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档】月经后期

合集下载

《魏雅君妇科临床证治》之月经后期典型病例

《魏雅君妇科临床证治》之月经后期典型病例

《魏雅君妇科临床证治》之月经后期典型病例月经后期典型病例1.肝气郁滞、肾阴不足之月经后期王某,女, 24岁,天津人。

初诊:2005年5月17日。

主诉:月经后期、量少1年余。

现病史:该患者未婚,15岁月经来潮,经期3~4天,周期为30~40天,于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月经后延,且经量少。

末次月经为5月13日,量少仅为3天,色淡,质稀,并见情绪低落,腰膝酸软,疲劳乏力,健忘,头晕耳鸣。

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该患者曾服安坤赞育丸2个月,无明显改善,故来本院就诊。

病机治则:肝气郁滞,肾阴不足;治宜疏肝理气,滋补肾阴。

方药: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合八珍汤加减。

柴胡10g 当归12g 白芍15g 熟地黄20g 川芎10g 党参15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生甘草6g 枸杞子20g 山萸肉15g 川断15g 石菖蒲10g 远志10g 桑寄生20g 香附10g 枳壳10g 砂仁6g(后下)10剂,水煎服,日2次,并嘱其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2005年5月28日。

服上方后诸症均减。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

月经未至,治宜养血活血、疏肝补肾。

当归15g 赤芍15g 白芍15g 桃仁6g 红花6g 川芎10g 熟地黄15g 砂仁6g(后下)坤草30g 鸡血藤30g 香附12g 柴胡12g 党参15g 茯苓30g 炒白术15g 石菖蒲10g 远志10g 山萸肉15g 枸杞子15g 菟丝子15g 狗脊15g20剂,水煎服,日2次。

三诊:2005年6月20日。

月经于6月17日来潮,本次延后4天,月经量增多,色红,质转稠,上症均无。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上方去桃仁、红花,加女贞子15g,旱莲草20g,10剂继服。

其后以此方调治1个月,月经正常。

【按】本案患者月经后期伴月经量少,责之于肝气郁滞、肾阴不足,细询得知其近来感情有变,而致肝气不舒,气机失调,气滞则血瘀,运行不畅,冲任受阻,应期不至,因成此证。

魏教授以逍遥散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再合六味地黄汤以滋补肝肾,使生化有源,并加八珍汤以益气养血;香附、枳壳以疏肝理气;远志、菖蒲开窍宁神,《神农本草经》载远志“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聪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重庆堂随笔》载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配伍川断、桑寄生以补肾强腰膝,共成此方。

21月经后期

21月经后期

性激素六项的测定
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 成素(LH)、雌二醇 (E2)、孕酮 (P)、睾酮(T)、催乳素(PRL)

一、促卵泡生成激素(FSH):

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
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

二、促黄体生成素(LH):
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 主要是促使排卵,在FSH的协同作用下,形成黄 体并分泌孕激素。血LH的浓度,在排卵前期为 2~15mIU/ml,排卵期为30~100mIU/ml,排卵

党参30、当归10、白芍15、牡丹皮15、牛膝20、川
芎10、莪术10、肉桂10、甘草6
气滞血瘀证

证侯:经期错后,量少或正常,经色黯红或有血
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苔正常,
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方药:乌药汤加减
乌药15、川芎10、青陈皮10、木香10、当归
10、淮山15、香附10、甘草6
病因病机
肾虚

血虚 虚寒 实寒
冲 任 不 足

气滞
痰湿
气血运行迟滞
血 海 不 能 按 时 满 溢
【临床表现】

1、症状:月经周期延长,超过7天以上,甚至
3-5个月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而行经持续 时间和经量均正常。

2、病史:可有久病失血、多产久乳史,先天禀 赋不足史,或经期冒雨涉水、感受寒邪史,精 神抑郁、环境改变史,形体肥胖史,不孕史等 。

在卵泡期,子宫内膜增厚、腺体增多、变长,故也称为
增生期。

②黄体期,从排卵起到下次月经来潮前。 第14-28天左右

病案分享-月经后期-闭经

病案分享-月经后期-闭经

病案分享-月经后期-闭经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28简要病史:月经后期两年余,用西药激素治疗时好时坏,月经推迟15天以上,甚至6月一至,行经5-7天,月经量少,偶有痛经。

