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参考体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体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体例第一单元标题相亲相爱一家人广州市第18中学覃朝光【本单元的地位】(含与其他单元的联系等)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帮助学生学会交往,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与家长的交往,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是学习与社会上其他人交往的基础。
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试验场。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中,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甚至有逆反心理。
解决与家长的矛盾,善于与家长交往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以成长中的中学生为出发点,帮助学生适应新的中学生活,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新生活、调适自己心理、加强道德修养的能力,以增强自尊、自信为重点。
换句话说,主要从学生自我修养和完善来构建教学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八年级教学内容要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本单元既是对七年级内容的拓展,又是对七年级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
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扩展的,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单元又是学生与同学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交往的基础,是后续内容的一块奠基石。
【本单元内容结构】(单元知识结构表,说明各课之间的联系等)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善与父母相沟通”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组成。
其中,第一课有三个框,第二课有两个框。
第一课课题爱在屋檐下【学习目标】【资源分析】㈠学生分析人们常说:家庭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
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关爱和教育。
可以说,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
然而,人们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
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体例表
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体例表一、课程概述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
本单元涵盖的主题包括色彩、线条、形状、质地等基础要素,以及绘画、素描、水彩等不同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线条、形状、质地等基本美术要素;2. 掌握绘画、素描、水彩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艺术基础知识:色彩理论、线条表现、形状造型、质地表现等;2. 艺术技巧训练:绘画技巧、素描技法、水彩技巧等;3. 创意实践应用:创作原创作品、复制画作、仿描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 知识讲解:以小组形式,轮流向学生介绍色彩、线条、形状、质地等基本美术要素,并进行相关的讲解和示范。
3. 技巧训练:组织学生进行绘画、素描、水彩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技巧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
4. 实践应用: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水平,安排不同的实践活动,如创作原创作品、复制画作、仿描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5. 总结反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让他们互相欣赏和评价,从中获得反馈和进步的机会。
五、评估方式1. 书面评估:通过考试、作品评比等形式,测试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评估:对学生的实践作品进行评估,包括创造力、审美意识、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美术教材,如《美术基础教程》、《美术课本》等。
2. 素材:收集和准备一些美术作品、图片资料,供学生观摩和借鉴。
七、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观察、学生作品评估和学生反馈等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结果和教学反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学案例体例(1)
教学案例体例(文本)【×××教学案例系列】(顶格,五号字黑体加粗。
“×××”填“识字写字”或“阅读”或“习作”或“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课题)××××××(三号字黑体加粗)执教:(写好单位及姓名,下同)指导:评点:(体例规格说明:小标题为五号宋体加粗,正文为五号宋体,评和总评为五号楷体,分点按本示例规格。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要先写明本课所处的位置,如本课是××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主题(或语文实践关注点)的一课;要从教学的角度解读教材,分析教材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要提出所要解决教学问题或落实课标阶段目标要求的具体问题。
问题对策要求明确提出本教学案例所探究问题,并根据教材特点、学情状况和本教学模式“落实语文实践”、“强调面向全体”、“坚持自主合作”三个基本理念,着重写好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基本操作程序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本教学案例的目标,明确要通过什么手段或方式达到所要求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要分开写。
教学过程若是教学片断,要标明教学时间,如,本教学片断约15分钟。
若是课时教学,要说明第几课时,如,本教学为第一课时。
若是整课教学,要写明完成课时,如,本课两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的表述要用小标题的形式呈现课时或“教学片断”的基本操作程序;师生互动情况尽可能用概括性语言进行表述,要反映教师各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语文实践面貌;个别精彩场景若需“特写”,可呈现“师”、“生”双方的行为状况,还可以通过穿插“评”的方法提示各环节的教学目标、重点及其教学特色、成效等。
)第一课时一、……(本级小标题为五号宋体加粗)1.……(本级及以下为五号宋体)(1)……①……第二课时……总评本“总评”应针对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评析,着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方式方法、教学成效(是否有效落实学生个体的语文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尤其要分析教师的教学策略及其基本操作程序是否有效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或有效落实课程目标要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提示使用本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2单元 单元体例
单元体例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中,此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学业质量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概括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上所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都要求,在学习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主要内容、关键词句、表达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感悟人物精神。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是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阅读单元,同时又是一个以精读为训练重点、侧重涵泳品味的单元。
