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发展与产业效率提升之上海样本_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_上海产_省略_构
2023年上海跨学科试卷
选择题在探讨“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时,以下哪项技术最直接地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A. 自动驾驶汽车B.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正确答案)C. 虚拟现实娱乐D. 人脸识别门禁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科技发展中,哪一项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关键?A.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正确答案)B. 3D打印技术革新金融产品外观C. 量子计算用于天气预报D. 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在跨学科研究“新能源与环境保护”中,以下哪种能源形式被认为是最清洁、可再生的?A. 核能B. 太阳能(正确答案)C. 天然气D. 煤炭液化技术关于“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融合,下列哪项技术最能体现个性化医疗?A. 远程手术机器人B. 基因测序与AI诊断结合(正确答案)C. 智能健身教练D. AI语音助手管理日常用药在“材料科学与绿色建筑”领域,哪种材料的使用最能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A. 传统混凝土B. 再生塑料建材C. 低辐射玻璃(正确答案)D. 高能耗金属装饰探讨“数字艺术与文化遗产保护”时,下列哪项技术能有效记录并传承文化遗产?A. 3D扫描与数字化复原(正确答案)B. 虚拟现实游戏开发C. 社交媒体直播D. 在线购物平台展示在“海洋科学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哪项指标直接反映了海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A. 海水盐度变化B. 海洋酸化速率C. 极地冰盖融化量D. 海水温度升高(正确答案)关于“神经科学与教育创新”,以下哪项研究最可能促进个性化学习?A. 脑机接口在教育中的应用(正确答案)B. 量子物理学原理讲解C. 新型建筑材料对学习环境的影响D. 虚拟现实技术在历史课上的使用在“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交叉研究中,哪项策略最能促进城市经济均衡发展?A. 集中建设高端商业区B. 实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 优化公共交通网络,促进区域联通(正确答案)D. 限制低密度住宅区开发。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探究活动】
阅读课本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伦敦大都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2)结合材料,分析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 能是如何体现的。 (3)议一议,伦敦都市圈对伦敦自身发展有哪些 意义?
活动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伦敦都市圈的雏形来源于“巴罗委员会”(英国指导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机构)规划的 同心圈设计。随着城市集群化的不断推进,以伦敦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及小 城镇的发展,使得伦敦都市圈成为世界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同时也作为高新科 技中心、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国际信息传播中心。现代交通网络化、多种交通一体 化,是伦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在离伦敦市中心50千 米的半径内建立了8座新城(卫星城),而后以伦敦为核心,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扩 展,在都市区范围内构建“反磁力吸引”体系,引进中心区的工业企业,配套生产 生活服务设施,并为迁入居民提供各种工作岗位,既有效疏解大城市核心区过于密 集的人口和产业,又在各自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上海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 擎,不仅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而且对长江 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都有明显的 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 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 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上海港经为了黄浦江→长江一洋山港”的变迁,在区位变化的过程中, 其功能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目前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吞吐量第二的 超级大港。下图为上海港区及部分工业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上海调研报告
上海调研报告上海,这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金融、科技和文化的重要枢纽。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的发展现状、优势与挑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一、经济发展上海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
金融业高度发达,陆家嘴金融区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股票、债券、期货等市场交易活跃。
贸易领域,上海港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货物吞吐量巨大,对外贸易往来频繁。
在制造业方面,上海具备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优势产业。
尤其是汽车产业,上海拥有众多知名汽车品牌的生产基地,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然而,上海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产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同时,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如贸易摩擦等,也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压力。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上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张江高科技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上海在科技研发投入上持续增加,科研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
同时,政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但与国际领先的科技城市相比,上海在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掌握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高端科技人才的竞争也较为激烈。
三、城市建设上海的城市建设堪称典范。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地铁、公交、高架道路等构成了便捷的出行体系。
城市规划合理,高楼大厦与历史建筑相得益彰,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在环保方面,上海加大了对环境治理的投入,空气质量逐渐改善,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城市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在高峰时段仍然较为严重,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个需要妥善解决的课题。
四、社会民生教育资源丰富是上海的一大优势,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和优质中小学。
医疗水平先进,医疗机构分布广泛,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上海发展现状论文
