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 习题解答
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对最概然速率p v 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p v 是气体分子可能具有的最大速率;(B )就单位速率区间而言,分子速率取p v 的概率最大;(C )分子速率分布函数()f v 取极大值时所对应的速率就是p v ;(D )在相同速率间隔条件下分子处在p v 所在的那个间隔内的分子数最多。
答案:A2.有两个容器,一个盛氢气,另一个盛氧气,如果两种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相等,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氧气的温度比氢气的高;(B )氢气的温度比氧气的高; (C )两种气体的温度相同;(D )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
答案:A 3.理想气体体积为 V ,压强为 p ,温度为 T . 一个分子 的质量为 m ,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A )pV/m (B )pV/(kT)(C )pV/(RT) (D )pV/(mT)答案:B4.有A 、B 两种容积不同的容器,A 中装有单原子理想气体,B 中装有双原子理想气体,若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则这两种气体的单位体积的热力学能(内能)A U V ⎛⎫ ⎪⎝⎭和BU V ⎛⎫ ⎪⎝⎭的关系为 ( ) (A )A B U U V V ⎛⎫⎛⎫< ⎪ ⎪⎝⎭⎝⎭;(B )A B U U V V ⎛⎫⎛⎫> ⎪ ⎪⎝⎭⎝⎭;(C )A BU U V V ⎛⎫⎛⎫= ⎪ ⎪⎝⎭⎝⎭;(D )无法判断。
答案:A5.一摩尔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 )。
(A )32mol M RT M (B )2i RT (C )32RT (D )32KT 答案:C二、简答题1.能否说速度快的分子温度高,速度慢者温度低,为什么?答案:不能,因为温度是表征大量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宏观物理量,也就是说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所以说温度是一个统计值,对单个分子说温度高低是没有意义的。
2.指出以下各式所表示的物理含义:()()()()()RT i RT i kT i kT kT 252423232211ν 答案: (1)表示理想气体分子每个自由度所具有的平均能量(2)表示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3)表示自由度数为的分子的平均能量(4)表示分子自由度数为i 的1mol 理想气体的内能(5)表示分子自由度数为i 的ν mol 理想气体的内能3. 理想气体分子的自由度有哪几种?答案: 理想气体分子的自由度有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27气体分子运动论一解答

u rms
2 6.0221023 6.2110 21 2 Βιβλιοθήκη 483 . 46 m/s 32103
气体分子运动论 一
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
4.在一个具有活塞的容器中盛有一定的气体。如果压 缩气体并对它加热,使它的温度从27℃升到177℃,体 积减少一半,(1) 求气体压强变化多少?(2) 这时气体分 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变化多少? 解:
气体分子运动论 一
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
2. 三个容器内分别贮有1mol氦(He)、1mol氢(H2)和1 mol氨(NH3)(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若它们的温 度都升高1 K,则三种气体的内能的增加值分别为:(普 适气体常量R = 8.31 J· mol-1· K-1) 3R/2 = 12.465J 氦:DE=___________________ ; 氢:DE=___________________ ; 5R/2 = 20.775J 氨:DE=____________________ . 6R/2 = 24.93J
p nkT n p kT EK n k n 3kT 2
r nm
气体分子运动论 一
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
二、填空题
1.某容器内分子数密度为1026m-3,每个分子的质量 为3×10-27kg,设其中1/6分子数以数率u=200m/s垂直地 向容器一壁运动,而其余5/6分子或者离开此壁,或者 平行此壁方向运动,且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为完全弹 性.则(1)每个分子作用于器壁的冲量Dp = . (2)每秒碰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n0= . (3)作用在器壁上的压强P= .
