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根据考纲整理)
重庆市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根据考纲整理)
【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P2-P6一、隋朝1、建立时间:581 年(589年灭陈统一)都城:长安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3、隋文帝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②重视选拔人才;③大力发展农业;④减轻赋税徭役;⑤倡导节俭;4、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5、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贞观之治1、建立时间:618年人物:李渊地点:长安2、贞观之治:时间:626年人物: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治国措施:(1)政治上:①吸取隋亡教训,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国子学、太学)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和亲、封赏、迎击),改善民族关系。
(天可汗)(2)表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2课走向全盛时期的唐朝P8-P11一、女皇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1、时间:690年国号:周意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王景等有才干的人;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⑤减免赋税徭役3 作用: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开元盛世1、时间:712年,人物:李隆基(唐玄宗)年号:开元2、治国措施:①任用贤能(姚崇、宋璟)②采取措施发展生产③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④实行“宽仁”政策,废除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⑤倡导节俭3、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14-P161、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2012年中考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2012
2012年中考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2012.4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纪年方法。
2、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6、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7、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8、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9、“土改”过程:①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0、50年代“土改”的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11、“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12、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012中考历史知识整理(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山顶洞人(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3万年,会人工取火,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4)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度聚落(浙江省余姚市)是长江流域的代表。
是最早种植水稻(袁隆平)的居民,并学会了挖水井。
使用耒耜耕地,种植水道;居住干栏式的房子。
5)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是黄河流域的代表。
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
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会纺线、织布、制衣,能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
6)炎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尧、舜通过“禅让制”推举继承人;禹是治水英雄。
7)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8)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称西周。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使其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二年东周开始。
9)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与商朝同期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三星锥”文化。
10)周平王东迁洛,称“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晋文公(城濮大战,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等。
2012年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中国历史部分
2012年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说明本复习提纲是根据2012年初中历史中考《考纲》梳理的,用作初三历史总复习参考。
由于时间短,目前只理出了中国历史部分,世界历史尚在梳理中。
与此同时,同步的复习题也已经整理出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部分,现一并挂在校园网上,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可以看看。
时间仓促,错漏难免,若使用中发现错误,请自行订正。
一.中国古代史复习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程标准】(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考点】1.谁何时建立的隋朝?定都何地?在哪一年统一的全国?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2.什么是“开皇之治”?是指隋文帝在开皇年间,勤勉治国,锐意革新,通过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使隋朝在不长时间内便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
3.唐朝第二位皇帝是谁?用什么年号?他统治时期唐朝出现了什么样的大好局面?是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他统治时期的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
4.什么是“贞观之治”?它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影响?(1)唐太宗统治期间,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使国家在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2)它是通过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权,强盛国力的政策来对国家进行治理后实现的。
这些政策措施是:A.选用良吏(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房谋杜渐”提到的两人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提高行政效能;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简法轻刑,修订法律(颁布了《贞观律》);D.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在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E.实行恩威并施政策,改善民族关系(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顺从的少数民族贵族上层,用军事手段打击不愿顺从的少数民族势力。
2012年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2012年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中国古代史历史分期及其特点:(一)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秦朝、西汉、东汉;(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唐朝;(四)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清朝;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
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
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西周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
(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文化发展5.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012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2011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机密)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一、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和目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②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英国的殖民利益。
(2)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3)失败原因:清政府统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武器落后,战和失措,指挥不当。
