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8篇《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希望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与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点、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
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活动4课堂回眸这有名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教学设计思想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这四种方法各有千秋。
直接开平方法很简单,在这里不做过多的介绍。
为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教学中进行了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避免学生简单的模仿。
我们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方法的渗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方法中,均需要用到转化的思想方法。
如配方法需要将方程转化为能直接开平方的形式,公式法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有这些均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在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在主动进行观察、思考核探究的基础上,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其中的作用,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解方程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1.参与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探索,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对结果比较、验证、归纳、理清几种解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践中,交流、总结经验和规律,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并熟练运用上述方法解题。
难点: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讲练结合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问题的优越性。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
九年级数学上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根据定义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并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3.初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并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元”和“次”的含义,并请学生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学生尝试给出定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修正,最终得出结论。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强调,让学生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2.探索新知教师出示一些方程,让学生判断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并说明理由。
通过这些例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识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同时,通过比较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3.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检查和纠正。
通过这些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和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适当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和拓展。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同时强调识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教师可适当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5.布置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解题规范和解题策略的选择,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程,只有当时,才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且,它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了。
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由于,所以,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
如“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时题中隐含了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项,且出现“关于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
如:“关于的方程”,这就有两种可能,当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篇二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三)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2.教学难点:有关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下列词语的异同;增长,增长了,增长到;扩大,扩大到,扩大了。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篇〕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清江中学钱旭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直接开平方等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探究和发现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究,初步养成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重点难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模式】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辅助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多3尺,竖着比门框多1尺,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杆,这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正好进去了。
