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笔记 2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1.人类社会的演化和早期文明-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发展出农业和定居生活。
-古代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黄河流域、古代希腊和罗马等文明的兴起。
-宗教文化:多神教、一神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出现。
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夏、商、周的建立与灭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在夏朝灭亡后建立,周朝在商朝灭亡后建立。
-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奴隶制、封建制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建立。
-儒家文化的兴起: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扮演重要角色。
3.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分裂的战国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百家争鸣: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出现,包括儒家、墨家和道家等。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包括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
-秦朝的思想压制:焚书坑儒事件是秦朝对异议者进行打压的重要事件。
-兵马俑的发现:出土的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陪葬品的珍贵遗址。
4.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古代的贸易网络,通过陆地和海上连接东西方。
-西域文化的传播:佛教和印度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科技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世界。
-大航海时代:欧洲通过航海发现新大陆,与亚洲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5.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中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失败,导致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开放政策: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和开放政策,迅速发展经济。
这些历史知识点只是必修2历史的一部分,但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思考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影响,以促进我们的个人和社会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二笔记
高中历史选修二笔记一、开辟新航路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二)可能性(条件):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于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一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一“好望角”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二、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粗耕”或“石器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 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一牛挽型),而且耕型基本定型。
三、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 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 : 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士地所有制。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弄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局面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商品市场和大商人3.秦汉以来:重农抑商4.隋唐: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出现5.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世界最早货币“交子”出现;商税收入成重要裁员6.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7.明清:商业繁荣,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徽商、晋商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特定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设市令或市长,严格管理,闭市后不准交易2.宋朝: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城郊和乡村出现“草市”,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3.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成为四大商业名镇4.城市兴起与繁荣: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
5.扬一益二:扬州、成都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2.唐朝:广州是重要外贸港口3.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几十个国家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是重要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清朝:海禁,闭关锁国,只开广州对外通商,特许“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6.朝贡贸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前言:春秋战国时期,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
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小结: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1.我国商业兴起较早,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已出现4.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5.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6.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赔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7.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1.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栗的国家2.耕作方法: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商周:出现了青铜农具,常用工具仍是木耒耜、石锄、石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犁的演进: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犁壁(使铁犁可以朝一个方向翻土)汉朝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代田法,两汉一年一熟为主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宋朝:经济中心转移至江浙,江南出现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3.灌溉技术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利用水利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条件:铁犁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 封建土地私有制——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2.小农经济的利弊利: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土地,农具或耕畜),具有生产积极性,精耕细作弊:需要承担沉重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遇灾荒和瘟疫,会陷于贫困或破产。
前言: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一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中国就有了早期农业。
中国农业在先民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领先地位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历了由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土地国有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土地兼并与封建统治者限制土地兼并的斗争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
3.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4.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经历了由产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精华版)
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古代农业文明1、农耕经济黄河流域粟长江流域水稻2、神农氏创制原始农具耒耜3、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Ps: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ps:北魏到唐均田制(国家授予无主荒地)▲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四、赋税制度★五、水利工程★1、春秋战国: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都江堰②水工郑国在秦国修郑国渠③西门豹在河北修西门豹渠2、秦:灵渠(湘江——珠江)3、两汉:①关中农民创造“井渠”,今:新疆,吐鲁番-坎儿井②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黄河水患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水利工程,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灌溉工具①春秋战国:戽斗翻车②隋唐五代:北:立井水车南:高转筒车③宋:水转翻车④明清:风力水车▲人力→水力→风力六、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
