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概况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904520308a1284ac9504392.png)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一、传统中医药治疗原则1 .中医治疗讲究治病求本,审证求因为原则正如:“实则泻之、虚者补之”体现了“扶正祛邪”的原则。
对治疗便秘一证也应如此。
总体说来治法有三:一为通下法,二为补虚法,三为通补兼施法。
但都是围绕调和阴阳、补虚泻实之法,同时予以“保胃气,存津液”的原则,合理投药,反对滥用攻泻,以致伤气耗津。
《圣剂总录》日:“阴阳之气不平,寒热相胜,或气实塞而不通,或气虚损而遗泄,或燥而结或热而秘,皆阴阳不和之病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肛肠外科李红岩2.中药基本方剂辨析(1) 实热便秘①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5g ,元明粉9g 冲入。
水煎服。
功效:峻下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不通、腹痛拒按、脘腹痞满、烦热口苦、咽干溲赤、热结旁流、舌红苔黄燥起刺、脉弦滑者。
②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0g 后下,厚朴12g ,枳实12g 。
水煎服。
功效:轻下热结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难下、潮热口苦、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③ 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10g 后下,元明粉10g 冲入,甘草6g 。
水煎服。
功效:缓下清热通便。
主治:胃热肠燥、便秘腹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2)虚寒便秘方药: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9g 后下,附子9g ,细辛3g 。
水煎服。
功效:温阳散寒、泻下通便。
主治:阳虚之体,因寒结于里而便秘,见腹痛脘胀、喜温畏寒、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紧者。
(3) 肠燥便秘①麻仁丸( 脾约麻仁丸) 组成:麻子仁、大黄各500g ,白芍、枳实、厚朴、杏仁各250g 。
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 次,1-2 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行气泻热。
主治:胃热肠燥、津液亏虚、便于难行,口苦咽干、腹胀心烦、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弦者。
②五仁丸组成: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陈皮,各等分,将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生津滑肠。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447b30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7.png)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一、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病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在《内经》中有“脾为后天之本,制水而行谷,君臣之官也;胃者,受谷而主纳谷者也”的记载,说明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便秘。
气滞血瘀和肝郁脾虚则是中医认为导致便秘的病理机制之一。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通过调整脾胃功能、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等方式来改善便秘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芒硝、大黄、厚朴等。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度,改善便秘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肠道蠕动功能,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大肠俞、中脘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功能性便秘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按摩腹部、肚脐周围和背部腧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气机运行,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三、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1. 临床观察有研究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进行了总结,发现中药、针灸和推拿按摩等疗法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药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最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2. 机理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人员发现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理主要包括调整肠道蠕动、改善脾胃功能、调节血液循环等方面。
中医治疗还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情绪压力,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3. 临床指南近年来,针对功能性便秘的中医临床指南相继问世,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化诊疗方案。
这些临床指南从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方面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规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结语通过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可以得知,中医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小儿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概况
![小儿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684d31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f.png)
小儿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概况小儿便秘是指婴幼儿(一般指1岁以内)或儿童在排便上有困难,大便不畅,甚至连续多日不排便。
便秘可能会导致儿童消化系统不良、营养不良、肠道感染等问题,甚至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治疗小儿便秘通常采用中医的外治法,主要包括按摩、灸法、针灸和熏洗等方法。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按摩法:按摩是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的常见外治法之一。
按摩可以刺激儿童的肠道,促进肠蠕动,加快排便。
按摩的方法通常是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腹部,顺着肠道的走向进行按摩,可以适当加一些植物油,让按摩更加顺畅。
按摩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每天进行2-3次。