上海发展现状论文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枢纽城市,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以不设标题的方式介绍上海的发展现状。
首先,上海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其GDP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3.87万亿元人民币。
上海拥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是中国的金融业、贸易业和航运业的中心之一。
此外,上海对外开放度较高,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和设立总部。
众多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
其次,上海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项目为城市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金融中心陆家嘴、浦东新区的发展成为上海的地标之一。
上海还建设了世博园和迪士尼乐园等国际级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上海的交通运输系统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地铁、高速公路和航空交通网络密集发展,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再次,上海在科技创新和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上海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众多,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人才。
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此外,上海的教育体系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上海的高等教育机构享有很高的声誉,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后,上海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付出了不懈努力。
上海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该城市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改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综上所述,上海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上海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的热门目的地,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随着上海的不断发展壮大,相信上海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上海调研报告ptt
上海调研报告ptt上海调研报告一、背景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全球最繁忙的港口和世界闻名的浦东新区。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上海的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
二、经济发展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并发展出多个产业领域。
在调研中发现,上海的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发达,对国内经济的贡献度较高。
上海的外资企业数量众多,吸引了许多全球500强企业和知名品牌进驻。
上海还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多家国内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总部或分支机构。
三、生活质量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
调研发现,上海的生活质量较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安相对较好。
上海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各类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众多,不仅为本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留学生。
此外,上海的医疗服务也较为发达,有许多优秀的医院和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障。
虽然上海是中国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一,但这并没有对生活质量造成太大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和管理还是相对有序的。
四、城市规划上海的城市规划相对先进,特别是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
浦东新区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拥有许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商务园区。
调研中发现,上海在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上海的地铁系统相对完善,能够方便地连接城市各个地区。
此外,上海还建设了多个公园和绿地,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五、挑战和机遇上海作为一座经济中心城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调研中了解到,上海的人口密度较高,城市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需要解决。
另外,上海的房价相对较高,给一些人带来了住房问题。
但是,随着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也有望得到缓解。
此外,上海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潜力。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上海自身优势的发挥,上海将有更多的机遇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引领者。
上海调查报告
上海调查报告上海调查报告近年来,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人们前往探索和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上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上海的调查研究。
一、经济发展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其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调查显示,上海的GDP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上海的金融、科技和服务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中心之一。
然而,调查还发现,上海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部分区域和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二、城市建设上海的城市建设一直备受瞩目。
高楼大厦、现代化交通设施、美丽的公园和广场构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风貌。
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上海的城市环境表示满意,认为上海的城市建设达到了国际水平。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提到了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呼吁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和改善。
三、教育和文化上海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资源。
调查显示,上海的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关注。
同时,上海的教育水平也备受赞誉,许多国内外优秀学府在上海设立了分校。
然而,调查还发现,上海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四、社会问题在社会问题方面,调查发现上海的居民对于社会安全感较高,大多数人认为上海是一个安全的城市。