(4)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及分析: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中国关税主权,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
(6)历史认识: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和伤害,带来巨大的民族耻辱;②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奋努力,振兴中华,才能自立于世界。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利。
(2)经过:①1856年,英法联军挑起战争;②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掠夺财宝并火烧圆明园;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等国签订《北京条约》。
(3)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外国的侵略势力扩大岛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公里。
俄国割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2)19世纪60~80年代,英国、俄国支持阿古柏非法政权,俄国出兵侵占伊犁,加深了中国的边疆危机。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 6、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①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② 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最主要矛盾;③ 革命性质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时间和经过:①●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② 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 ③ 1842年8月,英舰侵入到南京江面,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⒎战败原因: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⒏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思考题:
1、有人认为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不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卫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也会找其他借口侵略中国。
2、今天鸦片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回首当年的国耻,作为一位青年,你有何感想? 答:落后就要挨打,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学习和工作,为中华伟大复兴而努力。 此复习资料全部由吴时俊个人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如有遗漏或出错地方,恳请指出以便加以修改完善为谢! 1
(鸦片战争中的抗英英雄:关天培、陈化成,规模最大的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 5、《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附件。
初2012级《重庆历史》复习提纲
初2012级《重庆历史》复习提纲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重庆一、宋代重庆地区经济的发展1、重庆的得名公元583年,巴郡改称渝洲。
公元1102年,宋徽宗改渝洲为恭州。
公元1189年,南宋孝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封在恭州为恭王的赵惇,因为孝宗让位给他而当上皇帝,他就是宋光宗。
光宗认为,他受封恭王是一喜庆,由恭王继承皇帝又是一喜庆,一共是两重喜庆,所以他下令改恭州为重庆府。
重庆得名至今已有800余年了。
2、农业的发展宋代重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梯田的大量修建。
3、手工业的进步宋代手工业的进步主要表现为:制瓷业的发展,今南岸区黄桷树桠一带,是当时重庆生产黑釉瓷的重要产区。
合州(今合川)是造船中心。
4、商业贸易的繁荣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重庆的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突出表现为:一批农村集镇涌现出来,其规模比例已超过当时四川经济最发达的成都府路;二是水陆交通发达。
宋代从荆襄入蜀到成都的陆上交通中,重庆地区的合州是一重要中转站。
二、宋蒙在重庆的争夺1、钓鱼城的修筑1236年,蒙古骑兵攻陷成都,全川震动。
1242年,余玠以四川制置使(制置使是朝廷专掌边防军事,捍卫疆土的统兵官)兼重庆知府的名义前来主持四川防务,设帅府于重庆,并开始在合州筑钓鱼城作为守蜀战略,从此,钓鱼城成为四川抗蒙的指挥中心,重庆城的前哨据点。
1254年,钓鱼城守将王坚在击退蒙古军队后被任命为合州知州,他调集合州军民,大筑钓鱼城,使钓鱼城固若铜墙铁壁。
2、余玠创建山城防御体系根据钓鱼城的经验,余玠对全川防务作了统一部署,下令在地势险要、凭江临河的山上建立城寨。
在今重庆地区总共建有17座山城。
其中,著名的有重庆城、合州的钓鱼城、梁平的赤牛城(今牛头寨)、万州的天生城、奉节的白帝城等。
3、钓鱼城保卫战的伟大胜利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三路大军伐宋,亲率其中主力攻打四川,第二年初抵达钓鱼城下,王坚率领10万军民同仇敌忾,胜利地保卫了钓鱼城。
蒙古大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落。
2012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中考历史总复习讲义专题复习(1)(中国古代史中考考点)1.黄帝—人文初祖炎黄子孙尧舜禹的禅让(最民主)2.商鞅变法时间: 公元前356年国君: 秦孝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编订户口。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3.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1)、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下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统一文字(小篆—隶书)、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4)、北修长城,南修灵渠。
4.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6.成吉思汗最伟大的功绩: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7.忽必烈的历史功绩: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忽必烈被尊称为元世祖。
8.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专题复习(2)(专题内容:民族团结问题)一、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新疆和台湾的联系和管辖时间新疆西藏台湾西汉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唐朝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元朝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设澎湖巡检司,正式管辖台湾(当时称琉球)明朝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朝1.乾隆帝时,平安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2.左宗棠收复新疆;3.1884年,清政府设新疆行省1.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2.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3.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管西藏。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必背资料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必背资料考点1 中华文明的起源1、元谋人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
2、北京人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会天然火。
3、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二、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时间: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种植水稻和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朝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二、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
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成濮之战成为中原霸主“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2012重庆地方历史复习
井岗中学重庆历史中考复习资料一、两宋时期的重庆1.重庆得名:公元583年巴郡改称渝州。
公无1102年,宋徵宗改渝州为恭州。
公元1189年赵悙继位(宋光宗),把恭州改为重庆府。
重庆得名至今已有800多年。
2.宋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梯田的大量修建。
3.手工业:(1)纺织业:渝州(唐)-渝州、昌州(宋)(2)丝织品:昌州(唐)-昌州、渝州、南平军(宋)(3)茶:合州(水南茶)、南平军(4)造船中心:合州4.交通:中继站(渝州)、第一个集中地(合州)、中转站(合州)5.钓鱼城的修建:甘闰余玠。
钓鱼城作为四川抗蒙的指挥中心-重庆城的前哨据点。
余玠创建山城防御体系6.保卫钓鱼城作出贡献人物:王坚(蒙古大汗蒙哥死亡)、张珏(四川虓将)、王立7.万州天生城失陷:上官夔[kuí]战死8.公元1279年正月,王立率军降元,结束了36年的抗战历史。
9.涪陵易学:涪陵是宋代易学的研究中心。
1097年程颐谪完成《伊川易传》、谯定(程门大宗)形成涪陵学派、渊丰富了涪陵易学、阳枋扩大了涪陵易学的传播。
10.大足北山石刻:公元892年开凿-公元1142年终凿。
普贤菩萨(东方维纳斯)、数珠手观音(媚态观音)11.大足宝顶山石刻: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父母恩重经变像》刻画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过程、《养鸡女》塑造了劳动妇女形象、《牧牛图》充满了农村生活情趣。
