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
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附答案)
![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8af9d681c758f5f61f6799.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II)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 .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 .比丁烷更易液化D .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 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用0.1000 mol/L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CH 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 .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 .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 .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8.对于ⅣA 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SiO 2和CO 2中,Si 和O ,C 和O 之间都是共价键 B .C 、Si 和Ge 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C .CO 2和SiO 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D .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同的NaOH 和HCl 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 .0.01 mol/L B .0.017 mol/L C .0.05 mol/LD .0.50 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 2SO 4水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 和b 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
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 .逸出气体的体积,a 电极的小于b 电极的BC .a 电极附近呈红色,b 电极附近呈蓝色D .a 电极附近呈蓝色,b 电极附近呈红色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 m X 分子。
在a g H m 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 .(-)mol aA N m A m ++B .(-)mol aA N A C .(-)mol a A N A m +D .(-)mol aA N m A +12.(NH 4)2SO 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H 2O 、N 2和NH 3。
(精编精校)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理综化学 【word精析版】
![(精编精校)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理综化学 【word精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524484f01dc281e43af064.png)
2008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共48分)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答案] B。
[解析]考查:给定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问题,过氧化钠的性质、。
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A中,NH4++OH-=NH3·H2O;B中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与过氧化钠也不反应,故可以大量共存。
C中,HCO3—+OH—=CO32—+H2O,Ca2++ CO3— =CaCO3↓,Mg2++CO32—=MgCO3↓;D中的SO3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过氧化钠会将其氧化成SO42-。
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sCl CBr4CF4B. SiO2CsCl CF4CBr4C. CsCl SiO2CBr4CF4D. CF4 CBr4 CsCl SiO2[答案]A。
[解析]考查:比较各种不同类型的晶体熔点高低。
比较固体物质的熔点时,首先是区分各晶体的类型:SiO2为原子晶体,CsCl为离子晶体,CBr4、CF4分别为分子晶体。
这几类晶体的熔点高低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在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中,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CBr4 > CF4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答案]D。
[解析]考查:判断同分异构体、根据有机物名称写出其结构简式的能力。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名称,知道各选项中有机物的碳原子数是一样多的。
D选项中的甲基丙烯酸中有两个双键(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而甲酸丙酯中只有一个碳氧双键,故这两种物质不是同分异构体。
2008高中化学试卷真题
![2008高中化学试卷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1bc0a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f.png)
2008高中化学试卷真题2008年的高中化学试卷真题是一份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高考化学科目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份宝贵的教学参考材料。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2008年高中化学试卷真题的内容,它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二氧化碳B. 蔗糖C. 氯化钠D. 酒精2. 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 易失电子B. 易得电子C. 化学性质稳定D. 化学性质不稳定3.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2Na + H2O → 2NaOH + H2↑B. Na + H2O → NaOH + H2↑C. 2Na + 2H2O → 2NaOH + H2OD. 2Na + 2H2O → 2NaOH + O2↑4. 以下物质中,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 氧气和臭氧B. 金刚石和石墨C. 红磷和白磷D. 氢气和氧气5.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请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1摩尔铁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摩尔数。
2. 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说明最外层电子数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3. 请解释什么是化学平衡,并给出一个典型的化学平衡反应的例子。
4. 写出水的离子化方程式,并解释其意义。
5. 描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给出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实验中如何鉴别酸性和碱性溶液,并说明鉴别的原理。
2. 请解释什么是溶液的饱和度,并举例说明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3. 描述实验中如何测定溶液的pH值,并说明测定pH值的意义。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已知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1 mol/L,求该溶液的pH值。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知识总结与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知识总结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271a3231126edb6f1a102a.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知识总结与解析5.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时,有0.1mol电子转移[答案] D。
