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胰联合移植的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和进展

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和进展

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和进展彭丹凤;贾伟平【摘要】胰岛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相较与胰腺移植,它较为简单和方便,但存在组织来源匮乏和免疫移植排斥等障碍.新的胰岛分离纯化方法提高了供移植的胰岛的纯度和活性.成体干细胞研究、异种移植研究,有望解决移植的供源问题.Edmonton方案在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诱导剂的研究可以提高临床胰岛移植的成功率.%Objective Pancreatic islet transplantatio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diabetes, especially in type 1 diabetes. It can provide diabetes management with good glycemic control and insulin independence. Compared to pancreas transplantation, islet transplantation is technically much simplier and safer. However, currently its clinical use is highly restricted by a series of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lack of sufficient donor organs and the side effects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With recent advances in methods of islet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 can get better donor organs. Deriving islet cells from other sources such as pigs, human pancreatic duct cells, fetal pancreatic stem cell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 will overcome shortage of donor organs. The use of the Edmonton protocol has been proved to be the key procedure of clinical islet transplantation. And study of new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and immunomodulators can provide higher rate of success for clinical islet transplantation.【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2(011)011【总页数】4页(P865-868)【关键词】胰岛移植;糖尿病;治疗【作者】彭丹凤;贾伟平【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疾病,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1]。

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器官移植方面,干细胞也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一、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越来越显著,器官供给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器官移植成为解决器官需求的重要方式。

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多能性的细胞,可以被应用于器官移植的各个阶段,例如干细胞的扩增培养、干细胞分化以及干细胞前体移植等。

一种关键的研究领域是器官再生,它需要能够恢复失去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通过将干细胞注入到受损的肝、肺、心脏等器官,可以修复这些器官的损失,并使其恢复正常功能,同时减少捐赠器官对供体的依赖。

这种方法已在实验室中得到了一些成功,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要继续研发和改善。

另一个关键的应用领域是器官移植前的器官维持。

器官转运和保存过程中,细胞和组织的缺氧等不利因素对器官的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一问题对于肝、肺、心脏等对缺血敏感的器官尤其明显。

通过将干细胞应用于器官冷静保存的过程中,可以保护组织和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从而提高器官质量和移植成功率。

二、目前的研究进展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

目前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合适的移植载体,以便将干细胞移植到器官中,并促进干细胞与宿主组织的整合。

目前的载体主要包括生物基质、支架和控释薄膜。

这些载体能够为移植的细胞和生长因子提供支持,并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二是研究更准确、更稳定、更有效地将干细胞移植到受体体内的技术。

