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学实验二
计算机图形学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目录实验一OpenGL程序结构练习 (3)实验二基本图形生成 (6)实验三交互式控制 (9)实验四图形基本变换 (12)实验五三维图形生成及显示 (15)实验六三维图形生成及显示 (19)实验一OpenGL程序结构练习【实验目的】1.熟悉C语言环境下OpenGL的使用方法;2.了解OpenGL程序的基本结构。
【实验原理】绝大多数OpenGL程序具有类似的结构,包含下述函数main():定义回调函数,打开一个或多个具有指定属性的窗口,进入事件循环(最后一条可执行语句)init():设置状态变量、视图、属性、回调、显示函数、输入和窗口函数#include <GL/glut.h> // glut.h includes gl.h and glu.hvoid display(){ ……}void init(){ ……}int main( intargc, char **argv){ ……}【实验内容】1.了解程序中各个结构的功能;2.用OpenGL生成三角形。
【实验步骤及结果】1.导入OpenGL的glut32.lib和glut.h文件:将.lib文件存放到C 语言程序文件夹的Library下,.h文件放到Include下;导入应用程序扩展文件glut32.dll,存放到system文件夹下。
2.打开VC 6.0,新建工程,并命名为text1,如图1.图 13.在工程text1下新建源文件,并命名为text1.cpp。
4.编写代码并编译链接,如图2所示。
图 25.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
图 3实验二基本图形生成【实验目的】1.熟悉OpenGL的程序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2.学会应用OpenGL语言绘制出点,线,多边形。
【实验原理】1.GLUT函数glutInit使得应用程序可以获取命令行参数并初始化系统。
glutInitDisplayMode设置窗口的属性、RGB颜色、单缓冲区、属性按照逻辑或组合在一起。
江苏大学计算机图形学第二次实验报告曲线拟合
江苏大学-计算机图形学第二次实验报告-曲线拟合————————————————————————————————作者: ————————————————————————————————日期:ﻩ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计算机图形学实验题目实验二:曲线拟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日期ﻬ成绩评定表评价内容具体内容权重得分论证分析方案论证与综合分析的正确、合理性20%算法设计算法描述的正确性与可读性20%编码实现源代码正确性与可读性30%程序书写规范标识符定义规范,程序书写风格规范20%报告质量报告清晰,提交准时10%总分指导教师签名1. 实验内容1. 绘制三次Bezier曲线(1)给定四个已知点P1—P4,以此作为控制顶点绘制一段三次Bezier曲线。
(2)给定四个已知点P1—P4,以此作为曲线上的点绘制一段三次Bezier曲线。
2.绘制三次B样条曲线给定六个已知点P1—P6,以此作为控制顶点绘制一条三次B样条曲线。
2.实验环境Windows xpVs 20083. 问题分析Bezier曲线通过一组多边折线的各顶点唯一的定义出来。
在多边折线的各顶点中,只有第一点和最后一点在曲线上,其余的顶点则用来定义曲线的导数,阶次和形状。
三次Bezieer曲线经过首、末两个控制点,且与特征多边形的首、末两条边相切。
因此在给定四个控制点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线性贝塞尔曲线描述的中介点 Q0、Q1、Q2,和由二次曲线描述的点 R0、R1 所建构。
也可以在给定四个线上点的情况下根据公式计算出曲线。
总之,只要获得了四个控制点的坐标,便可以通过编程来绘制出曲线。
对于给出了四个曲线上点的曲线,由于控制点的坐标位于曲线上,而且在相交处两曲线的切平面重合,曲率相等。
可以据此来绘制图形。
B 样条曲线是Bezier 曲线的拓广,它是用B 样条基函数代替了Bezier 曲线表达式中的Bernst ain 基函数。
在空间给定n+1个点的位置向量Pi (i=0,1,2,……n, n>=k),则称参数曲线,0()()ni i k i Q t t N P ==∑ (0≤t≤1)为k 阶(或k-1次)的B 样条曲线。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_2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学号:********姓名:班级:计算机 2班指导老师:***2010.6.19实验一、Windows 图形程序设计基础1、实验目的1)学习理解Win32 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SDK 编程);2)掌握Win32 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消息循环与消息处理等); 3)学习使用VC++编写Win32 Application 的方法。
4)学习MFC 类库的概念与结构;5)学习使用VC++编写Win32 应用的方法(单文档、多文档、对话框);6)学习使用MFC 的图形编程。
2、实验内容1)使用WindowsAPI 编写一个简单的Win32 程序,调用绘图API 函数绘制若干图形。
(可选任务)2 )使用MFC AppWizard 建立一个SDI 程序,窗口内显示"Hello,Thisis my first SDI Application"。
(必选任务)3)利用MFC AppWizard(exe)建立一个SDI 程序,在文档视口内绘制基本图形(直线、圆、椭圆、矩形、多边形、曲线、圆弧、椭圆弧、填充、文字等),练习图形属性的编程(修改线型、线宽、颜色、填充样式、文字样式等)。
定义图形数据结构Point\Line\Circle 等保存一些简单图形数据(在文档类中),并在视图类OnDraw 中绘制。
3、实验过程1)使用MFC AppWizard(exe)建立一个SDI 程序,选择单文档;2)在View类的OnDraw()函数中添加图形绘制代码,说出字符串“Hello,Thisis my first SDI Application”,另外实现各种颜色、各种边框的线、圆、方形、多边形以及圆弧的绘制;3)在类视图中添加图形数据point_pp,pp_circle的类,保存简单图形数据,通过在OnDraw()函数中调用,实现线、圆的绘制。
4、实验结果正确地在指定位置显示了"Hello,This is my first SDI Application"字符串,成功绘制了圆,椭圆,方形,多边形以及曲线圆弧、椭圆弧,同时按指定属性改绘了圆、方形和直线。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2 - DDA画线
大连交通大学姓名
实验报告同组人无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成绩
实验名称:DDA画线_指导老师任洪海
实验目的:
函数画线
实验要求:
掌握DDA画线算法
实验仪器:
软件:VC++6.0,windows XP
硬件:计算机
实验步骤、内容:
一、新建MFC工程
1.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Visual C++ 6.0Microsoft Visual C++ 6.0
if(fabs(x2-x1)>fabs(y2-y1))
length=fabs(x2-x1);
else
length=fabs(y2-y1);
deltx=(x2-x1)/length;
delty=(y2-y1)/length;
x=x1;y=y1;k=1;
while(k<=length){
pDC->SetPixel((int)x,(int)y,RGB(255,0,0));
2.文件-->新建-->工程,工程名称填[项目名],左边的类型选择MFC AppWizard [exe],点击确定
3.在“您要创建的应用程序类型是:”,选择“单文档”,点击完成,点击确定。
二、添加菜单
1.左侧视图栏中有三个视图:ClassView、ResourceView、FileView,点击中间的ResourceView
三、创建、编辑函数
1.点击VC++菜单栏中的:查看建立类向导
2.在弹出的MFC ClassWized窗口中,Class name选择C[项目名]view
