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五篇范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五篇范例)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课后完成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交流、猜测、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每小组一张图纸教学过程:一、复习1、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谁先解答出来。
8千克的1/4是多少?6分米的2/9是多少?学生举手回答。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这里的“一个数”指的是整数,那能不能是分数呢?(学生作出猜测,有的学生认为不能是分数,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是分数。
)2、引入:那到底能不能是分数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就明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探究新知(一)、学习例41、创设情境:我们教室的后面有一块什么地呢?(菜地)现在杨老师准备分一小块一小块来种各种各样的菜,你们想知道杨老师是怎么分的吗?课件出示例4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涂色部分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观察得出,涂色部分占这个大长方形的1/2。
2、追问:画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观察、分析,同桌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左图中画斜线部分占1/2的1/4,又占这个大长方形的1/8;右图中画斜线部分占1/2的3/4,又占这个大长方形的3/8。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多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 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追问:还可以怎么说?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追问:还可以怎么放?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
3.口答准备题:(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二、新授(一)教学例11.读题2.分析探索提问:也同样是720毫升的果汁要倒入到杯子里,这题与刚才的两题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小结:刚才两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一种杯子里,而这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两种不同的杯子里。
提问:那么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用720÷(6+1),可以这样计算吗?追问:那该怎么办?同桌先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5篇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5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①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一教学设计:2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实际操作等直观方法,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设计分层练习,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巩固分数加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四、实际应用
1.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学生尝试解决,展示解题过程。
3.教师点评:关注学生解题思路,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课堂小结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律的理解。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分数加减法运算。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道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并解决它。要求学生将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作业本上,以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挑战题:完成课本第33页的“拓展与挑战”部分。这部分题目难度较高,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4.小组合作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技巧,制作成一份手抄报或PPT,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3.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将分数加减法应用于生活情境。
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他们的疑问,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然后,我会进行点评,强调以下几点: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关键是通分和约分。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一教学设计:2.4(3)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5篇)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
方法。
初步联系使用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图表表示数量,让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解题。
教具准备:使用图表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二、教学新课1.说说百分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在哪里见过?分别说出他们的意思。
2、读教材中的资料,说说里面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一练:1、读65页"练一练"中的(1)、(2)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这些百分数所标示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分析下面表格中百分数的意思。
2、设计图案:(1)观察教材中的图案,说出蓝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百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2)自己设计一张图片,说出各种颜色的方块在整个图片中所占的百分比,告诉大家你设计了什么。
3.写出课本第66页第3题中的百分比。
4.收集你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上看到的百分比,说说他的意思。
四、板书设计:百分数的认识读写百分数设计有关百分数的图案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和要求1.经历从时间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准备1.让学生客气课前收集百分数的资料。
2.计算机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1.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足球对的数据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己解决“比一比”中让学生罚点球问题,接着讨论“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的问题。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一、教学目标- 了解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 掌握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涵盖了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十进制数的认识与运算2. 分数的认识与运算3.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应用4. 数据的统计与图表的分析5. 算式的建立与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讲解与示范: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新的概念和方法,并提供实际的例子进行演示。
3. 练与巩固: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题,以巩固所学内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拓展与应用:通过综合性的应用题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5. 总结与归纳: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归纳出规律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布置合适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2. 练成绩:对学生完成的练题进行评分,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和掌握程度。
3. 作业质量: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练册或题集- 教学实物或教具- 辅助研究材料或参考书籍以上是本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可以对具体的教学步骤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能够通过本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对于比的意义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7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
教材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较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教学难点: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小黑板或投影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2、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这节课就来研究。
活动(二)探究新课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六年级三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17/100、3/20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倍数关系)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案例与反思】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分组或者自由结合到社会上进行调查、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把调查的结果、遇到的问题或感受记录下来。
二、课内交流、探究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
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三、创设情景、体验储蓄1、创设情景师:同学们,张大爷是一个孤寡老人,他打算把自己多年来节省下来的1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为两年,由于他行动不便,你能帮助他进行储蓄吗?2、体验储蓄。
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师:同学们,为了保证储蓄的安全,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办法呢?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可以设置密码。
师:设置什么样的密码比较好呢?(学生热烈进行讨论)生1:可以用存款人的生日。
生2、可以用有纪念意义的日期。
生3:比较容易记的数字。
师:设置密码时,一般设置比较容易记忆的数字,可以用某人的生日或与他有关系的一些数字。
师:请你们给张大妈设置一个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生1:10002.43%2=58.6(元)生2:10002.43%2=58.6(元)58.620%=11.72(元)58.6-11.72=46.88(元)生3:10002.43%2=58.6(元)58.6(1-20%)=46.88(元)师生集体讨论订正,教师强调利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Just because I wanted to survive, I started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to let go.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六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六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研究探时的意识,追求创新的精神:二、教学资源1.实物投影仪—台。
2.每小组《验证表》一张。
验证表举例结论3.比,除法,分数关系表:比前项相当于后项相当于比值相当于除法分数4.卡片若干张。
(1)商不变的规律;(2)分数的基本性质;(3)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0—71页。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创没情境——验证猜想——展示交流——意义构建——巩固拓展。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评价、组际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验证表,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目标:(1)复习旧知,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猜想奠定基础。
(2)启发学生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假设。
过程:(1)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填写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让学生发现比、除法、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联想: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提出猜想:(1)学生讨论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比就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看成一个分数,就可以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等。