研究人员需要寻找更加准确的方法来将干细胞注入到器官移植的部位,以确保细胞在宿主组织中能够定位到正确的位置。

同时,需要研究与组织工程有关的其他技术,如光造影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

三、展望和挑战随着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将面临许多挑战。

干细胞的应用涉及到许多技术问题,例如细胞扩增和分化、干细胞的注入和移植,以及移植后对组织的监测和评价等。

肝脏类器官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肝脏类器官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2021年㊀第11卷㊀第2期㊀148~154CurrentBiotechnology㊀ISSN2095 ̄2341进展评述Reviews㊀收稿日期:2020 ̄10 ̄12ꎻ接受日期:2021 ̄01 ̄12㊀联系方式:肖金平E ̄mail:1558086557@qq.comꎻ∗通信作者李程E ̄mail:59681374@qq.com肝脏类器官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肖金平ꎬ㊀曹云娣ꎬ㊀李程∗ꎬ㊀孙志坚浙江科途医学科技有限公司ꎬ浙江湖州313000摘㊀要:肝脏疾病易感性差异大且个体间的肝脏细胞存在明显的异质性ꎬ因此开发体外能够长期存活并具有代谢功能的人体类肝组织细胞模型ꎬ对治疗终末期肝病㊁开展肝脏致病机理研究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ꎮ过去十年中ꎬ体外三维类器官模型发展迅猛ꎬ为疾病模拟㊁精准化治疗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ꎬ显示出巨大潜力ꎮ肝脏类器官具有患者的基因表达与突变特征ꎬ在体外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肝脏细胞功能ꎬ已被应用于疾病模拟及药物有效性研究ꎬ并具有进行原位或异位移植发挥治疗作用的应用潜能ꎮ就干细胞㊁肝脏原代细胞等不同来源的肝脏类器官的发展及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ꎬ以期为肝脏类器官在疾病建模㊁药物发现和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ꎮ关键词:肝脏类器官ꎻ模型构建ꎻ药物研发ꎻ器官移植DOI:10.19586/j.2095 ̄2341.2020.0126中图分类号:R575ꎬQ48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ResearchProgressandApplicationofLiverOrganoidsXIAOJinpingꎬCAOYundiꎬLICheng∗ꎬSUNZhijianZhejiangKetuMedicalTechnologyCo.ꎬLtd.ꎬZhejiangHuzhou313000ꎬChinaAbstract:Thesusceptibilitytoliverdiseaseandthelivercellheterogeneityishighlyvariableꎬnecessitatinginvitropersonalizedhepaticmodelsystemtowardsdiseasemodelingꎬdrugdiscoveryꎬanddrugtoxicitystudies.Thereismuchadvancementinthedevelopmentof3Dinvitromodelsinthepastdecade.Theyprovideapowerfultoolformodelingpatient ̄specificdiseaseandestablishingpersonalizedtherapeuticapproaches.Liverorganoidsrepresentstheoriginalpatient ̄specifificgeneticsignatureandmutationsꎬandmaintainlivercellsfunctionsinvitroforalongtime.Theyhavebeenusedtomimicliverdiseaseꎬtestdrugefficacyandtoxicityꎬofferingnewperspectivesinorgantransplantation.Thisreviewevaluatedtheprogressandthecurrentapplicationofliverorganoidsfromstemcellsorprimarycellsindiseasemodellingꎬdrugvalidationandtoxicityassessmentꎬwhichwasexpectedtoprovidenewideasforresearchandapplicationofliverorganoidsindiseasemodelingꎬdrugvalidationꎬandorgantransplantation.Keywords:liverorganoidsꎻmodelbuildingꎻdrugvalidationꎻorgantransplantation㊀㊀类器官(organoids)是一种通过体外模拟器官微环境ꎬ由干细胞或其衍生而来的各种类型细胞经三维(3 ̄dimensionalꎬ3D)培养形成的器官特异性细胞集合[1]ꎮ作为体外形成的一种3D细胞簇ꎬ类器官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组织的能力ꎬ并且能够重现器官的体内功能[2 ̄3]ꎮ近年来ꎬ类器官培养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ꎬ其中已报道的包括胰腺[4]㊁肠[5]㊁胃[6]㊁肺[7]和前列腺[8]等多种类器官的构建及应用ꎬ不仅在体外可连续传代ꎬ而且能保持相对稳定的遗传学特征和表型[9]ꎮ不同病因所致的肝病死亡已成为全球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ꎬ由于肝细胞在体外培养的增殖能力有限[10]ꎻ同时ꎬ细胞株㊁细胞系㊁小鼠等构建的肝脏疾病模型在遗传代谢机制上和人具有较大差异ꎬ使其研究结果较难向临床转化ꎻ在体外肝细胞分子机制和药物疗效的研究中通常采用二维(2D)培养的肝细胞作为研究模型ꎬ但2D单层培养环境容易迫使肝细胞适应塑料表面环境ꎬ进而. All Rights Reserved.影响肝细胞的重要代谢途径ꎬ引起细胞骨架变化ꎬ使其失去细胞极性和酶活性ꎬ同时无法再现体内肝细胞的结构㊁生理和功能特征[11 ̄12]ꎮ而3D培养技术摆脱了上述条件的限制ꎬ在肝细胞疾病建模㊁肝脏移植及药物发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ꎮ1㊀肝脏类器官技术的发展长久以来ꎬ体外长期培养和扩增人源肝细胞一直是制约肝脏疾病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的瓶颈[10 ̄13]ꎮ目前人源肝脏类器官可由永生化细胞系㊁干细胞及肝脏原代细胞等多种来源的细胞ꎬ在体外通过悬浮球体培养㊁基质胶㊁支架等构建ꎮ本文着重对干细胞㊁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肝脏原代细胞此三种细胞来源的肝脏类器官进展进行探讨ꎮ1.1㊀干细胞来源的肝脏类器官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群ꎬ是机体组织㊁器官再生的基础[14]ꎮ干细胞来源的肝脏类器官主要由两种类型的干细胞产生: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ꎬES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ꎬiPSC)ꎮ研究发现ꎬ通过诱导小鼠或人的ES细胞可定向分化形成类肝细胞ꎬ其分化效率高达70%~80%[15]ꎮ据报道ꎬ通过ES细胞分化形成的类肝细胞具有上皮细胞样形态ꎬ能够实现糖原积累㊁分泌肝脏功能蛋白ALBUMIN㊁转运ICG等肝功能ꎬ部分具有CYP450酶活性[16 ̄17]ꎮ该来源的类肝细胞可用于HCV病毒感染ꎬ且可整合至CCL4诱导㊁Fah缺陷㊁DPP4缺陷的小鼠肝损伤模型中[18 ̄19]ꎮES细胞虽然经过诱导后能获得CYP450酶的一些特定的肝脏功能ꎬ但在药物代谢能力方面与原代肝脏细胞却相差很大ꎬ需要改进分化或培养条件才能达到研究所需要求ꎬ且该类细胞分化后一般会混杂未分化的细胞ꎬ很容易在移植时形成畸胎瘤ꎬ同时在异体细胞移植时易存在免疫排斥等问题[15ꎬ20 ̄21]ꎮiPSC来源的肝脏类器官主要通过逐步诱导分化的方式形成ꎮ研究发现利用特异性过表达转录因子对小鼠/人成体细胞诱导后利用重编程技术形成的iPSC细胞也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ꎬ能够实现糖原积累㊁分泌肝脏功能蛋白ALBUMIN及吸收ICG等功能[22 ̄23]ꎮ但2011年ꎬ有研究者将iPSC通过诱导分化形成数量较多的类肝实质细胞移植入由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ꎬ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体内后ꎬ其整合效率仅为8%~15%ꎬ且移植后的小鼠体内含人ALBUMIN的浓度极低ꎬ表明通过此诱导方法形成的类肝实质细胞中大部分肝细胞并不具有成熟的肝功能[24]ꎮ随后ꎬTakebe等[25]于2013年将iPSC来源诱导的肝细胞和人静脉内皮细胞及间充干细胞于基质胶平板上共培养后形成了类似于肝芽组织的聚合物ꎬ该3D聚合物成为了最初由iPSC源性肝细胞类器官雏形ꎮ自此经过不断优化和改进ꎬ通过将iPSC逐步诱导形成终末内胚层ꎬ然后到前祖细胞ꎬ最后形成肝细胞后ꎮOgawa等[26]通过加入维甲酸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㊁活化素A等诱导iPSC向胆管细胞类器官分化ꎮSampaziotis等[27]通过添加抑瘤素M㊁肝细胞生长因子等使其向肝细胞类器官分化ꎮ2017年Wu等[28]通过向iPSC来源的类器官经典培养基中添加25%的MTeSR(主要成分为维生素C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等)使其向内胚层及小部分中胚层分化ꎬ实现了肝细胞样细胞和胆管细胞样细胞的共分化ꎬ并在最后培养阶段加入胆固醇混合物显著促进了肝-胆类器官的形成与成熟ꎮ然而ꎬ多能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多种生长因子进行诱导分化形成肝脏类器官和促进该类器官成熟ꎬ该过程耗时较长ꎬ且存在成本较高㊁诱导和培养过程中容易因人为因素造成前后形成的肝脏类器官结构不一致等问题ꎮ同时ꎬ人们发现多能干细胞形成的类器官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生长停滞㊁组织特征表现异常的问题ꎬ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29 ̄30]ꎮ2020年Jeremy等[31]通过基因调控网络(generegulatorynetworksꎬGRN)系统技术和CRISPR技术在体外17d内即可构建出具有血液系统和4种主要细胞类型(包括肝细胞㊁胆管细胞㊁内皮细胞和星状细胞群)的人肝脏类器官ꎬ且该类器官在能量储存㊁化学物质转运㊁脂肪积累㊁酶的活性及蛋白质产生方面与成年人体肝脏功能较为接近ꎬ但研究人员指出该方法形成的类器官并不能反映肝功能的所有特性ꎬ如CYP2C19活性和尿素合成ꎮ1.2㊀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形成的肝脏类器官转分化是由一种已分化的细胞类型转化为另一种已分化细胞类型的过程ꎬ通过此技术诱导形941肖金平ꎬ等:肝脏类器官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All Rights Reserved.成的细胞一般具有较为成熟的状态和特定个体的功能ꎬ其方法主要包括生长因子诱导㊁抑制剂处理㊁转录因子诱导等ꎮ已有研究证实可利用小鼠成纤维细胞成功转化为其他类型细胞ꎬ而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细胞对谱系重新编程具有抗性[32]ꎮ2011年Wernig实验室首次利用与诱导小鼠神经细胞不同的转录因子共同作用于人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和新生儿成纤维细胞ꎬ经过转分化技术成功获得了人的神经细胞(iN细胞)ꎬ但其效率较低ꎬ且iN细胞的跨膜电位突触响应能力和去极化水平均较弱ꎬ表明形成的神经细胞并不属于成熟神经细胞[33]ꎮ2014年惠利健团队[34]采用过表达FOXA3㊁HNFlA和HNF4A3种转录因子能在14d内诱导人成纤维细胞(早期)转分化为稳定的无增殖能力的肝实质细胞类似细胞(hiHep细胞)ꎬ并利用过表达SV40largeTantige的HFFl细胞可获得增殖性hiHepLT细胞ꎬ获得的细胞不仅具有和肝实质细胞相似的基因表达谱ꎬ还具有分泌血清白蛋白㊁积累肝糖原㊁代谢异源物质等肝细胞功能(肝细胞功能鉴定标准见表1)ꎬ且将其植入肝损伤小鼠肝脏后发现ꎬ该细胞不仅可整合至小鼠肝脏内ꎬ还能达到治疗肝损伤的功效ꎬ首次证实了转分化形成的细胞可在体内发挥功能ꎮ表1㊀肝细胞功能的鉴定方法[35]Table1㊀Identificationcriteriaoflivercellquality观察指标鉴定方法形态学上皮样细胞形态基因表达分泌性血清蛋白:Alb㊁Aat㊁Tlr等细胞骨架蛋白:CKS㊁cK18转录因子:Hnf4a㊁Foxa2㊁Hnfla等转运蛋白:BSEP㊁MRP2等异种生物代谢:CypIa2㊁Cyp3a4等补体和凝血蛋白:Fga㊁C3㊁C5㊁F7等氨基酸代谢:Tat㊁Fah等细胞间连接蛋白:CDH1㊁Tjp1㊁Cldn2等糖原储存:G6P㊁Pckl等体外功能糖原储存:PASstainingUptakeofac ̄LDL&ICG分泌血清蛋白:Albuminꎬa ̄1 ̄antitrypsinꎬ等功能转运蛋白:胆汁酸排泄指数药物代谢:CYP450酶活力尿素合成:尿素的分泌体内功能细胞移植后肝病治疗动物模型动物肝脏移植1.3㊀肿瘤组织来源的类器官新鲜分离或组织保存液保存的原代肝组织可用于培养人肝脏类器官ꎬ培养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筛选肝组织中的LGR5+细胞ꎬ然后在主要含有R ̄spondin㊁内皮细胞生长因子㊁肝细胞生长因子㊁烟酰胺和成纤维生长因子10的肝脏类器官培养基中进行培养[36]ꎮ随着研究的不断更新ꎬ通过加入CAMP信号通路激动剂FSK和TGFβ受体抑制剂A8301对培养基进行改良后ꎬ可提高肝癌类器官的扩增效率[37]ꎮ自2017年日本TakahiroOchiya团队通过向培养中添加TGFβ抑制剂㊁GSK3抑制剂和ROCK抑制剂的方法ꎬ将小鼠成熟肝实质细胞成功去分化形成能在体外长期培养的肝前体细胞后ꎬ鄢和新团队[38]于2018年通过人肝实质细胞去分化形成了在体外扩增的肝脏干细胞ꎬ实现了原代肝细胞的扩增和逆转ꎬ成为肝病研制新细胞源ꎮ同年ꎬ惠利健团队通过对培养条件优化ꎬ利用去除培养基中的Rspo1㊁Noggin和forskolin成分ꎬ并加入Wnt3a等因子的方法ꎬ于2D培养技术下实现肝细胞扩增ꎬ再利用3D培养技术经诱导再分化成功构建出具有成熟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ꎬ且在体外能扩增至3~4代ꎬ在5%O2条件下可扩增至少8代ꎬ同时将其转移至肝衰竭小鼠体内发现ꎬ扩增的肝细胞与原代肝实质细胞具有类似的治疗肝衰竭小鼠的作用ꎬ其中超过70%小鼠存活ꎬ而设置的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39]ꎮ2018年HansClevers团队通过将组织消化的时间由1h延长至2~5h或12hꎬ结果达到了降低非肿瘤细胞数量的目的ꎬ并通过改变组织的起始培养条件ꎬ使用去除了经典培养基[37]中的R ̄spondin ̄1㊁Noggin和Wnt3aꎬ添加了地塞米松和Rhokinase抑制剂后ꎬ成功构建了8例不同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ꎬPLC)患者的人PLC衍生类器官ꎮ经检测后发现ꎬPLC衍生类器官不仅具有原组织结构和基因表达ꎬ且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不同的肿瘤组织和亚型亦能长期在体外扩增培养ꎮ同时ꎬ移植实验结果表明PLC衍生的类器官在体内具有致瘤性ꎬ并保留了其组织学特征和转移特性ꎬ可用于生物标志物鉴定和药物筛选试验[40]ꎮ2019年Liang等[41]研究发现人源肝癌类器官在同种培养基中长期培养后ꎬ可用于区分不同肿瘤组织及亚型ꎬ且能保留源组织的组织结构㊁基因图谱等ꎮ研究发现ꎬ原代组织来源的肝脏类051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器官与干细胞分化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诱导形成的类器官相比ꎬ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拷贝数或其他基因组结构的变异机率较低ꎬ能够更好地反应和稳定维持原样本的遗传特性ꎬ在类器官的培养中可能更有优势[36]ꎮ2㊀肝癌类器官的应用研究2.1㊀肝脏相关疾病模型的构建类器官可用于研究疾病的稳态㊁发展和作用机制ꎬ能够在疾病的诊断㊁治疗方面提供新方法ꎮ目前ꎬ已成功构建了不同种类肝脏疾病模型ꎬ为肝脏类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平台ꎮiPSC来源的肝脏类器官可用于模拟Alagille综合症(alagillesyndromeꎬALGS)㊁囊肿性纤维化(cysticfibrosisꎬCF)和传染性疾病三种肝脏疾病类型[42 ̄46]ꎮAlagille综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多系统疾病ꎬ伴有JAG1或NOTCH2突变ꎬ其主要特征之一是胆管异常引起的肝损伤[3ꎬ47 ̄48]ꎮCF是由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ꎬ可引发肝脏内的小胆管堵塞ꎮ2015年Lorent等[42]采用bioliatresone作用于鼠胆管细胞类器官后ꎬ发现类器官出现管腔变窄㊁细胞结构被破坏等现象ꎬ证实bioliatresone可导致胆道闭锁ꎬ同时该类器官可用于构建胆道闭锁先天性肝脏类疾病模型ꎮiPSC诱导后分化为胆管细胞ꎬ置于3D培养条件下ꎬ可形成具有胆管标志物表达和体内相似的胆管功能的胆管类器官ꎬ与实验对照组相比ꎬALGS患者的iPSC形成的类器官具有肝脏受损后的自我组装和再生能力[43]ꎮ从CF患者的iPSCs中产生的类器官具有CF的典型特征ꎬ如CFTR蛋白错折叠㊁氯离子通道和胆管细胞功能障碍[26 ̄27ꎬ44]ꎮBaktash等[45]利用HCV感染肝癌类器官ꎬ构建出的HCV疾病模型不仅可表达HCV定位相关因子ꎬ且可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ꎮ此外可利用重编程技术ꎬ将不同类型疾病相关基因的突变导入至正常类器官中ꎬ为肿瘤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提供良好的人源肿瘤类器官模型[46]ꎮ体外培养人原代肝细胞形成的类器官与体内肝脏的疾病状态最为相似[49]ꎮ以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lphal ̄antitrypsindeficiencyꎬAATD)为例ꎬ该遗传性疾病的特征是ALAT蛋白折叠异常ꎮ研究发现ꎬ从AATD患者原代人肝细胞形成的肝脏类器官可以模拟体内肝脏病理状态ꎬ形成的类器官表现出ALAT蛋白聚集和内质网应激㊁细胞凋亡数增加等现象[37ꎬ50]ꎮ此外ꎬ从原代人肝细胞形成的肝脏类器官也可用于高血糖㊁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体外代谢紊乱研究ꎬ如Ouchi等[51]将培养形成的肝脏类器官置于游离脂肪酸中ꎬ发现脂质物质在类器官中存在堆积现象ꎬ且随着培养环境中脂质含量的增加ꎬ类器官脂肪变性程度不断加重ꎬ表现出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等表型ꎬ证实该类器官可作为脂肪变性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模型ꎮ2.2㊀肝癌类器官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在药物筛选和开发过程中ꎬ传统临床前试验主要采用细胞系培养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物(PDX)模型ꎬ其中药物研发主要依赖永生化细胞系用于高通量筛选ꎮ但肝细胞是具有高度细胞极性和异质性的细胞ꎬ其细胞极性主要表现在肝细胞功能和形态等方面ꎬ而大多数2D培养的肝细胞在培养2~3天内便失去细胞极性ꎬ导致在2D培养的细胞系模型上无法得到准确真实的实验结果ꎮ另外ꎬ细胞系在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和耐受性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ꎬ大部分药物即使在前期通过了临床前试验ꎬ当其进入人体试验时仍以失败而告终[52 ̄54]ꎻ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物(PDX)模型虽然能够模拟原代肿瘤基因组结构㊁组织病理学及药敏反应ꎬ但由于异种差异使其基因的表达图谱与原发灶肿瘤区别较大ꎬ肿瘤异位移植中导致肿瘤形成部位不同ꎬ同时存在建模周期长和成功率低等问题[55]ꎮ因此迫切需要能重现原发患者肿瘤生理病理且可稳定扩增的体外模型用于临床前药物开发ꎮ肝癌类器官技术可从不同发病阶段的肝癌患者手术或活检组织中分离原代细胞ꎬ体外三维培养快速形成类器官ꎮ肝癌类器官不仅能重现原组织结构和其突变特征ꎬ而且能在体外长期培养时保持原组织的遗传稳定性ꎬ成为现有药物筛选模型的有益补充ꎮ因此ꎬ肝脏肿瘤类器官成为临床前药物筛选的有效模型ꎮ2017年Broutier等[40]揭示ꎬ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肝癌的基因突变谱对于不同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ꎬ如CTNNB1突变的肝细胞癌类器官对LGK974耐受ꎬ而胆管癌类器官对其较为敏感ꎮ据已有研究报告表明ꎬ通过利151肖金平ꎬ等:肝脏类器官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All Rights Reserved.用植物性多空水凝胶制造形成的合成型3D支架生长细胞ꎬ其尺寸仅为100μmꎬ可轻松将其用于96孔板中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和检测ꎬ该方法可产生数十至数百个特殊支架ꎬ并可将其与原始肝脏肿瘤的异质性和遗传特性结合用于肝癌药物的研发[56]ꎮ在一项药物研发实验中ꎬ研究者利用收集的2300种药物制剂作为SPECTRUM药物文库处理来源于PSC的肝脏类器官时ꎬ结果筛选出能够降低肝脏细胞中ApoB水平的9种强心苷制剂ꎬ可用于降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体内低蛋白胆固醇水平和心力衰竭的治疗ꎬ该研究成果有效推动了他汀类药物替代制剂的研发[29]ꎮ2.3㊀肝脏类器官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目前肝脏类器官在小鼠模型上实现的细胞移植应用研究ꎬ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ꎮ如Takebe等[25]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共培养的方式获得iPSC来源的类器官后ꎬ将其植入急性肝损伤的小鼠体内后ꎬ发现形成的类器官可在小鼠肝脏内迅速填充ꎬ并且小鼠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均提高ꎮ同时ꎬ将肝脏类器官植入Ⅰ型酪氨酸血症小鼠体内后ꎬ肝脏类器官亦可迅速增殖并在小鼠肝脏受损部位具有显著的填充效果[57]ꎮ另有研究发现ꎬ将肝外胆管类器官植入到不同的生物支架上ꎬ可获得相似的肝外胆管㊁胆囊壁的生物工程组织ꎬ并可成功修复胆囊受损小鼠胆囊壁及其胆外管损伤[58]ꎮ此外ꎬ有研究发现通过CRISPR技术将来自于人源干细胞的肝组织转化为肝脏类器官后ꎬ将其移植入具有肝损伤的小鼠体内ꎬ发现经移植后在动物血液中能够检测到人白蛋白ꎬ并可延长小鼠寿命[31]ꎮ3㊀展望肝脏类器官在体外保留了源组织的组织学特性和基因表达特征ꎬ同时与源组织高度相似的特性使其成为细胞系及动物模型的有益补充ꎮ肝脏类器官的构建不仅解决了肝脏肿瘤研究领域中肝实质细胞无法在体外长期培养和扩增的障碍ꎬ其在疾病模型构建㊁药物研发和细胞移植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ꎮ特别是对于肝癌这类具有强异质性的疾病ꎬ肝癌类器官未来有望实现针对个人的精准化医疗检测㊁取代试验动物进行药物毒理测试ꎬ并向着体外培养可用于临床㊁可移植㊁可改造器官的目标不断前行ꎮ然而ꎬ目前肝脏类器官在培养体系上仍存在成功率较低㊁培养成本高昂㊁组织细胞类型尚未健全㊁部分功能尚未具备等问题ꎮ例如缺少肝脏独特的免疫特征ꎬ包括高密度的免疫细胞浸润㊁较强的免疫原性和多种免疫微环境等ꎮ目前还无法在肝脏类器官模型中探究免疫药物在患者中的作用ꎮ未来通过技术的不断发展ꎬ实现肝脏类器官与神经㊁血管㊁间质细胞及免疫细胞等多种细胞的体外三维共培养ꎬ有可能利用肝脏类器官模型探究其与各组织间的相互作用ꎬ实现肝脏类器官技术在药物开发㊁疾病模型及个性化治疗领域更为广泛的应用与临床转化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LANCASTERMAꎬKNOBLICHJA.Organogenesisinadish:modelingdevelopmentanddiseaseusingorganoidtechnologies[J].Scienceꎬ2014ꎬ345(6194):1247125.[2]㊀HUCHMꎬKOOBK.Modelingmouseandhumandevelopmentusingorganoidcultures[J].Developmentꎬ2015ꎬ142(18):3113-3125.[3]㊀PRIORNꎬINACIOPꎬHUCHM.Liverorganoids:frombasicresearchtotherapeuticapplications[J].BMJOpenAccessꎬ2019ꎬ68(12):2228-2237.[4]㊀BROUTIERLꎬLAURAARꎬANDERSSON ̄ROLFꎬetal..Cultureandestablishmentofself ̄renewinghumanandmousea ̄dultliverandpancreas3Dorganoidsandtheirgeneticmanipu ̄lation[J].NatureProt.ꎬ2016ꎬ11(9):1724-1743. [5]㊀PETERSENNꎬREIMANNFꎬBARTFELDSꎬetal..GenerationofLcellsinmouseandhumansmallintestineor ̄ganoids[J].Diabetesꎬ2014ꎬ63(2):410-420. [6]㊀SINABꎬHANSC.Organoidsasmodelforinfectiousdiseases:cultureofhumanandmurinestomachorganoidsandmicroinjec ̄tionofHelicobacterpylori[J].J.Visual.Exper.ꎬ2015ꎬ2015(105):816-818.[7]㊀ROHANRNꎬSOUMEYAAꎬJONATHANSD.Organoidsasamodelsystemforstudyinghumanlungdevelopmentanddisease[J].Biochem.Biophys.Res.Commun.ꎬ2015ꎬ473(3):675-682.[8]㊀CHEEWCꎬMAHOSꎬMINGLꎬetal..Singleluminalepithe ̄lialprogenitorscangenerateprostateorganoidsinculture[J].NatureCellBiol.ꎬ2014ꎬ16(10):951-961. [9]㊀LIMꎬIZPISUABJC.Organoids ̄preclinicalmodelsofhumandisease[J].N.Engl.J.Med.ꎬ2019ꎬ380(6):569-579. [10]㊀MITAKAT.Thecurrentstatusofprimaryhepatocyteculture[J].Exp.Pathol.ꎬ1998ꎬ79:393-409.[11]㊀LIULP.Generationofliverorganoidsandtheirpotentialappli ̄cations[J/OL].StemCellsCancerHepatol.ꎬ2018ꎬ115-144[2021-01-28].https://doi.org/10.1016/B978-0-12-812301-0.00007-4.251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12]㊀RAMAIAHGARISCꎬDENBRAVERMWꎬHERPERSBꎬetal..A3DinvitromodelofdifferentiatedHepG2cellsphe ̄roidswithimprovedliver ̄likepropertiesforrepeateddosehigh ̄throughputtoxicitystudies[J].Arch.Toxicol.ꎬ2014ꎬ88(5):1083-1095.[13]㊀BHATIASNꎬUNDERHILLGHꎬZARETKSꎬetal..Cellandtissueengineeringforliverdisease[J/OL].Sci.Transl.Med.ꎬ2014(6):245sr2[2021-01-28].https://doi.org/10.1126/scitranslmed.3005975.[14]㊀ALISONMRꎬPOULSOMRꎬJEFFERYRꎬetal..Hepatocytesfromnon ̄hepaticadultstemcells[J/OL].Natureꎬ2000ꎬ406(6793):257[2021-01-28].https://doi.org/10.1038/35018642.[15]㊀AGARWALSꎬHOLTONKLꎬLANZAR.Efficientdifferentia ̄tionoffunctionalhepatocytesfromhumanembryonicstemcells[J].StemCellsꎬ2008ꎬ26(5):1117-1127.