你能知道竹竿有多长吗?(学生思考)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
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门可以看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生:矩形.师:那么,醉汉三次摆放的竹竿中存在什么图形?生:直角三角形.师:我们可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将上述醉汉进门的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师:这是我们熟悉的问题,如果我们设竹竿长为x尺,你能得到相应的数量关系吗?请尝试一下.学生独立完成.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的成果.师:这个结果对不对,这是一元二次方程吗?生:对!是一元二次方程.师:能整理成一般形式吗?试一试.学生很快完成,得到结果x2-8x+10=0.设计说明:以一个古代笑话“醉汉进门”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问题情境,生活气息浓厚,趣味性强,学生容易产生兴趣,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该情境问题,简单易懂,起点低,且和本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不同学生都可以进行探索,有所收获.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进而列出方程,为后面的深入探究打下很好的基础.二、探究新知探索一:从简单开始师:要求出醉汉的竹竿长度,我们必须要求出x2-8x+10=0的解,这是解决前面问题时出现的新问题.师:如果解方程x2-8x+10=0感觉很难的话,我们可以退一步,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谁能写出一个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生2:x2=0.师:真是够简单的!大家会解这个方程吗?生:会! x=0.师:很好,我们就从这样的方程开始!请解决下面问题.探索一:A组解下列方程(1)x2=3(2) x2=16(3)2x2=22(4) 0.5x2=-1B组解下列方程(1)(x+1)2=2(2) (x-3)2=8(3)5(2x+3)2=10学生都能很快解决,信心十足.师:这是我们自己发现的解法,给它起个名字吧!生:直接开平方法!发现解法:直接开平方法设计说明:面对探究过程中的出现的新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退回到最简单的情形去解决,渗透了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学生在解决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前,就已经具备了平方根、开平方等知识,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发现直接开平方法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探索二:向目标迈进师:我们已经解决了(x+h)2=k这类方程,但是它离我们所要解决的目标x2-8x+10=0还有很大的距离.前面解决的一元二次方程太特殊了,怎么办?生:再复杂一点.师:对,为了离目标近一些,我们把研究的方程再复杂点,从简单的角度看,我们先研究x2-8x=0(常数项为0)呢?还是先研究x2+10=0(一次项为0)呢?生:先研究x2+10=0.师:我们会解方程x2+10=0吗?学生思考,很快有人举手.生3:这个方程无解.师:很好!请看下面问题.探索二:A组解下列方程(1)x2-7=0(2)y2-25=0(3)3t2-45=0学生观察后都能发现,上面三个方程都可以使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决.师:这类方程大家很快就解决了,它可以转化为我们前面已经解决的类型.现在我们继续探索方程x2-8x=0(常数项为0)的解法.学生思考,过了一会儿,有人发言.生4:方程x2-8x=0可以化为x(x-8)=0,所以解为x1=0,x2=8.师:精彩!类似的,请大家解决下面问题.B组解下列方程(1)x2-x=0(2) y2+5y=0(3)2x2-6x=0(4)x2=3x多数学生很快解决,信心更足.师:这是我们探索过程中发现的有一个解法,也给它起个名字吧!生:提公因式法!师:因为提公因式是因式分解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也可以称这种方法为因式分解法.发现解法:因式分解法设计说明:从简单问题入手,但解决简单问题是为了解决后面的复杂问题,教师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逐步复杂化,让学生的探索逐步深入.虽然方程越来越复杂,但师生一起解决问题的目标没有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没有变。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5篇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学生学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式,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一元二次方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做为起始课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别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处理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类比发现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达到问题解决。
四、教学手段采用投影仪五、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铺垫)(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并引例打基础)课本引例(如图)由教师提出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1.1一元二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类比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使学生经历类比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过程,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类比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ax2+bx+c= 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定义,并能使用定义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的分别。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
