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沿江沿海,南北居中交汇的区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以《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为课题,主要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及影响因素。
这两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是本节内容的主线,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本案例将当前的经济危机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掌握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对区域经济分析的一般认识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图片资料,探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影响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因素。
【教学方法】本节知识的学习,多采用读图分析法,图文资料演示法,加强直观印象,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图片、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教具准备】课件、图片、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演示夫子庙、杭州西湖和东方明珠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谈从图文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过渡:是什么机遇,使这些城市在经济,环境,城市建设等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今天我们走进为其提供发展机遇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来了解那里的经济状况——引出课题板书: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新课讲授:演示图片:“长江三角洲位置图”学生活动: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小结:传统的地理位置指长江与钱塘江在入海处沉积成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精选)
第二节长江三角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5.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
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3.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教学难点: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是说苏州、杭州景色很美,就像天堂一样。
教师:不错!这里有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宛若人间仙境。
这里不仅美丽,而且富饶。
在这里,人们可以泛舟河湖,漫步园林古镇,尽情领略江南景色的美好;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经济的发达与繁荣。
苏杭就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节课我们就到那里看一看。
【设计意图】著名作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同学们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上就学过了,他们并不陌学生。
用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新课,学生们会感到很亲切,有似曾相识之感,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导入二、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乌镇的图片):同学们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的民居特征讨论该民居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学生(读图,讨论):长江三角洲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优美的水乡风光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这个特殊的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课题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第1二次备课补充内容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
学习难点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浙沪一带地处长江三角洲,这里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号称“江南水乡”、“鱼米之乡”。
出示一组江南鱼米之乡的独有景观图片。
点明课题: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江海交汇之地读图·析图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找出:长江、黄海、东海。
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2)从图中找出:江苏省、浙江省、和南京、杭州、上海。
描述长江三角洲包括的范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拓展训练1.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的东北部B.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苏省东部C.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D.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2.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A.温带水果之乡B.鱼米之乡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特征是()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B.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C.地势低平,河湖密集D.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米以下4.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5.能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的有:()①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②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我国南北海运的中枢课题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第2 二次备课补充内容学习目标1、知道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以及对其他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但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其地理位置、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方面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等途径,积极主动地探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等途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形成原因、农业和工业的特点、城市和交通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途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具体实例为案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和发展优势。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方面的课件。
2.教学资料:收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地图、图片、资料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发展、城市分布等。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区域的认知。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形、气候、经济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关知识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长江三角洲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掌握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区域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特征。
2.案例教学法: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例,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原因。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练习题目。
3.准备好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长江三角洲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针对长江三角洲的特征,设计一些课堂提问和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长江三角洲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案
《长江三角洲》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及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河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河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评价;2.“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并进行简单讲解。
教师在课程引入环节也可视具体需要使用资“【课程引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视频播放使学生感受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知讲解】一、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和范围教师使用动画资【地理地图】动画类: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通过动画的演示,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读图明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
位置: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教师:长江三角洲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河流、湖泊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多媒体展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图”。
教师: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教师补充:从地形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这里河湖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因此,被誉为“鱼米之乡”。
3.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多媒体展示“我国气候分布图”。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雨,年降水量800mm以上。
4.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示意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地理特征,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针对长江三角洲这一特定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对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方面的内容,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水系等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和产业,让学生分析其发展特点和优势。
3.讨论法:学生就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4.归纳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归纳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我国哪个地区是鱼米之乡?”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江三角洲地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对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认识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城市和产业,引导学生分析其经济发展特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数据。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在课堂讨论中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以及其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特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接触和了解有限,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拓展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及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地理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地理现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及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地理特点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的多媒体课件,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通过视频欣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教学难点: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对比成都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出问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在这里,我们可以泛舟河湖,欣赏秀美的水乡景色;也可以漫步园林、古镇,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这古老的土地如今的繁华。
同学们知道苏杭在我国什么地方吗?说文解字怎么解释“苏”?这里有哪些地理特征呢?二、探究问题,分工合作(一)自然地理特征屏幕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据图,完成问题。
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老师: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包含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2、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说出该地区的主要地形。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老师:(强调对图例的判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