[16]㊀JISYꎬZHANGLDꎬHUILJ.Cellfateconversion.Directin ̄ductionofhepatocyte likecellsfromfibroblasts[J].J.Cell.Biochem.ꎬ2013ꎬ114(2):256-265.[17]㊀BASMAHꎬALEJANDROSꎬYANNAMGRꎬetal..Differen ̄tiationandtransplantationofhumanembryonicstemcell ̄derivedhepatocytes[J].Gastroenterologyꎬ2009ꎬ136(3):990-999.[18]㊀WUXꎬROBOTHAMJMꎬLEEEꎬetal..ProductivehepatitCvirusinfectionofstemcell derivedhepatocytesrevealsacriticaltransitiontoviralpermissivenessduringdifferentiation[J/OL].PLoSPathog.ꎬ2012ꎬ8(4):1002617[2021-01-28].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02617.[19]㊀LIFꎬLIUPꎬLIUCꎬetal..Hepatoblast ̄likeprogenitorcellsderivedfromembryonicstemcellscanrepopulateliversofmice[J].Gastroenterologyꎬ2010ꎬ139(6):2158-2169. [20]㊀DipenVꎬPedroMBꎬetal..Self ̄assembledliverorganoidsre ̄capitulatehepatobiliaryorganogenesisinvitro[J/OL].Hepatol ̄ogyꎬ2018ꎬdoi:10.1002/hep.29483[2021-01-28].https://doi.org/10.1002/hep.29483.[21]㊀CAIJꎬZHAOYꎬLIUYꎬetal..Directeddifferentiationofhu ̄manembryonicstemcellsintofunctionalhepaticcells[J].Hepatologyꎬ2007ꎬ45(5):1229-1239.[22]㊀SONGZꎬCAIJꎬLIUYꎬetal..Efficientgenerationofhepato ̄cyte likecellsfromhuman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J].CellRes.ꎬ2009ꎬ19(11):1233-1342.[23]㊀SITAYEBKꎬNOTOFKꎬNAGAOKAMꎬetal..Highlyeffi ̄cientgenerationofhumanhepatocyte likecellsfrominduced ̄pluripotentstemcells[J].Hepatologyꎬ2010ꎬ51(1):297-305.[24]㊀LIUHꎬSHARKISSꎬMASATONꎬetal..Invivoliverregen ̄erationpotentialofhumaninducedpluripotentstemceilsfromdiverseorigins[J/OL].Sci.Transl.Med.ꎬ2011ꎬ3(82):82ra39[2021-01-28].https://www.sigmaaldrich.com/catalog/papers/19998274.[25]㊀TAKEBETꎬSEKINEKꎬENOMURAM.VascularizedandfunctionalhumanliverfromaniPSC ̄derivedorganbudtrans ̄plant[J].Natureꎬ2013ꎬ499(7459):481-484.[26]㊀OGAWAMꎬOGAWASꎬBEARCEꎬetal..Directeddifferen ̄tiationofcholangiocytesfromhumanpluripotentstemcells[J/OL].NatureBiotechnol.ꎬ2015ꎬdoi:10.1038/nbt.3294[2021-01-28].https://www.sigmaaldrich.com/catalog/papers/19998274.[27]㊀SAMPAZIOTISFꎬMIGUELCDBꎬMADRIGALPꎬetal..Cholangiocytesderivedfromhuman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fordiseasemodelinganddrugvalidation[J].NatureBio ̄technol.ꎬ2015ꎬ33(8):845-852.[28]㊀WUFꎬWUDꎬRENYꎬetal..Generationofhepato ̄biliaryorganoidsfromhuman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J].J.Hep ̄tal.ꎬ2019ꎬ70(6):1145-1158.[29]㊀CLEVERSH.Modelingdevelopmentanddiseasewithorganoids[J].Cellꎬ2016ꎬ165(7):1586-1597.[30]㊀DOSSOADꎬURENDAJPꎬNGUYENTꎬetal..Upgradingthephysiologicalrelevanceofhumanbrainorganoids[J].Neu ̄ronꎬ2020ꎬ107(6):1014-1028.[31]㊀JEREMYJVꎬRYANLꎬFARZANEHMꎬetal..Generegula ̄torynetworkanalysisandengineeringdirectsdevelopmentandvascularizationofmultilineagehumanliverorganoids[J/OL].CellSystemsꎬ2020[2021-01-28].https://www.sigmaaldrich.com/catalog/papers/19998274.[32]㊀NAMYJꎬSONGKꎬLUOXꎬetal..Reprogrammingofhumanfibroblaststowardacardiacfate[J].Proc.Natl.Acad.Sci.USAꎬ2013ꎬ110(14):5588-5593.[33]㊀PANGZ.Induconofhumanneuronalcellsbydefinedtran ̄scriptionfactors[J].Natureꎬ2011ꎬ476(7359):220-223. [34]㊀HUANGPꎬZHANGLꎬGAOYꎬetal..Directreprogrammingofhumanfibroblaststofunctionalandexpandablehepatocytes[J].CellStemCellꎬ2014ꎬ14(3):370-384.[35]㊀ISHIIMꎬKINOJꎬICHINOHENꎬetal..Hepatocyticparentalprogenitorcellsofratsmallhepatocytesmaintainself ̄renewalcapabilityafterlong ̄termculture[J].Sci.Rep.ꎬ2017ꎬ7:46177[2020-01-28].https:doi.org/10.1038/srep46177. [36]㊀HUCHMꎬDORRELLCꎬBOJSFꎬetal..InvitroexpansionofsingleLgr5(+)liverstemcellsinducedbyWnt ̄drivenregener ̄ation[J].Natureꎬ2013ꎬ494(7436):247-250.[37]㊀HUCHMꎬGEHARTHꎬVANBOXTELRꎬetal..Long ̄termcultureofgenome ̄stablebipotentstemcellsfromadulthumanliver[J].Cellꎬ2015ꎬ160(1-2):299-312.[38]㊀FUGB.Expansionanddifferentiationofhumanhepatocyte ̄de ̄rivedliverprogenitor ̄likecellsandtheiruseforthestudyofhepatotropicpathogens[J].CellRes.ꎬ2019ꎬ29(1):8-22. [39]㊀ZHANGKꎬZHANGLꎬLIUWꎬetal..Invitroexpansionofprimaryhumanhepatocyteswithefficientliverrepopulationca ̄pacity[J].CellStemCellꎬ2018ꎬ23:1-14.[40]㊀BROUTIERLꎬMASTROGIOVANNIGꎬVERSTEGENMMꎬetal..Humanprimarylivercancer ̄derivedorganoidculturesfordiseasemodelinganddrugscreening[J].NatureMed.ꎬ2017ꎬ23:1424-1435.[41]㊀LIANGGꎬZHANGY.GeneticandepigeneticvariationsiniP ̄SCs:potentialcausesandimplicationsforapplication[J].CellStemCellꎬ2013ꎬ13(2):149-159.[42]㊀LORENTKꎬGONGWꎬKOOKAꎬetal..Identificationofaplantisoflavonoidthatcausesbiliaryatresia[J/OL].Sci.Transl.Med.ꎬ2015ꎬ7(286):286ra67[2021-03-09].https://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aa1652.351肖金平ꎬ等:肝脏类器官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All Rights Reserved.[43]㊀GUANYꎬXUDꎬGARFINPMꎬetal..Humanhepaticor ̄ganoidsfortheanalysisofhumangeneticdiseases[J].JCIIn ̄sightꎬ2017ꎬ2(17):1-17.[44]㊀AKBARISꎬARSLANNꎬSENTURKS.Next ̄generationlivermedicineusingorganoidmodels[J].Front.CellDev.Biol.ꎬ2019ꎬ7:345-345.[45]㊀BAKTASHYꎬMADHAVAꎬCOLLERKEꎬetal..Singlepar ̄ticleimagingofpolarizedhepatomaorganoidsuponhepatitisCvirusinfectionrevealsanorderedandsequentialentryprocess[J].CellHostMicrobe.ꎬ2018ꎬ23(3):382-394. [46]㊀SCHWANKGꎬKOOBKꎬSASSELLIVꎬetal..Functionalre ̄pairofCFTRbyCRISPR/Cas9inintestinalstemcellorganoidsofcysticfibrosispatients[J].CellStemCellꎬ2013ꎬ13(6):653-658.[47]㊀FIOROTTORꎬAMENDUNIMꎬMARIOTTIVꎬetal..Liverdiseasesinthedish:iPSCandorganoidsasanewapproachtomodelingliverdiseases[J].Biochim.Biophys.ActaMol.BasisDiseaseꎬ2018ꎬ8(38):1-9.[48]㊀LIUCꎬOIKONOMOPOULOSAꎬSAYEDNꎬetal..Modelinghumandiseaseswith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from2Dto3Dandbeyond[J].Developmentꎬ2018ꎬ145(5):156166. [49]㊀ZEILINGERKꎬFREYERNꎬDAMMGꎬetal..Cellsourcesforinvitrohumanlivercellculturemodels[J].Exp.Biol.Med.ꎬ2016ꎬ241:1684-1698.[50]㊀GEMAGMꎬMATAMALANꎬSELENEMꎬetal..Liveror ̄ganoidsreproducealpha ̄1antitrypsindeficiency ̄relatedliverdisease[J].Hepatol.Int.ꎬ2019ꎬ14(1):1-11.[51]㊀OUCHIRꎬTOGOSꎬKINYRAMꎬetal..Modelingsteatohep ̄atitisinhumanswithpluripotentstemcell ̄derivedorganoids[J].CellMetab.ꎬ2019ꎬ30(2):374-384.[52]㊀WEEBERFꎬOOFTSNꎬDIJKSTRAKKꎬetal..TumorOr ̄ganoidsasapre ̄clinicalcancermodelfordrugdiscovery[J].CellChem.Biol.ꎬ2017ꎬ24(9):1092-1100.[53]㊀ZEIGERERAꎬWUTTKEAꎬMARSICOGꎬetal..Functionalpropertiesofhepatocytesinvitroarecorrelatedwithcellpolaritymaintenance[J].Exp.CellRes.ꎬ2017ꎬ350(1):242-252. [54]㊀RENGꎬXINX.Physiologicaloxygentensionreduceshepatocytededifferentiationininvitroculture[J/OL].Sci.Rep.ꎬ2017ꎬ7(1):5923[2021-03-09].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7-06433-3.[55]㊀DANGHXꎬKRASNICKBAꎬWHITEBSꎬetal..Theclonalevolutionof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J].Sci.Adv.ꎬ2020ꎬ6(24):9691[2021-03-09].https://doi.org/10.1126/sciadv.aay9691.[56]㊀LIANGGꎬZHANGY.GeneticandepigeneticvariationsiniP ̄SCs:potentialcausesandimplicationsforapplication[J].CellStemCellꎬ2013ꎬ13(2):149-159.[57]㊀PENGWCꎬLOGANCYꎬFISHMꎬetal..Inflammatorycyto ̄kinetnfalphapromotesthelong ̄termexpansionofprimaryhepatocytesin3Dculture[J].Cellꎬ2018ꎬ175(6):1607-1619. [58]㊀SAMPAZIOTISFꎬJUSTINAꎬTYSOEOꎬetal..Reconstructionofthemouseextrahepaticbiliarytreeusingpri ̄maryhumanextrahepaticcholangiocyteorganoids[J].NatureMed.ꎬ2017ꎬ23(8):954-963.451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其功能极为重要。