3.Object IDs选择ID_DDA,Messages选择COMMAND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直线的生成 ............................................................... -..2.-实验二圆弧及椭圆弧的生成........................................................ -..3 -实验三多边形的区域填充 ......................................................... - (4)-实验四二维几何变换 ............................................................. -..5.-实验五裁剪算法 ................................................................. -..6.-实验六三维图形变换 ............................................................. -..7.-实验七BEZIER 曲线生成......................................................... -..8.-实验八交互式绘图技术实现........................................................ -..10-实验一直线的生成一、实验目的掌握几种直线生成算法的比较,特别是Bresenham 直线生成算法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计算机实验使用的语言: C 或Visual C++ 、OpenGL三、实验内容用不同的生成算法在屏幕上绘制出直线的图形,对不同的算法可设置不同的线形或颜色表示区别。
四、实验步骤直线Bresenham 生成算法思想如下1)画点(x i, y i), dx=x2-x i, dy=y2-y i,计算误差初值P i=2dy-dx , i=1;2)求直线下一点位置x i+i=x i+i 如果P i>0,贝U y i+i=y i+i,否则y i+i=y i;3)画点(x i+i ,y i+i );4)求下一个误差P i+i 点,如果P i>0,贝U P i+i=P i+2dy-2dx,否则P i+i=P i+2dy;i=i+i ,如果i<dx+i 则转步骤2,否则结束操作。
图形学实验报告格式
图形学实验报告格式实验⼀直线、圆弧及曲线的⽣成算法⼀、实验⽬的1、⼏种直线⽣成算法的⽐较,特别掌握⽤Bresenham直线⽣成算法。
2、⼏种圆弧⽣成算法的⽐较,掌握Bresenham圆弧⽣成算法。
3、掌握⽤像素点法直接⽣成其它曲线的⽅法。
⼆、基本要求1、⽤不同的⽣成算法在屏幕上绘制出直线的图形,对不同的算法可设置不同的线形或颜⾊表⽰区别。
2、⽤Bresenham⽣成算法在屏幕上绘制出圆弧的图形,⽤动画的⽅式表演图形的⽣成。
三、算法提⽰1、有关直线⽣成算法有:DDA(数值微分)直线算法、逐点⽐较法、直线Bresenham ⽣成算法。
直线Bresenham⽣成算法思想如下(第⼀象限,且斜率k<1的情况图2-1 a中的1a):1)画点(x1,y1),dx=x2-x1,dy=y2-y1,计算误差初值P1=2dy-dx,i=1;2)求直线下⼀点位置x i+1=x i+1 如果P i>0,则y i+1=y i+1,否则y i+1=y i;3)画点(x i+1,y i+1);4)求下⼀个误差P i+1点,如果P i>0,则P i+1=P i+2dy-2dx,否则P i+1=P i+2dy;5)i=i+1,如果iBresenham⽣成算法的优点如下;1)不必计算直线的斜率,因此不做除法。
2)不⽤浮点数,只⽤整数。
3)只做整数加减运算和乘2运算,⽽乘2运算可以⽤移位操作实现。
Bresenham算法的速度很快,并适于⽤硬件实现。
对于图2-1 a中的2a,只需将x i+1=x i+1改为x i+1=x i-1。
对于图2-1 a中的1b,斜率k>1的情况,可交换变量x和y,y每次长1个单位。
对P i 进⾏判断,x i+1=x i或x i+1=x i+1。
2、有关圆弧⽣成算法有:逐点⽐较法、DDA(数值微分)直线算法、圆的Bresenham ⽣成算法。
圆的⽣成算法⼀般将圆划分为8等份,只需计算(900,450)的⼋分之⼀圆弧,其它⽤对称法求得(参见图2-1 b)。
-图形学实验报告-二维基本变换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利用VC6.0编写二维基本几何变换算法的实现。
实现平移,比例,旋转等变换。
二、 算法原理介绍齐次坐标表示法就是用N+1维向量来表示一个N 维向量。
在齐次坐标系统中,点(X,Y)用(X,Y ,H)来表达,其中H 为非零的一个任意数。
点(X,Y)的标准齐次坐标表达为(X/H,Y/H,1),由于H 是一个任意非零常量,为了简便起见,我们通常取H=1。
齐次坐标系统中的点(X,Y ,1)包含有笛卡尔坐标上的点(X,Y)。
平移变换:比例变换:旋转变换:对称变换:关于x 轴对称:关于y 轴对称:⎥⎥⎥⎦⎤⎢⎢⎢⎣⎡1000000y x SS ⎥⎥⎥⎦⎤⎢⎢⎢⎣⎡-100010001关于原点对称:关于y=x 对称:关于y=-x 对称:错切变换:当b=0时: (x` y` 1)=(x+cy y 1)。
图形的y 坐标不变。
当c>0:图形沿+x 方向作错切位移。
ABCD →A1B1C1D1当c<0:图形沿-x 方向作错切位移。
ABCD → A2B2C2D2当c=0时, (x` y` 1)=(x bx+y 1):图形的x 坐标不变。
当b>0:图形沿+y 方向作错切位移。
ABCD → A1B1C1D1当b<0:图形沿-y 方向作错切位移。
ABCD → A2B2C2D2当b 不等于0且c 不等于0时,(x` y` 1)=(x+cy bx+y 1) :图形沿x,y 两个方向作错切位移。
∴错切变换引起图形角度关系的改变,甚至导致图形发生变形。
三、 程序核心源代码void CChangeView::Tmove(double Tx,double Ty) //平移变换矩阵{ ClearMatrix(TM);RedrawWindow();TM[0][0]=1;TM[1][1]=1;TM[2][0]=Tx;TM[2][1]=Ty;TM[2][2]=1;⎥⎥⎥⎦⎤⎢⎢⎢⎣⎡-100010001⎥⎥⎥⎦⎤⎢⎢⎢⎣⎡--100010001⎥⎥⎥⎦⎤⎢⎢⎢⎣⎡100001010⎥⎥⎥⎦⎤⎢⎢⎢⎣⎡--100001010⎥⎥⎥⎦⎤⎢⎢⎢⎣⎡1000101c bCalculate(P,TM);AfxGetMainWnd()->SetWindowText("二维几何变换-平移变换");Draw(P,p3);}void CChangeView::Tscale(double Sx,double Sy) //比例变换矩阵{ ClearMatrix(TS);RedrawWindow();TS[0][0]=Sx;TS[1][1]=Sy;TS[2][2]=1;Calculate(P,TS);AfxGetMainWnd()->SetWindowText("二维几何变换-比例变换");Draw(P,p3);}void CChangeView::Trotate(double thta)//旋转变换矩阵{ ClearMatrix(TR);RedrawWindow();TR[0][0]=cos(thta*PI/180);TR[0][1]=sin(thta*PI/180);TR[1][0]=-sin(thta*PI/180);TR[1][1]=cos(thta*PI/180);TR[2][2]=1;Calculate(P,TR);AfxGetMainWnd()->SetWindowText("二维几何变换-旋转变换");Draw(P,p3);}void CChangeView::Treflect(double Fx,double Fy) //反射变换矩阵{ ClearMatrix(TF);RedrawWindow();TF[0][0]=Fx;TF[1][1]=Fy;TF[2][2]=1;Calculate(P,TF);AfxGetMainWnd()->SetWindowText("二维几何变换-反射变换");Draw(P,p3);}void CChangeView::Treform(double b,double c) //错切变换矩阵{ ClearMatrix(TC);RedrawWindow();TC[0][0]=1; TC[0][1]=b; TC[1][0]=c; TC[1][1]=1; TC[2][2]=1;Calculate(P,TC);AfxGetMainWnd()->SetWindowText("二维几何变换-错切变换");Draw(P,p3);}void CChangeView::OnMENUup(){//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Tmove(0,10);}void CChangeView::OnMENUdown(){//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Tmove(0,-10);}void