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

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

“成周”的修建意在( )A.维护西周的分封制度 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C.震慑商朝旧诸侯国势力 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2.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这表明当时A.豪强大族是封建统治的经济支柱 B.中央集权受到封国割据的威胁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弊端已经显现 D.统治者意在恢复西周礼乐制度3.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反映了( )A.科举制下知识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 B.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唯一理想归宿C.古代知识分子不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4.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

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

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 A.削相权以加强君权 B.分化事权以相互牵制C.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D.强化集体议事的制度5.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6.宋代图书传播迅速,时人笔记或言“即日传播”,或云“家至户到”,或曰“不日传都下”,或谓“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媲美置邮与传驿。

此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B.科举制度的适时改革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重教兴学的文化氛围7.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

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练习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练习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练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5分,共60分)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这一年属于公元前()A. 19世纪前期B. 20世纪后期C. 21世纪前期D. 21世纪后期【答案】C【解析】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属于晚期,故C正确;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分封制影响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 专制王权强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调的是家族观念,本质上是宗法制观念浓厚的体现,故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男女尊卑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分封制,故C项错误;专制王权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

需要掌握宗法制的内容、影响等知识.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注意限定信息“实质”,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3. “不行黜陟(官职的升迁或降黜)而藩国自析”。

这评价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哪项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平定“七国之乱”C. 实行郡国并行D. 用察举制选官【答案】A4. 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并完善。

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A. 决策B. 审议C. 执行D. 司法【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制下尚书省负责执行,故C正确;A是中书省职责;B是门下省职责;D 属于司法机构负责。

5. 唐朝时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

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A. 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B. 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C. 源于唐朝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D. 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盛行从军,北宋时期不主张从军,主要是北宋时期实行重文轻武,大批使用文官导致,故B正确;A不符合变化的特点;科举制源于隋朝,故C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地方制度变化,不是中央宰相职权变化,故D错误。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1.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

影响今天中国人这种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2.公元前817年,周宣王立鲁武公的少子为鲁国嗣君,鲁人不从,宣王起兵伐鲁,终使鲁屈服。

这表明当时()A.分封制度走向瓦解B.礼乐秩序受到挑战C.兼并战争日益频繁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3.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4.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反映了()A.科举制下知识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 B.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唯一理想归宿C.古代知识分子不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5.隋唐时期,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

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

这意味着()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 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6.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发生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7.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

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

这说明察举制()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 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 D.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8.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

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

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永春一中高二年(文科)期末考历史科试卷(2018。

02)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

5分,共48分)1.《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

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

这反映了(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2.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格物致知3.“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

”这表明()A.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三教在互补中呈现融合C.儒学具有与时俱进精神D.儒学发展一度出现困境4.黄宗羲曾提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顾炎武也说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下列对他们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推祟先秦时期封建制度B.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C.反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D.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5.公元751年,造纸术开始西传,但直到1276年才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

造纸术外传缓慢主要由于()A.文明交流途径有限B.传统科技的自身缺陷C.北部边疆战乱不已D.中国外交体制的封闭6.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

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 )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7.周代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歌谣。

《诗经》是周王朝约五百年间社会面貌的形象反映,被称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这表明( )A.周朝统治者非常顺应民情B.诗歌能够真实地再现社会面貌C.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D.《诗经》是周朝制定政策的依据8.据古文字学家研究,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用于称呼死去的父王的“帝”,与金文的帝(啻)考的“帝"和见于典籍的嫡庶的“嫡",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词。

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6题,54分)1、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

”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重视血缘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的观念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2、《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

”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

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B.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D.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3、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

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

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

这反映出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 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4、东汉光武帝时期,尚书台由少府属官变为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朝廷与地方的事务须经尚书台办理,三公”实际上成为名义职位,史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由此可知,尚书台地位的改变是为了( )A.加强皇权 B.加强中央集权C.废除宰相D.整顿吏治5、表1 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时间州县公元960年111 638公元979年297 1860(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表1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6、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

这种做法(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扩大了地方权力C.加强了君主专制 D.导致了冗官局面7、据《左传》载:齐国大夫崔杼弑君,史官因如实记载而遭其杀害,其他史官继续秉笔直书,直到崔氏妥协。

此事被汉唐史官奉为佳谈,但明清史官却当作笑谈。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等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等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 高三年第一次联考试 卷(历 史科)组卷学校:永春一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

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

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 ) A .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 B .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 C .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D .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 ) 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3.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4)A C .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 .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5.唐代初年,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 A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 .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 .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永春一中 培元中学季延中学 石光中学6.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等;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力。

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

这一做法有助于()A.明确官员的职责B.防止官员权力膨胀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避免吏治腐败发生7.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永春一中高三年月考历史科试卷(2016.10)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B. 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体现的思想是从疆域扩大的角度说明分封制对西周的影响,故A选项正确;B选项行政管理没有体现;C选项属于宗法制;D选项淡化不符合题意。

