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马立克氏病
动物传染病 四、马立克氏病
六、诊断
• 1.现场诊断:一般较易作出诊断。 .现场诊断:一般较易作出诊断。 • 2.实验室诊断:血清学最常用,主要是琼扩试验。 .实验室诊断:血清学最常用,主要是琼扩试验。 琼扩诊断的意义: 说明感染过(有抗体) 琼扩诊断的意义:①说明感染过(有抗体)②说 明带毒(排毒) 明带毒(排毒)③在有典型症状和病变的情况下 可以确诊④阳性者不一定发病,发病者均为阳性。 可以确诊④阳性者不一定发病,发病者均为阳性。 病毒分离较困难,需一定技术和设备。 病毒分离较困难,需一定技术和设备。病理组织 学诊断也不常用,必要时才做。 学诊断也不常用,必要时才做。 • 3.鉴别诊断:主要是内脏肿瘤性 .鉴别诊断:主要是内脏肿瘤性MD与鸡淋巴白 与鸡淋巴白 血病LL的鉴别 的鉴别。 血病 的鉴别。
• 4.流行特点:第一,早期感染,中后期发病。即小鸡在2 流行特点:第一,早期感染,中后期发病。即小鸡在 流行特点 周龄内感染后短期内并不发病,而要等到2个月龄后发病 个月龄后发病, 周龄内感染后短期内并不发病,而要等到 个月龄后发病, 开产后一段时间自然平息。第二, 开产后一段时间自然平息。第二,感染不同毒力的毒株可 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死亡率,例如神经型、肿瘤 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死亡率,例如神经型、 型或眼型等。强毒力易引发肿瘤形成, 型或眼型等。强毒力易引发肿瘤形成,弱毒力则主要损伤 外周神经。第三, 外周神经。第三,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地区或鸡群变化 较大,可从10—80%不等,这主要与饲养管理、卫生、免 不等, 较大,可从 不等 这主要与饲养管理、卫生、 疫状况、病毒毒力及应激因素有关。第四, 疫状况、病毒毒力及应激因素有关。第四,是一个典型的 慢性病,但又可呈现急性爆发(神经或肿瘤)。 )。控制不好 慢性病,但又可呈现急性爆发(神经或肿瘤)。控制不好 会越发越严重。第五,免疫抑制、 会越发越严重。第五,免疫抑制、可增加其他病的发生率 )。第六 (IBD)。第六,免疫保护上有波动性,某些年份高发, )。第六,免疫保护上有波动性,某些年份高发, 某些年份低发。 某些年份低发。
第七节马立克氏病
腺胃肿大
肝肿瘤粗糙,颗粒状,质坚实,突出于 脏器表面呈油脂状
五、诊 断
1.鉴别诊断: 内脏型马立克氏病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鉴别 (1)在周围神经确认有病变者,为马立克氏病。 (2)在皮肤、肌肉确认有病变者,为马立克氏病。 (3)在120日龄以内发病且仅在内脏器官上有病变, 虽未见有周围神经病变,亦可能为马立克氏病。 (4)达150日龄开始发病,且不见有上述神经或皮肤、 肌肉病变,仅有内脏病变者,虽不能区别为马立克 氏病或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但当法氏囊肿大,肝、 肾、脾等器官有肿瘤病变时,则为淋巴细胞性白血 病。 (5)眼球的虹膜褪色,瞳孔不整齐,可能是马立克氏 病。
五、诊 断
2.羽囊琼脂扩散沉淀试验的方法比较简单,我国 许多化验室都可进行,它是用马立克氏病高免血 清或自然康复鸡血清来检查病鸡的羽毛囊中有否 病毒(抗原)存在,以确定诊断。 可在病鸡腿外侧、肋布、背腹部等处,拔下数根 羽毛,剪下毛根尖端约5mm的一小段,放在琼脂板 的外围孔内,每只鸡的~3根羽毛占用一个毛孔, 再将定量的马立克氏病高免血清放入扩散板的中 央孔内,在室温中放置2~3天,最后观察反应结 果。 在放羽毛的孔和放血清的中央孔之间,如果出现 一条白色不透明的沉淀线,即为阳性反应。
鸡马立克氏病(MD )
1
概况和历史
2
病 原
3
流行病学
4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 断
5
6
7
防 治
一、概况和历史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 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肿瘤性疾病。以外周神 经(劈叉)、皮肤、虹膜(白灰眼)或各种内脏器 官和组织的单核性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为特 征。 本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 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导致免疫 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 成免疫失败,使鸡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 增加。
