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二】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 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有力的数据,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2.通过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从图上获知长江水能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及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长江水能及航运特点。
一、导入新课(播放《长江之歌》)这是一首什么歌?《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讲授新课教师: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
请同学们读图2.34“长江流域水系”。
动手找一找,画一画。
(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级行政区域、注入什么海洋。
学生自主查找,准备回答。
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政区图。
学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某某省、某某自治区、某某省、某某省、某某市、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市11个省级行政区域,最后在某某注入东海。
(2)请用蓝色笔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
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几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湘江和赣江是流经什么湖后汇入长江的呢?学生:长江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八大支流。
北岸汉江在某某流入长江干流,嘉陵江在某某流入长江干流,岷江在某某流入长江干流。
南岸的湘江流经洞庭湖后汇入长江干流,赣江流经鄱阳湖后汇入长江干流。
(3)请找出并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某某、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学生动手描出,教师检查指导并适当地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用数据说明,长江为什么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学生自主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总结归纳。
学生: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展示一些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的文字、图片资料,如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道蜿蜒蛇形。
呈现荆江河段的卫星照片,指导学生观察河道的特征。
讲 解,因荆江河段河道蜿蜒如蛇行,多浅滩和沙洲,通航受到一定的影响。
2、三最:我国最长 世界第三长河;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
1、长江3、黄金水道:通航能力强 ,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4、水能宝库:水能集中在上中游。
5、治理:上游保持水土;中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大堤、防止水污染。
六、教学 后记
六、教学后记
3.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结合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分析。(因为长江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流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势的影响。)
4.结合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哪个河段,航运价值更大?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比例?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比例?引导读图。
【学生】读图回答。
目前开发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请学生阅读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继续读图,请同学们查找长江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电站的位置。
(在长江干流的形状板图上强调两个水电站位于V和W之间)
长江各河段还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 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小结: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课后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第三节河流(第二课时教案)
河流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外流河、内流河的含义是什么?(2)外流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有什么不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师生一齐唱。
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对!《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5“长江流域水系图”。
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准备回答。
提示: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地图册》什么图?(政区图)1、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
)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洞庭湖、鄱阳湖))2、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学生答后老师小结:,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一)上中下游的特征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1)思考: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2)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谷急流)(3)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虎跳峡、三峡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4)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中游干流的放大形状,看“九曲回肠”——“多曲流”)提问:为什么会形成“曲流”?学生发言后老师讲解: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
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三节河流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节河流2、活动认识我国河流和湖泊众多阅读课本,通过一系列数字感受到我国河流和湖泊众多。
让学生举例说明知道的河流和湖泊名称。
3、活动认识内流区和外流区阅读图,,完成p34活动1、内流河、内流区、外流河、外流区的概念。
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
4、活动沟通三大洋的水系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水系和流域面积的概念。
读图,完成p35活动。
找出注入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的主要河流。
讨论分析我国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的原因(地势西高东低)5、活动认识京杭大运河阅读材料了解京杭运河是世界最大的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具有航运、灌溉、防洪等综合作用。
6、活动认识我国的湖泊读图、图、图,然后在图上找出以下湖泊的位置和省级行政区。
1、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咸水湖)2、我国的五大淡水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3、湖泊分布特点(西部青藏高原咸水湖;东部长江中下游淡水湖)课堂总结由学生来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展示本节课的内容要点目标检测1、下列河流中,注入印度洋的是()A.金沙江B.澜沧江C.怒江D.松花江2、我国汛期最长和流量最大的河流分别是()A.珠江、雅鲁藏布江B.长江、淮河C.珠江、长江D.黄河、长江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A.塔里木河B.红水河C.怒江D. 雅鲁藏布江4、我国最大的湖泊是()A.鄱阳湖B.洞庭湖C.青海湖D.洪泽湖5、下列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是流向国外的河流就是外流河B.我国外流河分为两大洋水系C.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D.怒江、雅鲁藏布江均流向国外,最后注入印度洋6、说出下图数字代表的河流名称。
第二课时1、情景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以及黄河的图片2、活动认识黄河的概括读图黄河流域图,完成课本活动源头长度流经省级行政区流经地形区注入海洋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5464千米青-甘-川-宁-内蒙古-陕-晋-豫-鲁(7省2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渤海3、活动认识黄河的分段读图,在图上找到河口、桃花峪源头—上游—河口—中游—桃花峪—入海口4、活动认识黄河上游特点读图找到黄河的主要水电站,最密集的一段位于哪里原因是什么(龙羊峡—青铜峡);(流经地形的阶梯分界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长江开发与治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认识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对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开发与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长江开发与治理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案例资料:准备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长江的美,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第2 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案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学生概括和理解长江在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如已经学过的唐诗宋词,著名的旅游景点等,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全面掌握长江的概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的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剪切好的“长江之歌”,开门见山教师: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河流的身影,在音乐作品中也少不了它们。
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音频文件。
切换幻灯片。
学生:收听音乐,观看幻灯片。
教师:从歌词中大家已经知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长江。
