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长丰县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
高中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标要求【知识和技能】⒈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⒉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⒊知道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对力分类,能正确区别力的类别⒋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⒌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能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分析一般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的关系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和方法】⒈通过研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⒉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⒊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的物体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研自然的兴趣,知道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力、重力、重心的概念。
力的图示和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力、重心概念的深入理解教具弹簧、弹簧秤、木块、海绵、不规则的薄板、细线、曲尺…教学过程新课准备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看书P54后答:物体速度(大小、方向)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看书P54后举例。
【思考】怎样才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要想使物体发生形变有哪些方法?其它物体对它作用。
新课教学1.力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物体受力是相互的,受力物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力是物体产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力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N测量:测力计(3)力是矢量(结合实例分析)【想一想】怎样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加速直线运动?(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例】木块浮于水面先定力的单位标度——再画出力指向的方向——最后画出。
箭头、箭尾均可表示出力的作用点。
【思考】苹果从树上由静止下落是受到什么力作用?2.重力(1)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课标要求【知识和技能】1、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并认识到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指出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的测量工具、单位、量性;4、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5、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6、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7、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能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过程和方法】1.知道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理解等效替换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通过学生之间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使他们体验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能片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及重心的理解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力的图示2.重力的概念、“重心”概念的理解、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三、教学方法实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
四、教具准备弹簧秤、砝码、质量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木圆环、直角三角尺、重锤线五、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力与力图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在足球场上,守门员大脚开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球时,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方向改变了。
用劲折木条,木条弯曲了,这些都是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思考】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有何区别?怎样才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1.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举例)说明: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思考:任一个力都需要几个物体?你用一个简便的实验来说明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比如用手拍桌子,手也会感到痛。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全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定标度.(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学生活动:做例题中物体受力的图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水平较差师: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生:根据物体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平衡,拉力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绳子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的位置,两条直线的交点来确定薄木板的重心.师:很好,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同时,也可以现象了,这里面包括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支持这种说例1,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例图3三、重力和重心的特点例3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图4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原来不容易观察的瓶子和桌面也发生了形变.师:在这个例子中,倾斜的墙面对小球有没有弹力的作用呢:墙和小球之间好像应该有弹力.:不好判断,因为二者虽然接触但是它们的形变情况从图中观察不: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是接触,充分条件是挤压产生形变.在上图建议做法:选择器材:从弹簧组中选择一只弹簧(实验桌上有的钩码各一盒,选择50g的钩码质量比较小,容易调节,另外增加一个不会损坏弹簧首先将实验装置调整妥当距离是否合适,标尺面与弹簧上的指针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是否便于读数一、弹力的产生例1例2图7支持力、压力的方向都要与接触面垂直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见解析图分别画出图8甲、乙中小球、丙中杆的受力示意图.用细绳挂在光滑的墙壁上,乙中小球用细绳拴着静止在桌角上,例3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一重为4 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3 cm,则弹簧原长为多少?劲度系数为多图9放着三个质量和直径均相同的光滑图10由实验测得某弹簧所受弹力F和弹簧的长度L图11师:用弹簧测力计轻图3一、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例1例例例4图7图8例1图1.2个例2图2例图3时,木块不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木块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竖直方向上的静摩擦力等于重力,,与压力大小无关.木块沿墙面下滑时,木块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例图4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B对它的压力、地面支持力和地面图5 .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如图6所示是工厂传输货物的装置,物体在皮带的带动下,以速度v沿直线匀速向右运动,物体图6B.2个图7方木板、白纸、弹簧秤90°角的同学图3 .合力与两分力的大小关系图4两个等大的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利用其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图5 图6=120°,则合力大小等于分力大小(如图6所示)..共点力: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一、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例1例2图7点引两条有向线段OC和OD,夹角为的长度都是3个单位长度,例3图8.两绳对日光灯拉力的合力大小为G.两绳的拉力和重力不是共点力且都与竖直方向成45°F2=22G,C图9B.50 3 ND.100 3 N30 N,方向水平向与分力F1的夹由题图可知,D项中手臂受力是B项中的2倍,肯定不是最小,排除,得到F=2cos最大,F最小..知道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生:可以看到薄木片被压弯,这一个效果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生:是由于物体本身的重力引起的,它产生了一个使物体向下压的效果.师:我们能不能把木片竖直放置而使物体静止呢?如果不能,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它静止?当然不能,应该用一个绳子拉住物体才能使它静止.。
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人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教学用具: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力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对“力和力的图示”的学习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等录像资料。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解释现象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现象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点评:通过实际问题以及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 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具体过程:先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ab,让ab穿过重心c点,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薄板可以水平平衡。
