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 《可能性》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3.例:
分析与解答: 圆盘中红色区域的面积( 大。
)黄色区域的面积,所以指针停在(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面积相等,指针停在各区域的可能性就( 停在该区域的可能性就( )。
)色区域的可能性 );面积越大,指针
5.把一枚硬币抛向空中,落地后可能出现( )种结果,分别是(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 可能性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了可能性,并且知道 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础上,对可能性的再一次认识,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 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主要是以直观的 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 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
转动转盘,将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的次数记入下表。
让学生小组内完成,一人转动转盘,另一人负责记录。(让每个小组都转 动转盘20次) 学生开始转盘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反馈: 生1:我们组指针落在红色区域15次,指针落在黄色区域5次。 生2:我们组指针落在红色区域14次,指针落在黄色区域6次。 生3:我们组指针落在红色区域16次,指针落在黄色区域4次。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预设:红色区域比黄色区域大,指针落在红色区域比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 性大;也可以说,指针落在黄色区域比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小。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 教师小结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巩固新知 1.处理教材第94页课堂活动第1题:游戏。 有10张相同的卡片,记有数字0,1各5张,甲、乙两人轮流任取一张(取后放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 5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长:宽:高=4∶3∶2 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再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解答: 长方体长、宽、高的和:72÷4=18(厘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 (8×6+8×4+6×4)×2=104×2
=208(平方厘米) 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08立方厘米。
下面的解答正确吗?
六(1)班美术小组与文艺小组的人数比是5∶8,文艺 小组的人数是16,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解答: 一班:
二班:
三班:
答:三个班各应分得图书168本、180本、176本。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应先求出 三个部分量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用乘法分别
求出每个部分的数量。
2.借助线段图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P25.从练课习时一练第中1选、取2、。6题;
总份数:2+3+6=11
按比例分配
列式解答:
40(吨) 60(吨) 120(吨)
答:需要水泥40吨,沙子60吨,石子120吨。
课堂练习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72厘米,长、宽、高的比是 4∶3∶2,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解题思路: 由:长方体的棱长和为72厘米 可得:长+宽+高=72÷4=18(厘米)
(3)农业专业户计划在承包的28公顷地里种植水稻和 玉米,种植的面积比是4∶1。水稻种了(22.4)公顷, 玉米种了(5.6)公顷。
探究新知
要配制220吨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的比 如下),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例2
水泥、沙子、 石子的比是 2∶3∶6
理解题意:
水泥、沙子、 石子的比是: 2∶3∶6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知识树解说(共22张PPT)
欢迎批评指导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计算
单元 主题 图
分 数 乘 法
解决问题
三、 本单元教学目标
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 法的过程,使学 生自主发现并归 纳出分数乘法的 计算法则。
借助整数乘法的意义, 理解掌握“求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 方法。
。
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抽象出求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的数量关系,并能解 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的问题
在教学时结合具体的问题 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 乘整数的意义。为了避免 单纯的机械计算。将计算 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实际 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就容易多了。
在教学时采取折纸、涂色等动手操
作方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
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
数学事实,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分数乘法》知识树解说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 一 一、新课标对高段数学教学的要求 单 二、本单元教材的地位 元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四、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分 五、教学建议
数 乘 法
六、教学策略 七、考点链接
一、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 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 程。探索物体与图形的 形状、大小、运动和位 置关系的过程。经历收 集、整理、分析数据的 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尤其 是分数成分数的算理,是本单元教学 的难点。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 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 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算 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 析和推理能力。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一个数除以分数》
《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个数除以分数》是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第一部分分数除法第3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倒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生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师要特别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想、类推、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动手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
(一)新课导入我首先设计了一组复习题如下:1.说出各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结果。
1310÷5 61÷4 53÷12 98×2 2.说出此题的算式及所表示的意义。
一辆小轿车2分行驶2400米,1分行驶多少米?3.根据分数除法意义,把下面乘法算式改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15×53=9在学生完成之后提出,上面所写出的除法算式中,哪个是分数除法? 然后引导学生,我们已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分数除法,那么,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并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确定物体的位置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确定物体的位置西师大版教案:确定物体的位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1页至第103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学会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理解坐标系的组成和作用。
3. 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坐标系模型、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尝试用语言描述它们的位置。
2. 讲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3. 讲解坐标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坐标系的组成和作用。
4. 利用卡片,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5. 利用地球仪,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确定物体的位置方向距离坐标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语言描述你家附近的一个公园的位置。
答案:我家附近有一个公园,它在我的学校东边,距离学校大约2公里。