让我们随着长江之歌,看看它从哪座雪山走来,途经哪些地区,在哪里注入了东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出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读长江流域水系图,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了解长江水文特征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
在老师给出的地图上标注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参考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
学生:读图,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惑。
教师:现在我们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预设: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指的是唐古拉山脉,源头称沱沱河。
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经过的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巩固已经有的知识,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读图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情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长江的概况》的深入和拓展,通过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河流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长江的概况,对长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如如何合理开发与治理河流,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等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2.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3.了解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2.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措施及其效果;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准备PPT课件,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情况;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长江的概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如梯级开发、航道整治、水资源利用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果。
3.操练(10分钟)分析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洪涝、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教案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 第2课时
2.3河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长江的概况。
2.长江上、中、下游界线,主要水文特征,如何开发。
【过程与方法】会通过通过地图识别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了解长江的水温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初步的掌握长江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江的概况,长江上中下游水文特征及其开发。
【教学难点】长江水能资源分布及其开发。
课前准备课件、地图等。
教学过程研习一:长江源于什么山?注入什么海?主要流经的省份和地形区?(展示“三峡施工”的幻灯片导入长江)大家知道图上正在兴修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吗?[讲述]长江三峡的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壮举,也是长江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不朽贡献,下面我们就对长江深入认识。
[提问]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它发源于什么地方,又最终流向什么海呢?(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最终奔向东海)。
它在中途流经了哪些省区呢?(学生回答: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上海)。
长江的上、中、下游怎样划分?(学生回答:从源头到湖北宜昌这称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这称为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这称为下游。
)[活动]长江被称为第一大河,是由于许多支流的注入。
那我们来看一下长江各河段都有哪些主要支流注入?(先让学生自己认识七条主要支流,分别找七排同学代表七条主要的支流,然后教师任意指,当指到哪一条支流时,哪一排的同学说出该支流的名称。
研习二:长江各河段特点,如何开发?[过渡]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水能资源,长江蕴藏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3,被称为巨大的“水能宝库”。
同时其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航运约2/3,又有“黄金水道”之称。
[提问]从宜宾到宜昌这一段,长江深切巫山,到处是悬崖峭壁,长江流经此处,水流急,水能资源大(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中游落差大的河段),我们怎样开发利用这些水能资源呢?(建大型水电站)。
自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这里建了葛洲坝水电站,他的发电量是1949年全年发电量的三倍,可以说它的建成造福了长江沿岸的人民,现在我们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它建成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必将造福全国人民。
教学设计2:2.3河流
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2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和分布,中国的主要外流河和内流河。
(2)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及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
”(3)了解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长江、黄河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以及建国以来对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2.过程与方法(1)读课本P42 2.30图,描画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
(2)对比我国东部四条代表性河流的流量变化,掌握外流河的水文特点。
(3)阅读塔里木河的介绍,归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4)列表对比学习长江与黄河的特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接纳的主要支流、主要水电站、防洪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京杭运河,激发起学生的民族H豪感。
(2)通过学习黄河的治理,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3)通过学习长江解放前后的变化,时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快乐点击1.以外流河为主我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大。
据统计,我国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河流2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00多条,河流大多源于山地,水力资源极其丰富。
我国大多数河流可汇入海洋,为外流河,所流经的地区为外流区。
不能汇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流经的地区叫内流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内、外流区分界线。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对应如下: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由降水决定的。
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秒,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也大,汛期长短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
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含沙量大小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
反之,含沙量小。
有无结冰期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设计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是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课。
本节分为三部分,一,众多的河湖,二,黄河的治理,三,长江的开发。
这里只说众多的河湖。
中国的河湖众多,大小不一,星罗棋布,遍布全国各地。
这此河湖不仅有灌溉,航运和旅游等价值,还提供了水,水能资源。
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老师应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习。
热爱我国美丽的山河。
【学情分析】一本节课主要面向初二学生,这些同学经过了初一一年的学习,学习能力和方法已经基本形成,从知识的角度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总结出黄河、长江开发的方向和治理措施。
【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万里行长江:读图说出长江源头、入海、所流经省区和地形区等基本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4.科学探开发:读图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分析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开发利用现状。
5. 综合做治理:知道长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6.探源母亲河: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了解黄河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7.感恩母亲河: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河流(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
《河流》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三部分,一是从整体上介绍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概况,以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对比为重点;二是重点介绍了黄河的泥沙产生的原因及治理问题,最后以“水能宝库”、“黄金水道”、“长江水患”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每一部分专题的介绍都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该专题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作全面细致的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水系的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难点分析长江的水能及航运特点。