[相应考点知识点归纳]应该对比掌握15种原电池相关知识⑴.铜锌非氧化性强酸溶液的原电池(伏打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锌片,电解质溶液:稀硫酸)①.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2H+ = Zn2+ + H2↑②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ⅰ、电极反应式:正极(Cu):2H+ +2e-=H2↑(还原反应);负极(Zn):Zn -2e-=Zn2+ (氧化反应)。
ⅱ、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2.24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6.5克,电解质溶液质量增重6.3克。
③微粒移动方向:ⅰ、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锌片,电子由锌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运载电荷)向锌片移动,H+ (参与电极反应)向铜片移动得电子放ⅱ、在内电路:SO-24出氢气。
⑵.铜锌强碱溶液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锌片,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H2↑①.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 +2OH- =ZnO-22②.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ⅰ、电极反应式:正极(Cu):2H+ +2e-=H2↑(还原反应);修正为:2H2O+2e- =H2↑+2OH-;+2H2O负极(Zn):Zn -2e-=Zn2+ (氧化反应);修正为:Zn +4OH--2e-=ZnO-22ⅱ、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2.24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6.5克,电解质溶液质量增重6.3克。
③、微粒移动方向:ⅰ、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锌片,电子由锌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一)及解析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一)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672b3ba5e9856a56126071.png)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第Ⅰ卷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2.(3分)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sCl、CBr4、CF4B.SiO2、CsCl、CF4、CBr4C.CsCl、SiO2、CBr4、CF4D.CF4、CBr4、CsCl、SiO23.(3分)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4.(3分)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5.(3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I、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6.(3分)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B.C.D.7.(3分)已知HX的酸性比HY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NaX和NaY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X)>c(HY)>c(H+)B.c(OH﹣)>c(X﹣)>c(Y﹣)>c(H+)C.c(OH﹣)>c(Y﹣)>c(X﹣)>c(H+)D.c(OH﹣)>c(HY)>c(HX)>c(H+)8.(3分)电解100mL含c(H+)=0.3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 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A.0.10mol∕LAg+B.0.20mol∕LZn2+C.0.20mol∕LCu2+D.0.20mol∕LPb2+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9.(16分)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请回答:(1)软锰矿制备K2MnO4的化学方程式是;(2)K2MnO4制备KMnO4的离子方程式是;(3)若用2.5g软锰矿(含MnO2 80%)进行上述试验,计算KMnO4的理论产量;(4)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上述制得的KMnO4产品0.165g,恰好与0.335g纯Na2C2O4反应完全.计算该KMnO4的纯度.10.(15分)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1)5种化合物分别是V、W、X、Y、Z(填化学式)(2)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的某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3)V的电子式是.11.(13分)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1)元素Z是;(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12.(16分)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2)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则D分子式为,D具有的官能团是;(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Ⅰ卷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2008•全国卷Ⅰ)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分析】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OH﹣,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说明溶液中离子不与Na2O2或OH﹣反应,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解答】解:A.NH4+与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在碱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Mg2+与OH﹣反应,Ca2+、HCO3﹣与OH﹣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SO32﹣具有还原性,可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2.(3分)(2008•全国卷Ⅰ)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sCl、CBr4、CF4B.SiO2、CsCl、CF4、CBr4C.CsCl、SiO2、CBr4、CF4D.CF4、CBr4、CsCl、SiO2【分析】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相同晶体从影响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分析.【解答】解:SiO2为原子晶体,CsCl为离子晶体,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则SiO2熔点最高,其次为CsCl,CBr4和CF4都为分子晶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则熔点:CBr4>CF4,固有:SiO2>CsCl>CBr4>CF4,故选A.3.(3分)(2008•全国卷Ⅰ)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分析】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据此判断.【解答】解: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分子式相同,含有相同数目的羟基,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2﹣甲基丁烷和戊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D.4.(3分)(2008•全国卷Ⅰ)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分析】根据元素序数判断元素种类,结合元素的化合价判断.【解答】解:A.原子序数为为3的元素为Li,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为Cl,可形成LiCl,故A不选;B.