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方案
3.加强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4.强化监督检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5.积极宣传引导,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1.产业发展策略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引导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形成产业链条。
-发展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推动农络,提高农村道路建设标准,实现城乡交通无缝对接。
-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水利支撑能力。
-加强对农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四、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进行前期调研,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2.试点阶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优化方案。
3.推广阶段: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广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城乡一体化方案
第1篇
城乡一体化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日益凸显,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现就某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的互补优势,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定位
1.构建城乡产业发展协调机制,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产业多元化。
2.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水平。
3.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社会服务。
城乡文明创建一体化工作方案
城乡文明创建一体化工作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明显,城镇和农村之间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文明程度,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建设美丽乡村,制定城乡文明创建一体化工作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通过城乡文明创建一体化工作,实现城乡之间的互补发展,树立良好的城乡文明形象,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重点任务1.强化城乡文明创建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
2.加强农村文明风尚的培育,开展农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广文明礼仪、优秀传统文化和美丽乡村文化。
3.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
4.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动农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5.加大城乡交通一体化力度,改善农村道路条件,提高交通便利度,提升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水平。
6.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引导农民转变经营理念,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7.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农村安全感和幸福感。
8.加强城乡文明创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实施方式1.成立城乡文明创建工作联席会议,由省政府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单位和乡镇政府参与,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和协调。
2.制定城乡文明创建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确保工作的扎实推进。
3.加强对城乡文明创建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制定考核机制,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价和奖惩。
4.加强与农民组织、社会团体等的合作,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社会共治和自治的良好氛围。
5.加强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推广先进的城乡文明创建经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工作水平和效果。
五、预期成果1.农村地区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农村地区的文明风尚得到树立。
城乡住户一体化改革后的住户抽样调查
21
第二阶段:抽选最终样本单元(住宅)
➢ 第一步,画出调查小区的楼院分布图、行走路线并标明其中的住户 数。绘图要保证不重不漏,采用住宅的自然走向,按顺序排列,清 楚标出确定楼内每个住宅的方法,务必做到在给定的楼内住宅序列 号后,无论何人何时都能唯一确定一个调查户。
采取大排队法:对1000户一相样本,按照户人均总收入 排队(由国家统计局城市司统一反馈),再确定随机起 点,对称等距抽选出轮换组样本。 • 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
a, 2K-a ,2k+a, 4K-a ,4k+a…… • 常规样本抽样表
25
(二)常规城镇住户抽样调查
• 2、常规调查的数据采集方式
•
成立,内设综合处、城市住户处、农村住户处、
专项调查处四个处室,各处室原有调查业务一并
划入住户办公室管理。
2
• 住户办公室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统一组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住户调查工作;
研究制定并组织落实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实施方 案;设计住户抽样调查方案,收集住户调查数据, 汇总调查结果;研究分析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分 配、消费需求、城乡贫困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对 有关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开展与住户 调查有关的专项调查工作。
做好全国城乡住户调查的抽样框统一以及主要调查 指标名称和口径的统一。进行新口径下收支数据的试算 以及与历史数据的衔接比较工作;编制城乡一体化的数 据处理程序;开展一体化调查试点。2012年为全面一体 化的准备年份,这一年要采用统一的抽样框组织开展全 面一体化的抽样,组织培训基层调查人员学习掌握一体 化方案,认真做好全面一体化的前期准备工作。
5
一、改革的内容(改什么?)