甲低病史20年。

体格检查:脸有痤疮,心烦易怒,盗汗,失眠易醒,气短乏力,腰痛,舌红,苔少,有瘀点,脉细数。

辅助检查:激素六项查睾酮↑,B超子宫内膜偏薄。

临床诊断:闭经-阴虚血燥证方药:一阴煎合生脉饮加减盐黄柏15 山茱萸15 知母10 山药10 何首乌15 元胡10 巴戟天10 党参10 鳖甲10 生地10 牛膝10 香附10 熟地15 川芎6鸡血藤15 茯苓10 陈皮10 当归5 五味子10 麦冬10上药2剂水煎服。

嘱咐其饮食宜清润,忌食辛辣油炸燥热之品。

二诊:服药2剂后,月经未至,失眠心烦好转,精神较好,脸上痤疮开始消退,乳房胀痛,便溏。

舌红,苔少,脉细数。

继续以加减一阴煎治疗,方药:盐黄柏10 山茱萸15 杜仲10 首乌15 山药15 香附10 巴戟天10 鳖甲15 菟丝子10 路路通10 郁金10 柴胡10 生地25 当归6白芍10 知母103剂水煎服。

三诊:上三剂药最后一剂未服完月经来潮,行经7天,量少夹血块,腰痛,乳房胀痛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数。

拟滋阴补肾,补血活血,行气调经之法。

方药:鸡血藤15香附10 当归6 白芍10 生地10 菟丝子10 陈皮10 柴胡10 益母草10 枸杞15 茯苓10 麦冬10 炙甘草10 路路通10 牛膝103剂,水煎服。

此后半个月都以滋阴补肾,活血行气之法调经,本来以为此病也差不多治好了,后来出现了小小的插曲。

因为年关将近,患者有不少亲友摆酒婚宴,饮食方面大量饮酒,食物太油腻辛辣。

患者再次复诊时,满脸痤疮,脸色潮红,口臭便秘。

查体腹胀满,舌红苔燥,脉洪大。

辨为阳明腑实,热伤津液之证,拟增液承气汤加减,方药: 大黄15 枳实10 芒硝15(冲服)生地30 麦冬15 玄参10 石膏30 连翘15 银花12 甘草52剂四诊: 二便通,口不臭,痤疮消退大部分,便溏,一日大便三次,舌淡红,苔干,脉弱。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月经后期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月经后期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月经后期大纲要求:月经后期的定义病因病机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辨证论治月经后期的定义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称为“月经后期”。

既往亦有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等。

青春期月经初潮后1年内,或围绝经期,周期时有延后,而无其他证候者,不作病论。

病因病机虚证肾虚、血虚、虚寒源断其流实证血寒、气滞、痰湿瘀滞不通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慎之!!!否则出大问题)育龄期妇女月经过期未来,应首先排除妊娠----妊娠试验阳性。

月经后期者则无以上表现,且以往多有月经失调病史。

辨证论治肾虚证主要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当归地黄饮。

血虚证主要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

血寒证:都有寒像,都喜温。

虚寒证主要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治法:扶阳祛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或艾附暖宫丸。

实寒证主要证候: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或面色青白;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区分金匮温经汤,良方温经汤气滞证主要证候:月经周期延后,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或精神抑郁,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理气行滞调经。

方药:乌药汤。

痰湿证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黏,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芎归二陈汤。

月经后期:刘氏妇科证治歌诀:后期推后多七日,不通不荣两因迟。

【VIP专享】中医治妇女月经后期

【VIP专享】中医治妇女月经后期

中医治妇女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

既往亦有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等。

一般认为要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若每次仅延后三五天,或偶然延后一次,下次仍如期来潮者,均不作月经后期论。

此外,青春期月经初潮后1年内,或围绝经期绝经前,周期时有延后,且无其他证候者,亦不作病论。

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西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出现月经延后征象者可参照本病治疗。

本病首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谓“至期不来”。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下》中有“隔月不来”,“两月三月一来”的记载。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引王子亨所言:“过于阴则后时而至”,认为月经后期为阴盛血寒所致。

元代《丹溪心法·妇人》中提出“血虚”、“血热”、“痰多”均可导致月经后期的发生,并指出相应的方药,进一步丰富了月经后期的内容。

明代《医方考·妇人门》论述月经后期为寒,为郁,为气,为痰。

《万病回春·妇人科》认为过期而来,紫黑有块是气郁血滞。

薛己、万全、张景岳等更提出了“脾经血虚”、“肝经血少”、“气血虚弱”、“气血虚少”、“气逆血少”、“脾胃虚损”、“痰湿壅滞”以及“水亏血少,燥涩而然”、“阳虚内寒,生化失期”等月经后期的发病机理,并提出补脾养血、滋水涵木、气血双补、疏肝理气、导痰行气、清热滋阴、温经活血、温养气血等治法和相应的方药,使本病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渐臻完备。

