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5

合集下载

2013年高三数学(理)考试试题5月份高考模拟试卷

2013年高三数学(理)考试试题5月份高考模拟试卷

2013年高三数学(理)试题5月份高考模拟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9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集合}2,1,0,1{-=A ,}13|{<≤-=x x B ,则A B =A .{}1,0,1-B .{}0,1-C .{}10x x -<<D . {}10x x -≤≤2.抛物线241x y =的焦点坐标是 A .⎪⎭⎫⎝⎛0,161 B .⎪⎭⎫⎝⎛161,0 C .()1,0D .()0,13. 已知31cos sin =-θθ ,则θ2sin 的值为A . 32-B .32C .98-D .984. 若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函数1log 2-=x y 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1)f x -=A .x4 B .14+x C .x2D .12+x5. 已知m 、n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则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m //α,m //β B .α⊥γ,β⊥γC .m ⊂α,n ⊂β, m ∥nD . m 、n 是异面直线,m ⊂α,m ∥β,n ⊂β,n ∥α6.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平面的可行域内(阴影部分且 包括边界),若目标函数 z =x +ay 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 有无数个,则yx a-的最大值是A .23B .25C .16D .147.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格点,如果函数f (x )的图象恰好通过k (k ∈N *)个格点,则称函数()f x 为k 阶格点函数.下列函数:①()f x =sinx ; ② ()f x =π(x -1)2+3; ③ 1()()3x f x = ; ④ x x f 6.0log )(=. 其中是一阶格点函数的有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8.已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R ,当0x <时,()1f x >,且对任意的实数,x y ∈R ,等式()()()f x f y f x y =+成立.若数列{}n a 满足1(0)a f =,且11()(2)n n f a f a +=--(n ∈N*),则2009a 的值为A . 4016B .4017C .4018D .4019第Ⅱ卷(共110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河南省武陟一中高三一轮复习月考检测(三)理科数学试题

河南省武陟一中高三一轮复习月考检测(三)理科数学试题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标准试卷(三)理科数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查范围:导数、平面向量、复数、数列、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选考:选修4—4、选修4—5}(部分知识交汇考查)难度系数:中等试卷模式:依照2012年新课标高考试卷模式,总分:150分;建议时间:12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集合{0,1,2,3,4,5,6}中任取两个互不相等的数a,b组成复数a+b i,其中虚数有A.30个B.42个C.36个D.35个2.函数y=cos x1-x的导数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3.已知S n是非零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S n=2a n-1,则S2011等于A.1-22010B.22011-1 C.22010-1 D.1-22011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当x〉0且x≠1时,lg x+1lg x≥2B.当x≥2时,x+错误!的最小值为2C.当x〉0时,错误!+错误!≥2D.当0〈x≤2时,x-错误!无最大值5.已知点M(a,b)在由不等式组错误!确定的平面区域内,则点N(a+b,a-b)所在平面区域的面积是A.1 B.2 C.4 D.86.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错误!=错误!,则错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 7.若点P是曲线y=x2-ln x上任意一点,则点P到直线y=x-2的最小距离为A.1 B.错误!C.错误!D.错误! 8.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a=(cosα,sinα),b=(cosβ,sin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a-b) B.a与b的夹角等于α-βC.|a+b|+|a-b|〉2 D.a与b在a+b方向上的投影相等9.若x,y满足约束条件错误!目标函数z=ax+2y仅在点(1,0)处取得最小值,则a的取值范围是A.(-1,2) B.(-4,2) C.(-4,0] D.(-2,4)10.已知函数f(x)=x3+ax2+bx+c,x∈[-2,2]表示的曲线过原点,且在x=±1处的切线斜率均为-1,给出以下结论:①f(x)的解析式为f(x)=x3-4x,x∈[-2,2];②f(x)的极值点有且仅有一个;③f(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等于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错误!=α错误!+β错误!,其中α、β∈R,且α+β=1,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A.3x+2y-11=0 B.(x+1)2+(y-2)2=5C.2x-y=0 D.x+2y-5=012.已知数列{a n}的通项a n=错误!(a,b,c∈(0,+∞)),则a n与a n+1的大小关系是A.a n>a n+1B.a n<a n+1 C.a n=a n+1D.不能确定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3题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础训练系列卷(及答案)-(5)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础训练系列卷(及答案)-(5)

45分钟滚动基础训练卷(七)[考查范围:第22讲〜第26讲,以第25、26讲内容为主分值:10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平面向量 a = (x,1), b = (—x, x2),则向量a+ b的说法正确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 .①平行于x轴;②平行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③平行于y轴;④平行于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亠亠。

小2a + c2 .在△ ABC 中,A = 30 ° C = 45 ° 则----- = __________ •2a —c23. _________ 在△ 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若ccosB= bcosC,且cosA = 3, 贝H sinB= .4. 已知i与j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a = i —2j, b=i +*,且a与b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入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5. ___ 在△ ABC中,A、B、C的对应边分别是a、b、c且sinB = |, sinC = 身,则a : b : c= _______ .AB AC , T T T T T6. [2011北师大附中月考]在厶ABC中,已知=+T 丄BC,且2AB AC = |AB| |AC|AB| |AC||,则厶ABC的形状是___________.7. [2011南京一模]在厶ABC中,已知BC = 2, AB AC= 1,则△ ABC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 .&如图G7 —1,在Rt△ ABC 中,/ C = 90° AC = 3, BC = 4, 一条直线l 与边BC、BA 分别交于点E、F,且分△ ABC的面积为相等的两部分,则线段EF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9.如图G7—2,对于平行四边形ABCD,点M是AB的中点,点N在BD上,且BN 1=3BD.求证:M、N、C三点共线.10 .已知a = cos|A sin罟,b= cos#, —sin#,且氏0 ,扌.(1)求角A;sinB 厂⑵若cosC> 2,1245分钟滚动基础训练卷(七)1.③[解析]••• a + b= (0, x2+ 1),12[2011苏锡常镇一调]如图G7 —3,^ ABC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形状的空地,腰CA 的长为3(百米),底AB的长为4(百米).现决定在空地内筑一条笔直的小路EF(宽度不计),将该空地分成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设分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分别为Si 和S2.(1) 若小路一端E为AC的中点,求此时小路的长度;S1(2) 求言的最小值.(1) 求带的最值;(2) 是否存在实数k,使|ka+ b|= ,3|a—kb|?11.在斜三角形b2 _ a2 __ c2 cos A _L C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 Cac sinAcosA ' 求角C的取值范围.••• a +b 平行于y 轴.1亚 _一 2a + c 2si nA + sinC +22+ 2 -2.3 + 2迄[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乔T 2sinA -sinC==^ =耳=3+昭 2X ^ —1 + cosA V 302 =AB 6.正三角形[解析]由— |AB| |AC|AC.由 2AB AC = |AB||A C|? cosA = |? A = 60° 故厶 ABC 为等边三角形.7^/2 [解析]以BC 中点O 为原点,BC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则 B( — 1,0), C(1,0).设 A(x , y),所以 AB AC = (x + 1)(x — 1) + y 2= x 2 + y 2— 1= 1, 即卩 x 2 + y 2= 2,又 S ^ABC = | BC |y A |, 故厶ABC 面积最大值为.2.1& 2 [解析]设 BE = x , BF = y ,T S\BEF = 2S S BC ,3.晋[解析]由ccos B = bcosC 可得b =澆,联系到正弦定理,简得 sinBcosC — cosBsinC = 0,sin(B — C) = 0,可得 B = C ,所以sinB = cosB 化sinC cosC 'n — AA sinB = sin= co 片= 2 2即得电 2—/2 ―~24. (— g,— 2)U b = (1, ?), cos 〈 a , b >-2,2 a b=丽I[解析]以i 为x 轴正方向;j 为y 轴正方向,a = (1, — 2), 1 , — 2 1, i 1 — 2 i 1— 2入 ,5,1+*.5 • 1 + i'1 —2 i 0, 1 — 2 ?<V 5 • 1+ i 0< <1?5 • 1+ i 1 0, 2 ?i+ 4 i+ 4>02 : 1 : .3 或 1 : 1 a : b : c = sinA : sinB : sinC =sin90 °: sin30 °: sin60 =1 : 2 :于=2 : 1 : 3.若B 为锐角,C 为钝角,则B = 30° C = 120°• A = 30° 贝U a : b : c = sinA =sin30 ° sin30 °sin120 °1 1 3 d d 门=2: 2: T =1: 1 : 3.C 为锐角,B 为钝角不合题意,兮且—2.5.则:-J 3 [解析]若 B 、C 均为锐角,则 B = 30 ° C = 60 ° • A = 90 ° :sinB : sinC 故舍去. AC —+ 一C 丄BC ,得/ BAC 的平分线垂直于 BC ,所以AB =则 BD = BA + AD = — e i + e 2, -> 1 -> 1 1BN = 3BD =—尹 + 尹,T 1 TMB = 2® , BC = AD = e 2,又由余弦定理有: EF 2= x 2 + y 2 — 2xycosB = x 2 + y 2— 16> 2xy — 16= 4, 1 3…qxysinB = j0xy = 3,••• xy = 10, 当且仅当X = y = • 10时取等号,•• EF min = 2.9.[解答]证明:设 AB = e i , AD = e 2, • MC = MB + BC =如 + e 2,MN = MB + BN = *e 1 —11113e1+3e2=6e1 + 3 • MN =1M C •又M N 与MC 有共同的起点 M ,3• M 、N 、C 三点共线.10.[解答](1) T a b = cos20,|a + b|2= |a|2 + |b|2 + 2a b = 2 + 2cos2 0= 4cos 2 0a b cos2 0 … 1 … =T = cos 0一 T |a + b| 2cos 0 2cos 01 1 1 令 t = cos 0,则?w t w 1, t — 2^ z = 1 +^2>0. • t — 1 在t € 1, 1上为增函数.• — 1 即所求式子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 ⑵由题设可得|ka + b|2= 3|a — kb|2, 又 |a|=|b|= 1, 2t2 51 1 1w t — w— , 2 2t 2' 1 2. •原式化简得a b = cos2 0,1 + k2 cos20= 4k -n 1由 0w 0W 3,得—2w cos2 0W 1, • 解得 k € [2 — 3, 2 + 3] U { — 1}.b 2 — a 2 —c 211.[解答](1) ••• =— 2cosB ,ac口 cos A + C 2cos A + C 2cosB 且 = sin AcosA si n2A—2cosB• — 2cosB =si n2A而厶ABC 为斜三角形, • COS B M 0, • sin2A = 1. n•••A € (0, n , • 2A = 2,sin2A' A nA=-4..C sin 4 —C3 n sinB(2) •/ B + C =〒,「・4 cosC cosC3 n 3 nsin 4 cosC — COS4 sinC r r = cosC =T+T a nC >・2,3 n即 tanC>1. ■/ 0<C<—,4,7t 7t4 2312.[解答](1)T E 为 AC 中点,贝 y AE = CE = 0,3 3 十亠 「 T 2+ 3<2+ 4,「. F 不在 BC 上.贝U F 在 AB 上,贝U AE + AF = 3-AE + 4 — AF + 3, AE + AF = 5. AF = 7<422 在厶 ABC 中,cosA =3, f 9 49 3 7 2 15 在厶 AEF 中,EF 2= AE 2+ AF 2— 2AE AFcosA =^+竺一2X°X=xW=4, 4 42 23 2••• EF 再2 -即小路一端E 为AC 的中点时,小路的长度为 号°(百米).51 0 CAB — CEFCAB52 S^ CEFS ^ CEF若小道端点E , F 分别在一腰(不妨设腰AC )上和底上, 设 AE = x , AF = y ,贝V x + y = 5, 51 S A ABC — AEFSs BC52 0 AEFS A AEF=xy - “当-1=23当x =y =2时取等号251 11 故丁的最小值是11 52 25⑵若小道的端点E , 则 x + y = 5,F 都在两腰上,如图,设 CE = x . CF = y. 1^CA CBsinC2CE CFsi nC1=Xy -" 占-1=芸当x = y 专时取等号5。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第5课时 对数与对数函数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第5课时   对数与对数函数

第5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3)由指数函数的性质: ∵0<0.9<1,而5.1>0, ∴0<0.95.1<1,即0<m<1. 又∵5.1>1,而0.9>0,∴5.10.9>1,即n>1. 由对数函数的性质: ∵0<0.9<1,而5.1>1,∴log0.95.1<0, 即p<0.综上,p<m<n.
图所示,则a,b满足的关系是( A.0<a-1<b<1 B.0<b<a-1<1 C.0<b-1<a<1 D.0<a 1<b 1<1
- -
第二章
第5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解析】 首先由于函数φ(x)=2x+b-1单调递增, 可得a>1;又-1<f(0)<0,即-1<logab<0,所以a-
【解析】 设f1(x)=(x-1)2,f2(x)=logax,要使当x ∈(1,2)时,不等式(x-1)2<logax恒成立,只需f1(x)=(x- 1)2在(1,2)上的图像在f2(x)=logax的下方即可.(如图所示)
第二章
第5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当0<a<1时,显然不成立. 当a>1时,如图,要使在(1,2)上, f1(x)=(x-1)2的图像在f2(x)=logax的下方,只需 f1(2)≤f2(2), 即(2-1)2≤loga2,loga2≥1,∴1<a≤2.
第二章
第5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2013年高考数学理知识与能力测试题