此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选编的五篇课文中既有抒情诗《黄河颂》,叙事诗《木兰诗》,也有散文《老山界》《土地的誓言》,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体多样,各具特色,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适合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此单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其爱国之情,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道德素质。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
七年级上学期,关于语文的阅读能力训练主要集中在朗读和默读上,而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注重教授学生精读的阅读技巧。
语文教材体例
语文教材体例介绍本文档旨在探讨语文教材的体例安排,从而帮助教师和教育机构设计和编写优质的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的体例决定了教材的组织结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教材组织结构优秀的语文教材应该有清晰的组织结构,以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材组织结构形式:1. 单元式教材:将教材按照不同主题或知识点划分成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一定数量的课文和相关练习。
2. 阅读教材:以阅读为主线,通过丰富的课文和练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创意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写作和创作机会。
4. 综合教材:将语文的各个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各种表达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级和水平的教材组织结构形式。
教材内容安排语文教材的内容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需要,包括语文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材内容安排:1. 课文选择:选择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课文,包括文学作品、古代文言文、现代散文等。
要注重涵盖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课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素养。
2. 课文分析:对每篇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内容理解、语言特点、作品背景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
3. 语言运用:通过丰富的语言练习和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修辞技巧和文风。
4.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目标,可以合理安排教材的内容,使其既具有系统性又有足够的灵活性。
教学方法语文教材的体例也需要考虑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教授和辅导学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介绍和解释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辅导学生的学习。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与体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与体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和体例会根据具体的学科和课程而有所不同。
下面以一节初中数学课为例,解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和体例。
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如能够计算两个整数的和与差。
2. 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要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如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加减法的应用等。
3.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如讲解、示范、练习、小组合作等。
4. 教学策略: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学生参与程度等,如提问、讨论、举例、操场游戏等。
5. 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如能够正确计算加减法题目的结果、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等。
体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
2.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确保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3. 示例演示:通过演示一些具体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技巧。
4. 练习指导:通过布置一些练习题,和学生一起进行操练,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加减法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讨论来加深理解和发现问题。
7.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解答疑问。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在课下复习和阅读相关教材。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初中数学课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和体例,对于不同学科和课程,内容和体例会有所不同,但整体上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并通过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合作、讨论、总结、作业等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设计体例与格式要求
教学设计体例与格式要求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制定的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体例与格式要求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的规范化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教学设计的体例与格式要求。
一、教学设计体例要求1.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开始部分应包含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准确、明确、简明、具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科要求。
2.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选取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进行删减和调整。
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进行合理组织。
3.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包括导入、展示、导学、巩固和扩展等环节。
教学过程需要合理安排,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综合考虑。
5.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材料。
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实物模型、教学软件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6.教学评价教学设计需包含教学评价的要求。
教学评价应全面、客观、准确,能够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评价可以采用测试、讨论、实践等方法。
二、教学设计格式要求1.教学设计的格式一般包括内容、步骤和时间三个部分。
内容部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
步骤部分包括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要点。
时间部分包括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教学总时长。
2.教学设计的格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加入教学背景、学情分析、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内容。
教学设计中的每个部分可以进行适当的分节和编号。
3.教学设计的格式应简洁明了,内容要点应突出。
可以使用标题、条目、表格、图表等方式来呈现教学设计的内容。
可以使用不同的字体、颜色、加粗、斜体等方式来强调重点和难点。
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体例分析