然而,也有一些受访者提到了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等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五、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上海调查的结果,我们认为上海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各区域和行业的均衡发展。
其次,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提高交通和环境的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第三,加大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保护和传承上海的文化遗产。
最后,加强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上海现状总结报告
上海现状总结报告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上海的现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首先,上海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GDP总量达到3.87万亿元,增长6.1%。
这一增速虽然略低于前几年,但在全国范围内仍属于领先水平。
此外,上海的外贸也保持了较高增长率,进出口总额突破4.32万亿元,增长2.3%。
这些数据表明,上海经济依然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其次,上海一直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
目前,上海已成立了众多高管创新中心和科技园区,聚集了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上海还加大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为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三,上海城市建设不断提升。
上海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刷新纪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天际线。
此外,上海持续加大城市绿化的力度,修建了多个公园和绿地,提升了市民的居住环境。
交通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地铁线路网络不断扩大,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第四,上海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了众多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和参与者。
此外,上海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博物馆、艺术馆、剧院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第五,上海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上海加大了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了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
此外,上海还不断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社会保障。
总结起来,上海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城市建设、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上海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产业结构升级、人口老龄化等。
因此,上海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创新,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以确保上海持续稳定发展,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宜居的城市。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城市经济学基础概念1. 城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和城市经济活动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经济组织、城市资源配置、城市规划及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政策等内容。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发展规律、城市经济结构、城市产业组织、城市人口结构等。
2.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文献资料分析等方式,对城市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等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
3.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对城市经济结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管理制度等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 中心-边缘模型中心-边缘模型是城市经济学中常用的理论模型,它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边缘区和城市交通网络等概念。
通过中心-边缘模型的研究,可以分析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城市经济的区域差异。
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城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城市间的产业协作和互补,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是针对城市经济学中新兴产业和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新兴产业的区域集聚规律、创新网络的空间布局等内容。
4. 城市竞争力理论城市竞争力理论是城市经济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城市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三、城市经济发展模式1. 传统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传统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资源型城市、制造业城市和商贸城市等,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工业制造和商业服务等传统产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大,发展模式比较单一。
2. 新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新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城市、创新型城市和服务型城市等,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新型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小,发展模式比较多样化。
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践案例
一、概述近年来,上海以其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果备受世人瞩目。
该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政策扶持和经验积累,成功实践了一系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案例,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本文将结合上海市的相关实践案例,分析上海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二、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概况1. 上海市的地理优势上海位于我国东部、长江入海口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这使得上海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枢纽和国际贸易中心。
其临港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为上海的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政策扶持上海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