CChangeView::OnMENUleft(){//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Tmove(-10,0);}void CChangeView::OnMENUright(){//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Tmove(10,0);}void CChangeView::OnMENUClockwise() //顺时针旋转{//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Trotate(-30);}void CChangeView::OnMENUAnticlockwise() //逆时针旋转{//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Trotate(30);}void CChangeView::OnMENUIncrease(){//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Tscale(2,2);}void CChangeView::OnMENUDecrease(){//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Tscale(0.5,0.5);}void CChangeView::OnMENUY(){//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Treflect(-1,1);}void CChangeView::OnMENUO(){//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Treflect(-1,-1);}void CChangeView::OnMENUX(){//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Treflect(1,-1);}void CChangeView::OnMENUXdirectionplus(){//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Treform(0,1);}void CChangeView::OnOnMENUXdirectionneg() {//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Treform(0,-1);}void CChangeView::OnMENUITYdirectionplus(){//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Treform(1,0);}void CChangeView::OnMENUYdirectionneg(){//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Treform(-1,0);}void CChangeView::OnMENUReset(){//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if(p3==4){ KeepMatrix(OSquare,P); }if(p3==3){ KeepMatrix(OTriangle,P); }if(p3==2){ KeepMatrix(OLine,P); }Draw(P,p3);}void CChangeView::Onre(){//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Treflect(-1,-1);}四、实验结果抓图原图:平移变换后:对称变换后:(关于X轴对称)旋转变换后:(顺时针旋转)比例变换后:缩小放大错切变换后:Y正向五、参考文献[1]赵建忠,段康廉.三维建模在虚拟矿山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2]许惠平,陈越,陈华根,廖晓留,王智博.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域岩石圈结构演化虚拟现实表达[J].中国科技论文.[3]罗斌,魏世民,黄昔光,张艳.基于OpenGL的3P-6SS并联机构的仿真与轨迹规划研究[J].;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报告实验一:二维线画图元的生成实验目的:掌握直线段的生成算法,并用C/WIN-TC/VC++实现算法,包括中点法生成直线,微分数值法生成直线段等。
实验内容:用不同的方法生成斜率不同的直线段,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
Bresenham 算法的思想Bresenham 画法与中点法相似,都是通过每列象素中确定与理想直线最近的像素来进行直线的扫描的转换的。
通过各行、各列的象素中心构造一组虚拟网格线的交点,然后确定该列象素中与此交点最近的像素。
该算法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采用增量计算,使得对于每一列,只需要检查一个误差项的符号,就可以确定该列的所有对象。
1.1方法一:直线的中点算法 算法的主要思想:讨论斜率k ∈[1,+∞)上的直线段的中点算法。
对直线01p p ,左下方的端点为0p (x0,y0),右上方的端点为1p (x1,y1)。
直线段的方程为: y m x B =+⇔yy x B x y y x x B x∆=+⇔∆=∆+∆∆ (,)0F x y xy yx xB ⇔=∆-∆-∆= 现在假定已求得像素(,,i r i x y ),则如图得,,11(,]22i i r i r x x x ∈-+ 由于直线的斜率k ∈[1,+∞),故m=1/k ∈(0,1],则1,,13(,]22i i r i r x x x +∈-+ 在直线1i y y =+上,区间,,13(,]22i r i r x x -+内存在两个像素NE 和E 。
根据取整原则,当11(,)i i x y ++在中点M 11(,)2i i x y ++右方时,取像素NE ,否则取像素E ,即,11,,1()()01()()0i r i i r i r i x E F M x x x NE F M x +++⎧⇔≤=⎨+⇔>⎩i i 点当(,y +1)在左方时点当(,y +1)在右方时若取2()i d F M =,则上式变为 ,1,,()01(0i r i i r i r i x E d x x NE d +⎧≤=⎨+>⎩点当点)当计算i d 的递推公式如下:,11,12[(2)()]0122(,2)0122[(2)(1)]2i i r i i i i i i i rx y y x xB d d F x y d x y y x xB ++⎧∆+-∆+-∆⎪≤⎪=++=⎨>⎪∆+-∆++-∆⎪⎩=202()i i i i d xd d x y d +∆≤⎧⎨+∆-∆>⎩算法的初始条件为:00,00,0(,)(0,0)12(,1)22r r x y x y d F x y x y =⎧⎪⎨=++=∆-∆⎪⎩ 相应的程序示例:建立成员函数:void MidPointLine4(CDC*pDC,int x0,int y0,int x1,int y1,int color) { /*假定x0<x1,直线斜率m>1*/int dx,dy,incrE,incrNE,d,x,y; dx=x1-x0; dy=y1-y0; d=2*dx-dy; incrE=2*dx;incrNE=2*(dx-dy); x=x0;y=y0;pDC->SetPixel(x,y,color); while (x<x1) {if (d<=0) d+=incrE; else{ d+=incrNE; x++; } y++;p->SetPixel(x,y,color);} }编写OnDraw 函数:void CMy1_1View::OnDraw(CDC* pDC) { CMy1_1Doc* pDoc = GetDocument(); ASSERT_VALID(pDoc); // TODO: add draw code for native data here MidPointLine4(pDC,200,200,300,300,RGB(0,0,0)); MidPointLine4(pDC,300,200,400,300,RGB(0,0,0)); MidPointLine4(pDC,400,200,500,300,RGB(0,0,0)); }编译运行程序得到如下结果:1.2方法二:直线的数值微分法 算法的主要思想:由于课本上已经给出了斜率m ∈[-1,1]上的算法,故此处给出斜率m ∈[1,+∞〕上的算法,m ∈(-∞,-1]上的可同理推导。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实验报告院系:计算机科学学院班级:2012级4班姓名:彭晓学号:21209010434实验二直线生成算法的实现1.实验目的:理解基本图形元素光栅化的基本原理,掌握一种基本图形元素光栅化算法,利用OpenGL 实现直线光栅化的DDA算法。