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体例分析引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美术单元教学设计的体例,以帮助教师设计出具有系统性和有效性的美术教学方案。
一、理论背景分析1.1 美术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美术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绘画基本功、艺术欣赏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
1.2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中的规划和组织过程,通过设计教学环境、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体例2.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相适应。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从而实现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2.2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并体现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选取适当的美术作品、材料和技法,以及相关的艺术历史和文化知识等。
2.3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手段。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4 教学评价的方式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总结。
在美术单元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作品评比、学习笔记和口头答辩等形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三、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体例的优势与不足3.1 优势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体例能够使教师对教学进行系统规划,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学习目标的逐步实现。
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体例
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体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体例。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初中美术单元教学的教学设计体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
教学设计体例:一、教学目标设定:在制定教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例如,通过某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特定的艺术技巧、了解某个艺术流派的特点,培养审美情感等。
二、教学内容选择: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认知水平选择和整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例如,在讲解一幅画作时,可以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艺术元素的运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绘画技巧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在教学设计体例中,教师还需要合理选择和运用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既可以是形成性评价,也可以是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汇报、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品评选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过程安排:在教学设计体例中,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该有条不紊、连贯顺序,确保每个环节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导入、展示、实践、总结等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进展来安排时间和任务。
六、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体例中还需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习题、教具、艺术品、展板等。
教师需要提前评估所需资源,并进行准备和整理,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1 第3单元 单元体例
单元体例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此单元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单元。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对此单元的学习,掌握此单元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加强细读文本的能力,关注细节描写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特点,尊重普通人特别是普通劳动者,发现平凡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结合文本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四篇文章涉及人生的多个方面,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怎样做人”的认识,也有助于启发学生更理性、积极地看待身边的普通人,注意捕捉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四篇文章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但文体有所不同,学生通过阅读,一方面可以了解叙事性作品的共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不同文体在阅读欣赏中的差异性,获得阅读欣赏叙事作品的经验和方法,提升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增强对作品意蕴的思考和领悟能力,充分领略叙事作品的形象美、语言美、音韵美。
此单元写作关键是“抓住细节”,紧扣阅读教学的内容,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学会在写作时运用细节描写。
三、单元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可以初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但是梳理文章写作思路的能力有待提高,全面、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思考和领悟作品意蕴的能力也有待提升。
在写作中,还需提升利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及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四、单元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积累生字词,并积累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课下注释。
教学设计参考体例专题
教学设计参考体例专题第一篇:教学设计参考体例专题教学设计参考体例确定起跑线执教教师:××学校××× 指导教师:××学校×××设计理念本课通过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表达探究学习的过程与解释所得的结果培养学生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通过该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5、76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
通过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运动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本节课的“综合”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综合。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校里都有过赛跑的经验,只是以往的跑步比赛学生可能很少从数学的角度去认真的思考跑道上的数学问题,而通过这节课想引起学生多留心生活,多关注身边的数学;第二,各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
这节课上要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圆的概念和周长的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数形结合的基础,会识图、会分解图形、会分析处理数据,还要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有一定的经验。
