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的经验与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非遗”保护的启示

日本“非遗”保护的启示

日本“非遗”保护的启示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0年第1期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很到位,因此,“守望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在日本开幕前夕,记者采访了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所长铃木规夫。

据了解,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是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存及修复、教学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机构,作为独立行政法人,自负盈亏,2006年4月获得民间组织身份,目前有各类研究人员50余人。

9年前,它是一家政府机构,目前其活动经费仍由国家提供。

2007年4月,东京、京都、奈良、九州的4家博物馆和东京、奈良两家研究所联合成立“国立文化财机构”。

文化的交流相当重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起步晚,但是进展相当迅速,令人佩服”。

铃木规夫同时指出了中日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通性,“古琴在江户时代传到日本,并风行时。

昆曲与狂言在日本同台演出。

二胡与日本的胡弓有相似的地方,但音色不太一样。

在日本,由中国人传授二胡演奏的学校很多,除艺能外,古典的美术作品也很受关注。

”铃木规夫介绍,东京文化财研究所与中国的敦煌石窟、龙门石窟早有交往,并已开展了长期合作。

该所自1952年成立后即设立无形文化遗产部,但研究对象主要以国内文化遗产为主,对外交流并不多。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几年来国际间的合作不断。

他表示,国际间合作的第一步是与亚洲各国合作,从两国间的对话开始。

2009年2月在东京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中国也有代表参加,希望以后加强信息互换工作。

日本与韩国、越南也已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统计等工作,由日本文化厅来做,而研究方面的工作则由该所承担。

日本“非遗”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日本的“非遗”保护工作比中国提前了近半个世纪,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将其内容分为传统、民俗、工艺3个系列。

“由于分得太细,每个系列都相对独立,但缺乏一个整体的统筹,因而造成与国际间交流的障碍。

日本“非遗”保护的启示

日本“非遗”保护的启示

日本“非遗”保护的启示作者:严长元来源:《科学之友》2010年第01期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很到位,因此,“守望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在日本开幕前夕,记者采访了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所长铃木规夫。

据了解,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是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存及修复、教学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机构,作为独立行政法人,自负盈亏,2006年4月获得民间组织身份,目前有各类研究人员50余人。

9年前,它是一家政府机构,目前其活动经费仍由国家提供。

2007年4月,东京、京都、奈良、九州的4家博物馆和东京、奈良两家研究所联合成立“国立文化财机构”。

文化的交流相当重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起步晚,但是进展相当迅速,令人佩服”。

铃木规夫同时指出了中日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通性,“古琴在江户时代传到日本,并风行一时。

昆曲与狂言在日本同台演出。

二胡与日本的胡弓有相似的地方,但音色不太一样。

在日本,由中国人传授二胡演奏的学校很多,除艺能外,古典的美术作品也很受关注。

”铃木规夫介绍,东京文化财研究所与中国的敦煌石窟、龙门石窟早有交往,并已开展了长期合作。

该所自1952年成立后即设立无形文化遗产部,但研究对象主要以国内文化遗产为主,对外交流并不多。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几年来国际间的合作不断。

他表示,国际间合作的第一步是与亚洲各国合作,从两国间的对话开始。

2009年2月在东京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中国也有代表参加,希望以后加强信息互换工作。

日本与韩国、越南也已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统计等工作,由日本文化厅来做,而研究方面的工作则由该所承担。

日本“非遗”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日本的“非遗”保护工作比中国提前了近半个世纪,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将其内容分为传统、民俗、工艺3个系列。

“由于分得太细,每个系列都相对独立,但缺乏一个整体的统筹,因而造成与国际间交流的障碍。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作者:徐曼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9期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是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尽管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政策,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而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历史悠久,成绩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启示一、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1.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曲折。

"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分子大都把传统文化看成是现代化的阻碍和对立面,造成了文化意识形态的断裂和偏见。

保2.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深入的实地调查工作和基础性的学术研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认定中,不少缺乏严谨、有力的依据和证明。

3.我国由于民众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性,导致国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方面发展不平衡。

在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略有不足。

4.许多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相应的机构或居民社区组织符合节日内涵的传统文化活动,而是借由商家炒作,无论大小节日,都变成全民"购物节"。