2013年高考数学理知识与能力测试题

OF
即有
DF
EF
,又根据相交弦定理 DF· EF= BF· AF
PF
可推出 BF OB 2 ,从而 PF PB 1
PF AP 6
PF
3
∴ PF= 3
ab
ab
( 2) ∵ PF QF,
∴c a2
c
1 ∴ a b,e 2
a2
cc
c
c
(3) 略。
三、 15.解: (1) 依题知,
得 f (x) m? n
3 sin x cos x cos2 x
2 )
3
当t
13 ln 时, 0
et
2 , P2 P1 0 , P2
P1 ;
2
3
当 t 1 ln 3 时, e t 2 , P2 P1 0 , P2 P1 ;
2
3
当t
13 ln 时, e
t

2 , P2 P1 0 , P2
P1 ;
2
3
13
故当 t
ln 时,飞机 A 安全;
2
当t
13 ln 时,飞机 A 与飞机 B 一样安全;
2
2
设 m (x1, y1 , z1 ) 是平面 C ' EF 的一个法向量,则
2
A. 1
B. 1
3
3
C.
1
1
D.
2
6
2
6
11
-2
2
4
6
8
10
12
O 2 -1
x
3 -2
3
-3
-4
6.某工厂生产产品, 用传送带将产品放入下一工序, 质检人员每隔 t 分钟在传进带上某一固定位置取一件检验, 这种抽样方法是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理科数学全能测试(五) 数列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理科数学全能测试(五) 数列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理科数学全能测试(五)数列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 互斥,那么P (A+B )=P (A )+P (B );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锥体的体积公式:Sh V 31=(其中S 表示锥体的底面积,h 表示锥体的高);柱体的体积公式Sh V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台体的体积公式:)(312211S S S S h V ++=(其中21,S S 分别表示台体的上,下底面积,h 表示台体的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2012福建理)等差数列{}n a 中,15410,7a a a +==,则数列{}n a 的公差为 ( ) A .1 B .2 C .3 D .42、(2012辽宁理)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4+a 8=16,则该数列前11项和S 11=( )A .58B .88C .143D .176 3、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241,5a a ==,则5S 等于 ( )A .7B .15C .30D .314、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且a 7是a 3与a 9的等比中项,S n 为{an}的前n 项和,n ∈N*,则S 10的值为( ) (A). -110 (B). -90(C). 90(D). 1105、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各项都是正数,且2312,21,a a a 成等差数列,则8967a aa a ++等于( )A .21+ B. 21- C. 223+ D. 223- 6、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1n a n =+,其前n 项和为n S ,则数列{}nS n的前10项和为( ) A 、70B 、75C 、100D 、1207、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项和为n S ,且2510,55S S ==,则过点(,)nP n a ,*2(2,)()n Q n a n N ++∈的直线的斜率为A .4B .41C .-4D .-418、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21a =,则其前3项的和3S 的取值范围是( ) A.(],1-∞- B.()(),01,-∞+∞ C.[)3,+∞D.(][),13,-∞-+∞9、(2012浙江理)设S n 是公差为d (d ≠0)的无穷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 .若d <0,则数列{S n }有最大项B .若数列{S n }有最大项,则d <0C .若数列{S n }是递增数列,则对任意的n ∈N*,均有S n >0D .若对任意的n ∈N*,均有S n >0,则数列{S n }是递增数列10、已知等差数列n a n 的前}{项和为mS a a a m S m m m m n 则且若,38,0,1,12211==-+>-+-等于A .10B .20C .38D .9非选择题部分(共100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在答题纸上作图,可先使用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2+a 8+a 11=30,那么S 13 =_______________ 12、等差数列{}n a 中,12981a a a +++= 且2310171a a a +++= ,则公差d = 13、数列{}n a 中11a =,22a =且前n 项和12n n nS a =+*(2,)n n N ≥∈,则n a =14、(2012浙江理)设公比为q (q >0)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2232S a =+,4432S a =+,则q =______________.15、(2012福建理)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cos12n n a n π=+,前n 项和为n S ,则2012S =___________.16、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且7a 是3a 与9a 的等比中项,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n N ∈则n S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17、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a 73=166=a ,将此等差数列的各项排成如下三角形数阵:10987654321 a a a a a a a a a a则此数阵中第20行从左到右的第10个数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本小题满分14分)数列{}n a 中,32n a =,63n S =, (1)若数列{}n a 为公差为11的等差数列,求1a ;(2)若数列{}n a 为以11a =为首项的等比数列,求数列2{}ma 的前m 项和.m S '19、(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31=a ,若数列{}1+n S 是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 (Ⅱ)设111)3(+++⋅-=n n n n S a a b ,*∈N n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n a 的各项均是正数,其前n 项和为n S ,满足2(1)n n p S p a -=-,其中p 为正常数,且 1.p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1()2log n p n b n a =∈-N *,数列{}2n n b b +的前n 项和为n T ,求证:3.4n T <21、【2012陕西理】(本小题满分15分)设{}n a 的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为n S ,且534,,a a a 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n a 的公比; (2)证明:对任意k N +∈,21,,k k k S S S ++成等差数列.22、(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数列{}n a 中,)(2)2(,111*+∈=+=N n a a a a n n n ,(Ⅰ)求432,,a a a 的值及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记)2(13221≥+++=-n a a a a a a T n n n ,试判断n T 与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D C B A D C A 二、填空题:本大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满分28分。

2013年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经典例题——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和性质

2013年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经典例题——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和性质

