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合集下载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1. 引言1.1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和剥削机制。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私有制和剥削,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取利润,导致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加剧。

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具有内在矛盾和危机性的体系,经济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当代资本社会延续了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新的形式和特征,虚拟经济、金融化和垄断化现象日益明显。

马克思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对当代资本社会的启示,提示我们要警惕资本逻辑的延续和加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和当代启示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资本逻辑的本质和影响,关注社会问题的根源,寻求促进社会公平和持续发展的途径。

【引言结束】.2. 正文2.1 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过程中。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资料社会化之间的对抗。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却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生存。

这导致工人阶级的剥削和贫困现象不断加剧。

资本主义经济还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却没有相应改变,导致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受到阻碍。

这种内在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危机性。

资本逻辑中还存在着利润追逐与人类生存需求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这种矛盾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持续性。

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也延续至今。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他对资本逻辑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观点和理论,对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机制进行的分析和揭露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之上的,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来获取剩余价值,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不仅产生了巨大的财富和社会分化,还导致了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使工人阶级处于剧烈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之中。

这种剥削和压迫机制是资本逻辑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结果。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还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违背人类本质和自然规律的揭露和思考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违背人类本质和自然规律的,它不仅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使人性受到了严重的侵犯和扭曲。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追逐利润和竞争导致了人的自私自利和利己主义的盛行,使人们迷失了道德和人性,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类精神的空虚。

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违背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和障碍,需要寻求新的社会制度和道路。

尽管马克思的批判经济学理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其对当代世界的启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危机依然存在,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愈发严重,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的现象层出不穷。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从马克思的经济批判理论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寻求解决之道。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不断探讨和总结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提出改革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

我们需要关注和关怀被剥削和压迫的劳动者和弱势群体,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_资本批判_辩证视域的当代启示_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_任平

马克思_资本批判_辩证视域的当代启示_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_任平

5 #专题讨论: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与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批判#[编者按]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发生根源与全球影响进行反思,不仅需要经济学的分析,更需要哲学视域的批判。

2009年1月11-13日,由中、美学者共同发起,在苏州大学召开了/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批判0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韩国和中国的7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批判0这一主题,从/资本的历史生成与当代特质;资本逻辑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资本全球化的空间地理布展形态;当代中国的资本逻辑与资本问题;多学科视野中的资本研究0五个方面深度研讨,对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见解。

本刊分两期刊发两组会议论文,并刊发国外近期相关研究综述一篇,以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并参与讨论。

马克思/资本批判0辩证视域的当代启示)))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任平(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苏州215123)[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862(2009)04-0005-08/一个幽灵,马克思的幽灵,在欧美重新出场0。

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受挫折之际,曾被西方/神圣同盟0合力驱赶、宣告其/退场0甚至/灰飞烟灭0的/马克思的幽灵0,特别是马克思的5资本论6,如今在席卷全球、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被西方社会重新/召唤0、重视,甚至被/热捧0。

[1]这表明:马克思在5资本论6中关于资本全球化批判的思想具有重大当代价值。

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思想。

在全球资本危机语境中重新出场的马克思关于资本的批判视域,不仅是针对资本危机的经济学批判,更是针对整个资本历史命运的哲学批判;不是出于道德化/乌托邦0理想尺度的抽象否定,而是基于历史性/肯定-否定0双重维度的辩证批判。

尽管资本全球化的存在形态和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0的辩证视域是完全正确的。

同时,全球金融危机也表明:当代资本全球化及其危机出现了一系列新形态、新特点,需要我们做新的分析,进而创新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1. 引言1.1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对当代世界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贯穿他的著作始终,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内在矛盾和剥削机制,对未来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提出了深刻思考。

马克思主张资本主义经济逻辑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如生产力的辩证发展与私人占有的冲突、剩余价值的生产与无限增长的矛盾等。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市场竞争会导致生产者之间的利润追逐,最终加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剥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逻辑是一种自我摧毁的体系,其内在矛盾将最终导致社会的解体和重建。