2. 汉代谶纬迷信盛行。

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

这种现象的出现( )A. 反映统治的没落B. 遭到统治者的禁止C. 与新儒学紧密相关D. 导致西汉的覆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时是汉代,封建社会还没有没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可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宣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封建神学色彩,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汉代谶纬迷信盛行”可知,并没有禁止,故C项错误;西汉的覆亡是因为王莽篡汉,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特点3. 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牌等,均无权参加。

材料表明唐代科举( )A. 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B. 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C. 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D. 具有严格的参与标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资格审查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唐代科举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排除B;唐代科举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和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但这两项均与材料的资格审查无关,排除BC。

福建省永春一中2017-2018学年7月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永春一中2017-2018学年7月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年历史暑假练习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勿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全国请愿书》中也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

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

”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阶级()A.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C.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D.追求社会主义理想2.马克思曾对巴黎公社做过如此评价:“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

”由此可判断巴黎公社()A.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实行了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C.其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D.将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3.“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

它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

”这段话是为了表明()A.推翻沙皇统治的必要性 B.退出“一战”的必要性C.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4.“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这段话表明()A.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D.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5.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据此可知。

列宁认为()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D.“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6.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把“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均与忠孝观念无关,排除BCD项。

点睛: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因此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即表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这类试题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2. 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表中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AB.BC.CD.D【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西周宗法制规定,能够继承王位的是嫡长子,也就是周王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

由此可知,三哥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B项是正妻生的第二个儿子,故错误;C项是侧室生的儿子,虽然岁数最大,但是无权继承,故错误;D项也是侧室生的,故错误。

3. 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A. 农业发展迅猛B. 分封制度崩溃C. 郡县制度形成D. 官吏待遇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官吏报酬以土地形式是古代分封制下的产物,而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实行地方行政改革,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崩溃,故B项符合;A项中的“迅猛”不符合实际情况,只能说“有一定的发展”,且材料中反映的是政治上的变革,故排除;C项是干扰项,材料只是谈到官吏待遇的变化,没有谈郡县制的形成,且郡县制真正形成于秦朝时期,故排除;以粮食为标准不等于官吏待遇下降,故D项错误。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6题,54分)1.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

”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 重视血缘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 家国一体的观念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答案】C【解析】忠臣与孝子体现出的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在家为人子,在国为人臣,一忠一孝,体现出的是家国一体的观念,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忠臣与血缘无挂;B选项只强调了“忠臣”的内涵;D选项只强调了“孝子”这一层面。

点睛:解答本题要找出“忠臣”和“孝子”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全面的解读这一关系才能找出答案。

不能只涉及到其中一个层面,这样的结论都是不准确的,2.《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

”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

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 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B. 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 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D. 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西周的“礼仪”反映的礼乐制度,是指在婚丧、祭祀、朝聘和会盟上的一系列活动中按规定办事,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要求,从而维护了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凝聚宗族亲情是宗法制的目的,不是礼乐制的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工具,本质目的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故B项不合题意。

礼乐制维护等级秩序,不利于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故D项错误。

【点睛】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

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

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3.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

福建省永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永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永春一中高一年期末考历史科试卷(2018.02)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5分,共60分)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这一年属于公元前()A.19世纪前期 B.20世纪后期 C.21世纪前期 D.21世纪后期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分封制影响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专制王权强大3.“不行黜陟..(官职的升迁或降黜)而藩国自析”。

这评价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哪项措施()A.颁布“推恩令” B.平定“七国之乱”C.实行郡国并行 D.用察举制选官4.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并完善。

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A.决策 B.审议 C.执行 D.司法5.唐朝时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

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A.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 B.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C.源于唐朝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 D.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6.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图示为两汉至清朝),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不断削弱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军机处权力的扩大D.专制皇权不断加强7.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8.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

这主要是指()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 B.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9.“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

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永春一中高一年期末考历史科试卷(2018。

02)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

5分,共60分)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19世纪前期B.20世纪后期C.21世纪前期D.21世纪后期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分封制影响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专制王权强大(官职的升迁或降黜)而藩国自析”。

这评价3.“不行黜陟..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哪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平定“七国之乱”C.实行郡国并行D.用察举制选官4.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并完善.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A.决策B.审议C.执行D.司法5.唐朝时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

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A.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B.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C.源于唐朝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D.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6.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图示为两汉至清朝),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不断削弱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军机处权力的扩大D.专制皇权不断加强7.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8.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

这主要是指()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B.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9.“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A.隋唐的科举制B.雅典的民主制C.罗马的法律制度D.欧美的代议制度10.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永春一中高一年(下)期末考历史科试卷(2018.07)命题:李素芬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40题)1.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更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①种植业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②借用牛力资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④已出现了曲辕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3.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古书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农具C.礼器和兵器D.兵器和农具4.宋代的城市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A.《坊墙倒塌以后》B.《汴河两岸》C.《长安城的落日》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5.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6.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A.限制外商华阻碍中外贸易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的扩大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7.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这首歌谣反映的实质是()A.外国商品价廉物美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民族经济发展艰难D.外商企业垄断市场8.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