在按摩的过程中,要注意力度不要过大,避免造成宝宝的不适。
灸法:灸法是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的另一种外治法。
通过灸疗可以刺激腧穴,促进肠道的蠕动和排便。
在小儿便秘的治疗中,可以选择穴位包括大椎穴、脾俞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灸疗。
灸疗的方法是使用艾条或灸盘,将其点燃,对准穴位进行适当的灸热。
灸疗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灸的次数一般为2-3次。
在进行灸疗的时候,要确保儿童的安全,并注意适当降低灸热的温度,避免对宝宝的皮肤造成灼伤。
熏洗法:熏洗法是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的另一种外治法。
在熏洗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中药的药性和气味来刺激儿童的肠道,促进排便。
可以选择薄荷、艾叶、川芎等中药材进行熏洗,将其放在热水中,让宝宝吸入气味,或者用温水浸泡小儿的腹部和脚底,以达到温通经脉,舒筋活血,行气排便的目的。
在进行熏洗的时候,要控制熏洗的时间和温度,避免对小儿造成不适。
中医外治法对小儿便秘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进行治疗之前,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症状和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外治法,并避免过度的刺激和压力,确保小儿的安全和舒适。
也要结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高小儿的排便能力,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治疗老年便秘概况
![中西医治疗老年便秘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2b43583e5a8102d276a22f37.png)
中药土方治疗便秘的秘方
![中药土方治疗便秘的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2a63b42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9.png)
中药土方治疗便秘的秘方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中医药学认为,便秘是由体内湿气和瘀血所致,可以通过中药土方进行治疗。
中药土方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经验丰富的方剂可以有效缓解便秘症状。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土方治疗便秘的秘方,并提供详细的制作方法。
一、芦荟山楂汤芦荟山楂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土方,用于治疗便秘和促进肠道健康。
它的成分包括芦荟和山楂,两者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
制作方法:1. 准备新鲜芦荟叶400克和干山楂50克。
2. 将芦荟叶洗净切碎,山楂切成小块。
3. 将芦荟叶和山楂放入煮锅中,添加适量清水。
4. 用中小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直到芦荟叶完全溶解。
5. 煮好的芦荟山楂汤可以直接饮用,每天早晨饮用一杯。
二、蜂蜜枣泥蜂蜜枣泥是一种简单而又美味的中药土方,它以枣为主要成分,可以帮助肠道保持湿润,促进排便。
制作方法:1. 准备适量的红枣和蜂蜜。
2. 将红枣洗净,去除核,放入碗中。
3. 用擀面杖搅碎红枣,直到变成泥状。
4. 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5. 将蜂蜜枣泥每天早晨空腹吃一勺。
三、山药煮鸡蛋山药煮鸡蛋是一种适用于便秘患者的中药土方,它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胃肠道的湿润性。
制作方法:1. 准备一根中等粗细的山药和鸡蛋。
2. 将山药削去外皮,切成小块。
3. 将鸡蛋放入开水中煮7-10分钟,煮熟后取出。
4. 将山药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
5. 待水开后加入煮熟的鸡蛋,继续煮10分钟。
6. 将山药煮鸡蛋每天早晚各食用一次。
中药土方治疗便秘的秘方已经被广泛应用,对于一些轻度和中度便秘的患者效果显著。
然而,对于严重便秘或长期便秘的患者,建议咨询中医医生,进行全面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在使用中药土方治疗便秘时,还需要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多食用富含蔬果的食物,不吃油腻和辛辣食物,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9316d946bd97f192279e9cd.png)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便秘系因气阴不足,阳虚寒凝,或燥热内结,痰湿阻滞,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的,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范围】西医学中因肠动力减弱、肠道刺激不足引起的便秘,肠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直肠肛门病变如肛裂、痔疮等引起的便秘,以及药物作用引起的便秘,热病伤阴后的便秘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便秘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也可以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病因病机】一、病因1.饮食因素过度饮酒,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煎烤之品,以致胃肠积热,津液耗伤,燥热内结于肠道,肠道失于濡润;或食量不足,或进食蔬菜过少,或饮水不足,或经常食用方便食品等,均可使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肠道津液不足。
以上因素使大肠津亏而失于濡润,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
2.情志因素忧愁思虑,或郁怒伤肝,七情不和,均可使气机郁滞,进而导滞大肠传导失司,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或气郁不解,而化火伤津,肠道失润,无水行舟,故大便干结不行;或气郁导致水津不布,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或欲便不出。
3.劳逸过度贪逸嗜卧坐久少动,易致意志消沉,体力下降,脏腑失调,气血郁滞,以致胃肠运动减弱,气机呆滞,大肠传导失职,久则中气暗耗,津液布散失常,气机壅滞,营血不畅,传导失职而为便秘。
用脑过度,或积思难解,或长期夜间苦读,可致阴血暗耗,中气受损,血虚则肠道失于濡润,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而成便秘。
房劳过度,放纵嗜欲,可致肾精亏损中气耗伤,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精亏则肠道干涩而为便秘。
4.正气亏虚久病之后,或失血,或过用发汗、利小便之法,皆可致阴津受损,血虚津亏则大肠失荣,肠道不润,而排便艰难。
或病后阳虚,或素体阳虚或因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均可致阴寒内盛,滞留于肠道,阳气不运,阴津凝而固结,使津液不行,大肠传导失常致便秘。
二、病机1.发病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衰,或久病,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醇酒者。
多缓慢发病。
2.病位在大肠,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与肾、肝、肺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
![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b0ce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4.png)