教学目标1.综合应用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3.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感受身边的数学,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运动会上60米赛跑和400米赛跑的动画课件,学生观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参考体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参考体例一、课题:加减法练习二、教学目标:1.能用竖式算法计算多位数加减法。
2.培养观察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3.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使用加减法。
三、教学内容:2.练习:通过做题巩固学生对多位数加减法的理解。
3.拓展:集中训练难度适中的多位数加减法。
四、教学策略:1.激活学生积极性: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动力。
2.关注学生个性:强调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3.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教材分析与参考书目:1.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2.参考书目:门德尔松《思考,快乐学数学》六、教学过程:1.复习: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多位数加减法,让学生再次回归竖式算法。
要求学生先对习题册中给出的题目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将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2.练习:通过书上的加减法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调整练习难度。
3.拓展:在学生已经掌握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集中训练难度适中的多位数加减法题目,加强学生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4.总结:通过对全课内容的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总结时,可以请学生展示自己所做的练习和拓展题目,并引导他们分析错题,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七、教学要点:1.理解竖式算法的计算规律。
2.进行多位数加减法运算,并编写相应的竖式。
3.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记忆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运用竖式算法进行复杂计算的能力较差。
九、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奖励:给学生及时的赞扬和奖励,鼓励他们努力工作,提高学习动力。
2.考试: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学生制定相应的作业和课程计划。
3.小组评价:学生逐一评价小组中的同学,为评估学习成果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设计体例
教学设计体例引言:口语是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语言能力的实际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口语教学设计体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一、目标设定1.明确口语教学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度、准确性和自信心。
2.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个性化目标: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目标。
二、课前准备1.选择合适的话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准备教材和教具:选择与话题相关的教材和教具,如录音、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3.设计互动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并复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示范口语表达:老师通过示范优秀的口语表达,让学生了解标准的口语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模仿和运用。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组,进行口语对话练习。
每组围绕特定话题展开对话,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个别指导:老师在活动中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
5.整体反馈: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全班讨论,提供整体反馈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口语表达技巧的理解。
四、课后巩固1.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口语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口语表达技巧。
2.口语俱乐部:鼓励学生参加口语俱乐部,提供更多口语交流的机会,加强口语能力的培养。
结语: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体例,学生能够在轻松、互动的氛围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示范、互动活动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口语能力的全面提升。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应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口语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教学设计体例
教学设计体例
标题: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教学设计
引言:
历史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是每位历史教师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以教学设计体例为题,介绍一种创新的历史课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历史,增强学习效果。
第一部分:引入
1.引出历史课的重要性和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部分:知识铺垫
1.通过简短的故事或案例,引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让学生主动思考。
2.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让学生能够形象化理解历史事件。
第三部分:互动体验
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想法。
2.引入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事件中的角色,体验历史的发展过程。
3.利用实物展示、图片描述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第四部分:知识总结
1.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2.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第五部分:延伸拓展
1.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或纪录片,让学生拓宽历史知识面。
2.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参与,体验历史,还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让他们在历史课堂上收获更多。
历史课的魅力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得到展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教案体例设计-试行
教案(参考体例)课程名称:课题:主讲教师:学校:教学对象:专业班级教材:出版单位:日期:教案编写说明:1. 教学目标属达成性教学目标,填写时要具体准确,表述的主体是学生,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
2. 教学要求栏目中应把教学的知识或技能进行科学分解,并确定其重点与难点,然后,再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明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本栏目均采用打“√”形式填写。
3. 教学要求一般采用陈述性语言,展示教师对教学场景创设的具体设想、软硬件要求,和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源。
4. 教学方法设计应根据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要根据教学活动设计的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参观、实物演示、模拟示范、小组讨论、操作训练、模仿练习等。