典型例题一例1下列图形中,满足唯一性的是( ).A .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该直线垂直的直线B .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C .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D .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对定义的准确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空间垂直并非一定相关.解:A .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由于并没有强调相交,所以这样的垂线可以作无数条.事实上这无数条直线还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个平面为该直线的一个垂面.B .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一条而且仅能作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但可以作无数个平面和该直线平行.C .过此点作平面内任一直线的平行线,这条平行线都平行于平面.所以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应有无数条.D .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是有且仅有一条.假设空间点A 、平面α,过点A 有两条直线AB 、AC 都垂直于α,由于AB 、AC 为相交直线,不妨设AB 、AC 所确定的平面为β,α与β的交线为l ,则必有l AB ⊥,l AC ⊥,又由于AB 、AC 、l 都在平面β内,这样在β内经过A 点就有两条直线和直线l 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经过一点有县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故选D .说明:有关“唯一性”结论的问题,常用反证法,或者借助于其它已证明过的唯一性命题来证明.在本书中,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有且仅有一条,同时,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面也是有且仅有一个.它们都是“唯一性”命题,在空间作图题中常常用到.典型例题二例2 已知下列命题:(1)若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则该直线必垂直于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互相平行;(3)若平面外的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且其中的一条平行一个平面,另一条是这个平面的斜线,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上述命题正确的是( ).A .(1)、(2)B .(2)、(3)C .(3)、(4)D .(2)、(4)分析:本题考查的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简单应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平面内”这一条件,同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位置的两定理的基本图形及其变式图形.解:(1)已知直线不一定在平面内,所以不能用三垂线逆定理来判断垂直关系;(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必定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所以它们之间也平行;(3)根据三垂线定理可证明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但不能进一步说明直线和直线垂直;(4)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和空间两直线所成角的概念,不难证明此命题的正确性. 故选D .说明:(3)中若一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则有另一直线必与这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如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F E 、分别为棱1AA 和1BB 上的点,G 为棱BC 上的点,且1BB EF ⊥,EG FC ⊥1,求FG D 1∠.典型例题三例3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是1BB 的中点,O 是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证:⊥OE 平面1AC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要证明⊥OE 平面1ACD ,只要在平面1ACD 内找两条相交直线与OE 垂直.证明:连结D B 1、D A 1、BD ,在△BD B 1中,∵O E 、分别是B B 1和DB 的中点,∴D B EO 1//.∵⊥11A B 面D D AA 11,∴1DA 为1DB 在面D D AA 11内的射影.又∵D A AD 11⊥,∴11DB AD ⊥.同理可证,C D D B 11⊥.又∵111D CD AD = ,1AD 、⊂C D 1面1ACD ,∴⊥D B 1平面1ACD .∵EO D B //1,∴⊥EO 平面1ACD .另证:连结CE AE 、,O D 1,设正方体1DB 的棱长为a ,易证CE AE =.又∵OC AO =,∴AC OE ⊥.在正方体1DB 中易求出:a a a DO DD O D 2622222211=⎪⎪⎭⎫ ⎝⎛+=+=,a a a OB BE OE 232222222=⎪⎪⎭⎫ ⎝⎛+⎪⎭⎫ ⎝⎛=+=, ()a a a E B B D E D 232222212111=⎪⎭⎫ ⎝⎛+=+=. ∵21221E D OE O D =+, ∴OE O D ⊥1.∵O AC O D = 1,O D 1、⊂AC 平面1ACD ,∴⊥OE 平面1ACD .说明:要证线面垂直可找线线垂直,这是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垂直时常用的转化方法.在证明线线垂直时既要注意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也要注意有时是从数量关系方面找垂直,即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的应用.典型例题四例4 如图,在△ABC 中,90=∠B ,⊥SA 平面ABC ,点A 在SB 和SC 上的射影分别为N M 、,求证:SC MN ⊥.分析:本题考查的仍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思想.欲证MN SC ⊥,可证⊥SC 面AMN ,为此须证AN SC ⊥,进而可转化为证明⊥AN 平面SBC ,而已知SB AN ⊥,所以只要证BC AN ⊥即可.由于图中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关系较多,所以本题也可以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来证线线垂直.证明:∵⊥SA 面ABC ,⊂BC 平面ABC ,∴BC SA ⊥.∵ 90=∠B ,即BC AB ⊥,A SA BA = ,∴⊥BC 平面SAB .∵⊂AN 平面SAB .∴AN BC ⊥.又∵SB AN ⊥,B BC SB = ,∴⊥AN 平面SBC .∵⊂SC 平面SBC ,∴SC AN ⊥,又∵SC AM ⊥,A AN AM = ,∴⊥SC 平面AMN .∵⊂MN 平面AMN .∴MN SC ⊥.另证:由上面可证⊥AN 平面SBC .∴MN 为AM 在平面SBC 内的射影.∵SC AM ⊥,∴SC MN ⊥.说明:在上面的证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证明线线垂直常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而证明线面垂直又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立体几何中的证明常常是在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本题若改为下题,想想如何证:已知⊥SA ⊙O 所在平面,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任意一点(C 与B A 、不重合).过点A 作SB 的垂面交SB 、SC 于点N M 、,求证:SC AN ⊥.典型例题五例5 如图,AB 为平面α的斜线,B 为斜足,AH 垂直平面α于H 点,BC 为平面α内的直线,θ=∠ABH ,α=∠HBC ,β=∠ABC ,求证:θαβcos cos cos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角的定义和计算.要证明三个角余弦值之间关系,可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三个角的余弦值,再代入验证证明,其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要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过H 点作HD 垂直BC 于D 点,连AD .∵α⊥AH ,∴AD 在平面α内射影为HD .∵HD BC ⊥,α⊂BC ,∴AD BC ⊥.在Rt △ABH 中有:BA BH =θcos ①在Rt △BHD 中有:BH BD=αcos ②在Rt △ABD 中有:BA BD=βcos ③ 由①、②、③可得:αθβcos cos cos ⋅=.说明:由此题结论易知: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若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角为θ,则斜线与平面内其它直线所成角β的范围为⎥⎦⎤⎢⎣⎡2πθ,.典型例题六例 6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4,⊥CG 平面ABCD ,2=CG ,F E 、分别是AD AB 、中点,求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分析:此题是1991年高考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等位置关系以及逻辑推理和空间想像能力.本题是求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可用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另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为此要寻找过点B 与平面GEF平行的直线,因为与平面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证明:连结AC BD 、,EF 和BD 分别交AC 于O H 、,连GH ,作GH OK ⊥于K .∵ABCD 为正方形,F E 、分别为AD AB 、的中点,∴BD EF //,H 为AO 中点.∵EF BD //,⊄BD 平面GFE ,∴//BD 平面GFE .∴BD 与平面GFE 的距离就是O 点到平面EFG 的距离.∵AC BD ⊥,∴AC EF ⊥.∵⊥GC 面ABCD ,∴EF GC ⊥.∵C AC GC = ,∴⊥EF 平面GCH .∵⊂OK 平面GCH ,∴OK EF ⊥.又∵GH OK ⊥,H EF GH = ,∴⊥OK 平面GEF .即OK 长就是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正方形边长为4,2=CG , ∴24=AC ,2=HO ,23=HC .在Rt △HCG 中,2222=+=CG HC HG .在Rt △GCH 中,11112=⋅=HG GC HO OK .说明: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三种方法:一是直接法.由该点向平面引垂线,直接计算垂线段的长.用此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垂足位置.如本题可用下列证法:延长CB 交FE 的延长线于M ,连结GM ,作ME BP ⊥于P ,作CG BN //交MG 于N ,连结PN ,再作PN BH ⊥于H ,可得⊥BH 平面GFE ,BH 长即为B 点到平面EFG 的距离.二是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三是体积法.已知棱锥的体积和底面的面积.求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可逆用体积公式.典型例题七例7 如图所示,直角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S ,且SC SB SA ==.(1)求证:点S 与斜边AC 中点D 的连线SD ⊥面ABC ;(2)若直角边BC BA =,求证:BD ⊥面SAC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得到线线垂直,从而得到线面垂直.证明:(1)在等腰SAC ∆中,D 为AC 中点,∴AC SD ⊥.取AB 中点E ,连DE 、SE .∵BC ED //,AB BC ⊥,∴AB DE ⊥.又AB SE ⊥,∴AB ⊥面SED ,∴SD AB ⊥.∴SD ⊥面ABC (AB 、AC 是面ABC 内两相交直线).(2)∵BC BA =,∴AC BD ⊥.又∵SD ⊥面ABC ,∴BD SD ⊥.∵D AC SD = ,∴BD ⊥面SAC .说明: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在于寻找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寻找途径可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垂直,可由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可由线面垂直得线线垂直等. 典型例题八例8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已知:b a //,α⊥a .求证:α⊥b .分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只需在α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b 垂直即可.证明:如图所示,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 、n .∵α⊥a ,∴m a ⊥,n a ⊥.又∵a b //,从而有m b ⊥,n b ⊥.由作图知m 、n 为α内两条相交直线.∴α⊥b .说明:本题的结论可以作为判定线面垂直的依据,即当要证的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不明确或不易证出时,可以考虑证明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典型例题九例9 如图所示,已知平面α 平面β=EF ,A 为α、β外一点,α⊥AB 于B ,β⊥AC 于C ,α⊥CD 于D .证明:EF BD ⊥.分析:先证A 、B 、C 、D 四点共面,再证明EF ⊥平面ABCD ,从而得到EF BD ⊥. 证明:∵α⊥AB ,α⊥CD ,∴CD AB //.∴A 、B 、C 、D 四点共面.∵α⊥AB ,β⊥AC ,EF =βα ,∴EF AB ⊥,EF AC ⊥.又A AC AB = ,∴EF ⊥平面ABCD .∴BD EF ⊥.说明:与线面平行和线线平行交替使用一样,线面垂直和线线垂直也常互为条件和结论.即要证线面垂直,先找线线垂直;要证线线垂直,先找线面垂直.本题证明“A 、B 、C 、D 四点共面”非常重要,仅由EF ⊥平面ABC ,就断定BD EF ⊥,则证明是无效的. 典型例题十例10 平面α内有一半圆,直径AB ,过A 作SA ⊥平面α,在半圆上任取一点M ,连SM 、SB ,且N 、H 分别是A 在SM 、SB 上的射影.(1)求证:SB NH ⊥;(2)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线面垂直关系?(3)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4)这个图形中有多少对相互垂直的直线?分析:注意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知识进行判断.(1)证明:连AM 、BM .如上图所示,∵AB 为已知圆的直径,∴BM AM ⊥.∵SA ⊥平面α,α⊂BM ,∴MB SA ⊥.∵A SA AM = ,∴BM ⊥平面SAM .∵AN ⊂平面SAM ,∴AN BM ⊥.∵SM AN ⊥于N ,M SM BM = ,∴AN ⊥平面SMB .∵SB AH ⊥于H ,且NH 是AH 在平面SMB 的射影,∴SB NH ⊥.解(2):由(1)知,SA ⊥平面AMB ,BM ⊥平面SAM ,AN ⊥平面SMB .∵AH SB ⊥且HN SB ⊥,∴SB ⊥平面ANH ,∴图中共有4个线面垂直关系.(3)∵SA ⊥平面AMB ,∴SAB ∆、SAM ∆均为直角三角形.∵BM ⊥平面SAM ,∴BAM ∆、BMS ∆均为直角三角形.∵AN ⊥平面SMB ,∴ANS ∆、ANM ∆、ANH ∆均为直角三角形.∵SB ⊥平面ANH ,∴SHA ∆、BHA ∆、SHN ∆、BHN ∆均为直角三角形.综上,图中共有11个直角三角形.(4)由SA ⊥平面AMB 知,AM SA ⊥,AB SA ⊥,BM SA ⊥.由BM ⊥平面SAM 知,AM BM ⊥,SM BM ⊥,AN BM ⊥.由AN ⊥平面SMB 知,SM AN ⊥,SB AN ⊥,NH AN ⊥.由SB ⊥平面ANH 知,AH SB ⊥,HN SB ⊥.综上,图中共有11对互相垂直的直线.说明:为了保证(2)(3)(4)答案不出错,首先应找准(2)的答案,由“线⊥面”可得到“线⊥面内线”,当“线⊥面内线”且相交时,可得到直角三角形;当“线⊥面内线”且不相交时,可得到异面且垂直的一对直线.典型例题十一例11 如图所示,︒=∠90BAC .在平面α内,PA 是α的斜线,︒=∠=∠60PAC PAB .求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析:求PA 与平面α所成角,关键是确定PA 在平面α上射影AO 的位置.由PAC PAB ∠=∠,可考虑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来确定AO 位置,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用三垂线定理.解:如图所示,过P 作α⊥PO 于O .连结AO ,则AO 为AP 在面α上的射影,PAO ∠为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作AC OM ⊥,由三重线定理可得AC PM ⊥.作AB ON ⊥,同理可得AB PN ⊥.由PAC PAB ∠=∠,︒=∠=∠90PNA PMA ,PA PA =,可得PMA ∆≌PNA ∆,∴PN PM =.∵OM 、ON 分别为PM 、PN 在α内射影,∴ON OM =.所以点O 在BAC ∠的平分线上.设a PA =,又︒=∠60PAM ,∴a AM 21=,︒=∠45OAM , ∴a AM AO 222==.在POA ∆中,22cos ==∠PA AO PAO , ∴︒=∠45PAO ,即PA 与α所成角为︒45.说明:(1)本题在得出PA 在面α上的射影为BAC ∠的平分线后,可由公式βαθcos cos cos ⋅=来计算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此时︒==∠60θPAC ,α=∠PAO ,︒==∠45βCAO .(2)由PA 与平面α上射影为BAC ∠平分线还可推出下面结论:四面体ABC P -中,若PAC PAB ∠=∠,PBC PBA ∠=∠,则点A 在面ABC 上的射影为ABC ∆的内心. 典型例题十二例12 如图所示,在平面β内有ABC ∆,在平面β外有点S ,斜线AC SA ⊥,BC SB ⊥,且斜线SA 、SB 分别与平面β所成的角相等,设点S 与平面β的距离为cm 4,BC AC ⊥,且cm AB 6=.求点S 与直线AB 的距离.分析:由点S 向平面β引垂线,考查垂足D 的位置,连DB 、DA ,推得AC DA ⊥,BC DB ⊥,又︒=∠90ACB ,故A 、B 、C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解:作SD ⊥平面β,垂足为D ,连DA 、DB .∵AC SA ⊥,BC DB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有:AC DA ⊥,BC DB ⊥,又BC AC ⊥,∴ACBD 为矩形.又∵SB SA =,∴DB DA =,∴ACBD 为正方形,∴AB 、CD 互相垂直平分.设O 为AB 、CD 的交点,连结SO ,根据三垂线定理,有AB SO ⊥,则SO 为S 到AB 的距离.在SOD Rt ∆中,cm SD 4=,cm AB DO 321==,∴cm SO 5=. 因此,点S 到AB 的距离为cm 5.说明:由本例可得到点到直线距离的作法:(1)若点、直线在确定平面内,可直接由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和垂足的距离即为所求.(2)若点在直线所在平面外,可由三垂线定理确定:由这点向平面引垂线得垂足,由垂足引直线的垂线得斜足,则这点与斜足的距离为点到直线的距离.(3)处理距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作、证、算,即作出符合要求的辅助线,然后证明所作距离符合定义,再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典型例题十三例13 如图,ABCD 是正方形,SA 垂直于平面ABCD ,过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交SB 、SC 、SD 分别于点E 、F 、G ,求证:SB AE ⊥,SD AG ⊥.分析: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由于图形的对称性,所以两个结论只需证一个即可.欲证SB AE ⊥,可证⊥AE 平面SBC ,为此须证BC AE ⊥、SC AE ⊥,进而转化证明⊥BC 平面SAB 、⊥SC 平面AEFG . 证明:∵SA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BC SA ⊥.又∵ABCD 为正方形,∴AB BC ⊥.∴⊥BC 平面ASB .∵⊂AE 平面ASB ,∴AE BC ⊥.又∵⊥SC 平面AEFG ,∴AE SC ⊥.∴⊥AE 平面SBC .又∵⊂SB 平面SBC ,∴SB AE ⊥,同理可证SD AG ⊥.说明:(1)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有:同一平面内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垂线定理与它的逆定理,以及与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就与另一条垂直.(2)本题的证明过程中反复交替使用“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化思想的优越性. 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如图,求证: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已知:BAC ∠在平面α内,点α∉P ,AB PE ⊥,AC PF ⊥,α⊥PO ,垂足分别是E 、F 、O ,PF PE =.求证:CAO BAO ∠=∠.证明:∵α⊥PO ,∴OE 为PE 在α内的射影.∵PE AB ⊥,α平面⊂AB ,∴OE AB ⊥.同理可证:OF AC ⊥.又∵α⊥PO ,PF PE =,OF OE =,∴CAO BAO ∠=∠.说明:本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题目,与此题类似的有下面命题:从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射线,使斜射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则斜射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由此结论和上一个例题很容易求解下面这道题:已知︒=∠90ACB ,S 为平面ACB 外一点,︒=∠=∠60SCB SCA ,求SC 与平面ACB 所成角.典型例题十五例15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号,不正确的打“×”号.(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 )(4)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 垂直于α的平面内.( )(5)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 解:(1)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外乎有两种①平行 ②异面,因此应打“×”号(2)该命题的关键是这无数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①若为平行,则该命题应打“×”号;若为相交,则该命题应打“√”,正是因为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具备,因此,不说明面内无这数条线的位置关系,则该命题应打“×”号.(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由线面垂直定义的逆用,则该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该命题应打“√”.(4)前面介绍了两个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根据第一个命题知: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平面惟一,因此,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都在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平面内,∴该命题应打“√”号.(5)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设为a ,b ,c 且a ,b ,c 共点于O ,∵b a ⊥,c a ⊥,0=c b ,且b ,c 确定一平面,设为α,则α⊥a ,同理可知b 垂直于由a ,c 确定的平面,c 垂直于由了确定的平面,∴该命题应打“√”号.说明:本题是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等知识来解答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必须作到:概念清楚、问题理解透彻、相关知识能灵活运用.典型例题十六例16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C BC =,BD AD =,引CD BE ⊥,E 为垂足,作BE AH ⊥于H ,求证:BCD AH 平面⊥.分析:若证BCD AH 平面⊥,只须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AH 垂直平面BCD 中两条相交直线即可.证明:取AB 中点F ,连CF 、DF ,∵BC AC =,∴AB CF ⊥.又∵BD AD =,∴AB DF ⊥,∴CDF AB 平面⊥,又CDF CD 平面⊂,∴AB CD ⊥又BE CD ⊥,∴ABE CD 平面⊥,AH CD ⊥,又BE AH ⊥,∴BCD AH 平面⊥.典型例题十七例17 如果平面α与α外一条直线a 都垂直b ,那么α//a .已知:直线α⊄a ,b a 直线⊥,α⊥b .求证:α//a .分析:若证线面平行,只须设法在平面α内找到一条直线'a ,使得'//a a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证.证明:(1)如图,若a 与b 相交,则由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a a a a a a b a a b ab a b ⇒⎪⎭⎪⎬⎫⊄⊂⇒⎪⎭⎪⎬⎫⊂⊥⊥⇒⎭⎬⎫⊂⊥又∵. (2)如图,若a 与b 不相交,则在a 上任取一点A ,过A 作b b //',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α////,,////'''''''''''a a a a a a a b a b a b b b a b a b b b b ⇒⎪⎭⎪⎬⎫⊄⊂⇒⎪⎪⎭⎪⎪⎬⎫⊂⊥⇒⎭⎬⎫⊥⊥⇒⎪⎭⎪⎬⎫⊂⊥⇒⎭⎬⎫⊥又又∵又∵.典型例题十八例18 如图,已知在ABC ∆中,︒=∠60BAC ,线段ABC AD 平面⊥,DBC AH 平面⊥,H 为垂足.求证: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分析:根据本题所证结论,可采用反证法予以证明.证明:如图所示,假设H 是DBC ∆的垂心,则DC BH ⊥.∵DBC AH 平面⊥,∴AH DC ⊥,∴ABH DC 平面⊥,∴DC AB ⊥.又∵ABC DA 平面⊥,∴DA AB ⊥,∴DAC AB 平面⊥,∴AC AB ⊥,这与已知︒=∠60BAC 矛盾,∴假设不成立,故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说明:本题只要满足︒≠∠90BAC ,此题的结论总成立.不妨给予证明.典型例题十九例19 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 .仅②不正确B .仅①、④正确C .仅①正确D .四个命题都正确分析:①该命题就是平行公理,即课本中的公理4,因此该命题是正确的;②如图,直线a ⊥平面α,α⊂b ,α⊂c ,且A c b = ,则b a ⊥,c a ⊥,即平面α内两条直交直线b ,c 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 ,但b ,c 的位置关系并不是平行.另外,b ,c 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异面,如果把直线b 平移到平面α外,此时与a 的位置关系仍是垂直,但此时,b ,c 的位置关系是异面.③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易知ABCD B A 平面//11,ABCD D A 平面//11,但11111A D A B A = ,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④该命题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因此是正确的.综上可知①、④正确.∴应选B .典型例题二十例20 设a ,b 为异面直线,AB 为它们的公垂线(1)若a ,b 都平行于平面α,则α⊥AB ;(2)若a ,b 分别垂直于平面α、β,且c =βα ,则c AB //.分析:依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α⊥AB ;证明线与线的平行,由于此时垂直的关系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c AB //.图1 图2 证明:(1)如图1,在α内任取一点P ,设直线a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a , 设直线b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b ∵α//a ,α//b ,∴'//a a ,'//b b又∵a AB ⊥,b AB ⊥,∴'a AB ⊥,'b AB ⊥,∴.(2)如图2,过B 作α⊥'BB ,则a BB //',则'BB AB ⊥又∵b AB ⊥,∴AB 垂直于由b 和'BB 确定的平面. ∵β⊥b ,∴c b ⊥,α⊥'BB ,∴c BB ⊥'. ∴c 也垂直于由'BB 和b 确定的平面. 故AB c //.说明:由第(2)问的证明可以看出: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与线的平行,其关键是构造出平面,使所证线皆与该平面垂直.如题中,通过作出辅助线'BB ,构造出平面,即由相交直线b 与'BB 确定的平面.然后借助于题目中的其他垂直关系证得. 典型例题二十一例21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F 为异面直线D A 1与AC 的公垂线,求证:1//BD EF .分析:证明1//BD EF ,构造与EF 、1BD 都垂直的平面是关键.由于EF 是AC 和D A 1的公垂线,这一条件对构造线面垂直十分有用.证明:连结11C A ,由于11//C A AC ,AC EF ⊥,∴11C A EF ⊥.又D A EF 1⊥,1111A C A D A = ,∴D C A EF 11平面⊥. ①∵11111D C B A BB 平面⊥,111111D C B A C A 平面⊂,∴111.∵四边形1111D C B A 为正方形,∴1111D B C A ⊥,1111B BB D B = ,∴D D BB C A 1111平面⊥,而D D BB BD 111平面⊂,∴111BD C A ⊥.同理11BD DC ⊥,1111C C A DC = ,∴D C A BD 111平面⊥. ②由①、②可知:1//BD EF .典型例题二十二例22 如图,已知P 为ABC ∆外一点,PA 、PB 、PC 两两垂直,a PC PB PA ===,求P 点到平面ABC 的距离.分析: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先过点作平面的垂线,进一步求出垂线段的长.解:过P 作ABC PO 平面⊥于O 点,连AO 、BO 、CO ,∴AO PO ⊥,BO PO ⊥,CO PO ⊥∵a PC PB PA ===,∴PAO ∆≌PBO ∆≌PCO ∆,∴OC OB OA ==,∴O 为ABC ∆的外心.∵PA 、PB 、PC 两两垂直, ∴a CA BC AB 2===,ABC ∆为正三角形,∴a AB AO 3633==,∴a AO PA PO 3322=-=.因此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a 33.说明:(1)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找到或作出要求的距离;然后使所求距离在某一个三角形中;最后在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出距离.(2)求距离问题转化到解三角形有关问题后,在三角形中求距离常常用到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函数知识.(3)点到平面距离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高考命题中出现较多,应充分注意,除了上面提到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以后学习的等积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典型例题二十三例23 如图,已知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51=AA ,12=AB ,求直线11C B 和平面11BCD A 的距离.分析:求线面距离,其基本方法是在线上选一点,作出点面距,距离然后根据求点面距的有关方法求解.解:如图,∵BC C B //11,且1111BCD A C B 平面⊄,11BCD A BC 平面⊂,∴1111//BCD A C B 平面.从而点1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即为所求.过点1B 作B A E B 11⊥于E ,∵11ABB A BC 平面⊥,且B B AA E B 111平面⊂,∴E B BC 1⊥.又B B A BC =1 ,∴111BCD A E B 平面⊥.即线段E B 1的长即为所求,在B B A Rt 11∆中,13601251252211111=+⨯=⋅=B A BB B A E B ,∴直线11C 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为1360.说明:本题考查长方体的性质,线面距离的概念等基础知识以及计算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进而转化为点线距离,再通过解三角形求解,这种转化的思想非常重要,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求解.典型例题二十四例24 AD 、BC 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两条线段,已知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30,cm AD 8=,BC AB ⊥,BC DC ⊥.求线段BC 的长.分析:首先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平移,将异面直线AD 、BC 所成的角、垂直关系转化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平面内,应用平面几何有关知识计算出BC 之长.解:如图,在平面α内,过A 作BC AE //,过C 作AB CE //,两线交于E .∵BC AE //,∴DAE ∠就是AD 、BC 所成的角,︒=∠30DAE .∵BC AB ⊥,∴四边形ABCE 是矩形.连DE ,∵CD BC ⊥,CE BC ⊥,且C CE CD = ,∴CDE BC 平面⊥.∵BC AE //,∴CDE AE 平面⊥.∵CDE DE 平面⊂,∴DE AE ⊥.在AED Rt ∆中,得34=AE ,∴)(34cm AE BC ==.说明:解决空间问题,常常将空间关系转化一个或几个平面上来,只有将空间问题归化到平面上来,才能应用平面几何知识解题,而平移变换是转化的重要手段.。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6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6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MN 与⊙O 切于点C ,AC =12BC ,则sin ∠MCA =________.解析 由弦切角定理得, ∠MCA =∠ABC , sin ∠ABC =ACAB=AC AC 2+BC 2=AC 5AC =55. 答案552.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CD 与AB 相交于点E ,∠ACD =60°,∠ADC =45°,则∠AEC =________.解析 如图,连接BC ,由圆周角定理推论2知,∠ACB =90°. ∵∠ACD =60°,∴∠DCB =30°, 的度数=60°.∴∠ADC =45°,∴ 的度数=90°. ∴∠AEC =12( )的度数=75°.答案 75°3.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AD 和过C 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 ,∠DAB =80°,则∠ACO =________.解析 ∵CD 是⊙O 的切线,∴OC ⊥CD ,又∵AD ⊥CD ,∴OC ∥AD . 由此得,∠ACO =∠CAD , ∵OC =OA ,∴∠CAO =∠ACO ,∴∠CAD =∠CAO ,故AC 平分∠DAB .∴∠CAO =40°, 又∵∠ACO =∠CAO ,∴∠ACO =40°. 答案 40°4.如右图所示,已知⊙O 的直径与弦AC 的夹角为30°,过C 点的切线PC 与AB 的延长线交于P ,PC =5, 则⊙O 的半径为________.解析 如图,连接OC ,则有∠COP =60°, OC ⊥PC ,可求OC =533. 答案533 5.(2019·深圳模拟)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外接圆 上任一点,AP 交BC 于点D ,AP =4,AD =2,则AC =________.解析 如图,连接PC 、PB ,在等边三角形A BC 中,有∠ABC =∠ACB =60°, 又∠ABC =∠APC ,所以∠ACB =∠APC . 而∠P AC 是公共角,所以△APC 和△ACD 相似, 所以AC AP =AD AC,即AC 2=AP ·AD =4×2=8,即AC=2 2.答案2 26.(2019·东莞调研)如图,P A、PB是圆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点C在圆O上,如果∠P=50°,那么∠ACB=________.解析连接OA、OB,因为P A、PB是圆O的切线,所以∠OBP=∠OAP=90°,又因为∠P =50°,所以∠AOB=130°,所以∠ACB=65°.答案65°7.(2019·汕头调研)如图,已知P A是圆O(O为圆心)的切线,切点为A,PO交圆O于B,C 两点,AC=3,∠P AB=30°,则圆O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连接OA,由∠P AB=30°,得∠OCA=∠OAC=30°,由余弦定理得,AC2=OA2+OC2-2OA·OC cos120°=3OA2,OA=13AC=1,因此圆O的面积等于π×12=π.另解由∠P AB=30°,∴∠ACB=30°,在Rt△ABC中,AC=3,∴CB=2,∴OC=1,因此圆O的面积等于π×12=π.答案π8.(2019·韶关调研)如图所示,CA和CB都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B,如果⊙O的半径为23,且AB=6,则∠ACB=________.解析如图,连接OC交于AB于点D.∵CA、CB分别是⊙O的切线,∴CA=CB,OC平分∠ACB,故OC⊥AB.由AB=6,可知BD=3,在Rt△OBD中,OB=23,故sin ∠BOD =BD OB =323=32,所以∠BOD =60°,又因为B 是切点,故OB ⊥BC ,所以∠OCB=30°.故∠ACB =60°. 答案 60°二、解答题(共20分)9.(10分)如右图所示,AB 为圆O 的直径,BC ,CD 为圆O 的切线,B 、D 为切点. (1)求证:AD ∥OC ;(2)若圆O 的半径为1,求AD ·OC 的值. (1)证明 如图所示,连接OD ,BD , ∵BC ,CD 为⊙O 的切线,∴BD ⊥OC , ∴又AB 为圆O 的直径,∴AD ⊥DB , ∴AD ∥OC .(2)解 因为AO =OD ,则∠1=∠A =∠3,Rt △BAD ∽Rt △COD ,∴AD OD =ABOC ,即AD ·OC=AB ·OD =2.10.(10分)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AD 的延长线交它的外接圆于点E .(1)证明:△ABE ∽△ADC ;(2)若△ABC 的面积S =12AD ·AE ,求∠BAC 的大小.(1)证明 由已知条件,可得∠BAE =∠CAD . 因为∠AEB 与∠ACB 是同弧上的圆周角, 所以∠AEB =∠ACD . 故△ABE ∽△ADC .(2)解 因为△ABE ∽△ADC , 所以AB AD =AE AC ,即AB ·AC =AD ·AE .又S =12AB ·AC sin ∠BAC ,且S =12AD ·AE .故AB·AC sin∠BAC=AD·AE.则sin∠BAC=1,又∠BAC为三角形内角,所以∠BAC=90°.。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03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03