当代世界正面临着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等多重挑战,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理论,从中汲取智慧,探索未来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可能性。

只有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资本主义经济逻辑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经济逻辑的内在矛盾可谓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的核心之一。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与生产关系的相对落后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体现在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与工人阶级的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上。

资本主义经济逻辑中的另一个矛盾在于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通过商品经济将人们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关系,从而导致了货币的普遍崛起和货币关系的膨胀。

这种货币关系的扩张往往会导致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使整个经济体系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

资本主义经济逻辑中的竞争与垄断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通过自由竞争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垄断和资本的集中,竞争的程度逐渐减弱,从而导致了市场失灵和资源的浪费。

资本主义经济逻辑内在的矛盾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重要依据。

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2015届)题目: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学院:专业:姓名:学号:2015年4月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摘要: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很多方面都会涉及资本的概念,在哲学领域,资本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之一就是辩证的批判资本,其资本批判理论建立在对许多经济学派批判基础之上。

以下运用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对资本进行相关的分析,以此来阐明资本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关键词:资本批判当代意义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many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capital will be involved.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capital can be regard as a social relationship. One of the achievements of Marxist philosophy is dialectical criticism of capital,and the critique of capital theory which established in many economic school of criticism.The following use Marx's critique of capital a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 capital,in order to clarify the theory of capital criticism and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Key words: capital criticism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一、资本的内涵资本从产生以来为人类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繁荣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将人类置于现代性统治的困境之中,表现出贪婪、虚伪、掠夺等社会弊端。

资本逻辑批判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伦理价值

资本逻辑批判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伦理价值

资本逻辑批判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伦理价值1. 引言1.1 资本逻辑批判的背景资本逻辑批判起源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和批判性理论的发展。

资本逻辑批判的核心思想可以追溯到《资本论》,其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和剥削逻辑。

资本逻辑批判强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非可持续性,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逻辑必然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环境破坏和社会不公平。

在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资本逻辑批判的观点对中国的经济伦理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中国在实现经济增长的也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和道德风险等挑战。

资本逻辑批判的背景与中国的经济现实相结合,呼吁重新审视和重构中国的经济伦理,寻求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资本逻辑批判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对当代中国经济伦理观念和制度的挑战与改革。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分析资本逻辑批判的基本观点,探讨其在中国实践中的应用与意义。

了解资本逻辑批判对于揭示当代中国经济现象的启示,有助于指导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合理的经济政策和经营策略。

研究资本逻辑批判在中国的现实意义,探讨其对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挑战。

通过对资本逻辑批判的批判性分析,揭示其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影响,为改善中国经济伦理状况提供建议。

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应对资本逻辑批判带来的挑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通过优化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路径,建立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 正文2.1 资本逻辑批判的基本观点资本逻辑批判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导致社会财富的不均衡分配和社会阶级的强烈对立。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逻辑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积累,这种逻辑导致了无情的剥削和压榨劳动力,使得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资本逻辑批判强调人的价值应当超越纯粹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追求,人应当被视为有尊严和自主性的主体。

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使得人变成了资本的工具和资源,忽视了人的尊严和价值,这种人本主义的批判是资本逻辑批判的核心。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它主要体现在市场交换中,通过资本家对
劳动力的剥削,获得价值增殖的过程中。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认为,资本逻辑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它追求的是无限制的价值增殖,而
不顾及具体的人类需要和环境保护。

资本逻辑将人类看作是一种生产力和资本,而不是一
个有感情和理智的生命体。

这种抽象的逻辑,往往导致资本主义对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剥削。

第三,马克思认为,资本逻辑是一种非正义的逻辑,它将人们都置于竞争的状态中,
让胜者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失败者则会陷入更加困苦和贫困的境地。