2.实验内容:(1)根据所给的直线光栅化的示范源程序,在计算机上编译运行,输出正确结果;(2)指出示范程序采用的算法,以此为基础将其改造为中点线算法或Bresenham算法,写入实验报告;(3)根据示范代码,将其改造为圆的光栅化算法,写入实验报告;(4)了解和使用OpenGL的生成直线的命令,来验证程序运行结果。
3.实验原理:示范代码原理参见教材直线光栅化一节中的DDA算法。
下面介绍下OpenGL画线的一些基础知识和glutReshapeFunc()函数。
(1)数学上的直线没有宽度,但OpenGL的直线则是有宽度的。
同时,OpenGL的直线必须是有限长度,而不是像数学概念那样是无限的。
可以认为,OpenGL的“直线”概念与数学上的“线段”接近,它可以由两个端点来确定。
这里的线由一系列顶点顺次连结而成,有闭合和不闭合两种。
前面的实验已经知道如何绘“点”,那么OpenGL是如何知道拿这些顶点来做什么呢?是一个一个的画出来,还是连成线?或者构成一个多边形?或是做其它事情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OpenGL要求:指定顶点的命令必须包含在glBegin函数之后,glEnd函数之前(否则指定的顶点将被忽略),并由glBegin来指明如何使用这些点。
例如:glBegin(GL_POINTS);glVertex2f(0.0f, 0.0f);glVertex2f(0.5f, 0.0f);glEnd();则这两个点将分别被画出来。
如果将GL_POINTS替换成GL_LINES,则两个点将被认为是直线的两个端点,OpenGL将会画出一条直线。
还可以指定更多的顶点,然后画出更复杂的图形。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结论
•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复杂场景的渲染,得到了具有较高真实感和视觉效果的图像。通过对比 实验前后的效果,我们发现光线追踪和着色器的运用对于提高渲染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们 也发现场景图的构建和渲染脚本的编写对于实现复杂场景的渲染至关重要。此次实验不仅提高了我们对计 算机图形学原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也为我们后续深入研究渲染引擎的实现提供了宝贵经验。
2. 通过属性设置和变换操作,实现了对图形的定 制和调整,加深了对图形属性的理解。
4. 实验的不足之处:由于时间限制,实验只涉及 了基本图形的绘制和变换,未涉及更复杂的图形 处理算法和技术,如光照、纹理映射等。需要在 后续实验中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02
实验二:实现动画效果
实验目的
掌握动画的基本原 理和实现方法
04
实验四:渲染复杂场景
实验目的
掌握渲染复杂场景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理解光线追踪和着色器在渲染过程中的作用
熟悉渲染引擎的实现原理和技巧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步骤
• 准备场景文件 • 使用3D建模软件(如Blender)创建或导入场景模型,导出为常用的3D格式(如.obj或.fbx)。 • 导入场景文件 • 在渲染引擎(如Unity或Unreal Engine)中导入准备好的场景文件。 • 构建场景图 • 根据场景的层次结构和光照需求,构建场景图(Scene Graph)。 • 设置光照和材质属性 • 为场景中的物体设置光照和材质属性(如漫反射、镜面反射、透明度等)。 • 编写渲染脚本 • 使用编程语言(如C或JavaScript)编写渲染脚本,控制场景中物体的渲染顺序和逻辑。 • 运行渲染程序 • 运行渲染程序,观察渲染结果。根据效果调整光照、材质和渲染逻辑。 • 导出渲染图像 • 将渲染结果导出为图像文件(如JPEG或PNG),进行后续分析和展示。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2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2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实验⼆、三维⽹格模型光顺⼀、实验⽬的与基本要求:(1)掌握Obj⽂件的读⼊;(2)利⽤给定的数据结构类,建⽴读⼊⽹格模型数据结构;(3)利⽤OpenGL类库,对三维模型进⾏绘制;(4)利⽤OpenGL类库,增加采⽤⿏标交互⽅式对三维模型进⾏旋转、放缩、平移等操作;(5)实现Laplacian⽅法的三维模型光顺操作,并观察三维模型光顺过程;⼆、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1.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或Windows 72. 编程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OpenGL 库函数3. 界⾯框架:Win32,MFC,QT选择其中⼀种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分为以下⼏个步骤:(1)掌握Obj⽂件的读⼊顶点和⾯的个数;(2)建⽴数组存储点的坐标及⾯上的点数;(3)存储顶点的邻接⾯数,并记录每个顶点周围的邻接点(4)计算每个⾯的法向利⽤OpenGL类库,增加采⽤⿏标交互⽅式对三维模型进⾏旋转、放缩、平移等操作;(5)利⽤⾯法向及顶点坐标进⾏绘制⼏何体(6)实现⿏标对物体旋转、平移、缩放的算法(7)实现Laplacian⽅法的三维模型光顺操作,并观察三维模型光顺过程;四、实现过程说明及成果展⽰:(1)掌握Obj⽂件的读⼊顶点和⾯的个数;由于obj⽂件的存储形式是v x1 x2 x3;…f v1 v2 v3;…这种形式,所以在记录点和⾯的数量时,只需按⾏读取,然后再判断⾸字母是v/f即可实现代码如下:(2)建⽴数组存储点的坐标及⾯上的点数;数组的⼤⼩由点数和⾯数决定,点数组和⾯数组均由0开始记录,故后⾯再⽤⾯对应点的时候,由于⾯上点是从1开始记录,故需要减1然后使⽤,代码如下:(3)存储顶点的邻接⾯数,并记录每个顶点周围的邻接点记录点邻接⾯的是新建⼀个数组,在读⾯的时候,将该⾯的序号存⼊对应点的数组中,然后再在每个⾯上取⼀点,记录到点的邻接点数组中,在每个⾯上取得的点为向外右⼿⽅向的下⼀个点,实现代码如下:(4)计算每个⾯的法向计算⾯的法向⽅式为⾯上右⼿⽅向上的两向量的叉乘得到,即所⽤代码为:(8)利⽤⾯法向及顶点坐标进⾏绘制⼏何体⽤法向绘制的⽅式是先⽤glNormal3fv(v)指出⾯的法向;再⽤glVertex3f传⼊⾯上点的坐标;由于我将glNormal3fv(v)中写在算法向所以我直接对此直接调⽤即可,代码如下:(9)实现⿏标对物体旋转、平移、缩放的算法平移:利⽤Transform函数和键盘事件来改变参数,w,s,a,d分别控制绘制的kitty猫的上下左右的移动:实现代码如下:旋转:利⽤gllookat();函数设定了观察⾓度,并⽤⿏标事件改变参数,⽤实现观察视⾓的变化实现物体的旋转,代码如下:缩放:运⽤glScalef⽅法和键盘事件改变参数,实现物体的放⼤和缩⼩,代码如下:(10)实现Laplacian⽅法的三维模型光顺操作,并观察三维模型光顺过程;Laplacian⽅法的原理是利⽤⽬标点与其所有邻接点平均后的点的差向量,对⽬标点的坐标进⾏变换的过程,具体⽅法是:①建⽴每个点的邻接顶点数组,存储每个点的邻接点②对每个顶点的邻接点进⾏求平均,即将邻接点的坐标求和后除以邻接点个数,从⽽得到邻接平均点③得到优化向量优化向量= 邻接平均点-⽬标点④设定优化度参数λ,得到优化后的新坐标新坐标= ⽬标点+ λ*优化向量在程序中,对于第num个顶点,我设定的变量为邻接平均点v0优化向量l新坐标数组vNewArr具体代码如下:五、结果展⽰及说明计算⾯法向后直接绘制(未光顺):光顺进⾏⼀次后光顺多次后利⽤点绘制结果为旋转后缩放后平移后六、⼼得体会(1)计算⾯法向时法向量的⽅向没有运⽤右⼿⽅向,导致有的⾯法向向⾥,从⽽出现雪花(2)在运⽤Laplacian算法进⾏求邻接平均点时未初始化邻接平均点数组,导致平均点的累加从⽽出现越光顺越粗糙的现象(3)在obj⽂件中⾯对应顶点数和顶点数组的标号相差1.