5.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是指全体讲授、分组讨论、小组练习、课堂辩论、两人一组实验等等。
6. 教学过程设计,如新课导入、讲解示范、产品设计、操作训练、教师点评、综合练习、测试评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
提倡按做什么(任务)→怎么做(实践)→为什么这样做(理论)设计教学过程。
7. 教学后记,课后填写。
如对授课计划与本教案的修改意见,课堂教学效果反思及改进意见等,或把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写成案例。
案例就是对教学实践中某个典型性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的描述。
8. 教案应针对学生实际和学校的教学条件,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行业(岗位需求)。
教师可以在反映教案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富有个性的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体例
教学设计体例
一、引言
在教学设计中,合理的体例是确保教学内容传达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设计体例,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2.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解释其实现的意义
三、课程概述
1.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2.解释课程的重要性和学生的关注点
四、教学内容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2.详细描述每个教学内容的要点和关键信息
五、教学方法与活动
1.提供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并解释其适用性
2.设计与每个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六、教学评价
1.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
2.解释评价结果的用途和意义
七、教学延伸
1.提供相关资源和学习材料的链接或推荐
2.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方式和建议
八、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
2.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学习的重点
九、反思与改进
1.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2.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十、致谢
向支持和帮助教学设计的人员表示感谢
十一、参考文献
列出本教学设计所参考的文献或资源,供读者进一步查阅
以上是一种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设计体例。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明确的内容,教学设计能够更加有条理、易于理解,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希望本文能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及实施案例体例格式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基本体例
活动主题
单位、姓名、邮编、电话
【基地(场馆)介绍】
(市区校三级基地均可,附场馆图片)
烟台市博物馆(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成立于……
【活动设计与实施】(可以附必要的活动照片)
一、活动背景(主题来源)
二、目标确定
三、活动内容(计划安排)
四、活动准备
包括选题指导、方案(或方法)指导、器具准备、申请预约等
(一)选题指导
五、实施过程(活动过程与指导)、
包括探究体验、收集资料、访谈研讨、中期交流等,附集中与分散的活动照片
六、总结交流
包括成果提升、交流答辩、活动评价等
﹡资源支持 (可以是其他场馆、相关单位、网站、书籍、资料等)
【教学反思】
一、教师反思
二、学生感言(2-3位同学)。
教学设计万能各科均适用
教学设计万能各科均适用教学设计在不同学科中都具有普适性,可以利用相同的教学设计模板来设计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
以下是一个适用于各科的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在该部分,需要明确学生将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且可衡量。
二、教学内容在该部分,需要列举出需要教授给学生的具体知识点、技能和概念。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三、教学过程在该部分,需要列出教学的步骤和活动,提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应该适应不同学科的需求。
四、评估方法在该部分,需要列出用于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和标准。
评估方法应该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一致。
五、教学资源和材料在该部分,需要列出用于教学活动的资源和材料,如教科书、幻灯片、实验器材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资源和材料。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使用该教学设计模板来设计一个科学实验的教学活动: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测量工具。
3.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教学内容1.实验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理2.实验器材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技巧4.数据分析和结果的呈现方式三、教学过程1.引入实验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与学生讨论实验可能的结果。
3.演示实验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绘制相应的图表和图像。
6.小组或全班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评估方法1.学生实验报告的评分,包括实验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和材料1.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显微镜等。
2.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电子天平等。
3.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4.实验记录表格和图表绘制工具。
通过使用这样的教学设计模板,教师可以更加系统和有序地设计各科的教学活动,并确保教学目标得以达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ule 7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Unit 1 That smells delicious大连79中学韩冰学生年级:初中二年级教学内容:外研版《新标准英语》Module 7 Unit 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模块是以感觉与印象为话题,在本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充分展开听、说、读、写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表感觉和知觉的系动词,学会表达自己的感觉。
本模块的重点是学习表感觉和知觉的系动词,系表结构也是这一模块的难点。
·第一单元内容为对话——主要以表感觉和知觉的系动词的用法为主,表达对事物的感觉,这些内容都很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兴趣,语言实践活动也比较好开展。
本模块的重点是学习表感觉和知觉的系动词,系表结构也是这一模块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正确使用以下单词:系动词:sound, smell, look, taste, feel形容词:quiet, salty, sour, tight, fresh, lovely, smart, pretty, soft, nervous, proud, stupid, angry, excited, rude, polite名词:shoe, cheese, cookie, hair, glasses2)语法:掌握句子的系表结构:link verb + adj.。
如:That smells delicious. It tastes too strong. She sounds really nice.3) 理解下列单词和词组:impression, shake hands...2.技能目标能够在听说活动中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
3.情感目标:1)注意他人在表达感觉时的表情及语言。
2)能够注意系表结构与所学其他句式的异同;能尝试将表情、肢体语言同本模块中表达感觉的语句结合起来。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及学法指导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1、创设真实的情境: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贯穿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