第一题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理论上讲,是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从实践上讲,是由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决定的。
当前社会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产业市场竞争力低,还有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因此就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格局,农业基础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困难、最需要加快。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从根本上解决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来,中国城乡人口流动加剧,但在现有户籍制度下,农村人口的长期外流将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加剧城市就业、交通、住房等公共资源的供给紧张,二是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外流,容易造成农业生产缺人手、农民老龄化以及农村“三留守”问题,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发展活力,使农村发展陷入落后恶性循环圈。
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
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为更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各地政府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范文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推动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内涵要求,是新阶段七里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破解“三农”问题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根本出路。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早日实现建设现代中心区的奋斗目标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必须坚持繁荣农村与发展城市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凝聚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促进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城市服务向农村辐射,形成城乡分工合作、三产融合、梯度跟进、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带动”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
按照“一中心、两加快、三推进、六突破”的基本思路,实现“城区面积翻一番,农村人口减一半”总体设想。
在工作中突出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互通融合,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一中心”,就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功能,突出旧城改造,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准,加速推进现代中心区建设。
“两加快”,就是加快彭家坪新区和“三滩”新城区建设,使“两区”成为七里河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率先实现城市化。
城乡环卫一体化包含的内容
城乡环卫一体化包含的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内容: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指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实现环境卫生管理与资源利用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议题之一。
它不仅涉及到城市和乡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也关乎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实现。
城乡环卫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利于提高城乡环境的整体质量。
通过整合城乡环境卫生设施和服务资源,实现城乡环境卫生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城乡环境卫生资源的不平衡问题,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其次,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可以推动城市和乡村的协同发展。
传统上,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乡村地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通过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可以实现城乡间的资源整合和互利共赢,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共同繁荣。
此外,城乡环卫一体化还对于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和市民生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通过统一规划和管理城乡环境卫生事务,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同时,优化的城乡环境卫生保障服务也能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强市民对于城市和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城乡环卫一体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和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定义、基本原则、实施路径以及其优势、挑战、前景和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背景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给出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概述。
在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目标和意义。
最后,在总结部分,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城乡环卫一体化方案
城乡环卫一体化方案第1篇城乡环卫一体化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环卫工作作为城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提高城乡环卫管理水平,实现环卫工作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方案十分必要。
二、目标1. 提高城乡环卫作业效率,降低环卫运营成本。
2. 促进城乡环卫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3. 提升环卫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三、措施1. 环卫作业一体化(1)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卫作业体系,实现城乡环卫作业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2)整合城乡环卫作业资源,优化环卫作业流程,提高环卫作业效率。
(3)推广先进适用的环卫设备和技术,降低环卫运营成本。
2. 环卫服务一体化(1)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卫服务体系,实现环卫服务无缝隙、全覆盖。
(2)制定环卫服务标准,提升环卫服务水平。
(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卫服务,提高环卫服务质量和效率。
3. 环卫监管一体化(1)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环卫监管体系,明确各级监管职责,加强协同配合。
(2)完善环卫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力度,确保环卫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3)加强环卫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4. 环保宣传教育一体化(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2)推动环保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形成全民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3)开展丰富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城乡环卫工作。
四、保障措施1. 政策保障(1)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
(2)完善环卫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环卫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2. 组织保障(1)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环卫一体化工作。
(2)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落实。
3. 资金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环卫一体化工作所需资金。
城乡一体化的起源及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这是党中央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之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统筹城乡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和手段,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和目标,最终的落脚点是城乡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的起源我国城乡一体化作为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提出来,是在二十世纪末,但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一种思想十九世纪就已经存在。
关于城乡统筹的概念,最早提出的是恩格斯,当时不叫城乡统筹,叫“城乡融合”。
他认为,只有使工业和农业生产发生密切的内部联系,才能使农村人口从他们数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使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
西方国家的城市科学专家学者则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思想。
具有代表性的是上世纪初,英国规划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
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各国经历了长期的城乡对立,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西方国家政府,通过编制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国土综合整治和一系列法规建设,缩小了城乡差别,使城乡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体化阶段。
如:1965年法国政府通过了“巴黎地区整治和城市规划方案”。
总的思路是:在城市密集区以外建立新城。
把巴黎—新城—郊区农村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形态、功能上形成和谐统一体。
把新城建设与农村地区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布局。
巴黎新城一般在原有城镇的基础上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房地产、商业、旅游及其他第三产业部门,逐步形成新的经济活动中心和市政建设重点。
