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的要素贡献率分解
GDP等指标解释
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其核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通常生产法得值最小,支出法得值更标准。
具体公式为: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值-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即GNP,又叫国民总收入,是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其中的要素收入包括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
公式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作为反映通胀压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又称为GDP缩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和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间的系数。
它的计算基础比CPI广泛得多,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等。
其使用目的是反映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速度、发展指数等相对指标提供依据。
现价GDP公式:GDP平减指数=不变价GDP现行价格(当年价格)、不变价格(可比价格)现行价格,又叫当年价格,是指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
不变价格,又叫固定价格,可比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
目的是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在计算增长速度时,一般都使用可比价格计算。
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及其相关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指凡是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即直接或间接以农副产品为基本原料,从事工业产品生产活动的企业统称为农产品加工业。
支出法计算GDP的相关概念和数据.
支出法计算GDP的相关概念和公式及有关数据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指常住住户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按市场价格计算,即按居民支付的购买者价格计算。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取得货物所支付的价格,包括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
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之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
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其中的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
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等于它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加存货的变动,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和文学艺术品原件等获得减处置。
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
一个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GDP增长多少个百分点的公式
2011-10-27 11:18:08|??分类: 统计计算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
贡献率:公式:贡献率(%)=某因素增加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增加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
?拉动: 公式:拉动增长=增加值较去年的增长/之前增加值
应用举例: 比如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15.7个百分点。
具体解释为: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 亿元,同比增长23.6%,可知之前增加值=4935.38/(1+0.236)=3993 亿元。
GDP中的应用: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如: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举例: 2009年广东省生产总值390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006.0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产值19270.48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产值17805.09亿元,增长11.0%。那么三大产业对广东省GDP的贡献率是多少? 广东省GDP增长总额=39081.59-39081.59/(1+9.5%)=3390.05(亿元) 第一产业增长总额=2006.02-2006.02/(1+4.9%)=93.70(亿元),贡献率=93.70/3390.05=2.76% 第二产业增长总额=19270-19270/(1+8.7%)=1542.31(亿元),贡献率=1542.31/3390.05=45.50% 第三产业增长总额=17805.09-17805/(1+11.0%)=1764.46(亿元),贡献率=1764.46/3390.05=52.05%
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
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经济增长贡献率(Contribution of economic growth)是衡量一个经济因素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贡献率=(实际值-基期值)/基期值×100%其中,实际值是指想要衡量的经济因素在特定时期(通常是一年)的实际值,基期值是指该因素在一个基准时期(通常是其中一年)的值。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想要计算一些行业在2024年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
2024年的GDP为1000亿,而该行业在2024年(基期)的GDP为800亿。
那么按照上述公式,该行业在2024年对GDP的贡献率为:贡献率=(1000-800)/800×100%=25%这意味着该行业对2024年的GDP增长贡献了25%。
1.产业分析: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帮助分析各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通过计算不同产业在特定时期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产业扮演着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从而指导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2.区域分析: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用于研究不同地区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较为强劲,哪些地区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
3.国际贸易: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用于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国际贸易的贡献程度。
通过计算出口和进口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国家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推动者,以及哪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进口。
4.收入分配:经济增长贡献率还可以用于研究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通过计算不同收入层次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收入群体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从而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收入均衡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增长贡献率只是一个衡量经济因素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的指标,它并不能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