2. 请画出一个简单的坐标系,表示你家附近的一个超市的位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教材总体分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材总体分析(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共9个单元,其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圆、分数除法、比和按比例分配、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分数混和运算、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总复习。
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个领域。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本册实验教科书是在总结了试验区和征求有关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六(上)实验教科书做了适当补充和修改,是西师版的新课标教材。
是2008年5月第三版,2008年6月第1次印刷。
本套教科书注意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注意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这四个步伐的内容穿插安排,有机结合,注意体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是数学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册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一方面,继续遵循《课标》的要求,努力体现课改精神,另一方面,有注意与前面各册教科书的衔接,保持体例的连续性,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使教科书既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有利于教师教也学生的学。
具体是: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需求。
2、内容直观,形式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过程,重视探究,提倡策略多样化。
4、关注三峡,关注农村,体现西部特色。
5、渗透方法,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倡导合作,促进交流,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2)能合作探究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确定物体的位置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确定物体的位置 - 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方向和距离的判断和运用。
2. 学生对于抽象的坐标概念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指南针、直尺、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引发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思考。
2. 新课:讲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这些概念。
3. 练习: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方向和距离的理解和运用。
4. 应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板书确定物体的位置2. 板书内容:方向、距离、坐标、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并描述自己家中某物体的位置,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描述。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讲解、观察、操作、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导入到新知识学习,再到练习和应用的全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同学们,如果你们在操场上玩耍,怎么告诉你的朋友你在哪里呢?”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使他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案精选10篇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案精选10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案 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1)32的是多少?(2)120页的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授1、教学例2(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降低?分贝现在?分贝80分贝(1)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现在?分贝80分贝?(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
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3、教学例3(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五章第一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会求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知道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2. 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会求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面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以及如何求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图形模板、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给大家展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衣服、图片等的放大与缩小,引发大家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定义,让大家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3. 方法讲解: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如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关系等。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后的面积如何计算,让大家掌握求图形放大或缩小后面积的方法。
5. 随堂练习:给大家发放练习题,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图形放大与缩小1. 概念: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2. 方法: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3. 面积计算: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面积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2. 请举例说明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并求出放大或缩小后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 你认为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你觉得还有哪些拓展问题可以深入研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学生列式:5+5+5+55×4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2)分数乘法的意义。
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4×15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3×14=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
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2、5×17、29×4、2×45。
六《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六《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的《分数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分数混合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难点是如何将这些规则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以及学生们需要用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接着,我会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混合运算:加法:a/b + c/d = (ad + bc) / bd减法:a/b c/d = (ad bc) / bd乘法:a/b c/d = ac/bd除法:a/b / c/d = ad/bc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3/4 + 2/3b) 5/6 1/2c) 4/5 3/4d) 2/3 / 1/2答案:a) 3/4 + 2/3 = 9/12 + 8/12 = 17/12b) 5/6 1/2 = 10/12 6/12 = 4/12 = 1/3c) 4/5 3/4 = 12/20 = 3/5d) 2/3 / 1/2 = 4/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课后,他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分数混合运算的更多应用,例如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或者寻找更多类似的实际例子。
同时,他们也可以思考如何将这些规则应用到其他数学领域中,例如代数和几何。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们需要理解并掌握分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全
..
..
.
六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只看第二个因数) 1、分数乘整数(第二个因数为整数时)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例: 3 × 3,表示:
或
2、一个数乘分数(第二因数为真分数时) :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 例:( 1) 6× 12 ,表示:
27 ( 2) 7 ×8 ,表示:
(2) 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计算方法:π r +2r 即 5.14 r
(3) 半圆面积 : 等于圆面积的一半。 计算方法: S=πr2 ÷ 2
.下载可编辑 .
.
..
..
.
