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形态2017.4.7
人体寄生虫总结(详尽)
保虫宿主(reserboir host):有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看,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
(例子: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为牛、羊、鼠)。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一些蠕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的局部或全身病变;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其共同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中丙球蛋白及IgE水平升高。
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
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Hemimetabolism):昆虫发育过程不需要经历蛹期。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需要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储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 paratenic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
如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
寄生虫形态小结
形似芝麻,一端
较窄且有明显突
肝吸虫卵(华支睾吸虫 出的卵盖,卵盖
卵)
周围的卵壳增厚
形成肩峰,卵盖的对侧有一点逗状突起即小
棘。从粪便中排出时内可能含有一毛蚴。
(与钩虫卵作区
分:此虫卵近卵盖
端较宽)椭圆形,
肺吸虫卵(卫氏并殖吸 金黄色。卵壳厚度
虫卵)
不均,卵盖大而明
显,通常略倾斜,甚至有的缺失。卵内含有
日本血吸虫雌性成虫:(与鞭毛虫比较:卵
巢居于虫体中部。)雌虫较长,前部细于后
部,长椭圆形的卵巢居于虫体中部。长居于
报雌沟内。
日本血吸虫雄性成虫:雄虫较短,虫体前端
有发达的口吸盘和腹吸盘,虫体两侧向腹面
曲折,形成抱雌沟。形似拐杖。
牛肉绦虫头节染色标 本
略呈方形,无顶突及 小钩,有四个口吸盘
猪肉绦虫头节染色标 本
球形,具有顶突及两圈 小钩,也有四个口吸 盘。
长方形,仅见子宫,子宫内充
牛肉绦虫孕节染色标 满虫卵。子宫向两侧形成侧枝,
本
子宫干每侧有 15~30 支,排列
整齐规则。
长方形,仅见子宫,子宫内
猪肉绦虫孕节染色标 本
充满虫卵。子宫向两侧形成 侧枝,子宫干每侧有 7~13 支,呈不规则树枝状。
牛肉绦虫成节染色标 含雌雄生殖器各一套,有 300~400 个睾丸,
扁卷螺
水红菱、荸荠 钉螺
姜片虫传播媒介 日本血吸虫中 间宿主
节肢动物见
图谱
体型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
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籽,
肝吸虫成虫染色玻片 体表无棘。口吸盘位于体前
标本
端,腹吸盘较小,位于虫体前
1/5 处。一对分支睾丸位于后
1/3 处。卵黄腺成滤泡状。
常见寄生虫图谱演示文稿
扁形动物门:多节绦虫纲
当前69页,共99页,星期二。
阔节裂头绦虫幼虫及节片
当前70页,共99页,星期二。
阔节裂头绦虫卵
当前71页,共99页,星期二。
牛带绦虫妊娠节
当前72页,共99页,星期二。
猪带绦虫幼虫和妊娠节
当前73页,共99页,星期二。
猪带绦虫虫卵
当前74页,共99页,星期二。
缩小膜壳绦虫及妊娠节
阴虱
当前82页,共99页,星期二。
犬栉首蚤
当前83页,共99页,星期二。
猫蚤
当前84页,共99页,星期二。
猫蚤卵及幼虫
当前85页,共99页,星期二。
人蚤
当前86页,共99页,星期二。
开皇客蚤
当前87页,共99页,星期二。
蚋
当前88页,共99页,星期二。
臭虫
当前89页,共99页,星期二。
常见寄生虫图谱演示文稿
当前1页,共99页,星期二。
优选常见寄生虫图谱
当前2页,共99页,星期二。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当前3页,共99页,星期二。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滋养 体片断
当前4页,共99页,星期二。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及滋养体(苏木素染 色)
当前5页,共99页,星期二。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trichrome染色)