原子序数为为1的元素为H,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为O,可形成H2O2,故B 不选;C.原子序数为为1的元素为H,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为C,可形成C2H2,故C 不选;D.原子序数为为7的元素为N,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为Mg,可形成Mg3N2,故D选.故选D.5.(3分)(2008•全国卷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I、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分析】A、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的为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有两类,一是非金属单质,二是结构对称的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C、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D、根据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解答】解:A、CO2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叠,属于非极性分子,故A错误.B、CH4、CCl4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叠,属于非极性分子,但存在的化学键是极性键,故B正确.C、F、CI、Br、I的非金属逐渐减弱,所以HF、HCI、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错误.D、H2O是V型分子,CS2、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故D错误.故选B.6.(3分)(2008•全国卷Ⅰ)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B.C.D.【分析】由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A正确.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B正确.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C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D正确.故选:C.7.(3分)(2008•全国卷Ⅰ)已知HX的酸性比HY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1的NaX和NaY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X)>c(HY)>c(H+)B.c(OH﹣)>c(X﹣)>c(Y﹣)>c(H+)C.c(OH﹣)>c(Y﹣)>c(X﹣)>c(H+)D.c(OH﹣)>c(HY)>c(HX)>c(H+)【分析】HX的酸性比HY弱,则NaX的水解程度大于NaY的水解程度,且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HX的酸性比HY弱,则NaX的水解程度大于NaY的水解程度,且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存在X﹣+H2O⇌HX+OH﹣、Y﹣+H2O⇌HY+OH﹣,则c(OH﹣)>c(HX)>c(HY)>c(H+),且水解的程度不大,所以c(Y﹣)>c(X﹣)>c(OH﹣)>c(H+),故选A.8.(3分)(2008•全国卷Ⅰ)电解100mL含c(H+)=0.3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A.0.10mol∕LAg+B.0.20mol∕LZn2+C.0.20mol∕LCu2+D.0.20mol∕LPb2+【分析】在电解池中,阴极上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银离子>铜离子>氢离子,只有放电顺序在H+前的才析出金属,根据电极反应结合电子守恒来计算即可.【解答】解:Zn2+和Pb2+的放电顺序都在H+后面,所以含有这两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阴极上放出H2,而含有银离子和铜离子这两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Ag和Cu金属先在阴极析出.A、0.10mol∕LAg+在氢离子之前放电,金属银的质量是0.1mol/L×0.1L×108g/mol=1.08g;B、Zn2+的放电顺序在H+后面,所以含有这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阴极上放出H2,不会析出金属;C、铜离子先放电,100mL0.20mol∕LCu2+就会得到0.04mol电子,所以析出金属铜的质量为:×0.04mol×64g/mol=1.28g;D、Pb2+的放电顺序在H+后面,所以含有这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阴极上放出H2,不会析出金属.所以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0.20mol∕LCu2+.故选C.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9.(16分)(2008•全国卷Ⅰ)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请回答:(1)软锰矿制备K2MnO4的化学方程式是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2)K2MnO4制备KMnO4的离子方程式是3MnO42﹣+4H+═MnO2↓+2MnO4﹣+2H2O;(3)若用2.5g软锰矿(含MnO2 80%)进行上述试验,计算KMnO4的理论产量;(4)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5Na2C2O4+8H2SO4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5)上述制得的KMnO4产品0.165g,恰好与0.335g纯Na2C2O4反应完全.计算该KMnO4的纯度.【分析】(1)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来书写反应方程式;(2)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来书写反应方程式;(3)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及二氧化锰的质量代入计算;(4)根据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书写反应方程式;(5)利用(4)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恰好与0.335g纯Na2C2O4反应完全来计算.【解答】解:(1)由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则反应为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故答案为: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2)由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则反应为3MnO42﹣+4H+═MnO2↓+2MnO4﹣+2H2O,故答案为:3MnO42﹣+4H+═MnO2↓+2MnO4﹣+2H2O;(3)由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3MnO42﹣+4H+═MnO2↓+2MnO4﹣+2H2O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计量关系为:MnO2→K2MnO4→KMnO487 158×2.5×80% xx=,答:KMnO4的理论产量是2.4g;(4)由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则反应为2KMnO4+5Na2C2O4+8H2SO4 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故答案为:2KMnO4+5Na2C2O4+8H2SO4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5)设该KMnO4的纯度为y,根据2KMnO4+5Na2C2O4+8H2SO4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可知,KMnO4﹣﹣﹣Na2C2O4×158 1340.165×y 0.335y=,答:该KMnO4的纯度为95.8%.10.(15分)(2008•全国卷Ⅰ)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1)5种化合物分别是V CaC2、W CaO、X CO2、Y Ca(OH)2、Z C2H2(填化学式)(2)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的某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CO2=Ca (HCO3)2;(3)V的电子式是.【分析】无色气体Z能燃烧生成水和无色无味气体X,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根据元素守恒知,Z含有H元素,应该是烃,固体C和水反应生成Y和烃,碳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所以V是碳化钙,Y是氢氧化钙,Z 是乙炔;加热条件下,碳化钙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W是氧化钙,X 是二氧化碳.