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为茶神
茶圣陆羽的传说故事
茶圣陆羽的传说故事传说之一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
李季卿闻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即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
不料士卒于半路上将一瓶水泼洒过半,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
陆羽舀尝一口,立即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
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品尝后,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
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陆羽面前,告诉了实情,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了。
明清时的一些茶艺专家认为,南零水和临岸江水,一清一浊,一轻一重,对茶圣陆羽来说是不难分辨的。
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
唐时曾任过衢州刺史的赵磷,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
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着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传说之二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可竟陵这个地方留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
你只要翻开陆羽写的自传《陆文学自传》,就能迎面闻到这一浓郁的伤感气息。
他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
虽然用语诙谐,但其实也属事出无奈。
貌丑和结巴也就罢了,可不知何许人也一句,实在让人无限同情。
陆羽是一个弃婴,《唐国史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里,对此都毫不隐讳。
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
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遗迹至今犹在。
积公是唐朝着名高僧,而附近的寺西村里那时正卜居着一位饱学儒士李公。
李公曾为幕府官吏,动乱时弃职,在景色秀丽的龙盖山麓开学馆教授村童,与积公感情深厚。
积公就请李公夫妇哺育拾得的弃婴,当时,李氏夫妇的女儿李季兰刚满周岁,就依着季兰的名字取名季疵,视作亲生一般。
关于中国茶的神话故事
关于中国茶的神话故事中国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传统的象征。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许多神话故事被传颂数百年,它们带来了茶的神奇之处、茶农的勤劳智慧和茶的浓烈香气。
让我们一同来探索其中几个关于中国茶的神话故事。
在远古时代,相传有一位名叫神农的皇帝,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发现了茶树。
神农对这种奇特的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亲自品味茶叶并发现了茶叶的疗效。
神农发现茶叶可以治愈肠胃疾病,并在人们中间传播了这个秘密。
从那时起,茶就成为了天下的疗养之物,人们开始将其当作神奇的草药来饮用。
一个关于茶的古老神话是有关于茶神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茶神是一个负责守护茶农和茶树的神灵。
茶神会给予茶农指导和保佑,使他们能获得好的茶叶丰收。
每年的茶叶收获季节,茶神都会降临到人间,帮助茶农完成采摘和加工工作。
茶神的降临被认为是茶叶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志,只有农民们经过悉心照料茶树并得到茶神的青睐,他们才能获得优质的茶叶。
这个神话故事深深激发了茶农的努力和对茶叶质量的追求。
中国的茶文化中还有一个有名的神话故事,是关于茶叶的传播。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游历各地,尝遍天下美酒,但对茶却几乎一无所知。
有一天,李白在一座山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热情地煮了一壶茶给他喝。
李白品尝之后大为惊叹,茶叶的滋味让他大开眼界。
他热爱上了茶,并开始创作了关于茶和茶文化的诗歌和散文。
李白的作品传遍大江南北,茶叶的知名度也因此大大提升。
这个故事象征着茶文化的传播和丰富,也证明了茶叶的独特魅力。
除了这些神话故事之外,中国还有许多与茶有关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比如,有一个传说说茶叶是由一只女仙饮用而来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女仙来到人间,她饿了很久,但找不到可以解渴的水源。
后来,她发现了一棵茶树,尝了尝树叶汁液后,立刻感到精力恢复,精神焕发。
女仙对茶的恩泽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她将茶树的树叶带回了天界,并将其作为仙饮传承下来。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水是茶之“体”。
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能显其神,非精茶曷能窥其体。
”茶需用水煎或冲泡,注重水质的优劣,本在常理之中,人们历来认为茶的香醇,全赖水的清冽,水是茶之“体”。