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先来回忆一下方程的有关概念.1.什么是方程?什么的一元一次方程?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经学过的方程?分别是什么方程?(1)3x+2=0;(2)2x−3y=8;(3)25x +3y=0;(4)13y=4;(5)x2−2x+1=0;(6)y(y−8)=24;(7)5+1x−3=1;(8)2x3−y2=2.3.什么的元?什么的次?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问题1、2,要求学生列出方程,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 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个角各切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该邀请多少个队参赛?提问:(1)问题1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所列的方程为,化简后为。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因式分解法教案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3 因式分解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2.能根据方程的具体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依据方程特征选择恰当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五、课前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学生答:直接开平方法:x2=a (a≥0),配方法:(x+m)2=n (n≥0),公式法:x=2ba-±(b2-4ac≥0).2. 什么叫因式分解?学生答: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3.分解因式的方法有那些?(出示课件3)学生答:(1)提取公因式法:am+bm+cm=m(a+b+c).(2)公式法:a²-b²=(a+b)(a-b), a²±2ab+b²=(a±b) ².(3)十字相乘法.教师问:下面的方程如何使解答简单呢?x2+25x=0.出示课件5: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m/s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x s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单位:m)为10x-4.9x2.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精确到0.01s)教师问: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吗?学生答:设物体经过x s 落回地面,这时它离地面的高度为0m ,即10x -4.9x 2=0.教师问:你能想出解此方程的简捷方法吗?(二)探索新知探究 因式分解法的概念学生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方程10x -4.9x 2=0.(两生板演)配方法解方程10x -4.9x 2=0. 解:2100049x x -=,22210050500494949x x ⎛⎫⎛⎫-+-=+- ⎪ ⎪⎝⎭⎝⎭2250504949x ⎛⎫⎛⎫-=- ⎪ ⎪⎝⎭⎝⎭50504949x -=±50504949x =±+110049,=x 20.=x公式法解方程10x -4.9x 2=0.解:24.9100x x -=,a=4.9,b=-10,c=0.b 2-4ac= (-10)2-0=100,a acb b x 242-±-=()10102 4.9--±=⨯110049,=x20. =x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找出其简洁解法为:(出示课件7)x(10-4.9x)=0. ∴x=0或10-4.9x=0, ∴x1=0,x2=10049≈2.04.这种解法是不是很简单?教师问:以上解方程的方法是如何使二次方程降为一次方程的?x(10-4.9x)=0,①x=0或10-4.9x=0,②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可归纳为:(出示课件8)可以发现,上述解法中,由①到②的过程,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教师提示:(出示课件9)1.用因式分解法的条件是:方程左边易于分解,而右边等于零;2.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3.理论依据是“ab=0,则a=0或b=0 ”.师生共同归纳:(出示课件10)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1.将方程右边化为等于0的形式;2.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为A×B;3.根据“ab=0,则a=0或b=0”,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根就是原方程的根.例1 解下列方程:(出示课件11)(1)x(x-2)+x-2=0; (2)5x 2-2x-14=x 2-2x+34.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 解:(1)因式分解,得(x-2)(x+1)=0.故有x-2=0或x+1=0.∴x 1=2,x 2=-1;(2)原方程整理为4x 2-1=0.因式分解,得(2x+1)(2x-1)=0.∴2x+1=0或2x-1=0.∴x 1=-12,x 2=12. 想一想 以上两个方程可以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来解决吗?如果可以,请比较它们与因式分解法的优缺点.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如下:(出示课件12)一.因式分解法简记歌诀:右化零,左分解;两因式,各求解.二.选择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1.开平方法、配方法适用于能化为完全平方形式的方程.2.因式分解法适用于能化为两个因式之和等于0的形式的方程.3.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出示课件13:解下列方程:2222221 +=0; (2) -=0; (3) 3-6=-3;(4) 4-121=0; (5) 3(2+1)=4+2; (6) (-4)=(5-2).()x x x x x x x x x x x 学生自主思考并解答.(六生板演)解:⑴因式分解,得x(x+1)=0.于是得x=0或x+1=0,x 1=0,x 2=-1.⑵因式分解,得x (x)=0于是得x=0或x-2=0x1=0,x2=2.⑶将方程化为x2-2x+1 = 0. 因式分解,得(x-1)(x-1)=0.于是得x-1=0或x-1=0,x1=x2=1.⑷因式分解,得(2x+11)(2x-11)=0.于是得2x+11=0或2x-11=0,x1=-5.5,x2=5.5.⑸将方程化为6x2-x-2=0. 因式分解,得(3x-2)(2x+1)=0. 于是得3x-2=0或2x+1 = 0,x1=23,x2=12.⑹将方程化为(x-4)2-(5-2x)2=0.因式分解,得(x-4-5+2x)(x-4+5-2x)=0.(3x-9)(1-x)=0.于是得3x-9=0或1-x=0,x1=3,x2=1.出示课件16: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x)2;(2)x2-6x-19=0;(3)3x2=4x+1;(4)y2-15=2y;(5)5x(x-3)-(x-3)(x+1)=0;(6)4(3x+1)2=25(x-2)2.教师提示: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来求解.四种方法的选择顺序是: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7,18,19)解:(1)(1-x)2=3,∴(x-1)2=3,x-1∴x1=1x2=1.(2)移项,得x2-6x=19.配方,得x2-6x+(-3)2=19+(-3)2.∴(x-3)2=28.∴x-3=±.∴x1=3+,x2=3-.(3)移项,得3x2-4x-1=0.