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

合集下载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简称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所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病。

鸡群感染本病可使养鸡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和增生,在临床上表现为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

MD病毒(MDV)属于B群疱疹病毒,具有很强的细胞结合特性。

目前发现有三个血清型:MDV强毒及其致弱毒株为血清I型;无致病力的自然无毒株为血清Ⅱ型;用作MD疫苗的火鸡疱疹病毒传播途径病鸡或隐性感染鸡可以长期带毒排毒,它们的羽毛囊上皮细胞可复制具有感染力的完全病毒。

这种完全病毒对外界有极强的抵抗力。

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的羽毛污染垫料、粪便、尘埃、空气等,并能在室温下存活4~6个月。

病毒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

健康鸡与病鸡直接与间接接触,也能受到感染。

症状马立克氏病可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多见病鸡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然后出现一侧或双侧性的瘫痪,如翅膀下垂,腿不能站立,呈一腿向前而一腿向后姿势。

内脏型:急性发作时,几周内可见进行性消瘦、脱水、昏迷,直至死亡。

眼型:虹膜褪色,瞳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瞳孔变大。

皮肤型:皮肤上有肿瘤。

眼观病变肉眼可见周围神经及神经丛的病变,如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肾神经、前肠系膜神经及内脏大神经等。

受侵害神经呈灰色或淡黄色、水肿样、失去横纹,比正常粗2~3倍;往往单侧受害,可检查对称部位,加以区别。

肿瘤可出现在卵巢、肝、脾、心、肾、肺、腺胃、肠、胰腺等内脏器官以及肌肉、皮肤等。

内脏的肿瘤尤为多见。

肝脾肿瘤可能呈弥散性,也可是结节状或单一的肿瘤。

肿瘤为灰白色,坚实,切面平滑。

腺胃变得钝厚而坚实。

心肾的肿瘤可为多个结节状或单个呈灰白色,凸出于表面。

卵巢无正常的叶状外表,被分叶的肿瘤所代替或呈菜花样。

肌肉肿瘤在胸肌中较为常见。

诊断根据症状及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琼扩等血清学试验,有条件者可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以确诊。

同时,该病在症状及可见的肿瘤病变方面应注意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鉴别诊断(见下表)。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4.影响因素 4.影响因素 鸡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降低。 (1)年龄 鸡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降低。 自然感染,最早在3周龄发病,但多见于2 月龄的鸡 自然感染,最早在3周龄发病,但多见于2-5月龄的鸡 发病。 发病。 母鸡易感性比公鸡高, (2)性别 母鸡易感性比公鸡高,鸡于性成熟时几乎 全部感染,但不一定都发病。 全部感染,但不一定都发病。 群养鸡发病率较高 发病率较高。 (3)群养鸡发病率较高。 无明显季节性 多呈地方流行性。 季节性, (4)无明显季节性,多呈地方流行性。 与环境应激因素和其他传染病感染, 应激因素和其他传染病感染 (5)与环境应激因素和其他传染病感染,尤其是免 疫抑制性疾病有关 。
病 原
马立克氏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马立克氏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B 疱疹病毒科 亚群疱疹病毒属 疱疹病毒属。 亚群疱疹病毒属。 1.形态结构 鸡体内以两种方式存在: 1.形态结构 鸡体内以两种方式存在: 直径85 100nm, 85(1)裸体粒子 直径85-100nm,无囊 存在于肿瘤的病变中, 膜,存在于肿瘤的病变中,与细胞的结合 细胞结合性病毒), 性最强(又叫细胞结合性病毒),一旦脱 性最强(又叫细胞结合性病毒),一旦脱 离细胞很快失去活力和致病力, 离细胞很快失去活力和致病力,在马立克 氏病的传播中意义不大。 氏病的传播中意义不大。
3.培养特性 3.培养特性 可以在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生长繁 并且形成特异性的痘疹 白色斑点状病灶) 痘疹( 殖,并且形成特异性的痘疹(白色斑点状病灶)。 在鸡的肾细胞或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 在鸡的肾细胞或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并可形成 蚀斑。 蚀斑。 4.分布 存在于病鸡的各个脏器及分泌物中, 4.分布 存在于病鸡的各个脏器及分泌物中,尤 其是羽毛囊上皮细胞 羽毛囊上皮细胞中 其是羽毛囊上皮细胞中。 5.抵抗力 由于存在的形式不一样, 5.抵抗力 由于存在的形式不一样,抵抗力也不 一样。裸体粒子抵抗力弱;完全病毒抵抗力强, 一样。裸体粒子抵抗力弱;完全病毒抵抗力强,在 干燥羽毛中,室温中可存活8个月, 4℃下 干燥羽毛中,室温中可存活8个月,在4℃下,可存 但常用的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活7年,但常用的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马立克氏病ppt课件