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与防控 鸡马立克氏病的疫苗免疫 - 养鸡技术
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与防控鸡马立克氏病的疫苗免疫-养鸡技术马立克氏病(MD)是鸡群中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而且是具有高度接触性的肿瘤疾病,病原是马立克氏病病毒(MDV)。
目前,只有马立克氏病可以通过疫苗免疫预防肿瘤产生,所以应该掌握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疫苗免疫方法。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与防控鸡马立克氏病的疫苗免疫。
1、流行病学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所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病。
鸡群感染本病可使养鸡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和增生,病鸡或隐性感染鸡可以长期带毒排毒,羽毛囊上皮细胞可复制具有感染力的完全病毒。
这种完全病毒对外界有极强的抵抗力。
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的羽毛污染垫料、粪便、尘埃、空气等,并能在室温下存活4~6个月。
病毒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
健康鸡与病鸡直接与间接接触,也能受到感染。
2、症状和病理变化马立克氏病可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多见病鸡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然后出现一侧或双侧性的瘫痪,如翅膀下垂,腿不能站立,呈一腿向前而一腿向后姿势。
内脏型:急性发作时,几周内可见进行性消瘦、脱水、昏迷,直至死亡。
眼型:虹膜褪色,瞳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瞳孔变大。
皮肤型:皮肤上有肿瘤。
病理变化,肉眼可见周围神经及神经丛的病变,如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肾神经、前肠系膜神经及内脏大神经等。
受侵害神经呈灰色或淡黄色、水肿样、失去横纹,比正常粗2~3倍;往往单侧受害,可检查对称部位,加以区别。
肿瘤可出现在卵巢、肝、脾,心、肾、肺、腺胃、肠、胰腺等内脏器官以及肌肉、皮肤等。
内脏的肿瘤尤为多见。
肝脾肿瘤可能呈弥散性,也可是结节状或单一的肿瘤。
肿瘤为灰白色,坚实,切面平滑。
腺胃变得钝厚而坚实。
心肾的肿瘤可为多个结节状或单个呈灰白色,凸出于表面。
卵巢无正常的叶状外表,被分叶的肿瘤所代替或呈菜花样。
肌肉肿瘤在胸肌中较为常见。
3、防控措施孵化室与育雏室应远离大鸡舍,并应处在上风位置。
30.马立克氏病防治技术规范
马立克氏病防治技术规范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简称MD),是由疱疹病毒科α亚群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以危害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发生肿瘤为特征的禽类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消灭马立克氏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技术、疫情报告、疫情处理和预防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从事禽类饲养、经营和禽类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或血清学诊断。
2.1 流行病学鸡是主要的自然宿主。
鹌鹑、火鸡、雉鸡、乌鸡等也可发生自然感染。
2周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
6周龄以上的鸡可出现临床症状,12~24周龄最为严重。
病鸡和带毒鸡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羽毛囊上皮细胞中成熟型病毒可随着羽毛和脱落皮屑散毒。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在室温下传染性可保持4~8个月。