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便秘是指排便不畅或大便次数减少,便质干燥或硬结,排出困难的情况。
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水液代谢紊乱,肠道运动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下面介绍一些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1.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便秘首先从饮食入手。
推荐适当增加膳食中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例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等,以增加肠道蠕动和排便的顺畅性。
还要避免过食辛辣、油腻和精细加工食品,限制肉类和乳制品的摄入,减少刺激肠道的食物。
2. 药物治疗:中药方剂在治疗便秘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些通便药物例如芒硝、决明子、枳实等可帮助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腔内的灌注压力,改善便秘症状。
但是应该注意,药物治疗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出现依赖性。
3. 穴位按摩:中医理论认为有些穴位按摩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
例如,足三里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眼外侧凹陷处,经常按摩此穴位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另外,大肠经上的井穴、合谷等也有通便的作用。
4. 腹部按摩:通过腹部按摩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肠道蠕动,提高排便的效率。
按摩时可以顺时针方向围揉脐周,或者利用指腹轻轻按揉腹部,刺激肠道的蠕动。
每天坚持进行一定时间的按摩可以帮助改善便秘。
5. 身体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对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非常有效。
中医推荐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提高肠蠕动的频率和力度,缓解便秘症状。
此外,常进行下蹲、扭腰、拱背等动作也有助于调节肠道运动。
6. 精神调理: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紧密相关,情绪的波动可能对排便产生影响。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对缓解便秘的效果非常重要。
适当进行放松技巧,如冥想、呼吸调节、音乐疗法等都可帮助减轻紧张情绪和焦虑。
总之,中医治疗便秘强调综合调理,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穴位按摩、腹部按摩、体育运动和精神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
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因人而异,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建议及时咨询中医专家的建议和治疗。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c49790ef18583d049645998.png)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一、传统中医药治疗原则1.中医治疗讲究治病求本,审证求因为原则正如:“实则泻之、虚者补之”体现了“扶正祛邪”的原则。
对治疗便秘一证也应如此。
总体说来治法有三:一为通下法,二为补虚法,三为通补兼施法。
但都是围绕调和阴阳、补虚泻实之法,同时予以“保胃气,存津液”的原则,合理投药,反对滥用攻泻,以致伤气耗津。
《圣剂总录》日:“阴阳之气不平,寒热相胜,或气实塞而不通,或气虚损而遗泄,或燥而结或热而秘,皆阴阳不和之病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肛肠外科李红岩2.中药基本方剂辨析(1)实热便秘①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5g,元明粉9g冲入。
水煎服。
功效:峻下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不通、腹痛拒按、脘腹痞满、烦热口苦、咽干溲赤、热结旁流、舌红苔黄燥起刺、脉弦滑者。
②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2g。
水煎服。
功效:轻下热结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难下、潮热口苦、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③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元明粉10g冲入,甘草6g。
水煎服。
功效:缓下清热通便。
主治:胃热肠燥、便秘腹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2)虚寒便秘方药: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9g后下,附子9g,细辛3g。
水煎服。
功效:温阳散寒、泻下通便。
主治:阳虚之体,因寒结于里而便秘,见腹痛脘胀、喜温畏寒、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紧者。
(3)肠燥便秘①麻仁丸(脾约麻仁丸) 组成:麻子仁、大黄各500g,白芍、枳实、厚朴、杏仁各250g。
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行气泻热。
主治:胃热肠燥、津液亏虚、便于难行,口苦咽干、腹胀心烦、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弦者。
②五仁丸组成: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陈皮,各等分,将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生津滑肠。
主治:津亏液少,肠燥便结、排便艰难、食少纳呆、口干咽燥、舌淡苔薄津少、脉细者。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https://img.taocdn.com/s3/m/398692d5a6c30c2258019e6a.png)
中医内科学——便秘令狐采学细目一:概述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1.便秘的概念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欠亨,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内经》认为年夜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
《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年夜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
其脉沉而迟,不克不及食,身体重,年夜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年夜便则坚,其脾为约。
麻仁丸主之。
”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的证治分类归纳综合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
金元时期,张洁古提出实秘、虚秘有别,《医学启源》曰:“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
有胃虚而秘者,不克不及饮食,小便清利。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所论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
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排泄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便秘的罕见病因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