当前97页,共99页,星期二。
疥螨
当前98页,共99页,星期二。
毛囊脂螨
当前99页,共99页,星期二。
卫氏并殖吸虫
当前62页,共99页,星期二。
卫氏并殖吸虫卵
当前63页,共99页,星期二。
日本血吸虫
当前64页,共99页,星期二。
日本血吸虫卵
人体寄生虫概述
❖ 宿主的类别( Types of Host ):
终宿主 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 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
有些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还可寄生于某些 脊椎动物,作为人类寄生虫病的传染源, 有保虫的作用,这种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 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
但进入正常终宿主后,仍能继续发育为成 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 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
分类 人体寄生虫隶属于动物界无脊椎动物 中的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 门、节肢动物门以及单细胞原生动物界中 的肉足鞭毛门、顶复门和纤毛门。 分类的阶元依次为:界、门、纲、目、 科、属、种。亚门、亚纲、亚科及总纲、 总目、总科为中间阶元。在有些种,种下 还有亚种、变种、株等存在。
毒性与 免疫损伤
❖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宿主对寄生虫 产生的防御作用,也就是免疫应答反应,表 现为其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寄生虫的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应答类型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人 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 然防御能力,它受遗传因素控制,具有相 对稳定性。它对各种寄生虫感染均具有一 定程度的抵抗作用,没有特异性。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病人、带虫 者、保虫宿
主
水、土壤、食物、 空气、媒介和直接
传播
缺乏免疫力 或免疫力低
下的人
❖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雨 量、光照与地理环境 等。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 文化水平、医疗设施和卫生保健等。
❖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地方性
自
寄生虫总结
一、同种寄生虫对比
(1)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钩虫()
(3)假叶目和圆叶目
(4)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5)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6)昆虫纲和蜘蛛纲
(7)按蚊、库蚊和伊蚊
二、各种寄生虫比较
(1)吸虫:①虫体一般背腹扁平、呈叶状或舌状(除血吸虫,呈圆柱状)②有口吸盘和腹吸盘③无肛门,有独立消化系统:口、咽、食道和肠管④一般为雌雄同体(除血吸虫,雌雄异体。
)⑤有世代交替,均需要中间宿主,生活史离不开水
(2)绦虫:成虫乳白色,扁长如带状、体分节:头节、不分节颈部、孕
节②无口和消化道、无体腔③大部分雌雄同体④头有4个吸盘或1个吸槽⑤虫卵大多具有椭圆形的卵壳和较厚胚膜,内含六钩蚴
(3)线虫:①线性形或者圆柱形,体表光滑,两侧对称,不分节②雌雄异体,雌虫较大,尾端尖直,生殖器多为双管型;雄虫较小,尾端卷曲呈钩状或尾端膨大呈伞状,生殖器多为单管型③有完整消化系统,有角皮层和原体腔④大多营自生生活,幼虫会蜕皮4次,可分为土源性线虫(不要中间宿主)和生物源性宿主(要中间宿主)⑤虫卵无卵盖,内含卵细胞或蝌蚪期胚胎,卵壳分三层:卵黄膜或受精膜(加固虫卵)、壳质层(抵抗外界一定机械压力)、蛔甙层或脂层
(调节渗透压)。
寄生虫
雌虫长3.5~5.0cm,尾端钝圆,阴门开口于虫体腹面中部 之后。雄虫长3.0~5.0cm,尾端向腹面卷曲,末端有交合刺一 根,可自鞘内伸出。
蛲虫
虫卵:无色透明, 50~60μm×20~30μm ,外形为不 对称椭圆形(柿核形),一侧较平, 一侧稍凸,卵壳较厚,分为三层, 内为脂层,中为壳质层,壳质层外 有一光滑的蛋白质膜。刚产出的卵 内含一蝌蚪期幼虫,与空气接触数 小时后发育为卷曲的幼虫。
斯氏狸殖吸虫