在运⽤的时候需减1,⾯从1开始记顶点,顶点数组从0开始记顶点七、实验代码#define GLUT_DISABLE_ATEXIT_HACK#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using namespace std;int v_num = 0; //记录点的数量int f_num = 0; //记录⾯的数量int vn_num = 0;//记录法向量的数量int vt_num = 0;GLfloat **vArr; //存放点的⼆维数组GLfloat **vNewArr;//存放点的⼆维数组int **fvArr; //存放⾯顶点的⼆维数组GLfloat **fnArr;//存放⾯法向量的⼆维数组int **ftArr;int **vfArr;//存放顶点临接的⾯数的数组int **nextVArr;//存放下⼀个临界顶点的数组GLfloat **vnArr;//存放点法向量的⼆维数组string s1, s2, s3, s4;GLfloat f2, f3, f4;int num1, num2, num3;typedef GLfloat point3[3];point3 x, y,l;//平⾯上的两个向量x,y和拉普拉斯向量lstatic GLfloat theta[] = { 0.0,0.0,0.0 };static GLint axis = 2;static GLdouble viewer[] = { 0.0, 0.0, 5.0 }; /* initial viewer location */ static GLdouble Tran[] = { 0.0,0.0,0.0 }; static GLdouble sca = 1.0;void getLineNum(string addrstr) //获取点和⾯的数量{ifstream infile(addrstr.c_str()); //打开指定⽂件if (!infile) {cout <<"open error!"<< endl;}string sline;//每⼀⾏int i = 0, j = 0;while (getline(infile, sline)) //从指定⽂件逐⾏读取{if (sline[0] == 'v'){v_num++;}if (sline[0] == 'f'){f_num++;}}}int readfile(string addrstr) //将⽂件内容读到数组中去{//getLineNum(addrstr);//new⼆维数组vArr = new GLfloat*[v_num];for (int i = 0; i < v_num; i++) {vArr[i] = new GLfloat[3];}vNewArr = new GLfloat*[v_num];for (int i = 0; i < v_num; i++) {vNewArr[i] = new GLfloat[3]; }vnArr = new GLfloat*[vn_num];for (int i = 0; i < vn_num; i++) {vnArr[i] = new GLfloat[3];}vfArr = new int*[v_num];for (int i = 0; i < v_num; i++) {vfArr[i] = new int[10];for (int j = 0; j < 10; j++) { vfArr[i][j] = -1;}}nextVArr = new int*[v_num];for (int i = 0; i < v_num; i++) {nextVArr[i] = new int[10];for (int j = 0; j < 10; j++) { nextVArr[i][j] = -1; }}fvArr = new int*[f_num];fnArr = new GLfloat*[f_num];ftArr = new int*[f_num];for (int i = 0; i < f_num; i++) {fvArr[i] = new int[3];fnArr[i] = new GLfloat[3];ftArr[i] = new int[10];}ifstream infile(addrstr.c_str()); if (!infile) { cout <<"open error!"<< endl;exit(1);}string sline;//每⼀⾏int ii = 0, jj = 0, kk = 0, mm = 0;while (getline(infile, sline)){if (sline[0] == 'v')//存储点{istringstream sin(sline);sin >> s1 >> f2 >> f3 >> f4;vArr[ii][0] = f2;vArr[ii][1] = f3;vArr[ii][2] = f4;ii++;}if (sline[0] == 'f') //存储⾯{istringstream in(sline);GLfloat a;in >> s1>>num1>>num2>>num3;//去掉f fvArr[kk][0] = num1;fvArr[kk][1] = num2;fvArr[kk][2] = num3;for (int i = 0; i < 10; i++) {if (vfArr[num1-1][i] == -1) {vfArr[num1-1][i] = kk;nextVArr[num1-1][i] = num2;break;}}for (int j = 0; j < 10; j++) {if (vfArr[num2-1][j] == -1) {vfArr[num2-1][j] = kk;nextVArr[num2-1][j] = num3;break;}}for (int i = 0; i < 10; i++) {if (vfArr[num3-1][i] == -1) {vfArr[num3-1][i] = kk;nextVArr[num3-1][i] = num1;break;}}kk++;}}return 0;}//计算⾯法向void nomal(point3p) {/*⽮量的归⼀化*///double sqrt();float d = 0.0;int i;for (i = 0; i < 3; i++)d += p[i] * p[i];d = sqrt(d);if (d > 0.0)for (i = 0; i < 3; i++)p[i] /= d;}void getFaceNormal(point3A, point3B, point3C) { x[0] = C[0] - A[0]; x[1] = C[1] - A[1];x[2] = C[2] - A[2];y[0] = A[0] - B[0];y[1] = A[1] - B[1];y[2] = A[2] - B[2];point3 v;v[0] = x[1] * y[2] - x[2] * y[1];v[1] = x[2] * y[0] - x[0] * y[2];v[2] = x[0] * y[1] - x[1] * y[0];nomal(v);glNormal3fv(v);}void Laplacian() {for (int num = 0; num < v_num; num++) {int m = 0;//求得点的邻接⾯数for (int i = 0; i < 10; i++) {if (nextVArr[num][i] != -1) {m++;}else {break;}}point3 v0;for (int i = 0; i < 3; i++) {v0[i] = 0;}for (int i = 0; i < m; i++) {v0[0] += vArr[nextVArr[num][i] - 1][0];v0[1] += vArr[nextVArr[num][i] - 1][1];v0[2] += vArr[nextVArr[num][i] - 1][2];}if (m != 0) {for (int i = 0; i < 3; i++)v0[i] /= m;}l[0] = v0[0] - vArr[num][0];l[1] = v0[1] - vArr[num][1];l[2] = v0[2] - vArr[num][2];vNewArr[num][0] = vArr[num][0] + l[0] * 0.3;vNewArr[num][1] = vArr[num][1] + l[1] * 0.3;vNewArr[num][2] = vArr[num][2] + l[2] * 0.3;}for (int i = 0; i < v_num; i++) {vArr[i][0] = vNewArr[i][0];vArr[i][1] = vNewArr[i][1];vArr[i][2] = vNewArr[i][2];}}void init(void){getLineNum("H:\\kitten_noisy.obj");readfile("H:\\kitten_noisy.obj");double viewer[] = { 0.0, 0.0, 8.0 }; /* initial viewer location */GLfloat mat_specular[] = { 1.0, 1.0, 1.0, 1.0 };GLfloat mat_shininess[] = { 50.0 };//材料的镜⾯指数,其值越⼤越精细GLfloat light_position[] = { 1.0, 1.0f, 1.0, 0.0 };GLfloat white_light[] = { 1.0, 1.0, 1.0, 1.0 };GLfloat lmodel_ambient[] = { 0.1, 0.1, 0.1, 1.0 };glClearColor(0.0, 0.0, 0.0, 0.0);glShadeModel(GL_SMOOTH);glMaterialfv(GL_FRONT, GL_SPECULAR, mat_specular);glMaterialfv(GL_FRONT, GL_SHININESS, mat_shininess);glLightfv(GL_LIGHT0, GL_POSITION, light_position);//光源位置glLightfv(GL_LIGHT0, GL_DIFFUSE, white_light);//漫反射光源glLightfv(GL_LIGHT0, GL_SPECULAR, white_light);//镜⾯反射光源glLightModelfv(GL_LIGHT_MODEL_AMBIENT, lmodel_ambient);//环境光源// glEnable(glMaterialf);glEnable(GL_LIGHTING);//启动光照glEnable(GL_LIGHT0);//启⽤0度光源glEnable(GL_DEPTH_TEST);//启动深度测试/*glShadeModel(GL_SMOOTH); // Enable Smooth ShadingglClearColor(0.0f, 0.0f, 0.0f, 0.5f); // ⿊⾊背景glClearDepth(1.0f);// 深度缓冲区设置glEnable(GL_DEPTH_TEST); // 允许深度测试glDepthFunc(GL_LEQUAL);// 定义深度测试类型glHint(GL_PERSPECTIVE_CORRECTION_HINT, GL_NICEST); // Really Nice Perspective Calculation */}。
图形学 实验报告
图形学实验报告一、实验介绍图形学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图形的生成、显示和处理。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算法,深入理解计算机图形的原理与应用。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2. 图形学中常用的几何变换和投影算法3. 光栅化算法及其在图形渲染中的应用4. 着色和光照模型的原理及实现方法5. 三维场景建模与渲染技术三、实验步骤和结果1. 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首先我们了解了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图形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形学逐渐应用于计算机图形的显示和处理领域。
2. 几何变换和投影算法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图形学中常用的几何变换和投影算法。
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缩放等操作,通过改变图形的位置、角度和尺寸,实现对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投影算法主要用于将三维空间中的图形投影到二维屏幕上,实现透视效果。
3. 光栅化算法及其应用在图形渲染中,光栅化算法是非常常用的技术。
光栅化算法将连续的几何图形转化为离散的像素,实现图形在屏幕上的显示。
常见的光栅化算法包括扫描线算法和边界填充算法。
4. 着色和光照模型的原理与实现为了实现真实感的图形渲染,着色和光照模型是不可或缺的。
着色模型描述了在光照条件下物体表面的颜色,常见的着色模型包括平面着色模型和高洛德着色模型。
光照模型则描述了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过程,常见的光照模型包括冯氏光照模型和布林-菲菲尔德模型。
5. 三维场景建模与渲染技术最后我们学习了三维场景建模与渲染技术。
三维场景建模主要包括建立三维模型和场景的几何结构信息。
三维渲染技术则是将建模得到的三维场景转换为可显示的二维图像。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算法。
图形学在计算机图形的生成、显示和处理中具有重要应用,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图形学是必不可少的。
计算机图形学 有效边表填充算法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实验二有效边表填充算法1.实验目的:设计有效边表结点和边表结点数据结构设计有效边表填充算法编程实现有效边表填充算法2.实验描述:下图 1 所示多边形覆盖了12 条扫描线, 共有7 个顶点和7 条边。
7 个顶点分别为:P0(7, 8), P1(3, 12), P2(1, 7), P3(3, 1), P4(6, 5), P5(8, 1), P6(12, 9)。
在1024×768 的显示分辩率下, 将多边形顶点放大为P0(500,400), P1(350, 600), P2(250, 350), P3(350, 50), P4(500, 250), P5(600, 50), P6(800, 450)。
请使用有效边表算法填充该多边形。
图1示例多边形图2 屏幕显示多边形3.算法设计:(1)建立AET和BUCKET类;(2)初始化桶, 并在建立桶结点时为其表示的扫描线初始化为带头结点的链表;(3)对每个桶结点进行循环, 将桶内每个结点的边表合并为有效边表, 并进行有效边表循环;(4)按照扫描线从小到大的移动顺序, 计算当前扫描线与多边形各边的交点, 然后把这些交点按X值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序, 配对, 以确定填充区间;(5)用指定颜色点亮填充区间内的所有像素, 即完成填充工作。
4.源程序:1)//AET.hclass AET{public:AET();virtual ~AET();double x;int yMax;double k;//代替1/kAET *next;};//AET..cppAET::AET(){}AET::~AET(){}2) //Bucket.h#include "AET.h"class Bucket{public:Bucket();virtual ~Bucket();int ScanLine;AET *p;//桶上的边表指针Bucket *next;};// Bucket.cppBucket::Bucket(){}Bucket::~Bucket(){}3)//TestView.h#include "AET.h"//包含有效边表类#include "Bucket.h"//包含桶类#define Number 7//N为闭合多边形顶点数, 顶点存放在整型二维数组Point[N]中class CTestView : public CView{。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一、二)
电脑图形学实验指导实验一、直线的扫描转换算法实验实验目的掌握中点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的思想。
实验环境实验内容问题描述:给定两个点的坐标P0(x0,y0),P1(x1,y1),使用中点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画出连接两点的直线。
中点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原理见课本。
实验基本步骤首先、使用MFC AppWizard(exe)向导生成一个单文档视图程序框架。
其次、使用中点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实现自己的画线函数,函数原型可表示如下:void DrawLine(CDC *pDC, int p0x, int p0y, int p1x, int p1y);在函数中,可通过调用CDC成员函数SetPixel来画出扫描转换过程中的每个点。
COLORREF SetPixel(int x, int y, COLORREF crColor );再次、找到文档视图程序框架视图类的OnDraw成员函数,调用DrawLine函数画出不同斜率情况的直线,如下列图:最后、调试程序直至正确画出直线。
实验要求1写出中点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的程序并在vc6下编译和调试通过,画出具有各种斜率范围的直线(仅使用GDI函数SetPixel函数)。
2按规定的实验格式写出实验报告,包含实验代码〔自己写的画线函数〕,结果〔截图〕。
实验二、多边形填充算法实验实验目的掌握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进行多边形填充的基本设计思想。