肝细胞是肝脏中最基本的细胞,承担着肝脏的生理代谢功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感染、化学毒物等,肝细胞损伤导致肝病的发生。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在近年来,肝细胞移植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治疗肝病中逐步崭露头角。

本文旨在探讨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一、肝细胞移植的定义肝细胞移植是将健康的肝细胞或肝脏组织移植给患者的治疗方法。

其理论基础在于:正常的肝细胞具有一定的分裂能力,可以与患者的肝细胞进行融合,通过代替患者肝脏中缺失或损伤的功能组织细胞,达到治疗肝病、缓解症状的目的。

二、肝细胞移植治疗的适应症肝脏疾病对肝脏功能造成的不可逆代价十分巨大,治疗难度较大,肝细胞移植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1.急性肝功能衰竭:如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2.肝硬化:由于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疾病导致的肝功能衰竭;3.肝癌:由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瘤等引起的肝脏恶性肿瘤。

三、肝细胞移植治疗的方法肝细胞移植通常采取肝脏切取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健康的肝细胞组织进行扩增和培养,再通过一定的移植手段移植到患者的肝脏内。

肝移植可以是同种异体移植,也可以是异种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是指将同种动物(如猪)的肝细胞进行移植,而异种移植是将不同种类的动物(如猴子)的肝细胞进行移植。

虽然同种异体移植可能存在移植物排斥等问题,但因为其适应性好、移植后生还率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肝细胞移植治疗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肝细胞移植治疗具有许多优势:1.肝细胞移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善肝功能,显著缓解症状;2.肝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无法通过传统方法治愈的肝脏疾病,提高其治疗效果;3.肝细胞移植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具有极低的并发症风险;4.肝细胞移植可以通过良好的生物学技术手段,使得患者的身体排异反应的风险得到极大的降低。

全内脏反位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全内脏反位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全内脏反位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王安琪;汤睿;卢倩
【期刊名称】《器官移植》
【年(卷),期】2024(15)2
【摘要】全内脏反位(SI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极低,不患病的SIT人群与普通人没有差别。

但是当此类人群患病时,由于缺少对此类人群的认识,导致在对SIT人群进行诊断及治疗非常困难,尤其是SIT人群合并终末期肝病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时,无论是SIT人群作为肝移植的供者或受者,对于外科医师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些年发表的SIT肝移植相关个案报道,对SIT肝移植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SIT肝移植的关键步骤、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总页数】6页(P270-275)
【作者】王安琪;汤睿;卢倩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7
【相关文献】
1.腹腔镜切除内脏全反位左位胆囊1例报道
2.ERCP左侧俯卧位治疗全内脏反位胆总管结石2例
3.全内脏反位尸体供肝原位肝移植(附1例报告)
4.肝移植治疗内脏全反位肝癌患者1例及并发症处理
5.全内脏反位供者供肝移植一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移植手术的新技术进展

肝脏移植手术的新技术进展

肝脏移植手术的新技术进展肝脏移植手术是一种术后病人曾经的肝脏被摘除并将新的肝脏移植到病人身体内的手术。

这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可以拯救那些因肝脏疾病而面临生命危险的患者。

近年来,肝脏移植手术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进展,使得手术更加安全和成功。

一、肝脏捐献技术的改进肝脏捐献是肝脏移植手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肝脏捐献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尸体捐献,还出现了活体捐献和脑死亡捐献。

活体捐献是指将健康人体内的一部分肝脏移植给患者,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等待时间,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而脑死亡捐献是指将脑死亡患者的肝脏移植给需要的患者,这种方式可以扩大供体资源,缩短等待时间。

这些新的肝脏捐献技术使得更多的患者有机会获得合适的肝脏,从而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

二、手术器械的改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肝脏移植手术所使用的器械也在不断改良和创新。

传统的手术器械有时会给手术带来一些风险和困难,但是现在的器械更加精准、智能化。

例如,利用微创技术进行肝脏移植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对患者的身体影响更小,恢复时间也更快。

同时,精确的手术器械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三、免疫抑制治疗的改进肝脏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移植排斥反应。

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和风险,但是现在的免疫抑制剂越来越安全和有效。

新的免疫抑制剂不仅可以减少免疫功能低下所导致的感染风险,还可以更好地平衡排斥反应和免疫功能,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四、移植肝功能评估指标的进展在肝脏移植手术前,评估供体和受体的肝功能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传统的肝功能指标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供体和受体的情况,但新的技术使得肝功能评估更加精确和全面。

例如,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变异来预测手术后的肝脏功能恢复情况,从而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供体和受体。

总结起来,肝脏移植手术的新技术进展包括肝脏捐献技术的改进、手术器械的改良、免疫抑制治疗的改进以及移植肝功能评估指标的进展。

肝移植护理新进展课件

肝移植护理新进展课件
检查重要脏器功能,积极协助病人完成各项检查, 了解心、肺、肝、肾、脑功能,针对存在问题, 按医嘱进行相应处理,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纠正凝血机制障碍,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按医嘱 输液、全血、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蛋白原及 止血药物,改善其凝血机制。
术前护理—术前准备
肝功能支持及肝脏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和 贫血,使血浆清蛋白达到35g/L,血红蛋白98 g/L ,同时应用利尿剂减少腹水,每天监测体重,24 小时尿量及腹围。
移植术后护理--管道护理
腹腔引流管 肝移植后分别于右膈下、右肝下、 左膈下置3根引流管,需经常挤压以保持引流通 畅,每日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性状等。正 常情况下术后2天内引流液为典型血浆色,并逐 渐减少,如术后3天仍为血性,可疑为继续出血、 腹腔内出血。
移植术后护理--管道护理
T形引流管 一般来说肝脏移植术后均带有T管, 除引流胆汁外,它尚有助于观察病情、诊断病情, 有时甚至可经过T管对胆管的某些并发症进行治 疗。术后最有意义的供肝功能良好指标是24—48 小时内T管引流出金黄色胆汁。
移植术后护理--用药护理
掌握常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方法,观察药物不 良反应,如CSA、FK-506,其不良反应主要有肾 毒性、高血压及精神症状等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护士对移植患者传授 口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定期监测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
移植术后护理--用药护理
其他药物 ①胰岛素,肝移植术后病人常有高血糖,禁食期
间,持续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在5.55— 8.32mmol/L之间。进食后,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 在7.77mmol/L以下。 ②低分子肝素,抗凝药,使用时注意凝血功能, 维持低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出 血倾向。