12.潼南大佛13.白鹤梁(涪陵):“水下碑林”“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二、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1.1929年2月15日重庆正式建市,隶属四川省。
第一任市长潘文华。
2.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决定重庆升格为行政院直属的特别市。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以重庆城为中心,由合川、长寿、江津构成了我国抗战时期的“金三角”。
在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工业区中,重庆是唯一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区,集中了我国抗战时工业经济的命脉。
3.重庆和太原成为全国两大军火生产基地。
2012年历史中考复习资料
2012年历史中考复习资料七年级历史(上册)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处于浙江余姚,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使用骨、木、石质及陶质工具。
石器经过磨制,称为“新石器”。
原始农业,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处于陕西西安,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种植粟,能制造彩陶并刻画有符号,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约6000年—4000年前,处于山东泰安,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的分化。
4、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禅让制:尧、舜、禹---------通过推荐产生部落聪明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
5、西周的分封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目的: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加强周王室的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奴隶、土地、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去各地建立封国(71个),封他们为诸候;诸候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不承担义务者,将受到处罚。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王朝。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6、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7、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8、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1)主要内容: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民间自由买卖。
重农抑商。
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41县)国君直接派官吏去治理。
严明法令。
(2)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3)作用:通过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秦国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灭,实现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中考历史必背资料(终极版)
2012中考历史必背资料(终极版)一、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2、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
4、1950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5、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任务:1953—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6、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东北工业基地、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8、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9、农业的改造:采用农业生产合作社;10、手工业的改造:采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这是社会主义的创举12、三大改造完成,把私有制变为公有制13、三大改造标志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犯错误:1958——1966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家经济困难。
15、文化大革命的时间:1966年——1976年16、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刘少奇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致死,民主法制被践踏、素质下降、经济遭重大损失等。
17、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经济建设上;③确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8、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9、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978年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分田包产到户)。
2012中考历史知识点梳理
2012年历史考点整理1.史前时期●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2.夏商周时期●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 秦汉时期●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5.隋唐时期●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6.宋元时期●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7.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今年350周年;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
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P2-P6一、隋朝1、建立时间:581 年(589年灭陈统一)都城:长安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3、隋文帝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②重视选拔人才;③大力发展农业;④减轻赋税徭役;⑤倡导节俭;4、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5、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贞观之治1、建立时间:618年人物:李渊地点:长安2、贞观之治:时间:626年人物: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治国措施:(1)政治上:①吸取隋亡教训,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国子学、太学)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和亲、封赏、迎击),改善民族关系。
(天可汗)(2)表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2课走向全盛时期的唐朝P8-P11一、女皇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1、时间:690年国号:周意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王景等有才干的人;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⑤减免赋税徭役3 作用: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开元盛世1、时间:712年,人物:李隆基(唐玄宗)年号:开元2、治国措施:①任用贤能(姚崇、宋璟)②采取措施发展生产③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④实行“宽仁”政策,废除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⑤倡导节俭3、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14-P161、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特点:①分科考试;②择优录取。
③常科和制举两大类。
常科:进士科(重要),明经科(其次);制举:皇上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名目繁多,变化很大。
固定程序:常科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
进士科连考三场。
量才任用:体貌伟壮、能言善辩、书法精良、擅长撰写和处理司法文书。
5、影响: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②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③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④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答案:①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
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②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③激发了教育的发展。
④看重诗赋文章,促成了唐朝文学的繁荣。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P18-P21一、唐与吐蕃1、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吐蕃的首领称赞普。
2、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定都逻些。
3、关系和亲:①唐太宗嫁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