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怎么算出来的
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怎么算出来的?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10-6-4 21:33能有公式就最好啦提问者:adelefang - 二级最佳答案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
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拉动率、贡献率公式详解
拉动率、贡献率计算公式详解贡献率公式:贡献率(%)=某因素增加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增加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GDP中的应用: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如: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举例:2009年广东省生产总值390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006.0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产值19270.48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产值17805.09亿元,增长11.0%。
那么三大产业对广东省GDP的贡献率是多少广东省GDP增长总额=39081.59-39081.59/(1+9.5%)=3390.05(亿元)第一产业增长总额=2006.02-2006.02/(1+4.9%)=93.70(亿元),贡献率=93.70/3390.05=2.76% 第二产业增长总额=19270-19270/(1+8.7%)=1542.31(亿元),贡献率=1542.31/3390.05=45.50% 第三产业增长总额=17805.09-17805/(1+11.0%)=1764.46(亿元),贡献率=1764.46/3390.05=52.05%拉动率公式:拉动增长=增加值较去年的增长/之前增加值应用举例:比如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15.7个百分点。
具体解释为: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 亿元,同比增长23.6%,可知之前增加值=4935.38/(1+0.236)=3993 亿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知道:全省平均同比增长=23.6%-1.8%=21.8%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全省工业增加值=4935.38/0.672=7334 亿元。
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基于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选取我国1989~2008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总额和实际GDP时间序列,在单位根、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我国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
关键词:三大需求经济增长误差修正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因此,研究三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三大需求作用拉动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居民消费不足、投资效率下降和对外出口受阻等现象。
因此,如何运用“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主要具体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影响。
有些学者对地区研究,如赵晓雷、申海波(2004),李远莉(2009),陈元清(2010),董晖(2007),张福生(2005),魏其礼、段小兵(2004)分别对上海、深圳、天津、福建、海南、甘肃的三大要素对其地区GDP贡献进行研究。
其中李远莉和陈元清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天津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在长期和短期经济增长中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其次是投资和出口贸易;而其他学者就三大需求对各个区域GDP的贡献度及投资与消费的相关性作实证研究。
有些学者运用其他方法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赵德友、顾俊龙(2003)在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引入考伊克分布滞后模型对模型进行重新估计,提出优化投资率是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宋小翠(2008)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刘庆宝、未良莉(2007)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建立扩展的索洛模型进行估计,并与实际联系提出对策与建议。
有些学者对需求的部分因素与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如余文建、李雪俏、杨文玉、陈少敏(2010),宋琳、房珊珊(2010)针对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孔群喜(2006)运用出口、进口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且进行相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二者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动态关系。
经济增长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
文章查看
首页 > 统计资讯> 问答平台> 统计问答> 文章查看
[字号大中小 ] [推荐]
经济增长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
答:从生产角度来讲,GDP等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GDP增量等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量之和。
产业部门的贡献率是指各个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增量占GDP
增量的比重,它反映了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大小。
在计算各产业部门的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计算增加值增量。
计算方法:
贡献率(%)=某产业部门的可比价增加值增量/GDP可比价增量×100%
如:2007年,上海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822.48亿元,剔除价格上涨的影响,可比增加1463.05亿元。
其中,第二产业现价增加5678.51亿元,可比增加577. 46亿元,则:
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77.46/1463.05×100%=39.5%
计算结果表明:2007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增长14.3%,其中39.5%,约5.6个百分点(14.3×39.5%=5.6)是由第二产业增长拉动的。
影响GDP增长的经济因素因子分析
2015年28期总第803期一、引言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常被公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还能影响到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中国季度GDP 统计方法:行业增值法的基本计算法、各行业增加值的具体核算方法、不变价国内总产值总核算。
然而,影响我国GDP 增长的因素有许多,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亦是不能实数确定做比较。
鉴于当前所学和掌握的知识有限,选取认为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总体来看,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呈上涨的趋势,但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难免会受之影响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经济增长相关的因素,对影响我国GDP 增长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