【解答】解:无色气体Z能燃烧生成水和无色无味气体X,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根据元素守恒知,Z含有H元素,应该是烃,固体C和水反应生成Y和烃,碳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所以V是碳化钙,Y是氢氧化钙,Z是乙炔;加热条件下,碳化钙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W是氧化钙,X 是二氧化碳.(1)通过以上分析知,V、W、X、Y、Z分别是CaC2、CaO、CO2、Ca(OH)2、C2H2;故答案为:CaC2、CaO、CO2、Ca(OH)2、C2H2;(2)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的物质是碳酸氢钙,氢氧化钙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2CO2=Ca(HCO3)2;故答案为:Ca(OH)2+2CO2=Ca(HCO3)2;(3)碳化钙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11.(13分)(2008•全国卷Ⅰ)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1)元素Z是氧;(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O+CO M+CO2、MO+C M+CO↑、CO2+C2CO、2MO+C2M+CO2↑(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分析】(1)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说明MZ和碳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判断MZ所含元素;(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氮气,直到反应管冷却,不会发生倒吸;(3)由题意可知,MZ与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M与二氧化碳,可能会生成一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与MZ反应生成M与二氧化碳;(4)在高温下会与碳反应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石灰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排到大气中会污染空气,肯定要进行尾气处理,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设计处理方案.【解答】解:(1)通过题意知,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说明粉末和碳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知,Z是氧元素,故答案为:氧;(2),因为停止加热后,继续通氮气,直到反应管冷却,不会发生倒吸,故停止加热前不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答:不需要;因有N2不断通入,b瓶溶液不会倒吸至a管;(3)由题意可知,MZ与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M与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与MZ反应生成M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MO+CO M+CO2、MO+C M+CO↑、CO2+C2CO、2MO+C2M+CO2↑,故答案为:MO+CO M+CO2、MO+C M+CO↑、CO2+C2CO、2MO+C2M+CO2↑;(4)本实验的尾气需要处理,因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会与碳反应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石灰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排到大气中会污染空气.一般用燃烧的方法处理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用双孔塞把b塞起来,一个孔导入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以除去二氧化碳,另一孔导出,在导管口处点燃,出去一氧化碳,或连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粉末的反应管,答:需处理,因为尾气中含有CO,CO有毒排到大气中会污染空气,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的玻璃管.12.(16分)(2008•全国卷Ⅰ)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2)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则D分子式为C4H8O2,D具有的官能团是羧基;(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分析】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结合其分子式知C的结构简式为;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所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说明D中含有羧基,羧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则剩余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为丙基,所以D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C和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A,则A的结构简式为,D和F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结合G的分子式知,F可能的结构简式,E和F反应生成B,则E的结构简式可能为.【解答】解: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结合其分子式知C的结构简式为;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所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说明D中含有羧基,羧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则剩余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为丙基,所以D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C和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A,则A的结构简式为,D和F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结合G的分子式知,F可能的结构简式,E和F反应生成B,则E的结构简式可能为.(1)通过以上分析知,C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2)D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所以D的分子式为C4H8O2,D中含有羧基,故答案为:C4H8O2;羧基;(3)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和D,所以其水解方程式为:,故答案为:;(4)通过以上分析知,F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E的结构简式可能为:,故答案为:.。
2008年高考全国一卷化学试题
![2008年高考全国一卷化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64c2c4b14e852458fb57c2.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在溶液中加入中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Ba2+、Cl—、NO3—B. K+、AlO2—、Cl—、SO42—C. Ca2+、Mg2+、NO3—、HCO3—D. Na+、Cl—、CO32—、SO32—7. 下列化合物,按其品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SiO2CaCl CBr4 CF2B. SiO2 CsCl CF4 CBr4C. CsCl SiO2CBr4 CF4D. CF4 CBr4 CsCl SiO28. 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 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 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9. 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 3和17B. 1和8C. 1和6D. 7和12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 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 HF、HCl、HBr、Hl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 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11. 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12. 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c(OH)>c(HA)>c(HB)>c(H+)B. c(OH-)>c(A-)>c(B-)>c(H+)C.c(OH-)>c(B-)>c(A-)>c(H+)D.c(OH-)>c(HB)>c(HA)>c(H+)13. 电解100mL含c(H+)=0.30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A.0.10mol/LAg+B.0.02mol/L Zn2+C.0.20mol/L Cu2+D.0.20mol/L Pb2+26.(16分)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 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