∵a=3,b=-4,c=-1,∴x=−(−4)±√(−4)2−4×3×(−1)2×3=2±73.∴x1=2+73,x2=2-73.(4)移项,得y2-2y-15=0.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y-5)(y+3)=0. ∴y-5=0或y+3=0.∴y1=5,y2=-3.(5)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x-3)[5x-(x+1)]=0. ∴(x-3)(4x-1)=0.∴x-3=0或4x-1=0.∴x1=3,x2=1 4 .6)移项,得4(3x+1)2-25(x-2)2=0.∴[2(3x+1)]2-[5(x-2)]2=0.∴[2(3x+1)+5(x-2)]·[2(3x+1)-5(x-2)]=0. ∴(11x-8)(x+12)=0.∴11x-8=0或x+12=0.∴x1=811,x2=-12.出示课件20,21: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x2-41=0;(2) 5(3x+2)2=3x(3x+2).学生自主思考并解答.解:(1)∵x2-14=0,∴x2=14,即x=±14.∴x1=12,x2=-12.⑵原方程可变形为5(3x+2)2-3x(3x+2)=0,∴(3x+2)(15x+10-3x)=0.∴3x+2=0或12x+10=0.∴x1=-23,x2=-56.(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2-30)1.已知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²+(k²﹣2)x+2k+4=0的一个根,则k的值为.2. 解方程:2(x﹣3)=3x(x﹣3).3.解下列方程:(1)x2+4x-9=2x-11;(2)x(x+4)=8x+12.4.小华在解一元二次方程x2-x=0 时,只得出一个根x=1,则被漏掉的一个根是()A.x=4 B.x=3C.x=2 D.x=05.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请从以下一元二次方程中任选一个,并选择你认为适当的方法解这个方程.①x2-3x+1=0;②(x-1)2=3;③x2-3x=0;④x2-2x=4.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解方程:(x2+3)2-4(x2+3)=0.参考答案:1.-32.解:2(x﹣3)=3x(x﹣3),移项得2(x﹣3)﹣3x(x﹣3)=0,因式分解得(x﹣3)(2﹣3x)=0,x﹣3=0或2﹣3x=0,解得:x1=3,x2=32.3.解:⑴x2+2x+2=0,(x+1)2=-1.此方程无解.⑵x2-4x-12=0,(x-2)2=16.x1=6,x2=-2.4.D5.解:答案不唯一.若选择①,①适合公式法,x2-3x+1=0,∵a=1,b=-3,c=1,∴b2-4ac=9-4=5>0.∴x=3±5 2.∴x1=3+52,x2=3-52.若选择②,②适合直接开平方法,∵(x-1)2=3,x-1=±3,∴x1=1+3,x2=1- 3. 若选择③,③适合因式分解法,x2-3x=0,因式分解,得x(x-3)=0.解得x1=0,x2=3.若选择④,④适合配方法,x2-2x=4,x2-2x+1=4+1=5,即(x-1)2=5.开方,得x-1=± 5.∴x1=1+5,x2=1- 5.5.提示:把(x2+3)看作一个整体来提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解:设x2+3=y,则原方程化为y2-4y=0.分解因式,得y(y-4)=0,解得y=0,或y=4.①当y=0 时,x2+3=0,原方程无解;②当y=4 时,x2+3=4,即x2=1.解得x=±1.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1,x2=-1.(四)课堂小结1.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优缺点?需注意哪些细节问题?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⑴公式法虽然是万能的,对任何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但不一定是最简单的,因此在解方程时我们首先考虑能否应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等简单方法,若不行,再考虑公式法(适当也可考虑配方法).⑵方程中有括号时,应先用整体思想考虑有没有简单方法,若看不出合适的方法时,则把它去括号并整理为一般形式再选取合理的方法.(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1.2.4)的相关内容。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的合理性.【过程与方法】经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3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用代数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的合理性.五、课前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个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出示课件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课件4)(二)探索新知出示课件5: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传染源记作小明,其传染示意图如下:(1)第一轮传染后共有人患了流感;(2)第二轮传染后共人患了流感.根据示意图,列表如下:(出示课件6)第1轮传染后的人数第2轮传染后的人数传染源人数1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列方程为1+x+(1+x)·x=121提取公因式,得(1+x)(1+x)=121,即(1+x)2=121.∴x1=10,x2=-12(不合题意,应舍去),故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教师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所以舍去.想一想: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感?(出示课件7)师生共同分析:第一轮传染后的人数第二轮传染后的人数第三轮传染后的人数生1口答:第1种做法:以1人为传染源,3轮传染后的人数是:(1+x)3=(1+10)3=1331(人).生2口答:第2种做法:以第2轮传染后的人数121为传染源,传染一次后就是:121(1+x)=121(1+10)=1331(人).思考:如果按这样的传染速度,n轮后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出示课件8)师生共同分析:传染源新增患者人数本轮结束患者总人数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n轮达成共识:经过n轮传染后共有(1+x)n人患流感.出示课件9:例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师生共同分析后解答如下: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由题意可列方程为1+x+x2=91,即x2+x-90=0.解得x1=9,x2=-10(不合题意,应舍去),答:每个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出示课件10: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如下问题:1.在分析引例和例1中的数量关系时它们有何区别?答案:每个树枝只分裂一次,每名患者每轮都传染.2.解决这类传播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方法?答案:(1)审题,设元,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2)可利用表格梳理数量关系;(3)关注起始值、新增数量,找出变化规律.教师问: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有哪些?