(三)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用字母 S表示。
2、扇形: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 1)在比中,比的
不能为 0,在除法中,
不能为 0,分数中,
不能为 0。
( 2)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得分是 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形式,不是比。
( 二) 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 1)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乘或除以 相同的数 (0 除外 ) ,商不变。
(1) 圆周率 π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 π 的近似值(π ≈ 3.14 或 π ≈ 3
(2)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 我国 的数学家 祖冲之 。
(3)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3 倍多一些。
3、圆的周长公式:
C= π d —→ d = C ÷ π
或 C=2π r —→ r = C ÷2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的教学计划,主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已经学过的比例知识,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以及如何求解比例问题。
然后,我会引入按比例分配的概念,解释什么是按比例分配,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独立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按比例分配,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适时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的内容主要包括按比例分配的定义,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题目包括:1.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乙地行驶,请问汽车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2.有一桶水,甲、乙两人约定,甲喝去一半,乙喝去四分之一,剩下的水平分,请问甲、乙各喝了多少?答案:1. 2小时;2. 甲喝了3/8,乙喝了1/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但是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问题上,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实际问题的转化,并通过更多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应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拓展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负数的初步认识》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视察、分析、交流的能力。考虑到本 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 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结合生活实际,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深化 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层层推动,突破了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培养 了学生的数感,体会正数和负数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预设二:如学生答不上,教师做适当引导。
最后教师将课件或小黑板中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 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限,+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 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教师巡查,集体订正。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活动:同学们思考,头脑中产生疑问。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课题——负数的认 识。(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教师:请同学们视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看到的信息。这是一家三口人观看电视 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北京零下4到3摄氏度。”小男孩说“阿姨 说的是零下4度,屏幕上怎么显示的-4℃呢?”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 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北京零下4到3摄氏度。”这句话是什么 意思吗?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
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 是负数。
【过程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正、负数的探究,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比较,以及运用列表法或画图法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比较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列表法或画图法分析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比较。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比较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骰子、转盘、扑克牌等。
学具: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游戏,让学生观察和思考:魔术师从一个袋子中随机抽取一张扑克牌,是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2. 新课导入a.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可能性的认识。
b. 教师讲解可能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c. 演示骰子、转盘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或画图法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b. 学生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讨论。
c. 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c. 教师解答疑问,拓展延伸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可能性》2. 主要内容:a. 可能性的概念b. 比较可能性大小的方法c. 列表法与画图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教材第61页练习题1、2、3。
b.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事件,运用列表法或画图法分析其可能性。
2. 答案:a. 练习题答案见教材。
b. 示例:设计一个抽奖活动,分析中奖的可能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列表法或画图法分析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西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同学们能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难点是如何将分数乘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如果有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那么这两个苹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克?”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 练习:在讲解完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后,我将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对于分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我会逐一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并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
4. 应用:我将引导同学们将分数乘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会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那么3个苹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克?”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将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和一些实际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答案:1/4 × 3/4 = 3/16,2/5 × 4/5 = 8/25。
2. 实际问题解决:如果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那么3个苹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克?答案:3个苹果的总重量是600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于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还有一些同学存在困惑。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西师大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部分内容是西师大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章节是第六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学生们需要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重点是学生们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我准备了一些圆形教具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入圆的面积公式的概念,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这个公式。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这个公式。
然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我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实例,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同时,我也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使用了实际的例子来引入圆的面积公式的概念。
这个例子能够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含义,并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能够初步了解圆的面积公式,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我详细解释了这个公式的来源和推导方法。
这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公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内容1.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学习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3. 掌握放大或缩小图形时,各边长的变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中,各边长的变化关系。
2. 重点: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把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图形,比如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它们都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方法,那就是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 讲解: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当我们把一个图形的每个边都变长,这个图形就变大了,这就是图形的放大。
相反,当我们把一个图形的每个边都变短,这个图形就变小了,这就是图形的缩小。
3. 示例:我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然后用粉笔把它放大,再缩小。
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的大小变化,以及边长的变化关系。