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0ec9fafab069dc50220165.png)
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化学试题解析说明:这个解析是自己的解答的。
其中有些内容拿不准,比如,28题的MZ到底是什么物质。
再者,解答过程中可能也存在一些错误。
另外,29题的结构简式书写太麻烦——鄙人电脑操作水平一般,所以干脆用的是语言叙述,请见谅。
望读者不吝指教。
谢谢!!【总体评价】1.考查了高中化学中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
重视了化学原理的考查。
比较紧地扣住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2.难度不小。
3.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大都不是教材上的现成的方程式。
4.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贯穿于理论和概念的考查之中。
5.题型、题量等沿袭了以前的高考。
6.题目大都似曾相识,但又没做过原题。
对所有的考生都是公平的。
7.应该说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题。
总体评价:优秀。
【题目的解析】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考查的主要知识]过氧化钠的性质、离子共存问题。
[解析]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A中, NH4++OH-=N H3·H2O;B中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与过氧化钠也不反应,故可以大量共存。
C中,HCO3-+OH-=CO32-+H2O,Ca2++ CO3-=CaCO3↓,Mg2++CO32-=MgCO3↓;D中的SO3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遇到过氧化钠会被氧化为SO42-。
[答案] B。
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sCl CBr4CF4B、SiO2CsCl CF4 CBr4C、CsCl SiO2CBr4CF4D、CBr4CF4CsCl SiO2[考查的主要知识]各种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熔点高低的比较。
[解析]比较固体物质的熔点时,现分清各晶体的类型:SiO2CsCl CBr4CF4分别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
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答案
![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9b51c6f705cc1755270986.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II)6.C 7.D 8.B 9.C 10.D 11.A 12.C13.A 26.(15分)(1)32Cl 2(g) + P(s) == PCl 3(g) ∆H = -306 kJ/mol (2)PCl 5(g) == PCl 3(g) + Cl 2(g) ∆H = 93 kJ/mol25% 大于(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399 kJ/mol 等于 (5)PCl 5+4H 2O = H 3PO 4+5HCl 27.(15分)(1)分子 干冰(2)正四面体 非极性 Si 3N 4(3)三角锥 H ×·H×··N ···N ··×·×·H H(4)CS 2 和 CCl 4·×S ···C ····×××·S ··· 非极性 28.(13分)(1)①23CO -和23SO -可能存在,因它们水解呈碱性②23CO -肯定存在,因产生的气体是2CO ;23SO -不存在,因为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③Br -,I -不存在,因没有溴和碘的颜色出现④24SO -存在,因4BaSO 不溶于盐酸⑤Cl -存在,因与Ag +形成白色沉淀(2)3NO -29.(17分) (1)CH 3CH 3O OH322(CH )C CH =(2)CH 2CCH 3CHO(3)CH 2CH 2Cl CH 3CNaOHCH 2CH 2OH CH 3C+NaCl+CH 2CH 3Cn COCH 3CH 2CH 3C nCOOCH 3(4)水解反应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 (5)CH 2=CHCH 2COOH CH 3CH=CHCOOH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6.答案:C解析:丙烷可以看作是甲烷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分别被碳原子取代,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丙烷中的三个碳原子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A 正确。
2008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08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ebc33a10661ed9ad51f3d7.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u 64一、选择题6.在溶液中加入中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a2+、Cl-、B.K+、、Cl-、C.Ca2+、Mg2+、、D.Na+、Cl-、、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 CsCl CBr4 CF4B.SiO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 CBr4 CF4D.CF4 CBr4 CsCl SiO2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B.1和8C.1和6D.7和12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11.已知:4NH3(g)+5O2(g)=4NO(g)+6H2(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 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A)>c(HB)>c(H+)B. c(OH-)>c(A-)>c(B-)>c(H+)C. c(OH-)>c(B-)>c(A-)>c(H+)D. c(OH-)>c(HB)>c(HA)>c(H+)13.电解100mL含c(H+)=0.30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A.0.10mol/LAg+B.0.02mol/L Zn2+C.0.20mol/L Cu2+D.0.20mol/L Pb2+二、非选择题26.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 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
2008年高考化学真题版12套(附答案)
![2008年高考化学真题版12套(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8cce72168884868762d6a4.png)