(出示课件11)学生自主思考后,教师归纳如下:出示课件12:电脑勒索病毒的传播非常快,如果开始有6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共有2400台电脑被感染.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学生思考后自主解决.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依题意得6+6x+6x(1+x)=2400.6(1+x)²=2400.解得x1=19或x2=-21(舍去).答: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19台电脑.出示课件13:例2一个小组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贺卡72张,则这个小组共多少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出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等量关系,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解:设这个小组共x人,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x-1)=72.化简,得x2-x-72=0.解方程,得x1=9,x2=-8(舍去).答:这个小组共9人.出示课件14: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求全组有多少名同学?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后自主解答:解:全组有x名同学,根据题意,得x(x-1)=182.解得x1=14,x2=-13(不合题意,舍去).答:全组有14名同学.(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5-22)1.在一次酒会上,每两人都只碰一次杯,如果一共碰杯55次,则参加酒会的人数为()A.9人B.10人C.11人D.12人2.某中学组织初三学生篮球比赛,以班为单位,每两班之间都比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赛,则共有多少个班级参赛?()A.4B.5C.6D.73.元旦将至,九年级一班全体学生互赠贺卡,共赠贺卡1980张,问九年级一班共有多少名学生?设九年级一班共有x名学生,那么所列方程为()A.x2=1980B.x(x+1)=1980C.x(x-1)=1980D.x(x-1)=19804.有一根月季,它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枝干,每个枝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枝干、小分支的总数是73,设每个枝干长出x个小分支,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A.1+x+x(1+x)=73B.1+x+x2=73C.1+x2=73D.(1+x)²=735.早期,甲肝流行,传染性很强,曾有2人同时患上甲肝.在一天内,一人平均能传染x人,经过两天传染后128人患上甲肝,则x的值为()?A.10B.9C.8D.76.为了宣传环保,小明写了一篇倡议书,决定用微博转发的方式传播,他设计了如下的传播规则:将倡议书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上,再邀请n个好友转发倡议书,每个好友转发倡议书之后,又邀请n个互不相同的好友转发倡议书,以此类推,已知经过两轮传播后,共有111个人参与了传播活动,则n=______.7.某校初三各班进行篮球比赛(单循环制),每两班之间共比赛了6场,求初三有几个班?8.某生物实验室需培育一群有益菌,现有60个活体样本,经过两轮培植后,总和达24000个,其中每个有益菌每一次可分裂出若干个相同数目的有益菌.(1)每轮分裂中平均每个有益菌可分裂出多少个有益菌?(2)按照这样的分裂速度,经过三轮培植后共有多少个有益菌?参考答案:1.C2.C3.D4.B5.D6.107.解:初三有x个班,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1) 6.x x-=2化简,得x2-x-12=0.解方程,得x1=4,x2=-3(舍去).答:初三有4个班.8.分析:设每轮分裂中平均每个有益菌可分裂出x个有益菌.传染源本轮分裂成有益菌数目本轮结束有益菌总数第一轮6060x60(1+x)第二轮60(1+x)60(1+x)x60(1+x)2第三轮60(1+x)260(1+x)2x60(1+x)3解:设每个有益菌一次分裂出x个有益菌.60+60x+60(1+x)x=24000.x1=19,x2=-21(舍去).因此每个有益菌一次分裂出19个有益菌.三轮后有益菌总数为24000×(1+19)=480000.(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传播类的应用问题的处理有哪些体会和收获?谈谈你的看法.(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1.3第2课时)的相关内容.七、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内容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熟悉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创设问题推导出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2.传播类和增长率问题是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重点问题,本设计问题中反映出不同的“传播”和增长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问题.。
人教版数学初三教学案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人教版数学初三教学案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1、熟悉因式分化的多种要领。
2、会与一元二次方程连合综合应用。
因式分化要领因式分化主要有十字相乘法,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
求根公因式分化没有普遍适用的要领,主要先容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化法。
而在比赛上,又有拆项和添减项程序法,换元法、长除法、短除法。
提公因式法要是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发起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化因式的要领叫做提公因式法。
具体要领:在确定公因式前,应从系数和因式两个方面思虑。
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条约数字母取各项的相同的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当各项的系数有分数时,公因式系数为各分数的最大条约数。
要是多项式的第一项为负,要发起负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成为正数。
发起负号时,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基本步骤:(1)找出公因式;(2)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①找公因式可根据确定公因式的要带头确定系数再确定字母;②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注意要确定另一个因式,可用原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便是提公因式后剩下的一个因式,也可用公因式分别除去原多项式的每一项,求的剩下的另一个因式;③提完公因式后,另一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口诀:找准公因式,一次要提尽,百口都搬走,留1把家守,提负要变号,变形看奇偶。