注意: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地方,也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重力作用。在力的图示中,重力的作用点应画在重心处。
课堂练习
1.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一章力
课题
重力
主备人
程翠芳
主审人
李现宏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掌握重力的方向和大小,掌握重心的概念,会求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重力的概念、大小和方向
难点
理解重心的概念
⑴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⑶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引起,但不能说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学生思考复习
学生阅读课本
高中物理教学通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找到。
学生动手找自己的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并且说出其原理。(二力平衡)
3.重心的确定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出示投影片)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3)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如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处,而圆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而在圆环的几何中心处;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
但本节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形变的原因,说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并且复习力的图示。
通过此段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初中力学基本知识。
重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对于它的学习和描述,一方面能训练学生从常见的、普遍的物理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同特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力提供认知的模板,即从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产生原因等方面认识力。
在物体重心的确定上,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确定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并且和数学上的重心作比较,深入理解重心的含义。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性阅读,并且布置探究性作业,课下收集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以及测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①教学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
②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了重力和力的概念,学习了力的图示,学生的这种储备为这节课的教学带来方便,使教学难度降低,因此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把重点放在其他知识的讲解上。
力的三要素: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二)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大小与方向:
大小:G=mg
g=9.8N/kg为重力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3、作用点:重心
(三)基本相互作用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主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起到引导,启发,组织的作用。
(3)物体发生运动状态改变和形变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领会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环节二,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请用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课本“第51页3至5自然段”。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用笔画出下列问题的答案。请举手发言,不足之处请其他同学补充。
(可参考练习册第50页核心解读)
(1)力的定义?
(1)完成习题1
(2)总结力的图示的作图步骤。
(3)总结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可参考练习册第50页核心解读)
准确把握力的概念,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辨析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异同点。
环节三,学习新知能力提升
请用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课本“第51页至第52页重力部分”。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教学重点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法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直尺,橡皮条,易拉罐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请学生描绘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回答:匀减速、匀速、匀加速教师活动:一个物体沿着一直线运动,为什么一会儿做匀减速?一会儿做匀速?一会儿做匀加速运动呢?原来物体的运动性质跟它与周围物体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必须搞清楚它的受力情况。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进入第三章——《相互作用》的学习。
(展示课题) 初中同学们学过一些的有关力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
首先让我们从最基础的知识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板书课题,展示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进行新课1、力的概念的学习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足球比赛”视频课件。
提出问题:在哪些情况下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学生活动:在人脚踢球、头顶球、手抱接球等情况下球的运动情况发生变化。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几个精彩瞬间。
你能详细的说说三种情况下球的运动状态变化情况吗?学生活动:踢球时,球又静止变为运动。
高中物理 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本章讲述的是关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习静力学的基础和准备.内容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本章内容与初中学过的有关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是今后学好其他力学知识的基础.所谓基础性,就是要为学习力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知识方面来说,就是理解力的初步概念,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会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从运用方面说,是初步熟悉对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会画出正确的受力图.本节具有预备性,不论在知识上和运用上都要有一个“度”.比如在本章第二节提到:“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它们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在这一节就不要求从道理上把这一论断说清楚二、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教学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四、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有何区别?引入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P54第一段后答:物体速度(大小、方向)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P54第二段后举例。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同学们都平时都习惯这样说,我们班要数某某同学的力量最大,某某同学脚部的力量最强,一脚可以把足球开出五、六十米。
这种对力的说法符合物理角度对力的定义吗?本节课我们将着手研究这个问题,并学习几种简单的力学问题。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安徽省长丰县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长丰县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长丰县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3。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1。
高中物理第三章3.1重力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问题与练习】(学生板演)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①万有引力作用;②电磁相互作用;③强相互作用;④弱相互作用。
【本节总结与归纳】三个内容:①力的概念;②重力和重心;③四种相互作用。
作 业
布置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下节课预习内容
教后感
领导
查阅
2.重力的矢量性:重力的大小 ,这里的 就是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力的测定。
4.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5.重心的找法:①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⑴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重心在其几何的中心;⑵形状不规则的均匀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有关)。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的分布都有关系。
3.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又是什么原因使物体产生形变?
