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康家园说课稿
人民版思想德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小康家园》表格式教案(3课时)
D、小康社会应该没有沙尘暴,应该是碧水蓝天
问:你赞成他们的说法吗?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
三、数字小康
中国小康基本标准及1980年和2000年的达标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小康标准
1980年
2000年
1、人均GDP
活动三:梳理知识——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增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人翁 意识和责任感,宣传全面建设小康的内容,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成材,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小结:所谓低水平的小康,是指我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主要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
均住房建筑面积,大致为20平方米,折合使用面积约15平方米左右。因此,到2020年的小康显然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
二、吃了吗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小结:所谓不全面的小康,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
听完这首歌谈谈自己有何感想?
第一步:独立思考
第二步:同学讨论
第三步:全班交流
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还是很多人的梦想
小康家园.教案
1.会用恩格尔系数的判断标准我们的生活水平处在哪个阶段!2. 知道小康的来历和现代小康的含义和进入现代小康的标志!3..知道我们能走上现代小康的有哪几方面的原因!重难点:我们二十年来能走上小康之路的原因!【课前预习导学】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小康家园》第52—59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疑难部分可小组讨论交流。
1目前我们追求和要达到的小康生活最关键的指标是()A 看城乡居民的存款B 看城乡居民的住房C 看城乡居民的服饰D 看城乡居民的饮食2课文中漫画《问候语的变化》反映了()A 我国人民生活水品显著提高B 我国已经全面实现了小康C “吃”是生存发展必须的基本条件D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买车3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用恩格尔系数来判定生活水品的发展阶段: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为()A 贫困B 温饱C 小康D 富裕4 下列对我国小康目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B 小康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C小康社会的人们安居乐业 D 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课堂学习研讨】1.结合自身居住条件,请你谈谈对理想住房的设想。
2.请你说一说小康的来历和含义。
3.请你谈一谈你心目中小康的标准。
【课内巩固训练】1.我国社会小康住房标准已经确立,其具体内容是:到2020年,从满足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基本做到()①户均一套房②人均一间房③功能配套④设备齐全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2.过去,中国人最常问的话就是“你吃了吗”?如今咱老百姓的日子啊,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
下面的问候语体现了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的是()①中奖了没有②在不在线③买基金了吗④房子按揭了吗⑤手机又换了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3.邓小平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建设“小康之家”,说的小康是指()A 解决温饱问题 B 生活比较富裕C 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D 人人有钱的社会4.2009年三月五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亿元,比上年增长9%。
小康家园教案
《 小康家园》教案园林一中 刘正茂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感受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学习难点: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分析与研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引入导语:首先,以王枚同学搬家为引子,导入第一部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2、展示居民住房的照片。
3、以活动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关注自己家庭住房情况及其变化。
4、第二部分《吃了吗?》以中国人最传统的问候方式入手,让学生以感性的方式感受生活的变化。
5、接着以“恩格尔系数”的概念解释,又让学生以理性的方式感受生活的2012年“课内比教学”市级比武变化。
6、第二框《数字小康》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小康的来历》说明“小康”的来源和基本含义。
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我们赋予“小康”的现代意义。
8、介绍“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9、第二部分《小康标准》先以辩论的方式提出人们对于小康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加以辨析,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自己心目中的小康是怎么样的。
10、以表格《中国小康基本标准及1980年和2000的达年标情况》,引导学生看到我国二十年来的建设成就,并认识到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
11、小结: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
今天,我们是中学生;明天,我们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我们要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把我国的经济社会继续向前推进。
因此,现在我们就要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立志报效祖国,成为小康社会的合格的建设者。
第五课《小康家园》 公开课
课后作业:
• 说一说现在年轻人见面是如 何打招呼的?问候语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25\25
二、自主学习:
1、小康最早出自于哪里? 2、现代小康目标的提出? 3、什么是小康? 4、小康有哪些标准?你心目中的 小康是什么样的?
1、小康最早出自于哪里?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诗经· 大雅· 民劳》
9\25
你家现在的住房情况和以前相 比有什么变化?