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能显其神,非精茶曷能窥其体。
”茶需用水煎或冲泡,注重水质的优劣,本在常理之中,人们历来认为茶的香醇,全赖水的清冽,茶文化如果少了水的内容,何从谈起?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品茶家有关水质鉴定的故事,也成了茶文化的一项内容。
概括他们的观点,主要可分成“等次派”和“美恶派”。
前者即对享用之水以等次而论,以唐代张又新为代表。
他曾写过一本《煎茶水记》,书中记载了两份珍贵的品水清单,一份是曾任刑部侍郎的刘伯刍所列的宜茶泉水排位:其中杨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另一份是茶圣陆羽将天下名水分为二十等次,其中江州庐山康王谷帘水排第一……“美恶派”是相对于“等次派”而言,它认为天下之水无等次之分,不必定级,排座次,只要分辨水质的美、恶就可以了。
品茶讲究茶的色、香、味、形及相关环境,香茗更需配好茶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关茶的器具早期记载,最早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其中有文述“烹茶尽具”。
《茶经》第一次较系统地记述了茶具。
茶具演变的格局与茶具加工工艺的改进分不开,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种茶叶冲饮器具——瓷器、紫砂壶、玻璃杯,各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而紫砂壶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一把古朴典雅、款式优美的紫砂壶会弥散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情韵。
当人们一边喝着从紫砂壶中斟出的酥酥的名茶,一边细细赏玩古往今来的紫砂精品,很自然地便会陶醉在一种古老而清雅的情调中,这是纯粹的中国文化的情调。
正因如此,在第三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上,由制壶大师精心制作的一把紫砂壶的拍卖活动中,被众多收藏者追捧到11万元的高价。
唐代茶事——水为茶之母
唐代茶事——水为茶之母在唐代文人士大夫的推动下,对饮茶的要求也比前朝更加完善和讲究。
茶界素有“水为茶之母”的说法,不同的水冲泡同一种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味道,好水有利于发茶,使茶香和茶物质得到充分的表现,不良之水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陆羽在他的著作《茶经》中说,切茶之水,山中泉水为上,河水次之,井水为下。
也有茶人力主,活水为上、死水为下。
水为茶之母,古人对泡茶之水的要求历朝历代都极为讲究,清代乾隆皇帝也是极为好茶之人,他试遍大清江山各地名泉后,确定将北京玉泉山的泉水作为皇家御用贡品,派专人常年为宫中取水。
坊间还有传说,天上之水最为贵重,最为宜茶,好茶配好水,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
”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
水质不好,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就有“龙井茶,虎跑水”、“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之说。
名泉伴名茶,美上加美。
但以目前我们所处之环境的污染程度,恐怕也只是传说和理想罢了。
古代归隐自然的文人雅士,在远离世俗喧嚣的山脚下建造自己的山房茶室,都是用劈成两半的大毛竹连接在一起,将山泉水从远处的山上引入自家庭院,流入已经准备好的三只不同大小的水缸中,大缸水满之后向下流入紧挨着的中号水缸,中号水缸水满之后,流入紧挨着的小号水缸,经过这样的三次沉淀过滤,水中的杂质去除,变为最佳的泡茶之水。
可见上至皇家宫廷、下至文人士大夫对泡茶之水都颇有心得。
茶友所赠取自香山的两桶泉水理论上说,自然界的不含杂质的活水是最适宜泡茶的种类,我也曾经尝试使用取自黄山、庐山、井冈山、武夷山的泉水以及北京香山泉水、门头沟井水和江南水乡的井水冲泡最熟悉的茶叶,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所取水中的矿物质过于丰富、水质较硬的原因。
以个人二十几年的饮茶经验,几乎所有的城市的自来水都不适宜泡茶,自来水中不但杂质多,大量的水垢严重影响了水的发茶性。
与茶圣陆羽有关的历史典故五则
三一文库()〔与茶圣陆羽有关的历史典故五则〕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与茶圣陆羽有关的历史典故五则,希望读者喜欢。
与茶圣陆羽有关的历史典故五则▲典故之一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
李季卿闻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即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
不料士卒于半路上将一瓶水泼洒过半,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
陆羽舀尝一口,立即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
”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品尝后,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
”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陆羽面前,告诉了实情,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了。
明清时的一些茶艺专家认为,南零水和临岸江水,一清一浊,一轻一重,对茶圣陆羽来说是不难分辨的。
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
唐时曾任过衢州刺史的赵磷,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