外因:感受外邪。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
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缺乏的便秘属虚。
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
如热秘久延,津液渐耗,损及肾阴,病情由实转虚。
气郁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
气血缺乏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安慰,则虚实相兼。
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便秘的诊断要点1.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年夜便而艰涩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心悸等症。
中医治疗便秘偏方
![中医治疗便秘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a7b8647f83c4bb4cf7ecd166.png)
中医治疗便秘偏方中医治疗便秘偏方1.生甘草治疗便秘取生甘草2克,用15~20毫升开水冲泡服用。
服用方法就是每天1剂。
这个秘方是专门治疗婴幼儿的便秘,效果十分的好,一般用药半个月就可以有效改善。
2.胖大海便秘的治疗首先我们要准备胖大海5枚,放在茶杯或碗里,用沸水约150毫升冲泡15分钟,待其发大后,少量分次频颇饮服,并且将涨大的胖大海也慢慢吃下,胖大海的核仁勿吃,一般饮服1天大便即可通畅。
3.蒲公英治疗便秘取蒲公英干品或鲜品60~9 0克,加水煎至100~200毫升,鲜品煮20分钟,干品煮30分钟,每日1剂饮服,年龄小服药困难者,可分次服用,可加适量的白糖或蜂蜜以调味。
4.桑椹子治疗便秘准备桑椹子适量,然后加入水500毫升,放在火上煎煮,快要完成之时加入适量的冰糖,服用为每天1次, 5天为1个疗程。
5.决明子治疗便秘取决明子20克,放置茶杯内,以白开水冲浸,如泡茶叶一样, 20分钟后,水渐成淡黄色,香味四溢,即可饮用,喝完药液后,再加1次开水泡饮。
6.白术散治疗便秘取生白术适量,粉碎成极细末,每次服用白术散10克,每天3次。
此法对虚性便秘疗效颇佳,一般用药3~5天,大便即可恢复正常,大便正常后即可停药,以后每星期服药2~3天,即可长期保持大便正常。
7.芍甘汤加味治便秘取生白芍30克,生甘草20克,枳实15克,加水2碗煎成大半碗,每天1剂,分2次服用。
这个秘方可以治疗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便秘,而且效果十分明显,尤其适合由久病体弱的引起的成人便秘,但适不适合孕妇。
8.连翘治疗便秘取连翘15~30克,煎沸当茶饮,每日1剂。
小儿可兑白糖或冰糖(不兑糖效果更好)服用。
持续服用1~2周,即可停服。
便秘的饮食调理鲜土豆汁300克鲜土豆去皮切碎,用干净的纱布包好挤汁,饭前服用1~2汤匙,每日2~3次,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五仁粳米粥将芝麻、松子仁、柏子仁、胡桃仁、甜杏仁等五仁各10克碾碎,与粳米100克,加水煮粥。
服用时加少许白糖,每日早晚服用。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近况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近况](https://img.taocdn.com/s3/m/4de1030676c66137ee061919.png)
或2 个以上症状 : ①大于 1 , 4的时间有排便费力; ②大于 1 的 / 4
时间 有 粪便 呈 团块 或 硬 结 ; : 便 干 结 , 昏 目眩 , 眠 多 梦 , 悸 气 . 23血 2 症 大 头 失 心 促 , 甲色 淡 , 思 健 忘 , 色 萎黄 , 唇 忧 面 舌淡 苔 白少 津 , 沉 细 ; 脉
感 ;④ 大于 1 / 4的时间有排便 时肛 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 阻; ⑤大于 1 / 4的时间排便 时需手法协助 , 如揉腹 、 手指 叩,
病机 ; 血虚 肠燥 粪 便 难下 ; 法 : 齐 养血 , 肠 通便 ; 药 : 治 补 润 方
润 肠 丸加减 。
或抵住骨盆底; 大于 1 的时间每周排便< 次 , ⑥ 4 / 3 无稀便 , 也
功 能性 便 秘 是 指 患者 缺 乏 确 切 的病 因又 无 可解 释症 状 的器质 性疾 病证 据 。 同时存 在罗 马 Ⅱ有关 慢 性便 秘 的诊 断标 准, 包括 在过 去 1 月 至 少 1 连续 或 间断 出现 以下 2个 2个 2周 凉 , 暖喜 按 , 寒 肢冷 , 膝 酸软 , 便清 长 , 淡苔 白 , 喜 行 腰 小 舌 脉 沉迟 ; 病机 : 。 脾 肾阳虚 , 中焦失 煦 ; 治法 : 脾 补 肾 , 阳通 便 ; 健 温
阳入手 . 分虚 实寒 热而治 之_ 1 1 。
1 . 国 医 学 对 功 能 性 便 秘 的 辨 证 论 治 2祖
1 . . 1实 证 2
131针 灸疗 法 . .
1311体 针疗法 :一 般 以背俞 穴 和腹 部募 穴 及下合 穴 为 主 , -.. 实秘施 以泻法 , 秘施 以补 法 , 食或 阴 虚者 可加 用灸 法 , 虚 寒 同 时取 穴 之法 亦适 用 于 电针 治 疗 , 常取 大 肠俞 、 枢 、 天 支沟 、 足 三里 、 承山等 穴 , 程楠嘲 为 针刺 天枢 、 詹 认 足三 里 、 肠俞 等穴 大 能达 到滋 阴健 脾益 气 , 改善 肠道 功能 , 而促 进排 便 。 从 131 - . 针疗 法 : 国 医学 认 为耳 者 , 脉之 所聚 也 , 身各 . 2耳 祖 宗 全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77bea6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3.png)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困难、大便量少、排便不规律或排便不尽等症状,但无明确的器
质性病变。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膳食、运动、药物、行为治疗等,并且经常会长期依赖药物使用。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以调理脾胃、通达气机为主要原则,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分
析症候,对症施治。
本文综述了近5年中,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
1. 针灸疗法
多篇文献表明,针灸疗法可以显著缓解功能性便秘的症状。
比如,潘维等人的研究显示,在经过10次针灸治疗后,治疗组的排便次数与缩时排便反应时间均改善,且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
李翠等人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组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且患者满意度高。
2. 中药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王艳娟等人通过回顾近5年的相关
文献,发现中药口服制剂可以改善症状,但多数文献存在方法学缺陷和研究数据不够全面
的问题。
另一项研究表明,服用柴胡苓桂枝茯苓丸能够明显缓解便秘的症状,具有长期疗效。
3. 推拿按摩
顾云等人的研究显示,推拿按摩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如增加排便次
数和改善排便质量等。
本研究还指出,推拿按摩对于改善便秘症状的效果,可能不亚于药
物治疗。
总的来说,中医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然而,由于缺乏
长期的随访数据和对于不同病因不同病机的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
实践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中医外治疗法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概况
![中医外治疗法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93603017a8114431b90dd87f.png)
功能性便 秘又称 为习惯性便秘 或单纯性便 秘 ,是指 非全身 疾病或 肠道器质性 疾病所 引起 的原发性 持续性 便