A级基础达标演练(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2012·宝鸡联考)为了了解所加工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A.总体B.个体是每一个零件C.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解析200个零件的长度是总体的一个样本.答案 C2.用随机数表法从100名学生(其中男生25人)中抽取20人进行评教,某男学生被抽到的概率是().A.1100 B.125 C.15 D.14解析从容量N=100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20的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是nN=1 5.答案 C3.(2012·濮阳调研)甲校有3 600名学生,乙校有5 400名学生,丙校有1 800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90的样本,应该在这三校分别抽取的学生人数是().A.30,30,30 B.30,45,15C.20,30,10 D.30,50,10解析抽取比例是903 600+5 400+1 800=1120,故三校分别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3600×1120=30,5 400×1120=45,1 800×1120=15.答案 B4.某工厂生产A,B,C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品的数量之比依次为3∶4∶7,现在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容量为n的样本,样本中A型产品有15件,那么样本容量n为().A.50 B.60 C.70 D.80解析n×33+4+7=15,解得n=70.答案 C5.(2011·青岛二模)(1)某学校为了了解2010年高考数学科的考试成绩,在高考后对1 2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文科400名考生,理科600名考生,艺术和体育类考生共200名,从中抽取120名考生作为样本.(2)从10名家长中抽取3名参加座谈会.Ⅰ.简单随机抽样法;Ⅱ.系统抽样法;Ⅲ.分层抽样法.问题与方法配对正确的是().A.(1)Ⅲ,(2)ⅠB.(1)Ⅰ,(2)ⅡC.(1)Ⅱ,(2)ⅢD.(1)Ⅲ,(2)Ⅱ解析通过分析可知,对于(1),应采用分层抽样法,对于(2),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答案 A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2012·太原模拟)体育彩票000001~100000编号中,凡彩票号码最后三位数为345的中一等奖,采用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解析系统抽样的步骤可概括为:总体编号,确定间隔,总体分段,在第一段内确定起始个体编号,每段内规则取样等几步.该抽样符合系统抽样的特点.答案系统抽样7.(2011·上海)课题组进行城市空气质量调查,按地域把24个城市分成甲、乙、丙三组,对应的城市数分别为4,12,8,若用分层抽样抽取6个城市,则丙组中应抽取的城市数为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抽样比为624=14,∴丙组中应抽取的城市数为8×14=2.答案 28.商场共有某品牌的奶粉240件,全部为三个批次的产品,其中A,B,C三个批次的产品数量成等差数列,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则应从B批次产品中抽取的数量为________件.解析A,B,C三个批次的产品数量成等差数列,其中B批次的产品数量是240 3=80(件),由抽取比例是60240=14,故B 批次的产品应该抽取80×14=20(件). 答案 20三、解答题(共23分)9.(11分)(2012·重庆模拟)某企业共有3 200名职工,其中中、青、老年职工的比例为5∶3∶2,从所有职工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00的样本,应采用哪种抽样方法更合理?中、青、老年职工应分别抽取多少人? 解 由于中、青、老年职工有明显的差异, 采用分层抽样更合理.按照比例抽取中、青、老年职工的人数分别为: 510×400=200,310×400=120,210×400=80,因此应抽取的中、青、老年职工分别为200人、120人、80人.10.(12分)一个城市有210家百货商店,其中大型商店有20家,中型商店有40家,小型商店有150家.为了掌握各商店的营业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1的样本,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样本时,各类百货商店要分别抽取多少家?写出抽样过程.解 ∵21∶210=1∶10, ∴2010=2,4010=4,15010=15.∴应从大型商店中抽取2家,从中型商店中抽取4家,从小型商店中抽取15家. 抽样过程:(1)计算抽样比21210=110;(2)计算各类百货商店抽取的个数: 2010=2,4010=4,15010=15;(3)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依次从大、中、小型商店中抽取2家、4家、15家; (4)将抽取的个体合在一起,就构成所要抽取的一个样本.B 级 综合创新备选 (时间:30分钟 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某校共有学生2 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下表.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A.24 B.18 C.解析设二年级女生的人数为x,则由x2 000=0.19,得x=380,即二年级的女生有380人,那么三年级的学生的人数应该是2 000-373-377-380-370=500,即总体中各个年级的人数比例为3∶3∶2,故在分层抽样中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64×28=16.答案 C2.(2012·成都月考)为了检查某超市货架上的奶粉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要从编号依次为1到50的袋装奶粉中抽取5袋进行检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5袋奶粉的编号可能是().A.5,10,15,20,25 B.2,4,8,16,32C.1,2,3,4,5 D.7,17,27,37,47解析利用系统抽样,把编号分为5段,每段10个,每段抽取一个,号码间隔为10,故选D.答案 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3.(2011·舟山模拟)为了了解某校高中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在该校学生中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已知该校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有学生800名、600名、500名,若高三学生共抽取25名,则高一年级每一位学生被抽到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无论高几,每一位学生被抽到的概率都相同,故高一年级每一位学生被抽到的概率为25500=1 20.答案1 204.某单位200名职工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右图,现要从中抽取40名职工作样本.用系统抽样法,将全体职工随机按1~200编号,并按编号顺序平均分为40组(1~5号,6~10号,…,196~200号).若第5组抽出的号码为22,则第8组抽出的号码应是________.若用分层抽样方法,则40岁以下年龄段应抽取________人.解析∵间距为5,第5组抽22号,∴第8组抽出的号码为22+5(8-5)=37,40岁以下职工人数为100人,应抽取40200×100=20(人).答案3720三、解答题(共22分)5.(10分)(2012·开封模拟)某公路设计院有工程师6人,技术员12人,技工18人,要从这些人中抽取n个人参加市里召开的科学技术大会.如果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不用剔除个体,如果参会人数增加1个,则在采用系统抽样时,需要在总体中先剔除1个个体,求n.解总体容量为6+12+18=36.当样本容量是n时,由题意知,系统抽样的间隔为36n,分层抽样的比例是n36,抽取的工程师人数为n36×6=n6,技术员人数为n36×12=n3,技工人数为n36×18=n2,所以n应是6的倍数,36的约数,即n=6,12,18.当样本容量为(n+1)时,总体容量是35人,系统抽样的间隔为35n+1,因为35n+1必须是整数,所以n只能取6.即样本容量n=6.6.(12分)(2010·广东)某电视台在一次对收看文艺节目和新闻节目观众的抽样调查中,随机抽取了100名电视观众,相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2)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收看新闻节目的观众中随机抽取5名,大于40岁的观众应该抽取几名?(3)在上述抽取的5名观众中任取2名,求恰有1名观众的年龄为20至40岁的概率.解(1)因为在20至40岁的58名观众中有18名观众收看新闻节目,而大于40岁的42名观众中有27名观众收看新闻节目,所以,经直观分析,收看新闻节目的观众与年龄是有关的.(2)应抽取大于40岁的观众人数为2745×5=35×5=3(名).(3)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的5名观众中,20至40岁有2名(记为Y1,Y2),大于40岁有3名(记为A1,A2,A3).5名观众中任取2名,共有10种不同取法:Y1Y2,Y1A1,Y1A2,Y1A3,Y2A1,Y2A2,Y2A3,A1A2,A1A3,A2A3.设A表示随机事件“5名观众中任取2名,恰有1名观众年龄为20至40岁”,则A中的基本事件有6种:Y1A1,Y1A2,Y1A3,Y2A1,Y2A2,Y2A3,故所求概率为P(A)=610=35.。