3 k O2 kT O2 2 2 T O2 k O2 3k 3 kT H 2 k H 2 6.2110 21 J 2 2 6.2110 21 300K 23 3 1.3810
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1

=-kT
2
1
题号:21011001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1mol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A)5kT
2
5
(B)— RT
2
7
(D)-RT
2
答案:(B)
题号:21011002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根据能量均分定理,分子的每一自由度所具有的平均能量为
答案:
分值: 难度系数等级:1
质量为Mkg的理想气体,其分子的自由度为i,摩尔质量为
分值: 难度系数等级:3
有一瓶质量为M的非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摩尔质量为4,温度为T,则该瓶气 体的内能为
答案:
分值:
难度系数等级:3
分值: 难度系数等级:3
mol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氨(NH3),当其温度升高1K时,其内能的增加值为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
分值:
难度系数等级:4
(760mmHg =1.013咒105Pa,空气分子可认为是刚性双原子分子)。
其中
N-----分子数
= 1.38X10- J .k-为玻耳曼常数。
v—物质的量
R =8.31 J mol」为摩尔气体常数。
n----分子数密度
253
(标况下n=2.69X10m
附: 理想气体的压强式:
1—2
P=—nmV
3
1
其中n-----分子的数密度。瓦=-mv2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瓦与温度T的关系式:(联立①②式)
2
答案:
分值: 难度系数等级:3
如果氢气和氦气的温度相同,摩尔数相同,那么这两种气体的平均动能也一定相同。
5-练习册-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

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1 平衡态 气体状态方程【基本内容】热力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研究热现象的宏观规律,总结形成热力学三大定律,对热现象的本质不作解释。
统计物理学:从物质微观结构出发,按每个粒子遵循的力学规律,用统计的方法求出系统的宏观热力学规律。
分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和热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应用的基本方法是统计方法。
一、平衡态 状态参量1、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宏观客体(气体、液体、固体等),简称系统。
外界: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以外其它物体(或环境)。
从系统与外界的关系来看,热力学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2、平衡态与平衡过程平衡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热力学性质(如P 、V 、T )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它是一种热动平衡,起因于物质分子的热运动。
热力学过程:系统从一初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到另一状态的过程。
平衡过程:热力学过程中的每一中间状态都是平衡态的热力学过程。
3、状态参量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
它是表征大量微观粒子集体性质的物理量(如P 、V 、T 、C 等)。
微观量:表征个别微观粒子状况的物理量(如分子的大小、质量、速度等)。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气体实验定律(1)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的乘积等于恒量。
即PV =恒量,亦即在一定温度下,对一定量的气体,它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2)盖.吕萨克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即V T =恒量。
(3)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P T=恒量。
气体实验定律的适用范围:只有当气体的温度不太低(与室温相比),压强不太大(与大气压相比)时,方能遵守上述三条定律。
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在任一平衡态下,理想气体各宏观状态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也称为克拉伯龙方程M PV RT RT νμ==(2)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P nkT =玻尔兹曼常数23/ 1.3810A k R N -==⨯J/K ;气体普适常数8.31/.R J mol K = 阿伏加德罗常数236.02310/A N mol =⨯质量密度与分子数密度的关系nm ρ=分子数密度/n N V =,ρ气体质量密度,m 气体分子质量。
大物习题解答-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许瑞珍_贾谊明)-第12章 气体动理论

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1 一容积为10L 的真空系统已被抽成1.0×10-5 mmHg 的真空,初态温度为20℃。
为了提高其真空度,将它放在300℃的烘箱内烘烤,使器壁释放出所吸附的气体,如果烘烤后压强为1.0×10-2 mmHg ,问器壁原来吸附了多少个气体分子?解:由式nkT p =,有3202352/1068.15731038.1760/10013.1100.1m kT p n 个⨯≈⨯⨯⨯⨯⨯==-- 因而器壁原来吸附的气体分子数为个183201068.110101068.1⨯=⨯⨯⨯==∆-nV N12-2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105 Pa ,温度为27℃,求:(l )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氧气的密度;(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设分子间等距排列)分析: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
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d V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d n V ,10=即可求出。
解:(l )单位体积分子数325m 1044.2-⨯==kT p n(2)氧气的密度3m kg 30.1-⋅===RT pM V m ρ(3)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J 1021.62321k -⨯==kT ε(4)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m1045.3193-⨯==n d12-3 本题图中I 、II 两条曲线是两种不同气体(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试由图中数据求:(1)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2)两种气体所处的温度。