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着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典故之二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可竟陵这个地方留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
你只要翻开陆羽写的自传——《陆文学自传》,就能迎面闻到这一浓郁的伤感气息。
他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
”虽然用语诙谐,但其实也属事出无奈。
貌丑和结巴也就罢了,可“不知何许人也”一句,实在让人无限同情。
陆羽是一个弃婴,《唐国史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里,对此都毫不隐讳。
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
解读何为“水为茶之母”
解读何为“水为茶之母”茶性借水而发,水质的不同对茶汤的色、香、味、韵有很大影响,好水更能体现名茶的品质特征,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古人的经验总结基本正确。
茶性借水而发,水质的不同对茶汤的色、香、味、韵有很大影响,好水更能体现名茶的品质特征,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古人的经验总结基本正确。
天然水沏茶的优劣顺序一般为:泉水(不包括硬度高、矿化度高的矿泉水)、溪水、天落水(即雨、雪水)、江河湖水、井水。
在陆羽《茶经》中,就很明确记载:“水为万茶之母、壶为万茶之父。
”而在古代饮茶时期,或者是现如今一些老茶客,都会选择好水源取水。
如在西湖冲泡龙井,会有专门到湖中央固定位置,将取水器皿下放到湖中一定深度取水,人们相信,只有那样取出来的水,烧开后冲泡西湖龙井才是最好的。
而专业人士也曾经为了冲泡云南普洱茶,就自行驱车到保山取水,再运送会昆明烧开泡茶。
既然泡茶时,水源水质量都可以选用,且水还被定名为万茶之母,那么最好用来冲泡普洱茶的水是什么水?该如何选择泡茶用水呢?一、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最早提出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茶道知识》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
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
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净化的自来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
”是说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体现出茶的真味。
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茶圣陆羽的传说典故
茶圣陆羽的传说典故本文是关于茶圣陆羽的传说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典故,欢迎查阅。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着名的茶学专家,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传说之一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
李季卿闻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即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
不料士卒于半路上将一瓶水泼洒过半,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
陆羽舀尝一口,立即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
”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品尝后,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
”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陆羽面前,告诉了实情,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了。
明清时的一些茶艺专家认为,南零水和临岸江水,一清一浊,一轻一重,对茶圣陆羽来说是不难分辨的。
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
唐时曾任过衢州刺史的赵磷,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
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着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传说之二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可竟陵这个地方留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
你只要翻开陆羽写的自传——《陆文学自传》,就能迎面闻到这一浓郁的伤感气息。
他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
中国茶文化之茶神
茶神中国人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明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相传神龙氏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普照的某一天,带着妻子儿女去爬山,突然觉得口渴,就在那时侯,忽然有一片树叶飘至眼前,捡起来一看,用手一揉,觉得汁液润滑,用舌头一舔,苦涩的不得了,神龙氏就凭着丰富的经验。