马立克氏病ppt课件

二、病 原

3.血清型:根据毒株抗原差异和其他生物学特性, 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3个血清型。血清I型病毒为致 肿瘤性病毒株;血清Ⅱ型病毒为非致肿瘤性病毒株; 血清Ⅲ型病毒为火鸡疱疹病毒(HVT)。 4.抵抗力:对热、酸、有机溶媒及消毒药的抵抗力 是弱的。从羽毛囊上皮细胞排出到自然界中的病毒, 因为被蛋白质和脂肪包裹着,所以生存时间较长, 消毒药不易起到作用。 在鸡舍的尘埃中存在的病毒,在温室下生存4周以 上,有的可达6周。在鸡粪与垫草中经16周仍有活 力。羽毛囊及皮屑中的病毒可活4个月。
三、临床症状



2.内脏型:该型多呈急性爆发,病性急骤,开始时 大批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羽毛散乱,行走缓慢, 常缩颈呆立于墙角为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共 济失调、脸色苍白及下痢,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 体麻痹。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常见于 50~70日龄的鸡,对肉鸡威胁严重。 3.皮肤型: 较少见。大多见于大腿、颈、翅膀、背 部或尾部皮肤上,毛囊肿大,皮肤变厚,形成小结 节及瘤状物。多在宰后的退毛鸡身上才发现。 4.眼型: 很少见到。发现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虹 膜色素消退,呈同心的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性 的清蓝色或淡灰色的浑浊,瞳孔收缩,边缘不整齐, 似锯齿状,逐渐失去对光调节的能力。严重时,整 个瞳孔最后缩至针头大的小孔。六、防治措施来自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加强预防。 1.做好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卫生工作 首先注意自繁自养或只购进种蛋,自行孵化。 其次,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饲养密度不要过 大。幼鸡与其它日龄的鸡分开饲养,严密隔离。 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鸡舍和运动场等 2.对发生马立克氏病的鸡场或鸡群的处理措施 病鸡检出淘汰,特别是种鸡场,严格检疫,发 现病鸡,立即隔离或淘汰。 严重感染的种鸡群或商品鸡群,除淘汰更新外, 养鸡的环境及饲养全过程,均应严格消毒

《马立克氏病》课件

《马立克氏病》课件
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机制与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异常有关。遗传突变导致神经冲动和肌肉收缩信号传导出现障 碍。
临床表现与诊断
马立克氏病患者常表现出肌无力、肌肉萎缩、运动功能受限,严重者可能影 响呼吸和吞咽。临床诊断通常通过遗传学检测和临床症状来确定。
治疗与康复
1
物理治疗
2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马立克氏病》PPT课件
欢迎来到《马立克氏病》PPT课件!本课件将为您介绍这一罕见但重要的神经 肌肉疾病。探索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与康复策略,预防与控制手段等方 面内容。
疾病介绍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进展性的、遗传性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 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受限等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关注生活质量
关注生活质量,提供适当的 康复和支持措施,帮助患者 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患者案例分享
小明的故事
小明是一位马立克氏病患者,他通过积极治疗和康 复,成功克服了许多挑战,激励着他人。
小红的经历
小红的家族里有多人患有马立克氏病,并致力于推 动相关研究和意识提高。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您已了解《马立克氏病》的疾病特点、病因机制、临床 表现、治疗、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科研和康 复支持,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增加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药物治疗
药物可以帮助提高肌肉力量和减轻症状, 但无法治愈马立克氏病。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可以提供综合性的支持和指导, 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马立克氏病的挑战。
预防与控制
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可以提供给患者和 家族有关马立克氏病的信息 和建议。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MD )
1
概况
2
病原
3
流行病学
4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5
6
7
防治
一、概况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 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肿瘤性疾病。以外周神 经(劈叉)、皮肤、虹膜(白灰眼)或各种内脏器 官和组织的单核性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为特 征。 本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 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导致免疫 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 成免疫失败,使鸡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 增加。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鸡是马立克氏病毒最重要宿主, 其次是火鸡、野鸡、珍珠鸡也能自然感染。 其他动物不易感染。 2.传播:本病的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有病毒的 鸡,而外观无明显病状的带病毒鸡是传播马 立克氏病的重要来源。 鸡群中个体间直接或间接接触为本病主要传 播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消化 道和吸血昆虫叮咬而感染,不发生垂直传染。
病鸡一腿前伸,一腿后伸呈大“劈 叉”状,爪屈曲等麻痹症状
常见大小不一的弥漫性肿瘤结节
右眼童孔小,边缘不整,虹膜变色,左眼正常
神经型病鸡常见一侧腰荐神经增粗
肝脏弥漫性肿瘤结节
脾脏、肾脏肿胀,弥漫性肿瘤结节
腺胃肿大
马立克氏病病鸡卵巢肿大,肉变
马立克氏病病鸡心脏表面有大的白色结节状 肿瘤。肿瘤质地坚实,稍突出于心脏表面
三、临床症状



