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能够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认识并掌握点、线、面、体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习并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多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性质。
3. 图形的变换:学习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理解其性质。
4. 图形与坐标: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5. 图形与测量:学习图形的测量方法,理解面积、体积等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能够熟练运用。
2. 难点:理解图形的变换性质,掌握图形与坐标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几何》整理与复习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内容,分模块设计板书,突出重点与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巩固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探索图形与几何的奥秘,培养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2023秋)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尝试让学生们自己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这样既能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也能培养他们自主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同学对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熟悉,这说明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移、旋转和对称的基本概念。平移是物体在平面内沿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对称是物体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变换在艺术、建筑、设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图形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举例:
-在平移教学中,强调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改变位置。
-在旋转教学中,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让学生理解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变化。
-在对称教学中,突出对称轴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图形变换中的坐标变化:学生在进行图形变换时,往往难以理解坐标的同步变化。
(2)图形变换的综合应用:将多种变换组合在一起,学生容易混淆,难以灵活运用。
(3)对称轴的判断:部分学生对对称轴的识别存在困难,容易将非对称图形判断为对称图形。
举例:
-在平移教学中,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如何变化,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说明,如点A(x,y)平移后坐标变为A'(x+a, y+b)。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第课时教案
图形与变换(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过程与方法: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教材第78页“回顾与交流”中第1题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知识与能力: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的图知识与能力: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的图知识与能力: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3?
要得到的图4呢?试一试。
教材以常见的俄罗斯方块游戏为情境,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回顾与交流学过的三种变化: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这里的三个问题由静到动,由简单到复杂;先关注一个图形的性质,然后再去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学生叙述方便,可以在图中用字母表示某些点.教学时,借助具体图形的变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三种变换的要素.对于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对于旋转来说,要指出旋转中心、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对于轴对称来说,要指出对称轴.进一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这些要素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鼓励。
二、在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课后反思:。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与变换的概念,了解旋转、翻转、平移的基本操作;2.掌握使用坐标系表示平面内的图形和作图的方法;3.能够通过图形的变换来解决实际问题;4.发扬合作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掌握旋转、翻转、平移等图形的基本变换方法;2.学习如何使用坐标系表示图形和进行相关作图;3.将图形变换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1.理解图形的变换原理;2.线上线下结合,掌握坐标系的使用方法;3.解决实际问题的变换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计划第一课时: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坐标系的介绍(1课时)1.讲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引入图形的变换;2.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坐标系象限、坐标的表示方法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平面内的图形(2课时)1.理解平面内的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如点、线、面、多边形等;2.学习平面内基本图形的命名和性质,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3.介绍在平面框架中如何用点、线段和尺规来作图。
第三课时:平移(2课时)1.讲解平移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打通平移与图形的关系;3.练习平面图形的平移操作。
第四课时:旋转(2课时)1.清楚旋转的含义及其基本性质;2.学习用旋转的方法进行作图;3.练习平面内图形的旋转操作。
第五课时:翻转(2课时)1.讲解翻转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学习用翻转的方法进行作图;3.练习平面内图形的翻转操作。
第六课时:综合应用(3课时)1.理解图形的对称性、旋转对称性和平移对称性的概念;2.通过综合应用,学生掌握变换的操作方法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3.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大型模型设计。
五、教学方法1.前置知识导入法;2.概念讲解法;3.合作学习法;4.问题情境导入法。
六、教学手段及条件1.教师:收录课件、试卷和练习册;2.学生:笔记本电脑、PPT展示、黑板批讲;3.施教方式:远程教学;4.评估方法:日常练习、小组合作、大作业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平移、旋转的图形变换。
(2)能够运用平移、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探索和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移:(1)认识平移的概念,了解平移的性质。
(2)学会用平移的方法进行图形变换。
2. 旋转:(1)认识旋转的概念,了解旋转的性质。
(2)学会用旋转的方法进行图形变换。
3. 图形变换的应用:(1)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制作模型等。
(2)探索和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移、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2)图形变换的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图形变换的规律。
(2)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图形变换的实际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1)学习用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2)合作学习小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平移、旋转的实例。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平移、旋转的概念。