知道这是一种能止渴,提神的药,当然一个神话故事,用不着去考证它的真实性。
但是也因为如此“茶”渐渐被大家所熟知,经过许多人便一再改良,才有了我们今天所尝的茶。
说到这,唐朝的茶神陆羽便不得不提了。
据《新唐书》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
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
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当时还没有姓名的陆羽自定姓为“陆”,取名“羽”,又以“鸿渐”为字。
这仿佛谕示着:本为凡贱,实为天骄;来自父母,竟如天降。
不受佛门青灯的束缚,却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陆羽之前的时代,茶写作荼,有着药的属性。
华夏族的鼻祖神农氏终生都在寻找对人有用的植物,神农尝完百草而成《神农本草》,里面记载的植物更多是功能性质,体现了华夏人对自然的简单认识:哪些草木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神农氏“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很显然,在这里荼是类似于灵芝草之类的药物而已。
《尔雅》中槚,是荼的分类,特指味道比较苦的荼,是感官滋味层面上的直接体验,那个时候的国人观念,草木是一体,而不是今日植物学意义上的乔灌木之谓。
《诗经》上说,“有女如荼”,说的是颜色层面。
当时,人并不日常饮茶,除非真的生病。
陆羽自己所列的其他几个字“蔎”、“茗”、“荈”也只是对荼的进一步分类,赋予时令上的区别。
也就是说,在荼时代,荼只是一种可用的药草而已,这点不会因为它在不用地方与不同季节的称呼而改变。
而“茶”不一样。
《茶经》开篇就把茶作为主体,陆羽用史家为人作传的口吻描述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与茶圣陆羽的历史典故
与茶圣陆羽的历史典故导读:与茶圣陆羽有关的历史典故五则典故之一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
李季卿闻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即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
不料士卒于半路上将一瓶水泼洒过半,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
陆羽舀尝一口,立即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
”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品尝后,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
”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陆羽面前,告诉了实情,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了。
明清时的一些茶艺专家认为,南零水和临岸江水,一清一浊,一轻一重,对茶圣陆羽来说是不难分辨的。
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
唐时曾任过衢州刺史的赵磷,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
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着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典故之二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可竟陵这个地方留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
你只要翻开陆羽写的自传——《陆文学自传》,就能迎面闻到这一浓郁的伤感气息。
他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
”虽然用语诙谐,但其实也属事出无奈。
貌丑和结巴也就罢了,可“不知何许人也”一句,实在让人无限同情。
陆羽是一个弃婴,《唐国史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里,对此都毫不隐讳。
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
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遗迹至今犹在。
积公是唐朝着名高僧,而附近的寺西村里那时正卜居着一位饱学儒士李公。
李公曾为幕府官吏,动乱时弃职,在景色秀丽的龙盖山麓开学馆教授村童,与积公感情深厚。
水乃茶之灵魂
水乃茶之灵魂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7年第6期自古以来茶叶界就有一个共识:好茶还需好水沏。
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无水”即指没有好的泡茶之水。
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录》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即,用好的水泡出来的茶,会体现茶叶全面的品质;反之,若用不好的水来泡茶,则会掩盖好茶的品质,是品茗的一大缺憾。
虽然寻常茶客不至于四处奔波“为茶觅水”,非要“狮峰龙井茶配虎跑泉,武夷岩茶找九曲溪,黄山毛峰茶伴人字瀑,蒙顶石花茶搭古蒙泉”,但如果有了好茶,自然还是想能尽量品到茶最好的味道,所以,简单的水质知识还是需要了解下的。
水的硬度与茶汤品质密切相关茶圣陆羽曾提出煮茶用水推泉水为最:“山水上,江中水,井下水”。
现代解释说,“乳石隙间满流而出”的泉水没有经过地层,溶入的矿物质比较少,透明度高,污染少,硬度较低;而井水则经过层层矿石,溶入太多矿物质,硬度较高;江水居中。
但由于水源和流经途径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盐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