成虫虫体窄长,前宽后窄,两端较 尖,大小约为 3.5~6.0mm×11.0~18.5mm
宽长比例为1:2.4~1:3.2,最宽处在 腹吸盘稍下水平。在童虫期已显示 出虫体长明显大于体宽的特征。
腹吸盘位于体前约1/3处,略大于口 吸盘。
卵巢位于腹吸盘的后侧方,其大小 及分支情况视虫体成熟程度而定, 虫龄低者,分支数较少。虫龄高者, 分支数多,形如珊瑚。
肠管自腹吸盘后分两支,至中部汇合成一单一 肠管,终末为盲端。
雌雄异体,雌虫圆柱形,前细后粗,长 12~28mm,宽0.1~0.3mm,因肠管内充满消化 或半消化的血液,故虫体常呈黑褐色。卵巢长 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肠支会合处之前,卵巢 发出输卵管。卵黄腺分布在单一肠管周围,发 出卵黄管。卵黄管与输卵管汇合通入被梅氏腺 所围绕的卵模,卵模接管状子宫,开口于腹吸 盘下方的生殖孔。雄虫圆筒状,乳白色短粗长 10~22mm,宽0.5~0.55mm。睾丸常为7个,椭 圆形,呈串珠状排列于腹吸盘水平的虫体背侧。 每个睾丸发出一输出管,汇入输精管、储精囊, 生殖口开口于腹吸盘下方。
雄虫自腹吸盘后虫体两侧略向腹面卷曲形成抱 雌沟,雌虫常居留于抱雌沟内呈雌雄合抱状态。
寄生虫
寄生虫线虫第一节概述雌虫的肛门一般位于虫体末端腹侧,雄虫的直肠通过泄殖腔开口于体表。
一般幼虫经过四次蜕皮发育成成虫,蛔虫第一次蜕皮在卵内,发育成感染期虫卵,第二次和第三次蜕皮在肺,第四次在小肠。
第二节似蚓蛔线虫(蛔虫)一.形态(一)成虫长圆柱形,似蚯蚓,淡红色或微黄色。
横纹,侧线。
口孔由三个唇瓣组成。
雌雄异体。
长约20厘米左右,雌虫大于雄虫。
雌虫尾部直,雄虫弯~。
(二)虫卵虫卵外形颜色大小蛋白膜卵壳内容物受精蛔虫卵宽椭圆形棕黄色40*60微米波浪状厚卵细胞新月形空隙未受精蛔虫卵长椭圆形棕黄色40*90 薄薄屈光颗粒蛋白膜脱掉的蛔虫卵无色,注意鉴别。
二.生活史直接发育型虫卵在外界发育,幼虫在体内移行,成虫寄生于小肠。
蛔虫卵发育成里面有幼虫才具有感染性。
成虫(小肠)→虫卵(雌雄交配,虫卵随粪便排除体外)→土壤(2周,21~30度)→感染期蛔虫卵(内含幼虫并已经历一次蜕皮)→经口入人体(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幼虫在体内移行(经肠粘膜下层入血,经肝,右心入肺,在肺进行二次蜕皮,入支气管,气管逆行入咽,二次吞咽再次进入小肠,第四次蜕皮发育为童虫,再发育为成虫)→成虫(小肠)自人体感染到成虫产卵约2个月,一条雌虫一天排卵可达24万个,成虫在体内存活时间约为一年。
感染阶段感染期蛔虫卵感染方式经口体内移行经肺移行寄生部位小肠三.致病(一)幼虫的致病1.机制2.所致疾病(1)超敏反应(2)肺蛔虫症,也叫Loeffler综合征肺部有干罗音和捻发音。
肺典型浸润性改变,有点状絮状片状阴影。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异位损害重症感染是,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
若通过胎盘,可引起胎儿体内寄生。
(二)成虫致病1.损伤肠粘膜2.营养不良3.超敏反应4.并发症※成虫有钻孔习性,在人体发热,胃肠病,辛辣食物,不适当驱虫造成虫的活动性增强。
胆道蛔虫症(64%)蛔虫性胰腺炎蛔虫性阑尾炎蛔虫性肠梗阻四.检查病原学诊断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最常用,查虫卵,雌虫产卵量大。
寄生虫笔记
雌雄异体:
雄虫:乳白色,有抱雌沟
雌虫:前细后粗,暗褐色,常居于雄虫抱雌沟内与雄虫呈合抱状。
虫卵
是人体蠕虫卵最小的虫卵,黄褐色,前端较厚,有小盖,其周围的卵盖增厚形成肩峰,后端钝圆有小疣样突起,卵内含成熟毛蚴
金黄色,不规则椭圆形,卵壳厚薄不均,宽端有一卵盖,卵盖明显,内含1个卵细胞和10余个卵黄细胞
回归热,战壕热
流行型斑疹伤寒
1.利什曼病:①黑热病 ②东方疖
2.白蛉热
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较薄卵盖不明显,内含1个卵细胞和数十个卵黄细胞,是人体最大的蠕虫卵
椭圆形,淡黄色,一侧有一小棘,卵内含1个毛蚴,毛蚴与卵壳之间有毛蚴分泌的油滴状物,卵壳薄,无卵盖。
寄生部位
肝胆管
肺,还可异位寄生于肌肉,皮下,腹腔,肝,脑,眼等
小肠
门脉-肠系膜静脉
感染阶段
囊蚴
尾蚴
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
(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
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虫——线虫纲
蛔虫
蛲虫
钩虫
鞭虫
丝虫
旋毛虫
成虫
虫体形似蚯蚓,呈长圆柱状。
细小似线头
十二指肠“C”
美洲钩虫“S”
细长略弯曲,呈圆柱状。
形似马鞭
虫体丝线状,乳白色,体表光滑。
虫体线状,细小,后端稍粗,雄虫比雌虫小。
虫卵
受精: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
未受精:长椭圆形,棕黄色,不规则,卵壳薄
似柿核,无色透明,卵壳厚,内含一条胚蚴。
雌蚊吸血,雄蚊不吸血