2. 探究平移、旋转的性质:(1)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平移、旋转后的图形变化。
3. 图形变换的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指导。
4. 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1)学生观察、分析已知图形变换实例。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课后作业:(1)巩固平移、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2)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图形的认识》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回顾和巩固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形成系统化的图形知识体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图形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图形变换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1.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时序Part 1 回顾与巩固1.1 课前预习教师让学生预习本课相关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准备课前问题和笔记。
1.2 复习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幻灯片播放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线、面、角、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定义和特征,并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
1.3 练习题教师给学生分发习题集,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必做题目,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批改。
Part 2 图形变换2.1 引入教师通过演示和示意图引入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2.2 平移教师通过图形变换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平移的定义、性质和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平移的过程和方法。
2.3 旋转教师通过图形变换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介绍旋转的定义、性质和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操作旋转的过程和方法。
2.4 翻折教师通过图形变换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介绍翻折的定义、性质和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操作翻折的过程和方法。
2.5 反演教师通过图形变换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反演的定义、性质和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反演的过程和方法。
Part 3 练习和巩固3.1 练习题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批改。
3.2 知识总结教师引领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将知识点写在笔记中。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和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工具本课程所需要的教学工具为幻灯片和练习题集。
七、课堂评价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为课堂讨论、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笔记。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1-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1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2. 图形的旋转3. 图形的轴对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1. 图形变换中对称轴的确定和变换规律的理解。
2. 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形变换示例图。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图形变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示例图和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图形变换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1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5. 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1. 导入生活实例引入:使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滑滑梯(平移)、旋转木马(旋转)、剪纸艺术(轴对称)等,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玩过滑滑梯吗?滑滑梯的运动是怎样的?”“旋转木马是如何运动的?”“剪纸时如何得到对称的图案?”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新课概念讲解: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动画,讲解每个变换的定义和特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三)、请画出有一条、两条、四条、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
回顾小结
1、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2、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
板书设计
图形与变换
轴对称
平移
旋转
放大与缩小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轴对称。虽然对整节课的效果不满意,但是自己能够重视学生的讨论交流,能结合本班学情,对学生掌握得不够好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的复习。例如:对等腰三角形在方格图中的旋转和平行四边形在方格图中的放大作了具体的指导,教学中,部分教学环节用时过长,学生不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图形的平移或旋转。在后面的练习中,多做指导。
练习讲评
(一)、填空
1、电梯移动属于(),大风车转动属于()。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3、()三角形和()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4、()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条对称轴。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一条对称轴。()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平移是物体或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移动,而本身没有改变方向。旋转是物体绕着一个中心转动。
(2)把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时,各要注意什么?
平移时要注意说清平移的方向以及平移的距离,需要数准平移了几格,最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法是先找一个对应点。图形的旋转,一定要说清围绕哪个点旋转,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3、变换比较
课堂教学设计
单元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上课教师
课题
图形与变换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7页至第70页的3.3《图形的变换》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平移、旋转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移、旋转的性质,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平移、旋转的基本操作,学会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卡片、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几何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挂钟、风扇等,找出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引出平移、旋转的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平移、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运用几何图形卡片,展示平移、旋转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会用它们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平移:定义、性质、应用2. 旋转:定义、性质、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平移、旋转的方法设计一个图案。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对学生理解平移、旋转概念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移、旋转的运动形式,为后续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此环节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知识讲解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