现在的住房和以前的住房相比,变 化非常明显,以前的住房是一家五六口 人挤一间房子住,而现在不像以前那么 挤了,说明了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 标准,我国的经济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
10\25
你能说说现在人们见 面都是如何打招呼的?
11\25
三十年打招呼的变化
2\25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小康的含义。 2、通过了解我国小康基本标准及达 标情况,正确认识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 入了小康社会。 3、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触摸小康
王枚搬家了。看着宽敞明亮的新 居,望着屋内漂亮的装饰,王枚兴奋 地问爸爸:“我们现在过的是不是就 是电视里常常提到的小康生活?”爸 爸说:“是啊!小康生活不光指住房 条件的改善,还包括很多内容呢!以 后啊,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23\25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中国小康社会住房标准:到 2020年从满 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转变,基本做 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 套,设备齐全”
触 摸 小 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 康 费总支出的比重;收入高的家庭,这个比
重就越低。
休闲新时尚:旅游、体育健身、读书、 艺术欣赏、收藏等文体休闲丰富多彩。
思想品德:第5课《小康家园》课件(人民版七年级下)
wowwoo熊 / wowwoo熊
⑴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 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 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增长 24.73% 19.36% 26.22%
收入 15.46亿 5.25亿 1.57亿
增长 22.60% 28.43% 55.15%
说说你家 最近几年的 春节是怎么 过的?和以 前相比有哪 些变化?
你心目中 的小康生活 的 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 实的生活状态。
你心目中的理想 住房是怎样的?
小康住房的标准:到2020 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 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 “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 功能配套,设备齐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1. 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详细内容主要涵盖:小康社会的概念、提出背景、历史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发展目标;以及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历史意义,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趋势。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
教学重点:小康社会的概念、提出背景、历史意义;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思想政治》学习指导、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和挑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讲解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历史意义。
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
1)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2)战略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实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和《思想政治》学习指导,讲解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历史意义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战略任务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与挑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政治七年级下人民版2.2小康家园教学设计.
一、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小,不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国情以及当前我国所处的阶段,对小康这一概念理解不清。
二、学习目标1、触摸小康,了解“恩格尔系数”和“小康”的含义。
2、明确我国目前小康的特点。
三、教学分析本课是在第四课电视机的变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多,底子薄,人口素质低,”知道我国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但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学生感知小康→数字小康→全面小康。
从而为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
四、教学重点1、学生感受并了解小康社会生活。
2、培养学生建设小康家园的责任意识。
五﹑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六、教学课时3课时调查讨论相结合七、教学方法调查走访讨论交流八、教学用具,多媒体,图片九、教学步骤第1课时触摸小康本课具体学习目标:1、从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等方面感知小康生活。
2、知道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以歌曲《越来越好》…“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今天,我们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小康家园。
2、说一说我家“现代化”进程3、展示图片从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等方面感知小康生活4、七嘴八舌(1)原来人们见面一般怎么打招呼?(2)问候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读一读,练一练(P54知识窗)(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2)算一算自家的生活水平处在哪个阶段?例:每月3000元收入,购买食品需要2500元6、说一说(1)你家的住房是什么样子?面积大概有多少?(2)和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7、比一比(1)你知道人们现在有哪些娱乐方式?(2)原来过春节都怎么玩?现在过春节一样吗?(3)这些变化共同说明了什么?8、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我懂得了……我一定会珍惜……9、练一练:()起来的穿着打扮。
()起来的私人轿车。
胡里城《小康家园》教案(人民版)
第五课小康家园三、“还是很多人的梦想”第二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分;过程与方法:能够分析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原因及表现;逐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及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树立责任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教学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意义教学难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关具体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等。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分析与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间:一节教学过程:活动一:音乐欣赏——播放MTV《越来越好》问:听完这首歌你有何感想?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得到的最大实惠是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动二:你评我判——“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
这种观点你同意吗?第一步:独立思考第二步:同学讨论第三步:全班交流总结:片面。
我们追求的小康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也精神生活的提高,还包括民主政治、教育、科技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因此,它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活动三:梳理知识——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第一步:独立思考第二步:同学讨论第三步:全班交流、总结活动四:实践探究——图片展览我班将准备举办一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图片展,下面是班上一位同学提供的一组图片:(1)你认为下面的四幅图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图片展合适吗?为什么?(2)请你说出你设想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图片展的内容。
活动五:自觉践行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总结:增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宣传全面建设小康的内容,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成材,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全面小康的蓝图说课稿