后肺 俞 、脾俞 、肝俞 、肾俞 行捻转补 法 ,三焦俞 、大肠 俞 行捻转 泻法 ,留针 3 0 m i n ,治愈率 为 6 4 . 4 %,有效 率 为9 7 . 8 %; 对 照组 口服麻 仁丸 治疗 ,治愈 率 3 5 . 7 %,有
功 能 性 便 秘 诊 断 标 准 Ⅲ, 国 内 功 能 性 便 秘 患 病 率 为
1 0 . 0 % ~1 5 . 0 %,6 0岁 以上老 年人 的患病 率 为 1 8 . 0 % ~
2 3 . 0 %,且随年龄 的增长呈增长趋势 口 】 。长期便 秘可继 发
为主穴 ,热秘 加太 冲、曲池 ,气秘加 中脘 、阳陵泉 ,冷
上海医药
2 0 1 3 年
Ove r v i e w o f e x t e r na l t r e a t me n  ̄ c o f t r a d i t i o na l Chi ne s e me di c i ne f o r t he t r e a t me nt o f f un c t i o na l c o ns t i pa t i o n
1 针 刺疗法
张 永 臣 采用 针 刺治疗 老 年功 能性便 秘 3 3 例 ,操 作 方 法 先 针 刺 两侧 合 谷 穴 ,得 气 后 施 提插 捻 转 补 法 2
mi n; 再依 次针刺 双侧 天枢 、上 巨虚穴 ,手 法 同合谷 穴 ,
留针 3 0 mi n , 中间行针 1 次 。结果痊愈 2 8 例, 显效 5例 ,
均为对症治疗 。而中医外治对本病疗效显著 ,且无毒 副作 用。本文对近年 来功能性便秘的 中医外治疗法作一综述。
小儿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概况
![小儿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14d3da6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7.png)
小儿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概况小儿便秘是指婴幼儿长期便秘,便意不畅,大便秘结或解便不畅的一种疾病。
在中医中,小儿便秘属于“痞滞”范畴,主要是因为脾胃功能不健全、肠道功能紊乱、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针对小儿便秘的病因病机,中医外治法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方法,下面就对小儿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概况做一简要介绍。
一、按摩腹部按摩腹部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且简便的方法之一。
经络理论认为,腹部是脏腑经络的聚集之地,通过按摩能够调畅脏腑经络,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排便。
可以通过顺时针轻柔按摩脐周围,或者使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腹部并轻轻按摩,来帮助小儿排便。
二、温水泡脚中医认为脚底有诸多穴位,能与脏腑经络相通。
适时让小儿用温水泡脚,能够帮助调畅脏腑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有助于解除肠道的痞滞,从而促进排便。
三、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一种利用中药的药性和热力,通过熏蒸或洗涤来刺激腧穴,达到祛病通络的治疗方法。
对于小儿便秘,可以选择一些温里药性的中药,如白术、茯苓、厚朴等,将其煎煮后用温水浸泡,再用来洗擦小儿的脐周和腹部,可以刺激腧穴,帮助肠道通畅。
四、艾灸治疗艾灸是一种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叶,使香烟熏蒸患部或特定穴位,以温热刺激穴位,调畅经络,改善脏腑功能。
对于小儿便秘,可以选择调理脾胃和通腑通络的穴位进行艾灸,如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来改善小儿的便秘情况。
五、耳穴贴压中医认为耳朵是一个反射区,与全身各个脏腑器官相对应。
贴压耳穴能够刺激对应脏腑器官, 达到调理脏腑功能的目的。
对于小儿便秘,可以选择一些与脾胃相关的耳穴进行贴压,如肠门、胃、脾等穴位,来帮助调理小儿的肠道功能。
在使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便秘时,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外治方法,同时要结合中药内服和膳食调理,综合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使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便秘时需要注意方法得当,避免刺激过度或者使用不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如果小儿便秘情况严重或者长期无法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中医关于便秘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便秘的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9beea57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0.png)
中医关于便秘的辨证论治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间隔时间不长,但粪质于结,排出艰难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难。
损伤较重,常可出现便秘。
脊柱损伤者,便秘尤其多见。
(一)病因病机1.瘀血蓄结胸、腹、脊柱、骨盆等损伤,瘀血蓄积腹中,由于血瘀气滞,肠道传导功能失常,而致便秘。
2.血虚肠燥伤后失血过多或亡血,或伤久阴液耗损,血虚肠燥,而致便秘。
3.热盛津枯伤后反复发热,出汗,津液干枯,而致便秘。
4.气虚失运损伤后期,气血大衰,中气不足,脾胃运化无权,肠道传导功能衰退,致成便秘。
(二)辨证论治1.瘀血蓄结胸、腹、脊柱等损伤,伤后腹满腹胀、腹中坚实、疼痛拒按、按之痛甚,舌质红、苔黄厚而腻。
治宜攻下逐瘀,伤在脊柱、胸部,用鸡鸣散;伤在骨盆、腹部,用桃仁承气汤;伤在四肢,用当归导滞汤。
还可用番泻叶3~6 g泡饮,有良好的泻下作用。
若腹中虚寒停聚瘀血,用大黄等药,其血不下,反加腹膈胀满,喘促短气者,此因寒药凝滞不行,可用肉桂、木香为末,热酒冲服,瘀血自下。
2.血虚肠燥伤后内外出血过多,血虚阴亏,不能滋润大肠,常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白,唇淡苔薄,脉沉细弱等表现。
治宜养血润燥,用润肠丸或五仁丸。
3.热盛津枯伤后常多发热,热烁津耗,阴液亏损;或因伤后卫气不固,自汗盗汗,汗出过多,亦伤津液。
常有口渴唇燥,舌苔黄燥,脉洪或滑数等症。
治宜清热润肠,用增液承气汤。
4.气虚失运久病气虚,或损伤后期,正气虚衰,中气不足,脾胃运化无权,表现为食欲不佳、胃纳甚少、精神倦怠、多卧少动,大便并不干结、便意甚弱、排便努挣乏力,甚至汗出短气、面色白,苔白质淡,脉细而弱。
治宜益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加麻仁、白蜜、郁李仁等。
亦可用推拿疗法,在腹部由上向下按推,反复进行。
能促进肠道运行,增进脾胃运化。
便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便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62675cb102de2bd9605883f.png)
21
1.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 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 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 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2.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 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 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 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药,拒绝忍便。 ④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当有规律的运动。
41
二、药物治疗(各证的主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