这种非正义的
逻辑,往往导致了贫富不均和社会的分裂。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资本逻辑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以引起对它的警惕,并且寻找解
决之道。

其次,我们需要从马克思的批判中汲取力量,重视人性和自由的价值,关爱环境,尊重生命,追求正义。

同时,我们也需要寻找新的经济模式,在市场交换中探索更多的平
等和合作的方式。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革,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定式,以更好地
适应日益快速变化的世界。

总之,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性的批判,而是一种对人性和社会
价值的批判。

我们需要从中领悟到马克思思想的深刻内涵,以更好地建立健康、公正、和
谐的社会。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趋势,揭露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宿命。

在宣言的第一部分,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文化价值的方面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展望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这些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宿命。

《共产党宣言》共分为四部分:一、资产者和无产者;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宣言的第一部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弊端,为“两个必然”做出了理论上的铺垫。

作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辩证而全面的分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主义制度,把生产力从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极大地创造了财富,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因而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主义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拉开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序幕。

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生产发展与社会关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对立和不和谐,马克思正是从这两方面入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严重的批判,而这种批判与对未来社会的和谐展望也是密不可分的,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意义。

一、马克思在文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和谐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他们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形成的。

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生产力,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

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想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孕育而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就是财富私有化,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三重维度及其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三重维度及其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三重维度及其启示作者:陈兆芬黄明理来源:《理论导刊》2013年第01期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从其众多违反“人类本性”的社会现实出发,扬弃了哲学意义上相对于理论来说实践维度的局限性,克服了经济学意义上生产力维度的片面性,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维度来评判资本主义制度,科学地启示当下中国:只有“物质不贫乏”和“精神不空虚”的社会主义,才能尊重和有助于人类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才能促进社会成员自由全面的发展。

这对当今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制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科学决策、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制度;评价;人的全面发展;启示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0037-04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1]这段论述,突出强调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也是对当下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社会问题做出的回应,即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然涉及到如何认识和评价社会制度优劣的问题。

当然,认识和评价一个社会制度的优劣有多重标准或参照系,但是其中必有一个是根本性的。

马恩分别从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维度、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力维度和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维度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全面的分析,得出:一个社会制度的优劣,从根本上讲就是看它是否尊重和有助于人类那种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否促进了社会成员自由全面的发展。

因此,只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才是能够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最理想的制度。

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践维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进行思想统治的一个趋势就是:“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形式的思想。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19世纪一位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分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逻辑是以利润为导向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这种逻辑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运行,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从马克思的批判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当代的启示。

马克思指出,资本逻辑的核心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利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资本家则通过拥有生产资料和掌握市场的权力,将工人剩余劳动的价值占为己有。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贫富不均和社会不公。

当代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关注和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马克思认为,资本逻辑追求无限的利润和不断的资本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和人类的生存条件。

资本主义追求经济增长的不断开采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这种无限追求利润的逻辑导致了环境危机,如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马克思的批判提醒我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

马克思还揭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矛盾,这导致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和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

这一点在当代仍然适用。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市场需求与环境保护等各种矛盾冲突,使得当前的世界格局充满不确定性和动荡。

马克思的批判提醒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内在的矛盾和危机,寻求解决之道,以避免发生更深层次的危机。

马克思的批判还揭示出资本逻辑对人的奴役和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被迫追求利益最大化,工作和生活的意义被剥夺,导致了人的心灵和精神的异化。

当代的启示是,我们应该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利益和满足。

我们也应该关注改善工作条件,打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从他的批判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当代的启示,包括关注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认识内在的矛盾和危机,以及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批判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批判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批判马克思(1818-1883)是19世纪经济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批判对西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阐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下面是相关内容的参考:1.剩余价值和剥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的存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而资本家则通过支配劳动力并占有生产资料来获取剩余价值。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力在商品交换中的特殊性,认为资本家以极低的工资购买劳动力,并通过控制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来实现剥削劳动者。