全面小康的蓝图(下)说课稿【教材地位】本课是陕教版九年级《全面小康的蓝图》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总体小康的标准和实现总体小康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国家、家乡的全面建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绘制家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规划,展望国家、家乡的发展前景。
知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学重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学情分析】学生对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全面小康的概念和标准认识不清,对我国现阶段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小康认识模糊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在内容上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易产生片面性【教法学法】教法:情境引入法(世博会)、合作探究法(全面小康的措施)、典型材料分析法(GDP的比较)。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讨论措施)、体验式学习法。
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2010年你最想到我国那个城市去观光旅游?为什么?学生交流,——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引入课题。
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下)师:你听说过“小康”这个词吗?小康、小康生活、小康社会这些词越来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我国是什么时候迈入小康的呢这还得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说起: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百姓的生活就像歌里唱的一样《越来越好》——设计意图:感受小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为找出差距,实现全面小康做准备。
师:我们对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不是该知足了呢?出示2009年我国与其他国家人均GDP相比较图表,我们可以从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客观分析目前的小康水平,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现在达到的小康(总体上小康)还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与我们理想的奋斗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应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小康说课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本课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课题设计为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从本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来说,本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体现。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微观和宏观上的表现,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和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
2、能力目标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重点成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全方位建设,但也有建设的中心任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本部分理论性强,通过具体讲解,引发学生抽象思考、理解。
(2)教学难点:总体小康的特点以及和全面小康的区别难点成因:高一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不强,不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和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对于“什么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依据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1、直观演示法展示县城经济发展成就的视频及图片材料,让学生具体的、直观的感受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变化。
2、启发式教学适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师生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康家园
小康家园1、自我介绍2、导入:大家觉得你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好么?家庭条件水平比起以往又怎样呢?你们理想中的生活是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共产主义社会。
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我们无非都是想达到一个小康水平)而这也便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小康家园3、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那么,进入小康社会以后,我们居民将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有人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在进入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首先表现为住房面积的增加和住房质量的提高,先在距十六大已经整整过了十年了,我们的住房究竟有没有变化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视机的变迁”,以电视机为切入点我们了解到了小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大到整个国家、社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住房条件的提高,从当初的茅草屋到没加的三间瓦房再到现在的高楼林立,不论是外表的美丽繁华,还是内部的专修舒适,硬件设备也都应由具有!就拿自己家来说。
自己家的住房!(自己奋斗)中国小康社会住房标准4、(在家看住房,出门了呢,就面部了与人打交道。
同学们你们每天见面都说什么啊)问候语的变化1980年代初:吃了没有?1980年代中期:晚上有什么节目?1990年代中期:你搬到哪里去了?21世纪初:你上网了么?现在:最近去哪里旅游?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
5、为什么说生活好了,大家就不问吃了么呢?专业化名词,恩格尔系数6、刚刚说的,我们食品消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小,那我们的钱都用在那里呢呢!休闲旅游!牡丹花卉!7、我们一直在说小康,那同学们知道小康一次最早来源于哪里么?小康究竟是谁最早一处的呢?1979年,在邓小平与日本大平首相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了“小康目标”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全面小康的教案
全面小康的教案教案标题:实现全面小康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全面小康的概念和内涵,理解全面小康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2. 掌握全面小康的实现路径和关键要素,培养学生的全面小康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的意愿。
教学内容:1. 全面小康的概念和内涵a. 解释全面小康的含义: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b. 分析全面小康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个人的幸福安康紧密相连。
2. 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径和关键要素a. 介绍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b. 分析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要素: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繁荣等。
3. 培养学生的全面小康意识和能力a. 引导学生思考全面小康的内涵和实现路径,培养他们对全面小康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b. 开展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让学生探讨实现全面小康的具体行动和个人能力提升。
c.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创新实践为实现全面小康做出贡献。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a.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实现全面小康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b.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服务和公益行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和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面小康的概念和内涵。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问题导向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和实践,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答:通过提问和讨论,检验学生对全面小康概念和实现路径的理解程度。