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
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 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 法,使正盛便通。
41
一、一般治疗 ①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及水分的摄入量,
每日1.5-1.8L水,多食蔬菜水果。 ②调整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作息有规律。 ③加强肠道管理: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滥用泻
目 录
1
便秘的概念与源流
2
1
3
诊断和类证鉴别
4
辨证论治
5
总结
21
1、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由于饮食中纤维素过少和水分不足,或以低残渣
的高精饮食为主,减少了对肠道的刺激,从而不能刺 激直肠、结肠的反射性蠕动,因而使食物残渣在肠道 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其中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 而难以排出。在治疗时需禁食数日、慢性消化道疾患 致食欲不振而进食过少、老年人因消化机能下降而食 量下降、为保持体型、减肥而过度节食等。
41
(三)、冷秘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痛,手足
老年性便秘中医药外治标准化方法
![老年性便秘中医药外治标准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d2084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b.png)
医疗医务标准化老年性便秘中医药外治标准化方法■ 沈玉君(淄博市中医医院)摘 要:老年性便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经常伴随着慢性病存在,并发生在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中医药外治治疗在患者病情康复和改善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综合中医治疗等方法为基础,对治疗方案进行了标准化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中医外治治疗提供了标准依据。
关键词:老年性便秘,中医药外治,标准化方法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2.22.056Standardized Metho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Treatment of Senile ConstipationSHEN Yu-jun(Zib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 Senile constipation is a common disease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t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chronic diseases and occurs in the treatment of many disease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External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has unique advantag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acupuncture, massage, acupoint sticking, Chinese medicine enema, and comprehensive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achieves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which provides a standard reference for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Keywords: senile constipation,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ndardized method1 引 言便秘是指大便排出困难,或排便时间延长等一系列症状,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
便秘中医外科教学
![便秘中医外科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0e3a36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9.png)
便秘中医外科教学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便秘中医外科简述•便秘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便秘中医外科的日常保健•便秘中医外科的疗效判定标准•中医外科便秘与文化传承•总结与展望目录01便秘中医外科简述定义便秘中医外科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外科治疗方法治疗便秘的一门学科。
历史渊源便秘中医外科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
与西医外科的区别西医外科主要采用手术等方法治疗便秘,而便秘中医外科则注重从中医角度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进行个体化辨证施治。
便秘中医外科的定义1便秘中医外科的起源和发展23便秘中医外科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中记载了大量关于便秘的中医疗法。
起源从汉代到现代,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便秘中医外科也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历程现代中医外科学会已经将便秘作为重点病种之一,积极推动便秘中医外科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
现状便秘中医外科的治疗原理中医认为人体内部阴阳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关键,便秘是由于阴阳失衡所致,因此治疗便秘需要调整阴阳平衡。
调整阴阳平衡便秘中医外科认为,便秘的主要病因为邪气入侵和正气不足,因此治疗需要祛邪扶正,消除病因,恢复身体健康。
祛邪扶正中医外科强调个体化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中医外科还注重预防为主,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等预防便秘的发生,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
治未病02便秘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采用针刺和艾灸,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调和气血、通畅经络、缓解便秘的目的。
治疗方法针灸治疗对轻度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能够改善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
疗效针灸治疗治疗方法通过拔罐这一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将火罐吸附于相应的穴位和经络上,以达到舒缓肌肉、促进气血流通、缓解便秘的目的。
疗效拔罐治疗对于轻度便秘和部分中度便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能够改善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 们荣文舟. 便秘I . Ml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0. 2 1 0 [〕 2祝兆刚, 李洪波, 陈丽, 针灸治疗习惯性便秘01针灸临床杂 等. .