例如端午节,更多的应该是举办一些赛龙舟等纪念活动,却让不少商家打着幌子变相卖高价粽子;又如七夕节,该是传达一种鹊桥相会的珍惜情谊,也被某些商家借机炒作。

5.我国的立法水平较为滞后,发现问题难以很快解决。

而且,我国的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化遗产在各地面临的状况也不一样,很难用一部法律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问题。

二、日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做法1.保护的连续性日本政府在大力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同时,积极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这个目标自明治政府以来从未改变过,因此日本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一贯性。

加强对"人间国宝"的认定以及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录制度;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就有义务将其技艺、技能及其作品等进行公开和传承给后世,如果拒不外传,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传承其技能,将被解除或者取消其资格。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应该重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将传统文化创新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现代时尚感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

二、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意教育日本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创意教育,他们鼓励年轻人发挥创意,培养创新精神。

在日本,有许多专业的艺术学校和创意院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在本国国内,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在这方面也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创意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要重视对人才的留住和吸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让更多有创意的人才留在国内发展。

三、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日本一直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时他们也将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得非常成功。

比如在游戏产业领域,日本屈指可数的大型游戏公司几乎都同时具备强大的科技支持和优秀的创意团队,他们创造出了很多备受好评的游戏作品。

而在动漫产业方面,也运用了许多先进的动画技术,制作出引领时代潮流的动漫作品。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也应该重视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科技支持,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体验感,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和国际化,他们在市场上树立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比如动漫、游戏、影视等领域,日本都拥有许多备受瞩目的品牌,他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打磨,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领军企业。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也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和国际化。

加大对文化产品的国际推广力度,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也可以借鉴日本的品牌运营经验,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美法日韩等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美法日韩等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在工作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许多保护成果,步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行列。

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因此,借鉴美法日韩等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唤起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行为,也有利于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千年中华文明留下了许多珍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改革开放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与文明发展的进程,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越来越重视。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于2004年正式加入该公约。

2005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推动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

通知还进一步明确了文化遗产的概念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至今我国公布了1~6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共2348个,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的共35项;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028项,合并项目147项。

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我国与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放长调民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谈日本古建筑修缮中展示利用的经验

谈日本古建筑修缮中展示利用的经验


日本的遗产保护体系及实施是经历了长期摸索和实践中日本十分注重保护遗产地的环境氛围
在日本
日本在遗产保护修复中
在日本与者非常享受仪式带来的神圣与特权
伊势迁宫的保护团体以迁宫仪式为契机
日本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
我国多地的古建修缮过程
(下转第227页)
花费了一年4从日本成功的实践经验中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法律的规范管理作用我国目前已开展了一些展示利用古建筑的活动),(上接第225页)
要包含试验提醒和危险源的监控在企业的事前风险分析和识别问题上企业安健环管理系统在优势方面主要有以下体现重安全管理的精细化企业安健环系统通过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为基础。

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启示

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启示

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启示宋丽红(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摘要: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中的经济强国,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是将民族文化的发展作为国家走向强盛的重要途径。

自从日本实施文化立国的基本战略以来,积极推行并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使日本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提高了国际地位。

本文首先对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出了对我国民族文化保护的启示,以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启示在全球文化浪潮的影响下,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其中,日本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方面成绩卓越,并取得了优秀的战果,对全世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传统文化保护的特点(一)政府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管理。

日本政府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非常重视,自从他们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就将文化的保护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

政府颁布了很多有关市级、国家级的文化项目,并且将一些重要的民间节日设置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比如,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就是“盂兰盆节”又被称为“魂祭”、“佛教万灵会”等,这和我们的清明节有点相似,国家规定,盂兰盆节时,统一休假七到十五天;每年的十一月三号是“文化节”,也被称为“明治节”,这一天是天皇的诞辰日,是为了表达对天皇的纪念所设的,现在多作为对科学和事业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授予“文化勋章”的节日。