2. 个人思考和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实现全面小康的个人思考和行动计划,评估他们对全面小康的认同和参与意愿。
小康家园说课稿
小康家园说课稿导语:关于思想品德课《小康家园》,老师会有怎样的说课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康家园说课稿,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程序设想、意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部分进行阐述:一、说教材(一)本课内容在全书的地位及作用本课内容选自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课是本套教材第二个板块“感受现代生活”的第二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承学习“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为学习《飞天梦想》中的科教兴国作铺垫。
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新《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出发,初一教材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三个方面。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分;2、能力目标: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树立责任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教材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但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
原因: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社会当前及今后几十年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学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点出我国这一阶段小康社会的实际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小康家园》配套教学设计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小康家园》配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康家园》是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果以及人民群众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小康社会建设的主体,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对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人民群众的作用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事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果以及人民群众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果以及人民群众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人民群众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和人民群众的努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事例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制作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小康社会的总体面貌,让学生对小康社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果以及人民群众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事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事例和案例,分析人民群众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七下政治教案
第五课小康家园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建设小康家园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感受,了解小康生活教学难点:了解各地建设小康的情况教学过程:一触摸小康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房是人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能充分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2,吃了吗问候语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3,恩格尔系数让学生以这个系数来分析自己家庭的收支情况能使他们对小康生活的认识具体化4,旅游和文化体育休闲热的出现,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的表现。
二数字小康国家制定的小康指标以数字的方式最终量化了小康生活。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小康社会。
三还是很多人的梦想1 低水平的小康: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2 不全面的小康:只侧重于物质文明建设,而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度不够的小康。
3,不平衡的小康:小康人口在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以及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较大。
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教学反思;课后辅导:第六课飞天梦想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并将其和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科教兴国战略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教学过程:一神舟五号看图片,要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引起学生对我国科技成就的关注。
着重指出这种成功象征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美好前景。
二他们无愧于祖国主要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辉煌的科技成就背后,有无数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三我们的路还很远既要看到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又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科技总体实力不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二是研发经费,技术管理,科技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国际排名不高;三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尖端技术比较落后。
安徽省亳州市风华中学七年级政治《第五课小康家园》教案
第五课小康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近些年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在感受小康生活的基础上解读小康,了解小康的来历,理解现代小康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图片欣赏、小组探究等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小康标准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中国小康基本标准及达标情况表格内的数字来正确认识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重、难点突破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描绘心中的小康社会,使学生明白小康标准不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文化、道德、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同时,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比一比看谁眼明嘴快”比赛,激励学生在竞赛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探寻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的结论,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情景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营造与本框内容相吻合且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活动教学法:通过活动排斥了生硬的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全面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从本备课系统中查找有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反映我国人民小康生活的照片或其他文字资料;思考并写出自己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看法,以及课堂上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五课小康家园 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一、触摸小康 2、吃了吗?