不食蝇类:狂蝇
食血性蝇类:暨螯蝇
非食血性蝇类:家蝇
雌蚤雄蚤均吸血,边吃边排,耐饥力强,十个月可吸一次
寄生虫形态及临床意义
寄生虫形态及临床意义寄生虫是一类以寄生生活方式为特征的生物,它们依赖于其他生物(宿主)的体内或体外环境来获取营养和生存所需。
寄生虫的形态多样,根据其寄生方式和寄生位置的不同,它们可以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两大类。
内寄生虫一般寄生在宿主的体内组织或器官中,对宿主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内寄生虫主要包括蠕虫、原虫和纤毛虫等。
蠕虫是一种体形长而圆柱状的寄生虫,其形态特征主要是身体分为头、颈、体和尾四个部分,通过吸盘、钩子或刺等器官附着在宿主的肠壁、肝脏、肺部等处。
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虫,其形态特征是没有固定的体形,通常为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纤毛虫是一类具有纤毛的寄生虫,通过纤毛的摆动来移动和附着在宿主的黏膜上。
外寄生虫一般寄生在宿主的体表或体表附近环境中,对宿主的健康产生间接影响。
外寄生虫主要包括蜱虫、虱子和蚊子等。
蜱虫是一类体形扁平的寄生虫,其形态特征是头胸部和腹部分明显,通过吸血和附着在宿主的皮肤上。
虱子是一类体形扁平的昆虫,其形态特征是头部宽大,有钩状的吸盘和脚,通过吸食宿主的血液来获取营养。
蚊子是一类细长的昆虫,其形态特征是体形纤细,有翅膀和吸盘,通过叮咬宿主来吸食血液。
寄生虫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寄生虫可以引起宿主的疾病。
例如,寄生在肠道的蠕虫会导致消化不良、腹泻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寄生在皮肤上的虱子会引起瘙痒和皮肤炎症等问题。
其次,寄生虫可以传播疾病。
某些寄生虫可以携带病原体,当它们寄生在宿主体内时,会将病原体传播给宿主,导致宿主感染疾病。
例如,蜱虫可以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当蜱虫叮咬人体时,会将螺旋体传播给人体,引发莱姆病。
再次,寄生虫可以导致宿主的免疫系统异常。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寄生会引起宿主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或过度激活,从而影响宿主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在临床实践中,对寄生虫的形态进行观察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其种类和寄生位置,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寄生虫图
低倍,形状为纺锤形,大小为50~54×22~23μm,颜色为黄褐色,卵壳较厚,其两端各有一透明栓,内含物是一受精的卵细胞形状为椭圆形,大小为50~60×20~30μm,无色透明,卵壳厚,虫卵一侧略凸,另一侧略平,内含物是一幼虫状的胚胎。
形状为长椭圆形,大小为56~76×36~40μm,无色透明,卵壳极薄,新鲜粪便中的虫卵,其内含物是4-8个卵细胞,其主要的形状特征是: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有的内含物中卵细胞分裂为多细胞胚胎期。
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31~43μm,卵壳很薄,易破碎脱落,常观察不到,内为胚膜,色为棕黄色,上有呈放射状的条纹。
胚膜内有六钩蚴,其有3对小钩。
虫卵金黄色,为左右不对称的椭圆形,大小为80~118×48~60μm,卵盖明显且大,常略倾斜。
卵壳厚薄不匀,往往在近卵盖处略薄而无盖端增厚。
内含物为1个卵细胞与10来个卵黄细胞。
形状为椭圆形,大小为45~75×35~50μm,颜色为棕黄色,卵壳厚,虫卵表面有一层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内含物是一受精的卵细胞,其两端与卵壳间呈新月形空隙。
低倍,与蛔虫受精卵相比:其蛋白质膜脱落,故表面化光滑、无色透明。
其它特征相同。
高倍,与蛔虫受精卵相比:其蛋白质膜脱落,故表面化光滑、无色透明。
其它特征相同。
低倍,与蛔虫受精卵相比:其形状为长椭圆,卵壳与蛋白质膜均较薄,内含物为大小不等的折光性强的卵黄颗粒。
其它特征相同。
成熟虫卵近圆形,虫卵淡黄色,无卵盖,大小为74~108×55~80μm,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卵壳外常附有脏物,卵壳薄,内含物为1个活毛蚴。
长、宽为244~296×5.3~7.0μm;体态柔和;头隙的长度与宽度相等或长度小于宽度;体核清晰可数,大小均匀;尾部无尾核。
长、宽为177~230×5~6μm;体态硬直,大弯里边有小弯;头隙的长度为宽度的二倍;体核不可数,且互相重叠;尾部有2个尾核。