3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类型图和上海市气候图,说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老师:(强调对图表内容的判读)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研究报告、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重点题型整理
1. 判断题:判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等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本节课主要内容有:
1.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地理特征。
3. 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情况,包括水稻种植、渔业等。
4. 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特点,如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5.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与交通: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交通状况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6. 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挑战与战略:掌握长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约束等,并了解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第二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特点。
本节内容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我国的基本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具体特点和优势,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特点。
2.教学难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形成原因、发展优势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特点。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形成原因、发展优势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特点和优势。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介绍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区域合作等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一个复杂的区域,涉及众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和拓展。
同时,学生对于区域的实际应用和区域合作的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特征。
2.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农业、工业、城市分布和区域合作等情况。
3.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区域合作等内容。
2.教学难点: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区域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江三角洲的特点和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深入理解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长江三角洲有哪些了解?长江三角洲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三角洲的地图,介绍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特征。
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理解这些自然特征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农业、工业、城市分布。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结果。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其特点;2.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3.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能够阐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其特点;2.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
难点1.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能够阐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其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长江与海洋交汇的地带,由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组成。
该地区地形平坦,水网密布,气候温和多雨。
该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实力转移的热点区域之一。
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水稻、小麦、油菜和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该地区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且人口流动性较大。
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一批优势产业,如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等。
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水网密布、气候温和多雨,使得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得以繁荣。
然而,该地区也存在着一些自然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环保问题、产业升级问题等。
因此,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方向应是注重环保、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研讨法、问题讨论法等,以达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动参与的目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2.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因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
《红楼梦》里有两句话,“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时至今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又如何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文化特色。
【新知讲解】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地位教师讲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
教师:请同学们读图,找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上海。
学生:历史文化名城有南京、杭州、苏州、扬州;重要功能城市:绍兴、慈溪、舟山、宁波、无锡、常州等。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上海的职能及作用教师: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谁?起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共同得出答案:回答:核心城市是上海市。
上海市人口约24180万(),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城市。
上海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3.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提问: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总结: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的综合运输体系。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实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
2、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闻材料摘选:日前,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
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
而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榜。
教师:同学们,在这则新闻材料中,最值得关注的城市群是哪一个?学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呢?这与我们泰州的发展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领略它的与众不同!讲授新课一、优势篇──江海交汇之地教师: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2、在图中找出泰州、姜堰的位置,并描述与长江三角洲的关系。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着重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这一重要经济区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针对长江三角洲这一地区,学生可能对其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这一地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表解读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
2.难点: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3.图表解读法:利用地图、数据图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关案例材料。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让学生对这一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如: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特点,师生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得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得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得作用。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得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得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得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得作用。
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得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得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得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得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得作用。
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得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得影响。
【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得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得作用。
教学策略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得学习目得,形成区域地理得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江南水乡》。
师: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江南水乡人间天堂/香喷喷得日子/粉嘟嘟得船娘/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未到江南,心到江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得人间天堂。
【新课教学】一、位置与范围【探究一】读“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图(如下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得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区位置的特点;认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在全国的位置;了解水乡的特色和文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区位优越的能力,了解水乡的特色和旅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家乡文化,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
水乡的文化特色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油菜花、繁忙的京杭运河段、杭州西湖和东方明珠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谈从图文资料中获得的信息,这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家有什么感受?
是什么样的机遇,是这些城市的经济、环境、城市建设等事业获得巨大发展。
今天我们走进这里,来了解那里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
【板书】长江三角洲的位置与组成:
1.学生活动:给出图片,分析长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自然环境等:
(1)同学们根据图7.13,找出濒临的海洋和主要河流。
(2)本地区主要包括哪些地区?
(3)本地区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回顾所学南方地区,本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4)本区的农业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小组探究:长江三角洲的位置优越性。
(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通过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系,联系我国的哪些地区?
(3)沿江沿海的港口,有什么作用?
(4)综合评价长江三角洲的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的交汇处,方便我国内陆与沿海的联系,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为其发展经济提供优越的条件和机遇。
3.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的位置、地形图,分析河流对区域经济
发展的影响。
(1)通过学习长江三角洲,从利与弊两方面说明河流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2)成都平原是有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阅读52页内容,回答: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3)都江堰对成都平原的农业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长江上游河流除了作为灌溉水源外,还可以蓄积洪水,减轻下游的洪水灾害,还可以发电、养殖等,下游主要利用长江水进行灌溉发展农业,江阔水深,可以发展航运业。
课堂小结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是我国的“鱼米之乡”,地处江海的交汇处,方便我国内陆与沿海的联系,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为其发展经济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机遇。
课后反思: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