本文主要从中国统计年鉴1995-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国内总收入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分析我国GDP 增长经济因素的相关因子分析得到相应的数据结论,并可以提出一些相关性的建议。
三、因子分析的原理因子分析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研究其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把一些原本错综复杂的关系多个变量(或者样品)表示成少数几个反映共性的因子,并给出原始数据变量和综合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常用的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对变量相关矩阵或者协方差内部结构,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R 型因子分析。
另一种是通过对样品相似阵内的部结构研究样品之间相关关系Q 型因子分析。
在分析处理多个变量之间的问题时,变量之间往往相关密切,因此导致观测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是有重叠。
于是,人们希望可以找到较少的综合变量尽可能全的反映原始变量的信息。
这些不可直接观测的少数综合变量称为公共因子或者潜在因子,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及其逆矩阵、各变量的共同度、各个特征根的方差贡献率、因子载荷矩阵、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gdp知识点总结
gdp知识点总结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GDP知识点是经济学和财政学等相关专业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下面就GDP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GDP的计算方法1. 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销售额来衡量GDP。
它通常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四个部分的数据。
支出法的计算公式是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2. 生产法生产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生产因素的收入(劳动报酬、资本报酬和生产税净额)来衡量GDP。
它主要包括劳动报酬、资本报酬和生产税净额三个部分的数据。
生产法的计算公式是GDP=劳动报酬+资本报酬+生产税净额。
3. 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收入来源(工资、利润、税收等)的总和来衡量GDP。
收入法的计算公式是GDP=劳动报酬+资本报酬+经营剩余+生产税净额-生产补贴。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计算GDP,但通常在实际应用中,支出法和生产法较为常用。
二、GDP的分类及含义1. 实际GDP实际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总值的实际数值,反映了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
2. 名义GDP名义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与实际GDP不同的是,名义GDP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即没有对GDP进行调整。
因此,名义GDP的数值通常要高于实际GDP。
3. 国内GDP国内GDP是指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不考虑国外的经济活动对该国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影响。
什么是贡献与贡献率
什么是贡献与贡献率?如何计算?责任编辑:作者:贡献和贡献率是用来分析经济总体的各个部分对经济总体增长作用大小的两个常用指标。
通常分为产业部门贡献和贡献率、最终需求贡献和贡献率以及地区贡献和贡献率。
(1)产业部门贡献和贡献率的计算产业部门贡献指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增长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产业部门贡献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各产业部门的贡献所占的份额。
计算公式如下:某产业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该产业部门当年增加值-该产业部门上年增加值)/上年国内生产总值某产业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该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中,经济增长率仅指不变价增长率,从而产业部门的贡献和贡献率也仅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指标。
而国内生产总值的现价和不变价往往是不同的,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价格变化的比例也往往是不同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用现价计算的结果来代替可比价结果。
后面要介绍的需求拉动和拉动率以及地区贡献和贡献率也是如此。
(2)需求贡献与贡献率的计算需求贡献和贡献率通常也称为需求拉动和拉动率,需求拉动指各种最终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需求拉动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各种最终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
计算公式为:某种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该最终需求当年增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某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某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要先算贡献率,再算贡献,原因是从需求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从生产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往往是不同的。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一般以生产法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生产法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额记为统计误差。
若用上述公式直接计算,则必须考虑统计误差的拉动和拉动率,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各种最终需求的拉动之和与经济增长率不等,各种最终需求的拉动率之和不等于1。
GDP增长的拉动计算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又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三者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在分析三大需求的变动情况时,离不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简称支出法GDP)的三大构成项,即: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简称净出口)。
其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支出法GDP=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社会上一般用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率来反映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用投资拉动率、消费拉动率和净出口拉动率来反映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人将其称为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重要比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一、反映三大需求比例关系的指标1.投资率,又称资本形成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为:上述三种投资率的计算方法存在如下差异:(1)从分母来看,涉及生产法GDP和支出法GDP。
理论上,生产法GDP与支出法GDP应该相等,但实际核算中,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2)从分子来看,方法二的分子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把它与存货变动合在一起,便是资本形成总额,即方法一的分子。