有些泉水,如硫磺矿泉水已失去饮用价值。
不过,水的硬度确实和茶汤品质有密切关系。
泡茶的过程是把茶中的可溶性成分,比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以及其他小分子物质萃取到水中的过程,茶的风味和口感就由这些萃取出来的成分决定。
萃取出来的多,味道就浓郁;萃取出来的少,味道就寡淡。
古人评泡茶水的标准从水质的清、活、轻,以及水味的甘、冽这五个方面来判断。
清:没有悬浮物,卫生、清洁。
活:水含有二氧化碳等气体,利于茶汤充分溶解,并且有利于鲜活饱满的口感。
轻:溶解固形物含量少,即矿物质含量少。
甘:钙、镁离子含量少(其含量过高会引起水滋味苦涩)。
冽:有似薄荷清凉的口感。
天然水中的硬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钙、镁离子会让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镁的含量>2ppm时,茶味变淡;钙含量>2ppm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ppm,则茶味变苦。
水是茶之魂,泡茶之水的重要性
水是茶之魂,泡茶之水的重要性
泡茶之水,古人认为要有五大优点,即:活、清、轻、甘、冽。
活取其泉水流动不滞;清即清明无杂质;轻即比重轻;甘非甜又似甜,有一种绕舌舒适之趣;冽即清凉有冷气。
语云:水为茶(汤)之魂。
也有云:水为茶之母。
欲得一杯好茶,水和茶叶同样重要。
好茶得之不易,好水呢?答曰:更不易得。
古人早明此理。
古籍中“论水”的文章不少,大名家、大官僚“知水”者更多。
如苏东坡、王安石、李德裕,还有乾隆皇帝等等,都是“鉴水”的大家。
苏东坡更有“相传煎茶先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之语。
泡茶之水,应以山泉为第一,井水、江河水都需如法“制”之。
水之逸品尚有“天水”即雪水、雨水(现今之雨水已大不可用)。
泡茶之水,古人认为要有五大优点,即:活、清、轻、甘、冽。
活取其泉水流动不滞;清即清明无杂质;轻即比重轻;甘非甜又似甜,有一种绕舌舒适之趣;冽即清凉有冷气。
这水的五大优点全于一物甚为难得,而更要自然而备,不取人工则更难,所以古人已有不少“制水”之法,但行之麻烦,工序甚多,工具昂贵,尤不易为。
结语:水为茶之母。
欲得一杯好茶,水和茶叶同样重要。
茶为水骨,水为茶神
茶为水骨,水为茶神喝一杯茶,理禅寻意。
读一首诗,红尘翻滚。
问佛,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知茶的人,人在深山不觉静,生在闹市何须烦。
禅心茶味,细心软语,一股股都在心底,那么香,那么淡,那么沉敛……禅茶一味,诗意人生,心有花开,岁月静好。
渐渐发现,人生是一场修行,边走边悟,且行且珍惜。
童年的纯真,少年的懵懂,青年的志在千里,中年的海阔天空,都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如茶人生,次第前行。
历经数次沸腾与翻滚,恰似人生跌宕起伏,留给世人的却是芳香四溢,做人亦如茶,不如将烦劳放下,学会对生活豁达。
杯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白云万丈,翠竹千年,风物长宜放眼量。
人间心意千万种,一款心意一款茶。
静品岁月风雨,淡读时光苍茫,笑看天际流云,墨守四季轮回。
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朝华夕拾,沧海桑田。
禅茶一味,悟道如水。
人生真该像奔流至海的江水,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
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
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
佛经里有“一空万有”和“真空妙有”的禅理。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茶为水骨,水为茶神”,自古以来,茶,更是诸多文人墨客的挚爱,茶如人生,有苦有涩,喝茶,喝的是心情,品的是意境。
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喝的是一种豪爽;陆游“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喝的是一种雅致;文征明“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喝的是一种欢愉;更有“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喝的是一种超然。
花开在岁月,经历着无常。
演绎着虚无,万古色是空。
不论晴雨,不管春秋,一杯禅茶静中饮,品茶,问茶,似茶,非茶。
木然一问,是梦里还是梦外。
一念之间,心自淡然。
众生平等,因果平等。
终究散去,不留痕迹。
禅茶,茶中参禅,禅中有茶。
禅有一念天地,茶有一味。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的作文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的作文
《茶之父母》
咱都说“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这可真不是随便乱说的呀。
就说有一次我和朋友去一个很有特色的茶馆,在那儿我算是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我们刚坐下,服务员就拿来了一套特别精致的茶具,那个茶壶啊,小巧玲珑的,就像一个艺术品,杯子也是薄如蝉翼,光看着就觉得美极了。
这时候,水也端上来了,是那种清澈见底还冒着热气的山泉水呢。
当滚烫的水倒进茶壶,与茶叶相遇的那一刻,奇迹就发生啦!茶香一下子就升腾起来,弥漫在空气中,那股子香味啊,直往鼻子里钻。
然后看着茶水慢慢从茶壶嘴流出来,倒进那精致的小杯子里,哇,那颜色,黄绿透亮的。
我迫不及待地端起杯子,轻轻地抿了一口,哎呀呀,那滋味,简直是妙不可言呐!醇醇的茶香在嘴里散开,那口感,那韵味,是普通的茶水完全没法比的呀。
让人一下子就陶醉在其中了,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好器配好水才能泡出这让人欲罢不能的好茶哟!