2.内脏型:该型多呈急性爆发,病性急骤,开始时 大批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羽毛散乱,行走缓慢, 常缩颈呆立于墙角为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共 济失调、脸色苍白及下痢,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 体麻痹。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常见于 50~70日龄的鸡,对肉鸡威胁严重。 3.皮肤型: 较少见。大多见于大腿、颈、翅膀、背 部或尾部皮肤上,毛囊肿大,皮肤变厚,形成小结 节及瘤状物。多在宰后的退毛鸡身上才发现。 4.眼型: 很少见到。发现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虹 膜色素消退,呈同心的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性 的清蓝色或淡灰色的浑浊,瞳孔收缩,边缘不整齐, 似锯齿状,逐渐失去对光调节的能力。严重时,整 个瞳孔最后缩至针头大的小孔。

马立克氏病名词解释

马立克氏病名词解释

马立克氏病名词解释
"马立克氏病"(Marburg disease)是指一种病毒性出血热,与埃博拉病毒属同属一家族的病毒引起。

这种病毒性出血热通常表现为急性发热、出血、器官功能损害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相关术语的解释:
1. 病毒性出血热: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疾病,其共同特点是引起出血症状,包括在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内出现出血的倾向。

埃博拉病毒和马立克氏病毒都属于能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的病毒家族。

2. 埃博拉病毒:与马立克氏病毒有关的另一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称为埃博拉病,与马立克氏病具有相似的症状,包括高热、出血、器官衰竭等。

3. 病毒家族:马立克氏病毒属于Filoviridae家族,这个家族包含一些能引起严重病毒性出血热的病毒。

4. 急性发热:突然发生的高热,是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5. 出血:病患可能在多个部位出现出血,包括皮肤、黏膜、内脏器官等。

这是病毒性出血热的一个主要特征。

6. 器官功能损害:病毒侵袭可能导致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损害,最终可能导致器官衰竭。

请注意,由于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属于高度传染性疾病,需要严格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治疗通常包括支持性疗法,因为目前尚无特定的抗病毒药物。

马立克氏病(皮肤病).doc

马立克氏病(皮肤病).doc

马立克氏病(皮肤病)概述:相似症状:颈、背部及腿部皮肤毛囊呈结节性肿胀。

(与大肠杆菌病(皮肤型)、葡萄球菌病、痘(皮肤病)、维生素PP缺乏症、维生素H缺乏症、泛酸缺乏症、锌缺乏症有相似症状)特有症状:颈部、两翅及全身皮肤以毛囊为忠中心形成小结节或瘤状物,有时有鳞片状棕色硬痂。

治疗方法:1.早期的预防(1)孵化场与养场间隔至少在800米以上,人员不要往来,孵化场最好在上风口。

(2)出雏时,一定要搞好环境的消毒工作,可用百毒杀等喷雾消毒,接雏用的纸箱要求没有接触过青年、成年或蛋,幼龄和成年要严格分开饲养,保证3周龄以内不受感染,减少发病,防止马立克氏病病毒经呼吸道感染。

2.免疫夏菲特马立克:简介:本为冻干品,密封于加胶塞的小瓶中,每小瓶含1000或2000头份,每盒装10瓶。

本由无致病性的火疱疹病毒(HVT)FC-126株约SPF胚繁殖而成,专用于小免疫。

保存:本冻干必须保存于2—8℃使用方法:必须在专职人员的监督下使用。

无论每瓶中包含多少头份,下列提示适用各种冻干苗的稀释。

无菌注射器、针头在沸水中煮15分钟,不要用任何消毒剂或甲基化的酒精消毒。

稀释时将约5ml专用稀释液加到中,充分混合后倒入剩余和稀释液中。

每1000头份稀释成200毫升,部位可以选择大腿或颈后,免疫时间为1日龄。

稀释的必须在1小时内用完。

注意事项:(1)一次溶解、稀释的必须立刻使用,剩余应当销毁。

(2)免疫仅针对健康群。

(3)要避免高温和直射阳光。

(4)免疫后2周内产生免疫力,上弹重要的一点不要感染马立克氏病,保持群在免疫后处于尽可能的卫生条件下。

(5)详情请咨询当地。

(6)消毒衣服和鞋,接触后彻底洗手。

富道马立克氏病冻干简介:本是用火疱疹病毒FC-126毒株于SPF胚成纤维细胞中培养后冻干而成。

每头份抗原含量保证在4000蚀斑数(PUF)以上,而且蚀斑形态小,传代次数低,免疫原性好。

适应症:用于1日龄健康雏的免疫接种,以预防马立克氏病的临诊发病和肿瘤病变的出现。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2022年第05期D O I :10.3969/J .I SSN.1671-6027.2022.05.081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