综上所述,月经后期一病在东汉时期即有记载,经过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本病确立了理论基础和辨证治疗原则,这些宝贵经验至今仍为医家所重视。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虚实之别。

虚者多因肾虚、血虚、虚寒导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经迟;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盈,致使月经后期而来。

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用芍归芎,膝莪丹 桂参草行)
当归 川芎 芍药 桂心 丹皮 莪术 人参 甘草 牛膝
方解:
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 人参──甘温补气,助肉桂通阳散寒; 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 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加减: 经行腹痛──加小茴香、香附、元胡散寒行滞止痛 月经过少──加丹参、坤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
2、血虚证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 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 ,舌淡红,苔薄,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营血虚少,冲任失养,血海不能按期满溢,则经
行错后;营血不足,经血量少,质稀色淡;血虚胞脉失养, 则小腹空痛;血虚不能上荣于头,则头晕眼花;血虚肌肤乏 润,则面色苍白或萎黄;血虚心神失养,则心悸失眠。舌淡, 脉细无力皆为血虚之象。
则月经错后,量少;肾虚,失于温化,故色淡黯,质稀;肾 虚,睡失气化,湿浊下注,带脉失约,故带下清稀;阳虚精 气亏乏,髓海失荣,则头晕耳鸣,肾府失养,腰膝酸软;肾 虚之色上泛,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苔薄白,脉沉 细均为肾虚之象。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参归地,山山杜仲草枸杞)
,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白;舌淡 ,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证候分析: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內盛,脏腑失于温养,气血生
化不足,气虚血少,血海满溢迟滞,则月经延迟,经血量少;阳虚血失 温煦,则色淡红质稀;阳虚胞宫失于温煦,故小腹隐痛,喜热喜按;阳 虚精气亏乏,外府失荣,则腰膝酸软无力。阳虚内寒,膀胱失于温煦, 则小便清长;命门火衰,阳气不能外达,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沉迟 或细弱均为虚寒之象。

中医对月经后期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对月经后期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对月经后期的诊断和治疗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延迟7天以上,或延后时间更长,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月经后错”、“经迟”等。

如果月经周期仅延迟3~5天,或偶尔一次周期较长,又无其他不适者,不属本病范围。

另外,在青春期月经初潮后数月内,或更年期绝经前,经期时有延后,如无其他伴随症状,也不视为“月经后期”。

一、病因病机(1)寒凝冲任:经产之期,过食生冷,或淋雨涉水,感受寒冷,寒邪乘虚客于冲任,血被寒凝,血运不畅而发病。

(2)阳虚内寒:禀赋素弱,阳气不足,或房劳过度,损伤阳气,虚寒内生,脏腑失于温养,血的生化与运行失常,血海不能如期而盈溢。

(3)血虚失盈:久病耗损,营血不足,或长期缓慢失血,产乳过多;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不足,冲任血亏,血海不能按时而满盈,以致经行后期。

(4)肾精不足:素体肾精亏虚,或房劳损伤肾精。

阴亏则火旺,内生之火热又灼阴精,以致水亏血少,血海不能以时而满溢。

(5)气滞血瘀: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机不畅,血行不利,冲任受阻,经血不能按时而至。

(6)痰湿阻滞:素体肥胖,痰湿内盛,下注冲任,阻滞胞脉,经血排泄受阻,以致月经后期。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月经后期的主要伴随症状有月经量少(个别量多);经色可深红、淡红或黯红;经质可有黏稠,稀薄或伴有血块。

还有人出现胃寒肢冷、小腹隐痛、面色苍白、头昏目眩或胸闷不适、乳胀胁痛等。

2.诊断(1)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青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三、辨证施治1.血虚型【辨证】经期延后,量少或正常,经色淡红,无血块,小腹绵绵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少寐。

舌淡红,脉细弱。

【施治】补血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党参20 g,山药30 g,当归15 g,熟地黄20 g,杜仲15 g,山茱萸15 g,枸杞子15 g,炙甘草6g,鸡血藤30 g,香附子12 g,益母草30 g,丹参15 g。