③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5课开辟新航路一.东方的诱惑1.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趋强烈3.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4.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支持,希望获得海外财富,加强在欧洲的地位5.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去传播天主教6.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1.迪亚士,葡萄牙,1487年,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好望角2.达.伽马,葡萄牙,1497年,沿迪亚士开辟的航线继续前行,到达了印度3.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王室支持,1492年开始十多年间4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沿岸许多地方4.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支持,1519 - 1522,绕过美洲南端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三.走向联合的世界1.葡萄牙、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有国家。
荷兰、英、法紧随其后,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
2.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经营方式变化,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前言: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
15世纪末到16世纪,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勇敢的欧洲航海家克服种种困难,开辟了由欧洲前往亚洲、美洲等地的航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总结:1.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2.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什么意义?1.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2.欧洲商人开始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象牙、黄金,美洲的黄金、白银和玉米、烟草带回欧洲,并把欧洲的工艺品等销往世界各地。
高中历史选修二复习笔记
高中历史选修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第一课欧洲的君主专制一、君主专制加强之前的欧洲(背景)1、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2、封建贵族领主对王权的制约;3、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对王权的制约。
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1、“新君主国”:A、打破割据、明确疆域;B、建立起常备军;C、促进民族国家形成。
2、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1)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西欧)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措施:A、削弱贵族权力,笼络和控制贵族。
B、控制和利用天主教会,宣扬“君权神授”。
C、扩充常备军。
D、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E、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伊凡四世(略)。
彼得一世:最终确立沙皇专制制度;对内实行欧化改革;用参政院取代贵族会议管理国家事务;颁布“官职表”,改造和控制贵族;控制东正教的宗教管理权力;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强化农奴制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过积极:1、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
2、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
3、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消极: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
2、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第2课为君权辩护一、“君权神授”说1、产生条件:①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②人们相信君权神授;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A、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B、按自然法则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②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A、主张:提出“君权神授说”;B、目的: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C、结果: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尖锐冲突二、君权至上说1、产生条件: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一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观点提出质疑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马基雅弗利——《君主论》:A、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论证,提出君权至上论,反对君权神授;B、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C、君主为维护权力可以不择手段;D、斥责罗马教廷是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②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A、反对君权神授,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B、认为国家是人造的,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C、不赞成君主世袭制,只强调权威;三、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理论提出的意义1、积极作用:都强调国家权力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希腊1. 基本概念和特点•希腊城邦制度•希腊的民主制度•希腊的奴隶制度2. 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帕台农神殿•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3. 斯巴达•斯巴达的军国主义精神•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斯巴达的教育制度二、古代罗马1. 基本概念和特点•罗马的共和制度•罗马的行省制度•罗马的奴隶制度2. 罗马的扩张•罗马的征服战争•罗马的地方自治制度•罗马的土地问题3. 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的改革•罗马法的代表作•城市罗马的建设三、近代欧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宗教改革的背景和起因•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法国的大革命•德国的统一3.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表现•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四、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十九世纪中国的社会状况•农民起义运动的兴起•中国社会的封建性质•外国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剧2. 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辛亥革命的目标和影响•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未来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近代欧洲和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和影响,为我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分为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部分。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两个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
一、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它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爱国主义运动,它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崭露头角的时期。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一次全面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最终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一次重要事件。
3. 苏联的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战期间的一场全球冲突,涉及众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冷战: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对抗。
它持续了近五十年的时间,直至苏联解体。
以上只是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的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发展和中国的变革。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途径。
希望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必修2是一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历史必修2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内容。