上海市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规划,鼓励投资者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并提供多种扶持政策。
3. 经验积累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经济发展经验和产业资源。
这些经验和资源为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践案例1. 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上海通过鼓励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裙,如浦东新区的金融服务、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虹口区的商贸服务等。
这些产业集裙的形成,使得上海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提高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和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上海的制造业也在不断进行转型升级。
上海不仅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还积极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了制造业水平和附加值。
3. 跨国企业的引进和合作上海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量国际知名企业进驻上海。
这些企业不仅为上海带来了技术、资本和人才,还促进了上海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合作,推动了上海产业体系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四、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1. 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上海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形成了临港经济、金融中心等多个优势产业集裙,推动了上海产业的集聚发展和国际合作。
《上海产业结构》课件
上海将继续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
参考文献
• 参考资料1 • 参考资料2 • 参考资料3
第一部分:上海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概况
上海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有丰富的水稻、蔬菜和水果产量,以及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应用。
林业生产概况
上海的林业主要以城市绿化和生态修复为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覆盖率。
渔业生产概况
上海的渔业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淡水鱼类和海鲜资源,是著名的渔业产区之一。
第二部分:上海第二产业
2
上海创新产业的发展
上海的创新产业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取得了显著的 成就。
3
上海支持载体和政策
上海提供了丰富的支持载体和政策,包括科技园区、创新基金和税收优惠等,为 产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结论
上海产业的现状和趋势
通过对上海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产业正在实现多元化、高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上海产业结构
这是一份关于上海产业结构的PPT课件,旨在介绍上海经济总量、产业分类和 发展趋势。
概述
上海经济总量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之一,拥有庞大的经济规模 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上海产业分类
上海的产业涵盖了第一、第 二和第三产业,并呈现出多 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上海产业发展趋势
上海产业正在向高端化、智 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注 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信息产业
上海在信息技术、软 件开发和互联网领域 具有强大的实力,是 中国的信息产业重要 基地之一。
交通运输业
上海的交通网络非常 发达,拥有现代化的 地铁、公交和飞机场, 便利了人员和货物的 流动。
上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及分析评价
上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及分析评价上海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潜力。
评价上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如科研实力、人才素质、产学研结合等因素,下面将对上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科研实力指标1.科研机构数量和规模:体现了上海拥有的科研机构数量和科研规模的大小。
2.科研人员数量和结构:包括科研人员数量、博士后数量、高级职称人员数量等,反映了上海科研队伍的规模和结构。
3.科研投入比例:包括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比例,反映了上海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支持力度。
二、人才素质指标1.高级人才数量和结构:包括高级人才数量、外籍人才数量、留学归国人才数量等,反映了上海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引进力度。
2.人才流动情况:包括人才流出率、人才回流率等,反映了上海人才流动情况。
三、产学研结合指标1.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和规模:反映了上海产学研结合的情况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2.企业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反映了上海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合上述指标,可以评价上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
首先,上海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科研投入比例较高,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其次,上海吸引了大量高级人才和外籍人才,人才结构合理,人才流动情况较好。
再次,上海产学研结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企业创新能力较强,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总体而言,上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然而,上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程度不高,科研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其次,人才流动情况虽然较好,但部分高级人才还存在流失情况,需进一步留住人才。
再次,产学研结合仍需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上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为了不断提升上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支持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发挥创新能力。
上海市服务业发展经验
上海市服务业发展经验上海市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服务业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以下是一些与上海市的服务业发展相关的参考内容:1. 政府支持和推动: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服务业的发展,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减免税费、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
2. 全面开放市场:上海市将市场开放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市场准入力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国内外服务企业进入上海市场。