《寄生虫图片全集》课件
危害:寄生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
寄生虫能引起疾病,导致健康问题以及经济损失。
二、常见寄生虫
绦虫
弓形虫
外形特征:细长的体形,由头部和 一系列节组成。
寄生位置:消化道或其他体内器官。
外形特征:微小的原虫。
寄生位置:人类及其他动物的细胞 内。
生命周期:包括人和中间宿主之间 的交替,并能存活多年。
《寄生虫图片全集》PPT 课件
寄生虫 (Parasite) 是指以其他生物作为寄主,依托于其体内取得生活所需物质 的生物。本课件将全面介绍寄生虫的定义、分类以及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
一、介绍寄生虫
定义:什么是寄生虫?
寄生虫是一种依赖其他生物体内寄生、取得生活所需物质的生物。
分类:哪些生物可以被寄生虫寄生?
生命周期:通过土壤中的幼虫侵入 人体,经肺循环到达消化道。
危害及防治措施:钩虫感染可引起 贫血、营养不良等,维持清洁环境 和个人卫生对预防至关重要。
三、寄生虫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及对应说明
展示一系列精选的寄生虫图片,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外貌和特征。
四、关于寄生虫的补充知识
常见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寄生虫通过接触传播、食物传播、昆虫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危害及防治措施:绦虫可以造成消 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采 取合理的卫生措施预防。
生命周期:通过感染中间宿主或摄 食感染者的肉类继续繁殖。
危害及防治措施:弓形虫感染可能 导致流产、神经系统疾病等,注意 食品安全和卫生习惯。
钩虫
外形特征:小型蠕虫,头部末端具 有钩状器官。
寄生位置:寄生于消化道壁。
寄生虫的季节变化及预防方法
寄生虫形态特征
寄生虫形态特征
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因种类而异,但通常会为了适应寄生生活而发展出一些特定的器官和结构。
例如,猪肉绦虫的新皮(Neodermis)带有带钩和吸盘的头节(Scolex),这些结构有助于它们附着在宿主身上。
退化的肠和节片(Proglottid)是猪肉绦虫用于繁殖的结构。
而像Candiru吸血后身体会膨胀,这也有助于它们在人体身上固定。
另外,寄生虫的大小和形状也各不相同。
例如,蛔虫呈圆柱形,颜色为乳白色和浅粉色。
雌性蛔虫平均长度为20\~35厘米,直径为3\~6毫米;而雄性蛔虫则比雌性小,平均长度为15\~30厘米,直径为2\~4毫米。
它们的后端弯曲,有两个交合刺,前端则由三个唇瓣组成。
蛔虫拥有完整的消化道和生殖器官,其中雄性有一组生殖小管,而雌性有两组生殖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生物学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
形,具有4个吸盘,顶端具顶突,其上 有25-50个小钩,排列成内外两圈,内 圈的较大,外圈的稍小。链体节片数约 700-1000片。孕节内子宫高度发达。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
雄性生殖器官: 睾丸:150-200个 输精管,阴茎囊,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3叶 受精囊,卵模,子 宫,卵黄腺
❖ 绦虫的分类:假叶目Pseudophyllidea 圆叶目Cyclophyllidea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
一、形态
❖ 背腹扁平,带状,多分节,无消化道,多为雌雄同体。 ❖ 头节上有附着器:吸盘、沟槽等。假叶目、圆叶目 ❖ 颈部:不分节,具有生发细胞 ❖ 链体:幼节、成节和孕节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
❖ 假叶目
易感者: 流行因素: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气温、雨量、水质
社会因素----生产方式、生活习惯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
流行区类型:水网型(平原水网型)——长江三角洲(7.9%) 湖沼型(江湖洲滩型)——长江中下游湘鄂 赣皖苏(82.1%) 山丘型——平坝、丘陵和高山(10%)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
七、防治
肝硬化
门静脉压力增加
门静脉淤血
出现腹水(肠系膜静脉压力增高,淤血导致漏出液)腹大如鼓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侧支循环形成,左胃静脉、食道静脉丛), 上消化道出血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