2.创设真实的任务: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让学生在用英语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4、注重形成性评价,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教学与活动策略:本课在教学策略上主要采用交际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手段。
在活动策略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策略和小组活动策略两种方法。
关键是让学生如何有效的跟随真实的语言情境一步一步的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特别在阅读和写作环节上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小组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师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提供的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屏幕和实物投影)和ppt教学课件。
学生学习资源和工具:多媒体教室(大屏幕和实物投影)、教材、ppt教学课件。
其中在课件制作上插入大量的网络下载图片(主要来自于百度图片),此外还借鉴了中国教师网提供的课本图片资源。
六、教学过程I. Warm-upStep1[操作方式] 准备三杯不同味道的水(酸、甜、咸),请三位同学到教室前面品尝,并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告诉大家品尝过的水是什么味道。
学生们可随意猜测,在猜的过程中用taste 与多个形容词进行搭配,对系动词之一的taste进行感知。
T: Here are three glasses of water with different tastes, I’d like some of you to come to have a try and tell us what they taste like by showing us in your face.T: (after watching the st udents’ facial expressions) Does it taste sweet(sour, hot, salty)?S1: It tastes sweet.S2: ……【设计意图】热身活动的目的是创设相关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投入课堂教学活动,迅速进入思维活动状态。
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为了不偏离主题,本节课设计了由学生品尝的环节,一是让学生对impression和feeling 的词义有直观的认识,另外以实物和切身感受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当中,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以学生的参与、感受和体验作为重要方式,完成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
Step2[操作方式]在学生经过品尝,已基本了解taste的使用方法后,拿出准备好的蛋糕,让学生闻一闻,引出系动词smell和形容词nice, delicious;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衣服,感觉很柔软,进而引出系动词feel和形容词soft, comfortable;通过对衣服的介绍,进而问学生,老师穿着这件衣服看起来怎么样?引出系动词look和形容词nice, beautiful, smart, pretty等;让学生听两种音乐,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并猜测老师喜欢的类型,用到了系动词sound和形容词beautiful, noisy等,把所涉及到的重要系动词和形容词板书到黑板上,随时提醒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使用,并领读几遍,以便学生们真正掌握读音,识别拼写。
T: Look at the cake. This is my favorite. Does it smell nice?S: Yes, it smells nice(delicious, fresh…).T: (touching one of the students’T-shirt) Oh, the T-shirt feels sof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Asking the partner)S: Yes, it feels soft(comfortable, tight…)【设计意图】语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它们所依赖的语言情境,呈现新知的过程即是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受词汇意义和语法概念的过程。
在此环节中,为了向学生不断输入其它的系动词,只通过多媒体是很难让学生有真实的体会,充分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实物让学生感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用蛋糕,衣服,音乐等进行呈现,学生在亲自闻、触摸、聆听过后,真实地体会了词汇的意义和使用情境,这种自然地引入为以后的灵活运用做好铺垫。
II. practice 强化操练Step 3[操作方式] Listen and match the picture 听录音,匹配图片在了解了五个系动词的基本使用情况后,让学生听五个句子,选出相应匹配的图片,进一步熟悉系动词连接形容词的使用方法。
(给出录音稿,和匹配的图片)p561 These shoes feel tight2 Is it fish soup? It tastes salty.3 He looks strong.4 Oh dear! This milk smells sour.5 Have the children gone home? It sounds quiet.Step 4[操作方式] 听读训练,在课文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
1.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听对话,获取主要信息T: What does Sally look like?S: She looks pretty.2. Listen and choose “T” or “F”根据对话内容判断正误,并说出原因,在判断的过程中插入一些Everyday English,如:What’s the matter? , I’m afraid,have a try…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其使用的较为真实的口语环境。
1.Daming likes the pizza very much. (F)T: why doesn’t he like it?S: Because When Betty asks “What’s the matter?”. He says, “I’m afraid I don’t like cheese. It doesn’t smell fresh”2. The chocolate cookies taste strong. (F)T: Why?S: Because when Lingling asks Daming to have a try, Daming says, “They taste sweet.”3.Lingling’s sweater feels soft and comfortable. (T)…….4. Tony will know Sally later. (T)…….Step 5[操作方式]1. 1Read and imitate,听对话,模仿朗读,引导学生注意纠正自己的语音和语调。
2. Read in groups,学生打开书,四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小组配合,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并且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最终达到人人都张嘴,人人都敢说的效果。
3.Read and ask questions,小组活动后,根据课文提出两个问题,如:What smells delicious? Who sounds nice? 学生回答并体会问题的特点。
然后要求学生再次打开书,大声朗读课文,练习语音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根据课文提出关于系表结构的问题,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时刻指向黑板上的板书,提醒学生用系动词和形容词完成任务,更好地体现了练习的效果。
板书:【设计意图】操练不等同于机械性操练,结合课文背景,重点操练知识点,达到理解、模仿、记忆、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因此在操练过程中要结合课文情景设计多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避免机械性知识的单调、枯燥性,通过层层递进的不同操练活动,学生不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为进一步的真实交际活动做好知识准备。
III. ProductionStep 6[操作方式] 把班级的学生分为两大组,找一个计时员,进行一个小的竞赛。
竞赛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所学系动词与适当形容词搭配,准确描述出图片中的内容,用时短的小组获胜。
在大屏幕上呈现图片,为了提高学生对游戏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图片的一部分被遮盖,学生需要先猜出是什么或是谁,然后用本课所学系动词与适当的形容词进行搭配描述出图中的内容,活动采用chain work的形式,一问一答,接力形式,紧张激烈,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同时检验了学生本课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