方法三的分子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它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核心指标,它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口径上有一定的差别。
由于这种方法的资料容易获得,因而社会上也有很多人采用方法三计算投资率。
三种方法的对比请见下表:三种方法计算的投资率从上表可以看出,三种方法计算的投资率在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
受存货变动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的影响,方法一计算的投资率与方法二计算的投资率越来越接近。
投资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形成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比重。
通过研究投资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分析经济的状态、增长类型和运行质量,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其中,经济状态包括:冷、热、适中等;增长类型包括:投资拉动型、消费拉动型、外需拉动型等;运行质量包括:投资回报情况等。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解释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解释附件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解释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是观察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
2.全要素贡献率:用于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
全要素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地区生产总值×100%。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既定条件下,由科技进步、制度变革、管理优化带来的额外产出。
作为一种高端要素,全要素生产率是突破各种资源供给的总量约束,促进发展效率与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指标,符合内涵式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核心。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一个地区核算期内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常住人口的比值,是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均GDP=GDP/平均常住人口。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GDP之比,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
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指税收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反应财务收入的质量。
6.税收增长率:本指标采用税务部门实现的增值税与所得税- 1 -之和计算的税收增长速度,是反应经济效益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7.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利润率:指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之比,是反应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
8.全员劳动生产率:指一定时期内地区生产总值与从业人员人数的比值,反映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
9.增量本钱产出率(ICOR):指增长单位经济产出所需要的投资增量,是衡量投资效率的主要经济指标。
增长单位产出所需的投资越低,增量本钱产出率越小,投资效率越高。
增量本钱产出率(ICOR)=投资总额/GDP增量。
10.单位产出使用建设用地下降率:指报告期内单位GDP 使用建设用地面积的降低速度,反映土地利用效率。
11.服务业增长值占GDP比重:指肯定时期内服务业增长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反应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情况。
中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因素分解研_省略__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方法_刘金东
第40卷第2期财经研究Vol.40No.22014年2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eb.2014 中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因素分解研究———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方法刘金东,冯经纶(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文章推导出三因素Divisia指数分解方法,将多种因素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实证分析框架内,在控制价格统计因素的前提下,揭示了中国税收超GDP增长的根源。
研究发现:行业税负提高带来的部门因素是税收超GDP增长的最主要动因,贡献率达到80%;其次是高税行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因素和税制调整带来的政策因素。
文章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部门因素主要来自中国高速的存量资产积累,征管因素并不突出。
由于税收征管效率边际收益递减,单纯依靠税收征管效率不足以支撑部门税负的连年提升,但中国资本形成率和资产交易率高企造成来自存量资产的税收收入大量增加,使得税收超GDP增长成为必然。
这一结论对判断税收增长趋势和明确未来税制改革导向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税收超GDP增长之谜;Divisia指数分解;税收征管效率;存量资产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52(2014)02-0030-11收稿日期:2013-10-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15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1YJA790008);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重大决策咨询课题(2010-A05);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CXJJ-2012-323、CXJJ-2012-325)作者简介:刘金东(1986-),男,山东济宁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冯经纶(1986-),男,河南安阳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引 言 宏观税负在国际惯例中一般都是通过同时期税收收入与GDP之比来衡量的,表示该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中有多少比例以税收的形式被政府征用。
GDP是如何衡量经济增长的
GDP是如何衡量经济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之一,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以及经济比较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GDP是如何衡量经济增长的。
首先,GDP的计算方法是基于市场价格的货币总值。
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GDP,包括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产出法通过计算各个经济部门的产出总额来计算GDP,支出法通过计算最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支出总额来计算GDP,收入法通过计算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总额来计算GDP。
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是接近的,反映了同一个经济总量。
其次,GDP的核心概念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
GDP增长率衡量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GDP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是将某一年度的GDP与前一年度的GDP进行比较,再除以前一年度的GDP,最后乘以100%。
例如,如果某国2019年的GDP为1000亿美元,2020年的GDP为1100亿美元,则该国的GDP增长率为10%。