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破坏血液有形成分。
WBC下降
继发感染
RBC下降
进一步贫血
导致死亡
凝血功能下降 全身各处出血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
三、致病
❖ 棘球蚴生长缓慢,对人致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其体积 大小、寄生部位和数量多少。 主要受损器官:肝、肺、 腹腔等。
寄生虫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但无特异性。
1、询问病史
2、病原学诊断:直接涂片法:简便,检出率低
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可定性、定量
漂浮集卵法、沉淀集卵法:
十二直肠引流法:检出率高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传染源:
多种哺乳动物作为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
中间宿主选择性不强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约有8种第二中间宿主:68种淡水鱼,淡水虾等
直接发育形,只有受精卵能进一步发育,两周发育为幼虫,一周后成为感染期虫卵,经过数次蜕皮,发育为成虫。
幼虫致病:幼虫经过肝肺等组织移行引起机械性损伤。成虫致病: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超敏反应;并发症。
直接涂片法;
沉淀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定量透明法
世界性分布
1、生活是简单。
2、雌虫产卵量大。
3、不良卫生习惯。
4、虫卵抵抗力强。
1、普查普治,减少传染源
2、管好粪便,切断途径
3、健康教育,避免感染。
鞭虫
成虫:形似马鞭,内有一根长的咽管,杆状细胞分泌物具有抗原性,3/5细长,2/5较粗,有肠管和生殖器官,肛门开口于末端。雌虫尾端钝直,阴门位于虫体粗大部前端的腹面。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螺旋状卷曲,有一根交合刺,外有鞘膜包绕。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改良加藤法:
钩蚴培养法:
痰液检查钩蚴
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尤为普遍,
流行因素:
1、粪便污染土壤
2、适宜的自然条件。
3、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1、治疗病人及带虫者:
驱虫:阿苯哒唑、甲苯达唑等
钩蚴性皮炎:
2、管理好粪便:
3、加强个人防护:
不赤足下地作业、皮肤暴露处涂软膏等
临床要求识别的寄生虫形态
受精蛔虫卵虫卵类圆形或宽椭圆形,卵壳厚而透明,壳外附有一层棕黄色的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内为大而圆的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形成半月形的间隙。
未受精蛔虫卵虫卵虫卵外形变化较大,常为长圆形或窄椭圆形,与受精蛔虫卵相比,卵壳较薄,卵内充满着大小不等的曲光颗粒,其余与受精蛔虫卵相同
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蛋白质膜常有脱落,因而虫卵的颜色常可深浅不一。
其余与受精蛔虫卵相同。
鞭虫卵虫卵呈纺锤形;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塞状透明栓;卵内含一个卵细胞。
核;卵壳较厚
4~8个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明显均匀的空隙。
姜片虫卵大小130 ~140×80~85μm,淡黄色,虫卵呈椭圆形;卵壳较薄;一端有个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
20~40个卵黄细胞。
内为一具有放射状条纹的胚膜,胚膜较厚,棕黄色;胚膜内含具有3对小钩的六钩蚴。
阿米巴包囊壁薄而透明;未成熟包囊为1~3个核。
经铁苏木素染色后,可见到棒状、两端钝圆的拟染色体,和被溶解为空泡的糖原泡。
成熟包囊为4个核,为感染期包囊,此时糖原
泡和拟染色体消失。
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后端钝圆有小疣样突起;卵内含成熟毛蚴。
血吸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卵壳下面有薄的胚膜。
成熟虫卵内含有一毛蚴,毛蚴与卵壳之间常有大小不等
