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3.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难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
2.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玻璃片、试管、研钵、导管、橡胶塞、烧杯。
2.实验材料:蒸馏水、胆矾、氢氧化钠、石灰石、稀盐酸、两瓶氧气、两瓶二氧化碳、木条。
【导入新课】教师: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着,如天上的云会变成雨水或雪降到地面,地面上的水也会变成水蒸气挥发到空气中,而冰雹也会融化成水;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
在这些变化中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各种变化又体现了物质的什么性质呢?举一些生活中物质发生变化的例子。
在讨论中切入本节正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探究新知】1.物理变化【演示】演示[实验1-1(1)]水的沸腾和[实验1-1(2)]胆矾的研碎(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并提示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注意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并将现象记录在课本P7实验记录表格中。
【提问】这两个变化分别是物质的什么发生了变化?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并尝试总结物理变化的概念。
【小结】这两个变化都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这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教学重点: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实验操作技能: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何观察实验现象等。
(4)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如何分析实验结果等。
5.安全注意事项:准备安全注意事项的资料,如实验操作的安全规则、应急处理方法等。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安全规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6.教学工具:准备教学所需的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播放设备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7.反馈问卷:准备反馈问卷,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学资源的满意度,以便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其次,在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特点掌握得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没有提供足够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通过更多实例来解释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课堂效果。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分组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合理分组,以提高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效果。
(2)实验视频:提供一些关于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实验视频,如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实验操作技巧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科普文章:分享一些关于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普文章,如化学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的解释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学术资源:提供一些与物质变化和性质相关的学术资源,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 实验操作技能
① 显微镜的使用:正确操作显微镜,观察物质的变化。
②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试管操作、烧杯使用、酒精灯控制等。
③ 数据分析:学会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4. 观察和记录
① 观察物质的变化:仔细观察实验中物质的变化,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直观展示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演示。同时,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6. 教学PPT或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或课件,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7. 教学指导用书: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指导用书,以便在教学中参考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水的沸腾、木炭的燃烧等,这为本节课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提供了实践经验。然而,对于更复杂的物质变化和性质,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201X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神奇的“化学”【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及装置变化前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液态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2胆矾研碎块状的胆矾蓝色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粉末状的胆矾无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颗粒状石灰石等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课堂讨论归纳总结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实验1、2)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 现象 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发生改变,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在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发生实例水结成冰、石蜡熔化、灯泡发光、海水晒盐、碘升华等 铁生锈、物质的燃烧、烧制瓷器、冶炼金属、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等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2、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3、知道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我能自学1、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3、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4、物质的决定其用途。
例如,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可作。
二氧化碳因为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
我能参与一、情景体验生活中,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二、同步学习【演示】实验1-1,1-2,1-3,1-4【观察、比较】完成下表。
【分析】比较试验1-1、1-2与1-3、1-4的不同之处在于,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二者的本质区别是,二者的联系是【讨论】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举一反三】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⑴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⑵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⑶纸张燃烧。
⑷瓷碗破碎。
⑸铁生锈。
⑹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蒸气。
2、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阅读】教材P7-P8,完成下列内容【归纳】叫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叫物理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
【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举一反三】3、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⑵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⑶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⑷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⑸铜的熔点是1083℃。
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 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感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能根据概念区别常见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通过实验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3. 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简单了解密度、压强和沸点等物理性质。
完成实验过程中感
受物质性质的奇妙差异。
4.学会实验室闻气体气味的操作方法
二、新课预习
任务1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在不断的发生这变化。
”如“一场雨后,空气变得清新,存放的牛奶变酸”这两种变化有区别吗?和同学说说你的看法。
任务2
分组完成实验1—1、2、3、4填写下表:
与同学讨论这四种变化,从“有其他物质生成的角度”可以分为几类?根据讨论结果谈谈什么变化是化学变化?什么变化是物理变化?