还因为勋章上有菊花图案,也被称为“菊花日”。

这一天通常学校都会停课,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每年的三月三日就是日本传统的“女儿节”,这时已经到了樱花开放的时候,这一天,日本人会通过在家里设置人偶祭坛的方式来祈求女儿能够健康成长。

(二)民众有很强的文化意识。

茶道和花道在日本人的平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早在宋朝,日本的和尚昭明来中国学习,学到了中国的饮茶方式,回到日本时,将所有与茶有关的东西都带了回去,并不断发扬光大,流传至今,日本的茶道就此诞生。

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的经验与启示作者:贾金玺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22期【摘要】文化遗产应如何充分“活用”,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议题。

邻国日本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走在世界前列,不但将文化遗产“活用”写进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写进了影响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

在这些法律法规和国家战略的支持下,日本各界对文化遗产“活用”展开了积极有效的实践。

【关键词】日本文化遗产“活用”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的法律支持日本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将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遗产“活用”浑然一体,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割裂开来的。

因此,日本在制定相关法律的时候,不仅周全考虑各种认定制度、保护制度,而且融入有关“活用”的条款,要求、鼓励和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有者或管理者在不损坏文化遗产的基本前提下探索开展各种“活用”举措。

1950年正式出台的《文化财保护法》是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法。

该法相对清晰系统地对日本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制度、各方职责义务等方面作出了规范和界定。

该法第一条便指出,“制定本法律的目的在于保护文化遗产,并致力于其‘活用’,以为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和世界文化的进步作出贡献”。

除此之外,从《文化财保护法》的一些具体规定来看,也在强调不能将文化遗产行政管理单纯地理解为“保护”,而是要充分地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既要妥善保存、严格管理,又要积极地“活用”和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尽量使其能够公开展示给一般的国民。

除了《文化财保护法》,日本在1974年颁布的《传统工艺振兴法》、2001年颁布的《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都涉及到要求、鼓励、支持“活用”文化遗产的条款内容。

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文化遗产尤其是与传统技艺相关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的战略规划在立法确定文化遗产“活用”制度之外,日本政府层面更大的动作,莫过于积极制定并推出一系列与文化遗产“活用”有关的国家战略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重在立法、机构明确、全民参与、确保经费投入,美法日韩等国都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国家。

透过它们的经验,给我们以启示美法日韩等国都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国家。

它们的经验,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

重在立法。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国家,1840年法国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保护文物的法律。

美国于1906年颁布了《联邦文物法》。

日本于1871年颁布了《古器旧物保存法》。

韩国于1962年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法》。

机构明确。

法国文化部下设文化遗产局,地方上也有相应的机构,负责调查文化遗产的现状、监督文化遗产的维护情况。

文化部决定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体工作则由部所属的组织来完成。

美国政府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大致可分为国家、州、地方县市三个组织层面,分别履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间社团等职能。

日本1950年在文部省内部组建“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1954年规定地方必须组建“地方公共及教育委员会”,1968年废除了“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改在国家文化厅内设置“文化遗产保护审议会”,专门负责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指导、技术咨询和调查审议以及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事物的工作。

韩国1962年成立了隶属于文化遗产厅的文化遗产委员会,下设有8个分课,均由保护团体、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还聘请各类专门委员。

全民参与。

法国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当巴黎的民居即将面临毁灭时,巴黎人挺身而出,写文章、办展览,成立街区的保护组织。

1984年法国设立“文化遗产日”,是最早提出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家。

美国除了国家重视外,全国有众多的基金会、民间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城市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在学校设有“保护我们的历史”等课程。

日本以居民、自治体为主体,以历史保护为重点,营造社区保护环境。

韩国大众对文化遗产非常偏爱,民间文化大多数在各种各样节庆中得到保存和发展。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启示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启示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启示作者:虎文琼来源:《丝绸之路》2015年第08期[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记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变迁,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该国和该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记。

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当今丰富多彩、壮丽灿烂的人类文明。

作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经济发达国家,日本政府和社会近年来在保护本国文化遗产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规模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对于我国而言,近邻日本在保护本国文化遗产方面的各项举措不乏可资参考之处。

[关键词]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0-0047-03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目前成为我国社会尤其是相关学界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议题。