四、教学准备制作PPT。
五、相关资源课本相关图片和资料六、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展示“长江之歌”歌词。
导语: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
母亲河长江究竟发源于哪里呢?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哪些巨大的贡献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长江吧!【新知讲解】一、话说长江教师: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源远流长。
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中国政区图”。
1.请学生用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教师提前打印出长江水系图),长江的发源地和最终注入哪个海洋?长江流经的省市区和地形区?学生在图中自主查找回答。
教师根据回答总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依次流经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等11个省市区,最后在上海附近注入东海,流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请学生按从北到南,从西向东的顺序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
回答:长江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八大支流。
3.请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河段划分地点:宜昌、湖口。
教师: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第一长河,请你说一说长江的概况,尽量用数据来说明。
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数据,回答问题。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课是《河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形成和特点,并且探讨了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河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流资源。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图片,学生能够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 学生能够认识到河流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讨论。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河流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2.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流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河流的兴趣和了解。
2. 观看教学视频(10分钟)- 播放与河流形成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研究知识点(15分钟)- 教师简要讲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关键概念和要点。
4. 图片展示(10分钟)-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河流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片中河流的特点和景象。
5.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河流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观点,并进行合理讨论。
6. 结束(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流资源。
五、课堂评价方式1.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通过问答方式进行即时评价;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表现进行评价;3. 学生可以发表研究心得和观点,并进行互评。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视频和图片:展示河流形成过程和特点的视频和图片;2. 小组讨论工具:纸张、笔等。
以上为《河流》第二课时的说课稿,内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评价方式和教学资源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河流的形成和特点,以及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河流(第2课时)精品教案
《河流》教学方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三、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征”和“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从课标要求看,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应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长江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三是掌握黄河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对长江而言,应突出其开发利用的价值,通过三峡水利枢纽、“黄金水道”等方面来说明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黄河而言,应突出对“黄河之害”和“治理对策”的把握,让学生领会治理黄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以外流河为主,重点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第二是“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阐述长江概况,上、中、下游划分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等内容。
第三是“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主要阐述黄河的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综合治理,黄河上、中、下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2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以《早发白帝城》诗词作为引入,引导学生形成对长江的感性认识。
正文部分首先通过读图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干支流形状、源头、入海口、各河段的划分以及主要支流和湖泊、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
接着通过数据来展示长江的水量、长度及流域面积,并结合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等地图来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
第三部分是从水能开发和“黄金水道”两方面来了解长江流域的开发。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理解河流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 了解河流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 河流对人类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河流的定义和概念;2.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3. 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4. 河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资料,展示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河流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河流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河流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河流的形成和作用;2. 导入:介绍河流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了解何为河流以及它的特征和分类;3. 阐释: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详细讲解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包括河流的侵蚀、运输和沉积等;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河流与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利用河流进行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5. 小结:总结河流的知识要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6. 拓展讨论:引发学生对河流保护和污染问题的思考,促进他们形成对环境保护的意识;7.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感受真实的河流,加深对河流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案例展示:评价学生对河流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理解程度;3. 讨论参与: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4.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实地考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图片资料和案例素材;3. 实地考察线路和安全措施。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看图片、讲解、讨论和实地考察等环节中全面了解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通过案例和引导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河流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二】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课时目标】
1.结合长江流域水系图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划分等概况。
2.结合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长江水能分布规律,掌握主要水电站的分布。
3.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长江巨大的航运价值。
4.依据相关图为资料了解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教师: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的诗篇,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知道描写的是哪条河流吗?
学生:长江。
教师: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我国一条〝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长江、感受长江之美。
【设计意图】
利用诗词导入新课,既能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之美,又能认识到地理知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导入二: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和三峡水电站的视频〕:在我国南部地区一条河流上,有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同学们知道三峡电站位于哪条河流上吗?