所以啊,这泡茶真的是很有讲究呢,器和水可都太重要啦,它们就像是茶的父母一样,缺一不可,共同孕育出那一杯杯让人回味无穷的美妙茶饮呀!以后咱喝茶可得好好挑挑器和水咯,哈哈!。
【民间故事】茶圣陆羽的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茶圣陆羽的传说故事传说之一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
李季卿闻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即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
不料士卒于半路上将一瓶水泼洒过半,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
陆羽淋闻一口,立即表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
”李季卿而令士卒再回去用水,陆羽享用后,才微笑道:“此实乃江中心南零水也。
”用水的士卒严禁破口大骂,站住陆羽面前,说了实情,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布得神乎其神了。
明清时的一些茶艺专家认为,南零水和临岸江水,一清一浊,一轻一重,对茶圣陆羽来说是不难分辨的。
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
唐时曾任过衢州刺史的赵磷,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
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缔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着的《茶经》,就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传说之二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可以竟陵这个地方还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
你只要翻阅陆羽写下的自传——《陆文学自传》,就能够迎面刺鼻这一浓烈的伤感气息。
他写到:“(陆羽)字鸿渐,无人知晓何许人,存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王勃、子云之口吃。
”虽然用语幽默,但其实也属于事出无奈。
貌帅和结巴也就罢了,可以“无人知晓何许人也”一句,真的使人无穷同情。
陆羽是一个弃婴,《唐国史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里,对此都毫不隐讳。
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
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遗迹至今犹在。
积公是唐朝着名高僧,而附近的寺西村里那时正卜居着一位饱学儒士李公。
李公曾为幕府官吏,动乱时弃职,在景色明丽的龙盖山麓开学馆教授村童,与积公感情浓厚。
略说民间敬茶神
略说民间敬茶神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早在夏商时代,中国社会曾出现过三种文化,即尊礼文化、尊命文化和尊神文化”。
“商朝进入奴隶制社会,统治者需要借重神与刑来压迫大量奴隶,因而产生了较高度的文化,即尊神文化。
”事实上,这种敬神尊神思想意识在民间影响很深,甚至延续至今。
何谓“神”呢?范文澜的理解是:“对民有利益的人和物,才被尊敬为神。
”茶界也有自己的行业神,谓之“茶神”。
民间敬茶神古已有之,比如唐代的陆羽,自幼爱茶,一生嗜茶,精于茶道。
为了研究茶,他不辞劳苦,游历天下,深入产茶区采茶制茶,遍尝各地出产的茶。
他著述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从而奠定了在茶业界的地位,被后人尊为茶神、茶圣。
敬茶神的动因各不相同,有发自于崇敬而在茶库里供奉茶神的,也有看重于功利而在茶店、茶铺、茶馆里供奉茶神的。
据说宋朝时,家家茶馆都供奉陆茶神的瓷像,生意好,就把当日最好的茶供在像前,生意不好,则用滚水往他头上浇淋,即所谓“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
可见,民间供奉神祗大多受利益驱动,功利性极强。
各地民间更多的是敬奉当地茶神,以祈佑茶业兴旺。
在西南地区,祭的茶神却是诸葛亮。
这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但绝不是凭空而来的。
三国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和饮茶传播正是蓬勃发展的时期,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首要的任务是安定和开发这片不毛之地,而“兴茶”正是他的重要安抚政策和措施之一。
诸葛孔明在南涧倡导种茶、用茶,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教民农耕与种茶,逐渐让当地人民从“伐而掇之”到“人工种茶”,从零星的自给性种植到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性种植,推动了茶叶生产发展,深得各族民众的拥戴。