志, 0 , ()2 . 82:3 2 21 0
有 效率达8. % 4 0 。张氏等[ 采用中 0 1 9 ) 药保留灌肠加灸法治
2 7: 8 1 ) 0. ( 4 '
、 叱
结 效 果有 率%.% 王氏2采用注 穴位 7。 [ 1 〕 射式 埋线法, 选取
上下巨虚、 足三里、 天枢、 水道、 归来、 关元、 气海等穴, 2 治疗 8
例慢传输性便秘, 次治疗后, 第1 有效率9.%; 次治疗 28 第2 后, 效率1 % 任氏2采用针刺 有 0 。 [1 0 2 并用消 痔灵注射液 治疗
1 1次为 疗程。 次, 0 一 结果治愈2例, 4 显效7 李氏 (1 例。 等 1 5 采用自 我按摩足三里穴 1 分钟( 0 顺时针、 逆时针各5 分钟) , 所治 者 部获 康氏 [ 采 按摩足 膀 经背 患 全 效。 等 1 用 6 ] 太阳 胧 部
诸穴, 及中脱、 大横、 关元、 以 天枢、 气海、 合谷、 外关、 足三里、 丰隆、 三阴交、 太白等穴治愈一位6 岁老妇的顽固性便秘, 5
并 善了9 未 大 症 梁氏 〔 采用 按揉足 改 日 行 便的 状。 等 1 指针 7 1
太阳膀胧经第一侧线, 并辨证于大肠俞注射复方丹参注射 液、 注射液、 精注射液以 黄茂 鹿茸 及参麦 注射液治 5 疗3 例功 能性便秘, 治愈( 主次症状消除, 大便日1 排便顺畅, 次, 质软 成形)例, 1 2 ) 显效(一 天排便 1 排解尚 6 次, 顺畅, 大便近似成
段艾柱长25 3 分钟后起针, .e 0 m, 每日治疗 1 1 次为一 次, 5
总有效率9加按摩治疗3 例, 4 3 治疗方法: 顺
时针方向慢揉小腹 5 分钟, 再用力按压关元、 天枢穴各 1 分 钟, 然后在小腹行掌震法1 分钟, 最后沿脐部向下抚摩, 每日
1 N X 1)R 心曰 F了 Q刀( A 1 G I N O R4 I ) 上alN S 正 CNE A ( U N lE E凡 刀II ,
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概况
★ 冯丽鹤 年剑锋 李国栋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肛肠科 北京 105) 003
关键词: 外治法; 便秘; 综迷; 中医药 疗法
下段、 便秘点, 配穴取胃、 小肠、 三焦、 肾, 脾、 肛门、 肺、 每次选 穴3 -个, 5 ^5 按压 分钟, -1 次为一疗程。结果痊愈 4 1 -5 0 1
例, 效2 例, 2 总 显 0 有效3 例, 有效率9. % 王氏 1采用 11 。 1 8 0 1
经验耳穴“ 便秘点” 埋针为主, 治疗便秘 3 例, 5 痊愈( 排便自 如, 无困难觉)1 无效( 3 例, 排便困难, 与治前无异) 例, 4 治愈 率8.%。 86 2 穴位贴敷疗法
·7 。 4
万方数据
江西中医药 20 年2 08 月第 2 期总3 卷第 32 9 0期
形)4 有效( 1例, 每周排便次数大于3 排便稍需用力, 次, 大便 质稍硬) 例, 1 无效3 总有效率9. %。治疗组由于对 2 例, 13 4
照组。 4 灌肠疗法
() 2要加强中医外治的基础研究, 进一步揭示中医外治法治 疗便秘的机理; ) ( 将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同循证医学的科 3 研方法相结合, 充分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依据现今开 展的实验针灸学的进展状况, 针灸在应用于便秘临床和研究
便秘 4 例, 0 和单纯针灸治疗 4 例进行比 前者取穴长强、 0 较,
[1刘克奇, 1l 许莺燕. 穴位贴敷治疗习惯性便秘4 例〔〕中医外治 8 1 杂志, 9 3 : . () 7 17 4 9 [2崔秀婷, 1〕 卢燕许, 吴宝琴 腹部贴穴治疗习惯性便秘5 例〔l中 6 1. 医外治杂志, 094: . 20,() 4 0 5 [3石丽霞, 1」 张振家, 杨宗辉. 中药敷脐治疗各种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观察[ . 1 中国老 l 年学杂志, 0, 2) 8. 2 67 6: 5 0 ( 9 [ 〕 珍 指压点穴加按摩治习惯性便秘[l中国针灸, 0, 1 王秀 4 1. 2 22 0 2
院、 下脱、 中院、 水分四穴上, 施按压, 隔日1 7 次, 次为一疗 程。 结果5 例中痊愈 4 例, 9 总有效率9.6 6 3 有效 例, 28%,
祝氏 2 用1 例, 等[采 8 主穴取天枢、 l 8 足三里、 上巨虚、 支
沟、 大肠俞、 配穴取中院、 承山, 合谷、 中诸、 阳陵泉、 三阴交、 丰隆。实证用强刺激泻法, 虚证用平补平泻法, 也可用灸法, 每日1 6-2 次, 1次为一疗程。结果全部获效, 其中显效 13 5
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灸法
[〕 3沈海明 针刺治疗习惯性便秘8 例〔)四川中医, 0, () 5 1. 2 22 8: 0 0
7 6
治疗, 中药是自 拟理气通便中药: 1 g积实 1 g木香 大黄 0 , 5, 1 9槟榔 1 g乌药2 g白芍2 g腹痛, 0, 5, 0 , 0 , 明显者加延胡索 1 9水煎取汁, 2, 每晚睡前5.1 m 保留 0 0 l 灌肠。灸法取穴: 0 足三里、 三阴交、 虚。 上巨 对照组给予西药福松 1 g兑水冲 0 , 服, 每日2 谷维素3 m , 次; 0 每日3 g 次治疗, 两组各治疗3 0
中图分类号: 263 R . 5 5 文献标识码: A
便秘 是指 便不 的 态, 括 便 燥 不 排 顺利 状 包 粪 干 排出 畅 川