而东亚的邻国日本,是世界上较早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保护工作加以制度化和体系化的国家。

日本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日本文化遗产概述日本文化遗产,日语为“文化财”,是日本为保护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所建立的标准,其资格依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订立。

“文化遗产”在此为对应转译,直译为“文化财富”,实际上不仅涵盖了文化、历史、学术等人文领域,也包含动物、植物、景观等“自然遗产”,日语为“天然纪念物”。

日本的文化遗产由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进行规范,它规定了对日本文化遗产认定、管理、保护的方法。

该法还对日本文化遗产进行划分与界定。

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第一,物质性文化遗产。

日语为“有形文化财”,包括了建筑物和工艺美术品(即绘画、雕刻、工艺品、书籍典籍、古代文件、考古资料、历史资料等)。

其中还分为:重要文物,日语为“重要文化财”,即物质性文化遗产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国宝,日语为“国宝”,即重要文物中有特别高文化价值的部分。

登记文物,日语为“登录有形文化财”,指尚未被日本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认定的物质性文化遗产。

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2005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12月又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我国终于有了以国家行政手段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制度。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才刚刚起步,缺乏经验,如何借鉴别国的有效方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本文的主旨,是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成绩较为显著的日本做一些介绍,以期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日本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的法律保障凡是到过日本的中国人,大概都不会有抵达陌生国度的感觉,因为在你的身边总能时时处处感受到一点似曾相识的文化。

例如在节祭日里,能看到正月在普通家庭的门前插有松枝,三月三日在公园里举行曲水宴的仪式,八月十五日古筝、三弦等音乐团体在公众场合举行的演奏会,以及普通市民免费体验茶道艺术的场景。

日本这些非物质的传统文化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什么作为外来文化传入日本的这些非物质的传统文化和技艺,日后能在日本作为自己的传统文化比较好地保存下来了呢?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外来优秀文化,同时又善于保存优秀文化传统。

虽然这和它孤立于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与国家的重视也是分不开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在日语中被称为“无形文化财”。

早在1890年10月,日本明治政府就依据皇室的意愿,模仿法国的艺术院(Academy)制度,以保护美术家和奖励创作艺术作品为目的,制定了“帝室技艺员制度”(高柳光寿、竹内理三编:《角川日本史辞典》第650页,角川书店1981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废除了《国宝保存法》(1929年3月制定)、《重要美术品保护法》(1933年制定)的基础上,于1950年5月30日重新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并不断修改完善至今(最新改订日为2004年6月9日)(《角川日本史辞典》)。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经验对赣州市的启示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经验对赣州市的启示

文化与教育— 88 —作者单位:李芬,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经验对赣州市的启示李 芬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领域一直是全世界的先行者。

本文通过分析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日本在非遗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力图找出赣州市非遗工作可以利用借鉴的方面,从而促进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赣州市江西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众多,特色鲜明。

赣州市的非遗资源丰富,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九大类别。

截至2014年11月,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西省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70项,其中赣州市有10项,位列江西省第二。

江西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赣州市有96项,位列江西省第一。

因此,从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布来看,赣州市在江西省的排名都非常靠前。

赣州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始终重视立法保护本国的文化遗产。

1950年日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文化财产保护法》,此法是日本国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法律。

此法的1950年版第一次将无形文化财产的概念纳入法律体系中,设立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开启了人类全面系统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先河。

直到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正式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

中国于2004年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从赣州市目前的非遗保护工作中来看,存在着保护工作推进缓慢、滞后;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申报、轻保护”或“重利用、轻管理”现象,非保护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经济振兴与日本文化遗产的活用思路

经济振兴与日本文化遗产的活用思路

文化遗产2021年第2期经济振兴与日本文化遗产的活用思路刘洋[日]松田阳[摘要]日本在1950年就出台了《文化财保护法》,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非遗保护且认识到文化遗产活用的重要性。

以人口过疏化、少子高龄化等社会状况变化为背景,2018年日本政府再一次修订了《文化财保护法》,其中重点强调了文化遗产的活用。

日本文化遗产的活用大体经历了“公开、普及与教育”“应用于城市建设”“追求经济效益”三个阶段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以及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产生了利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活用想法,如日本遗产认定制度及活用文化遗产振兴观光。