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GDP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大小,体现了经济的总量。
当GDP增长时,说明经济总量在扩大,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增强。
其次,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强弱。
当GDP增长率较高时,说明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经济主体活跃度较高。
此外,GDP还可以用于比较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评估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差距和变化情况。
然而,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GDP只关注经济活动的总量,而忽视了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差异性。
某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增长可能主要依赖于特定行业或领域,而其他行业或领域的增长可能相对较慢,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其次,GDP无法全面反映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个国家的GDP可能增长,但并不意味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也不一定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
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经济体之一。
不仅在全球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了解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点。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贡献率。
贡献率是指在整体增长中,各个部分所做出的贡献的比例。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产业、领域都将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需要对这些贡献进行分析。
从全局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出口和消费三个方面所驱动。
然而在这几个方面中,不同的部门、企业、产业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在这其中,服务业在过去几年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服务业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从1995年的32.3%上升到2018年的52.2%。
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引擎,服务行业的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整体贡献率。
其次,从产业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三个产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中国农业业从历史上就一直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了中国人口中约一半的就业人口。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收益逐渐降低,加之国民收入逐渐增加,这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78年的约33%降至2018年的约7%。
相反的,领跑增长的是工业和服务业。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和贸易中心,工业所占比重一直在增加,目前占据了中国经济的近30%。
由于加大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服务业表现突出,其增长速度也在逐年提高。
服务业在上述三个产业中,贡献率占到了30%以上。
最后,从地区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始终存在,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很大。
从计算角度上看,贡献率分析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的具体经济表现情况。
在西南、东北等传统产业基地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比较好,支撑着全国数个产业的发展。
而华东、珠三角等地则多以制造、服务为核心经济,贡献率较高。
另外,沿海地区以制造业等为主要产业,且发展成熟,所以贡献率也较高。
中国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刘斌;孙录见【摘要】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riving force of China'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paper studies the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tal factors like the annual real GDP, capital investment and labor age population in the years from 1980 to 2014.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two different periods from 1981 to 1990 and from 1991 to 2014,because of different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s national conditions,different factors made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in the whole period from 1981 to 2014,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as increasing,while the capital's contribution was greatest and kept stable in the long-term.By contrast,the influence of labor force was gradually decreasing,which was not consistent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Therefore,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was not obvious in China.%为了探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文中使用1981-2014 年的年度实际GDP、资本投资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增长从全要素视角进行了分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 1981-1990 年与 1991-2014 年两个时间段,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所差异.在 1981-2014 年,技术进步的影响日趋增大;资本的贡献度最高,且长期保持平稳;劳动力因素的影响逐渐下降,与传统的"人多力量大"的理念并不一致,人口红利在中国表现并不明显.【期刊名称】《西安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5)011【总页数】5页(P921-925)【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资本量;劳动力【作者】刘斌;孙录见【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 710127;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5一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与发展,除了具有稳定的社会体制外,主要源自生产资料诸如劳动力、资本等的投入及技术的运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向,引导着经济体由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差异,这一点已为经济学界所熟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GDP 年均增速超过9%,经济总量已居全球第二位,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众多国内外学者纷纷就此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希望挖掘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源动力.