一、商代至东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1. 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代的政治制度以王室和贵族统治为主,国家实行封建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商朝的王,下设诸侯、卿、大夫等封爵。
商代的特点是奴隶制度的兴盛、城邦的繁荣、青铜器的制作和商代甲骨文的记载。
2. 周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周代继商代之后,建立了一个以诸侯分封的封建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
周代的特点是分封制的兴起、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周礼的形成。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段动荡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家。
其中包括齐桓公、楚庄王等各国的崛起和衰落,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思想产生和传播,以及《孙子兵法》、《墨子》等著作的问世。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其中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建连接南北的长城等措施。
秦的政治制度以集权制为主,设有郡县制度,设立宦官丞相等制度。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以太守、郡守和县令为主。
汉朝在社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包括推行科举制度、开设太学、推行均田制等政策。
3. 十七帝的兴衰和帝国统一汉朝有十七位帝王,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兴衰事件。
其中包括汉武帝的时期国力强盛,但后期逐渐衰败,最后由于黄巾起义等内外因素导致瓦解,并为三国鼎立打下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至北宋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127年)1. 三国时期的鼎立局势三国时期指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之间的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势力。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内外服制度-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内外朝制度、中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4.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内阁制、东厂、锦衣卫- 清朝:军机处二、古代中国经济·农业经济1.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铁犁牛耕- 小农经济- 精耕细作2. 土地制度- 井田制- 均田制- 土地兼并3. 农业主要耕作方法与农作物- 耕作方法:铁犁牛耕、代田法、区田法- 农作物:水稻、小麦、粟、棉三、古代中国经济·手工业的发展1. 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纺织业- 陶瓷业- 冶金业-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 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传承-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四、古代中国经济·商业的发展1. 商业发展的历程- 市的发展- 货币的发展- 商业组织与商人团体2. 古代商业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盐铁官营- 闭关锁国政策五、秦汉至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天文历法- 数学2. 文学艺术-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书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六、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贸易、对华战争- 结果:南京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七、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历史1. 新文化运动- 原因:思想解放、文化革新- 主要内容:民主、科学、新文学2. 中国成立- 成立背景:中国社会的矛盾- 成立过程:中共一大3. 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的胜利4.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二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以及城市的出现等内容。
1. 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包括稻作和麦作。
稻作主要分布在南方,麦作主要分布在北方。
古代农民利用天文、气象知识进行田间经营,发展了农业生产技术,如农耕工具、农作物种植和农田灌溉。
2. 手工业的兴起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起。
古代手工业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作等。
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形成,形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发展模式。
3. 城市的出现城市的出现是农耕社会向农业文明转变的标志。
古代城市主要分为国都、郡县和市镇等。
城市经济以商业为主,商人在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部分: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政权的建立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等内容。
1. 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社会是指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的形成是由于统治者需要依靠农民的生产力来获取经济资源,并通过分封土地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2. 封建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封建政权是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代、秦汉两汉和隋唐两宋等。
封建政权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不同王朝的更迭,每个王朝都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规则。
3. 社会阶级的形成封建社会是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形态。
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和农民作为劳动力,享受丰富的经济利益;农民阶级则以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但在政治上受到地主阶级的压制。
总结:高二历史必修二主要介绍了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一、历史必修二简介历史必修二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必修课之一,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从秦朝到明朝的演变过程和相关知识点。
通过学习历史必修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了解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与影响。
本文将从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五个时期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二、秦朝1. 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通过政策制定和军事征服,统一了六国,并建立了严密的行政管理体系。
2. 郡县制度秦朝实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有县,实现了较为有效的地方管理体系。
3. 秦代法律制度秦朝实行法家思想,通过推行严格的法律制度,确立了以法为准,以法制约人的原则。
其中著名的法律是《秦律》。
三、汉朝1. 汉武帝的改革汉朝的显著特点是汉武帝时期的改革。
汉武帝通过改革推动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和统治力。
2. 科举制度汉朝建立起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打破了世卿世禄的制度,实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士人的参政。
3. 丝绸之路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唐朝1.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实行皇帝统治制度,着重依靠宰相和才子来统治国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时代之一。
2. 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诗人杜甫、李白等以及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有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3. 唐朝的开放政策唐朝以开放政策著称,与外国交流频繁,促进了科技、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宋朝1. 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以文人治国著称,注重文化、艺术和教育的发展,政府重视士人的参政与才子的选拔。
2. 科技和思想的进步宋朝是中国科技和思想进步的时期之一,科技领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包括火药、活字印刷术等。
3. 南宋的发展和北方的侵袭宋朝在南京设立南宋,北方则遭受金朝、蒙古等外族的侵袭,最终导致南宋的灭亡。
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2
瓜分中国的狂妄Biblioteka 图。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 (1)不断扩大侵华:1931年,日本制造__九__一__八__事变,侵占 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开始。 (2)屠杀中国人民: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军 民进行了六周的杀戮,__3_0_____多万人被杀害。 (3)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__七__三_一___部队用活人做细菌试验。