同时,推动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为金融服务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3. 加强创新和技术应用:上海市注重服务业的创新和技术应用,通过提供科技支持和创新引导,促进服务业的升级和转型。
比如,发展互联网+服务模式,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培育新兴服务业:上海市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等。
通过提供优质的政策环境、建设有利于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5. 加强国际合作:上海市积极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拓展市场,促进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举办国际性的展览会、论坛、合作项目等,增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和合作,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服务业的重要中心。
6. 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上海市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推动服务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通过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7.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上海市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的消费者保护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不良服务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样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推动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上海市的服务业发展经验主要表现在政府支持和推动、全面开放市场、加强创新和技术应用、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以及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
城市土地资源生产率提高的实现路径及上海实证
城市土地 资源生产 率提高 的实现路径及上海实证
臧 漫 丹 ,许 琨
( 同济 大 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上 海 2 0 9 ) 0 0 2
摘
要 :针 对 城 市快 速 发 展 背 后 隐藏 的 忽 视 生 态 安 全 和 城 市低 密度 扩 张 的 问题 , 文 以 提 高城 市 竞 争 力 本
源 生产 率 的 思路 和 方 法 。 最后 实证 分 析 了上 海 市案 例 。
关 键 词 :土 地 资 源生 产 率 ;城 市竞 争 力 ;循 环 经 济 ;上 海
中 图分 类 号 : 6 . F0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9—3 6 ( 0 0 0 10 0 0 2 1 ) 4—0 l 1 8一O 7
及 未 利 用 土 地 等 可 以产 生 生 态 效 益 的土 地 。每 年 滩 涂 等 新 增 土 地 部 分 未 被 划 入 城 市 建 设 用 地 前 属 于 生 态 型 用 地 。非 生 态 型 用 地 指 城 市 建 设 用 地 , 部 分 土 地 一 旦 被 投 人 使 用 , 会 产 生 这 就 巨大 的社 会 效 益 和 经 济 效 益 。但 是 由 于这 部 分
考 的问题 。
一
、
生 态 规 模 约 束 下 的城 市发 展
效益 和社会 效益 , 忽 视 生态 效 益 的 负面 影 响 在 而 城市 比较小 的时候 并 不 明显 , 到 城市 发 展 壮 大 直 后才 变得 突 出起 来 。这 正 是 本 文 所 提 出 的 问 题
一
城 市土 地不 仅仅 具 有 资 源意 义 , 地 及 土地 土 上 的空 间 承 载 着 生命 系 统 ,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从 城 市 土地 管理 不仅 仅是 管 理 城 市 的土 地 资 源 , 而且
上海引进人才 主要科研成果 范例
上海引进人才主要科研成果范例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也是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上海一直致力于引进人才。
近年来,上海引进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上海引进人才的政策非常优惠。
根据上海市人才新政,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补贴、医疗保险等。
此外,上海还设立了一系列的科研基金,为引进人才提供资金支持。
这些政策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高层次人才来到上海。
上海引进的人才涉及各个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医学、金融等。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以下是一些范例:1.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引进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专家,他们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可以在大气层内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0倍音速以上。
这项技术对于未来的航空航天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人工智能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引进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专家,他们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具有较高的智能水平。
这项技术对于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新型抗癌药物研发上海交通大学引进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药物化学专家,他们在新型抗癌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这项技术对于癌症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4. 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上海财经大学引进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金融专家,他们在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金融风险,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
这项技术对于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上海引进人才的政策和措施非常优惠,吸引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来到上海。
2022-2023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试卷以及解析
2022-2023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试卷以及解析一、单选题(135题)1.A、B、C三个社区需要建设若干个5G基站,三个社区可供选择的建设基站地点分别有2个、4个、5个,现从A、B、C三个社区分别选取1、2、3个地点随机分配给甲、乙、丙三个施工队进行建设,要求每个施工队只能承接一个社区,则承建方式有:()A.720种B.480种C.360种D.120种2.建设生态文明,要在形成支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机制上下真功夫、下大气力;主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掌握革命性、关键性绿色核心技术,进而带动生态技术和生态产业交叉融合、群体跃进。