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

1、血寒(2)虚寒型
妇科证候: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
稀,或带下清稀。小腹隐痛,喜热喜 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 法: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方 药:大营煎(《景岳全书》)
肉桂 熟地黄 当归 枸杞子 杜仲 牛膝 炙甘草
预防保健
调情志 节饮食 适寒温 注意避孕
• 结语
1、血寒(1)实寒型
妇科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
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苍 白。舌暗,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
治 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 药: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当归 川芎 白芍 甘草 人参 丹皮 牛膝 莪术 肉桂
妇人良方温经汤,人参芎归桂通阳; 芍药甘草缓急痛,莪丹牛膝引血良。
1、血寒(1)实寒型
妇科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
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苍 白。舌暗,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
治 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 药: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当归 川芎 白芍 甘草 人参 丹皮 牛膝 莪术 肉桂
妇人良方温经汤,人参芎归桂通阳; 芍药甘草缓急痛,莪丹牛膝引血良。
• 概念——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 甚至3~5月一行者。连续出现两 个周期以上。
• 辨证——虚、实。 • 治疗——调整周期为主。
经产之时,感受寒邪
血为寒凝
过食生凉或涉水感寒 经脉运行涩滞
气滞
素性抑郁 气不宣达,血为气滞,冲任不畅
情志不遂
气血运行受阻
血海不能 按时满溢
血海不能 按时满溢
诊断
病史:先天不足,初潮来迟,或感寒 饮冷、情志不遂史。
症状: “定义”,连续2个周期以上。 检查:妇检: 子宫大小正常或略小。

调经(二)月经后期

调经(二)月经后期

调经(二)月经后期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超过35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

产生本病的原因分为血虚和血瘀两类。

一、血虚型血虚后期者由于体质虚弱或因长期失血,或大病,久病,或因产乳过多伤耗阴血,或因脾虚运化失调以致冲任二脉失调血虚,经血不能按时而下。

此类病人出血量很少或一见即无血色淡红,小腹一般不胀不痛,面色萎黄,身体瘦弱,常感头晕,眼花,心慌,气短,舌质淡无苔,脉细若不无力。

治疗宜补益气血为主。

立方:黄芪30g党参30g熟地15g杜仲15g菟丝子15g龟板胶10g鹿角胶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白术15g山药30g莱菔子10g陈皮10g茯苓10g益母草15g炙甘草10g车前子10g如经量少手足发凉加肉桂10g;小腹痛加小茴香10g香附10g炮姜5g二、血寒型血寒后期者临床又分为实寒和虚寒两种。

实寒证经血量少而且行经不畅,颜色暗红,小腹绞痛。

治疗宜温经散寒、行滞为主。

立方:当归15g川芎15g白芷10g小茵香15g三棱10g莪术10g 桂枝15g炮姜10g丹参30g降香15g党参15g黄芪15g赤芍10g香附15g五灵脂10g生甘草10g陈皮15g腹痛严重者加郁金15g延胡索10g;腹胀加木香15g焦三仙各15g 菜菔子15g虚寒证此类病人经血色淡,血量少或量多如黑豆水样,小腹隐隐作痛,喜暖喜按,腰膝酸软无力,舌质谈,脉沉迟无力。

治疗宜温经、养血、健脾、除湿。

立方: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5g川芎10g菟丝子15g 巴戟天15g洋火叶20g丹参20g益母草20g小茴香15g香附15g茯苓15g陈皮15g炒麦芽30g山药30g生甘草10g车前子10g三、气滞型由于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肝气郁结,气滞则血滞,气郁则血郁。

证状表现为经前,经期乳房胀痛,小腹胀痛,情绪急躁,易怒,胸闷不舒,脉象弦或涩。

治疗宜开郁行气、散结、化瘀。

立方: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郁金15g香附15g三棱10g莪术10g木香15g青皮15g橘核15g益母草20g大贝10g茯苓15g丹参20g焦三仙各15g菜菔子15g生甘草10g。

月经后期:一,血虚型。二,血寒型...

月经后期:一,血虚型。二,血寒型...