④影响:中国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开始: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结果: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 约》,1860年,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结束。 ③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15_0___多万平 方公里领土。 ④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 ①开始: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以保护罪恶的鸦片 贸易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②结果: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 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南_京__条__约_____》。主要内容有: 割_香__港__岛___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 门、宁波、_上__海___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③法、美等国趁火打劫:在中国取得了领__事__裁__判____权、片 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等特权。
(3)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制定__全_面__抗__战__路线。 ②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其中陕甘宁
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第五章希腊罗马世界的建立和发展1. 希腊和希腊城邦•希腊地理环境和传说•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分类•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和斯巴达2. 希腊的奴隶制和民主政治•希腊奴隶制的特点和种类•希腊民主政治的起源和特点•希腊民主政治的限制和发展3. 希腊哲学和科学•希腊哲学的起源和主要学派•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和贡献•希腊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二、第六章古代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1. 古罗马城邦•古罗马城邦的起源和发展•古罗马城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十二表法和罗马法的重要性2. 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建立•罗马共和国的起源和发展•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危机3. 罗马文化与古代科技•罗马文化的特点和影响•罗马艺术、建筑和文学的成就•古罗马的科技和工程技术三、第七章文化的交流与冲突1.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希腊化时代的兴起和特点•希腊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罗马帝国的文化融合和传播2.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利用•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贸易3. 印度的佛教和希腊罗马的宗教•印度佛教的传入和影响•印度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希腊罗马宗教的发展和特点四、第八章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分类•世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世界古代文明的分类•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2. 埃及文明和玛雅文明•埃及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埃及文明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玛雅文明的起源和发展3. 古印度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古印度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和衰落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要,选择对应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整理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整理笔记一、西汉的崛起及演变(一)崛起的历史背景由於先秦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制約,受到它的制約,一些高祖和诸侯地主自秦末起卷入到立高祖、灭越谋变之中,越来越加深纷争。
楚汉之争、百家之乱、西汉开启几乎是在此社会背景之下。
(二)刘邦建立西汉206年,刘邦率军攻灭项羽、统一中国,成为秦末统一中国的最后一位开国皇帝。
他在221年,建立西汉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古代中央集权朝代,也是中国第一次大一统王朝。
(三)西汉政权的演变西汉在历史上地位极高,它是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开始,是向欧洲以及其他任何地方出口文化的最初传播中心。
西汉开国以来,其政权经历了四个时期:1、刘邦时期(前206-前189年):当刘邦登基为帝以后,称政权为汉,开启了西汉的形成。
在刘邦的统治下,西汉开始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农政、税收、朝廷官署,加强文治,解除农奴制、公社制,给予大臣职权,初步奠定了西汉政权基础。
2、惠帝时期(前189-前180年):惠帝是文治时期的开创者,他厚恩社会,减轻百姓负担,立法布衣,试行公平的司法制度。
在他的统治下,西汉政权更加稳固。
3、汉高祖时期(前180-公元9年):汉高祖时期,即称为经学大衰的时期,但高祖的政治制度可谓实行的不错,因此政治稳定,统治有效,社会秩序得到恢复,西汉得到繁荣昌盛。
4、汉武帝时期(公元9-23年)汉武帝时期,政要以绝地武力为手段,不惜使用强制性的方式维护统治,从而给西汉统治带来了相当的不稳定。
此外,也出现了贪污受贿的统治者,以及削藩等情况,因此,汉武帝时期可谓是文治之后,政治稳定的历史时期。
历史高中选择性必修2笔记第二课
历史高中选择性必修2笔记第二课时
一、缅甸封建社会的建立:
1.缅甸封建社会的建立,主要是以极端封建制度和农业宗法为主体的社会,封建社会的治理系统以君主制为主,授予王室特权,计划制定官僚机构、军队和法律系统,实行税赋制度,除海盗与令管权力。
2.缅甸封建社会重视耕种,耕种宗特是贯穿缅甸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封建家庭中由家长拥有土地,财产及经济管理权,他们通过与农民签订农业契约,以及通过各类公安全把权来维持这种制度。
3.缅甸封建社会经济也以农牧经济为主,主要有织染、采砂、製程、捕鱼等,实行贩卖军务除海盗的制度收入。
二、缅甸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
1.缅甸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以封建制度为主,分为国王、大臣、绅士、士兵、官员和工人等几个阶层。
国王即封建制度的核心,具有最高权力、对所有臣民具有最终审判权,他的权力下设有大臣等官吏,而大臣又有次要的官吏。
2.绅士阶层是缅甸封建社会官员阶层的技术支柱,他们在行政、军事、
外交上服务国家。
士兵阶层则是缅甸封建社会掌握着国家武力的系统。
3.官员阶层是缅甸封建社会的组织头脑,他们在财富、权力和尊荣方面占据优势。
工人阶层是缅甸封建社会的劳动力,他们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如种植、采砂、制作织染、捕鱼等。
高中历史必修二2笔记
中学历史必修二2笔记必修二的历史考试接近期末的时候,大家不行能再把整本书在看一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重点学问复习一遍。
我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帮助到您。
第1课兴盛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兴盛。
2、表现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觉稻谷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1)原始农业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作物种类:水稻和粟生活方式:为了找寻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常常迁徙。
(2)商周农业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运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起先走向定居。
5、农业开展特点独立开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根底。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开展(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起先运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慢慢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
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运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整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灵活,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①垄作法(春秋战国)②代田法(西汉)(2)耕作技术:①西汉独创播种用的耧车②魏晋南北朝接受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3)耕作制度: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慢慢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新课程人教版历史必修Ⅰ全册课堂笔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中国古代早期指:夏商周时代2、夏朝继承王位的主要方法是:王位世袭制3、分封制内容:周王把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同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作用:加强周王对地方的统治,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分封制无法实行。
特点:“分封诸侯,以藩屏周”用分封诸侯的方法,巩固统治。
4、宗法制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办法,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影响。
1、始皇名称来源:泰王赢政认为自己比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功劳大,各取一字而成皇帝,皇帝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统治者专用称谓。