对中国30余省份的农业部门研究发现:尽管不同省份间生产效率差距较大,但大部分地区农业经济的增长来自生产效率的提高[1];而对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的研究也发现,同样源自劳动力使用效率的提高,表现在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要么倒闭,要么转型为私有企业,导致工人下岗,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2];有学者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研究发现,中国和越南的高速增长归因于经济结构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以及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3];张军认为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及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引致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4];而郭继强指出劳动力质量、劳动力数量、物质资本、技术进步、社会体制以及制度机构等因素共同对经济增长起作用[5];蔡昉更是从人口红利与刘易斯拐点视角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研究,提出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随着生育率下降、老龄化到来,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后人口红利时期应从提高技术进步着手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6-9].纵观现有对中国令人吃惊的经济发展进程的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从理论及实证两个方面对不同因素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贡献并不一致,原因在于研究所选时间段以及经济指标的各异,同样,现有研究中所采的实证计量方法因为假设以及条件的差异也使得分析结果有所差别.鉴于此,本文从改革开放出发,选取更为全面的时间段,以成熟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考察视角,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构成,进一步探究不同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一般通过增长核算的方法来认识与度量.增长核算是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时,则增长核算方法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与技术进步的贡献[10].为了更具有一般性,假设经济社会生产函数形式为式中:Y为国民收入或总产出;A为经济的技术状况,也称为全要素生产率;L为投入的劳动量;K为投入的资本量[10]对(1)式两边取全微分有两边除以Y式(3)进一步变形为由于式(4)中分别表示总产出中劳动收益与资本收益所占的份额,假定二者分别记为α与β,于是得到增长的核算公式为即产出增长=技术进步+劳动收益份额×劳动增长+资本收益份额×资本增长.从而产出可以由技术进步、劳动量变动以及资本量变动三个因素来解释.2 数据选取与处理本文考察不同因素尤其是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大小,这里分别以年度GDP来表征国民收入Y,以A代表技术因素,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来表征资本投入量K,以年度15~64岁人口数量表征劳动量L,其中,为了剔除掉价格因素的影响以使分析结果更有经济学意义,通过GDP平减指数对年度GDP进行相应处理.由于早前数据的缺失,文中选取1981-2014年的年度宏观经济数据来研究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具体包括年度实际GDP、资本投资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3组1981-2014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这在统计学上符合大样本规定,因此具有代表性.这些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82-2014)》与《2015年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3.1 数据平稳性检验如果研究的时间序列不平稳,那么极有可能出现伪回归,导致研究结果就不具有准确性和说服力,所以先要进行平稳性检验[11].文中采取ADF单位根法检验平稳性.考虑回归模型式中:a为常数;δt为时间趋势项;ut独立同分布于正态分布N(0,σ2).对式(1)左右两边同时减去yt-1,得式中:τ=ρ+1.平稳性检验的原假设为H0:τ=0,即模型具有一个单位根,非平稳;备则假设为H1:τ<0,即模型不具有单位根,平稳.Dickey-Fuller经研究发现参数τ的t统计量不再服从t分布,Mackinnon经模拟给出了不同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于是通过参数τ的显著性检验即可拒绝或者接受原假设,从而知道原模型是否具有平稳性.这便是DF平稳性检验.为了修正DF平稳性检验的一些不足之处[11],Dickey-Fuller发展了DF检验,提出了 ADF单位根检验法.给式(2)的右边加上yt的若干阶滞后差分项,模型化为类似于上述DF检验,通过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即可知道原序列是否平稳.通过Eviews 5.1软件,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见表1.表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Tab.1 The stationarity test of variables检验项 ADF统计值临界值(1%)临界值(5%)平稳ΔL/L-4.043 407-3.670 170-2.963 972 平稳ΔK/K-3.591 738-3.679 322-2.967 767结果ΔY/Y-4.171 224-3.699 871-2.976 263平稳经ADF检验,ΔY/Y、ΔL/L在1%和5%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ΔK/K在5%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ΔY/Y作为因变量、ΔL/L和ΔK/K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结果有注:()内为标准差,[]内为t统计量,R2=0.56,D.W.=1.11,F=17.99.回归发现,系数均通过显著性t检验.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受到劳动力、资本量以及技术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劳动力数量增加1个百分点,引起经济增长0.25个百分点,资本量增加1个百分点,引起经济增长0.20个百分点.为了更深入分析劳动力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里以上述回归结果为基础,分别计算1980年至今技术、劳动力以及资本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如图1所示.图1 1981-2014年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Fig.1 The contribution rates of different factors to economic growth from 1981to 2014从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9.7%,其中,技术因素贡献率为25.44%,劳动力因素贡献率为7.33%,资本投入量贡献率为67.23%.分不同时期看:①1981-1990年,技术因素贡献率虽在20%以下,但逐步提高,也说明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走科技兴国之路;劳动力贡献率在10%以上,资本量贡献率处于高位且较为平稳,说明这一时期经济增长中,资本贡献占主要因素;劳动力贡献占比也较高,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早前的高生育率引致这一时期劳动年龄人口较多,从而体现为一定程度的人口红利;②1991-2006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相比较,这一时期尽管人口总量以及劳动年龄人口也逐年增加,但劳动贡献率反而呈不断下降趋势;资本投入贡献率较平稳,在65%左右,说明这一时期经济增长中,资本量依然占主要因素,技术进步影响逐年上升,劳动因素贡献率下降;③2007年至今,技术及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资本量贡献率上升明显,这可以从这一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中国基本面来解释,受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以投资及外需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惨淡,虚拟经济萎靡,直接表现在产量过剩,CPI逐年下降,劳动失业率上升,而国家及时出台4万亿资金、央行持续降准降息等刺激计划,扩大投资规模来盘活、提振经济,从而资本量的贡献度上升明显.4 