目录08年高考 (2)山东卷 (2)全国新课标卷 (11)全国卷Ⅰ (18)全国卷Ⅱ (22)北京卷 (27)天津卷 (32)江苏卷 (37)上海卷 (48)四川卷 (57)重庆卷 (64)广东卷 (69)海南卷 (89)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收集08年高考山东卷9、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 .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B .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2CO 和O H 2 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D.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10、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B 、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 、60C 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D 、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SiH 比4CH .稳定 B .-2O 半径比-F 的小C .Na 和Cs 属于第ⅠA 族元素,Cs 失电子能力比Na 的强D .P 和As 属于第ⅤA 族元素,43PO H 酸性比43AsO H 的弱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B .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C .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D .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 —C 单键 13、A N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l0mL 质量分数为98%的42SO H ,用水稀释至l00 mL ,42SO H 的质量分数为9 .8%B .在22O H +2Cl =2HCI+2O :反应中,每生成32 g 氧气,则转移2A N 个电子C .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的A N 的CO 、42H C 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 .4 L ,质量为28 gD .一定温度下,l L0 .50mo l ·1-L Cl NH 4溶液与2 L0 .25mo l ·1-L Cl NH 4溶液含+4NH 物质的量不同14、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222)()(H c CO c O H c CO c ⋅⋅。
2008年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
![2008年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62da1bf18583d04964595a.png)
2008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全析全解2008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全析全解
![2008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全析全解2008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全析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3d086ec45a8102d277a22f60.png)
2008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全解全析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共48分)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答案] B。
[解析]考查:给定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问题,过氧化钠的性质、。
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A中,NH4++OH-=NH3·H2O;B中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与过氧化钠也不反应,故可以大量共存。
C中,HCO3—+OH—=CO32—+H2O,Ca2++ CO3— =CaCO3↓,Mg2++CO32—=MgCO3↓;D中的SO3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过氧化钠会将其氧化成SO42-。
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sCl CBr4CF4B. SiO2CsCl CF4CBr4C. CsCl SiO2CBr4CF4D. CF4 CBr4 CsCl SiO2[答案]A。
[解析]考查:比较各种不同类型的晶体熔点高低。
比较固体物质的熔点时,首先是区分各晶体的类型:SiO2为原子晶体,CsCl为离子晶体,CBr4、CF4分别为分子晶体。
这几类晶体的熔点高低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在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中,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CBr4 > CF4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答案]D。
[解析]考查:判断同分异构体、根据有机物名称写出其结构简式的能力。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名称,知道各选项中有机物的碳原子数是一样多的。
D选项中的甲基丙烯酸中有两个双键(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而甲酸丙酯中只有一个碳氧双键,故这两种物质不是同分异构体。
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
![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https://img.taocdn.com/s3/m/ffec7f98284ac850ad024261.png)
A. a (A - N m) mol
A m
B. a (A - N) mol
A
1
C. a (A - N) mol
A m
D. a (A - N m) mol
A
12.(NH4)2SO4 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 SO2、H2O、N2 和 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
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SO2、H2O、N2、NH3
B.N2、SO2、H2O、NH3
C.N2、SO2、NH3、H2O
D.H2O、NH3、SO2、N2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2 (g) H2 (g) CO(g) H2O(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
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物质的量 物质 实验
A (C8H16O2)
C
浓H2SO4,
(C4H10O)
3
(1)分析上述 5 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实验①
;
实验②
;
实验③
;
实验④
;
实验⑤
;
(2)上述 5 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பைடு நூலகம்
29.(17 分)
A、B、C、D、E、F、G、H、I、J 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
B (C4H8O2)
H+ ②
NaOH 溶液, ①
;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 T1 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0.80 mol PCl5,反应
2
达平衡时 PCl5 还剩 0.60 mol,其分解率1 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 T1 升高到 T2,平
衡时 PCl5 的分解率为 2 , 2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f3299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7.png)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2.(5分)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的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石蕊:5.0~8.0、酚酞:8.2~10.0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3.(5分)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Si、C、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C.SiO2和CO2中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4.(5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12.则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1mol?L﹣1 B.0.017mol?L﹣1C.0.05mol?L﹣1 D.0.50mol?L﹣15.(5分)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几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6.(5分)(2008?全国理综Ⅱ,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Hm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A﹣N+m)mol B.