日本文化遗产的活用经验对我国非遗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借鉴意义0[关键词]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经济振兴非遗〔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90(2021)02-023-0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他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活起来”三个字,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内在要求。

①2018年的日本第196次国会中,日本再一次修订了《文化财保护法》(2018年号外法律第42号),并于2019年4月1日开始施行。

此次文化遗产保护法是根据2017年12月8日日本政府文化审议会的人口过疏化、少子高龄化等社会状况变化为背景,防止重要文化遗产的消失、失传,将至今为止的价值不明确的未指定的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活用在城市建设中,在地区社会的基础上进行其传承而修订的,目的是促进地区文化遗产的计划性保存活用以及强化地方文化遗产保护行政的推动力。

以上可以看出“活起来”“活用”无疑是我国与日本近年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词。

日本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领先的制度与实践优势,任何一项制度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日本文化遗产的活用思路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国内关于日本文化遗产的活用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将研究日本文化遗产活用思路及日本文化遗产活用与经济振兴,并探讨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经验给我国非遗保护可持续性发展带来的启示。

日本“非遗”保护的启示

日本“非遗”保护的启示

2010.0145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很到位,因此,“守望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在日本开幕前夕,记者采访了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所长铃木规夫。

据了解,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是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存及修复、教学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机构,作为独立行政法人,自负盈亏,2006年4月获得民间组织身份,目前有各类研究人员50余人。

9年前,它是一家政府机构,目前其活动经费仍由国家提供。

2007年4月,东京、京都、奈良、九州的4家博物馆和东京、奈良两家研究所联合成立“国立文化财机构”。

文化的交流相当重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起步晚,但是进展相当迅速,令人佩服”。

铃木规夫同时指出了中日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通性,“古琴在江户时代传到日本,并风行一时。

昆曲与狂言在日本同台演出。

二胡与日本的胡弓有相似的地方,但音色不太一样。

在日本,由中国人传授二胡演奏的学校很多,除艺能外,古典的美术作品也很受关注。

”铃木规夫介绍,东京文化财研究所与中国的敦煌石窟、龙门石窟早有交往,并已开展了长期合作。

该所自1952年成立后即设立无形文化遗产部,但研究对象主要以国内文化遗产为主,对外交流并不多。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几年来国际间的合作不断。

他表示,国际间合作的第一步是与亚洲各国合作,从两国间的对话开始。

2009年2月在东京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中国也有代表参加,希望以后加强信息互换工作。

日本与韩国、越南也已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统计等工作,由日本文化厅来做,而研究方面的工作则由该所承担。

日本“非遗”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日本的“非遗”保护工作比中国提前了近半个世纪,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将其内容分为传统、民俗、工艺3个系列。

“由于分得太细,每个系列都相对独立,但缺乏一个整体的统筹,因而造成与国际间交流的障碍。

如今我们正对这一问题进行反省”。

日韩饮食文化申遗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日韩饮食文化申遗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日韩饮食文化申遗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日本和食;韩国泡菜;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饮食文化一、日韩饮食文化申遗的成功经验(一)日本饮食文化申遗的成功经验1.突出传统饮食文化的营养科学性在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饮食文化也曾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直到江户时期之后,日本饮食文化才逐渐脱离了中国大陆文化的影响,最终走向本土化的成熟。

日本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是:食物原料新鲜多样,装盘贴合自然风物,体现了日本的四季分明、地理多样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以米饭为主食,副食则以海产鱼贝类为主;食物加工成度比较低,味道清淡,能够较大限度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有着令人齿颊留香的回味;与正月、插秧等传统节庆密切相关,等等。

日本政府在申遗的报告中不仅强调日本传统饮食文化的民族特色以及其中蕴含的日本人独有的价值观和社会传统,还以京都的精进料理、怀石料理、东京的寿司和东北地区的火锅料理为代表说明了日本传统饮食与现代营养科学的完美融合,精准定位了日本传统饮食文化中所蕴含的现代营养科学理念:食物加工程度低,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食物中的营养素免遭破坏;口味清淡,能够降低现代营养疾病如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鱼贝类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极其稀少,完全符合现代营养学提倡的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科学理念。