换言之,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来看,如同“铁和犁”于农业文明、“纺纱机和蒸汽机”于工业文明一样,只有实现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生态文明才会成为真正引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对上述文段理解最准确的是:()A.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中的最高级阶段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决定了生态文明的发展C.实现绿色生产关系变革的关键是取得绿色核心技术突破性进展D.形成支持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的机制是生态文明建成的标志3.因家中失窃,谢某在楼道里安装了摄像头,该摄像头能拍摄到邻居胡女士家的大门,胡女士为此要求拆除,遭拒后,便将摄像头砸坏。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谢某安装摄像头无须经小区业主委员会同意B.谢某的行为侵害了胡女士的隐私权C.小区物业服务公司有权直接强行拆除摄像头D.胡女士应当向谢某赔偿被其破坏的摄像头4.针对地球冰川的研究发现,当冰川之下的火山开始喷发后,会快速产生蒸汽流,爆炸式穿透冰层,释放灰烬进入高空,并且产生出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
日前人们发现,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圆形平顶山丘也探测到这些矿物质,并且广泛而大量地存在。
因此,人们推测火星早期是覆盖着冰原的,那里曾有过较多的火山活动。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A.近日火星侦察影像频谱仪发现,火星南极存在火山B.火星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形成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C.沸石、硫化物和黏土这三类物质是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动后才会产生的独特物质D.在火星平顶山丘的岩石中发现了某种远古细菌,说明这里很可能曾经有水源5.某便利店销售一款牛奶,这款牛奶在店内每瓶售价8元,在店外自动售货机上的价格为每瓶10元,但依然有部分人选择在自动售货机上购买这款牛奶。
上海引进人才 主要科研成果 范例
上海引进人才1. 介绍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为了加强科技研究和推动经济发展,上海从国内外引进了大量的人才。
本文将重点介绍上海引进人才的背景、政策和主要科研成果。
2. 引进人才的背景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培育人才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上海面临着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海开始实行引进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的优秀科研人员来到上海从事研究工作。
3. 引进人才的政策上海为引进人才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优秀的科研人员。
以下是一些主要政策:3.1 住房优惠上海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优惠,可以享受长期租赁住房或购买住房的优惠政策。
此外,上海还为人才提供租房补贴,以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3.2 科研资助为了支持科研工作,上海为引进人才提供科研经费和项目资助。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购买实验设备、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等。
3.3 税收优惠上海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施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3.4 子女教育上海为引进人才的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免费入学、奖学金和国际学校补贴等。
4. 引进人才的主要科研成果上海引进的科研人才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几个主要科研成果的介绍:4.1 生物医药上海引进了许多生物医药领域的优秀科研人才。
他们在新药研发、基因治疗和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某位引进的科学家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抗癌药物,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4.2 人工智能上海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投入非常大。
引进的科研人员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算法和方法。
这些成果在智能交通、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3 新材料上海引进了不少新材料领域的科研人才。
他们在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和高温超导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料汇编
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料汇编
以下是关于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资料汇编:
1. 戴维·伍德(David Wood)和斯蒂芬·浦兹(Stephen Purvis)编著的《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与转型》("The Shanghai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是研究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经典著作之一。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历程、政策支持和重要产业部门,并对上海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了探讨。
2.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了关于上海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最新信息。
报告中详细概述了上海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方向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
3.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官方网站(
4. 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发布的《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对上海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服务业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
该规划从金融、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对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进行了阐述。
5.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出版的《上海科技创新白皮书(2018)》提供了关于上海市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最新数据和分析。
白皮书全面概述了上
海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成就和挑战,并介绍了上海市政府的政策措施和支持机制。
以上是一些关于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资料汇编,可以帮助您了解上海市在现代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和成就。
上海年终盘点
一、经济持续发展1. GDP稳步增长。
据初步核算,2023年上海市GDP达到4.46万亿元,同比增长8.5%,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2. 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0.6%,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对外开放水平提升。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至120平方公里。
上海口岸贸易总额突破1.5万亿美元,位居全国首位。
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1. 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初步成型,14个在建、在用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 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取得突破。
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发布Web3.0操作系统;壁仞科技发布首款通用GPU芯片,创全球算力新纪录;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团队的科研成果登上《自然》杂志。