学生:长江。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江,探寻长江带给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也认识其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设计意图】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推进新课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安排学生分组认定目标〕:我们刚才认定的就是今天要达成的目标,下面我们就带着目标进行今天的学习。
〔一〕长江概况
教师:学习一条河流,首先要了解其发源地、主要支流等概况,下面同学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以下题目,理解长江的概况。
学生合作探究:
〔1〕在教材第45页图2.34«长江流域水系»中用红笔从发源地到入海口描绘长江干流。
用蓝笔描绘长江支流。
〔2〕在图中找出长江发源于什么山脉,注入什么海洋,说出长江在我国河流中的地位。
〔3〕在图中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按照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顺序〕。
〔5〕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按照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顺序〕。
〔6〕在图中找出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汉江等支流和鄱阳湖、洞庭湖两大湖泊。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想了解长江的概况,首先要知道长江干流的位置,因此设计了第一个小题,这是了解的长江的关键和基础,可以采用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差的同学,然后教师巡回指导的方法进行活动。
〔成果展示〕长江概况如下表所示:
教师精讲点拨:长江在流域面积、长度和流量等方面都是我国第一大河。
其上游河段水流湍急,峡谷众多,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水流平缓。
〔运用多媒体展示虎跳峡和武汉长江大桥等不同河段的图片〕。
教师转承: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带给我们无穷的财富,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长江的开发。
〔二〕长江的开发
教师: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因此长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5页正文第1自然段,了解长江水能的概况。
学生自主学习: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装机容量占全国的2/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教师〔展示长江干流剖面图〕:长江如此丰富的水能主要蕴藏在哪些呢?我们是怎样开发长江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下问题,探究长江水能的分布和开发。
学生合作探究:
〔1〕据图计算从发源地到宜昌、从宜昌到湖口、从湖口到上海的海拔差异,归纳长江水能的分布规律。
〔2〕在教材第45页〝长江流域水系〞图中找出三峡和葛洲坝两大水利枢纽,讨论在这里建立大型水电站的原因。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也对前面学习的地势对水能开发的影响起到呼应作用。
〔成果展示〕
〔1〕从图中可知,从发源地到宜昌的海拔差异达6000多米,而从宜昌到湖口、从湖口到上海基本海拔高度没有变化,因此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2〕三峡和葛洲坝都建立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附近,这里落差大,水能丰富。
教师精讲点拨:长江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其水能主要集中的上游河段,特别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水能特别丰富,由于交通不便,因此开发较少,目前对长江水能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教师转承:长江还有一个美称——黄金水道,我们下面一起去发掘长江流域的〝黄金〞。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长江航运图〕:长江自古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请同学们读图独立完成以下问题,了解长江重要的航运价值。
学生自主学习:
〔1〕在图中找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重要港口。
〔2〕阅读教材第46页正文第2自然段内容,了解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设计意图】
本环节内容比较简单,多直接从图上和文字中找到答案,安排这两个题目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
教师精讲点拨:长江干流沟通东西交通,还有很多支流和南北走向的铁路线及京杭运河连接南北,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
教师转承:教师长江虽然带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有时候也会引发巨大的灾难,下面我们一起了解长江的治理。
〔三〕长江的治理
教师: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影响,长江不同河段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教材第49页活动第1、2题,了解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
〔1〕将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依次填入教材第49页图2. 40中,分析长江不同河段存在什么问题。
〔2〕讨论长江上游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本环节内容难以理解,这里通过教材的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长江不同河段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相互关系,为下一步教学活动讲解打下基础。
〔成果展示教材第49页活动第1、2题答案〕。
〔1〕从左向右所填的省级行政单位依次是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教材第49页活动第1题答案〕。
上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中下游存在是主要问题是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污染。
〔2〕由于上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长江含沙量增加,因此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严重,河流蓄容能力减少,洪涝灾害频发发生,因此二者有一定的联系。
〔教材第49页活动第2题答案〕。
教师精讲点拨:长江流域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而上游地区的生态问题会加重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危害,因此对长江需要综合治理。
教师:同学们分组探究以下问题,了解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
完成教材第49页活动第3题。
学生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资料,了解在治理洪涝灾害方面采取的措施。
〔2〕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如何治理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下游地区的水污染。
【设计意图】
本环节内容具有开放性,因此言之有理即可,不要苛求统一,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成果展示〕
〔1〕治理洪涝灾害方面有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和中游地区的裁弯取直。
〔2〕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措施可以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污水处理可以减少水污染。
教师精讲点拨:长江流域生态问题是一个整体构成,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全流域进行协同作战。
在这其中,长江上游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要优先采取生态环境保护,中下游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是进行洪涝灾害等治理的优先地区,而入海口和沿海地区工业发达,工业废水排放较多,是污染的高风险地区。
〔教材第49页活动第3题答案〕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长江的概况、开发和治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长江的概况和开发是重点内容,治理是难点内容。
我国通过学习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流经11个省级行政单位;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有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航运发达,被称为〝黄金水道〞;长江上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洪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治理需要全流域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