2.商品交换和货币: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以货币为中介的商品交换。

他指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方面。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成为了商品交换的普遍等价物,因为它能够代表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

然而,马克思也指出,货币的存在导致了货币资本和利息等现象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剥削的程度。

3.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经济危机: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经济危机。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竞争导致资本家对市场的操纵和无限趋利的追求。

这种无政府状态下的竞争使得经济出现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引发经济危机,并导致工人阶级的失业和贫困。

4.国家和帝国主义:马克思对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通过立法、法律和军事手段来支持资本家阶级的利益。

此外,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的出现,加剧了不平等和不稳定,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系统中的经济矛盾。

5.人的异化: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中人的异化现象。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被剥夺了自身的创造性和满足感,劳动成为一种压迫和负担。

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得工人成为资本的奴隶,他们将劳动力与自己的劳动产出隔离开来,成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附属物。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19世纪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一些当代仍然具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马克思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以及资本的逻辑运行方式上。

马克思批判资本的核心逻辑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以低廉的工资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资本家则通过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获取来获取利润。

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使劳动者长期处于剥削状态,导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这是资本主义逻辑所固有的矛盾。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对人的本质的剥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被迫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售,并且劳动力的价值由市场决定,这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永远受到市场的规律束缚,无法追求自己真正的兴趣和价值。

这种剥夺人的本质的现象,使人们陷入了物质追逐的泥潭中,丧失了自我实现的机会。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持续危机。

资本主义的核心逻辑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这种追求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自身会产生危机,这种危机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是政治和社会的。

资本主义的危机在当代经济体制中仍然存在,如金融危机和经济不平等的不断加剧。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问题,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共享的社会。

我们应该重视人的本质和尊严,不应将人仅仅看作是经济资源的提供者,而是尊重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体制的持续危机,不仅仅在经济上,而是在社会和政治层面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和矛盾,努力解决当前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问题,以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繁荣的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资本主义观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资本主义观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资本主义观及其当代发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与批判是与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相联系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主要局限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千方百计地论证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全部官方的和自由派的科学都这样或那样地为雇佣奴隶制辩护”。

二是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始终没有突破道德批判的维度,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偶然现象,其灭亡也仅仅取决于伟大“天才”的产生。

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奠定了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准确把握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的根本立场1.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资产阶级用人本主义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建立在“理性”需求的基础之上。

空想社会主义同样没有摆脱人本主义的局限,从道德层面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基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再把人看作自然的、超历史的、抽象的存在,揭示了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具体性,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是从人们的观念出发而是从人们的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从而建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唯物史观的确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为科学认识和批判资本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现象。

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创造的,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一位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哲学家与经济学家,他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弊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为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启示。

一、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石,其核心是利润追逐和自由市场竞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揭示了资本逻辑的矛盾和弊端,包括:1、剩余价值和剥削: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于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逻辑和剥削的实质,指出这种资本积累方式导致了社会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无政府状态和无序竞争:马克思认为,自由市场竞争的逻辑导致了“无政府状态”,即市场无序和无法预测,资本流动性强,投机和欺诈屡有发生。

同时,竞争还导致了生产力过剩和价格战,使得企业纷纷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动荡不安。

3、货币和金融的虚拟化:马克思指出,货币和金融资本的虚拟化是资本逻辑的必然结果,它离经济实质越来越远,金融资本占比不断攀升,金融风险和危机频频出现。

二、当代启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对当代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包括:1、加强政府干预:马克思的批判理论表明,自由市场竞争必须受到政府调控和干预,以确保公平和稳定。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劳工权益,维护生态环境,防范金融危机等。

同时,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投资和支持可以带动和引领经济发展。

2、强调社会公平: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一大问题。

马克思强调了社会公正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深化改革革命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经济体制,消除阶级矛盾和撤销资本主义制度,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3、关注环境保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对全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强调了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倡导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推行生产方式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他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他的思想影响了数百年来的社会变革和学术研究,同时也对当代社会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上。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剥削和不平等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生产关系的限制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的动荡。