实验环境实验内容问题描述:给定多边形的顶点的坐标P0(x0,y0),P1(x1,y1),P2(x2,y2),P3(x3,y3),P4(x4,y4)…使用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进行多边形填充。
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原理见课本。
实验基本步骤首先、使用MFC AppWizard(exe)向导生成一个单文档视图程序框架。
其次、实现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函数,如下:void FillPolygon(CDC *pDC, int px[], int py[], int ptnumb);px:该数组用来表示每个顶点的x坐标py :该数组用来表示每个顶点的y坐标ptnumb:表示顶点个数注意实现函数FillPolygon可以直接通过窗口的DC〔设备描述符〕来进行多边形填充,不需要使用帧缓冲存储。
计算机图形学报告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班级:34140102学号:20130 姓名:成绩:指导教师:实验一:OpenGL绘制球体线框图1.实验目的:本实验要求熟悉OpenGL基本图元函数的使用。
通过使用OpenGL及GLUT库在Visual C++环境下编写图形绘制程序掌握图形绘制的一般框架,从而为进一步做综合性的图形绘制实验奠定基础2.实验要求:编写一个程序,在窗口中显示一个旋转的球体线框,利用光标键可启动图形旋转切换视点。
3.实验过程:先配置环境,把相关文件放到相应的文件夹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Include\GL C:\WINDOWS\system32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Lib建一个新工程,比照pdf敲代码再通过VC++进行编译4.实验结果:程序运行后,弹出窗口,使用光标键可使球体旋转。
代码:include <windows.h>#include <math.h>#include <gl/gl.h>#include <gl/glu.h>#include <gl/glaux.h>void init();void CALLBACK reshapae(GLsizei w,GLsizei h);void CALLBACK display();GLfloat s, h;//回调函数,绘制窗口时调用void CALLBACK display(){//清空窗口设置背景为白色glClearColor(1, 1, 1, 1);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取景变换glLoadIdentity();gluLookAt(5, 5, h, s, 0, 0, 0, 1, 0);//glRotatef(30,1,1,0);//设置前景色为黑色glColor3f(0,0,0);//绘图开始,两条水平平行线GLfloat RAD = 3.1415926/180;GLfloat x, y, z, r;int i, j;for(i = 0; i < 180; i+=5){glBegin(GL_LINE_LOOP);r = 2 * sin(i * RAD);z = 2 * cos(i * RAD);for(j = 0; j <= 360; j+=10){x = r * cos(j * RAD);y = r * sin(j * RAD);glVertex3f(x, y, z);}glEnd();}for(j = 0; j < 360; j+=10){glBegin(GL_LINE_LOOP);for(i = 0;i <=180; i+=5){r = 2 * sin(i * RAD);z = 2 * cos(i * RAD);x = r * cos(j * RAD);y = r * sin(j * RAD);glVertex3f(x, y, z);}glEnd();}//清空帧缓存glFlush();}//OpenGL初始化,设置颜色为单一着色模式void init(){glShadeModel(GL_FLAT);s = 0;h = 5;}//回调函数,窗口初始化和大小改变时,调用此函数void CALLBACK reshape(GLsizei w,GLsizei h){//设置当前矩阵为投影变换矩阵glMatrixMode(GL_PROJECTION);//设置投影变换glLoadIdentity();gluPerspective(30, 1, -3, 3);//设置当前矩阵为模式变换矩阵glMatrixMode(GL_MODELVIEW);//设置视区变换glViewport(0, 0, w, h);}void CALLBACK Left(){s+=0.1;}void CALLBACK Right(){s-=0.1;}void CALLBACK Up(){h-=0.1;}void CALLBACK Down(){h+=0.1;}void main(){//设置OpenGL的显示模式:单缓存、RGB模式auxInitDisplayMode(AUX_SINGLE|AUX_RGB);//设置窗口位置、大小和标题auxInitPosition(0, 0, 300, 300);auxInitWindow("OpenGL Demo");init();//设置回调函数auxKeyFunc(AUX_LEFT,Left);auxKeyFunc(AUX_RIGHT,Right);auxKeyFunc(AUX_UP,Up);auxKeyFunc(AUX_DOWN,Down);auxReshapeFunc(reshape);auxMainLoop(display);}5.实验心得:对vc下opengl的配置还是花费了很多时间,通过本次试验,熟悉了OpenGL基本图元函数的使用,通过使用OpenGL及GLUT库在Visual C++环境下编写图形绘制程序掌握图形绘制的一般框架,从而为进一步做综合性的图形绘制实验奠定基础。
计算机图形学报告
. . . . .. . 优质资料 .. 计算机图形学 (2017年秋季学期)实验 报 告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 学号:实验名称:2-真实感图形绘制2020-11-132/3《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真实感图形绘制 实验序号 2实验日期 2017.12.13 实验人 一、实验目的、要求与环境1.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应掌握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真实感图形绘制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对三维显示对象进行纹理映射的基本方法,将理论和实际应用切实结合起来。
2.要求:对一个三维立方体进行旋转,对其6个不同的面进行6个不同图像的纹理映射,并进行投影变换与显示,分析增强后的视觉效果,提交实验报告。
3.环境:Windows 7操作系统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OpenGL 函数库4. 自带位图文件(换成你自己的图像文件):总成绩:评语:日期:2020-11-1311/12二、实验容与步骤1. 准备相关图像文件。
2. 进行立方体各面图像与旋转速度的大体设计。
3.在Windows 7 操作系统上,打开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编写相关程序,完成程序主体框架结构。
4.编写六面体显示相关的程序代码。
5.编写六面体旋转相关的程序代码。
6.编写深度检测相关的程序代码。
7. 编写纹理载入功能的相关程序代码。
8. 编写纹理参数定义功能的相关程序代码。
9. 编写纹理映射功能的相关程序代码。
10.对程序进行相关调试,修改程序,去除其中的BUG 。
11. 观察纹理映射后的六面体的旋转显示,与预想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改相关程序参数。
12.截屏,保留实验结果,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2020-11-13 2/32020-11-13 11/12四、编译过程截图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下面是一个例子,换上你自己的图)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程序通过glBindTexture(GL_TEXTURE_2D, lastTextureID);语句,完成了恢复之2020-11-13 2/32020-11-13 11/122020-11-13 2/32020-11-13 11/122020-11-13 2/3。