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
4.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6.力的性质:力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
【举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将使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不同。
板
书
设
计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一、基础知识复习
1、基本概念
2、公式
二、方法与规律应用
1、基本概念应用
2、
三、巩固练习
教 学
环 节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
(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实践、探索、训练等内容)
教师导向激励示范等内容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2、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学习任务】探究1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指的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如2、你还能举出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吗?如?3、什么原因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呢?4、你能给力下一个定义吗?5、力是矢量,我们目前学习里哪些矢量?探究2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可以根据公式G=mg 计算,(其中的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
3、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哪?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补充学习材料】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物体的各部分中,只有重心处受重力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3、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
C、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很可能也随着改变。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1
的关系。
学生归纳力的图示的方法和步骤,并说明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的区别和联系。 3.“重力”教学 ①重力的定义;重力产生的原因。 定义: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注意:因位置影响,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不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 重力。 ②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等效思想提出概念,建立理想模型) A.实验: 快速寻找一根铅笔或者木棒的重心, 并说明重心的概念。 B.通过实验体会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实验: 寻找三角板等薄片物体的重心 (悬挂法) ; 寻找圆环的重心; C.通过实验体会影响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形状和质量分布。
学生安排
备注
阅读 51 页内 容 ,体会 加 速度 a 和力 F
B.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 2.安排具体受力,让学生进行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分析,并明 确力的三要素。 (1)画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 m=0.05kg 的均质小球所受重力 的图示。 (2)画出沿滑梯下滑的质量 m=20kg 的小孩 (质点) , 所受重力的 示意图。
实验:棒球杆的重心;米尺的重心;拖把杆的重心; 4.归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名称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相吸 之间 特点 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作用范围 一切物体之间
同种 (名) 相斥, 异种 (名) 电荷之间和磁体
强相互作用
距离增大时,急剧减小
1015 m 范围内,
即原子核内部
放射现象中起作用;强度 弱相互作用 只有强行互作用的 10 倍 5.板书设计 (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2)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标要求【知识和技能】⒈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⒉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⒊知道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对力分类,能正确区别力的类别⒋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⒌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能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分析一般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的关系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和方法】⒈通过研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⒉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⒊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的物体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研自然的兴趣,知道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力、重力、重心的概念。
力的图示和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力、重心概念的深入理解教具弹簧、弹簧秤、木块、海绵、不规则的薄板、细线、曲尺…教学过程新课准备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后答:物体速度(大小、方向)发生变化学生看书P54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看书P后举例。
54【思考】怎样才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要想使物体发生形变有哪些方法?其它物体对它作用。
新课教学1.力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物体受力是相互的,受力物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力是物体产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力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N测量:测力计(3)力是矢量(结合实例分析)【想一想】怎样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加速直线运动?(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例】木块浮于水面先定力的单位标度——再画出力指向的方向——最后画出。
箭头、箭尾均可表示出力的作用点。
【思考】苹果从树上由静止下落是受到什么力作用?2.重力(1)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了重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以及重力与引力 的区别。 知道了重力大小的测量和用G=mg来确定, 知道了重力的方向; 学习了重心的概念, 知道了与重心有关的因素及重心的确定方法。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板书 设计 一、力和力的图示 二、重力 1、重力 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重心 三、基本相互作用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你们初中学国的力有什么性质呢? 举例: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 痛呢?(让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举例:不小心两人碰头,谁头先痛? (1) 、相互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 作用是相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 学生猜疑: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教师释疑: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以 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 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 ⑴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就是重 量。 一个物体受到10N的重力,可以说这个物体的重量是10N。 提问:重物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谁? 学生: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重物。 强调:地球上的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 受力分析中重力肯定有。 在月球上,物体也会由于月球的吸引而受到相应的重力,到其他星球表面也 一样。 ⑵产生条件: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提问: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为什么? 学生: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其重力。 实验:手提弹簧称及其下挂的钩码,测出钩码的重力;在竖直方向上用不同 的方式运动,观察弹簧称示数及其变化。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并结合二力平衡知识得出结论) ⑴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 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在数值上 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问:以上的这种情况这样说对不对:悬绳的拉力就是重力? 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的重力的大小,观
8
教学 重、 难点 教学