以外周神经、皮肤和虹膜在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能在多个器官上形成肿瘤或造成器官的明显肿大。

本病传染性强,在病原学上与鸡的其它淋巴肿瘤病不同。

该病存在于世界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危害较大。

目前已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本病的损失有所下降,但是免疫失败还是屡有发生。

1病原马立克氏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马立克病毒属病毒,是典型的细胞结核性病毒。

该病病毒分3个血清型,1型为致瘤马立克氏病毒,2型为不致瘤马立克氏病毒,3型为火鸡疱疹病毒。

裸体病毒无囊膜,是一种严格的细胞结合性病毒,完整病毒有一层或两层囊膜,主要存在于羽毛囊和上皮细胞内,可在外界单独存活,常用鸡胚培养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

对消毒剂敏感,常用化学消毒剂均可使其失活。

2流行病学鸡是本病的自然宿主。

各日龄鸡均可感染,年龄越小越易感,最早3~4周龄发病,2~3月龄发病较多,20周龄以后很少发病,但鸡发生感染后,病毒可在体内复制并排出体外。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染,不能垂直传播。

在羽囊上皮细胞中复制的传染性病毒,随羽毛、皮屑排出,污染环境,使鸡舍长期保持传染性。

很多外表健康的鸡也可长期带毒、排毒。

鸡群感染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毒力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很大,有显著的毒力差异。

应激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率。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与否与饲养管理有密切相关。

3临床症状本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潜伏期较长,大约3~4周。

马立克氏病急性暴发时病情严重,初期大批鸡精神委顿为其特征,几天后发生共济失调,随后发生单侧或双侧性肢体麻痹,出现突然死亡。

多数鸡脱水、消瘦和昏迷。

病程长的体重降低,肤色苍白,食欲减退、下痢,死亡多数由饥饿、脱水或其它鸡踩踏所致。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防控措施
1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防 止早期感染。 2、污染的环境和用具要彻底消毒。 3、搞好免疫接种。
MD疫苗目前主要三种:
1、人工致弱的1型MDV(如CVI988) 2、自然不致瘤的2型MDV(如SB1,Z4) 3、3型MDV(如HVT的FC126)
病鸡呈劈叉姿势
神经型病鸡常见一侧腰荐神经增粗
马立克氏病
(Marker’s Disease MD)
马立克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 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以外周神经、 虹膜、皮肤在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的 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
病原
马立克氏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它是一种细 胞结合性病毒,MDV 分为三个血清型,1型为致瘤 的MDV,2型为不致瘤的MDV,3型为HVT。 它为线性双股DNA病毒,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 在,即无囊膜的裸露的病毒粒子和有囊膜的完整 病毒。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3周,一般8~9周。 四种病型:
主要症状
神经型:主要发生外周神经受损,由于受损的神经不同,临床
上表现也不同。 因坐骨神经受损,多为一侧性,出现单侧半瘫或两侧性 表现全瘫,出现劈叉姿势。 颈部神经受到侵害,会低头或歪颈等异常姿势。 内脏型:根据侵害内脏器官不同,表现也不完全一致,突然发 病,精神萎靡不振,几天后有些鸡表现运动失调,以及后来的单 侧或双侧肢体的瘫痪,有的鸡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就死亡,有的病 鸡渐进性消瘦而死亡。 眼型:虹膜色素消失,形成环状或点状灰白色,对光的调节能 力减弱,瞳孔缩小,周围不整齐,有时缩小到只剩下针尖大小, 失明。 皮肤型:一种在皮肤上有淡褐色痂皮如同疥癣样;另一种是在 毛囊上形成小结节的肿瘤。
脂肪消失,心外膜出血
眼型可见虹膜增生,瞳孔变小,边缘不整
皮肤型病鸡可见全身毛囊肿瘤性增生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简介: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症状:据症状和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本病在临床上分为四种类型: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眼型和皮肤型。

有时可以混合发生。

1.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侵害坐骨神经最为常见。

病鸡步态不稳,发生不完全麻痹,后期则完全麻痹,不能站立,蹲伏在地上,臂神经受侵害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呈一腿伸向前方另一腿伸向后方的特征性姿态;当侵害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时,病鸡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当迷走神经受侵时则可引起失声、嗉囊扩张以及呼吸困难;腹神经受侵时则常有腹泻症状。