2、郡县制史实:春秋时,诸侯国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废分封行郡县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行政机构,初有36郡,后有40余郡。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郡最高的长官是守,县分大小分别称令、长,均由中央任命。
3、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影响形成:秦统一中国后,首创皇帝制,并以战国官制为基础,建立了皇权为中心的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
在地方设置郡县。
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
秦朝的统治机构,职权明确,相互配合,并彼此牵制,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确保了地方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影响:1、增强国力,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世界大国。
2、促进统一,有生于经济文化发展。
有利于中华民族形成。
3、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4、在专制主义制度下,对人民的过度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导致秦二世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
中央政治制度:汉朝完善皇帝制,汉武帝时设中朝与外朝,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台。
魏晋南北朝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先后出现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
宋朝设中书门下二省,又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地方政治制度: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减郡并州,形成州县二级制。
唐朝形成道州县三级制,中后期地方产生军镇。
北宋形成路州县三级制。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另设宣慰司管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事务。
元朝开创了省制。
特点:1、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总体上看是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在中央政权中,是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3、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不允许有独立行政体系存在4、但由此造成地方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地方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课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内阁:原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认识到人主不可无辅臣。
形成: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在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称内阁。
发展: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权压众臣,如万历时的张居正,性质: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但它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
作用: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内阁不能制约皇帝。
军机处:雍正帝时,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
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后来相继撤销,内阁也名存实亡。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带来了中国古代强大和繁盛,使中国达到农业文明的辉煌,对世界文明作出突出贡献。
消极:明清时期开始阻碍了中国的进步,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
(可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文化上各方面自己自由发挥。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一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四大侵略时间、名称、条约、影响)1、1840年至1842年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定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8月)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①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封建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之间矛盾。
③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2、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定第二批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通商口岸,深入长江流域。
)《北京条约》(割九龙司(九龙香港)。
)影响:中国两半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1894年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1895年4月)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中国两半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900年6月1901年9月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1901年9月)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①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③中国两大矛盾趋于融合(成为阶级矛盾)。
二、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1、鸦片战争前,林则徐领导广州禁烟运动。
2、广州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3、1859年6月守卫大沽口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直隶提督史荣椿等多名将士壮烈牺牲。
4、甲午战争后,台湾军民进行反割台斗争,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
5、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短战肉搏中炮牺牲,大量爱国官兵英勇战斗献身疆场见P24。
6、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中国爱国军民不屈不挠地坚持反抗外国侵略,付出了巨大牺牲,表现出坚强的民族气节,留下了爱国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二课抗日战争(课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7年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月12月,南京大屠杀30万人以上;1941年在河北潘家峪制造惨案屠杀1200多人;在中国成立细菌战部队,如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试验。
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宝山战役、上海四行仓库坚守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缅甸远征军。
共产党:敌后抗战,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新四军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三、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四、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从国内来说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从国际来看,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一、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①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理论准备:创拜上帝教②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革命的准备③理论特点:将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组织准备:形成六人领导核心。
建立基地:冯云山等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革命基地。
胜利进军路线:金田→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定都天京后的措施:政治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军事上组织了北伐、东征、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后期防御战:(1856——1861):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失败标志:天京沦陷(1864)二、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民主革命作用:几千年来农民革命战争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
2、局限性: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课辛亥革命(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① 历史背景: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宪政失败,民族资本发展及保路运动的促进② 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创立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③ 创立中国同盟会,(领袖、纲领、组织)④ 发动武装起义,积累军事经验⑤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成立湖北军政府⑥ 各省独立,南北和谈⑦ 创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⑧ 袁世凯强迫清帝退位,篡夺辛亥革命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