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 难点:重心概念的理解。g 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弹簧秤、钩码、质量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木圆环、直角三角尺、重锤线 准备 课型 课时 安排
1
1课时
引入: 同学们都平时都习惯这样说,我们班要数某某同学的力量最大,某某同学脚 部的力量最强,一脚可以把足球开出五、六十米。这种对力的说法符合物理 角度对力的定义吗?本节课我们将着手研究这个问题,并学习几种简单的力 学问题。 一. 力概念的引入和力的性质 问题{叫学生看书 51 叶第一段话回答}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什么量在发生改 变: 总结:物体的速度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例:在足球场上,守门员大脚开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球时, 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方向改变了。这些都是什么现象,是 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教学 过程 (学生老师谈论)这些都是球运动状态改变的现象;球运动状态改变都是运动员 对球作用的结果。 例:演示 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 ,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 呢? 演示 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 这样的变化呢?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球,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 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6
(尽量将重的物体放在车的底部,整体的重心较低,行驶较安全) 一、 基本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是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对于通常大小的物 体,它们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弱,常被忽略不计。 电磁相互作用包括静止电荷之间以及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和磁是密 切相关的,在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磁力可以和另一个参考系中的电力联系起来, 电力和磁力可统一为电磁相互作用。 引力和电磁力能在宏观世界里显示其作用。这两种力是长程力,从理论上说, 它们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但是,电磁力要比引力强得多。宏观物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除引力外,所有接触力都是大量原子、分子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是短程力。短程力的作用范围在原子核尺度内。 强作用力只在 10 m 范围内有显著作用,弱作用力的作用范围不超过 10 m。这两 种力只有在原子核内部和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中才显示出来,在宏观世界里不能 觉察它们的存在。核子(质子、中子) 、电子和中微子等参与弱相互作用。强相互 作用是介子和重子(包括质子、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这种力将核子束缚 在一起,核物理学家们把它称为核相互作用。 三、小 结
7
本节课的应用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力的图示、重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以及物体重 教学 反思 心位置的确定。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只要作一般性的了解。这节课重点是对重物牵引下小 车的运动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涉及到了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作图象的方法、原则, 很好地提高了大家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又为后面学习这种匀变速运动打下了基础
2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 不分先后。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 物体。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 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3) 、矢量性 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或弹簧称测量,力的 单位:牛顿 符号 N。1N 到底有多大?
4
察计算重力G与钩码的质量m的关系。 学生马上得到:G与m成正比。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 G=mg(g=9.8N/kg) 强调: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一般情况下忽略这个差异,可认为g 值是恒定的。 实验:从静止释放的小石块总是竖直下落,重锤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归纳:从静止释放的小石块总是竖直下落,分析重锤线下重物的受力情况, 可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 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巩固训练(叫学生上黑板上画此图的重力示意图) ①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B D)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 ②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样表示对吗?(请 学生分析) ⒋重心 ⑴概念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 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或各部分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或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 的合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把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到一点将不影响 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替代的思想。 ⑵与重心位置有关的因素: ①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②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项目 内容 修改 课题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与创 新 1、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两类。 ⑵理解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力的测量工具、单位、量性、力的图示。 ⑶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⑷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 G=mg(g=9.8N/kg)计算重力。 ⑸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水平支持物支持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 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教学 目标 ⑹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⑺了解力的几种基本相互作用,会对不同的力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⑵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 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能片面。
5
G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此几何中心上。 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投影分 析)
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二次悬挂法或寻找支点 法找到。 学生动手找自己的不规则薄板的中心, 并且说出其 原理。 教师演示:木圆环,不规则形状薄木板的重心。 (参照 课本中P5的实验) 验证: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让其穿过重心C点,再 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薄板可以水平平衡。也可以重心C为支点, 让薄板水平平衡。 演示讲解:不倒翁的制作就是改变椭圆空腔的重心,增强对重心概念的印象。 演示:将一段均匀的直铁丝,做成直角、四边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用悬 挂法寻找其重心的位置。 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可在物体之外。 物体的稳定程度与重心的高低及支承面的大小等有关。 简单介绍一下不倒翁的原理,让学生有一种印象,为以后学习平衡的种类奠 定基础。 巩固练习:用卡车运输一些有的轻、有的重物体,将这些物体怎样堆放到卡 车上较为合理。 C C
1 千克的物体受的重力是 9.8N。一斤是 500 克受到的重力是 4.9N。 一本书大约是 290 到 300 克重约 3N 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那些?举例说明。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演示:关门时,在不同的地方施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说 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3.力的三要素 大小、作用点、方向 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把力的三要素完整的表示出来呢? 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例:一个重 150N 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叫学生上黑板上画出物体重力 的图示和示意图。 老师总结:力的图示:按一定的比例作出的带有箭头的线段。 线段的长短代表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代表力的作用方向,箭头或箭尾代表 力的作用点。 有时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 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二、 重力 提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