山东聊城一中(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数学(理)试题

山东聊城一中(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数学(理)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一轮总复习理科数学综合检测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座号:_______ 时间:_______ 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1.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象关于直线2bx a =-对称。

据此可推测,对任意的非零实数a ,b ,c ,m ,n ,p ,关于x 的方程[]2()()0m f x nf x p ++=的解集都不可能是( )A. {}1,2 B {}1,4 C {}1,2,3,4 D {}1,4,16,642.曲线f(x)=xln x 在点P(1,0)处的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外接圆方程是( ) A .(x+21)2+(y+21)2=21 B .(x+21)2+(y-21)2=21 C .(x-21)2+(y+21)2=21 D .(x-21)2+(y-21)2=21 3.函数x x y sin cos 2-=的值域是 ( )A 、[]1,1-B 、⎥⎦⎤⎢⎣⎡45,1C 、[]2,0D 、⎥⎦⎤⎢⎣⎡-45,14.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1a =-,466a a +=-,则当n S 取最小值时,n 等于( )A.6B.7C.8D.95.设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P (ξ=k )=pk·(1-p)1-k(k=0,1),则Eξ、Dξ的值分别是( ) A.0和1B.p 和p2C.p 和1-pD.p 和(1-p)p6.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383cm B .343cm C .323cm D .313cm 7.若)(x f 和)(x g 都是奇函数,且2)()()(=+=x g x f x F ,在(0,+∞)上有最大值8,则在(-∞,0)上)(x F 有( )A.最小值-8B.最大值-8C.最小值-6D.最小值-48.若lg2=a,lg3=b,则log 418= ( )A.23a b a+ B.32a b a + C. 22a b a + D. 22a ba+ 9.在等比数列{ a n }中,若a 4 =8,q=一2,则a 7的值为( ) A .一64 B .64 C .一48 D .4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已知a axx e e e e x f ----=)(,若函数)(x f 在R 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1.经过两条直线0243=-+y x 与022=++y x 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0423=+-y x 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261(1)()x x x x++-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_____.13.已知F 是椭圆C 的一个焦点,B 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 的延长线交C 于点D ,cot cot a b a A b B +=+且BF 2FD =uu r uu r,则C 的离心率为 。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5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5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AD =4,sin ∠ACD =45,则CD =________,BC =________.解析 在Rt △ADC 中,AD =4,sin ∠ACD =AD AC =45,得AC =5,又由射影定理AC 2=AD ·AB ,得AB =AC 2AD =254.∴BD =AB -AD =254-4=94,由射影定理CD 2=AD ·BD =4×94=9,∴CD =3.又由射影定理BC 2=BD ·AB =94×254,∴BC =154.答案 31542.(2011·揭阳模拟)如图,BD ⊥AE ,∠C =90°,AB =4,BC =2,AD =3,则EC =________.解析 依题意得,△ADB ∽△ACE ,∴AD AC =AB AE ,则AD ·AE =AC ·AB ,即得AD (AD +DE )=AC ·AB ,∴DE =6×4-93=5,∴DB =AB 2-AD 2=7,由DB EC =AD AC ,可得EC =DB ·AC AD =27. 答案 273.(2011·茂名模拟)如图,已知AB ∥EF ∥CD ,若AB =4,CD =12,则EF =________.解析 ∵AB ∥CD ∥EF , ∴AB EF =BC CF ,BC BF =CD EF,∴4EF =BC BC -BF ,BC BF =12EF, ∴4(BC -BF )=12BF ,∴BC =4BF , ∴BC BF =14=12EF ,∴EF =3. 答案 34.(2011·湛江模拟)如图,在△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是BD 的中点,AE 交于BC 于F ,则BFFC=________.解析 如图,过点D 作DG ∥AF ,交BC 于点G ,易得FG =GC ,又在三角形BDG 中,BE =DE ,即EF 为三角形BDG 的中位线,故BF =FG ,因此BF FC =12.答案 125.如图所示,∠C =90°,∠A =30°,E 是AB 中点,DE ⊥AB 于E ,则△ADE 与△ABC 的相似比是________.解析 ∵E 为AB 中点,∴AE AB =12,即AE =12AB ,在Rt △ABC 中,∠A =30°,AC =32AB ,又∵Rt △AED ∽Rt △ACB ,∴相似比为AE AC =13.故△ADE 与△ABC 的相似比为1∶3. 答案 1∶36.如图,AE ∥BF ∥CG ∥DH ,AB =12BC =CD ,AE =12,DH =16,AH 交BF 于M ,则BM=________,CG =________.解析 ∵AE ∥BF ∥CG ∥DH ,AB =12BC =CD ,AE =12,DH =16,∴AB AD =14,BM DH =ABAD .∴BM 16=14,∴BM =4. 取BC 的中点P ,作PQ ∥DH 交EH 于Q ,如图,则PQ 是梯形ADHE 的中位线, ∴PQ =12(AE +DH )=12(12+16)=14.同理:CG =12(PQ +DH )=12(14+16)=15.答案 4 157.已知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中点,且AD =AC ,DE ⊥BC ,DE 与AB 相交于点E ,EC 与AD 相交于点F ,S △FCD =5,BC =10,则DE =________. 解析 过点A 作AM ⊥BC 于M ,由于∠B =∠ECD,且∠ADC =∠ACD ,得△ABC 与△FCD 相似, 那么S △ABC S △FCD =⎝⎛⎭⎫BC CD 2=4又S △FCD =5,那么S △ABC =20,由于S △ABC =12BC ·AM ,由BC =10,得AM =4,又因为DE ∥AM ,得DE AM =BD BM ,∵DM =12DC =52,因此DE 4=55+52,得DE =83.答案 838.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且AB =2CD ,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EF 与BD 相交于点M .若DB =9,则BM =________.解析 ∵E 是AB 的中点, ∴AB =2EB .∵AB =2CD ,∴CD =EB .又AB ∥CD ,∴四边形CBED 是平行四边形.∴CB ∥DE ,∴⎩⎪⎨⎪⎧∠DEM =∠BFM ,∠EDM =∠FBM , ∴△EDM ∽△FBM .∴DM BM =DEBF.∵F 是BC 的中点,∴DE =2BF . ∴DM =2BM .∴BM =13DB =3.答案 3二、解答题(共20分)9.(10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D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1)△ABC ≌△DCB ; (2)DE ·DC =A E ·BD .证明 (1)∵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C =BD . ∵AB =DC ,BC =CB , ∴△ABC ≌△D CB . (2)∵△ABC ≌△DCB .∴∠ACB =∠DBC ,∠ABC =∠DCB . ∵AD ∥BC ,∴∠DAC =∠ACB , ∠EAD =∠ABC .∴∠DAC =∠DBC ,∠EAD =∠DCB . ∵ED ∥AC ,∴∠EDA =∠DAC . ∴∠EDA =∠DBC , ∴△ADE ∽△CBD . ∴DE ∶BD =AE ∶CD . ∴DE ·DC =AE ·BD .10.(10分)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BAC =90°,AE =13AC ,BD =13AB ,点F 在BC 上,且CF =13BC .求证:(1)EF ⊥BC ; (2)∠ADE =∠EBC .证明 设AB =AC =3a ,则AE =BD =a ,CF =2a . (1)CE CB =2a 32a =23,CF CA =2a 3a =23.又∠C 为公共角,故△BAC ∽△EFC ,由∠BAC =90°. ∴∠EFC =90°,∴EF ⊥BC . (2)由(1)得EF =2a ,故AE EF =a 2a =22,AD BF =2a 22a =22, ∴AE EF =AD FB.∵∠DAE =∠BFE =90°, ∴△ADE ∽△FBE ,∴∠ADE =∠EBC .。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04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04