结果分析基于1981-2014年的年度实际GDP、资本投资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增长从全要素视角分解发现: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所差异,但技术进步的影响日趋增大,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高,且长期保持平稳;相比之下,劳动力因素的影响逐渐下降,同人们传统所认定的“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并不一致,人口红利在中国表现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政府大力培育技术创新,尤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因此,技术因素从内生与外在两个方面均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度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中,对于消费,由于中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富人阶层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低收入群体因住房、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的考虑而提高储蓄率,相应减少消费,所以内需不足,对于出口,国际经济危机导致外需严重下降,增长乏力,从而给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因此,投资,就成了中国刺激经济增长的唯一有效手段,从而表现在资本的贡献度长期居高不下.此外,人口红利并没有表现出人们的预期,主要在于尽管劳动年龄人口众多,给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但是中国特殊的户籍制度以及收入差距、生活成本等经济制度等因素致使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趋缓,劳动人口参与率不高,劳动力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这从近年来企业岗位空缺和失业率高企这一矛盾明显能够看出,严重阻碍了二元经济结构的消除.对此,可以从改变现有户籍制度、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加大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及因地制宜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方面着手,来切实提高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贡献.5 结论文中依据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构造了经济增长的多因素模型,然后使用1981-2014年的年度实际GDP、资本投资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增长从全要素视角进行了分解研究.1)在1981-1990年与1991-2014年两个时间段,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所差异.2)技术进步的影响日趋增大,而资本的贡献度最高且长期保持平稳;劳动力因素的影响呈逐渐下降趋势,与传统的“人多力量大”的理念并不一致,同时也表明人口红利在中国表现并不明显.3)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人口红利在中国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在切实提高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我国政府未来10年时间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相关文献】[1] HU B D,Michael McAleer.Estima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ies with Panel Data[J].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2005,26(5):652.[2] LIU S N.Efficiency Made at Cost of Workers'Interest[N].China Daily:North Amercian ed,2006-08-30(4).[3] COOK S.Structural Change,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Asia:Pathways to Inclusive Development[J].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2006,24(1):179.[4]张军.中国经济还能增长多久[N].文汇报,2004-05-10(5).ZHANG Jun.How Long can Chinese Economic Grow[N].Wenhui news.,2004-05-10(5).(in Chinese)[5]郭继强.教化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新形式[J].经济学家,2006,32(4):78.GUOJi-qiang.Education and Influence Investment:A New form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J].Economist,2006,32(4):78.(in Chinese)[6]蔡昉.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CAI Fang.Lewis Turning Point:a Coming New Stag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J].Beijing: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08.(in Chinese)[7]蔡昉.未来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J].中国人口科学,2009,18(6):2.CAI Fang.Demographic Dividend in the Future: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Fountainhead[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2009,18(6):2.(in Chinese)[8]蔡昉.被世界关注的中国农民工:论中国特色的深度城市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0,73(2):40.CAI Fang.Chinese Migrant Workers receving the World’s Attention:On Deepening Urban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10,18(2):40.(in Chinese)[9]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55(4):4.CAI Fang.Demographic Transition,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Lewis Turning Point [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10,55(4):4.(in Chinese)[10]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GAO Hong-ye.Western Economics[M].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4.(in Chinese)[1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GAO Tie-mei.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and Modeling:Eviews Application and Instance[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0.(in Chinese)。
2012年《统计业务知识》知识点:GDP的分析应用
2012年《统计业务知识》知识点:GDP的分析应用利用GDP统计数据,可以进行一系列统计分析。
(一)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与分析经济增长在理论上是指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的增长。
衡量一时期经济产出总量的代表性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因此经济增长率应该是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与基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动态比率,即: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各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是各该时期价格水平与生产物量水平两个因素的共同结果,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从基期水平到报告期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价格水平的变化和生产物量的变化。