2. 内脏型多呈急性暴发,常见于幼龄鸡群,开始以大批鸡精神委顿为主要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

部分病鸡死前无特征临床症状,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

3. 眼型出现于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消失。

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的灰白色。

瞳孔边缘不整齐,到严重阶段瞳孔只剩下一个针头大的小孔。

4. 皮肤型此型一般缺乏明显的临诊症状,往往在宰后拔毛时发现羽毛囊增大,形成淡白色小结节或瘤状物。

此种病变常见于大腿部、颈部及躯干背面生长粗大羽毛的部位。

解剖:神经病理变化多见于神经型,以受损害神经(常见于腰荐神经、坐骨神经)的横纹消失,变成灰色或黄色,或增粗、水肿,比正常的大2~3倍,有时更大,多侵害一侧神经,有时双侧神经均受侵害。

内脏型主要表现内脏多种器官出现肿瘤,肿瘤多呈结节性,为圆形或近似圆形,数量不一,大小不等,略突出于脏器表面,灰白色,切面呈脂肪样。

常侵害的脏器有肝脏、脾脏、性腺、肾脏、心脏、肺脏、腺胃、肌胃等。

2马立克氏病

2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概述】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即肿瘤和神经麻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外周神经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病鸡消瘦、肢体麻痹或急性死亡。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鸡和火鸡。

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

1日龄雏鸡比10日龄以上雏鸡的易感性高出几百倍,蛋鸡大多在2~5月龄发病。

鸡的性别、年龄、品种(遗传)与马立克氏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有关。

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

病鸡在其羽毛囊上皮细胞内复制病毒并可长期向外排毒,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羽毛污染空气、饲料及周围环境,在较长时间内具有传染性。

通过孵化箱、育雏室和空气等经呼吸道传播。

本病不发生垂直传播。

发病率一般为5%~30%。

【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潜伏期比较长,一般1月以上。

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10周龄开始出现症状,也有早至3~4周龄者。

产蛋鸡多在16~20周龄出现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

(1)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见的是坐骨神经,病鸡运动失调,腿麻痹,不能行走,呈劈叉姿势,即一腿向前伸,一腿向后伸,病侧肌肉萎缩、爪弯曲。

臂神经受侵时病侧翅膀松弛无力、有时下垂,如穿“大褂”样。

当颈部神经受侵害时可见鸡脖倾斜向一侧或垂翅,均为不可逆性。

迷走神经受损时则嗉囊肿胀、呼吸困难、腹泻。

病程较长者则表现消瘦、贫血,体重极轻,羽毛蓬松、干燥、无光泽。

但病鸡精神一般良好。

(2)内脏型早期多不易发现,不像神经型那样明显,多数是在晚期才表现为急性发作。

病程初期,患鸡无明显症状。

病鸡逐渐精神萎靡,迅速消瘦,伏地,常缩颈蹲在墙角下。

病鸡瘦,羽毛蓬松而无光泽,脱水,鸡冠、皮肤发白,排绿色稀便。

部分鸡可见肢体麻痹,个别鸡可见呼吸困难。

很容易继发新城疫、大肠杆菌感染。

胸骨突出,有些腹部肿胀。

重者往往因肝破裂而突然死亡,鸡冠苍白,剖检可见肝极度肿大并因破裂而内出血。

肿瘤型发病、死亡比较集中,往往发病半个月左右死亡,呈急性暴发,而神经型在鸡群中拖延时间较长。

马立克病课件(共15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马立克病课件(共15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5、流行特点 鸡群所感染的 MDV的毒力对发病率和死亡率 影响很大。MDV分为温和毒 (mMDV)、强毒(vMDV)和超强 毒(vvMDV)。病毒随疫苗的使 用出现毒力不断增强的趋势,应 激等环境因素也可影响MD的发 病率。
6
三、临床症状
1.神经型(古典型):多见于 弱毒感染或HVT免疫失败的青年 鸡(2~4月龄)主侵害外周神经, 造成不全或完全麻痹,可发生在机 体一个或数个部位,通常多发生在 两翅和两腿,多为一侧。 腿:横卧、劈叉,姿势有特征 性,翅:下垂,拖地而行。 臂神经受侵害时,一侧或双侧 翅膀下垂 腹神经受侵时则常有腹泻临床 症状。
2.免疫接种,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注意疫苗的正确保存以及注射疫苗时规范操作,以降低免疫失败的
几率。
15
3.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 鸡和带毒鸡。在羽囊上皮细胞中复 制的病毒,随羽毛、皮屑排出,使 鸡舍内的灰尘成年累月保持传染性。 很多外表健康的鸡可长期持续带毒 排毒,故在一般条件下马立克氏病 病毒在鸡群中广泛传播,于性成熟 时几乎全部感染。
5
4.传播途径 主要是经带毒的 尘埃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羽 囊上皮细胞复制的传染性病 毒,随羽毛、皮屑排出,使 污染鸡舍的灰尘成年累月保 持传染性。很多外表健康鸡 可长期持续带毒排毒。
2
二、病的发生
1.病原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 为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线 状双股DNA,是一种细胞结合性 病毒,存在鸡体组织内的病毒有 两种形式,即病毒粒子无囊膜的 裸体病毒和有囊膜的完全病毒。 MDV有三个血清型:①致瘤的 MDV;②不致瘤的MDV;③火 鸡疱疹病毒(HVT)。羽囊上皮细 胞中的病毒粒子有囊膜,随角化 细胞脱落,成为传染性很强的细 胞游离病毒。
常用化学消毒剂可使病毒 失活,5%福尔马林或熏蒸 的甲醛蒸汽、2%氢氧化钠、 3%来苏尔、0.2%过氧乙 酸等常用消毒剂可在 10min内杀灭病毒。