总之,日本传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膳食结构科学合理并且具有顺应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是成功申遗的根本原因。

2.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研究推广日本传统饮食文化(二)韩国饮食文化申遗的成功经验1.选择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传统饮食品种尽管现代韩国社会的泡菜文化十分丰富和繁荣,但是实际上朝鲜族的泡菜文化当中具有较多的中国元素。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信南山》中就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刨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

“瓜”是当时百姓常吃的一种蔬菜,“剥”和“菹”是加工削皮和腌渍贮存的意思。

由此可见,至少在3100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华民族就开始将各种蔬菜制成腌菜食用了。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经验及对我国完善相关保护体系的启示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经验及对我国完善相关保护体系的启示

项技能或艺能才艺的高度精通者。第二种是综合认定。假如某项 技能或艺能是由2人或2人以上的团队一起展现的,则团队成员可 以通过综合认定得到肯定。第三种是保持团体认定。即在某项艺 能或技法中,个人的角色很淡,而且掌握这项艺能或技法的人数 也较多,就可以对以这些人为主所构成的团队进行团体认定。艺 能方面通常采用个人认定和综合认定,工艺技术方面一般多采取 个人认定和保持团体认定。至2014年11月,在艺能方面,有57人 获得了个人认定,13个团体获得了综合认定;在工艺技术方面则 有59人获得个人认定,14个团体获得保持团体认定。
一、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日本对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十分重视,目前已形 成了较为完整的认证与保护体系。总体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类与认定体系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与认定是做好其保护的前提。 日本把文化遗产称为“文化财”,其中对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行保护的分为四类。这四类是:重要的无形文化财和重要的无 形民俗文化财;不属于重要无形文化财,但特别有必要存在的应 当采取记录作成等措施的无形文化财;不属于重要无形民俗文化 财,但特别有必要存在的应当采取记录作成等措施的无形民俗文 化财。截止2014年10月,日本全国列入非物质文化财类别及项目 数如下表。 对于分类中各项目的认定,通常分为三种:一种是个人认 定。即把称号授予个人,这类人通常被称为“人间国宝”,是某
(三)财政上的资助体系 不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自政 府的经费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日本,政府在财政上的经费资 助是分类、分层次进行的,并已形成了较成熟的体系。根据《文 化财保护法》的规定:“重要文化财的管理或修理需要较多经费 时,在其所有者或管理团体无法负担的或其他特殊情况下,政府 可以给予重要文化财所有者或管理团体适当的补助金作为维修经 费的一部分。”对于国家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所需 经费主要由国家资助,其中对于个人认定者,由国家每年直接拨 款200万日元;如果是综合或团体认定者,其资助金额由文化厅 长官根据各项审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等决定。同时,所在都道府县 甚至市町村也会给予一定资助。对于地方认定的项目则由地方进 行资助,金额由各地自行制定。国家和地方所提供的资金都称为 “补助金”,并且一个项目可以同时接受国家和地方的资助,但 国家和地方出资比例各个地方不尽相同。如栗东市对市内被认定 的文化财产的补助金不超过所需经费的1/2。若项目同时受到国家 和县政府的资助,则补助金为扣除国家、县政府补助后经费的1/2 以内。青梅市则对受国家资助的文化财产保护项目资助不超过总 经费的1/8。在东京都,对受到政府资助的文化财保护项目的资助 不超过总经费的1/10。

日本文化的经验价值

日本文化的经验价值

日本文化的经验价值日本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景仰和尊重。

在与日本文化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价值,这些价值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文化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其强调的谦逊和礼仪。

在日本,人们注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任何行为都会尽量不给他人带来不适。

从小的礼节、顺序的守候到完善的礼仪规范,无不反映了日本人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尊重和敬畏。

这种以礼待人的态度激励着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向他人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日本人的谦卑、有礼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向他人学习,虚怀若谷地接受批评与指导,这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令我们的生活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理解。

日本文化中的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的态度同样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人在工作中对于细节的关注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不仅追求完美,还注重精确和细腻。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于细节的关注常常使得他们所制作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达到了极致的水准。