计算经济增长率的目的是测度生产物量的变化,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而是要先计算报告期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意指价格保持在基期水平上从而与基期可比的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然后再进行比较。
由于采取的基期不同,GDP增长速度分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两种。
定基增长速度是从某一固定基期至报告期累积增长量对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GDP在这一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对前一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GDP逐期增长的速度。
所谓各产业或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是为各产业增加值或各需求成分的不变价增量占GDP不变价增量的比重,将各产业或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乘以经济增长率(在我国以生产法GDP增长率为准)就可得到各产业或各需求成分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数。
(二) 产业结构的计算与分析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生产中不同产业的构成情况。
伴随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是不断演变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产业结构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因此,国民经济统计比较重视产业结构的计算和分析。
配第-克拉克定理是研究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重要学说,该定理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将不断下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不断上升。
库茨涅等人对产业结构演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发现这一定理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但后半部分则呈现不同情况,具体来说,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会上升,但就业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正好相反,就业比重会上升,但产值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这里简单向大家做一介绍。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可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大小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1、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2、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3、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
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一般情况下,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增量进行计算。
(统计局综合股供责任编辑康宁)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 与信 息论坛
济增长之间更符合实际过程的基本规律[ ; 赵丽霞、 ]
GD P增 长 关 系 , 如 2 1 例 0 0年 单 位 G DP能 耗 降低 2 左 右 的 目标 ( 十一 五 ” 划 纲要 ) 又 比如 在 实 0 “ 规 ;
究 的 热点 , 国经济 学家 S lw 于 15 美 oo 96年建立 了一 个 以 资本积 累 、 劳动 力 增 加 和 技术 变 化 为 内生 变量 的“ 洛剩余 ” 论 解 释框 架 , 索 理 以测 定 影 响经 济增 长 的主要 因素 [ 2 纪 7 ;0世 0年代 石 油 危机 后 , 济学 经
收稿 日期 :O O 3 6 修复 日期 :O O 5 8 2 1 一0 —1 ; 2 1 —O 一O
现能源使用与 G P之间存在着一个非常强的相关 N 关系¨ ; ah 和 T tm首次将能源使用引入 C b 6 R se ao ob D u ls生产 函数 , 们 力 图 寻 求 能 源 利 用 和 经 o ga 他
gdp增长的要素贡献率分解精品文档
第 2 卷第 8 5 期
Vo. 5 No 8 I2 .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
S ait s8 nomai o u tt i LI fr t n F rm sc o
21年 8 00 月
Au ., 0 0 g 2 1
【 统计 应 用研究 】
G P增长的要素贡献率分解 D
宋 辉 , 晓平 魏
( 中国矿业 大学 管 理学 院 , 江苏 徐州 2 1 1 ) 2 1 6
摘要 : G P增长的要素分析 中, 在 D 国内学者一般强调单一要 素的作用 , 如资本 的高积 累、 劳动参与率或技 术进步等 , 并且对 不同要 素在所研究 的特定 时期 内的贡献率 变动趋势缺乏分析 ; 而能源对 G DP增长 的作用往 往被认为是不 明显 的, 这显然 与中国政府非 常重视 能源消耗 与 G P增长 的关 系的事 实不 吻合 。因此 , D 把能源
资源引入模型 GM( ,)构建灰 生产 函数 , 14 , 借鉴“ 洛剩余” 索 的思 想 , 中国 2 0 - 2 0 期 间 G 对 0 1 08年 DP增 长的
主要生产要素贡献率进行 分解 , 结果 发现 :0 1 2 0 2 0- 0 8年 期 间, 资本 对 G P增 长的 贡献率 处 于绝对 强 势地 D 位, 其产 出弹性保持 着强进 的增长势头 ; 相反 , 动、 劳 能源与技 术等要 素对 G DP的贡献率处 于绝对 弱势 , 并且
劳 动 的 产 出弹 性 保 持 着 直 线 式 的 下 降 趋 势 , 源 的产 出 弹 性 则 始 终 处 于 比较 低 的 平 稳 状 态 , 术 的 贡献 率 呈 能 技
现波动性下滑趋势 。鉴此 , 出了与之相应 的建议 。 提 关键词 : 灰模 型 G 1 4 ; M( ,) 灰生产函数 ; 贡献率 ; 趋势
家 开始关 注能源 在经 济增 长 中的 作用 , lv ln C e ea d实
证 分析 了近 10年来 美 国 8 个 部 门 的经 济增 长 , 0 7 发
现 22 0 0年 G P在 20 D 00年 的基 础 上 翻两 番 目标 的 同时 , 能源 消耗 总 量 保 持 在 20 使 00年水 平 ( 六 大 十 报告 ) 。这种 理论 研究 与 实 际 的距 离 以及 4种 生 产
年 的 C b -D u l 生 产 函数 。C—D 生产 函数 的 o b o ga s 诞 生 为经 济学 家对经 济增 长及 不 同要素对 经 济增长
贡 献率 的研 究 提供 了一个 有 效 的平 台 , 注 生 产 函 关 数 中各 个要 素对 经济 增长 的贡献 度 也成 为学者 们研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资助项 目《 西部 能源资源开采顺序研究 )9 6 0 3 ) ) 0 10 2 ( 作者简介 : 宋 辉 (97 , , 16 一)男 江苏 睢宁人 , 博士生 , 研究方 向: 能源 资源管理 和方法 ; 魏 晓平 ( 9 3 , , 1 5 一)女 黑龙 江鹤岗人 , 授, 教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 能源资源管理和方法 。
从 GD P到 能 源 消 耗 量 的 Grn e 果 关 系 , 且 a g r因 并 G DP每增 加 1 , 会 引 致 1 4 8 能 源 消 耗 量 的 则 . 5
约束 ?这些 都 是值得 深 入研究 的问题 。
二、 理论 基 础
以定 量 的方 法对 经 济 增 长 进 行 测 度 始 于 1 2 98
中图分类号 :240 F 2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O7 16 2 1 )8 O 9 5 1 0 —3 1 (0 0 O 一O 4 一O
一
、
引 言
要 素 在近期 中国 的 GD P增 长 中 到底 作 用 怎样 ? 如 何 既 实现 中 国 GD P的增 长 目标 又 避 开 能源 瓶 颈 的
增加 [ 。上述 研究 结 论说 明 了一个 问题 : 4 ] 资本 、 动 劳 力 、 源 、 术 等作 为生 产要 素 , 够显 著 促进 GD 能 技 能 P 增长 , 唯独 能源 的作用 最 小 、 至 会被忽 略 。但在 中 甚 国相 关 规 划 及 重 要 文 件 却 特 别 重 视 能 源 消 耗
在关 于 中 国 GDP快速增 长 的来 源研究 中 , 有人 将 其 归 因于 资本 的高 积 累口 、 动参 与率 的增 加 以 ]劳 及 部 门 问劳 动力 的转 移 _ , 2 当然 也有 认 为 技术 进 步 ] 才是 中国经 济 GDP增 长 的真正 根源 I 。刘 小 丽 、 3 ] 卢 凤君 基 于 1 8 - 2 0 9 1 0 4年 的数 据 , 运用计 量 方法 验证 了中 国的能源 消耗 量 与 G DP之 间存 在 着单 方 向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