人工肝脏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人工肝脏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人工肝脏的研究与应用前景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物器官的替代和修复需求也日益增加。

其中,人工肝脏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大量科研和临床实践中,人工肝脏已经逐渐成为治疗肝脏疾病以及拯救病危患者的新希望。

本文将对人工肝脏的研究、应用及其前景进行探讨。

一、人工肝脏的研究现状人工肝脏是一种可以模拟人体肝脏功能的生物医学器件。

与传统的肝移植等手术治疗方案相比,人工肝脏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病人的肝脏功能失常症状,避免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并且具有使用时间长、成本低廉等优点。

到目前为止,人工肝脏的种类已经非常多样化,包括了装置式人工肝、生物材料人工肝、生物化学反应器人工肝、生物反应器人工肝、细胞培养人工肝等。

但是,这些人工肝脏技术仍然处于探索和改进的阶段。

其中最常用的人工肝脏技术是利用载体(如吸附剂、纤维素等)和生物材料(如猪肝细胞、人肝细胞等)结合,来实现人工肝脏的功能。

二、人工肝脏的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人工肝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肝脏疾病,包括急性肝衰竭、肝炎、肝癌、肝硬化等。

在危急状况下,人工肝脏可以帮助病人稳定生命状态、减轻症状、降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进而提高肝移植等治疗方法的成功率。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很多医院和诊所开始使用人工肝脏来进行肝脏病患者的治疗。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总结,人工肝脏已经被确认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三、人工肝脏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和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肝脏的研究和应用也将逐步不断地得到提升和创新。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前景:1. 精简型人工肝脏的研究。

目前,人工肝脏的开发和使用过程还相当复杂,装置的外形和使用环境不太便捷,因此,精简型人工肝脏的研究和开发将是未来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以此来降低治疗成本和提高接受率。

2. 基于仿生医学的研究。

未来,人工肝脏可以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思路,来模拟和复制人体肝脏的生理特性,从而实现更为精细化、高效化的治疗效果,并且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治疗风险。

器官移植基础资料整理2

器官移植基础资料整理2

器官移植的应用进入80年代后,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保存方法的改进、高速交通的发达、移植中心的建立,特别是新的副作用少、效力强大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和单克隆抗体OKT3的应用,器官移植的疗效大为提高,最新问世的免疫抑制剂为FK506。

现在常用的移植器官有肾、心、肝、胰腺与胰岛、甲状旁腺、心肺、骨髓、角膜等;处于临床初用或实验阶段的有心肺、肺、小肠、肾上腺、胸腺、睾丸以及肝细胞、胎肝细胞、脾细胞输注等。

在先进国家中,肾移植已成为良性终末期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常规疗法,到1990年底全球已施行234559例次(中国5000余次),存活10年以上者成批出现,许多人恢复工作,结婚、生育一如常人。

心、肝移植到1990年共分别施行16136和14168例次(在中国分别为3和58例),1年存活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最长存活均已20年,工作、生活均甚满意。

胰腺移植到1990年底已达2836例次(中国8例次),已出现8年以上有功能存活者,适用于治疗Ⅰ型糖尿病。

一串性器官群移植到1990年已有21例,其中治疗上腹部肝、胰等恶性肿瘤伴有腹腔淋巴转移的15例中,有9例长期存活。

中国在带血管胚胎甲状旁腺移植、胚胎胰岛移植以及带血管异体脾移植、肾上腺移植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成绩较好,而国外对这些移植极少报道。

有些部位,如角膜的移植较为特殊。

可能由于该部位没有血管生长,血流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不能接触角膜,这儿成为免疫特惠部位。

因此,角膜原位移植很少发生排斥反应,效果甚好,成功率达95%以上;即使发生排斥,也仅表现为角膜混浊,应用泼尼松龙有效。

角膜移植已成为常规手术,在眼科中广泛应用。

(百度百科)常用可以接受移植的器官心脏:由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衰竭的病人,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全球心脏移植每年:3千余例次,累计:9万余例次,最长存活超过30年.首例心脏移植于1978年在上海移植成功,这也是亚洲的第一例原位心脏移植。

肝移植

肝移植

第七章肝移植的现状与进展概况1955年Welc h和1956年Jack C anno n首先提出肝移植1960年Mo o re开始作了解情况31例狗的肝移植(4-12天/7例)。

1963年S tarzl首先应用于临床,为一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患儿施行了原位肝移植(O rtho to p ic L iver Transp lan tat io n,O LT x)。

由此而开辟了临床肝移植术的先河,揭开了人类肝移植之序幕。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的C alne也同样对肝移植作了很多的临床探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虽然手术技术得到解决,但由于当年免疫抑制仅局限在类固醇和硫唑嘌呤,故其手术效果仍不令人满意。

80年代初五年生存率仅为20%。

直到新一代药物环孢素A (C ycro sp o rin A)问世,手术适应症从肝脏恶性疾病转为良性终末期肝病,其手术效果大为改观。

目前手术死亡率低于6%,一年生存率达到85%-90%,五年生存率高达75%-85%,长期存活者最长30年,近半数病人术后可做部份或全日工作。

美国已有100多个移植中心开展临床肝移植。

以U n ivers it y o f P ittsb ur g h Med ical C enter(UP MC)为例。

其最多每年达到600多例。

目前美国约有 1.8万多病人在等待肝移植,而由于供体不足每年仅完成8000例, 致使很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得不到治疗而死亡。

在欧洲和澳洲,也有许多肝移植中心相继成立,大约以每年2000-3000例的速度前进。

在我国,最早行肝移植是在1977年由武汉医学院完成(1977-1983,无一例存活超过一年/57例)。

在80年代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到了90年代至今已完成肝移植大约在1000多例,至今全国已有很多医院相继开展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

全世界肝移植已超过100,000人次,每年约以8000-10000之速度递增。

一.肝移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理论上,一切肝病因常规的内外科疗法不能治愈,而预计在二年内可能出现无法避免的死亡或死亡并发症者,均可列入肝移植行列,等待肝移植。

2023年中国肝移植临床研究年度盘点

2023年中国肝移植临床研究年度盘点

· 学术盘点·2023年中国肝移植临床研究年度盘点王芳菲 贺强【摘要】 肝移植作为成熟的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最佳治疗手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目前肝移植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排斥反应、感染、胆道并发症、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移植后肾相关疾病、供者短缺等,亟待改善和解决。

伴随着我国各位专家学者不断的尝试和经验总结,肝移植相关问题逐年突破。

2023年,中国肝移植团队在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本文就2023年度肝移植临床相关的前沿以及肝移植领域的新技术进展进行综述,总结我国2023年在肝移植领域临床研究取得的成果,以期为促进我国肝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肝移植;排斥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胆道并发症;肝细胞癌;慢性肾病【中图分类号】 R617, R5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3-0007-06Highlights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China of 2023 Wang Fangfei, He Qiang.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2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e Qiang, Email: ******************【Abstract 】 As a mature organ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s become the optimal treatment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cipients. Howev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still faces multiple challenges, such as rejection, infection, biliary complications, delayed graft functio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kidney-related disease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donor shortage, etc., which remain to be improved and urgently resolved. With persistent attempts and experience accumulated by Chinese experts and scholars, these problems related to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ve been gradually resolved year by year.In 2023, liver transplantation teams in China have achieved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progresses in the field of clinical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clinical frontiers and novel technological progresses in the field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2023were reviewed,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clinic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China in 2023 were summarized, aiming to provide novel ideas for promo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China.【Key words 】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ection; Delayed graft function;Biliary complicati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ronic kidney disease肝移植是目前公认的唯一有效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方法。

中国肝移植技术热点与前沿探讨

中国肝移植技术热点与前沿探讨
脉 的右 半供 肝 对于供 受体 都是 安全 的。对 于不包 含 对移植 肝的存 活和患者 的生存有 重大 的影响。从
国际上主张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 白治 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受体, 右肝前叶静脉 回流的 19 年开始, 93 B 但价格 昂贵限制 了其使用; 而单一使用拉 通 畅与否是 影响术 后肝 功 能恢 复的重 要 因素 。笔者 疗 H V,
积 ( mnn vrvlme L ) r atie ou ,R V 和供 肝 总体积 ( tl 预后 预测模 型 ( otrnpat dl r rdci e l ta o P s t sl e f eitg —a n mo p o n l e v lme L ) i r ou ,T V 比宜控 制在 4 %以上 , v 0 以尽 可 能 m r l ,MP 。 MP 评分有效便捷 , ot i P M)P M at y 其临床价 避 免并发 症 的发 生;移植 肝 大小 以供 肝 质量 和 受体 值 有待 于 多 中心大样 本 临床验 证 ,可 望为 我国最 终 体 质 量 的 比例 (rfrc i t ih t , R ) 建 立敏 感 高效 的预后 评估体 系 奠定基 础 。 gatei e g tao G wR 为 p n we r i 基础 加 以判 断 , 荐 G WR 应大 于 08 推 R .%。 目前 移植界 对 于是 否应 在右 半肝 移植 物 中包 含 肝 中静脉 尚有 争议 。 一般 认为 , 前 C 术 T评 估供 受体
2 1 年 7月 第 2 0 1 3卷 第 7