纵观日本的汽车、数码产品、家电等领域的产品,无不展现着日本人对于品质和细节的极致追求。

这种对于完美的追求和对于细节的关注也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任何一个岗位上,我们都应该努力不懈地追求卓越,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客户的信赖和赞誉。

日本文化中的“和”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和的精神是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它反映了日本人崇尚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日本社会中,“和”被视为最高的境界,人们不追求个人利益,而是力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日本人之间相互之间充满尊重和理解,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显得默契和和谐。

对我们而言,也应当学会在团队和合作中尊重他人,与人和睦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会充满着和睦与融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域外观察
Overseas Observation
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的经验与启示贾金玺
【摘要】文化遗产应如何充分“活用”,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议题。

邻国日本在这
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走在世界前列,不但将文化遗产“活用”写进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
写进了影响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

在这些法律法规和国家战略的支持下,日本各界对文
化遗产“活用”展开了积极有效的实践。

【关键词】日本 文化遗产 “活用”【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的法律支持
日本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将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遗产“活用”浑然一体,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割裂开来的。

因此,日本在制定相关法律的时候,不仅周全考虑各种认定制度、保护制度,而且融入有关“活用”的条款,要求、鼓励和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有者或管理者在不损坏文化遗产的基本前提下探索开展各种“活用”举措。

1950年正式出台的《文化财保护法》是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法。

该法相对清晰系统地对日本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制度、各方职责义务等方面作出了规范和界定。

该法第一条便指出,“制定本法律的目的在于保护文化遗产,并致力于其‘活用’,以为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和世界文化的进步作出贡献”。

除此之外,从《文化财保护法》的一些具体规定来看,也在强调不能将文化遗产行政管理单纯地理解为“保护”,而是要充分地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既要妥善保存、严格管理,又要积极地“活用”和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尽量使其能够公开展示给一般的国民。

除了《文化财保护法》,日本在1974年颁布的《传统工艺振兴法》、2001年颁布的《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都涉及到要求、鼓励、支持“活用”文化遗产的条款内容。

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文化遗产尤其是与传统技艺相关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的战略规划
在立法确定文化遗产“活用”制度之外,日本政府层面更大的动作,莫过于积极制定并推出一系列与文化遗产“活用”有关的国家战略规划。

2012年,日本政府对《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2006年)
进行了首次修订,增加了不少有关文化遗产“活用”的内容。

在2017年即将修订的第三版中,日本政府计划充分利用文化遗产,由“保存优先”角度转变为从游客视角出发的“灵活运用”方针。

2013年,日本政府推出“日本遗产(Japan Heritage)”认定制度。

依据该制度,日本政府将所有争取载入世界遗产的国内地区总称为“日本遗产”,其准入资格由日本文化厅进行认定。

一经认定,日本文化厅会对相关各种综合利用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给与支持。

相比过去文化遗产行政工作重视“保存”,重视各个遗产“点”的存在,“日本遗产”制度将零散的遗产有效融合成“面”进行“活用”,注重对捆绑化的文化遗产群进行统一宣传。

这一制度以国家背书的方式进行遗产认定,可有效提高文化遗产的国际知名度,推动文化遗产的“活用”。

2016年4月,日本政府在制定“支撑明日日本的观光愿景”的基础上,将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地区观光资源进行灵活运用,制定了《文化财活用·理解促进战略计划2020》。

这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制定,为文化遗产的“活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激发了日本社会各界对于文化遗产“活用”的热情。

日本对建筑物类、工艺美术品类重要文化遗产的“活用”形式
对建筑物类重要文化遗产的“活用”。

第一,开发旅游资源。

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的建筑物,往往都代表和反映着历史某一阶段的技术特色和文化风貌,往往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日本政府对于这些文化遗产基本都保持着向普通民众开放的态度,大家都可以参观浏览。

第二,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在日本政府保护、维修建筑物类型的文化遗产时,往往会积累与之相关的研究资料,一般会将其中适合公开的内容编写进有关建筑学或文化遗产保护的书籍。