动物传染病 马立克氏病

动物传染病 马立克氏病

• 4.流行特点:第一,早期感染,中后期发病。即小鸡在2 周龄内感染后短期内并不发病,而要等到2个月龄后发病, 开产后一段时间自然平息。第二,感染不同毒力的毒株可 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死亡率,例如神经型、肿瘤 型或眼型等。强毒力易引发肿瘤形成,弱毒力则主要损伤 外周神经。第三,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地区或鸡群变化 较大,可从10—80%不等,这主要与饲养管理、卫生、免 疫状况、病毒毒力及应激因素有关。第四,是一个典型的 慢性病,但又可呈现急性爆发(神经或肿瘤)。控制不好 会越发越严重。第五,免疫抑制、可增加其他病的发生率 (IBD、CIV)。第六,免疫保护上有波动性,某些年份 高发,某些年份低发。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疱疹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即肿瘤和神经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外周神经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病鸡消瘦肢体麻痹或急性死亡
马立克氏病
一、概 述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疱疹)引起 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即肿瘤和神 经麻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外周神经及多种 组织器官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病鸡消 瘦、肢体麻痹或急性死亡。 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传染性极强, 危害极大,由马立克氏发现,故名之。曾经给 养鸡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我国70年代开始发现 本病严重流行,80—90年代泛滥成灾,近年因 防制措施较好,故发生少些。但不可大意。
• 2.内脏肿瘤型 : 早期多不易发现,不象神经型 那样明显,多数是在晚期才表现为急性发作,因 肿瘤的生长速度很快,转移的肿瘤在小鼠2周左右 即可长得很大、很明显。发病鸡表现神郁,食差, 伏地,腹泻,消瘦,羽毛蓬松而无光泽,脱水, 部分鸡可见肢体麻痹,个别鸡可见呼吸困难。很 容易继发ND、E. coli。胸骨突出,有些腹部肿胀。 重者往往因肝破裂而突然死亡,鸡冠苍白,部检 可见肿极度肿大并因破裂而内出血。肿瘤型发病、 死亡比较集中,呈急性暴发,而神经型在鸡群中 拖延时间较长。个别可在皮肤形成肿瘤。

马立克氏病(MD)

马立克氏病(MD)

3、眼型:虹膜色素(特征)消失,变为 灰色(灰眼、鱼眼或珍珠眼)。 4、皮肤型:仅限于羽毛囊,形成结节或 肿瘤。
MDV感染后翅膀麻痹,翅下垂
MDV感染后坐骨神经麻痹,呈现“劈叉”姿 势
右侧为眼型MD,左侧眼球 为正常对照
左侧为眼型MD,右侧眼球为 正常对照
皮肤型MD可见全身羽毛囊上的肿瘤增生
感染MDV后受损的坐骨神经肿大,比正常增粗2-3倍
卵巢肿瘤
肝脏肿瘤
脾脏肿瘤
肺 脏 肿 瘤
肾 脏 肿 瘤
(四)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得到 初步诊断。 1、注意与禽白血病进行鉴别诊断; 2、用羽毛囊作琼脂扩散试验确诊本病。
(五)防制措施
严格做好防疫工作,发现病鸡立即淘汰。 免疫接种 1、血清Ⅲ型疫苗(HVT冻干苗) MD预防的经典疫苗,注射后2周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以上。缺点:母源抗体干扰,不 能抵抗超强毒株感染。 2、血清Ⅰ型疫苗 814—普遍使用,安全有效,免疫原性好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较长,一般为2-5个月。 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分为四型: 1、内脏型(急性型):常见于2-3月龄鸡。 缺乏特征性症状,突然发病,传播迅速,病 程短,死亡率高。 2、神经型(古典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 若坐骨神经受到侵害,呈“劈叉”姿势,有 特征性;若翅神经受到侵害,翅下垂,拖地 而行。
马立疹病毒引起的 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特征是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内脏组织、 肌肉、皮肤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为免疫抑制性疾病。
(一)病 原
MDV为双股DNA病毒。 病毒在体外有两种存在形式: 1、裸体病毒(核衣壳):严格细胞结合性, 离开细胞的致病性显著下降或丧失,对外界 抵抗力很低。 2、有囊膜的病毒完整粒子:非细胞结合型, 主要在羽毛囊上皮细胞中,可脱离细胞存活, 对外界抵抗力强,是传播本病的重要病原体。