A级基础达标演练(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2011·重庆)从一堆苹果中任取10只,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克):125,120,122,105,130,114,116,95,120,134,则样本数据落在[114.5,124.5)内的频率为().A.0.2 B.0.3 C.0.4 D.0.5解析数据落在[114.5,124.5)内的有:120,122,116,120共4个,故所求频率为410=0.4.答案 C2.(2012·银川模拟)样本中共有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a,0,1,2,3.若该样本的平均值为1,则样本方差为().A. 65 B.65 C. 2 D.2解析由题可知样本的平均值为1,所以a+0+1+2+35=1,解得a=-1,所以样本的方差为15[(-1-1)2+(0-1)2+(1-1)2+(2-1)2+(3-1)2]=2.答案 D3.(2011·厦门质检)某工厂对一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如图是根据抽样检测后的产品净重(单位:克)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产品净重的范围是[96,106],样本数据分组为[96,98),[98,100),[100,102),[102,104),[104,106],已知样本中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个数是36,则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A .90B .75C .60D .45解析 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频率为(0.050+0.100)×2=0.300,设样本容量为n ,则36n =0.300,所以n =120,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频率为(0.100+0.150+0.125)×2=0.75,所以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120×0.75=90. 答案 A4.(2011·安庆模拟)如图是根据某校10位高一同学的身高(单位:cm)画出的茎叶图,其中左边的数字从左到右分别表示学生身高的百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右边的数字表示学生身高的个位数字,从图中可以得到这10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是( ).A .161 cmB .162 cmC .163 cmD .164 cm解析 由给定的茎叶图可知,这10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为161+1632=162(cm). 答案 B5.甲、乙、丙三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20次,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s 1,s 2,s 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A .s 3>s 1>s 2B .s 2>s 1>s 3C .s 1>s 2>s 3D .s 2>s 3>s 1 解析 ∵x 甲=(7+8+9+10)×520=8.5,s 21=5×[(7-8.5)2+(8-8.5)2+(9-8.5)2+(10-8.5)2]20=1.25,x 乙=(7+10)×6+(8+9)×420=8.5,s 22=6×[(7-8.5)2+(10-8.5)2]+4×[(8-8.5)2+(9-8.5)2]20=1.45,x 丙=(7+10)×4+(8+9)×620=8.5,s 23=4×[(7-8.5)2+(10-8.5)2]+6×[(8-8.5)2+(9-8.5)2]20=1.05.由s 22>s 21>s 23,得s 2>s 1>s 3.答案 B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中,甲、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由茎叶图可知,甲图中共有9个数,分别为28,31,39,45,42,55,58,57,66,其中位数为45;乙图中共有9个数分别为29,34,35,48,42,46,53,55,67其中位数为46.答案 45 467.(2011·哈尔滨模拟)某校甲、乙两个班级各有5名编号为1,2,3,4,5的学生进行投篮练习,每人投10次,投中的次数如下表:解析甲班数据的平均值为7,方差s2甲=(6-7)2+02+02+(8-7)2+025=25;乙班数据的平均值为7,方差s2乙=(6-7)2+02+(6-7)2+02+(9-7)25=65,所以s2=s2甲=2 5.答案2 58.(2011·浙江)某中学为了解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情况,在3 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并统计这200名学生的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得到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推测,这3 000名学生在该次数学考试中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数是________.解析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的频率为(0.002+0.006+0.012)×10=0.20,所以可推测3 000名学生中成绩小于60分的人数为600名.答案600三、解答题(共23分)9.(11分)(2011·新课标全国)某种产品的质量以其质量指标值衡量,质量指标值越大表明质量越好,且质量指标值大于或等于102的产品为优质品.现用两种新配方(分别称为A配方和B配方)做试验,各生产了100件这种产品,并测量了每件产品的质量指标值,得到下面试验结果:A配方的频数分布表(2)已知用B 配方生产的一件产品的利润y(单位:元)与其质量指标值t 的关系式为y =⎩⎨⎧-2,t <94,2,94≤t <102,4,t ≥102.估计用B 配方生产的一件产品的利润大于0的概率,并求用B 配方生产的上述100件产品平均一件的利润.解 (1)由试验结果知,用A 配方生产的产品中优质品的频率为22+8100=0.3,所以用A 配方生产的产品的优质品率的估计值为0.3.由试验结果知,用B 配方生产的产品中优质品的频率为32+10100=0.42,所以用B 配方生产的产品的优质品率的估计值为0.42.(2)由条件知,用B 配方生产的一件产品的利润大于0当且仅当其质量指标值t ≥94,由试验结果知,质量指标值t ≥94的频率为0.96.所以用B 配方生产的一件产品的利润大于0的概率估计值为0.96. 用B 配方生产的产品平均一件的利润为 1100×[4×(-2)+54×2+42×4]=2.68(元).10.(12分)某市统计局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 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每个分组包括左端点,不包括右端点,如第一组表示[1 000,1 500))(1)求居民收入在[3 000,3 500)的频率;(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算出样本数据的中位数;(3)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关系,必须按月收入再从这10 000人中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分析,则月收入在[2 500,3 000)的这段应抽取多少人?解(1)月收入在[3 000,3 500)的频率为0.000 3×(3 500-3 000)=0.15.(2)∵0.000 2×(1 500-1 000)=0.1,0.000 4×(2 000-1 500)=0.2,0.000 5×(2 500-2 000)=0.25,0.1+0.2+0.25=0.55>0.5,所以,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2 000+0.5-(0.1+0.2)0.000 5=2 000+400=2 400(元).(3)居民月收入在[2 500,3 000)的频数为0.25×10 000=2 500(人),从10 000人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则月收入在[2 500,3 000)的这段应抽取10010 000×2500=25(人).B 级 综合创新备选(时间:30分钟 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2012·湖州质检)对某种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进行跟踪调查,所得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这一批电子元件中使用寿命在100~300 h 的电子元件的数量与使用寿命在300~600 h 的电子元件的数量的比是( ).A.12B.13C.14D.16解析 寿命在100~300 h 的电子元件的频率为 ⎝ ⎛⎭⎪⎫12 000+32 000×100=420=15;寿命在300~600 h 的电子元件的频率为 ⎝ ⎛⎭⎪⎫1400+1250+32 000×100=45.∴它们的电子元件数量之比为15∶45=14. 答案 C2.(2012·太原质检)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8,方差是3.6,若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60,得到一组新数据,则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 .57.2,3.6B .57.2,56.4C .62.8,63.6D .62.8,3.6 解析 平均数增加,方差不变. 答案 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3.(2011·青岛模拟)某校开展“爱我青岛,爱我家乡”摄影比赛,9位评委为参赛作品A 给出的分数如茎叶图所示.记分员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算得平均分为91,复核员在复核时,发现有一个数字(茎叶图中的x)无法看清,若记分员计算无误,则数字x 应该是________.解析 当x ≥4时,89+89+92+93+92+91+947=6407≠91,∴x <4,则89+89+92+93+92+91+x +907=91,∴x =1.答案 14.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 ,y,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 2+y 2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15(x +y +10+11+9)=10,15[(x -10)2+(y -10)2+0+1+1]=2,联立解得,x 2+y 2=208. 答案 208三、解答题(共22分)5.(10分)某制造商3月生产了一批乒乓球,随机抽取100个进行检查,测得每个球的直径(单位:mm ),将数据进行分组,得到如下频率分布表:(1)补充完成频率分布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并在上图中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2)若以上述频率作为概率,已知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40.00 mm,试求这批乒乓球的直径误差不超过0.03 mm的概率;(3)统计方法中,同一组数据常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例如区间[39.99,40.01)的中点值是40.00)作为代表.据此估计这批乒乓球直径的平均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1)频率分布表如下:(2)误差不超过0.03 mm,即直径落在[39.97,40.03]内,其概率为0.2+0.5+0.2=0.9.(3)整体数据的平均值为39.96×0.10+39.98×0.20+40.00×0.50+40.02×0.20=40.00(mm).6.(12分)(2010·安徽)某市2010年4月1日~4月30日对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数据如下(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61,76,70,56,81,91,92,91,75,81,88,67,101,103,95,91,77,86,81,83,82,82,64,79,86,85,75 ,71,49,45.样本频率分布表:(1)完成频率分布表;(2)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根据国家标准,污染指数在0~50之间时,空气质量为优;在51~100之间时,为良;在101~150之间时,为轻微污染;在151~200之间时,为轻度污染.请你依据所给数据和上述标准,对该市的空气质量给出一个简短评价.解(1)频率分布表:(2)频率分布直方图:11(3)答对下述两条中的一条即可:①该市一个月中空气污染指数有2天处于优的水平,占当月天数的115.有26天处于良的水平,占当月天数的1315.处于优或良的天数共有28天,占当有月数的1415.说明该市空气质量基本良好.②轻微污染有2天,占当月天数的115.污染指数在80以上接近轻微污染的天数有15天,加上处于轻微污染的天数,共有17天,占当月天数的1730,超过50%.说明该市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2013全国高考1卷理科数学试题与答案解析

2013全国高考1卷理科数学试题与答案解析

WORD 格式整理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 第 I 卷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已知集合 A {1,2,3,4,5} , B {( x, y) |x A, yA, x y A} ,则 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A ) 3 ( B )6 (C ) 8 (D ) 10( 2)将 2 名教师, 4 名学生分成 2 个小组,分别安排到甲、乙两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小组有1 名教师和2 名学生组成,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 A ) 12 种 ( B ) 10 种 ( C ) 9种 (D ) 8 种( 3)下面是关于复数 z 2 的四个命题 1ip 1 : | z | 2 p 2 : z 22i p 3 : z 的共轭复数为 1 i p 4 : z 的虚部为1其中真命题为(A ) p 2 , p 3( B ) p 1 ,p 2( C ) p 2 ,p 4 ( D ) p 3 , p 4( 4)设 F 1, F 2 是椭圆 E : x2 y 21(a b 0) 的左、右焦点, P 为a 2b 23aF PF 是底角为 30 的等腰三角形,则直线 x 上的一点,2 2 1E 的离心率为(A) 1 2 3 4 (B) 3 (C) (D) 2 4 5( 5)已知 { a n } 为等比数列, a 4a 7 2 , a 5 a 6 8 ,则 a 1 a10(A) 7 (B) 5 (C) 5 (D) 7( 6)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图,输入正整数N ( N 2) 和实数 a 1 , a 2 ,..., a N 输入A, B , 则(A) A B 为 a 1 , a 2 ,..., a N 的和( B )AB为 a ,a ,..., a 的算式平均数 2 1 2 N( C ) A 和 B 分别是 a 1 , a 2 ,..., a N 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专业技术参考资料WORD 格式整理( D ) A 和 B 分别是 a 1 , a 2 ,..., a N 中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 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 ) 6 (B)9 ( C ) 12 ( D ) 18( 8)等轴双曲线 C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 C 与抛物线 y 216x 的准线交于 A, B 两点,| AB | 4 3 ,则 C 的实轴长为( A ) 2 ( B ) 2 2 ( C ) 4 ( D ) 8( 9)已知 0 ,函数 f (x) sin( x ) 在 , 单调递减,则 的取值范围4 2(A) [ 1 ,5 ](B) [ 1 , 3] (C) (0, 1 ](D) (0, 2]2 4 2 4 2( 10)已知函数 f ( x) 1 ,则 y f ( x) 的图像大致为1) ln(x x( 11)已知三棱锥 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ABC 是边长为 1 SC 为 O的正三角形, 的直径,且 SC 2 ,则此棱锥的体积为(A)2(B)3 (C)2(D)2 6 63 2( 12)设点 P 在曲线 y 1 e x上,点 Q 在曲线 yln(2 x) 上,则 | PQ |的最小值为2(A) 1 ln 2 (B)2(1 ln2) (C) 1 ln 2 (D)2(1 ln 2) 专业技术参考资料WORD 格式整理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3年高考(新课标I卷)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3年高考(新课标I卷)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新课标I 卷)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022>-=x x x A ,{}55B <<-=x x ,则 (A )=B A ∅ (B )R =B A (C )A B ⊆ (D )B A ⊆(2)若复数z 满足()i 34i 43+=-z(A )4- (B )54- (C )4 (D )54 (3)为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经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A )简单的随机抽样 (B )按性别分层抽样 (C )按学段分层抽样 (D )系统抽样(4)已知双曲线C :)0,0(12222>>=-b a b y a x 的离心率为25,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A )x y 41±= (B )x y 31±= (C ) x y 21±= (D )x y ±=(5)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31t ,-∈,则输出的s 属于(A )[]43,- (B )[]25,- (C )[]34,- (D )[]52,-(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A )3cm 3500π (B )3cm 3866π (C )3cm 31372π (D )3cm 32048π(7)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1-=-m S ,0=m S ,31=+m S ,则=m(A )3 (B )4 (C )5 (D )6(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8π16+ (B )8π8+ (C )π6116+ (D )16π8+A P BC (9)设m 为正整数,()m y x 2+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a ,()12++m y x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b ,若b a 713=,则m =(A )5 (B )6 (C )7 (D )8(10)已知椭圆E :)0(12222>>=+b a by a x 的右焦点为)03(,F ,过点F 的直线交椭圆E 于A 、B 两点。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02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02