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法规措施,如不准在市区内建设新的工业项目,在市区征收“拥挤税”,对从市区迁往郊区的工厂补偿搬迁费,对从巴黎迁出的机构给予津贴等。
同时,对新城赋予土地规划、开发和管理权。
二、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简要历程党和政府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都非常重视。
城乡发展一体化学习体会4篇总结范文
城乡发展一体化学习体会4篇总结范文城乡发展一体化学习体会4篇总结范文第一篇第一,城乡发展一体化要用科学的思路来引导,把系统的规划作为前提。
要坚持把县城、镇、村和工业、农业、旅游作为一个整体,突出消除城乡二元差距的要素,整体进行规划,形成各区域、各行业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发展规划体系,避免各自为阵、各唱各调。
我县要按照“一体两翼四星二十个新型社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布局,继续以产业园区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为方向,把产业开发、城镇建设、土地流转、民生保障四位一体统筹推进,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构建城乡制度并轨统一,城乡产业联动发展,城乡社会互融进步,城乡居民双向流动的发展格局。
第二,城乡发展一体化要突出产业融合,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核心。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紧贴地方实际,把握好本地区的优势和劣势,立足自身实际,不能简单的模仿和照搬。
我县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抓园区、建基地,通过壮大特色农业、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办法,提高县域经济实力,用发展的办法为城乡一体化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善于实践,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打破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会有很多的障碍和困难出现。
作为改革试验的先行者、探路者,我们要有担当的勇气和足够的智慧,按照“非禁即入、非限即可”的原则,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在土地、户籍、社障、金融信贷、资金投入、社会管理等重点、难点方面进行不断创新探索,尽快在农村产权、抵押借款、户籍制度、社保并轨几方面开展实质性的改革。
第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以人为核心,把普惠共享作为追求。
城乡一体化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农村落后状况,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共享共富。
我县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效率与公平,进一步消除城乡居民在政策权利方面的不平等、不均衡,在城乡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方面让农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
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是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统一制定并执行的环境卫生管理规范。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效率,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首先,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应当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管理规范。
在城市地区,应当建立健全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加强城市公共场所的清洁工作,完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
在农村地区,应当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工作,推动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还应当包括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标准、环卫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标准等内容,以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规范的全面实施。
其次,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城乡差异。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在制定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城乡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例如,在城市地区,应当注重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城市公共场所的清洁工作;在农村地区,应当注重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工作,推动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只有充分考虑城乡差异,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的实施。
最后,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的执行应当加强监督和评估。
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的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环卫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应当建立健全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环卫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加大对环卫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的全面实施。
同时,还应当定期对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建立健全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体系,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加强监督和评估,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在城市和农村教育之间实现平等、统筹和协调发展的教育体制。
然而,城乡教育一体化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城市地区有更多的财政资源和优良的教育设施,农村地区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
2.师资力量不足: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相对较弱。
缺乏优秀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导致了农村教育质量的下降。
3.教育内容不适应:城市和农村的教育需求和特点存在差异。
传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与实际需求脱离,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发展需要。
为了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中的困境,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统筹资源调配: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先满足农村地区的教育需求,确保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2.加强师资培养: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
3.推进课程改革: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调整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建立信息化教育平台: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提供城乡教师和学生共享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平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5.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中的困境,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增强农村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
在城市,发达地区经济已经高度发展,但是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支撑等都比较薄弱,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而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制约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城乡之间还存在很大的数字鸿沟,这些数字不对称导致无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比如在城市地区很方便进行网购、电子商务等活动,而在农村却面临着网络通信不畅、物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必要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系的一个重要目标。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有以下必要性:促进经济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改变城市和乡村的区别,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一应俱全的产业体系。
城乡一体化就是资源整合、空间协调、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城乡互动,打破原有的束缚,使两种社会间不断地进行资源分配与技术交流。
这将助于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城乡经济的快速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全国的经济发展。
解决社会问题城乡一体化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提供了一系列发展机遇,旨在促进全国的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在以往的发展模拟下,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剧,城市已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福利体系,然而农村地区就拥有了罕见的行业和就业机会。
中央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已经在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
改善企业盈利状况城乡一体化为企业创造机遇,增强企业活力,进而提高企业盈利状况,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城市体量庞大、资源丰富、技术优势明显,通过与乡村产业互动,不仅可以将贫困地区转换为新型工业的集聚区,也可以通过物流和信息的共享,加速乡村产业集中化的形成,创造新的机会,在乡村产业的升级过程中实现共赢。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措施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乡村一体化管理方案
乡村一体化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指将城乡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实现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环境优化保护、社会服务优化提升的综合性管理模式。
本文将就乡村一体化管理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目标、原则、主要措施和预期效果等方面。