分析:由M RT v /2p =可知,在相同温度下,由于不同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它们的最概然速率p v 也就不同。
因22O H M M <,故氢气比氧气的p v 要大,由此可判定图中曲线II 所标13p s m 100.2-⋅⨯=v 应是对应于氢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
气体动理论习习题解答

欢迎阅读习题8-1 设想太阳是由氢原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其密度可当成是均匀的。
若此理想气体的压强为1.35×1014 Pa 。
试估计太阳的温度。
(已知氢原子的质量m = 1.67×10-27 kg ,太阳半径R = 6.96×108 m ,太阳质量M = 1.99×1030 kg ) 解:m R M Vm M m n 3π)3/4(===ρ8-2 目前已可获得1.013×10-10 Pa 的高真空,在此压强下温度为27℃的1cm 3体积内有多少个解:8-3 (1∑t εn p i =∑8-4 气的解:8-5 温度从27 ℃上升到177 ℃,体积减少一半,则气体的压强变化多少?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变化多少?分子的方均根速率变化多少?解:已知 K 300atm 111==T p 、根据RT pV ν=⇒222111T V p T V p =⇒atm 3312==p p8-6 温度为0 ℃和100 ℃时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各为多少?欲使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等于1 eV ,气体的温度需多高?解:(1)J 1065.515.2731038.12323212311--⨯=⨯⨯⨯==kT t ε (2)kT 23J 101.6ev 1t 19-==⨯=ε 8-7 一容积为10 cm 3的电子管,当温度为300 K 时,用真空泵把管内空气抽成压强为5×10-4 mmHg 的高真空,问此时(1)管内有多少空气分子?(2)这些空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3)平均转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4)平均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将空气分子视为刚性解:(1(2(3(48-8 也就是解:8-9 3。
求:(1和转动动能各为多少?(4)容器单位体积内分子的总平动动能是多少?(5)若该气体有0.3 mol ,其内能是多少?解:(1)231v p ρ=⇒m/s 49432≈=ρp v (2)g 28333⇒322≈===ρμμpRT v RTRTv 所以此气体分子为CO 或N 2(3)J 1065.52321-⨯==kT t ε (4)J 1052.123233∑⨯===P kT n t ε (5)J 170125==RT E ν 8-10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105 Pa ,温度为27.0℃,求:(1)分子数密度;(2)氧气的密度;(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气体动理论---习题及答案解析

气体动理论练习1一、选择题1. 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A、B、C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
A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1,它产生的压强为p1,B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1,C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n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为( )A. 3p1;B. 4p1;C. 5p1;D. 6p1.2.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压强为p,温度为T,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k为玻尔兹曼常量,R为普适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A. pVm⁄; B. pVkT⁄; C. pV RT⁄; D. pV mT⁄。
3. 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按pV2=恒量的规律膨胀,则膨胀后理想气体的温度( )A. 将升高;B. 将降低;C. 不变;D. 升高还是降低,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1. 解释下列分子动理论与热力学名词:(1) 状态参量:;(2) 微观量:;(3) 宏观量:。
2. 在推导理想气体压强公式中,体现统计意义的两条假设是:(1) ;(2) 。
练习2一、选择题1. 一个容器内贮有1摩尔氢气和1摩尔氦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A. p1>p2;B. p1<p2;C. p1=p2;D. 不能确定。
2. 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为n,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为E kV⁄,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为ρ,分别有如下关系( )A. n不同,E kV⁄不同,ρ不同;B. n不同,E kV⁄不同,ρ相同;C. n相同,E kV⁄相同,ρ不同;D. n相同,E kV⁄相同,ρ相同。
3. 有容积不同的A、B两个容器,A中装有刚体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B中装有刚体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若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那么,这两种气体的单位体积的内能E A和E B的关系( )A. E A<E B;B. E A>E B;C. E A=E B;D.不能确定。
东北大学大学物理附加题答案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

PM 1.0 32 1.30 g L1 RT 0.082 300
(3) (4)
1.30 23 m 5.3 10 g 25 3 n 2.45 10 10
3 3 kt kT 1.38 1023 300 6.21 1021 J 2 2
2
3
附12-2 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温度相同,若氢气分子的
平均平动动能为6.21×10-21J,求: (1)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方均根速率; (2) 氧气的温度
k O k H 6.21 10 J
-21
2 2
kO
v
2
2
1 m v 2 6.21 10-21 J 2
表示速率区间0~vp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
(6) f (v )dv
v1 v2
表示速率在v1~v2之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
(7) v p f v d v
表示分布在速率vp~区间的分子数在总分子数中占
的百分率
12
(8)
0
1 mv 2 f v d v 2
0
表示分子平动动能的平均值.