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立会盟碑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二、唐与南诏1、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的南诏是彝族、白族的祖先;2、蒙舍诏统一各诏,建立南诏政权。
太和城(云南大理太和村)3、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三唐与回纥1、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关系:①唐太宗贞观年间,回纥出兵助唐灭东突厥。
②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③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收复长安洛阳。
3、唐朝采取哪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经济文化交流、册封、和亲、会盟、直接管理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P24-P27一、唐与日本1、唐朝时,日本派使节到唐朝目的: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2、鉴真: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僧人。
他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二、唐与天竺1、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
2、①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
②他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③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④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学翻译家。
三、为什么说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表现:选官制度开放、民族政策开放、对外交往开放、文学艺术开放。
四、唐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唐朝自身有何重要历史意义?1、对外政策:开放。
2、主要表现:①日本遣使来华;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法;③玄奘西行取经;3、历史意义:①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②丰富了唐朝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P59-P63一、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①政治上: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把进行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特务统治: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
(朱元璋)锦衣卫、(之后)东厂、西厂③文化上:用八取士来培养和选拔皇帝忠顺的奴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④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二、清朝建立与君权的加强: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建立金国,史称后金。
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三、八股取士与文字狱1、从明朝开始实施,考试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内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危害: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2、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
它在历朝都发生,明清时最厉害,清朝达到顶峰。
危害:文字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四、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①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把朝廷政务交给六部,皇帝直接控制朝廷军政大权。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来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
③明朝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强化君权。
④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时进一步加大了其权力,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⑤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第11课明朝的对外文化交流P66-P69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明成祖朱棣时,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2、概况:1405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第一次出使西洋。
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影响:①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②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③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南洋。
二、华侨对南洋的贡献: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明朝后加快。
大多来自东南沿海一带,有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P71-75一、戚继光抗倭:①倭寇: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称之为倭寇。
②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
③抗倭业绩: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除了浙江沿海的倭寇;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
几年后,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④评价: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①17世纪20年代,荷兰霸占台湾。
②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③评价:郑成功是民族英雄。
三、反击沙俄侵略:①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
②康熙帝组织反击,1685年和1686年两次围攻雅克萨,打败俄军。
③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
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P77-P79一、对西藏的管理:(西部)1、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2、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①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②享有行政、军事、财政、外交等方面的大权。
③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
3、进一步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对台湾的管理(东南部)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三、对北部和西北边疆的管理:①17世纪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
②18世纪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
意义: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起了重要的作用四、清朝的疆域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等,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五、明清两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1、抵御外来侵略:①明朝时,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倭;②清朝时,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者。
2、加强管理:①顺治和康熙先后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
②1683年,统一台湾,1684年,设立台湾府,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后,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北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管理西北边疆。
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P82-P85一、盛世与危机1、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表现为:A农业方面:①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②棉花种植面积扩大;③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作物的种植不断推广。
B手工业:①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艺水平有了新突破。
②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
③松江、无锡等地棉布畅销各地。
C商业:商品流通更广泛,商业更发达。
3、危机衰落的原因:乾隆中期以后,①土地兼并严重,②统治集团奢侈,③吏治败坏,④军队腐朽,⑤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与外国贸易②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③为了抵御西方国家的入侵。
表现:清朝初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到乾隆年间只开放广州一处,并颁行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