马克思还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本质,认为它们是剥削的工具和手段,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分化的根源。

他的批判着眼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根本矛盾和本质,同时也对当代社会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批判对当代社会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代经济体系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利益冲突和剥削现象,引起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注和反思。

他的批判也启示我们,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当代社会和经济体系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借鉴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深刻剖析和思考。

当代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不平等现象更加突出,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环境问题和资源约束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和经济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我们从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中汲取力量,积极应对。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当代价值论析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当代价值论析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当代价值论析当今世界仍然是资本作为主体的世界,仍然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逻辑作为最高原则的世界。

当然,西方主流经济学是无法预警全球化经济危机,也不能回答与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诸多的现实问题,更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面对诸多问题,我们要秉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展开回应,为“全球化”时代诊断现代社会的“病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彰显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当代价值。

标签:资本逻辑;西方经济学;全球化;价值就世界范围而言,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为一门显学,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资本逻辑的合理性进行“背书”。

然而,人们运用西方主流经济学观点,无法预警全球化经济危机,也不能回答与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更不能作为普适原则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资本逻辑的当代求解,依然不能缺席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维度。

马克思资本逻辑的批判是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回应,为“全球化”时代诊断现代社会的“病症”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南。

一、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回应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其理论前提是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目标是解决人的欲望“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对立;方法是精致的“数学模型”。

这种数学模型把“经济事实”从现实生活中剥离出来,把现实的人抽象成“原子人”,把人的欲望化约成简单的数字,把生活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消解在数学模型之中。

很显然,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化“经济事实”时,无法提出令人心服的“诊断”。

首先,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脱离“现实人”的经济学。

西方主流经济学源于古典经济学,先后经历了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前提。

他们把“经济人”的行为概括为完全自利、完全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三个方面。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经济人”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很难实现。

因为,“经济人”要受现实生活中诸多要素的影响,且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并不能自发为社会实现利益最大化。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资本逻辑,即资本家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逻辑。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本逻辑的剥削本质:马克思认为,资本逻辑是通过剥削工人来获取利润的一种逻辑。

即使资本家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工人的工资仍然很低,因为资本家无法放弃剥削的逻辑。

这种剥削本质是资本逻辑的最核心之处。

二、资本逻辑的扩张倾向:资本家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寻找新的市场和投资机会,这就形成了资本逻辑的扩张倾向。

投资一旦开始,资本家就必须不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以及寻找新的市场和产品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而这种扩张倾向又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资本逻辑的危机性:资本逻辑是一种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逻辑,因此资本主义也必然会陷入危机。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资本家会不断缩短生产周期,生产率不断提高,但由于市场规模和资源有限,最终会导致生产过剩、失业、经济危机等问题。

一、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呼吁关注社会公义。

马克思认为,资本逻辑本质上是一种剥削的逻辑,而且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当代社会需要更多关注社会公义和环境保护,以促进资本主义制度发展方式的转型和升级,同时维护社会稳定。

二、呼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要求实现人人平等,同时也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

当前,人类社会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

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关注社会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以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马克思认为,资本逻辑是一种过时的生产方式,需要革新和改进。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需要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改革开放,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作者:郑礼肖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3期摘要: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剖析以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为核心。

马克思以资本积累及其方式的演变为轴心,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剖析与批判。

资本积累方式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外部化、集中化、全球化和虚拟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相应表现为对资本投机性、垄断、资本全球扩张与金融危机的批判。

对资本历史作用的肯定、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构成了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前提、实质与终极目标。

认清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批判“资本万能论”“资本退出论”等错误思想,转而通过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健全资本管控机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格局等方式实现资本的经济属性与社会民生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资本积累;当代启示中图分类号:A81 ; ;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9)03-0009-09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力量的发展壮大既带来了经济社会的腾飞,也使得生态、能源、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