2.2 临床症状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4个月。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4个型,即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最早症状为运动障碍。
常见腿和翅膀完全或不完全麻痹,表现为“劈叉”式、翅膀下垂;嗉囊因麻痹而扩大。
内脏型:常表现极度沉郁,有时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有的病鸡表现厌食、消瘦和昏迷,最后衰竭而死。
眼型:视力减退或消失。
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
瞳孔边缘不整,严重阶段瞳孔只剩下一个针尖大小的孔。
皮肤型:全身皮肤毛囊肿大,以大腿外侧、翅膀、腹部尤为明显。
本病的病程一般为数周至数月。
因感染的毒株、易感鸡品种(系)和日龄不同,死亡率表现为2%~70%。
2.3 病理剖检变化神经型:常在翅神经丛、坐骨神经丛、坐骨神经、腰荐神经和颈部迷走神经等处发生病变,病变神经可比正常神经粗2~3倍,横纹消失,呈灰白色或淡黄色。
禽病学讲义-第二章 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7-肿瘤性疾病:鸡白血病;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第七节肿瘤性疾病(一)鸡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一、概述:(1)鸡白血病是由鸡白血病病毒引起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
是最早识别的传染性肿瘤病;研究最为深入的病原;最难控制的禽病之一。
(2)鸡白血病对育种公司的经济影响:•遗传选育压力;•行业信誉及诉讼;•昂贵的防控净化成本(检测硬件建立、实验人员配备及培训、检测试剂、田间采样相关费用)。
(3)鸡白血病对蛋鸡的经济影响:•致瘤死亡损失;•产蛋下降/蛋品质下降;•饲料转化率;•用药成本。
(4)鸡白血病对肉鸡的经济影响:•均一性差;•生长速度减慢;•免疫机能减弱;•总体死淘率增加二、病原学:(1)禽白血病病毒(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α反转录病毒属(Alpha-retrovirus),是双股RNA病毒。
(注:艾滋病病毒也属于反转录病毒。
)(2)病毒分类:鸡的ALV:A、B、C、D、E、J(即目前分为6个亚群,J亚群对鸡的危害最严重)外源性病毒:A、B、C、D、J(可以在个体之间进行传播,是重点防控对象)内源性病毒:E(本身基因组中所携带)慢性转化型病毒:不含致瘤基因(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是目前国内主要流行的病毒)急性转化型病毒:含致瘤基因(需要辅助病毒才能生长)(3)ALV的主要抗原蛋白:囊膜蛋白(gp85):是区分亚群的抗原,可区分不同亚群ALV;变异性大。
衣壳蛋白(群特异性抗原,p27):保守性强,为各亚群所共有,可用于检测是否感染ALV;不能区分外源性/内源性病毒。
三、流行病学:(1)鸡是主要自然宿主(水禽不感染该病),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ALV 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大;应激和免疫抑制可促进排毒和肿瘤发生(饲养过程当中要尽量避免应激);免疫耐受鸡是主要的排毒鸡(该病病原可以垂直传播);后期感染也可以造成一定的免疫耐受;高比率的持续性感染(即可以不断往外界排毒)。
2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概述】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即肿瘤和神经麻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外周神经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病鸡消瘦、肢体麻痹或急性死亡。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鸡和火鸡。
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
1日龄雏鸡比10日龄以上雏鸡的易感性高出几百倍,蛋鸡大多在2~5月龄发病。
鸡的性别、年龄、品种(遗传)与马立克氏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有关。
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
病鸡在其羽毛囊上皮细胞内复制病毒并可长期向外排毒,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羽毛污染空气、饲料及周围环境,在较长时间内具有传染性。