和粪便不干亦难排出两种情况。 一般每周排便少于 2 次 -3 ( 所进食物的残渣在4 小时内未能排出)即可称为便秘。 8 , 目 前少部分患者便秘是由肠道及全身性疾病引起, 属器 质性便秘, 大多数便秘患者属于单纯性‘ 功能性) 便秘, 即由 于排便反射失常或阻塞引起的直肠性便秘以及结肠蠕动缓 慢引起的结肠性便秘。 便秘的治疗方法涉及很多, 内服中西药、 中医针灸、 按
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 41 治愈‘ 症状消失, 天以内 2 排便 1 粪便成形质软, 次, 解时通畅, 无粘液, 镜检无红白细 胞, 1 随访 年以上无复发) 例; 5 有效( 症状减轻, 天以内排 3 便, 便质转润、 排便欠畅, 镜检无红、 白细胞) 例; 7 无效( 症状
[〕 4姜旭强, 李晓清. 沮针灸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体会[l新摄中医 1 药, 0, () 8 94: . 2 11 0 3 [1 5林庆. 腹针治疗功能性便秘( 慢传愉型) 例临床观察[ . 4 8 1 中国中 l K药科技, 51 6: . 20, ()33 0 2 9 汇1 6詹程腼, 汪芳俊. 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l针灸 1. 临床杂志, 52() 5 20,15: . 0 2 [1 7陈玲琳, 马素萍. 子午捣臼针刺手法配合艾条灸治疗老年人习惯 性便m[ 中国针灸, 0, () 4. . 1 l 2 22 8 : 0 0 2 5 [1 海平. 8吕 王不留 行耳压法治疗习惯性便秘5 例观察[l时珍国 4 1. 医国药, 01( :2 0,11)97 2 0 0 [1 9耿标, 耿龙山 耳压治疗习惯性便秘 1 例临床观察【}针灸临 0 2 J. 床杂志, 51()3 9,11: . 1 9 4 [〕 1 王德伟 “ 0 便秘点” 埋针为主治疗便秘3 例〔1中W针灸, 0, 5 1. 21 0
中更具优势。
秦氏 1采用中 等〔1 8 药灌肠与太宁栓塞肛同时治疗7 例 5
便秘病人, 显效2 例( 86%)排便时间少于 1 分钟, 9 占3-7 : 0 便意临厕 1 2 天, - 次f 肛门坠胀明显减轻或消失, 有效3 例 4 ( 53%)排便时间少于 1 分钟, 占4. 3 : 5 便意临厕2 3 天, 一 次2 肛门坠胀减轻。无效 1 例( 60%)症状无明显变化。 2 占1.0 :
1 针灸治疗
刘氏 f 采 芫 大 甘 各等分, 适量, 用 花、 戟、 遂 等川 大枣 研末
用蜂蜜调成膏, 贴于神胭、 双侧天枢、 双侧大肠俞,-3日 2- 后 - 换药,次为一疗程。 3 结果4 例中治愈4 例, 8 0 有效7 总 例,
有 率9.% 崔 〔 采用 效 7 。 氏等 1 生牵牛子4 分别 9 2 1 粒, 粘在上
石氏 1 等[1 3 采用大黄厚朴糊敷于神胭穴治疗各种功能性便 秘, 4 2 例患者第一次敷脐后5r小时排便有5 例,一1 3 - 8 7 9 2
小时有 12 1-1 小时有 3 例, 一2 小时有 7 无 2 例, - 6 3- 4 1 0 7 例, 效 1 例总有效率达7.%, 4 44 第二次敷脐后5 小时排便有 一8 19 9 2 5 例,一1 小时有6 例, 一1 小时有 1 例, 1 1 6 3 0 无效4 例,
()5 1 8 :4 .
秘点、 内分泌、 皮质下、 交感为主穴, 胃、 胆、 脾、 肝、 肾为配穴, 每日 按压4 6 每次5 - 次, - 分钟, 双耳交替,次为一疗程。 7 结 果5 4例中痊愈 1 例, 8 显效 2 5例, 有效 7例, 总有效率
9. 0 等9 用耳压治 0 例, 穴取大 直肠 7 % 耿氏 〔采 6 〕 疗1 2 主 肠、
摩、 穴位贴敷、 灌肠冲洗、 以及栓剂纳肛等等, 在保守治疗无
效的情况下则考虑西医外科手术治疗。目 前由于西医治疗 便秘的药物极易产生依赖或耐受, 或者外科的手术方法不易 被患者接受, 而且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并不理想。而中医外 治治疗的适应症广泛, 避免了西医药存在的毒副作用。目 前 对于便秘的中医外治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兹就 现有的文献, 介绍这一概况如下。
疗 结果 程, 治愈3例, 效9 林氏5 用腹 疗功 3 有 例。 [采 针治 能 l
性便秘4 例, 8 有效4 例, 6 无效2 有效率9.%0詹氏 例, 59 等[针刺天 足三里、 6 ] 枢、 上巨虚、 大肠俞、 配伍中 支沟、 承山, 院、 阳凌泉、 合谷、 三阴交,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2 例慢传 0 输性便秘, 并与口 服西沙比利治疗另外 2 例慢传输性便秘 0 进行比较, 治疗4 周后, 两组的每周大便次数, 排便困难积 分, 大便性状积分等指标均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 两组间 无明显 差异。 等川采用子午捣臼针刺手法配合艾条灸 陈氏 治疗4 例, 5 治疗方法: 取天枢、 大肠俞、 得气后行 关元、 脾俞, 子午捣臼手法, 即先紧按慢提九数, 再紧提慢按六数, H时结 合左右捻转, 反复行针, 行针间隔中配合艾灸针刺部位及周 围, 有效 3 3 结果 率9. %,吕 [取耳穴大肠、 3 氏8 ) 直肠下段、 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