在浙江茶乡安吉县,当白茶开采时,虔诚的百姓心怀感恩之情,来到天荒坪的深山里,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
他们祭祀的是一棵千年白茶树——安吉的茶祖、茶神。
闽北民间也盛行敬茶神。
政和在古廊桥上敬茶神,他们把真武大帝奉为百姓和茶叶的保护神,每逢茶市开市,或农历三月三、五月五,茶农们早早地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锦屏水尾桥上,摆上供品,点上香火,虔诚祭祀。
玄妙的中国功夫茶
玄妙的中国功夫茶第一,水为茶之父。
关于泡茶用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早有论述,山泉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茶叶品质,茶圣认为,十分之茶,若以六分之水试之,只得六分。
唐宋时期不但盛行斗茶,第一,水为茶之父。
关于泡茶用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早有论述,山泉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茶叶品质,茶圣认为,十分之茶,若以六分之水试之,只得六分。
唐宋时期不但盛行斗茶,也流行斗水,流传至今的“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说法便是很好的见证。
明代茶叶大家田艺蘅认为,山水一体。
山厚重则水厚重,山奇则水奇,山清则水清,山幽则水幽。
天下名泉,不同朝代有不同版本,天下第一泉分别是,济南趵突泉、北京玉泉、镇江中冷泉、庐山谷帘泉、峨眉山玉液泉、安宁碧玉泉、衡山水帘洞泉;第二泉为无锡惠山泉;第三泉分别是济南珍珠泉、苏州虎丘泉、杭州虎跑泉和龙井泉。
现代科学研究,水的质量除了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以及酸碱度有关,主要取决于小分子团,小分子团的含量越高和体积越小,水的溶解力、渗透力、穿透力、乳化力和代谢力就越强。
受生活工作节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现代人泡茶一般选用优质桶装矿泉水。
茶人洪治通过试验对比,发现白茶对于水的适应性要优于其他茶类。
第二,器为茶之母。
泡茶时茶具的作用,像母亲孕育孩子一样重要,常用茶具有玻璃类的茶杯、茶壶等茶具,优点是直观透明、成本低,缺点是不能抵御光源的辐射;白瓷类的茶杯、盖碗、茶壶的优点是干净明亮,成本不高;陶器类茶杯、茶壶茶具优点是古色古香,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宜兴紫砂壶的优点是实用性强,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茶汤活,缺点是价格较昂贵、一壶不事二茶。
相比而言,白茶和普洱用玻璃茶具冲泡时,口感受光源辐射的影响小于其他茶类。
第三,准确合适的投茶量。
这是泡好茶叶的前提条件之一,投茶量太少,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浓度、韵的强度不够,冲击力不强,尤其以祁门红茶、武夷岩茶、凤凰单丛、普洱最为突出。
水乃茶之灵魂
水乃茶之灵魂
安然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
【年(卷),期】2017(0)6
【摘要】自古以来茶叶界就有一个共识:好茶还需好水沏。
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无水”即指没有好的泡茶之水。
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录》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即,用好的水泡出来的茶,会体现茶叶全面
的品质;反之,若用不好的水来泡茶。
【总页数】6页(P140-145)
【作者】安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茶为主体水为灵魂第八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品茶斗水”大赛完美落幕
2.沏
杯茶:与灵魂对话——史铁生《灵魂的事》阅读笔记(连载)3.沏杯茶:与灵魂对话——史铁生《灵魂的事》阅读笔记(连载)4.沏杯茶:与灵魂对话——史铁生《灵魂的事》阅读笔记(连载)5.沏杯茶:与灵魂对话——史铁生《灵魂的事》阅读笔记(连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为茶神
作者:长河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2年第11期
古宅门前一座古井,牵系着常民家居生活的水源要角,而今流逝的年华不再?却因我这好水之徒,引来览井之趣,由古宅里拿出来的泡茶用水,我急着追问:这是古井水?
“非也!”主人说,“这水已经过滤。
”其实,品茗求好水,茶和水有着对应关系,是天经地义,却常常因近水取得容易,而忽略了好茶汤要靠好水!