通过孵化箱、育雏室和空气等经呼吸道传播。
本病不发生垂直传播。
发病率一般为5%~30%。
【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潜伏期比较长,一般1月以上。
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10周龄开始出现症状,也有早至3~4周龄者。
产蛋鸡多在16~20周龄出现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
(1)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见的是坐骨神经,病鸡运动失调,腿麻痹,不能行走,呈劈叉姿势,即一腿向前伸,一腿向后伸,病侧肌肉萎缩、爪弯曲。
臂神经受侵时病侧翅膀松弛无力、有时下垂,如穿“大褂”样。
当颈部神经受侵害时可见鸡脖倾斜向一侧或垂翅,均为不可逆性。
迷走神经受损时则嗉囊肿胀、呼吸困难、腹泻。
病程较长者则表现消瘦、贫血,体重极轻,羽毛蓬松、干燥、无光泽。
但病鸡精神一般良好。
(2)内脏型早期多不易发现,不像神经型那样明显,多数是在晚期才表现为急性发作。
病程初期,患鸡无明显症状。
病鸡逐渐精神萎靡,迅速消瘦,伏地,常缩颈蹲在墙角下。
病鸡瘦,羽毛蓬松而无光泽,脱水,鸡冠、皮肤发白,排绿色稀便。
部分鸡可见肢体麻痹,个别鸡可见呼吸困难。
很容易继发新城疫、大肠杆菌感染。
胸骨突出,有些腹部肿胀。
重者往往因肝破裂而突然死亡,鸡冠苍白,剖检可见肝极度肿大并因破裂而内出血。
肿瘤型发病、死亡比较集中,往往发病半个月左右死亡,呈急性暴发,而神经型在鸡群中拖延时间较长。
马立克氏病病毒.ppt
马立克病病毒(MDV)是引起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 体。此病主要特征是病鸡外周神经、性腺、肌肉、各种 脏器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或形成肿瘤。常使病鸡发生 急性死亡、消瘦或肢体麻痹。
一、生物学特性
➢ 双股DNA病毒 ➢ 球形,壳粒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 细胞结合型:无囊膜 ➢ 非细胞 血清2型 非致瘤性MDV ➢ 血清3型 火鸡疱疹病毒(HVT),对火鸡
可致产卵下降,对鸡无致病性。
二、致病性
➢ MDV主要侵害雏鸡和火鸡 ➢ 野鸡、鹌鹑和鹧鸪也可感染 ➢ 隐性感染鸡可终生带毒并排毒
三、微生物学诊断
➢ 琼脂扩散试验 ➢ 免疫荧光试验 ➢ 病毒分离
四、防制
➢ 做好育雏室的卫生消毒,防止早期感染 ➢ 做好1日龄雏鸡的免疫接种工作 ➢ 加强检疫,发现病鸡立即淘汰。
肉鸡马立克氏病防治措施
2023-11-05contents •疾病概述•疾病病因•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措施•治疗与控制措施•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建议•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案例分析目录01疾病概述肉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家禽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侵害鸡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和皮肤,导致肉鸡生长受阻、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甚至引发肿瘤和死亡。
疾病定义疾病类型与症状肉鸡马立克氏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内脏型、神经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病鸡出现步态不稳、偏瘫、麻痹等症状,甚至出现翅膀或腿部麻痹。
内脏型:病鸡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皮肤型:病鸡出现皮肤肿瘤、脱毛、瘙痒等症状,影响鸡的生长发育。
疾病分布与传播肉鸡马立克氏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对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饲料和水源等间接传播。
病毒在鸡舍内可存活数月,因此鸡场一旦感染该疾病,很难彻底清除。
02疾病病因马立克氏病毒是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主要侵害鸡的淋巴组织,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内脏器官的淋巴细胞浸润。