7 ・ 2l

专家论坛 ・
中 国肝 移 植 技 术 热 点 与前 沿探 讨
郑树 森
d i 03 6/i n17 -8 02 1 . . 1 o: . 9 .s. 100 . 1 70 1 9 js 6 0 0 0 【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 【 献 标 志 码 】 C 6 73 文 【 章 编 号 】 17 —802 1)702 —2 文 6 1 0 (0 10—7 1 0 0

肝移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肝移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完成了约2000例肝移植手术,其中大部分为成人 活体肝移植和亲体肝移植。尽管手术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肝移植 手术的需求仍远远未得到满足。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城市,肝移植手术的排队等待 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移植手术的相关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在手术方案的设计、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国内外的 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此外,一些新技术和新的理念,如机器人辅助手术、三维打 印技术等,也在中国的肝移植手术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和推广。这些技术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肝移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基本内容
肝移植是一种能够挽救晚期肝病患者生命的手术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肝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开展,而在中国,肝移植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 段。本次演示将围绕肝移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展开讨论,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 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肝移植手术逐渐开展。随着国内肝胆外科技 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医疗政策的支持,肝移植在中国的开展逐渐步入正轨。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数十家医院具备开展肝移植手术的能力,其中综合性医院 和专科医院都有涉及。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肝移植手术在数量和 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肝癌肝移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患者评估、手术操作、 术后管理和随访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在肝癌肝移植过程中 的重要性,包括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影像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等。
适应症方面,本指南主要针对那些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特别是对 于多发性、弥漫性或特殊部位的肝癌,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外,对 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肝癌,如胆管细胞癌等,肝移植也可能是最佳选择。

人工智能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肝脏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肝移植手术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供体评估、受体选择、手术规划、术后监测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肝移植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肝移植的供体评估方面,AI 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供体评估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一系列的检查指标,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AI 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供体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建立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评估模型。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供体的生理指标、影像学资料、病史等多维度信息,预测供体肝脏的质量和功能,从而帮助医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此外,AI 还可以辅助评估供体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风险等,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更好的保障。

受体选择是肝移植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AI 可以综合考虑受体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多种因素,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时机。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受体的大量临床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情况,从而优化受体的选择标准,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手术规划是肝移植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AI 技术可以基于患者的肝脏影像数据,如 CT、MRI 等,进行三维重建和模拟手术。

通过智能算法,医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血管分布等情况,提前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减少手术中的风险和误差。

同时,AI 还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提供实时的导航和辅助,帮助医生更准确地操作,提高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术后监测对于肝移植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AI 可以通过对患者术后的生理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等数据的持续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和异常情况。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预测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风险,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最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

最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

最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每年>30万人死于肝癌。

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由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乙肝性肝癌肝移植占比远高于西方国家。

为指导全国肝癌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等组织专家制订《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复发防治5部分内容,并于2018年进行了更新。

现再次更新为《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以适应我国肝癌肝移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占所有肝癌类型的75%~85%,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同时也是中国<60岁成年男性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据统计中国每年>30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

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掀起第二次肝移植热潮以来,特别是2015年全面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后,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呈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态势,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ChinaLiverTransplantRegistry,CLTR)数据显示:2018一2020年国内肝移植数量平均约6000例/年,其中肝癌肝移植占比为35.0%。

为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组织专家于2014年制订《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复发防治5部分内容,并于2018年进行更新。

肝衰竭的胰岛功能损伤与胰岛移植

肝衰竭的胰岛功能损伤与胰岛移植

肝衰竭的胰岛功能损伤与胰岛移植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导致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障碍,其中之一就是胰岛功能的损伤。

胰岛是胰腺中的一类特殊细胞群,它们能够分泌胰岛素和其他重要的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当肝脏功能受损,尤其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出现肝衰竭时,胰岛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胰岛移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一、肝衰竭对胰岛功能的影响肝脏是胰岛细胞内胰岛素的主要代谢、清除和分解场所,同时它还参与胰岛细胞氨基酸代谢和葡萄糖生成。

当肝脏发生病理性改变,肝衰竭发生时,这些代谢过程受到严重影响。

胰岛细胞受到的冲击也会导致胰岛功能的受损。

肝脏疾病会导致胰岛细胞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异常代谢,并降低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关键激素之一,若胰岛功能减退,患者将面临严重的血糖调节障碍。

另外,肝衰竭还会影响胰岛素的生物活性,降低其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

因此,肝衰竭患者往往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不能有效降低。

此外,肝脏对葡萄糖生成的调节也会间接影响胰岛功能。

肝脏能够转化和生成葡萄糖,使其维持在适当的水平。

但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葡萄糖生成过程会被干扰,导致血糖升高。

这对于胰岛功能是一种额外的压力。

二、胰岛移植的原理与应用胰岛移植是一种将胰岛细胞移植到受损胰岛细胞的患者体内的手术治疗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移植新的胰岛细胞,可以恢复胰岛功能,并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移植的过程包括胰岛细胞的提取、分离和移植。

首先,从供体胰腺中提取胰岛组织。

然后,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胰岛细胞分离出来。

最后,将这些胰岛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胰岛细胞区域。

移植后,新的胰岛细胞可以开始分泌胰岛素,恢复正常的胰岛功能。

胰岛移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情况。

对于这些患者,肝脏移植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而胰岛移植则可以解决其胰岛损伤的问题。

通过同时进行肝脏和胰岛移植,可以提供全面的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胰岛功能和血糖控制。

三、胰岛移植的优势与挑战胰岛移植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器官移植的应用原理

器官移植的应用原理

器官移植的应用原理1. 简介器官移植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将健康器官从一个人(称为供体)移植到另一个人(称为受体)的身体中,以替代受体原本不正常或无法正常工作的器官。

器官移植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心脏、肾脏、肝脏、肺、胰腺等。

2. 器官移植的原理器官移植的原理是将一个匹配的器官从供体体内取出,然后将其移植到受体体内。

以下是器官移植的主要原理和步骤:2.1 供体和受体匹配器官移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匹配程度。

匹配程度包括血型、组织相容性、大小匹配等因素。

在确定供体和受体的匹配程度后,方可进行移植手术。

2.2 手术准备移植手术需要准备充分,包括麻醉、手术器械和手术环境等。

同时,还需要对供体的器官进行检查和处理,确保器官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

2.3 器官获取器官移植通常需要从供体体内获取器官。

供体可以是脑死亡或心脏死亡的人,也可以是活体供体。

器官获取过程通常由专业的移植外科医生进行,确保器官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4 移植手术在确定好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匹配程度后,可以进行移植手术。

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将供体的器官移植到受体体内,并进行必要的连接和修复,以确保器官的功能恢复和血液供应。

2.5 抗排斥治疗器官移植后,受体的免疫系统往往会识别器官为异物,并开始排斥。

为了抑制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受体需要进行抗排斥治疗,包括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和定期监测,以确保器官能够在受体体内正常工作。

2.6 恢复与后续治疗器官移植手术后,受体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恢复和康复。

医生会定期对受体进行随访,检查器官的功能和受体的身体状况,以确保器官移植的效果和受体的健康。

3. 器官移植的应用领域器官移植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以下是器官移植的几个常见应用领域:3.1 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是将健康的心脏从供体移植到受体的手术。

心脏移植通常应用于病情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以替代受体原本无法正常工作的心脏。

3.2 肾脏移植肾脏移植是将健康的肾脏从供体移植到受体的手术。

第四届亚太肝胆胰协会学术大会:国际专家齐聚上海探讨肝胆胰领域的前沿

第四届亚太肝胆胰协会学术大会:国际专家齐聚上海探讨肝胆胰领域的前沿

第四届亚太肝胆胰协会学术大会:国际专家齐聚上海探讨肝胆胰领域的前沿亚太肝胆胰协会学术大会作为亚太地区肝胆胰外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是首次在中国上海举办。

本次大会的主席为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被尊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院士,大会副主席则由沈锋教授担任。

今年的大会以“求同存异”为主题,汇集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3名著名学者和1200名专家教授,以及医疗专业人员、决策者、医生等,共同探讨肝胆胰疾病诊疗的新问题,交流关于肝胰胆疾病和移植手术的最新研究和临床议题。

大会上,来自国际肝胆胰协会、亚太肝胆胰协会、美国肝胆胰协会、欧洲肝胆胰协会等国际组织的主席和专家纷纷发表演讲。

研究成果披露:杨晓宇医生引发广泛赞誉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杨晓宇医生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会议上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位年轻而有为的医生,杨医生自2003年加入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以来,一直致力于肝胆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

杨医生目前担任该医院特殊特需治疗二科的主治医师,拥有丰富的肝胆外科经验,积累了数十年的宝贵临床经验。

他同时正在攻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母校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充分展现了他在学术领域以及临床的追求和坚持。

此外,杨医生还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高度赞誉。

他的患者群涵盖了外国患者、华侨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患者,这充分体现了他在国际医疗领域的卓越影响力。

他不仅年轻有为,还在复杂的肝癌手术领域积极探索,已经成功完成诸如复杂胆道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展现出医术上的杰出水平。

此次大会上,杨医生就“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78例病例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特征”进行了精彩演讲,展示了他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成果。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简称HAM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最早于1976年首次被描述。

HAML通常在成年人中发生,女性稍微更容易受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肝胰联合移植的应用进展杜晨阳1,宋虎1,王星星1,王振2,张建军2(1.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 天津 300192;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天津 300192) DOI :10.3969/j.issn.2095-5332.2019.01.024 基金项目:天津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5ZXLCSY00070) 通讯作者:张建军,Email :zhangjianjun99@器官移植是世界医学发展的伟大创造之一,随着现代外科技术、器官保存技术、围术期处理以及移植免疫学的飞跃进步,肝脏移植技术日趋成熟, 肝移植已成为当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4]。