(A﹣N)molC.(A﹣N)mol D.(A﹣N+m)mol7.(5分)(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A.SO2、H2O、N2、NH3 B.N2、SO2、H2O、NH3C.N2、SO2、NH3、H2O D.H2O、NH3、SO2、N28.(5分)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物质物质的量实验 CO2 H2 CO H2O 甲 amol amol 0mol 0mol 乙 2amol amol 0mol 0mol 丙 0mol 0mol amol amol 丁 amol 0mol amol a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二、非选择题9.(15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现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10.(15分)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的五种,Q的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X、Y与Z不同族,Y和Z的离子与Ar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Z.(1)Q的最高价氧化物,其固态属于晶体,俗名叫;(2)R的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它与X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其化学式是;(3)X的常见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它的另一氢化物X2H4是一种火箭燃料的成分,其电子式是;(4)Q分别与Y、Z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和;Q与Y形成的分子的电子式是,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11.(13分)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3﹣、CO32﹣、SO32﹣、SO42﹣、Cl﹣、Br﹣、I﹣.为了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①所得溶液呈碱性;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③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实验⑤.(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的离子是.12.(17分)A、B、C、D、E、F、G、H、I、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1)B和C均为有支链的有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D的结构简式为.(2)G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的结构简式.(3)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是.⑨的化学方程式是.(4)①的反应类型是,④的反应类型是,⑦的反应类型是.(5)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的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考点】I3:烷烃及其命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D、属于石油分馏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解答】解: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故A正确;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丙烷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丁烷,故丁烷沸点高,更易液化,故C错误;D、丙烷属于石油分馏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故D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化学部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6分)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 .B.26M3+C .D .2.(6分)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B.Na2O2Na2CO3C.NaOH Na2CO3D.Na2O2NaOH Na3CO33.(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4.(6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①KOH、Na2SO4、AlCl3②NaHCO3、Ba(OH)2、H2SO4③HCl、NaAlO2、NaHSO4④Ca(OH)2、Na2CO3、BaCl2.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6分)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m X a+与n Y b﹣,得m+a=n﹣bB.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C.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D.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X一定大于H n Y6.(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42﹣)>c(NH4+)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C.pH=11的NaOH溶液与pH=3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D.向0.1mol/L 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增大7.(6分)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上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D.反应吸收0.025Q kJ热量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8.(16分)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1)5.8g甲完全燃烧可产生0.3mol CO2和0.3mol H2O,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2)苯氧乙酸有多种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有2种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是(写出任意2种的结构简式),.(3)已知:菠萝酯的合成路线如下:①试剂X不可选用的是(选填字母).a.CH3COONa溶液b.NaOH溶液c.NaHCO3溶液d.Na2CO3溶液②丙的结构简式是,反应II的反应类型是.③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是.9.(13分)常状况下,X、Y和Z是三种气态单质.X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Y和Z均由元素R组成,反应Y+2I﹣+2H+═I2+Z+H2O常作为Y的滴定反应.(1)Y与Z的关系是(选填字母).a.同位素b.同系物c.同素异形体d.同分异构体(2)将Y和二氧化硫分别通入品红溶液,都能使品红褪色.简述用褪色的溶液区别二者的实验方法.(3)举出实例说明X的氧化性比硫单质的氧化性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气体(CN)2与X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与H2反应生成HCN(其水溶液是一种酸).①HCN分子中含有4个共价键,其结构式是.②KCN溶液显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5)加热条件下,足量的Z与某金属M的盐MCR3(C为碳元素)完全反应生成CR2和M m R n(m、n均为正整数).若CR2质量为ω1g,M m R n质量为ω2g,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M m R n中m:n=(用含ω1、ω2和a的代数式表示).10.(17分)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
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
已知:X+Y Z+W(1)Y的电子式是。
(2)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3)用图1所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
有下列主要操作: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一定温度下,将1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