二、目标1. 实现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通过整合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乡村发展的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哺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相互融合,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3. 加强生态环境优化保护:通过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漂亮乡村,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4. 提升社会服务优化水平: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三、原则1. 综合性原则:乡村一体化管理方案应综合考虑城乡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协调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全面推进。
2. 适度规划原则: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乡村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乡村一体化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公平公正原则:乡村一体化管理方案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城乡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城乡居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4. 创新驱动原则:乡村一体化管理方案应注重创新驱动,推动乡村发展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主要措施1. 推进土地整治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哺育乡村特色产业: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哺育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乡村品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的出现,旨在解决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巨大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过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社会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城市社会发展迅速,而农村社会发展缓慢。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社会互补,实现社会资源共享,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文化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城市文化发展迅速,而农村文化发展缓慢。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文化互补,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促进文化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城乡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环境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城市环境发展迅速,而农村环境发展缓慢。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环境互补,实
现环境资源共享,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在于促进城乡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只有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城乡一体化(百度百科)
城乡一体化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城乡一体化英文名称:rural-urban integration定义: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百科名片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录产生背景基本概念不同理解实现方式产生背景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
近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基本概念城乡一体化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不同理解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城乡一体化的含义是什么
城乡一体化含义城乡一体化是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呈现的一种城乡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现象。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国的东部发达地区也相继开始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
在这些实践过程中,科学地分析和反映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合适的发展战略,选择合理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无疑需要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城乡一体化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国内外关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相关理论非常丰富,很多学者就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涵义、动力、机制、目标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关于测量区域性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的相关研究却是相当匮乏,即缺乏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标准或是说衡量手段以测度某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
本文在分析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内涵、理论演进和各国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遴选了22个指标来测度地区城乡一体化程度发展水平,并将这22个指标分为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社会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城乡环境生态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5大类,再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赋予每个指标不同的权重,进行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资料来源:/file/2005122310712.html城乡一体化又称城乡融合。
在社会发展战略上把城市、农村视为一个整体,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城乡差别逐渐消失,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非农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势在必然。
当今城市化已开始形成一股世界范围的潮流,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已超过70%,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在这个过程中,必需逐渐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实现城乡融合,这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变迁过程。
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主要内容:(一)经济上城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基本一致;(二)政治上城乡居民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三)文化上城乡的教育、科技、文体医疗卫生水平及相应的服务设施大致相同。
城乡一体化名词解释
城乡一体化名词解释城乡一体化名词解释1、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4、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5、容积率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6、绿地率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7、县域城镇体系8、镇域村镇体系9、中心镇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基础设施、较大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重点镇称为中心镇。
10、一般镇在历史中有不同的含义。
后来主要指较小的城市聚落。
中心村的概念,被认为是由若干行政村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农村社区,它介于乡镇与行政村之间,是城乡居民点最基层的完整的规划单元。
可见,中心村是一个规划概念,是指在城镇建设空间布局时,能达到支撑最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所要求的最小规模的点。
从规划角度看,中心村是城镇体系的基本单元的一种称呼,也是我们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选择和建设对象。
11、基层村12、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乡村振兴与城乡发展一体化
乡村振兴与城乡发展一体化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同时,城乡发展一体化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中。
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在中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中的两个关键因素。
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全面发展,包括城市和乡村的相互支持与协调。
仅仅重视城市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同样,也不能忽视乡村的振兴。
乡村振兴与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相互融合和协调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其次,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乡村和城市之间存在着资源的不平衡,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乡村资源的匮乏。
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来缓解这一问题。
例如,通过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发展,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振兴。
此外,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还能够促进人口流动和城乡一体化。
当前,城市吸引着大量的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前往就业和生活,这导致了乡村人口减少和农业的萎缩。
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来吸引人们回到乡村。
同时,也可以通过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农业和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农村人口的稳定和城乡一体的发展。