3.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
三、民生保障持续改善1.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8万元和2.3万元,同比增长7.5%和8.5%。
2.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上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
3.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上海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1平方米,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1%。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1.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上海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绿化覆盖率达到38.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
2. 重大交通工程有序推进。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西段、嘉闵线项目等重大交通工程加快推进,城市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3. 民生保障工程成效显著。
上海持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解决市民住房问题。
同时,加强养老服务、残疾人事业、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工作。
上海跨学科知识点
上海跨学科知识点上海是中国最具有国际化的城市之一,其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使得跨学科研究在该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上海跨学科知识点的例子:1.上海历史与城市规划: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历史和城市规划对研究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跨学科课题。
研究关注上海的历史演变,城市规划和发展,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和文化变迁。
2.上海的经济发展与中国开放: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开放的重要窗口。
研究者可以探讨上海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中国开放政策在上海的实施以及其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3.上海的文化与艺术:上海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中心,研究者可以从跨学科的角度来探讨上海的文化产业,包括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
此外,还可以研究上海的文化遗产保护、节庆活动和文化认同等问题。
4.上海的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其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是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研究者可以探讨上海的社会结构与变迁,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社会规模的管理和治理等问题。
5.上海的教育与科技创新: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之一,研究者可以从跨学科的角度来探讨上海的教育与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等问题。
6.上海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上海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研究者可以从跨学科的角度来探讨上海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管理、能源消耗等问题。
7.上海的医疗与健康:上海拥有先进的医疗卫生体系和世界一流的医疗资源,研究者可以从跨学科的角度来探讨上海的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政策与健康管理等问题。
8.上海的城市社会学与人口迁移: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吸引大量外来人口的城市。
研究者可以从跨学科的角度来探讨上海的城市社会学问题,包括人口迁移、社会流动、城市中的社会网络等方面。
总之,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有国际化的城市之一,其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机会。
以上只是一些上海跨学科知识点的例子,研究者还可以探索更多有关上海的跨学科课题,并从中获得新的见解和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证券报/2014年/4月/29日/第A04版研究·宏观世界城市发展与产业效率提升之上海样本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和效率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组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执笔人张自然袁富华张平刘霞辉上海处于关键转型期,作为今后一二十年中国发展的新示范,要求在战略上有突破性思维和举措:(1)上海要从作为增长极发展起来的特大城市角色,转向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城市发展的道路;要从作为主导外围制造基地发展起来的副控中心城市,转向作为服务于全球资源再配置和高端产业链延伸的主控中心城市。
(2)上海必须打破工业化时期运营系统、管理体制等的分割问题,加速产业横向融合,提高知识配置力,加快制度矩阵创新,培育城市聚集-创新潜力。
(3)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和生产系统升级,通过可贸易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建立,沿着效率提升技术创新系统;促进现代制造业零部件的国产化,通过加工度深化和一体化潜力的开发,使上海生产系统内生于国际分工之中。
(4)借助自贸区的制度实验,突破传统体制对金融、医疗、教育、信息、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的羁绊,特别应该探索金融和财税的体制试点改革,形成参与全球竞争的新体制。
本次研究是《上海市创新转型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提出的“持续效率改进推动结构变革”命题的延续,主要基于上海的发展阶段和新的经济理论观点对上海当前和今后五年逐步深化的“世界城市发展和产业效率提升”进行关键要素调研和测量。
我们走访了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开发区、医院、互联网培训、德国商会等十家机构调查,并对劳动力市场、产业、制度分割和服务业的外部效应做了测量,给出了上海发展趋势的政策性评估。
上海市面临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2013年城市化率突破90%,进入了稳定期,投资推动乏力,消费拉动超过了投资;上海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工业规模化扩张动力减弱,近年来表现出持续的“结构性减速”,增长落潮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体制分割问题及其对持续增长的摩擦加剧。
从其他国家经济追赶经验看,一旦高增长启动,工业化的强大推动力将发生作用,“增长极”的资源集聚能力持续累积。
此时,经济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集中于规模化扩张之上,同时把制度安排及过程调整置于一种被动适应的地位。
而当经济减速发生时,规模化工业扩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现。
从经验看,有两种力量制约工业化规模扩张,一是工业资源的制约,一是土地租金的上升。
两个因素迫使资源环境消耗性重化工业转移,“增长极”消失,经济减速发生。
经济由高速向低速增长的演替,使得一些制度缺陷和经济矛盾凸显。
典型的是所谓“结构双重性”问题。
与历史上拉美、日本等初级重化工业化高增长结束后所面临的问题相似,上海也不得不面对诸如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效率、工资双重性差异、产业间效率工资差异等问题,这些矛盾将是生产系统梯度由初级(传统)重化工业化向深加工度化持续爬升的重要阻力。
上海“结构双重性”问题根源于自身生产组织安排问题:不但面临工业化带来的生产运营制度的分割——每一个产业纵向分割,要素横向基本不进行交换,更严重的是传统计划体制带来的部门分割。