月经后期:一,血虚型。

二,血寒型...一,血虚型。

1 .主方大补元煎 ( 张介宾《景岳全书》 ) 加减处方:党参 20 克,山药 30 克,当归 15 克,熟地黄 20 克,杜仲 15 克,山茱萸 15 克,枸杞子 15 克,炙甘草 6 克,鸡血藤 30 克,香附子 12 克,益母草 30 克,丹参 15 克。

水煎服。

若兼气虚,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四肢不温者,可选用归地滋血汤 ( 《中医妇科治疗学》 ) :当归,熟地黄,鹿角霜,党参,白术,桑寄生,枸杞子,山茱萸,香附子。

2 .中成药(1) 当归丸,大蜜丸每次 1 丸,小丸,每次 6 克,每日 3 次。

(2) 乌鸡白凤丸,每次 1 丸,每日 2 ~ 3 次。

二,血寒型。

1 .主方温经汤 ( 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 ) 加减处方:党参 20 克,当归 15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5 克,肉桂5 克 ( 煽服 ) ,莪术 12 克,牡丹皮 15 克,牛膝 20 克,甘草 6 克,艾叶 15 克,鸡血藤 30 克,香附子 12 克。

水煎服。

为经量过多者,去莪术、牛膝加炮姜。

三,虚寒型。

1 .主方艾附暖宫丸 ( 沈金鳌《沈氏尊生书》 ) 加减处方:艾叶 15 克,香附子 10 克,当归 15 克,续断 15 克,吴茱萸 12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5 克,黄芪 15 克,熟地黄 15 克,肉桂 5 克 ( 煽服 ) ,益母草 30 克,鸡血藤 30 克。

水煎服。

2 .中成药附桂理中丸,每次 l 丸,每日服 2 次。

四,气滞型。

1 .主方乌药汤 ( 李杲《兰室秘藏》 ) 合四物汤 ( 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加减处方:台乌 15 克,香附子 10 克,木香 10 克,当归 15 克,川芎 9 克,甘草 6 克,生地黄 15 克,赤芍、白芍各 15 克,柴胡 10 克,郁金 12 克,益母草 30 克。

水煎服。

2 .中成药(1) 逍遥丸,每服 1 丸,每日 3 次;或每次 6 克,每日 3 次。

中医妇科学月经后期

中医妇科学月经后期

妊娠试验
妊娠试验是通过检测女性尿液中的促 绒毛膜激素(HCG)含量来判断是否 怀孕的一种方法。
妊娠试验可以检测出早期怀孕,但也可能出 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如果测试结 果不确定,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怀孕。
在怀孕早期,HCG的含量会逐渐增加, 通过尿液可以检测到。而月经后期时, 女性尿液中不会出现HCG的明显增加。
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 温经汤(《金匮要略》)或艾附暖宫丸:组成:人参、 黄芪、当归、白术、阿胶、桂枝、生姜、甘草。功效:温经散寒调经。适应证 :虚寒证月经后期。
02
小腹冷痛,得热则舒,四肢酸痛,月经后期量少,色暗黑。
03
舌苔白,脉沉紧。
气滞证
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汤:组成:乌药、木香、当 归、川芎、肉桂、赤芍、延胡索、甘草。功效 :理气行滞调经。适应证:气滞证月经后期。
早孕反应
早孕反应是妊娠早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 振等。这些反应通常在6周左右开始 出现,持续到12周左右消失。与月经 后期不同,早孕反应不是月经周期的 正常表现。
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子宫的大 小和位置,从而判断是否怀孕。如果 子宫已经变大,并且有明显的妊娠囊 形成,则表明已经怀孕。而月经后期 时,子宫不会明显变大,也不会有妊 娠囊形成。
妇科检查
如果子宫已经变大,并且有明显的妊娠囊形成,则表 明已经怀孕。而月经后期时,子宫不会明显变大,也 不会有妊娠囊形成。
妇科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子宫的大小和位置,从而 判断是否怀孕。
在妇科检查中,医生还会对乳房和阴道进行检查。怀 孕时,乳房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胀大,并且会有乳汁分 泌。阴道会变得比较湿润,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 这些症状与月经后期不同。

?卓雨农三、月经后期

?卓雨农三、月经后期

卓雨农三、月经后期三、月经后期(一)概论月经后期又称为“经期错后”“经迟”,是指月经过期七八日,甚至延迟十余日,并伴有其他症状的一种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

若月经后期同时伴有经量过少,则可发展为闭经。

(二)因机详述月经后期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

临床常见的病机有血寒、血热、血虚、血瘀、气郁和痰湿等。

1.血寒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内寒,脏腑失于温养,生化失期,气虚血少,冲任不足;或经产之时,感受寒邪;或过服寒凉,寒邪搏于冲任,血为寒凝,胞脉不畅,血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者,属血寒。