在这个环节中,我需要清晰地阐述平移、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和应用这些变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介绍平移的概念,探讨平移的性质,以及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平移。
2. 图形的旋转:讲解旋转的定义,研究旋转的特征,以及如何计算旋转后的坐标。
3. 图形的轴对称:探讨轴对称的定义,分析轴对称的性质,并学习如何在坐标系中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在坐标系中表示和应用这些变换。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变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平面直角坐标系图。
学具:练习本、直尺、量角器、彩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第二阶段:探究与讲解1. 图形的平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平移的性质,并尝试在坐标系中表示平移。
2. 图形的旋转:讲解旋转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旋转,并计算旋转后的坐标。
3. 图形的轴对称: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并通过实例找出对称轴。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解决,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
2. 重点概念:平移、旋转、轴对称。
3. 关键性质:平移和旋转的不变性,轴对称的对称性。
4. 坐标系中的应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坐标表示。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的变换知识。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3-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3-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3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翻折、滑动、旋转的概念以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和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图形的性质和几何变换的规律,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熟练掌握翻折、滑动、旋转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在坐标系中进行几何图形的表示。
3.发现并总结几何变换的规律和性质,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4.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翻折、滑动、旋转的概念及相关术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通过几何变换的规律和性质推导几何定理;•练习几何变换的基本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过程安排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两个图形之间变换的示例,引导学生了解翻折、滑动、旋转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例如:•将一张正方形纸片翻折成两个等面积的三角形。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两条相邻的边滑动,使其面积不变,并能正好铺满一个正方形。
•将一个正方形图形沿中心点旋转90度,观察变化后的图形。
通过这些示例,让学生对几何变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
第二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导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以及坐标系的象限分布和坐标变化规律等,为后续几何变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步:学习几何变换介绍翻折、滑动、旋转的操作方法,并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掌握这些几何变换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四步:加深对几何变换的认识通过示例、题目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何变换的规律和性质,探究几何变换的规律,并借助适当的数学符号和形式将其表达出来,例如:平面图形变换前后的面积、角度、方向等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总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总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复习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圆的相关性质;2.复习三角形的分类、角度关系;3.复习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4.复习计算矩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5.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等几何概念;6.复习测量图形的长、宽、周长、面积等方法;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各种图形的相关性质;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图形测量;4.学生能够独立进行计算、求解。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2.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自信、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各种图形的性质;2.测量图形的长、宽、周长、面积;3.解决图形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2.独立计算、求解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0分钟)1.教师介绍本节课内容,并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教师出示多种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和相关性质。
2. 知识讲解(20分钟)1.能够正确准确地说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圆的相关性质;2.通过示例,教师讲解如何计算矩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3.通过示例,教师讲解如何分类三角形、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3. 示范操作(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的长、宽、周长、面积;2.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几何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练习环节(25分钟)学生独立进行书面练习,在课堂上进行自我测试,教师巡视指导。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重点难点;五、教学反思通过设计本节课的内容,我发现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普遍较好,对几何计算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稍欠火候,需要加强课外练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变换第3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图形与变换(第3课时)
教学目标:
在操作中接着体会三种变换的特征,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语言买书自己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打算:投影片
教学过程:
接着上节课接着探讨教材78、79页中的“巩固与应用”。
一、把一张长方形白纸连续对折2次,然后用针在上面扎出“田”字,绽开后,共可得到多少个“田”字?