以开发区为例,每个开发区从园区名字就能看出主管部门,开发区成为部委的自留地。
课题组走访的大量企业共同特点就是,只要能翻越制度分割篱笆,就能获得创新的利润,不论是金融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互联网公司、德国的职业培训机构、开发区甚至是医院,都迫切需要体制变革打破分割,推动创新发展。
作为中国工业化发展时期的大城市,上海市是中国发展的“增长极”,是中国所有先导产业配置的中心,成为中国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典范。
2007年工业化带来的高增长阶段逐步回落后,工业化带来的产业纵向一体化分割和制度分割显露出来,追赶所导致的经济异质性加剧,构成由高速增长向均衡增长的主要障碍。
分割产生的内在原因是,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模式下“增长极”对资源的过度集聚和依赖,先导产业的国家战略支持,“选择性融资支持(selective financing)”。
这三条在新的发展阶段遇到了问题,上海作为在工业化中定义的高产业关联性主导产业从高度聚集开始进入迁出阶段,如钢铁和重化工、造船和汽车制造等高关联产业因环保、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等多因素要转移,选择性融资支持也失去对象,工业化中的资源集中变得没有方向了。
城市中企业空间聚集和创新活动赖以发展的“横向联系聚集-创新模式”——即所谓的“面对面交流”、“劳动力流动”、“企业家创业聚集”和“大学知识外溢”等的创新机制,与原有的工业化推动的“纵向一体化”聚集有着巨大的差异。
工业化推动的纵向分割主要表现是各种各样的结构双重性(dual structure),大企业与小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产业间生产率的差异;区域间生产率的差异;(在中国)所有制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相应工资差异等。
以上海为例做简单的测量,得出上海经济分割现象见下述四张表格表1-1、表1-2、表2和表3,分别从企业规模、企业所属关系(央地企业)和企业所有制关系三个层面,给出上海效率和工资分割状况的简单说明,就细分行业和工业企业的问题进行分析。
1、大中小型工业企业效率分割显著表1-1、表1-2是按照工业企业规模对效率分割给出的比较。
截至2011年,经过30年的规模化扩张,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资本装备差异比较明显。
从2011年与之前年份的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对比来看,尽管中小型工业企业与大型工业企业的表现出缩小的态势,但是其差距依然较大,除去1万人以上的大型企业,3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约为小型企业的2-3倍。
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效率差异,主要来源于人均资本装备水平的差距。
从数据可以看出,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人均总资产的差异,也通常在2-3倍。
一般认为,由于资本存量较低,中小型企业往往比大型企业具有较高的资本利润率,因为只有这样,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才能实现自由竞争的利润均等化和中小企业对大企业的追赶。
但是,上海的工业企业的资本利润率,在大型企业和和中小企业之间差距缩小的趋势不显著,这是规模化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中央和地方工业企业分割显著表2中中央和地方工业企业的分割,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和资本装备的差异上。
从2002年以来的情况看,上海市地方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人均资本装备,与中央企业的差距愈来愈大。
地方工业企业的资产增值能力(资产利税率),在2007年以前与央企有较大差距,但近年来差距逐步缩小,2011年基本与央企资产利税率持平。
3、不同所有制行业分割显著表3提供了上海不同所有制行业的工资比较,包括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外资单位以及其他单位。
总体印象是,汇聚了中国个体私营小企业的“其他单位”,与国有、集体、外资单位的工资差距,在各个行业均比较明显(除去个别行业-如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海国有单位工资与外资单位比较起来,只要是行政垄断程度低的行业——特别是服务业中一些垄断程度较低的行业,外资单位工资都比国有单位高。
更为重要的是,在上海结构性减速日渐显著的情况下,如果分割问题解决不好,很可能从与国际结构型互补,转变为“结构平行”,形成比较劣势。
即当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演化出来类似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或者产业服务化)时,如果依然坚持原有“干中学”技术模仿路径,那么制造业和服务业效率提高要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而成本又大大高于后发国家,将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双重比较劣势”。
随着上海的资源约束加剧、劳动力成本提高,如果不能及时转型,制造业比较优势不久将丧失殆尽,加之服务业本来受到管制效率就低,“双重比较劣势”已经逐步显现。
这种双重比较劣势的后果,比单一工业化时期对经济的打击还要大。
上海市经济转型的理念上海是新兴经济体特大城市发展的典型样本之一,它所赖以成功的基点是通过政府的特定政策集聚了大量资源,在产业上则表现为劳动分工的深化。
分工创造效率是经济学诞生时就已经确定了的基本经济规律之一,该理论最成功的应用对象是工业化,特别是生产各类标准品的工业产品。
但是,过细的劳动分工产生的最大问题是,企业的生产或经营体系过度标准化,资源分割,人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小。
现代经济理论表明,经济中真正活跃的要素,也是可以长期促进经济增长的应该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也就是人的作用应该变得越来越大。
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集中资源,但是,如果人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小,产业和分工越来越细。
这些资源很难得到集聚所产生的正效应。
上面的分析表明,上海目前缺的不是资源,而是这些资源在现阶段不能得到有效的组合和使用。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上海怎么样从过去追求分工深化来创造效率,转向集聚创造效率的方面来。
作为中国经济的心脏,上海长期承担着发动机的角色。
它既从国外吸收技术和资源,又将这些资源和技术向国内扩散;它既从国内吸收人才和资金,又向国外出口中国制造的各种类型的产品。
但是,如果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上海本质上内生于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系统中,外生于全球经济系统;它是全球经济的参与者,但不是全球经济体系的决策者,更不是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者。
从本质上说,它属于全球经济的外围,而不是核心决策层。
上海所追求的世界城市,其目标应该是将上海内生于全球经济体系之中,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和决策者。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此目标已经迈进了一步,但路还很长。
服务业从“分工结果”到“增长条件”,最终成为“创新推进器”。
从生产关联角度看,对于服务业的作用,存在两种认识:“结果说”和“条件说”。
结果说认为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结果而存在,或者近似表述为,服务业作为工业化过程分工的一个环节存在。
条件说认为服务业的重要性远超过单纯生产率的衡量范畴,在很多情况下,服务业不是增长的结果,而是增长的前提条件。
目前,全球价值链(GVN)已经将产品设计、品牌分销、管理和金融服务、以及产品技术定义为微笑曲线的利润两头了,而一般制造是最低端的,服务已经成为驱动经济的动力条件。
联合国贸易发展理事会1985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了服务业是增长的条件。
1990年之后服务业的研究受到欧洲的广泛重视,到了新世纪,基于互联网已经推动全球服务业的大范围贸易。
以互联网推动的服务业可贸易带到了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体系,已经构成了新的全球创新动力,也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利润获取的新工具,当前的全球服务业谈判都直指这方面。
我们希望上海市经济转型架构于基于创新的服务业平台上。
上海市生产系统转型的方向工业化过程的增长加速与减速,与生产系统梯度升级的特定阶段有关,相应地,分割治理与生产组织方式和制度框架的功能演进密切相关。
借用小泽辉智(Terutomo Ozawa)的雁阵追赶分析框架,可以给出生产系统结构升级梯度的一个直观表述,即升级环节具有清晰的阶梯爬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