圆形或长圆形油滴状的头腺分泌物。
血吸虫毛蚴呈梨形或长椭圆形,左右对称,周身被有纤毛,是其活动器官。
体内前端有一
顶腺和一对头腺,两种腺体开口于虫体前端,能分泌溶组织物质。
体后部有许多生殖细胞。
寄生虫图表汇总
线虫纲成虫危害〉幼虫,圆柱状,体壁与消化道之间为原体腔,有口有肛门,以肠道和体表摄取营养,雌(大)雄(小)异体,雄性生殖器官为单管型,雌性为双管型。
体壁由角皮、皮下、纵肌层组成,发育阶段为卵---幼虫—成虫,分土源性和生物源性,蛔钩蛲鞭、丝旋广圆。
影响其发育的因素不包括PH虫卵成虫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寄生部位生活史宿主似蚓蛔线虫(我国最常见)60*45um,椭圆形,棕黄色蛋白膜,卵壳厚而透明(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半月型间隙,1个卵细胞15~30cm,乳突、“品”唇瓣、2根交合刺,体表环形细横纹。
角皮层、皮下层、纵索(侧线)、消化道、纵肌层组成;寿命约1y(含二期幼虫)卵,21--30℃发育经口食入(食物、水)粪中带虫卵的人为传染源小肠,主要为空肠食半消化食物土源性,卵—幼虫—成虫第一次虫卵内蜕皮第二、三次肺泡内蜕皮第四次小肠内蜕皮,发育为童虫人虫卵—吞入—到小肠—卵内蜕皮孵化出幼虫—经血液和淋巴到达肝—心脏—肺部蜕皮两次—至气管—逆行到咽喉部—咽下—肠(童虫,成虫,蜕皮一次)毛首鞭形线虫50um×22um,纺锤或腰鼓形,黄褐色,卵壳厚,两端有透明塞,内有一个未分裂卵细胞30~50mm,马鞭形,前端纤细,占体长3/5虫卵经口食入人是唯一传染源盲肠食组织液和血液土源性,卵---成虫。
多与蛔虫同时存在。
人钩虫椭圆,壳薄,无色透明,含4~8个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间隙1cm左右,(北)十二指肠钩口线虫(迁延移行,每日产卵1万—3万))略大,(南)美洲板口线虫,温度决定分布差异丝状蚴钩虫病人和带虫者(主)是唯一传染源。
经胎盘和母乳传播亦有报道。
(主)皮肤接触小肠食液化组织和血液,丝状蚴以脂类代谢为主土源性,虫卵→杆状蚴(一、二期)→丝状蚴→成虫,丝状蚴口孔封闭,不能进食人,肺部移行丝虫卵壳薄,透明,含蜷曲幼虫,向阴门移动过程中,伸展为微丝蚴(产幼虫)5-10(雌)、2-4(雄)cm。
乳白色,表面光滑,细长如丝。
人体寄生虫--扫描电镜图解读
保证吓你一跳!瞧瞧显微镜下的人体寄生虫(组图)我们身边有不计其数的生物依靠我们生存。
电子显微镜让我们得以看清这些生活在“人体小宇宙”中的寄生虫。
我们身边有不计其数的生物依靠我们生存。
电子显微镜让我们得以看清这些生活在“人体小宇宙”中的寄生虫。
自然界有许多寄生者和宿主共生的例子。
有些时候,寄生者和宿主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而下面照片中的这些寄生虫却并非此类,它们可没有考虑过宿主的需要,它们消耗我们的食物和营养,破坏人体组织,还会产生能使人患上严重疾病的废物。
头虱图1:头虱的显微照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一只头虱正攀附在一根头发上。
头虱用发达的爪子抓牢发丝。
它们的口器长得特别适宜吸食血液。
图2:头虱的显微照片。
头虱攀附在发丝上的形态。
图3:头虱的显微照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头虱放大55倍后的照片(颜色增强)。
寄生在人体的虱子主要有三种:头虱、体虱(主要寄生在人的衣服里)和阴虱。
头虱是一种无翅的昆虫,它们终其一生都生存在人的头皮上,仅靠吸食人血生活。
雌虱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产卵,一只雌虱每天晚上的产卵量可以达到6-100只!学生们比较容易被传染上头虱。
最主要的症状是感到头皮特别痒,如果仔细观察能在发丝上看到头虱的卵,由于有头虱的排泄物,枕头也会比平常脏。
阴虱图4:阴虱的显微照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阴虱腹部的照片(计算机显色为绿色躯体和红色爪子)。
图5:扫描电子显微镜下阴虱头部的细部照片,清晰显示口器部分,计算机显色为绿色。
阴虱这种小寄生虫生活在人的阴毛、腋毛、体毛中,偶尔也会在眉毛和睫毛中发现。
它们身体呈灰黄色,有2毫米长,形状长得有些像螃蟹。
阴虱很讨厌,但一旦确诊,很容易治疗。
感染阴虱的最主要症状是感染部位瘙痒,在内衣上可以看到黑色粉末状阴虱排泄物,阴毛或其他体毛上有褐色阴虱卵。
由于抓挠感染部位有可能引起相关炎症。
体虱图6:体虱的显微照片。
这张拍摄于2006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了放大152倍的雌体虱腹部末端细部。
寄生虫整理
形态特征:成虫圆柱形,活时粉红,死后灰白,乳突、头感器,雌虫双管型,雄虫单管型,尾部末端交合刺。
虫卵受精卵:宽椭圆形,蛋白质膜,棕黄色,卵壳厚而透明。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与蛋白质膜较受精蛔虫卵薄,卵内折光颗粒。