然而,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也不完善。
要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投入以实现均衡的发展。
其次是农民收入和福利待遇的差距。
农民的收入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这也是导致农村人口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才能够真正吸引他们回到乡村。
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它们的实施对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口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林市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城乡统筹一体化是中国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经济发展,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源,在争创城乡一化体先行试点城市的工作中,全市上下一心,共谋良策,为保证和促进全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顺利完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应注意克服两个不良“主义”和两种“思想”,确保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健康快速的轨道上运行。
一.玉林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局良好
玉林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玉林市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定》,在全区先行先试统筹城乡发展。
实施《决定》一年来,玉林市全市上下围绕“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目标,推进“三个集中”,促进“三化互动”,创建“三个示范”,取得良好开局。
2010年1月27号,自治区“两会”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玉林市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玉林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走科学发展之路”。
目前,以新经济壮大实力顺利破题开局,玉林经济开发区逐渐由传统产业园区向高科技产业园区转变、由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更加突出“台味”与“农味”,成为吸引台资企业的洼地。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大工程。
当前,玉林市正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推进,努力做到“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力争到2020年,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加速玉林由内陆城市向临海城市转型,把玉林建设成为广西非公经济示范市、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市、广西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市,成为创业环境优、人居环境佳、综合实力强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二.玉林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对策
市委书记金湘军向全市干部推荐的《城乡一体化:成都的科学发展之路》一书,从媒体的视角全面、真实反映了成都市2003-2007年统筹城乡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深刻思考,体现了成都人的改革气魄和创新精神,也为我们学习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进而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加快推进玉林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成功范式。
成都是全国进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践最早的城市,在没有先例可循和国家政策支撑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引起了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最终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并获列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成都人的改革理念、政策措施乃至方法策略一定有其独到和可取之处。
在实际探索中,成都人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市场配置要素为主,“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有机结合。
(二)尊重城市化规律和工业化规律,坚持走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是成都模式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这一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
通过对成都的城乡一体化的案例经验分析,玉林市经过对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条件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农业大市的优势,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原始动力。
从城市的成长和城镇化的发展的过程来看,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成长和城乡一体化的第一前提。
玉林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居全区前列,农业总量居全区首位,农业发展基础扎实,农民收入增长快,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区前列,这为玉林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发展基础。
玉林市民间资本雄厚,经商意识浓郁,非公经济发达, 2008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11.5万户,中小民营企将近2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以上。
2008年,玉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广西非公经济示范市的决策部署。
非公经济在玉林逐渐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引领者,这为玉林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发展基础。
(三)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根本动力。
近年来,玉林市城镇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镇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优越使得农民进城改善生活环境和做工经商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城镇的引力为玉林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根本动力。
三.玉林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现状问题分析
(一)中心城市首位度较低,小城镇规模过小。
玉林城镇人口较为分散,尤其是中心城市首位度较低,中心城市人口不足市域总人口的10%,区域性聚集能力不强。
同时,小城镇在城镇化水平中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比例,全市现有1-3万人的小城镇(集镇)11个,5千-1万人的有39个,5千人以下的有47个,且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 公用设施建设形不成规模效益,难以产生高度极化的辐射及集聚效应。
(二)投融资渠道不畅,城乡建设资金不足。
资金投入是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当前,一方面政府不可能也无能力拿出很多资金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受经济基础
薄弱、流动人口少等因素的影响,又无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推进城镇化的基础性作用,无法拓宽投融资渠道,以致城镇化建设筹资困难。
(三)乡村产业支撑不足,城乡间产业质的水平落差大。
玉林市总体依然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只是在玉林中心城区局部地区初步具备“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总体上乡村发展产业支撑不足。
而且,乡村产业存在规模小,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化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三、玉林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措施
(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扶持推进小城镇建设。
玉林中心城市首位度较低,小城镇规模过小,要想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务必要以优化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为着眼点,扩大城镇规模,努力提高以城带乡的能力。
一是做大做强玉林中心城市,在区域上重点实施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战略,发挥区域辐射和集聚作用。
二是加快构建联接全市农村的城镇体系,有选择地扶持推进重点中心镇建设,全面提升重点镇对农村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
(二)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推进“三个集中”。
“三个集中”就是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通过工业化形成产业的支撑和聚集,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土地规模经营,形成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互动。
玉林市在近期应重点抓好玉林经济开发区、玉柴工业园、龙潭产业园、北流陶瓷工业园、容县经济开发区5个园区的规划建设,通过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形成“小企业、大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做好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指导土地整理工作,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建设。
(三)强化产业支撑,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的质量。
玉林市城乡统筹发展必须以加快城乡产业融合、提高城乡产业关联度,促进城乡产业优势互补为突破口,把产业发展和产业聚集放在工作的首位,形成产业支撑。
一是要以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二是多途径地提高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加大对乡村的科技投入,走技术进步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
(四)扩宽融资渠道,加强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
一是政府应扩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的规模,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担保。
二是动员大企业投入,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
三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争取农村六小工程等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是创新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