体和思绪变得更加放松和平静。

5. 每天练习正念冥想一段时间,可以从几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正念冥想的好处包括:1. 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通过训练大脑专注于当下,正念冥想可以帮助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2. 减轻压力和焦虑:正念冥想有助于降低心率、血压和肌肉紧张度,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症状。

3. 增强自我觉察:通过提高对自己内心体验的觉察能力,正念冥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和情感反应。

4.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正念冥想有助于培养接纳和同情心,从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使人更能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5. 增强免疫系统:研究表明,正念冥想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总之,正念冥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并增强身心健康。

通过定期练习正念冥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贰、正确方法四、心中不默念,不标记.txt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贰、正确方法四、心中不默念,不标记
四、心中不默念,不标记
问:心里如果有一个节奏跟着动,这样可以吗?
答:只要觉知手的动作,不要管那个节奏。

问;念佛或持咒时可以同时练习手部动作吗?
答:如果一定要念佛或持咒,先念完佛或持完咒后再练习手部动作。

问:初学的人常常正念不强,觉性不足,所以在走路或做事情的时候都妄念纷飞,隆波是否赞成在开始的这个过渡阶段,用默念的方式来辅助,或强化这个觉念?比如说:手举起时默念“举起”,脚跨出时,心里面默念“跨出”,跨左脚就念“左脚”,跨右脚就念“右脚”,可以这样辅助或强化觉念,渡过刚开始的那个阶段吗?
答:行、住、坐、卧的时候,知道自己在行、住、坐、卧就好了,
(sati)。

不需要去想现在在做什么。

这个方法不要默念或标记。

这个方法是要“知道”,有“觉性”
只要知道、有觉性就好了,不用默念。

在行、住、坐、卧之中,知道自己在行、住、坐、卧,不需要去默念“我现在在睡觉”,知道就好了。

你要说是单纯的内观也可以,没有别的东西,就是单纯地知道。

要培养的是这个觉性,如果去默念或标记,那就表示给它加上东西了。

动中禅不要这些,全部把它去掉。

问:隆波强调的就只是单纯的知道。

动中禅的特色就是单纯的知道?
答:是的!就只是单纯的知道。

就是这么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