公式法要是把乘法公式的等号双方互换位置,就可以得到用于分化因式的公式,用来把某些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分化因式,这种分化因式的要领叫做公式法。
分化公式:1、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敷衍q px x ++2型的式子要是q 分化为分化为数a 、b 。
且有a + b = p 时(即a 与b 和是一次项的系数),那么;或敷衍型的式子要是有,,且有时,那么这种分化因式的要领叫做十字相乘法。
(2)常数项是两个数的乘积;(3)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因数的和。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最新5篇)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最新5篇)元二次方程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2. 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1.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的概念,介绍了的一般形式以及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理解的定义: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程,只有当时,才叫做。
如果且,它就是了。
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由于,所以,符合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的”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
如“关于的”,这时题中隐含了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项,且出现“关于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
如:“关于的方程”,这就有两种可能,当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时,它是,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1.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2.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重点:1.的有关概念2.会把化成一般形式难点: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引例:剪一块面积是壹五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x(x十5)=壹五0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壹五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二、新课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2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掌握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公式的步骤,并能求解出方程的根。例如,解方程x^2 + 6x + 9 = 0,引导学生将方程左边写成(x + 3)^2的形式,从而迅速得出解。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牢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求解不同形式的方程。如解方程ax^2 + bx + c = 0,使用公式x = [-b ± √(b^2 - 4ac)] / (2a)。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也展示出了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因此,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能够更加高效和深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8篇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8篇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构建本章的部分知识框图。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配方法(第1课时)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2.初步了解形如(x+n)2=p(p≥0)方程的解法.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成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乐趣.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形如x2=p(p≥0)的方程.【教学难点】把一个方程化成x2=p(p≥0)的形式.五、课前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是平方根?一个数的平方根怎么样表示?(出示课件2)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a(a≥0)的平方根记作:.x2=a(a≥0),则根据平方根的定义知,x=.2. 求出下列各式中x的值,并说说你的理由.(出示课件3)⑴x2=9;⑵x2=5.解:⑴x=±3 ;⑵x=.思考:如果方程转化为x2=p,该如何解呢?(二)探索新知探究直接开平方法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出示课件5)教师问:设一个盒子的棱长为xdm,则它的外表面面积为6x2dm2,10个这种盒子的外表面面积的和为10×6x2,由此你可得到方程为10×6x2=1500,你能求出它的解吗?学生思考后,共同解答如下:.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x2dm2,可列出方程:10×6x2=1500,由此可得x2=25.开平方得x=±5,即x 1=5,x 2=-5.因棱长不能是负值,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5dm .教师问:解下列方程,并说明你所用的方法,与同伴交流.(出示课件6)(1) x 2=4;(2) x 2=0;(3) x 2+1=0.学生回答:⑴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 1=2, x 2=-2.⑵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 1=x 2=0.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 2=-1,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原方程无解.教师归纳:(出示课件7)一般地,对于可化为方程 x 2 = p, (I)(1)当p>0 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I)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1x =,2x =;(2)当p=0时,方程(I)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 = x 2 =0;(3)当p<0时,因为任何实数x,都有x 2≥0 ,所以方程(I)无实数根.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直接开平方法. 