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
11.(14分)由Fe2O3、Fe、CuO、C、A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品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1)取少量溶液X,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通入CO2,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写化学式).(2)Z为一种或两种气体:①若Z只为一种气体,试剂a为饱和NaHCO3溶液,则反应I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②若Z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试剂a为适量水,则Z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3)向Y中通入过量氯气,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4)取Y中的溶液,调pH约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mol I﹣时,共转移3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另取原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Y中的红色固体,则原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各组合中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2008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6分)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 .B.26M3+C .D .【考点】41: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D6:水的电离.【专题】51G: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依据水的电离是一电离平衡,根据影响因素来进行判断,影响因素有温度、酸、碱、盐等,加热促进电离;加酸、加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解答】解:A、微粒表示的是酸水溶液中抑制水的电离,故A不符合;B、离子符号表示的是三价铁离子,水溶液中能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B不符合;C、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氯离子,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故C符合;D、结构式表示的是醋酸根离子,水溶液中能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D不符合;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根据微粒的几种表示式来判断微粒的性质,确认对水的电离的影响.2.(6分)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B.Na2O2Na2CO3C.NaOH Na2CO3D.Na2O2NaOH Na3CO3【考点】GF: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526: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发生2NaHCO3=Na2CO3+CO2↑+H2O,与过氧化钠可能发生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结合物质的物质的量解答。
【解答】解:根据反应式:2NaHCO3=Na2CO3+CO2↑+H2O,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根据计量关系,可知2mol NaHCO3生成CO2和H2O各1mol,Na2O2只有1mol,故其恰好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气体排出后,只剩余Na2CO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过氧化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相关的化学反应,对于这类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题目,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住物质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反应,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应该“了如指掌”,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3.(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考点】A6: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GR: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专题】51D:化学键与晶体结构;527: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根据活泼金属和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来回答判断;B、阴离子并不一定都具有还原性,如氢氧根离子性质稳定,有的阴离子具有氧化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氨基酸、碳酸氢盐等;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但是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解答】解:A、活泼金属钠和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先是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金属钠不会和盐之间直接反应,故A错误;B、阴离子并不一定都具有还原性,有的阴离子具有氧化性,如次氯酸根离子,故B错误;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氨基酸、碳酸氢盐等,故C错误;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但是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所以分子晶体中可能不存在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涉及元素以及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等方面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4.(6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①KOH、Na2SO4、AlCl3②NaHCO3、Ba(OH)2、H2SO4③HCl、NaAlO2、NaHSO4④Ca(OH)2、Na2CO3、BaCl2.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PS: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专题】54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①Na2SO4与其它两种物质均不反应,KOH与AlCl3互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②Ba(OH)2与其它两种物质反应均生成沉淀,先判断出Ba(OH)2,Ba(OH)2与一物质生成沉淀后,用其沉淀与另一种物质反应,若有气体放出,原沉淀为碳酸钡,所加的物质为硫酸;若无气体放出,则原沉淀为硫酸钡;③NaAlO2与其它两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④Na2CO3与其它两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解答】解:①Na2SO4与其它两种物质均不反应,KOH与AlCl3互滴,一是先生成沉淀后溶解,一是沉淀立即消失,之后沉淀不再消失,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①选;②Ba(OH)2与其它两种物质反应均生成沉淀,先判断出Ba(OH)2,Ba(OH)2与一物质生成沉淀后,用其沉淀与另一种物质反应,若有气体放出,原沉淀为碳酸钡,所加的物质为硫酸;若无气体放出,则原沉淀为硫酸钡,因此可以鉴别三种物质,故②选;③NaAlO2与其它两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均为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耗,不能鉴别HCl、NaHSO4,故③不选;④Na2CO3与其它两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均生成白色沉淀,三种物质中只能鉴别出Na2CO3,故④不选;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