马立克氏病病毒.ppt

马立克氏病病毒.ppt
马立克氏病病毒
马立克病病毒(MDV)是引起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 体。此病主要特征是病鸡外周神经、性腺、肌肉、各种 脏器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或形成肿瘤。常使病鸡发生 急性死亡、消瘦或肢体麻痹。
一、生物学特性
➢ 双股DNA病毒 ➢ 球形,壳粒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 细胞结合型:无囊膜 ➢ 非细胞 血清2型 非致瘤性MDV ➢ 血清3型 火鸡疱疹病毒(HVT),对火鸡
可致产卵下降,对鸡无致病性。
二、致病性
➢ MDV主要侵害雏鸡和火鸡 ➢ 野鸡、鹌鹑和鹧鸪也可感染 ➢ 隐性感染鸡可终生带毒并排毒
三、微生物学诊断
➢ 琼脂扩散试验 ➢ 免疫荧光试验 ➢ 病毒分离
四、防制
➢ 做好育雏室的卫生消毒,防止早期感染 ➢ 做好1日龄雏鸡的免疫接种工作 ➢ 加强检疫,发现病鸡立即淘汰。

肉鸡马立克氏病防治措施

肉鸡马立克氏病防治措施

2023-11-05contents •疾病概述•疾病病因•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措施•治疗与控制措施•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建议•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案例分析目录01疾病概述肉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家禽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侵害鸡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和皮肤,导致肉鸡生长受阻、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甚至引发肿瘤和死亡。

疾病定义疾病类型与症状肉鸡马立克氏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内脏型、神经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病鸡出现步态不稳、偏瘫、麻痹等症状,甚至出现翅膀或腿部麻痹。

内脏型:病鸡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皮肤型:病鸡出现皮肤肿瘤、脱毛、瘙痒等症状,影响鸡的生长发育。

疾病分布与传播肉鸡马立克氏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对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饲料和水源等间接传播。

病毒在鸡舍内可存活数月,因此鸡场一旦感染该疾病,很难彻底清除。

02疾病病因马立克氏病毒是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主要侵害鸡的淋巴组织,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内脏器官的淋巴细胞浸润。

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三个血清型,分别为MDV1、MDV2和MDV3,其中MDV1是引起肉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病原。

病原特征1发病机理23马立克氏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而侵入淋巴组织和内脏器官。

病毒在淋巴组织中增殖,导致淋巴细胞坏死、溶解,从而引起淋巴组织萎缩和淋巴细胞浸润。

病毒还可以侵入神经细胞,导致神经病变和运动障碍。

如鸡舍通风不良、湿度高、卫生条件差等,易导致病毒传播和感染。

饲养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疫苗接种不当如鸡群密度过大、应激因素过多、饲料营养不足等,易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如疫苗选择不当、接种时间不当、接种方法不当等,易导致免疫失败和感染。