3、休闲新时尚
二、我眼中的小康
三、解读小康。
九年级政治 第四课走向小康教案 教科版
课型
新授
总序号
4
时间
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
课标解读:三4.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4.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材分析:走向小康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内容,重点是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总体小康。以及全面认识全面小康。
6.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7页最后一段阅读资料,了解我国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了解“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第28页的阅读资料了解“全面小康”或更高层次的小康的内容。
总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了解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要经历的基本过程。现在,我们懂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懂得了建设国家、改善人民生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教
学
目
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懂得社会发展与人料的方法
知识
目标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政府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初步了解我国政府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了解“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概念。
2.呈现对“小康”概念的各种表述,如“小康”一词的来源、包含的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等。学生讨论其意义,畅谈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美好。本备课系统提供的资料《小康词典》可以供师生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走向小康
2014天津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走向小康第四课走向小康一、设计思路本课的两个主题是“感受小康”和“解读小康”。
首先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解读历史上的小康理想和现代意义上小康的概念,进而认识到我们下一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小康的标准;认识“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
能力目标:对小康问题形成全面的认识;学会用本质论、全面的、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小康标准;理解全面小康的目标;展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查找有关中华文明的资料。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采取情境教学法、活动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咱们在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请大家对自己家庭在衣食住行方面近20年来的变化进行调查,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学生分小组展示材料、自由讨论)教师:现在请各小组代表来说说自己家衣食住行的变化。
学生1:以前,老百姓的“衣”是色彩单一的土布衫、老棉袄,岁月是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中捱过的。
现在,四季衣衫不但件件新,而且越来越讲究质地、面料、品牌和时尚。
学生2:在饮食上,以前追求吃饱,现在人们吃的花样多,食谱也越来越精细和科学,越来越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
学生3:居住条件方面,以前几代人拥挤在一套住房里,现在更注重小区的环境、绿化指数以及房屋的结构、建筑风格等。
学生4:以前出外很不方便,家庭条件好点的就是有辆自行车;现在,公交车、出租车随处可见,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都很好。
从同学们不同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多媒体显示)靓起来的衣着服饰:人们衣着求新、求美,讲究舒适、大方,“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的“一衣多季”。
(人民版)小康家园 教学PPT课件1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邓小平所说的小康, 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 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 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 状态
“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 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 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
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
1、溯源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suí ——《诗经·大雅·民劳》
《天朝田亩制度》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 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2、现代小康目标的提出
• 1979年,在邓小平与日本大 平首相的谈话中首次谈话中首 次提出的小康目标
•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正式 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 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第三步 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
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党的十三大 党的十五大
1980 1990 200党0 的十六大2020
第一步 第二步 解决温饱问题
第三步
2050 年
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你心目中的 小康是什 么样的?
走进小康 说课稿
《走进小康》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09级的袁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小康》,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6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地位本课是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财富论坛》的第一课,属于经济改革为中国带来的变化的部分。
第四课《走向小康》首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切入主题,通过“感受小康”让学生体验人民生活的变化;然后过渡到“解读小康”剖根究源,是学生理解小康的历史演变,知道小康的标准以及不同阶段的小康的特征,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的状况,认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重要意义。
就第四课而言,不是本单元的重点,在本单元中起引子作用。
二、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能力目标其次,知识目标最后。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今昔对比等待形式来让学生感受社会和生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懂得社会进步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课前准备,收集和整理资料,并上台展示,来锻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政府经济建设“三步走”站略目标。
初步了解我国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概念。
4.三、重难点就本课而言,“小康”一词的含义,小康的实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中的地位,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含义都较为抽象,同学们难以理解。
所以,解读小康就是本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图片展示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小账本里藏着大变化》刘传杰十年用一个个小小的账本记录着家庭变化的点滴,大到家电,小到一棵白菜,一把葱,都做了详细的记载,这小小的账本也让我们看到了老百姓这十年来家庭生活的大变化。
(一)感受小康——衣食住行等发生巨大变化,就是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具体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康家园》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程序设想、意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部分进行阐述:一、说教材(一)本课内容在全书的地位及作用本课内容选自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课是本套教材第二个板块“感受现代生活”的第二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承学习“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为学习《飞天梦想》中的科教兴国作铺垫。
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新《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出发,初一教材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三个方面。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分;2、能力目标: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树立责任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教材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但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
原因: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社会当前及今后几十年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学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点出我国这一阶段小康社会的实际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2、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依据: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在内容上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易产生片面性。