2: 2
(5)
P nkT
P氢气:P氦气 2 : 1
(6)
M P M PM n N 0 kT N 0 RT
氢:氦= 1:1
10
附12-5
已知f(v)是气体速率分布函数。N为总分子数,
n为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vp为最概然速率。试说明以下
各式的物理意义。
(1) Nf (v)d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0
v0 2
Nvf v d 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班级
12.5
学号
5
姓名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 1.01 10 Pa ,温度为 300K。求:
(1)气体分子的数密度; (2)氧气的质量密度; (3)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能。 1.01 105 P 2.45 10 25 m 3 kT 1.38 10 23 300 32 10 3 M 25 (2)方法一: nm n 2.45 10 1.3kg / m3 (注意摩尔质量的单位); 23 NA 6.02 10 解: (1) 物态方程 p nkT ,得 n
12.11 在常压下,把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 50℃,需要 160J 的热量。在体积不变的情况 下,把此气体温度降低 100℃,将放出 240J 的热量,则此气体分子的自由度是_6_。 分析:本题为第十三章内容。 根据摩尔定体热容和摩尔定压热容公式: CV,m
dQ p i 2 dQV i R 和 C p,m R 得到 2 2 dT dT
m MP 32 10 3 1.01 105 m RT ,得到 1.3kg / m3 M V RT 8.31 300 3 3 (3)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能: k kT 1.38 10 23 300 6.21 10 21 J 2 2 注意:物态方程中的参数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因此摩尔质量 M 的单位应该取 kg / mol ,例
专业班级
学号
§12.1~12.3
姓名
12.1 置于容器内的气体,如果气体内各处压强相等,或气体内各处温度相同,则这两种情 况下气体的状态 【B】 (A) 一定都是平衡态. (B) 不一定都是平衡态. (C) 前者一定是平衡态,后者一定不是平衡态. (D) 后者一定是平衡态,前者一定不是平衡态. 分析:一定量的气体,在不受外界的影响下,经过一定的时间,系统达到一个稳定的宏观 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态.(第十二章复习提纲 P.5) 根据物态方程 pV RT 可知,当一定量的气体各处压强(或者温度)相等时,并不能保证 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或者压强)时时不变,因此不能说此时气体达到平衡态。 如果本题改为:一定量的气体,各处压强相同,并且各处温度也都相同,此时气体的体积 也就是确定的值,因此气体达到平衡态。 12.2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 V,压强为 P,温度为 T,一个分子的质量为 m,k 为玻尔兹曼常 量,R 为普适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B】 (A)
CV,m CP,m
dQV dT
i dQP 240 160 ,得到自由度 i=6 dT 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0 i 2
3
专业班级
12.12 平均自由程 的变化情况是: (A) z 和 都增大一倍;
学号
姓名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增大一倍时,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 z 和 (B) z 和 都减为原来的一半; (D) z 减为原来的一半, 增大一倍。
p( H 2 ) M O2 4, p( O2 ) 600m / s 。 p ( O2 ) M H2
M H 2 v2 2 10 3 2400 2 2 RT p(H 2 ) ,得温度 T 693K 2R 2 8.31 M H2
2
(2)以氢气为例 vp(H 2 )
v2
v1
f ( v ) dv 表示 理想气体在平衡状态下,速率位于 v1 到 v2 区间的分子数占总数的
百分比(相对分子数或概率) 。 (参看第十二章复习提纲 P.21) (2)
2
0
v 2 f (v)dv 表示 理想气体在平衡状态下, 大量分子热运动速率平方的统计平均值 。
(即 v ,参看第十二章复习提纲 P.23,方均根速率)
分析:参看第十二章复习提纲 P.15 中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为宏观量,是大量分子集体表 现出来的行为,单个分子的温度没有意义。因此(2)错误,其余的表述准确。 12.7 (A) 温度和压强相同的氧气和氦气,则它们每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B)
k 和平均总动能
的关系为: 【C】
k 和 都相等 ; (C) k 相等而 不相等;
气体自由度 i=3(t=3) 。
k 不相等而 相等; (D) k 和 都不相等。