03疾病诱因020103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措施肉鸡应按照品种、日龄和体重进行合理分群,避免鸡群中个体差异过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立克氏病
病理变化
• ①古典型:受害神经肿大,增粗2~3倍,外观似 水中浸泡过,黄(灰)白色,纹理不清或消失, 与对侧神经对比,有助于鉴别;
• ②内脏型:性腺最多见,肾、脾、肝、心、肺、 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组织等出现大小不等, 质地坚硬,灰白色肿瘤快,肿瘤呈弥漫性增长 时,器官肿大;
• ③皮肤病变以羽毛囊为中心,呈半球状突出于 表面,或融合呈丘状; 法氏囊变化,通常萎缩。
From F. Fenner, and housed at the ICTV web site.
Electron microscopic image with thin sectioning of Fowlpox virus.
From F. Fenner, and housed at the ICTV web site.
病毒学各论---1
二、疱疹病毒科
(Herpesrividae)
1、分类与所致疾病
2、主要特征 (1)形状:砖状 (2)核衣壳类型:复合对称 (3)抵抗力:热、光及脂溶 剂敏感;耐干燥、不耐酸; (4)基因组:线状双股 DNA,125Kb~235Kb,有 囊膜。
26 Å map of HSV-1 A capsid reconstructed from 140 particles selected from 400-kV spot-scan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the A-capsids of HSV-1 embedded in vitreous ice. The top inserts show a computationally isolated hexon (blue), penton (yellow) and triplex (pink). From Dr. Z. Hong Zhou, Dept of Pat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ouston.
病 原:MDV
• 疱疹病毒科的B亚群疱疹病毒,双股DNA, 有囊膜。
• 病毒在体外有两种形式:1.不完全病毒:严 格细胞结合V,2.完全病毒:非细肥胞结合 性V,对外界抵抗力强,传播起重要作用。
• 分三个血清型:1型:致病致瘤,包括强毒 超强毒,2型:自然无毒株(SB-1) ,3型: HVT
• 培养:DEF和CK,产生CPE
马立克氏病
流行病学
• 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病毒存在于血液,肿 瘤、羽毛囊上皮,其中以后者传播作用最为重 要。
• 脱离的角化毛襄上皮、毛屑、灰尘是最重要的 传播媒介。
• 传播途径:高度接触传染,主要是呼吸道,其 次为消化道。
• 易感动物:对鸡(尤其是集约化程度高的埸)危 害最严重。多见2--5月龄鸡,应注意MD发病 日龄的提前和延后。70年代18~20周龄,目前 w为 5~14周龄。
• 组织学变化:皮、髓质萎缩,坏死,囊肿形成, 滤泡间淋巴细胞浸润。
病毒学各论---1
第34章 双股DNA病毒
一、痘病毒科
1、主要特征
(1)形状:砖状
(2)核衣壳类型:复合对称
(3)抵抗力:热差、冷强、耐 干燥、不耐酸;
(4)基因组:线状双股DNA, 130Kb~375Kb
(5)复制与释放:胞浆内复 制, 胞吐释放。
病毒学各论---1
2、传播方式 皮肤伤口,呼吸道、昆虫叮咬等
腿:横卧、劈叉,姿势有特征性,翅:下 垂,拖地而行。
2.内脏型(急性型):内脏器官发生肿瘤, 缺乏特征性症状,突然发病,流行迅速,病 程短,死亡率高。
马立克氏病
3.眼型:虹膜色素(特征)消失,变为 灰色,(灰眼,鱼眼、蛤蟆眼),瞳孔边缘 不整,视光反应迟钝或失明。
4.皮肤型:此种病型仅在宰后拔毛时发 现羽毛囊肿大,形成结节或瘤状物,此种病 变常见于躯干、背、大腿生长粗干羽毛部位。
3、培养特点 鸡胚中增殖,细胞有细胞病变
4、主要的痘病毒 (1)绵羊痘病毒(sheeppox virus)
创伤和呼吸道感染、出现全身疱疹,有疫苗。 (2)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
分皮肤型和粘膜型,有些毒株有血凝性,疫苗效果好。
Electron microscopic image with negative staining of Fowlpox virus.
病毒学各论---1
3、重要的疱疹病毒 (1)马立克病毒 肿瘤性疾病,成鸡发病,有疫苗。 (2)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各年龄段鸡均易感,以4~18周龄鸡易感 性高,表现为咳嗽、咳血。 (3)鸭瘟病毒 鸭等水禽均易感,有弱毒疫苗。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病毒
马立克氏病
MD是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的 M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淋巴组织增 生性肿瘤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病鸡的外周 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 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产生淋巴细胞性肿瘤。
MD引起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被列为 养鸡业三大疾病之首。
马立克氏病
1907年、匈牙利,兽医病理学 (Joseph Marek)首次发现本病。
1973年,我国的北京、上海、哈市、大连、 青岛等确认MD存在,随后(1975年)引进并 生产了HVT(FC126株)疫苗,使MD疫情有所 控制。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病原
• MDV的毒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Witter报道, 从近年(1989-1995年)分离的31株马立克氏病 病毒进行分析,毒力属于vMDV的有3株,占 9.6%,属vvMDV的有21株,占67.74%,属 于vv+MDV的有7株,占22.58%。可见MDV 毒力有增强的趋势,这是马立克氏病防制中 的一个新的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立克氏病
临床症状
• 急性内脏型:多见 • 神经型:肢体麻痹为主要症状 • 眼型:银眼 • 皮肤型:毛囊形成小结或瘤状物 • 有时可混合发生
马立克氏病
临床症状
• 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分为四型: 1.神经型(古典型):多见于弱毒感染或
HVT免疫失败的青年鸡(2~4月龄)主侵害外 周神经,造成不全或完全麻痹,可发生在机 体一个或数个部位,通常多发生在两翅和两 腿,多为一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