水的重要性,可让茶汤美而得益,并让茶显露其光华。
好茶得真味,不同茶种,泡的用水也互见高下。
水是茶汤的关键,古人品茗有智慧。
明代沈长卿在《沈氏日旦》中说:“茶为水骨,水为茶神。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局窥其体。
”明代罗廪《茶解》说:“名茶宜瀹以名泉。
先令火炽,始置汤壶,急扇令涌沸,则汤嫩而茶色亦嫩。
”
三位明代文人说的是“水为茶神”“水为茶体”。
这说明有好水才能泡出好茶汤,这也是今人学习经验的榜样。
而今,我正身处古井前,想品好水在哪里?想要取泉瀹茗得好汤,知名泉、访名泉,还是先学会分辨水的方法。
好水,质柔而气刚,在自然环境的破坏下,我们已经不敢奢望从江河或是溪涧取得好水;在井泉取得的水成为今日泡茶人的梦幻逸水,这样甜美的水有时又称“醴泉”或“甘泉”。
什么才是甘泉好水?分辨好水,可用“清、轻、甘、冽、洁、活”作为判断标准:
清,就是水质无沉淀物,透明无色。
现代人所说的,经过滤的水没有悬浮物。
轻,就是今日所说软水与硬水之分。
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高,就是硬水,反之就是软水。
软水杂质含量低,钙镁离子含量较低。
甘,是指水的滋味,舌尖对甜的敏感度最高,立刻就有反应。
明代罗廪《茶解》中说着水甘美的感觉:“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
梅后便不堪饮。
”水的甘甜度与节气有关。
现代人的味蕾,通常对于甘甜度的敏感度不高,烹煮好的水,可先用舌尖试其滋味。
而水中钙镁离子与氯化物,对水的甘甜会造成影响。
冽,就是水要冷。
冷冽是一种水质的特性。
《红楼梦》里提到“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就是用雪水沏茶;然而,今天的环境已难用雪水煮茶,但取自山麓的泉水,具有冷冽的特性。
洁,没有污染。
水没有污染就能让水的鲜爽度提升,茶汤更为明亮。
活,煮水要活。
古人强调,活水需活火烹。
更有人提出茶若没有活水,难表现出其鲜馥。
泡茶要了解水,那么水又是如何引动茶的七情六欲?
先来看水质对茶叶浸出物的影响。
水的硬度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所以纯净度较高的水,对于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浸出量就较高,而硬水含有较高的镁钙矿物质,对茶叶的有效溶解度就偏低了。
纯净水对于绿茶的滋味与香气,会产生更醇厚与鲜爽的效果;而自来水中含氯的成分较高,所泡出的滋味也没那么鲜爽。
水,是泡茶的第一步。
有好水,还必须懂得如何煮水。
煮水,在古人的眼中,可是一件难事。
陆羽《茶经·六之炊》:“茶有九难……八曰煮。
”蔡襄《茶录》:“候汤最难。
”候汤,是指火候与定汤两方面。
火候,是指煮水的火力;定汤,则是对泡茶用水温度的定夺。
煮水,看起来是很科学的。
古代的诗人更观察到这一点,苏东坡说:“活水还须活火烹。
”许次纾《茶疏》写道:“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沿有余烟,烟气入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余烟,兼取性力猛炽,水乃易沸。
”
从陆羽、蔡襄、苏东坡到许次纾,他们的共同看法是:火源,是煮水的关键。
必须要用“活火”煮水,才不致将水煮老。
这就是所谓的“定汤”概念,这也是泡好茶的基本功。
具备好茶、好水,却将水煮坏、煮老了,前功尽弃。
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有精彩说明:“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
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
”
袁枚知道用活火煮水,更清楚水滚久了水味会变,影响茶汤滋味。
因此,他招待嘉宾喝茶必定是亲自煮水,这也让我想起许多泡茶者常用瓦斯炉,上置水壶,从第一泡茶泡到结束,水一直在滚煮着,这样的水必被“煮老”,茶汤岂能有好滋味?
水煮过头,称“老水”,原因是水煮过久,水中含氧量降低,水的滋味与鲜味也降低。
煮水,如烹调,过老或不熟都不好,浸润茶间,才让茶显光滑,汤美有益。
一位朋友说品老普洱让她行气周身,至今怀念再三的品茗,想必用的是好水,更加上用心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