例1 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出示课件8)(1) x 2=6;(2) x 2-900=0.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解:(1)直接开平方,得x =12,∴==x x(2)移项,得x 2=900.直接开平方,得x=±30,∴x 1=30, x 2=-30.出示课件9:解下列方程: (1) 2280;x -=(2)2953.x -=学生自主思考并解答.解:(1)移项,得228.=x系数化为1,得2 4.=x∴=x即122,2;==-x x(2)移项,得298.=x系数化为1,得28.9=x12,∴==-x x教师问:对照前面方法,你认为怎样解方程(x+3)2=5①?(出示课件10)学生自主讨论后回答:解:把x+3看做一个整体,两边开平方得3x +=33.x x ∴+=+=,或③于是,方程(x+3)2=5的两个根为1233x x ∴=-+=--或教师总结:由方程①得到②,实质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就把方程①转化为我们会解的方程了.例2 解下列方程:(1)(x+1)2= 2;(出示课件11)教师分析:本题中只要将(x+1)看成是一个整体,就可以运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x+1是2的平方根,∴x+1=即x12=-1-(2)(x-1)2-4 = 0;(出示课件12)教师分析:本题先将-4移到方程的右边,再同第1小题一样地解.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2)移项,得(x-1)2=4.∵x-1是4的平方根,∴x-1=±2.即x1=3,x2=-1.(3) 12(3-2x)2-3 = 0.(出示课件13)教师分析:本题先将-3移到方程的右边,再两边都除以12,再同第1小题一样地去解,然后两边都除以-2即可.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3)移项,得12(3-2x)2=3,两边都除以12,得(3-2x)²=0.25.∵3-2x 是0.25的平方根,∴3-2x=±0.5.即3-2x=0.5,3-2x=-0.5,∴ x 1=54 x 2=74.出示课件14,学生自主思考并解答.例3 解下列方程:(出示课件15)(1)2445x x -+=; (2)29614x x ++=.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225,x -=2x ∴-=22x x -=-=方程的两根为12=+x22x =-(2)()2314,x +=312,x ∴+=±312312,x x , +=+=-方程的两根为113,=x 2 1.x =-出示课件16,学生自主思考并解答.(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7-21)1. 一元二次方程x 2﹣9=0的解是______________.2.下列解方程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 x 2=-2,解方程,得x=B. (x-2)2=4,解方程,得x-2=2,x=4C.4(x-1)2=9,解方程,得4(x-1)= ±3, x 1=14,x 2=74D.(2x+3)2=25,解方程,得2x+3=±5, x 1= 1;x 2=-43. 填空:(1)方程x 2=0.25的根是______________ .(2)方程2x 2=18的根是______________.(3)方程(2x-1)2=9的根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李昆同学解答的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过程,你认为他解的对吗?如果有错,指出具体位置并帮他改正.解:21150,3⎛⎫+-= ⎪⎝⎭y 2115,3⎛⎫+= ⎪⎝⎭y ① 113+=y ② 113=-+y ③1.y =-④5.解方程22(2)(25)x x -=+参考答案:1.x 1=3,x 2=﹣3解析:∵x 2﹣9=0,∴x 2=9,解得:x 1=3,x 2=﹣3.故答案为:x 1=3,x 2=﹣3.2.D3.⑴x 1=0.5,x 2=-0.5 ⑵x 1=3,x 2=-3 ⑶x 1=2,x 2=-14.解:不对,从②开始错,应改为113y +=123, 3.y y =-=--5.解:()()22225,x x -=+2(25),x x ∴-=±+ 225,22 5.∴-=+-=--x x x x方程的两根为17,=-x 2 1.=-x(四)课堂小结(1)你学会怎样解一元二次方程了吗?有哪些步骤?(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与同伴交流.(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1.2.1)第2课时的相关内容。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6 人教版
明确基本概念,为利用定义解题打基础
从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应用这方面举例,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步步升入明确此知识点的实质,从而达到会一题知一类题的目的
从这两类题中使学生明确给出方程的根可以从代入的角度求出方程中的字母系数或是有关字母系数的代数式的值
2、整理典型习题并解答
(1)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有关习题
(2)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关的习题
(3)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联系的习题
3、从你的整理中推荐一道好提给同学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有关概念回顾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课题
一元二次方程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在参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预习经历小组合作交流,在展示中提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只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二)学生预习成果展示
变式练习
1、xm2-2m-1+mx-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
2、(m+1)xm2-2m-1+mx-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
板书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式ax2+bx+c=0(a≠0),•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一、自主学习(一)温故知新问题1 要设计一座2m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多高?分析:设雕像下部高x m,则上部高________,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问题2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长为__________,宽为__________.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题3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_________.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_____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_________________场.