/A 级 基础达标演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方程(x -y )2+(xy -1)2=0表示的是( ). A .一条直线和一条双曲线 B .两条双曲线 C .两个点D .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 (x -y )2+(xy -1)2=0⇔⎩⎨⎧x -y =0,xy -1=0,∴⎩⎨⎧ x =1,y =1或⎩⎨⎧x =-1,y =-1. 答案 C2.(2012·厦门模拟)已知点F ⎝ ⎛⎭⎪⎫14,0,直线l :x =-14,点B 是l 上的动点.若过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 A .双曲线 B .椭圆C .圆D .抛物线解析 由已知:|MF |=|MB |.由抛物线定义知,点M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l 为准线的抛物线,故选D. 答案 D3.设P 为圆x 2+y 2=1上的动点,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Q ,若PM →=λMQ →(其中λ为正常数),则点M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析 设M (x ,y ),P (x 0,y 0),则Q (x 0,0), 由PM →=λMQ →得⎩⎨⎧x -x 0=λ(x 0-x ),y -y 0=-λy(λ>0),∴⎩⎨⎧x 0=x ,y 0=(λ+1)y . 由于x 20+y 20=1,∴x 2+(λ+1)2y 2=1,∴M 的轨迹为椭圆. 答案 B4.(2012·长春模拟)设圆(x +1)2+y 2=25的圆心为C ,A (1,0)是圆内一定点,Q 为圆周上任一点.线段AQ 的垂直平分线与CQ 的连线交于点M ,则M 的轨迹方程为( ).A.4x 221-4y 225=1 B.4x 221+4y 225=1 C.4x 225-4y 221=1D.4x 225+4y 221=1解析 M 为AQ 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则|AM |=|MQ |,∴|MC |+|MA |=|MC |+|MQ |=|CQ |=5,故M 的轨迹为椭圆, ∴a =52,c =1,则b 2=a 2-c 2=214,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4x 225+4y 221=1. 答案 D5.(2011·湘潭模拟)如图所示,一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F 是圆内一定点,M 是圆周上一动点,把纸片折叠使M 与F 重合,然后抹平纸片,折痕为CD ,设CD 与OM 交于点P ,则点P 的轨迹是( ).A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圆 解析 由条件知|PM |=|PF |.∴|PO |+|PF |=|PO |+|PM |=|OM |=R >|OF |. ∴P 点的轨迹是以O 、F 为焦点的椭圆. 答案 A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平面上有三个点A (-2,y ),B ⎝ ⎛⎭⎪⎫0,y 2,C (x ,y ),若AB →⊥BC →,则动点C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 AB →=⎝ ⎛⎭⎪⎫0,y 2-(-2,y )=⎝ ⎛⎭⎪⎫2,-y 2,BC →=(x ,y )-⎝ ⎛⎭⎪⎫0,y 2=⎝ ⎛⎭⎪⎫x ,y 2,∵AB →⊥BC →,∴AB →·BC →=0, ∴⎝ ⎛⎭⎪⎫2,-y 2·⎝ ⎛⎭⎪⎫x ,y 2=0,即y 2=8x . ∴动点C 的轨迹方程为y 2=8x . 答案 y 2=8x7.(2012·佛山月考)在△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 ⎛⎭⎪⎫-a 2,0,C ⎝ ⎛⎭⎪⎫a 2,0(a >0),且满足条件sin C -sin B =12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解析 由正弦定理:|AB |2R -|AC |2R =12×|BC |2R , ∴|AB |-|AC |=12|BC |,且为双曲线右支. 答案 16x 2a 2-16y 23a 2=1(x >0且y ≠0)8.直线x a +y2-a=1与x 、y 轴交点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解析 (参数法)设直线x a +y2-a =1与x 、y 轴交点为A (a,0)、B (0,2-a ),A 、B 中点为M (x ,y ),则x =a 2,y =1-a2,消去a ,得x +y =1,∵a ≠0,a ≠2,∴x ≠0,x ≠1.答案 x +y =1(x ≠0,x ≠1) 三、解答题(共23分)9.(★)(11分)设圆C :(x -1)2+y 2=1,过原点O 作圆的任意弦,求所作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 法一 直接法.如图,设OQ 为过O 点的一条弦,P (x ,y )为其中点, 则CP ⊥OQ .因OC 中点为M ⎝ ⎛⎭⎪⎫12,0,连接PM .故|MP |=12|OC |=12,得方程⎝ ⎛⎭⎪⎫x -122+y 2=14,由圆的范围知0<x ≤1.法二 定义法. ∵∠OPC =90°,∴动点P 在以点M ⎝ ⎛⎭⎪⎫12,0为圆心,OC 为直径的圆上,由圆的方程得⎝ ⎛⎭⎪⎫x -122+y 2=14(0<x ≤1). 法三 代入法. 设Q (x 1,y 1),则 ⎩⎪⎨⎪⎧x =x 12,y =y 12⇒⎩⎨⎧x 1=2x ,y 1=2y .又∵(x 1-1)2+y 21=1, ∴(2x -1)2+(2y )2=1(0<x ≤1). 法四 参数法.设动弦OQ 的方程为y =k x ,代入圆的方程得(x -1)2+k 2x 2=1. 即(1+k 2)x 2-2x =0, ∴x =x 1+x 22=11+k 2,y =k x =k 1+k2,消去k 即可得到(2x -1)2+(2y )2=1(0<x ≤1). 【点评】 本题中的四种解法是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在求轨迹方程时,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条件,恰当地选取方法.10.(12分)(2012·苏州模拟)已知定点F (0,1)和直线l 1:y =-1,过定点F 与直线l 1相切的动圆的圆心为点C . (1)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2)过点F 的直线l 2交轨迹于两点P 、Q ,交直线l 1于点R ,求RP →·RQ →的最小值. 解 (1)由题设知点C 到点F 的距离等于它到l 1的距离, ∴点C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l 1为准线的抛物线, ∴动点C 的轨迹方程为x 2=4y .(2)由题意知,直线l 2方程可设为y =k x +1(k ≠0),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 ,得x 2-4k x -4=0. 设P (x 1,y 1),Q (x 2,y 2),则x 1+x 2=4k ,x 1x 2=-4.又易得点R 的坐标为⎝ ⎛⎭⎪⎫-2k ,-1,∴RP →·RQ →=⎝ ⎛⎭⎪⎫x 1+2k ,y 1+1·⎝ ⎛⎭⎪⎫x 2+2k ,y 2+1 =⎝ ⎛⎭⎪⎫x 1+2k ⎝ ⎛⎭⎪⎫x 2+2k +(k x 1+2)(k x 2+2) =(1+k 2)x 1x 2+⎝ ⎛⎭⎪⎫2k +2k (x 1+x 2)+4k 2+4=-4(1+k 2)+4k ⎝ ⎛⎭⎪⎫2k +2k +4k 2+4=4⎝ ⎛⎭⎪⎫k 2+1k 2+8. ∵k 2+1k 2≥2,当且仅当k 2=1时取等号, ∴RP →·RQ →≥4×2+8=16,即RP →·RQ →的最小值为16.B 级 综合创新备选 (时间:30分钟 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ABC 的顶点A (-5,0)、B (5,0),△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x =3上,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 A.x 29-y 216=1B.x 216-y 29=1 C.x 29-y 216=1(x >3)D.x 216-y 29=1(x >4)解析 如图|AD |=|AE |=8,|BF |=|BE |=2,|CD |=|CF |, 所以|CA |-|CB |=8-2=6.根据双曲线定义,所求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 实轴长为6的双曲线的右支,方程为x 29-y 216=1(x >3). 答案 C2.|y |-1=1-(x -1)2表示的曲线是( ). A .抛物线 B .一个圆 C .两个圆D .两个半圆解析原方程等价于⎩⎨⎧|y |-1≥01-(x -1)2≥0(|y |-1)2=1-(x -1)2⇔⎩⎨⎧ |y |-1≥0(x -1)2+(|y |-1)2=1⇔⎩⎨⎧y ≥1(x -1)2+(y -1)2=1或⎩⎨⎧y ≤-1(x -1)2+(y +1)2=1 答案 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3.(2012·开封模拟)已知P 是椭圆x 2a 2+y 2b 2=1上的任意一点,F 1、F 2是它的两个焦点,O 为坐标原点,OQ →=PF 1→+PF 2→,则动点Q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OQ →=PF 1→+PF 2→, 又PF 1→+PF 2→=PM →=2PO →=-2OP →, 设Q (x ,y ),则OP →=-12OQ →=-12(x ,y ) =⎝ ⎛⎭⎪⎫-x2,-y 2, 即P 点坐标为⎝ ⎛⎭⎪⎫-x2,-y 2,又P 在椭圆上,则有⎝ ⎛⎭⎪⎫-x 22a 2+⎝ ⎛⎭⎪⎫-y 22b 2=1,即x 24a 2+y 24b 2=1. 答案 x 24a 2+y 24b 2=14.已知两条直线l 1:2x -3y +2=0和l 2:3x -2y +3=0,有一动圆(圆心和半径都动)与l 1、l 2都相交,且l 1、l 2被圆截得的弦长分别是定值26和24,则圆心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解析 设动圆的圆心为M (x ,y ),半径为r ,点M 到直线l 1,l 2的距离分别为d 1和d 2.由弦心距、半径、半弦长间的关系得,⎩⎪⎨⎪⎧2r 2-d 21=26,2r 2-d 22=24,即⎩⎨⎧r 2-d 21=169,r 2-d 22=144, 消去r 得动点M 满足的几何关系为d 22-d 21=25, 即(3x -2y +3)213-(2x -3y +2)213=25.化简得(x +1)2-y 2=65.此即为所求的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 答案 (x +1)2-y 2=65 三、解答题(共22分)5.(10分)已知双曲线x 22-y 2=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点P (x 1,y 1),Q (x 1,-y 1)是双曲线上不同的两个动点.(1)求直线A 1P 与A 2Q 交点的轨迹E 的方程;(2)若过点H (0,h )(h >1)的两条直线l 1和l 2与轨迹E 都只有一个交点,且l 1⊥l 2,求h 的值.解 (1)由题设知|x 1|>2,A 1(-2,0),A 2(2,0), 则有直线A 1P 的方程为y =y 1x 1+2(x +2),①直线A 2Q 的方程为y =-y 1x 1-2(x -2).② 联立①②解得交点坐标为x =2x 1,y =2y 1x 1,即x 1=2x ,y 1=2yx ,③ 则x ≠0,|x |< 2.而点P (x 1,y 1)在双曲线x 22-y 2=1上, ∴x 212-y 21=1.将③代入上式,整理得所求轨迹E 的方程为 x 22+y 2=1,x ≠0且x ≠±2.(2)设过点H (0,h )的直线为y =k x +h (h >1), 联立x 22+y 2=1得(1+2k 2)x 2+4k hx +2h 2-2=0.令Δ=16k 2h 2-4(1+2k 2)(2h 2-2)=0得h 2-1-2k 2=0, 解得k 1=h 2-12,k 2= -h 2-12.由于l 1⊥l 2,则k 1k 2=-h 2-12=-1,故h = 3.过点A 1,A 2分别引直线l 1,l 2通过y 轴上的点H (0,h ),且使l 1⊥l 2,因此A 1H ⊥A 2H , 由h 2×⎝⎛⎭⎪⎫-h 2=-1,得h = 2.此时,l 1,l 2的方程分别为y =x +2与y =-x +2,它们与轨迹E 分别仅有一个交点⎝ ⎛⎭⎪⎫-23,223与⎝ ⎛⎭⎪⎫23,223. 所以,符合条件的h 的值为3或 2.6.(12分)设椭圆方程为x 2+y 24=1,过点M (0,1)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O为坐标原点,点P 满足OP →=12(OA →+OB →),点N 的坐标为⎝ ⎛⎭⎪⎫12,12,当直线l 绕点M旋转时,求:(1)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NP →|的最大值,最小值.解 (1)直线l 过定点M (0,1),设其斜率为k ,则l 的方程为y =k x +1. 设A (x 1,y 1),B (x 2,y 2),由题意知,A 、B 的坐标满足方程组⎩⎪⎨⎪⎧y =k x +1,x 2+y 24=1.消去y 得(4+k 2)x 2+2k x -3=0. 则Δ=4k 2+12(4+k 2)>0. ∴x 1+x 2=-2k4+k 2,x 1x 2=-34+k 2.设P (x ,y )是AB 的中点,则OP →=12(OA →+OB →),得 ⎩⎪⎨⎪⎧x =12(x 1+x 2)=k 4+k 2,y =12(y 1+y 2)=12(k x 1+1+k x 2+1)=4+2k 24+k 2;消去k 得4x 2+y 2-y =0.当斜率k 不存在时,AB 的中点是坐标原点,也满足这个方程, 故P 点的轨迹方程为4x 2+y 2-y =0. (2)由(1)知4x 2+⎝ ⎛⎭⎪⎫y -122=14∴-14≤x ≤14而|NP |2=⎝ ⎛⎭⎪⎫x -122+⎝ ⎛⎭⎪⎫y -122=⎝ ⎛⎭⎪⎫x -122+1-16x 24 =-3⎝ ⎛⎭⎪⎫x +162+712,∴当x =-16时,|NP →|取得最大值216, 当x =14时,|NP →|取得最小值14.。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1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1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数学(理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022>-=x x x A ,{}55B <<-=x x ,则(A )A B =ΦI (B )A B =R U (C )A B ⊆ (D )B A ⊆ (2)若复数z 满足()i 34i 43+=-z(A )4- (B )54-(C )4 (D )54 (3)为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经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A )简单的随机抽样 (B )按性别分层抽样 (C )按学段分层抽样 (D )系统抽样(4)已知双曲线C :)0,0(12222>>=-b a by a x 的离心率为25,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A )x y 41±= (B )x y 31±= (C ) x y 21±= (D )x y ±= (5)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31t ,-∈,则输出的s 属于 (A )[]43,- (B )[]25,- (C )[]34,- (D )[]52,-(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A )3cm 3500π (B )3cm 3866π (C )3cm 31372π (D )3cm 32048π(7)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1-=-m S ,0=m S ,31=+m S ,则=m(A )3 (B )4 (C )5 (D )6 (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8π16+ (B )8π8+ (C )π6116+ (D )16π8+(9)设m 为正整数,()my x 2+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a ,()12++m y x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b ,若b a 713=,则m =(A )5 (B )6 (C )7 (D )8(10)已知椭圆E :)0(12222>>=+b a by a x 的右焦点为)03(,F ,过点F 的直线交椭圆E 于A 、B 两点。