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体内移行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虫卵→受精蛔虫卵→感染性虫卵第一次蜕皮在虫卵内第二、三次蜕皮在肺泡内第四次蜕皮在小肠内,发育为童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中间宿主土源性线虫,不需要。
终宿主人致病性:致病阶段幼虫、成虫临床表现幼虫(蛔虫性哮喘、蛔虫性肺炎)成虫(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并发症:肠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沉淀法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加强粪便管理,使君子、苦楝树根皮、肠虫清,防止病从口入钩虫形态特征:成虫细长,活时粉红,半透明,死后灰白。
(十二指肠钩虫:C形—背面弯曲,2对钩齿,有尾刺美洲钩虫:S形,1对板齿,无尾刺)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薄而透明。
生活史: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皮肤钻入体内移行丝状蚴→成虫→虫卵→虫卵→杆状蚴→丝状蚴十二指肠钩虫:迁延移行寄生部位小肠上段中间宿主无终宿主人致病性:致病阶段幼虫、成虫临床表现幼虫(钩蚴性皮炎、呼吸系统病变——肺部损害)成虫(消化道症状:异嗜症,贫血,婴幼儿钩虫病)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改良加藤法、钩蚴培养法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加强粪便管理,阿苯咪唑、甲苯咪唑,防止病从口入形态特征:成虫线状,乳白色,表面光滑,雌雄异体。
微丝蚴班氏微丝蚴:柔和,弯曲较大,无尾核马来微丝蚴:硬直,大弯上有小弯,两个尾核生活史: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蚊媒叮咬体内移行(P176)微丝蚴→腊肠蚴→丝状蚴→成虫→微丝蚴寄生部位班氏丝虫:浅部及深部淋巴系统,多于深部淋巴管、结,如腹腔、阴囊、腹股沟、肾盂等处。
马来丝虫多寄生于四肢表浅部,如上下肢。
中间宿主蚊终宿主人(唯一)致病性:致病阶段成虫、感染期蚴、微丝蚴临床表现微丝蚴血症,急性期超敏及炎症反应,慢性期阻塞病变(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隐形丝虫病)实验诊断: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检查法,乙胺嗪白天诱出法(夜现周期性)体液和尿液检查,活组织检查防治原则:普查普治,灭蚊防蚊,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工作传播媒介:班氏丝虫——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马来丝虫——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旋毛虫形态特征:成虫微小,细线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丝虫
6.旋毛虫
1.牛带绦虫
2.猪带绦虫
3.细粒棘球绦虫
4.曼氏迭宫绦虫
1.华支睾吸虫
2.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卵
3.卫氏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卵
4.日本血吸虫
寄生虫形态
1.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包囊及滋养体(苏木素染色)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滋养体片 断
2.结肠内阿米巴包囊及滋养体(苏木素染 色)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TRICHROME染色)
外周血中的三日疟原虫裂殖体及配子体 (吉氏染色)
外周血中的卵圆疟原虫滋养体(吉氏染色)
外周血中的三日疟原虫裂殖圆疟原虫滋养体(吉氏染色)
外周血中的间日疟原虫滋养体、裂殖体及 孢子体(吉氏染色)
外周血中的间日疟原虫滋养体(吉氏染色)
外周血中的间日疟原虫裂殖体及孢子体 (吉氏染色)
2.弓形虫
1.蛔虫
2.鞭虫
3.钩虫
4.蛲虫
外周血中的间日疟原虫滋养体、裂殖体及 孢子体(吉氏染色)
外周血中的间日疟原虫滋养体(吉氏染色)
外周血中的间日疟原虫裂殖体及孢子体 (吉氏染色)
1.杜氏利什曼原虫
2.蓝氏贾弟鞭毛虫
3.阴道毛虫
1.疟原虫
外周血中的恶性疟原虫滋养体(吉氏染色)
脑型恶性疟原虫
外周血中的三日疟原虫滋养体(吉氏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