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永春一中高一年期末考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5分,共60分)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这一年属于公元前()A. 19世纪前期B. 20世纪后期C. 21世纪前期D. 21世纪后期【答案】C【解析】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属于晚期,故C正确;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分封制影响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 专制王权强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调的是家族观念,本质上是宗法制观念浓厚的体现,故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男女尊卑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分封制,故C项错误;专制王权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

需要掌握宗法制的内容、影响等知识.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注意限定信息“实质”,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3. “不行黜陟(官职的升迁或降黜)而藩国自析”。

这评价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哪项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平定“七国之乱”C. 实行郡国并行D. 用察举制选官【答案】A4. 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并完善。

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A. 决策B. 审议C. 执行D. 司法【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制下尚书省负责执行,故C正确;A是中书省职责;B是门下省职责;D属于司法机构负责。

5. 唐朝时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的俗语。

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A. 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B. 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C. 源于唐朝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D. 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盛行从军,北宋时期不主张从军,主要是北宋时期实行重文轻武,大批使用文官导致,故B正确;A不符合变化的特点;科举制源于隋朝,故C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地方制度变化,不是中央宰相职权变化,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春一中高一年期末考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5分,共60分)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这一年属于公元前()A. 19世纪前期B. 20世纪后期C. 21世纪前期D. 21世纪后期【答案】C【解析】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属于晚期,故C正确;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分封制影响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 专制王权强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调的是家族观念,本质上是宗法制观念浓厚的体现,故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男女尊卑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分封制,故C项错误;专制王权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

需要掌握宗法制的内容、影响等知识.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注意限定信息“实质”,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3. “不行黜陟(官职的升迁或降黜)而藩国自析”。

这评价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哪项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平定“七国之乱”C. 实行郡国并行D. 用察举制选官【答案】A4. 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并完善。

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A. 决策B. 审议C. 执行D. 司法【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制下尚书省负责执行,故C正确;A是中书省职责;B是门下省职责;D属于司法机构负责。

5. 唐朝时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

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A. 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B. 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C. 源于唐朝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D. 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盛行从军,北宋时期不主张从军,主要是北宋时期实行重文轻武,大批使用文官导致,故B正确;A不符合变化的特点;科举制源于隋朝,故C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地方制度变化,不是中央宰相职权变化,故D错误。

6.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图示为两汉至清朝),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军机处权力的扩大D.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从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体现的本质问题是皇权的加强即专制皇权不断加强,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央集权是不断加强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内阁和军机处,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7.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缓和了社会矛盾C. 打破了世袭特权D.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答案】C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

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8. 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

这主要是指()A.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B.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不对,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不可能给奴隶以公民权; C不对,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不对,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是罗马法在当时的影响,而不符合题干它对后世的影响。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罗马法。

点评:评价罗马法的作用1.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的统治。

2.影响后世:(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2)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如:律师制度、陪审制度、诉讼原则、继承制度等)(3)近代时期,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9.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

”这批判的是( )A. 隋唐的科举制B. 雅典的民主制C. 罗马的法律制度D. 欧美的代议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制,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容易造成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与题干中“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相符,故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10.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

这是因为()A. 部分城市工人赢得选举权B. 保障了妇女的权利与自由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答案】C【解析】受工业革命的推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要求参与政权。经过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政权中心,推动了政治民主化,C符合题意。无产阶级和妇女还没有赢得选举权,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垄断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排除D。

点睛: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

11.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A. 邦联制B. 两党制C. 总统制D. 共和制【答案】B【解析】漫画中反映的是驴党和大象党,是代表美国民主和共和的两党,故B正确;A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初的政体形式;C和D属于美国政治体制特点。

12.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A. 英国《权利法案》B. 美国1787年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的一票共和,体现的是法国政治体制的斗争,所以“它”是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权利法案》是君主立宪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是共和制但没有君主制的阴影,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是君主立宪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法国的政治体制。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确立了近代的政体。

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的是总统制共和制;法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共和制;德国也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和英国的有很大的不同。

近代政体的确立都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与此相关的近代西方国家确立政体的宪法也需要掌握。

13. 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同点是()A.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B. 国家元首掌握最高权力C.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D. 君主权力来自法律规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是最高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已无实权,因此排除AB项。

而德意志皇帝则有很大的实权,并非“统而不治”,因此排除C项。

而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君主权力源于宪法规定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 德意志帝国宪法14.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A. 行政权B. 立法权C. 司法权D. 外交权【答案】B【解析】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议会都掌握了国家的立法权,故选B。

【名师点睛】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议会这是最高立法机关,君主或总统(或首相)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

15. 孟德斯鸠说:“如果同一个人或是……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这一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为()A. 实行君主立宪B. 确立三权分立C. 实行地方分权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分别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这三个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享有,这是三权分立原则的体现,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主张,故选B;A不符合美国的史实,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CD。

16.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是()①割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协定关税④五口通商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的条款中开放通商口岸能够打破中国的“闭关锁国”,打开中国市场;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倾销。

凑个故选C。

考点:《南京条约》。

点评: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17.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闭关锁国状态未发生改变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 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答案】B【解析】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南京条约》开放了商口岸,即《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闭关锁国状态发生了改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是《辛丑条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18. 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