4. 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尝试将它放大或缩小。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放大的倍数,然后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方法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板书内容:放大:图形的每个边都变长缩小:图形的每个边都变短边长变化关系:放大倍数× 原边长 = 放大后边长;缩小倍数× 原边长 = 缩小后边长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它放大2倍,再缩小3倍。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板书上的公式,计算出放大2倍和缩小3倍后的三角形边长,然后画出相应的三角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导学案第一部分 分数乘法 第1课时 分数乘法 学习目标:一、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二、能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先约分后计算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借助分数加法计算知识和整数乘法知识,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一、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运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解题。
教学时间安排: 共4课时 过程设计: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1.把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
2.说一说8×5表示什么?并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3.计算下列各题。
92+92+92+92 71+71+71+71+714.小结:(1)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同分母分数相加,只要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5.导入新课。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例1.每人吃51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分组合作,探讨)①“51个”是什么意思?②“求4人共吃多少个饼?”可以怎样解答?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④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出示例2.①说一说83×2的结果。
②想一想:什么时候约分?怎样约分比较好? 3.①说一说,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②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1.参照加法算式,发现的计算方法:51+51+51+51=51111+++=541⨯=54 由此得到: 51×4=541⨯=54并由此归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 分数乘整数计算时应注意: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也可以先约分,然后再计算。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①61+61+61+61+61=( ) ×( ) ②152+152+152+152=( ) ×( )2.计算下列各题。
72×4 5×111 3×103 152×492×3 10×52 207×12 154×103.解决问题。
①一堆煤,每天用去154吨,5天用去多少吨?②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254千克,50千克这种大豆含油多少千克?课后反思:第2课时 分数乘法学习目标:一、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二、进一步熟练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体会分数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二、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计算。
教学时间安排: 共4课时 过程设计: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1.计算下列各题。
73×2 65×4 9×125 5×152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的?。
3.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每时可以行驶100千米,4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列式计算,并汇报结果。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例3.①说一说,例3与什么活动第3题有什么异同?自己尝试列出解答算式。
②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你想怎样列式解答。
2.为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讨论、交流)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1.根据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可以列出算式:(1)100×54 (2)100×592. (1)54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千米的54,就是求100千米的5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为什么用乘法?是因为求100千米的54是多少,就是把100千米平均分成5份,表示其中的4份是多少。
(2)是和(1)一样的方法。
3.列式计算,并按照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可以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
152×2 8×203 50×154 30×94 127×9 12×45 120×97 60×472.列式计算。
①40厘米的51是多少? ②80吨的61是多少?③25米的56是多少? ④600元的32是多少?3.解决问题。
①小明每小时打印15页文稿,32小时可以打印多少页文稿?58小时可以打印多少页文稿?②小丽家七月份用去电费80元,八月份电费站七月份的54,八月份用电费是多少元?③运输队要搬运水泥45吨,一个上午就运走了这批水泥的95上午搬运水泥多少吨?课后反思:第3课时 分数乘法学习目标:一、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二、理解、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充分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三、经历课本提供的例题素材,深刻认识到分数乘法与生产劳动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一、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推导。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教学时间安排: 共4课时 过程设计: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计算下列各题。
20×45 18×32 53×25 16×4393×12 15×103 80×54 32×872.列式计算。
①50米的54是多少? ②30公顷的21是多少?(过程要求: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体会。
)通过练习,理解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引入新课。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例4.①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自己尝试列出解答算式。
(53×2153×43)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③怎样计算53×21 53×43呢?小组交流讨论。
④讨论总结分数乘分数怎样算?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1.可以这样理解:每时耕地53公顷,21时耕地的公顷数就是53公顷的21,求53公顷的21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2. 53公顷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53公顷的21就是把53公顷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结合课本的图示可知道53公顷的21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结果是103公顷。
3.53×21=2513⨯⨯=103(公顷)53×43=4533⨯⨯=209(公顷)4.总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根据算式涂一涂。
32×21 54×322.列式计算。
(1)28千克的74是多少千克?(2)一根钢管长25米,54根长多少米?3.计算下列各题。
32×52 74×32 95×74 85×23 32×41×23 74×25×157 95×158×43课后反思:第4课时 分数乘法(练习课) 学习目标:一、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较熟练地、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能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一、运用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二、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 共4课时 过程设计: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口算下列各题。
6×31 10×52 85×16 0×3212×35 73×87 31×71 94×432.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是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3.观察上面两个计算法则,看一看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
想一想,能不能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归纳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分数乘分数(或整数),把分子(整数当做分子)乘积作分子,分母乘积作分母。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课本练习一第13题。
(1)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第14题。
先判断大小,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第15题。
(1)“所占空间”是什么意思?(2)想一想,房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该计算什么?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1.第13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应该注意计算时,先约分,然后再乘。
2.通过第14题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比1大的数,积一定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比1小的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3. 第15题:上一学期我们学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所以这里的“所占空间”就是体积。
房子的形状是长方体,体积公式是长乘宽乘高,算式是53×52×31。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
94×21 107×65 1912×2411 145×25212.列式计算。
(1)41吨的32是多少? (2)83米的43是多少?(3)65公顷的103是多少?(4)85千克的54是多少?3.在○里填上“>”、“<”或“=”。
16×32○16 101×4○101 54×43○434.解决问题。
(1)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80千米,从甲站到乙站行了32小时,甲乙两站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盖一座大楼,计划投资1200万元,实际投资占计划的1211,实际投资多少万元?(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8米,宽是长的4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师徒共同加工400个零件,其中师傅完成全部的85。
那么徒弟完成全部的几分之几?师傅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课后反思:第二部分 解决问题 第1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一、能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能运用连乘计算,解决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三、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X|k | B| 1 . c|O |m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
二、运用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题。
教学时间安排: 共3课时 过程设计: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计算下列各题。
53×61×5 78×25×87 32×87×76 94×43×2185×109×94 145×107×432.列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