折纸与轴对称有亲密的联系,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上面用针扎出字,绽开后,折痕就是一条对称轴。
对折一次,可以得到2个“田”字,对折两次,可以得到4个“田”字。
一般地,对折几次会有2n个“田”字。
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找一找规律,但佣公式表述规律不要求学生驾驭。
(逐步培育学生视察、分析、推理实力,为后续初中学生奠定基础。
)
二、利用下面的图形,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
本题是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学问设计图案,学生可以从一个或几个简洁的图形动身,根据自己的设想通过变换得到新的图案:可以不断的变更操作过程,涂色。
增加阴影,使得所得的图案更美。
设计完图案,老师可利用引导学生全班沟通,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学问分析图案的组成: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说说各自图案的特点。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由简洁图形经过多次变换可以得到困难的图形。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三、老师空间:补充习题。
课后反思:。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执教老师:方志贤单位:河棚镇龙骨小学时间:2011年5月《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8-79页内容。
二.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分析:“图形与变换”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前几册数学书“图形与变换”的知识的的复习与回顾并加以糅合与提炼。
新课程倡导: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不能再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必须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
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我考虑的不是简单地复习学过的内容,而是从学生熟悉的玩具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从发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很好地把美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旋转的理解,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兴趣情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
灵活运用这些常用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过程与方法: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等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数 第11课时 图形与变换(一)教案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第11课时图形与变换(一)
教学内容:图形变换及动手操作知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图形的变换知识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教法:演示讲授
学法:独立完成并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教材第78页“回顾与交流”中第1题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的图4呢?试一试。
二、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已学过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的条数
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本课要点,完成各图形的对称轴数量总结表格。
四、布置作业:旋转基本图形的动手题。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重点难点: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教具学具: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整理与反思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4、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变换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运算律(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变换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识别平移和旋转,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或放大和缩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几何图体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情感,能灵活运用图形变换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教学难点]
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显示四个图案,京剧脸谱、紫荆花图案、花边图案,三个模样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海宝图案,依次从小到大排成一排。
)
讨论交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发现了哪些数学概念?请4人小组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交流的结果。
你可以任意的选择一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
生1:花边图案是其中一个图案连续向右平移得到的。
(对了,就像这样。
)说的真好,你帮大家开了个好头,谁来继续说。
生2:京剧脸谱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
(你判断它是轴对称图形的依据是什么啊?让我们一起用事实来验证。
)
生3:紫荆花的图案是其中一个花瓣绕中心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让我们来感受旋转的过程。
)
生4:三个大小不同,模样相同的海宝是按比例放大缩小后得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和缩小
老师:这些都是图形与变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变换。
二、自主探索、整理概括。
1、分类整理。
谈话:如果根据图形变换的特点,把这些变换方法分一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同桌互相讨论下。
学生的分类:第一类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因为它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类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它们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2、位置变换。
谈话:分类的依据不同,所以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
那我们先来研究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请大家思考下面三个问题,并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和方法整理在表格中。
(1)把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时,各要注意些什么?
(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画对称轴时要注意什么?
(3)他们各有什么应用呢?
生活中的例子
剪纸等
对折后
两边完全重合
老师:下面来考考大家的抽象概括能力。
把整理的结果来交流一下。
(在学生讲
到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
老师:让我们通过一个游戏来复习这个知识,在滚动的图形中任意点一下,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老师提问: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呢?
老师:继续来复习平移和旋转。
3、缩放变换。
谈话:我们复习了第一类变换,它们在变换时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时还需要把图形放大和缩小。
(出示中国印图案)这里有一幅中国印的图案,如果按4:1的比把这幅图放大,作为奥运的宣传海报,要怎么办?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下面的问题?
(1)把这幅图按4:1放大,表示什么?
(2)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3)放大后图形的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是4:1,宽的比也是4:1。
放大后图形的面积是原图形面积的25倍。
提问:如果把这幅图按1:4的比例缩小,缩小后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的比是几比几?请大家完成在练习本上。
比较:请大家比较一下,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的新图与原图形相对应的边总是成比例的。
三、应用与拓展。
1、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几条?
2、第二题
先独立完成
再实物投影仪展示
让学生提出注意点:画轴对称图形时要找准对应点的位置
平移时要数对格数
旋转时对应边要找对
2、第三题
出示题目的第一部分,提问:把图中的圆平移,使平移后的圆与右边的线段组成轴对称图形,圆应该向哪个方向平移?平移几格?
谈话:你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先在书上画一画,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3、第五题
(1)出示四种花色的瓷砖图案。
提问:这里有四种花色的瓷砖,这四个图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出示题目的第1问中的两个图案。
提问:小明和小芳家厨房墙上贴的瓷砖图案就是从这4种花色的瓷砖中选择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两种图案拼成的吗?
(4)选择不同的瓷砖可以拼成不同的图案,你能用这些设计出不同的图案吗?自己试着设计几种图案,在书上画出来。
学生独立进行图案设计,并组织全班交流。
老师: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相信你们还有更加优秀的作品。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用40分钟的时间复习了图形与变换,回顾整节课,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最深刻呢?
其实图形与变换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让我们能够学好数学,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