但部分终末期肝病患者同时伴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 )或者由于肝、胆及胰腺恶性肿瘤伴有邻近脏器转移时,单纯的肝移植已不能达到较好的效 果[5-7]。

肝胰联合移植是治疗此类疾病目前最好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上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或恶性肿瘤[8]。

亚洲首例肝胰联合移植于2003年在我国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成功完成[9]。

近20年, 肝脏和胰腺联合移植病例数明显增加,且肝胰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越来越高[10]。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针对肝胰联合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并发症、免疫反应和预后等进行综述。

1 适应证目前,肝移植已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其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长期存活时间均得到极大改善,但对于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单纯肝移植的长期存活时间及存活质量均明显降低[11]。

在国外,已有报道应用肝胰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肝功能不全合并1型糖尿病的病例, 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预后[10]。

因此,终末期肝病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肝胰联合移植术首选的适应证,其他适应证还包括囊性纤维化导致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合并晚期良性肝病[7]及同时侵犯肝脏、胰腺和十二指肠的恶性肿瘤[12]。

1.1 终末期肝病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最常被接受的肝胰联合移植指征为慢性肝病伴有IDDM 的患者,不仅治疗肝脏疾病,而且同时使患者具有胰岛素独立性。

某些肝脏疾病与糖尿病有很强的相关性,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cholangitis ,PSC )[1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14]和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 ,CF )[15]。

Kaczmarek 等[16]通过报道2例肝胰联合移植病例,发现许多等候肝移植的患者同时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在这些患者中,肝脏替代不能纠正糖代谢异常,而持续的糖尿病可能会对肝移植的长期预后产生负面影响,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移植后并发症发生和较差结果出现的风险因素。

Saman 等 [17] 报道了1例肝胰联合移植的病例,提出全身肝胰脏移植与IDDM 和终末期肝病患者分开植入两器官相比,具有移植后长期生存率更高、生活质量更好等优势。

此外,联合移植可防止由于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免疫耐受作用引起的更严重的排斥反应。

Ahmed 等[18]报道了1例伴有Wolcott-Rallison 综合征(WRS )的2岁患儿进行肝胰联合移植,术后肝功能正常,未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胰岛素使用量逐渐减少,出院时已摆脱使用胰岛素,该病例是整体多器官移植治疗由WRS 引起的并发症的文献报道中的第3例,并且是儿童中的第1例,该病例的成功提示早期考虑肝胰联合移植可能是有利的。

何晓顺等[19]通过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并接受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指出原发性肝癌伴有2型糖尿病是接受肝胰十二指肠等多器官联合移植较好的适应证。

1.2 CF 导致的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合并晚期良性肝病:CF 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遗传性疾病,目前仍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最常见于白种人,约每2500个新生儿中便有1个会患上这种基因遗传病,而非裔和亚裔患此病概率则较低[20]。

CF 被认为是一种主要影响肺部和消化系统的多系统疾病[21]。

CF 是由位于体内的一种横跨膜传导调节基因(CF —TR )突变所致的病变[22-23],该基因表达一种功能性蛋白,是调节汗液、消化液和黏液的有效成分。

异常表达的蛋白一方面影响胰腺正常分泌含有各种消化酶的胰液,另外还使胰液黏稠并阻塞胰管,引起严重的消化功能障碍、胃肠道梗阻和胰腺炎;另一方面还能影响肝脏外分泌功能,引起肝脏分泌的胆汁黏稠,造成胆管梗阻,进而对肝脏造成损害[24-25]。

再者当胰脏受损时,胰岛细胞随之破坏,将严重影响其内分泌功能导致继发性糖尿病[26]。

因此,CF也是肝胰联合移植的绝佳适应证。

Bandsma等[27]研究了81个儿科移植中心接受肝胰联合移植的CF相关性肝病(CF-relatedliver disease,CFLD)患者,发现肝胰联合移植可以有效恢复CFLD患者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同时能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停用胰岛素和胰酶补充疗法。

Mekeel等[28]通过将3例接受肝胰联合移植的CF患者与6例仅接受单纯肝移植的CF患者进行对比,总结出进行肝胰联合移植的CF患者移植后的移植物存活、5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等均优于单纯进行肝移植的CF患者,并且联合移植还具有操作简单、吻合少,更益于移植后肝功能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恢复。

Miguel 等[29]通过回顾性分析了9例曾接受肝胰联合移植的合并有CF和终末期肝病的儿童患者,提出肝胰联合移植是此类患者的绝佳选择,它能同时恢复肝和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与单独移植肝或者胰腺比较,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1.3上腹部恶性肿瘤:肝、胆、胰腺及十二指肠等上腹部脏器发生恶性肿瘤并侵犯邻近脏器是肝胰或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的适应证。

而肝胰或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能完整切除病灶,还能更好地清扫腹膜后淋巴结,使手术切除更加彻底,更好地达到根治的目的[30]。

但是,晚期肿瘤往往已发生远处转移,因此病灶的彻底清除并不能保证远处无转移,因而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并影响远期疗效。

尽管如此,对于累及上腹部单个或多个脏器的恶性肿瘤或者并发邻近器官转移的患者,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仍是患者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不错选择[31]。

我国有文献报道了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胰头转移采用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成功,报道时患者术后已存活5个月,肝脏和胰腺功能检测指标均正常,未发生排斥反应[19]。

2 手术术式肝胰联合移植大体包括两种术式:一种是在原位肝移植的同时行异位胰腺移植[9];另一种是肝、胰腺和十二指肠的器官簇移植[5,7-8,10-11,30]。

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操作复杂,手术难度较大,但当移植的胰腺发生胰腺炎、血栓和胰腺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时可以避免肝脏受到影响,当必须二次手术时还可减小胰腺手术对肝脏的损伤并使手术趋于简单。

第二种术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操作简单,手术难度较小,同时还较好地保留了器官的解剖关系,能够减少胰腺和肝脏并发症的产生[12]。

在全世界的各个医学中心,根据原发病的不同采用的术式不同。

我国在2003年完成的亚洲第1例肝胰联合移植手术就采用了第一种术式[9],先经双侧肋缘下“人”字形切口进行原位肝移植,再经腹直肌旁切口进入腹腔行异位胰腺移植。

Carrel袖片与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移植器官的门静脉与受体髂外静脉行端侧吻合,胰十二指肠与受体空肠在距Treitz韧带40 cm处行侧侧吻合。

2014年,陈栋等[32]报道了2例原位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的病例,均采用肝、胰腺、十二指肠器官簇整块移植,然后依次吻合血管,手术均成功,移植物存活良好,术后生存时间长且生存质量提高。

在国外,Barbas等[33]报道了1例对于CF患者施行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联合移植术,此种方法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器官的冷缺血时间,利于移植物的成活。

Fridell等[34]报道了采用先施行原位背驮式肝移植,再在右下腹部异位移植胰腺,2例同时患有胰腺功能、肝肾功能不全的CF患者手术均成功,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肝功能恢复正常,门静脉高压症消退,胰腺外分泌正常,血糖恢复正常且不依赖胰岛素。

3 常见并发症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排斥反应、出血、吻合口瘘、胰腺炎、胰瘘、感染、胆道狭窄、血栓栓塞等。

有文献认为急性排斥反应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胰腺移植术后引起十二指肠瘘的重要原因,积极有效地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可极大地降低十二指肠瘘的发生[35]。

Hanh等[36]回顾性分析了2008—2016年期间,该中心的122例接受过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的儿童患者。

其中9例患者有12次侵袭性肺炎球菌感染(invasive pneumococcal infections,IPI),临床表现包括:肺炎1例、菌血症/脓毒症7例、脓毒症1例、脓毒血症2例、肺炎和脑膜炎伴脓毒血症1例,IPI的总体风险为每年7.4%或0.9%,病死率是22%。

同时发现,尽管部分或完全肺炎球菌免疫接种并报告了抗菌药物预防,但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术后的IPI可导致致命后果。

移植物中胰腺为低血流灌注,移植后易发生血栓栓塞,而血栓形成是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和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7]。

移植术后常规使用生长抑素抑制胰液分泌可有效降低胰腺炎及胰瘘的出现[38]。

4 排斥反应、免疫保护和免疫抑制肝脏与其他器官联合移植具有特殊性,能使联合移植的其他器官免受排斥反应或能明显减轻免疫排斥反应,目前其保护机制尚不十分明确[39]。

有研究发现可能是肝脏内含有许多非实质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吞噬受者体内攻击供体器官的抗体,同时也可释放可溶性抗原以中和这些抗体[40]。

Starzl等[41]认为移植后的肝脏富含造血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能通过一定途径到达受者体内并长期存活和表达供者特异性抗原,这些特异性抗原可以和受者体内的免疫细胞长期共存,从而导致受体对移植物特异性免疫无或低反应状态。

又有学者认为肝胰十二指肠移植较单一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更强,主要是因为联合移植会附带有更多的供体的淋巴组织和肠道定植菌[42]。

Tzakis等[42]提出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后,在免疫诱导治疗后,较低剂量的他克莫司治疗方案能较好的达到抗排斥效果,并能使感染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肝胰十二指肠等多器官联合移植不同于单个实体器官移植,临床医生更要注意保持移植免疫保护和免疫抑制之间的平衡。

抗排斥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抑制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白细胞介素-2受体拮抗剂,如抗Tac单抗注射液等,和巴利昔单抗等常规应用于器官簇联合移植的免疫诱导[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