因此,教师既要客观分析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又要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树立为小康目标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二、说教法学方法(一)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从建国至今,生活和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学习“小康家园”能很容易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可以很自然引发学生对于现阶段小康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从而产生紧迫感和使命感。
但因学生仅仅能从理论上感知,对于真正的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不平衡并不能从现实中去感受,无形中也增添了对此知识点学习的现实难度。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1、直观演示法。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电脑的直接、形象特点,把授课的重点内容和提出的问题、补充资料、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演示出来,让学生能更充分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核心重点。
2、讲授法。
讲授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必须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答法。
师生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重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演绎归纳法。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的设置,要求学生进行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此手段体现了政治课的学科特点,作为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是注重能力培养,强化素质教育的尝试。
(三)学法指导: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使学生形成获得知识的本领。
据此,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中,我确定了“读——思——查——说——练——写”体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
即1、阅读课文内容,对重点概念、结论、原理进行圈点、勾画;2、根据教师布置的思考题,思考学习重点,提出疑难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进而讨论加深理解。
3、通过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资料调查任务,完成调查报告。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贴近学生生活.4、通过展示调查结果,引起学生共鸣;5、通过完成适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6、自己写出学习笔记,积累自学问题,并归纳重难点等,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这六个方面是个循序渐进的深化提高过程,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乐于学”。
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分析、动手实践、创新等能力,更好的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设计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应变简单呈现知识为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归纳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社会和自身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这节课内容较多,暂时定为四个课时。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进入课堂,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好的合作学习,我这样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1、看说变化、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能亲身感受到的变化说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了,自然导入《小康家园》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力求从一开始就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思维与新的授课内容相衔接。
2、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更好的体现“学、教、练”的有机结合。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六个活动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
要把教师的讲授、问答与学生的读、思、说、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活动一:学生展示调查报告:关于生活当中住房、问候语、和娱乐休闲方式的明显变化。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是要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际调查融入到本课中,自己亲身感受什么是小康生活。
特别是关于对问候语的调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恩格尔系数,向学生讲解清楚以后,就可以让学生算算自己家里的恩格尔系数,最直观的感受到我们已经触摸到了小康。
这也就是本课第一框内容《触摸小康》。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活动二和活动三针对的是本课第二个框体《数字小康》的内容,本课内容比较抽象,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活动二:理一理:小康的基本知识这一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并快速阅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整理出有关小康的基础知识。
即小康的含义、不同类型及提出时间、实现时间、表现状况等。
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建设过程做一些回顾,让学生明白今天的新中国是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上了小康的道路。
设计意图:逐条归纳板书的设计是为了加强记忆,吸引学生注意力;幻灯的配合可避免学习过程的枯燥,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三:学生讨论自己心中的小康以及小康标准,拟定指标。
设计意图:因为每个学生心目中都可能会有对小康生活的是设想,所以可以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对这些想法展开讨论总结。
从而延伸到课本上面的《全面小康基本标准及达标情况》表格,让学生正确认识小康的标准。
既然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小康指标,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小康指标的认识。
活动四、活动五针对的是本课第三个框体《还是很多人的梦想》,这一刻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懂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自己的努力。
活动四:讨论理解:总体小康(本课重点)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
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总体小康”。
角度一:总体小康指的就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在讲到低水平的小康时要重点强调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不全面的小康指的就是忽略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的发展,所以这个完全可以联系我们湘潭市治理六乱的典型事例来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印象。
角度二:为什么小康是还是很多人的梦想,正是因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比较低,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全面小康社会。
那么说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肯定要说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十七大提出的新的更加要求。
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涉及较少。
教师应该注意补充。
本框教材内容可读性强,但是内容抽象,比较难理解,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比如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家庭发生的变化等)进行理论分析,切不可泛泛而谈。
活动五:谈一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怎么做努力?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首先,结合教材提到的总体小康社会的三个局限: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让学生知道建设全面小康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然后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能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些什么。
这一个活动是本节课的升华,实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形成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活动六:读一读:对本课内容的总结。
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知识整理成一段通俗易懂的文字,通过学生整齐的朗读,巩固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充分调动社会教育合力,形成知识、能力的升华。
4、完成练习、巩固验收通过做适当的练习题,检测教学效果,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①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整理能力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学以致用。
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本课内容多媒体内容较多,所以在板书设计的时候,着重的是知识结构,力求清晰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发现生活,并运用知识,理解生活,深入生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