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三个血清型,分别为MDV1、MDV2和MDV3,其中MDV1是引起肉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病原。
病原特征1发病机理23马立克氏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而侵入淋巴组织和内脏器官。
病毒在淋巴组织中增殖,导致淋巴细胞坏死、溶解,从而引起淋巴组织萎缩和淋巴细胞浸润。
病毒还可以侵入神经细胞,导致神经病变和运动障碍。
如鸡舍通风不良、湿度高、卫生条件差等,易导致病毒传播和感染。
饲养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疫苗接种不当如鸡群密度过大、应激因素过多、饲料营养不足等,易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如疫苗选择不当、接种时间不当、接种方法不当等,易导致免疫失败和感染。
03疾病诱因020103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措施肉鸡应按照品种、日龄和体重进行合理分群,避免鸡群中个体差异过大。
鸡马立克氏病
病理变化
1.神经型病变 可见受侵害的神经, 如坐骨神经、臂神经、腹神经等,呈灰 色或淡黄色、水肿样,横纹消失,比正 常粗2~3倍;或神经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粗细不均匀;此病变常为单侧性,将两 侧神经对比可以区别。
精选ppt
22
神经型MD 左侧坐骨神经肿胀,是正
常神经的2~3倍,神经纤维横纹消失,
直径
273~400nm,有很厚的囊膜,存在
于羽毛囊上皮细胞,可以脱离细胞
而生存(又叫非细胞结合性病毒),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疾病
的传播上有重要意义。
2.分类
(1)按血清型可分为
1)马立克氏病血清I型 包括马立 克氏病超强毒、强毒、弱毒株及其人工 致弱毒株。
2)马立克氏病血清Ⅱ型 包括马立 克氏病自然无毒株。
呈灰白色或黄白色
精选ppt
23
神经型MD 坐骨神经增粗
精选ppt
24
2.内脏型病变 可在卵巢、肝、脾、心、肾、 肺、腺胃、肠、胰腺等内脏器官以及肌肉和皮肤 上出现肿瘤。 ❖卵巢无正常的结构,被分叶的肿瘤所代替或呈 菜花样。 ❖肝、脾可呈弥散性肿大;也可呈结节状或单一 肿瘤,肿瘤为灰白色,坚实、切面平滑。 ❖心、肾肿瘤为多个结节状或单个呈灰白色,凸 出于表面。 ❖腺胃变得钝厚而坚实。 ❖肌肉肿瘤在胸肌中较常见。 ❖法氏囊通常萎缩,极少数情况下发生弥漫性增 厚的肿瘤。
三、马立克氏病
(Marek’s Disease ,MD)
马立克氏病又名多发性神经炎、内脏 型淋巴瘤、皮肤白血病,俗称鸡麻痹症、 白眼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鸡的一 种多型性的、高度接触性的以淋巴组织 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传染病,其主 要特征是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个 脏器、肌肉和皮肤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 和形成肿瘤。
马立克病课件(共15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5、流行特点 鸡群所感染的 MDV的毒力对发病率和死亡率 影响很大。MDV分为温和毒 (mMDV)、强毒(vMDV)和超强 毒(vvMDV)。病毒随疫苗的使 用出现毒力不断增强的趋势,应 激等环境因素也可影响MD的发 病率。
6
三、临床症状
1.神经型(古典型):多见于 弱毒感染或HVT免疫失败的青年 鸡(2~4月龄)主侵害外周神经, 造成不全或完全麻痹,可发生在机 体一个或数个部位,通常多发生在 两翅和两腿,多为一侧。 腿:横卧、劈叉,姿势有特征 性,翅:下垂,拖地而行。 臂神经受侵害时,一侧或双侧 翅膀下垂 腹神经受侵时则常有腹泻临床 症状。
2.免疫接种,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注意疫苗的正确保存以及注射疫苗时规范操作,以降低免疫失败的
几率。
15
3.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 鸡和带毒鸡。在羽囊上皮细胞中复 制的病毒,随羽毛、皮屑排出,使 鸡舍内的灰尘成年累月保持传染性。 很多外表健康的鸡可长期持续带毒 排毒,故在一般条件下马立克氏病 病毒在鸡群中广泛传播,于性成熟 时几乎全部感染。
5
4.传播途径 主要是经带毒的 尘埃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羽 囊上皮细胞复制的传染性病 毒,随羽毛、皮屑排出,使 污染鸡舍的灰尘成年累月保 持传染性。很多外表健康鸡 可长期持续带毒排毒。