一部分人信奉“资本万能论”,主张让市场决定一切,另一部分人宣扬“资本万恶论”,试图取消资本。

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试图从马克思那里寻找理论支撑。

这表明人们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认识还存在很大不足,实际上提出了区分资本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任务。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肯定了资本的伟大历史作用,但更多的是对资本及其逻辑的批判。

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思想核心是对现代社会生产关系的批判,对资本现象的直观描述只是马克思深入到资本逻辑批判核心的手段与中介。

换言之,我们在继承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时,不能简单通过对资本的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评价来判定资本地位,而应该深入到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以及生产关系中去分析比较。

只有把握住马克思批判资本及其逻辑的实质,认清资本的二重性,才能处理好利用资本与规制资本的关系。

一、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剖析是以对资本及其逻辑的批判为核心的。

资本逻辑作为资本本性的逻辑展开,是资本在价值增殖活动中展現出来的内在联系、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1]。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社会是“资本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2]31,“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3]。

资本以其巨大的创造力赋予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特殊属性与特定形式,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内容。

资本作为一种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本性在于追求无限度的价值增殖。

资本的无限增殖反映在现实中就是资本家财富的不断积累。

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逻辑实际上是一种积累逻辑。

资本逻辑要实现这种积累,必须使生产在更大规模上进行,这就需要首先进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4]668,它通过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并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从而实现扩大再生产。

因此,资本逻辑既以资本积累为目的,又以资本积累为条件。

从资本积累出发是理解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重要向度,马克思正是以资本积累及其方式的演变为轴心,对资本逻辑进行剖析与批判。

(一)资本积累的外部化与资本的投机性外部化是指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从内部积累转变为外部积累的过程。

内部积累是指单个企业将自身经营活动获取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积累方式。

它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较低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资本家必须投入更多资本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这要求资本家改变单纯从企业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的方式,转向外部积累。

外部积累是以企业信用为基础,通过贷款、发行股票与企业债券等手段积累资本的方式。

外部积累更好地满足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对大量追加资本的需求,逐渐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

资本积累方式的外部化不仅使资本主义生产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还使得资本家拥有了更多的闲置资本,即游离于职能资本之外的资本。

总量不断增长的闲置资本使得资本的投机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马克思分析了资本投机产生的可能性,闲置资本的不断增加产生了投机活动的基础,而且由于买卖的分离,在商品生产者与商品消费者的最后交换完成之前存在较大活动空间,资本家可以在其中进行许多虚假交易,这就为资本的投机活动提供了可能。

在马克思看来,投机是资本家凭借资产的买入卖出来赚取差价的行为,即资本家利用资产“行情的涨落,既利用它们的上涨,也利用它们的下跌,来谋自己的利益”[5]226。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投机基本上等同于货币资本在实体经济领域的投机。

资本的投机行为本质上是由资本逻辑决定并驱使的,因为资本家“不进行生产,也同样可以有赚钱的意图”[6]。

马克思对资本投机进行了深刻批判。

马克思首先批判了投机资本家凭借资产的买入卖出操纵资产价格的行为,“可能有这种情况,即一种商品的供给可能低于平均水平——例如,在谷物、棉花等歉收的场合——,可是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却会增加,因为人们指望价格会进一步提高而进行投机。

而提高价格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暂时从市场上撤走一部分供给”[7]582。

也就是说,资本家通过商品的买入与抛出来影响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从而达到操纵商品价格并从中谋取利益的目的。

资本的投机行为以实现最大回报为目的,严重扰乱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加剧了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

资本投机还给工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因为“当雇佣工人仍然是雇佣工人的时候,他的命运是取决于资本的”[8]。

在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谷物市场,投机资本家“用囤积全部大米,不出骇人听闻的高价就拒不出售的办法制造了一次饥荒”[4]863。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资本家的投机活动不但不受法律制约,还在资本主义国家信用制度的支持下不断兴盛。