2013山东省高考数学(理科)模拟题及答案_5

2013山东省高考数学(理科)模拟题及答案_5

2013山东省高考数学(理科)模拟题5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共4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II 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填空题请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x f 是R 上的奇函数,且满足)()4(x f x f =+,当)2,0(∈x 时,2)(++=x x f ,则)7(f =A .3B .-3C .1D .-12.若10<<<y x ,则 A .xy33< B .3log3logyx<C .y x 44loglog<D .yx)41()41(<3.设集合}2,1{=A ,则满足}3,2,1{=B A 的集合B 的个数是A .1B .3C .4D .84.已知集合M ={x|x <3},N ={x|log 2x >1},则M ∩N =A .∅B .{x|0<x <3}C .{x|1<x <3}D .{x|2<x <3}5.函数)13lg(13)(2++-=x xxx f 的定义域是A .),31(+∞- B .)1,31(- C .)31,31(- D .)31,(--∞6.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A .R x x y ∈-=,3B .R x x y ∈=,sinC .R x x y ∈=,D .R x y x ∈=,)21(1.已知R x ∈,i 为虚数单位,若ii x ---1)2(为纯虚数,则x 的值为A .1B .-1C .2D .-22.已知集合{}x y y M 2|==,集合{})2(1|2x x g y x N -==,则=N MA .(0,2)B .(2,∞+)C .[0,∞+]D .(∞+,0) (2,∞+) 3.已知实数m 是2,8的等比中项,则双曲线122=-myx 的离心率为A .2B .25 C .3 D .5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1,B=45°,ABC S ∆=2,则b 等于A .5B .25C .41D .255.高二某班共有60名学生,其中女生有20名,三好学生占61,而且三好学生中女生占一半,现在从该班同学中任选一名参加某一座谈会,则在已知没有选上女生的条件下,选上的是三好学生的概率为A .61 B .121 C .81 D .101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2,AD=1,∠A=60°,点M 在AB 边上,且AB AM 31=,则DB DM ⋅等于A .33-B .33 C .1- D .17.已知两条不同的直线m ,n 和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以下四个命题:①若m//α,n//β,且α//β,则m//n ②若m//α,n ⊥β,且α⊥β,则m//n③若m ⊥α,n//β,且α//β,则m ⊥n ④若m ⊥α,n ⊥β,且α⊥β,则m ⊥n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将函数)32sin(2)(x x x f -=的图象向左平移4x 个单位,得到函数)(x g 的图象,则函数)(x g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是A .[ 125π-,0] B .[ 3π-,0] C .[0,3π] D .[6π-,2π]9.设函数x x x y cos sin +=的图象上的(00,y x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k ,若k=)(0x g ,则函数k=)(0x g 的图象大致为10.设等于则的最大值为若目标函数满足a ,a y ax z y x y x y x y x 14)0(,302063,>+=⎪⎩⎪⎨⎧≥+≥+-≤--A .1B .2C .23D .95311.已知下列命题:①221,>++-∈∀x x R x ;②命题p :01,2≠++∈∀x x R x ,则:p ⌝01,2=++∈∃x x R x ;③“2>x ”是“0232>+-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已知随机变量1.0)20(,6.0)4(),,2(~2=<<=<ξξσξP P N 则且,其中真命题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2.设)(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对任意R x ∈,都有)4()(+=x f x f ,且当∈x [-2,0]时,1)21()(-=xx f ,若在区间(-2,6]内关于x 的方程)1(0)2(log )(>=+=-a x x f a 恰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为A .(1,2)B .(2,∞+)C .(1,34)D .(34,2)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AD =4,sin ∠ACD =4
5,则
CD =________,BC =________.
解析 在Rt △ADC 中,AD =4,sin ∠ACD =AD AC =4
5,得AC =5,又由射影定理AC 2=AD ·AB ,
得AB =AC 2AD =25
4
.
∴BD =AB -AD =254-4=9
4

由射影定理CD 2=AD ·BD =4×9
4=9,∴CD =3.
又由射影定理BC 2=BD ·AB =94×254,∴BC =15
4.
答案 3
15
4
2.(2011·揭阳模拟)如图,BD ⊥AE ,∠C =90°,AB =4,BC =2,AD =3,则EC =________.
解析 依题意得,△ADB ∽△ACE ,∴AD AC =AB AE ,则AD ·AE =AC ·AB ,即得AD (AD +DE )=AC ·AB ,
∴DE =6×4-9
3=5,∴DB =AB 2-AD 2=7,
由DB EC =AD AC ,可得EC =DB ·AC AD =27. 答案 27
3.(2011·茂名模拟)如图,已知AB ∥EF ∥CD ,若AB =4,CD =12,则EF =________.
解析 ∵AB ∥CD ∥EF , ∴AB EF =BC CF ,BC BF =CD EF

∴4EF =BC BC -BF ,BC BF =12EF
, ∴4(BC -BF )=12BF ,∴BC =4BF , ∴BC BF =14=12
EF ,∴EF =3. 答案 3
4.(2011·湛江模拟)如图,在△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是BD 的中点,AE 交于BC 于F ,则
BF
FC
=________.
解析 如图,过点D 作DG ∥AF ,交BC 于点G ,易得FG =GC ,又在三角形BDG 中,BE =DE ,即EF 为三角形BDG 的中位线,故BF =FG ,因此BF FC =12
.
答案 12
5.如图所示,∠C =90°,∠A =30°,E 是AB 中点,DE ⊥AB 于E ,则△ADE 与△ABC 的相似比是________.
解析 ∵E 为AB 中点,∴AE AB =12,即AE =12AB ,在Rt △ABC 中,∠A =30°,AC =32AB ,
又∵Rt △AED ∽Rt △ACB ,∴相似比为AE AC =1
3.
故△ADE 与△ABC 的相似比为1∶3. 答案 1∶3
6.如图,AE ∥BF ∥CG ∥DH ,AB =1
2BC =CD ,AE =12,DH =16,AH 交BF 于M ,则BM
=________,CG =________.
解析 ∵AE ∥BF ∥CG ∥DH ,AB =1
2BC =CD ,AE =12,
DH =16,∴AB AD =14,BM DH =AB
AD .
∴BM 16=1
4
,∴BM =4. 取BC 的中点P ,作PQ ∥DH 交EH 于Q ,如图,
则PQ 是梯形ADHE 的中位线, ∴PQ =12(AE +DH )=12(12+16)=14.
同理:CG =12(PQ +DH )=1
2(14+16)=15.
答案 4 15
7.已知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中点,且AD =AC ,DE ⊥BC ,DE 与AB 相交于点E ,EC 与AD 相交于点F ,S △FCD =5,BC =10,则DE =________. 解析 过点A 作AM ⊥BC 于M ,由于∠B =∠ECD
,且∠ADC =∠ACD ,得△ABC 与△FCD 相似, 那么S △ABC S △FCD =⎝⎛⎭⎫BC CD 2
=4又S △FCD =5,那么S △ABC =20,
由于S △ABC =1
2
BC ·AM ,由BC =10,得AM =4,又因为
DE ∥AM ,得DE AM =BD BM ,∵DM =12DC =52,因此DE 4=55+52,得DE =8
3
.
答案 83
8.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且AB =2CD ,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EF 与BD 相交于点M .若DB =9,则BM =________.
解析 ∵E 是AB 的中点, ∴AB =2EB .
∵AB =2CD ,∴CD =EB .
又AB ∥CD ,∴四边形CBED 是平行四边形.
∴CB ∥DE ,∴⎩
⎪⎨⎪⎧
∠DEM =∠BFM ,∠EDM =∠FBM , ∴△EDM ∽△FBM .
∴DM BM =DE
BF
.∵F 是BC 的中点,∴DE =2BF . ∴DM =2BM .∴BM =1
3DB =3.
答案 3
二、解答题(共20分)
9.(10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D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
(1)△ABC ≌△DCB ; (2)DE ·DC =A E ·BD .
证明 (1)∵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C =BD . ∵AB =DC ,BC =CB , ∴△ABC ≌△D CB . (2)∵△ABC ≌△DCB .
∴∠ACB =∠DBC ,∠ABC =∠DCB . ∵AD ∥BC ,∴∠DAC =∠ACB , ∠EAD =∠ABC .
∴∠DAC =∠DBC ,∠EAD =∠DCB . ∵ED ∥AC ,∴∠EDA =∠DAC . ∴∠EDA =∠DBC , ∴△ADE ∽△CBD . ∴DE ∶BD =AE ∶CD . ∴DE ·DC =AE ·BD .
10.(10分)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BAC =90°,AE =13AC ,BD =13AB ,点F 在
BC 上,且CF =1
3
BC .求证:
(1)EF ⊥BC ; (2)∠ADE =∠EBC .
证明 设AB =AC =3a ,则AE =BD =a ,CF =2a . (1)CE CB =2a 32a =23,CF CA =2a 3a =23.
又∠C 为公共角,故△BAC ∽△EFC ,由∠BAC =90°. ∴∠EFC =90°,∴EF ⊥BC . (2)由(1)得EF =2a ,
故AE EF =a 2a =22,AD BF =2a 22a =22, ∴AE EF =AD FB
.∵∠DAE =∠BFE =90°, ∴△ADE ∽△FBE ,∴∠ADE =∠EB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