图形学-绘制任意斜率的直线段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设计报告实验二 绘制任意斜率的直线段一、 实验目的1、掌握任意斜率直线段的中点Bresenham 的扫描转换算法。
2、掌握Cline 直线类的设计方法。
3、掌握状态栏编辑方法。
二、实验要求1、设计CLine 直线类,其数据成员为直线段的起点坐标(00,y x )和直线段的斜率k ,其对应的成员函数为 MoveTo ()和LineTo ()函数。
2、在Cline 类中绘制直线段斜率为 [-1,0]区间类的直线。
3、在MoveTo ()函数中对应的参数为起始点的坐标,在LineTo ()函数中对应的参数为CDC 和直线段的斜率。
三、 设计Cline 直线类在CDC 类的成员函数中有MoveTo ()和LineTo ()函数用于绘制任意斜率的直线段,直线的颜色由所选用的画笔指定。
利用任意斜率直线段的中点Bresenham 算法,可以分析得出,当直线段的斜率01-<≤k 时,对应的初始值为 k d -5.0-=,对应的误差项为b x k y d i i -)1(-5.0-+= ,判别条件为:⎩⎨⎧≤>=+0,0,1-1d y d y y i ii ,递推公式为 ⎩⎨⎧≤>=+0,-0,-1-1d k d d k d d i i i 以此条件,即可在 Line.cpp 中用循环语句绘制直线。
四、程序运行的核心代码1、首先建立一个Cline 类,并且在Line.h 中写出如下代码:class CLine{public:CLine();virtual ~CLine();void MoveTo(double x,double y);void LineTo(CDC *,double k);private:double x;double y;double k;};2、在Line.cpp中书写如下代码,并要加头文件 #include "Line.h"CLine::CLine(){ }CLine::~CLine(){ }void CLine::MoveTo(double x0,double y0){this->x=x0;this->y=y0;}void CLine::LineTo(CDC *pDC,double k){double d;double x0=0.0,y0=0.0;d=-0.5-k;for(int i=0;i<100;i++){if(d>0){ y0--;d-=1+k;}elsed-=k;x0++;pDC->SetPixel(x0,y0,RGB(255,0,0));}}3、在sourcefile中"TestView.h"下的OnDraw 函数中输入如下代码void CMFCView::OnDraw(CDC* pDC){CMFCDoc* pDoc = GetDocument();ASSERT_VALID(pDoc);CRect rc;GetClientRect(&rc);// 对坐标原点的映射pDC->SetMapMode(MM_ANISOTROPIC);pDC->SetWindowExt(rc.Width(),rc.Height());pDC->SetViewportExt(rc.right,-rc.bottom);pDC->SetViewportOrg(rc.right/2,rc.bottom/2);CLine s;s.MoveTo(1.0,1.0);s.LineTo(pDC,-0.6);五、程序运行结果及图形界面六、心得体会这次实验是通过Cline 类来绘制直线,利用直线段的起点、斜率和两成员函数MoveTo()、LineTo()对直线在斜率为-0.6时,作出了直线的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图形学
A Homework 2:(2010年10月10日交)
1. Given control polygon 3210,,,p p p p , a Bezier curve of degree 3 is defined as
∑∑=-=≤≤--=30i 330i 3,10 ,)1()!
3(!!3 ,)(t)(t p t t i i p t B B i i i i i . It can be written as matrix form
.)1(t)(321032⎪⎪⎪⎪⎪⎭
⎫ ⎝⎛=p p p p M t t t B Please derive matrix .M (推导出矩阵的表示形式)
2. Given control polygon 3210,,,p p p p , Please derive B-spline curves
∑==3
03,i )(t)(i i p t N S . for knot vectors )7,6,5,4,3,2,1,0( and (0,0,0,1, 2,2,2,2), respectively. (针对给定的两个节点向量,推导出相应的B 样条曲线)
B 第2次实验:(2010年10月10日交) 任选两题
1. 写程序用折线段逼近方式画如下平面曲线:
(1) 50)2(2)-(x 22=-+y ,(可以转化为显示表达式);
(2) 50)2(2)-4(x 22=-+y ,(可以转化为显示表达式);
(3) )sin(9x e 13y -5x θ+=, 10x 10≤≤-, 3
,2,40,πππθ=。
注:用OpenGL 的画线函数画线段;步长、窗口大小由大家自己确定;如果需要平移或放大缩小,可以直接对折线顶点的坐标值进行平移和缩放,也可以调用OpenGL 的函数进行平移或缩放。
2. 给定三维空间中16个点的控制网格)30,30(p ij ≤≤≤≤j i 利用上面习题求得的基函数可构造
(1)Bezier 曲面
1,0,)()(),(303
03,3,≤≤=∑∑==v u p v B u B v u B j i ij j i ; (2)B 样条曲面
1,0,)()(),(303
03,3,≤≤=∑∑==v u p v N u N v u S j i ij j i .
请用opengl绘制上述曲面, 三维控制顶点坐标可从文件读入, 也可在程序中设定。
(提示:为让大家可以绘制真实感图,附了一个project给大家,你只需用你自己的几何实体代替display()中的glutSolidTeapot()函数, 当然所绘制的对象其坐标应在glOrtho(-4.0, 4.0, -4.0 * h / w, 4.0 * h / w, -4.0, 4.0) 指定的范围内。
)
3. 考虑迭代函数迭代(Iterated function system)c
=2, 其中x=a+bi和c均是复数.
x+
x
对任一复数x, 代入上述迭代系统, 得到的复数序列要么模长趋于0, 要么模长趋于无穷, 要么模长趋于1. 对于给定c, 模长趋于1的复数构成的集合称为Julia-Fatou集.
Julia-Fatou集可能连通, 也可能不连通, 所有导致连通Julia-Fatou集的c构成的集合称为Mandelbrot集.
(1) 假定只考虑模长小于300的复数x, 画出c=-0.12357+0.056805i 和c=-
0.012+0.74i的Julia-Fatou集;
(2) 画出相应的Mandelbrot集
提示: 把复数当作二维平面上的点, 可给集合内的点赋予指定的颜色.
4.设计程序实现下面的L-system
●Characters:“A”, “B”, “[” “]”, “(”, “)”
●Grammar rule:
●A→AA; B→A[B]AA(B)
● 2 Iterations
●B→ A[B]AA(B) → AA[A[B]AA(B)]AAAA(A[B]AA(B))
●Character explanation(字符解释):
●“A” stands for a stem; “B” is a branch
●“[]” : the branch turns left with 45°
●“()” : turn right, 45°
5. Please implement the particle system “A simple example” described in our ppt. (see page 48 in Chap 3 Geometric representations(2).ppt)
C 思考题(不交)
第2章:习题2.2-2.10(中译本第二版pp.50, 英文版第三版pp.168)
注:
1)一定要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一时完不成请当面向老师说明;
2)作业要书面提交;实验则可以提交电子或纸质文档;
3)遇到抄袭的作业,则不管谁抄谁,一律取消本次作业成绩;触犯校规的将按校规处理;网上找到的信息,也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描述,不能照抄。
4)思考题量相对较多,是掌握本课程所必须的,也是本课程考查、考试的依据,希望大家尽可能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