投机使得资本更加集中,资本家对生产经营生活的控制力提高,工人进一步沦落为生产工具。

由于投机资本属于社会游离资本,难以控制,导致投机行为“几乎是完全不受监督的”[5]221,这增加了危机的可能性与不可控性。

一旦投机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强大到足以破坏整个经济活动的稳定时,经济危机就可能爆发。

(二)资本积累的集中化与垄断集中化是指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从资本积聚转变为资本集中的过程。

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方式增加资本的过程。

由于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资本积聚在促进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作用有限。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竞争的需要,资本积累方式开始从资本积聚向资本集中转变。

资本集中是通过吞并或者联合的方式把许多单个存在的资本合并为一个大资本的过程,“这是已经形成的各资本的积聚,是它们的个体独立性的消灭,是资本家剥夺资本家,是许多小资本转化为少数大资本”[4]721-722。

资本集中通过兼并或融合的方式进行,不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与绝对界限的限制,“通过集中而在一夜之间集合起来的资本量,不断再生产和增大,只是速度更快,从而成为社会积累的新的强有力的杠杆”[4]724。

资本积累方式从资本积聚向资本集中的转变,本质上是由资本逻辑决定并驱使的,其突出结果在于产生了垄断。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垄断。

因为资产阶级拥有对生产资料与货币的垄断权,也就是说,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造成的垄断”[9]219。

马克思在资本积累与竞争的相互作用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产生垄断与垄断资本。

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资本家必须增加资本投入,资本积累方式向资本集中的转变极大增强了一些资本家的实力,使之成为占垄断地位的资本家。

垄断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通过联合或兼并的方式达到独占或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并最终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目的。

在垄断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中,负面效应占据主要方面。

马克思着力批判了垄断与垄断资本家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

首先,垄断资本家通过制定垄断价格控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推动技术进步的外在竞争,降低了经济效率,有可能带来社会生产与技术创新的停滞。

其次,垄断加深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和剥削。

垄断资本家通过建立垄断组织与垄断同盟等方式拥有了能够主宰一切的经济权力,并凭借这种权力实现对工人的控制,“人民要想摆脱垄断组织的控制和大公司(对于群众的直接福利)的毁灭性影响,将是徒然的”[10]。

最后,垄断同盟的建立使得一个或几个资本家拥有对生产与流通的控制权,其他中小资本家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因为“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的一部分利润转到其他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9]973。

整个资产阶级的意志逐渐被少数资本家的意志取代,增加了生产与流通的不确定性。

垄断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决定了垄断资本家的最终命运是“剥夺者被剥夺”,即“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的不断减少……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荣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4]874,待到这种桎梏无法通过资本主义的自身调整得到解决,就必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推翻垄断资本家的统治。

(三)资本积累的全球化与资本的全球扩张全球化是指资本积累突破一国或几个国家地域的限制,转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积累的过程。

在资本逻辑作用下,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在竞争的推动下,资本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扩大生产,生产出大量的商品。

国内销售市场趋于饱和使得大量商品堆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11]35不断开拓出来的世界市场使得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实现了“惊险的跳跃”,转化为货币资本。

全球化不仅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还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原料与廉价的劳动力,使得资本积累在更大规模上进行。

资本积累方式的全球化极大地增强了资本力量,使之日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主导力量。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全球扩张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2]88。

资本的全球扩张第一次开创了世界历史,打破了各个国家与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促进了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交往。

这是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但是由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其目的在于打造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因而它必然通过暴力与强权扫清一切阻碍,展现出强大的破坏性一面。

资本全球化的方式是野蛮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通过暴力与强权的方式打开弱小国家的大门,它全然无视弱小国家及其人民的发展与生计,将大量商品输入进去,然后又通过投资办厂、开设银行、放贷等方式进行经济掠夺,实现对弱小国家的经济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