2
二、病的发生
1.病原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 为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线 状双股DNA,是一种细胞结合性 病毒,存在鸡体组织内的病毒有 两种形式,即病毒粒子无囊膜的 裸体病毒和有囊膜的完全病毒。 MDV有三个血清型:①致瘤的 MDV;②不致瘤的MDV;③火 鸡疱疹病毒(HVT)。羽囊上皮细 胞中的病毒粒子有囊膜,随角化 细胞脱落,成为传染性很强的细 胞游离病毒。
常用化学消毒剂可使病毒 失活,5%福尔马林或熏蒸 的甲醛蒸汽、2%氢氧化钠、 3%来苏尔、0.2%过氧乙 酸等常用消毒剂可在 10min内杀灭病毒。
马立克氏病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防制
1、综 合 防 治 措 施 a、加强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尤其是孵化场、育 雏舍的消毒,努力净化坏境,防止雏鸡的早期感 染。 b、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体的抵抗力对预防本病 有很大的作用。 c.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防止不同日龄的鸡混 养于同一鸡舍。 d、防止应激因素和预防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 (IBD、CAA、腺病毒感染)。
◆马立克氏病病毒在环境中多,鸡很容易染上病毒。 ◆由于马立克氏病病毒的生物特性,所以现在还无法 根除这种病。 ◆一些超强毒株出现引起了新的临床形态,导致许多
免疫的失败。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马 立 克 氏 病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马立克氏病
概述
MD是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的MDV引起的鸡的 一种高度接触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性疾病。
病理特征: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 官、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产生淋巴细胞性肿瘤。 经济损失十分惊人,被列为养鸡业三大疾病之首。
1907年,匈牙利兽医病理学(Joseph Marek)首次发现本病。 1973年,我国的北京、上海、哈市、大连、青岛等确认MD存在, 随后(1975年)引进并生产了HVT(FC126株)疫苗,使MD疫情 有所控制。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1、外周神经肿大2-3倍,横纹消失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课件-马立克病
全身毛囊腫瘤性增生
混合型:神經型+內臟型 ➢ 神經型為主,內臟型較少,死亡率在5%以下,
且當雞群開產前本病流行基本平息。
➢ 內臟型為主,兼有神經型,危害大損失嚴重, 死亡率高。
5、病變
(1)神經型: ➢ 受損害神經(臂神經叢、坐骨神經叢、腹腔神經、
內臟大神經)腫大,比正常的大2~3倍,成灰白色 或黃色,水腫、如水中浸泡過一樣, ➢ 粗細不均,有小結節, ➢ 多侵害一側神經.
病雞、帶毒雞為主要傳染源,其羽毛囊上皮細胞中病毒隨 羽毛、皮屑排出,污染雞舍,雞舍灰塵成年累月保持感染性, 經直接或間接接觸經空氣傳播。
很多外表健康的雞長期帶毒、排毒。在一般情況下MD在雞 群中廣泛傳播,於性成熟時幾乎全部感染。
3、發病特點 MDV的毒力對雞群發病率和病死率影響很大,發病損 失為5-60%。
漸進性消瘦
下痢,多排出黃白色、或白色與綠 色混雜的稀便
(3)眼型:(少見) ➢ 瞳孔:縮小,嚴重時針尖大小; ➢ 虹膜:邊緣不整,呈環狀或斑點狀,顏色由正
常的桔紅色變為彌漫性的灰白色,呈“魚眼 狀”。 ➢ 光線:反應遲鈍,嚴重失明。
虹膜增生,瞳孔變小,邊緣不整
(4)皮膚型:(少見) ❖ 頸部、背部、翅、大腿外側 ❖ 毛囊腫脹,小米粒到蠶豆大的瘤狀物。
三、症狀
潛伏期長 1、神經型: 侵害坐骨神經:早期單側或雙側腿瘸,站立不穩,兩腿前後 前後叉開呈“劈叉狀”,嚴重時癱瘓在地; 侵害壁神經:翅膀鬆弛無力,有時下垂到地面; 頸神經:頸部歪斜、頭下垂; 侵害迷走神經:雞嗉囊麻痹或膨大,鬆弛下垂到頸下部,食 物不能下行。 一般病雞精神好,並有食欲,但往往由於飲不到水而脫水, 吃不到飼料而衰竭,或被其他雞只踐踏,最後均以死亡而告 終,多數情況下病雞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