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猜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设计)(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设计)(5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及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景,认识、理解倒数的意义,并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研讨、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初步渗透“事物间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的方法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和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理解“互为关系”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相处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我的心中一直把你们当成我的朋友,不知道你们愿意做我的朋友吗?生:愿意。
师:那么我和你们就互为朋友,谁能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生:严老师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严老师的朋友。
师:这种互为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呢?生: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女关系等师:在数学王国也学过这种互为关系,有哪些呢?生:互质关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关系……2、师:今天我们学习倒数的认识。
也是表示两个数的互为关系。
(板书:倒数的认识)你们看了这个课题后,想知道什么?3、请打开课本28页,自学这一页的内容,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① 什么叫倒数?② 怎样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③ “ 4/9 是倒数”这句话对吗?④ 你能举出几组倒数吗?⑤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二、初步理解倒数的意义自学课本。
回答问题师:什么是倒数?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生:两个数相乘,积是1,两个数。
师:因为有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条件,才有“互为倒数”的结论。
我们才能说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因为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所以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三、深入探究倒数的意义1、老师示范师:现在老师写一个算式,大家看看是不是符合这句话的意义?教师板书:4/5×5/4﹦1(生:符合)师:那你有什么结论?生:4/5和5/4互为倒数。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优秀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优秀5篇)《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西、南、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西、南、北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流程:一、儿歌铺垫、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西、南、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学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
再结合校园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教室操场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得第二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篇二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方向;2、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找出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8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
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六年级数学上册《化简比》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化简比》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10:90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 = =1:910:90===1:9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0.7÷0.8 = ÷=7÷8 = ×4=7:8 ==8:5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 0.12:0.4 :1: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1题:连一连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
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
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见,教材的有序排列和呈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准确地理解比较的意义,在比较、除法、分数之间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比较级的含义,掌握比较级的读写方法,知道比较级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
(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题目简明扼要,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讨论,导入学生对理解比和认知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程的学习对象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通用7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这一内容选自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b点教学重点:对扇形统计图进行有效的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的。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他们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点。
五、教学法分析1、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
”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直到应用巩固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目标预设: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估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一、引导估计,初步感知。
1、出示圆形电脑硬盘。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硬盘的面积就是要求什么?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估计圆面积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师先画一个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在这里正方形边长是r,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二、动手操作,共同探索。
1、引发转化,形成方案。
(1)我们如何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2)准备如何去推导圆的面积?2、动手操作,共同探究(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8份,每一份的图形是什么形状?能把这些近似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吗?(2)动手操作。
同桌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16份拼一拼,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比较:与刚才老师拼成的图形有何不同?(4)想象:如果我们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有何变化呢?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3、引导比较,推导公式。
圆与拼成的长方形之间有何联系?引导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个角度去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rr=∏r2追问:课始我们的估算正确吗?求圆的面积一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1、基本训练,练练应用公式,求圆的面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品(1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品(15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⒈会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圆弧长的相关计算问题。
⒉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跑道的弯道(半圆)长,能解决有关起跑线的设置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练习[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教材第75页起跑线图。
问一:为什么每条起跑线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呢?(因为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长一些)问二:半径为30米的半圆有多长,你会计算吗?由学生讨论解决问一、问二。
(点评:问一旨在引起学生时跑道的形状和跑道的长短认真观察和比较。
问二旨在回顾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问一、问二既引入新课,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讲解实例6名运动员进行200米赛跑,怎么设置每条跑道的起跑线?(每条跑道宽约1.2米,弯道部分为半圆)⑴最内圈的弯道半径为31.7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米)。
⑵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米)。
⑶相邻两条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米)。
解:⑴圆的周长C=2πγ半径为31.7米的圆的周长为2某31.7π米半径为31.7米的半圆的.长为2某31.7π/2米,即31.7π米,所以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π米。
⑵因为每条跑道宽约1.2米,所以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31.7+1.2)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1.2)π米。
⑶(31.7+1.2)π—31.7π=31.7π+1.2π—31.7π=1.2π≈3.770米(点评:通过对相邻弯道长的计算、比较,得出起跑线设置的规律,给学生一种收获感。
)总结:相邻两条弯道部分的差等于每条跑道的宽与圆周率的积。
三、练一练进行200米赛跑,如果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经画好,那么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呢?四、实践活动量一量,学校操场跑道最内圈的弯道半径,计算出最内圈跑道的总长度约为多少米。
五、思考题国际标准田径运动场跑道全长400米,最内圈弯道半径为36.5米,每条跑道宽为1.2米。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奇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学问,而且得到艺术的观赏和欢乐的体验。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欢送阅读,仅供参考。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打算:老师打算:投影机。
学生打算: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标出以下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借助老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快速将实际的详细情境数学化}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假如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此时此刻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按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探讨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特殊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探讨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答复。
4.学生依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学问,鼓舞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历和学问为学生供应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视察、分析、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等方式,将用生活经历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开展数学思索,造就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练习一第6题(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变更?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变更?(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视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变更,上移时行也就是其次个数据发生变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第四小学数学科教学进度表
2016 -- 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 2016.8.30
____年___班课程表
教学总目标
学段目标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
一、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
一、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
一、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
一、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
一、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
一、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
一、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
一、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
一、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