分析:氧气(O2)为双原子分子气体,自由度 i=5(t=3,r=2) ;氦气(He)为单原子分子
3 kT (由能量均分定理知,分子 i 个自由度的平均能量为 2 3 i ,可见与气体 kT ,对于氧气和氦气,他们的平动自由度都为 3,所以平均平动动能都为 kT ) 2 2 的种类无关,而只与温度和平动自由度 t 有关。 i 每个分子的平均总动能 kT ,除了与温度有关外还跟动能的自由度总数 i 有关。 2
2
3kT 3kPV 3kMPV PV , 平均平动动能 k 2 2R 2mR R
其中氢气的摩尔质量 M 2.0 10 3 kg / mol(注意单位) , 玻尔兹曼常量 k 1.38 10 23 J K 1 ,
m 表示气体的质量。代入题干中的数值,得到 k 3.89 1022 J 。 m 3p N 2 N A 可求解 k 。其中 方法二:压强公式 p n k 得到 k ,利用 n , N N A 3 M 2n V 氢气的摩尔质量 M 2.0 10 3 kg / mol (注意单位) ,阿伏伽德罗常数 N A 6.02 10 23 mol 1 。
5
12.14 1.010
2
容 器 内 盛 有 理 想 气 体 , 其 密 度 为 1.24 10
kg m 3 , 温 度 为 273K, 压 强 为
atm。求:
(1)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2) 气体的摩尔质量 M,并确定它是什么气体? (3)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各为多少? (4) 容器单位体积内分子的平均总动能为多少? (5 )若该气体共有 0.5 摩尔,其内能是多少? 解:(参看第十二章复习提纲 P.31 例题) m m PM RT , M V RT
(1) PV
8RT 8P 8 1103 453m / s (标准大气压:1 atm 105 Pa ) 2 M 3.14 1.24 10
4
专业班级
RT
学号
姓名
1.24 10 2 8.31 273 (2) M 28 10 3 kg / mol ,气体为 N 2或CO 。 3 P 10 3 2 (3) k kT 5.65 10 21 J , r kT 3.77 10 21 J 。 2 2
方法二:物态方程 pV 如氧气分子的摩尔质量 M O2 32 10 3 kg / mol 。
§12.4~12.8 12.6 关于温度的意义,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B】 (1)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3)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A) (1) 、 (2 ) 、 (3) ; (C) (2) 、 (3 ) 、 (4) ; (B) ( 1) 、 (3 ) 、 (4) ; (D)四种说法都正确。
PV ; m
(B)
PV ; kT
(C)
PV ; RT
(D)
PV 。 mT
分析: (参看第十二章复习提纲 P.27 例题)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的形式之一为: pV NkT ,可得气体分子数 N
PV kT
12.3 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设其分子平均平动能相等,但分子数密度不相等,则【D】 (A)压强和温度都相等; (B)压强相等,温度不相等; (C)方均根速率相等; (D)压强不相等,温度相等。 分析:利用气动理论中压强和温度的计算公式分析,可知压强和温度与气体种类无关。 压强公式: p
12.10 300K 时氢分子的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分别为 1579m/s ; 1781m/s ; 1934m/s 。 分析:参看第十二章复习提纲 P.23。最概然速率 vp 速率 vrms
2 RT 8RT ;平均速率 v ;方均根 M πM
3RT ,其中 R 8.31 J mol1 K 1 ,氢气分子的摩尔质量取 M H 2 2 10 3 kg / mol 。 M 注意:摩尔质量取国际单位制 kg / mol 。
每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k
2
专业班级
12.8
学号
姓名
在标准状态下,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之比为 1:2,
则其内能之比为【C】 (A) 3:10; (B)1:2; (C) 5:6;
5
(D) 5:3。
分析:气体标准状态为 T0 273K ,P0 1.013 10 Pa 1 atm(标准大气压) 氧气(O2)自由度 i=5;氦气(He)自由度 i=3。 i i ,所以根据题意两气体内 气体的内能公式: E RT PV (利用物态方程 PV RT ) 2 2 EO iO P0VO2 5 1 5 能之比 2 2 。 EHe iHe P0VHe 3 2 6 12.9 在平衡态下,理想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为 f (v),试说明下列各式的物理意 义。 (1)
1 2
kT
图中两条曲线是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试由图中
f ( v)
M H2
2400 M O2 , p( H 2 ) p( O2 ) 。 (参看第十二章复习提纲 P.29 例题)
2 RT M
o
v / m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