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

然血何以寒?亦惟阳气不足,则寒从中生,而生化失期,是即所谓寒也。

”2.血热热伤阴亏,津枯血燥,水亏血少,阴液内伤,血海空虚,气欲动而血不能为之配,故见月经后期。

《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其有阴火内烁,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涩而然。

”3.血虚《丹溪心法》说:“过期而来,乃是血虚。

”先天禀赋不足,身体瘦弱,饮食减少,化源不足,营血衰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者,是为血虚。

4.血瘀经期或产后,瘀血滞阻,气机不畅,气不能行血、运血,反为血所滞,月事不能对期而下,而致后期者,属血瘀。

正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经来往后退,日过三旬后者,属血滞。

……若色紫血多,腹胀痛者,则属气实,血多瘀滞,有余之病也。

”5.气郁素性抑郁,情志不遂,气不宣达,血为气滞,冲任不畅,气血运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者,属气郁。

《妇科玉尺》说:“妇女经不调者,或由诸般气滞也。

”《女科经纶》引方约之说:“妇人从于人,凡事不得专行,每多忧思忿怒,郁气居多。

”6.痰湿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劳逸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湿下注冲任,壅滞胞脉,气血运行缓慢,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或因痰湿阻滞,困阻脾阳,气运不畅,后天阳气不足,影响先天肾气,肾气不足,冲脉不盛,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者,属痰湿。

月经后期(西医病名:月经稀发)

月经后期(西医病名:月经稀发)

《济阴纲目》称月经后期为“经候愆期”。

《傅青主女科》称其为“经水后期”。

月经后期多因肾虚、血虚、冲任不足,或血寒、气滞、痰湿阻滞冲任等所致。

以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以上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月经失调中的月经稀发。

[诊断依据] 1.多发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

2.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

3.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4.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鉴别诊断] 1.绝经前后诸症:发病年龄在45~52岁左右,月经延后渐至闭经,或月经周期,先后不定,有烘热汗出,易激动等症。

2.闭经:连续3个月以上未行经。

3.胎漏:早孕后45~50天,出现阴道下血,尿妊免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见妊囊。

[辨证论治] 1.胞宫寒滞证:月经周期延后,色暗量少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暖宫散寒。

2.胞宫虚寒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暗,质稀如屋漏水,腹痛绵绵,喜按喜暖,腰脊酸冷,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温经暖宫调经。

3.肝血亏虚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无华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养血调经。

4.肝郁气滞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暗或夹有小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疏肝理气。

5.痰湿凝结胞宫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多少不一,色淡而粘稠,形体肥胖,胸闷脘胀,恶心欲呕,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祛痰燥湿。

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

模块七 月经病
项目一 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
二、病因病机 主要发病机理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 常见病因有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
1、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或不节房事,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遂致经行错后。 2、血虚 数伤于血,或产多乳众,病后体虚,饮食减少,化源不足,营血衰少,冲任不足,血海不 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3、血寒 经产之时,感受寒邪,或过服寒凉,寒邪搏于冲任,血为寒凝,胞脉不畅血行迟滞,血海 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4、气滞 素性抑郁,情志不遂,气不宣达,血为气滞,冲任不畅,气血运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 溢,遂致经行错后。 5、痰湿 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劳逸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湿下 注冲任,壅滞胞脉,气血运行迟缓,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模块七 月经病
项目一 月经不调---月经后期
一、概述 1、概念: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或3~5个月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经期
正常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 2、西医学的月经稀发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3、特点:月经周期超过35天以上,在6个月以内,关键是经期正常; 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模块七 月经病
项目一 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月经后期的病机有虚有实。虚者有肾虚、血虚、血虚寒;实者有血实寒、气滞、 痰湿。本病可发展为闭经,甚者可影响孕育。
辨证需结合月经量、色、质、全身症状及舌脉等综合分析,以辨清虚实。 (二)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根据辨证,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痰者化之,滞者行之, 疏通经脉以调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

亦称”经行后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发生呢?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月经后期的相关知识。

现代医学的月经稀发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血寒有实寒和虚寒之分。

(1)实寒: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食物,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冲任受阻,而致月经后期。

(2)虚寒: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则寒,寒从内生,寒则血凝,故经期错后。

2.血虚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后气虚血少,或产乳过多,耗伤津血,或思虑伤脾,生化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足,而月经后期。

3.气滞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气滞则血行不畅,冲任受阻,因而经期延后。

辨证论治
1.血寒
(1)实寒
主症: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

(2)虚寒
主症: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腰酸无力,小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