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简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二)探索新知请回答下面问题:(1)方程①②③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方程①②③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_______,只含有_____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二次)的方程.二、学习过程1.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ax2是____________,_____是二次项系数;bx是__________,_____是一次项系数;_____是常数项.(注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要包含它前面的符号.二次项系数0a ≠是一个重要条件,不能漏掉.)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将方程3(1)5(2)x x x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三、达标巩固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1)012=-x (2)y x 3)1(22=- (3)01322=--x x(4)0112=-x x(5)22)3()3(+=-x x (6)x x 4592-= 2、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各项系数. (1)7)12(2=-x (2)0)12(532=++x x3、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 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 有一个面积为54m 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 m ,另一边剪短2 m ,恰好变成一 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 三个连续整数两两相乘,再求和,结果为24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4、以-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 .x 2+2x -x =0 B .x 2-x -2=0 C .x 2+x +2=0 D .x 2+x -2=0 四、学后记五、课时训练 基础过关1.方程(x+3)(x+4)=5,化成一般形式是________.2.若方程kx 2+x=3x 2+1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3.如果两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23,求这两个数,如果设其中一个奇数为x ,•你能列出求解x 的方程吗?_____________.4.如图,在宽为20m ,长30m 的矩形场地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道路,余下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耕地的面积为500m 2,若设路宽为xm ,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5.若ax 2-5x+3=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不等式3a+6>0的解集是( ) A .a>-2 B .a<-2 C .a>-2且a ≠0 D .a>126.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如果全组有x 名同学,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 .x (x+1)=182 B .x (x-1)=182 C .2x (x+1)=182 D .x (x-1)=182×2 能力提升1.若关于x 的方程(m+3)27m x -+(m-5)x+5=0是一元二次方程,试求m 的值,•并计算这个方程的各项系数之和.2x 2x-4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的积.3.若关于x 的方程(k 2-4)x 2是一元二次方程,求k 的取值范围.4.若α是方程x 2-5x+1=0的一个根,求α2+21α的值.5.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5250x x p p -+-+=的一个根为1,求实数p 的值.6.求证:关于x 的方程(m 2-8m+17)x 2+2mx+1=0,不论m 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基础知识(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注意事项: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抓住三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方程是整式方程(即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三者必须同时满足,否则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其中0a ≠是定义中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否则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剖析: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将方程变形和整理后的一种很有规律的表达形式,它的左边是未知数的二次三项式的降幂排列,且其中a 通常写成大于0的形式,而右边是0.2.当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后,左边的三个单项式ax 2,bx ,c 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且常数a ,b 分别叫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基础. 二、重难点分析本课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抓住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要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方程是整式方程(即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三者必须同时满足,否则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本题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转化,熟记公式20ax bx c ++=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背景分析学习任务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一次方程向二次方程的转化,是低次方程向高次方程求解方法的阶梯,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的特例。
一元二次方程有广泛的实际背景,它可以作为许多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学生情况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
它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
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 (a0)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