此外,在建筑物修复工作中,还会
人民论坛 / 2017.08 上114
有选择地提供一些实习培训的机会,一方面能够推广古建筑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也能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储备人才。

第三,举办公益活动和文化活动。

作为文化遗产的建筑物,不应只是仅供观光的“神圣”场所。

近年来,日本各地不少文化遗产的所有者和地方公共团体与当地的市民团体密切协作,经常在文化遗产的建筑物内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和文化活动,以此增强普通市民对于文化遗产的亲近感,这种“活用”方式也使得文化遗产的价值再次得到确认和评价。

第四,开发商业用途。

例如,日本“国宝”级建筑物——位于兵
库县姬路市的姬路城,是日本保存最完整的
16世纪日式风格城堡,被多部时代剧和
电影选作取景地,还被用于举办歌剧
等活动。

再如,西日本工业俱乐部
会馆,将国家指定的重要文化遗产
向个人开放,用作结婚仪式场地
等,这都体现出了宽广的“活用”
思路。

对工艺美术品类重要文化遗产
的“活用”。

通过公开展览,为普通
民众提供鉴赏机会是“活用”工艺美
术品类文化遗产的最基本方式。

日本政府
会通过各种展览会的方式,在国家或地方设置
并运营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产研究所等场所,向
国民提供观看鉴赏“国宝”的机会。

譬如,创建于1872年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历史最悠久,也是规模最大的博物馆,馆内收藏的“国宝”级文化遗产,涵盖绘画、书法、漆器、刀剑等类别。

而对于这些“国宝”级文化遗产,东京博物馆采取对外开放的态度,只是出于保护上的需要,在展出时间上有所限制。

除了国内展出,日本政府自1951年以来还坚持举办“日本古典美术品海外展”,向外国人展示日本收藏的各种工艺美术类文化遗产,增进外国民众对日本文化的了解。

按照日本文化厅计划,今后将继续积极在海内外展览会上公开展示各种类型的日本文化遗产。

日本对重要无形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的“活用”形式
对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活用”。

日本的无形文化遗产囊括了传统戏剧(演剧)、音乐、艺能、乐舞、工艺技术等无形的文化和那些能够具体地体现、承载或传承着无形文化遗产的
表演者、工艺美术大师与传统技能持有者。

日本对于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活用”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日本政府会统筹举办有关无形文化遗产的展览,积极保存并公开有关无形文化遗产的各种资料等。

第二个层面,无形文化遗产保有者团体在“活用”上的积极努力。

第三个层面,经国家认定成为“人间国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负有保护和传承该无形文化遗产的责任,且应把自己的手艺授之于人。

这些“人间国宝”往往乐意将自己的技艺展示给众人,并在法规制度许可的范围内收徒传艺。

对民俗文化遗产的“活用”。

民俗文化
遗产主要包括与衣食住、职业、信仰、
岁时年节等有关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
统艺能,以及用于上述无形民俗文
化遗产所规范的各种场景的衣物、
器皿、民间生活的各种用具、物
件和家屋等设施。

民俗文化遗产
的认定,由国家在有选择的基础
上,经过充分研究、调查后方能确
认。

关于重要有形民俗文化遗产的
“活用”,通常大都是以在博物馆或资
料馆的公开展示为主要形式,但近些年来,
不断有一些更为积极的“活用”方式。

日本十日市博物馆不仅将其保管的重要有形民俗文化遗产“越后缩的纺织用具及相关资料”“十日町的积雪期用具”等用于公开展示,而且还通过举办“儿童博物馆”,将其作为针对儿童、少年的体验讲座素材。

参加者通过实际使用与有形民俗文化遗产完全相同的形式和大小的“资料”,可以更好、更快地体验和理解它们的具体使用方法。

此外,该博物馆还先后在其主办的民间游戏和传统“行事”的再体验项目、雪祭博物馆广场等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参考文献】
①周星、周超:《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举国体制》,《文化遗产》,2008年第1期。

②梁青、林梦婕:《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两次转型》,《大众文艺》,2016年第4期。

责编/肖晗题 美编/王梦雅
Aug,2017 / PEOPLE'S TRIBUNE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