任务3
分组完成以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下表。
分析化学变化还伴随哪些现象
任务4
阅读课本第8页第三、四两段内容,填充下表:
教师备课手记总第 2 课时
手工造纸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其中主要发生
化学变化,判断其属于化学变化的理由是火柴在空气中燃烧:①发出黄色火焰
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四种标志禁止的行为可能涉及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张贴的公共场合为和(填两类)。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重点)2.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重点)自主学习: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试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试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有_________生成,常表现为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等。
(2)常伴随______变化,表现为______ 、 ______ 、 ______等。
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是指物质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性质。
试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 。
2.物理性质是指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由他们的________决定的。
如乙醇可作燃料,是因为乙醇具有可燃性。
答案: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汽油挥发、蜡烛受热融化等2. 生成了其他物质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3. (1) 其他物质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2) 能量吸热放热发光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在化学变化中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2.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等3. 性质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物质的变化(1)实验1、2的共同特征是两个变化都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3、4的共同特征是两个变化都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变化和性质的含义。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描述的是一个______或现象。
(2)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变化的基本特征判断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区分并指出,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3.能正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说出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表现。
【学习重点】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2.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学习难点】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降雪的形成与蜡烛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表格。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1(2)首先展示胆矾,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1—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师:实验1—1(3)、1—1(4)有什么共同特征?【结论】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认识什么是物理变化强调: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全国通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3。
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物理变化1.阅读课本第6页实验1-1(1)“水的沸腾"。
①介绍实验1—1(1)有关仪器名称,拿出仪器让学生说一说。
老师做演示实验。
②实验前观察水的颜色是无色 ,状态是液态。
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看到试管内的现象是水沸腾,试管口的现象是有白色的雾 ,玻璃片上的现象是有小水珠。
③实验1—1(1)中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最后又变成了液态。
这个实验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④完成第7页的表格(1)中的填空.2。
阅读课本第7页的实验1-1(2),完成下列填空:①教学生认识实验1—1(2)中的研钵和研杵,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叫研磨.②实验1—1(2)中,反应前胆矾的颜色是蓝色,形状是块状,经研磨后胆矾的颜色是蓝色 ,形状是粉末状,反应前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③完成第7页表格(2)中的填空。
④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1.关于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如下: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九年级学生的第二堂化学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
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与具体物质的学习比较,本节内容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整节课内容单一,但又要达到理解运用的要求,所以对教师有一定挑战性。
3.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这是第二节化学课,除本节课重点,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即是全新的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例如仪器的介绍、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物质的化学式。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对非重点内容应弱化。
4.实验分析本节课中的四个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基础,因其是教材中的第一批演示实验,对引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应先学会用教材再挖掘教材,笔者认为不需刻意替换实验,待学生有一定化学知识后再设计替代实验,若学生有新建议也可酌情采纳。
这四个实验具有一定层次性,属于依次递进关系,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逐一完成,学会观察、描述实验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教材中的实验可尽量安排由学生动手完成,但在没有实验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学生操作有一定危险,有些操作不规X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所以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第一个反应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区分变化与性质。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教师展示一杯水)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你知道水能发生哪些变化吗?其中体现了水具有哪些性质?(个人思考,同桌交流)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错误!阅读课本P8~P9的内容。
提出问题: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讨论交流: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探究实验:做课本P9实验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目标1. 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区别这两种变化2. 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区别这两种性质3. 归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课堂导学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阅读教材P6~7的实验1-1~实验1-4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果记录在教材P7的表格中。
总结:(1)实验1-1和实验1-2的共同特征是物质的①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②_____________。
实验1-3和实验1-4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③_____________,又叫做④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⑤________的变化(吸热、放热现象)、颜色改变、产生气泡、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典例解析例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纸张燃烧C. 水分蒸发D. 矿石粉碎解析:物理变化指的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改变;化学变化指的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它们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A,C,D三个选项都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纸张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例2下列现象能说明镁条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放出大量的热B. 发出耀眼的白光C. 镁条变短D. 生成一种白色固体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上述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说明镁条燃烧有其他物质生成,所以答案选D。
答案:D拓展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式训练1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磨成豆浆B.剪纸成花C.酿谷成酒D.雕石成像2. 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木柴劈成块B. 西瓜榨成汁C. 残雪化成水D. 高粱酿成酒3.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木炭燃烧B. 铁锅生锈C. 开水沸腾D.稀饭变馊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述阅读教材P8,找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根据教材例子做出初步认识。
要求同学们能分别口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举例说明。
讨论:实验室中区分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的方法是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解析例3下列对木炭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可燃性B. 黑色固体C. 难溶于水D. 密度比水小解析:本题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识别。
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木炭的可燃性是木炭在燃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燃烧是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A变式训练4. 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无色粘稠液体B. 有慢性毒性C. 熔点为-50℃D. 溶于多数有机溶剂5.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 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C.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D.(2)性质是物质特有的属性,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只有具有相应的性质才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才属于化学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
2.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外在表现。
在性质的描述中常会出现“易、能、会、可以”等词。
(2)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会反映出性质。
(3)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⑬也会随着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
典例解析例4 下列选项属于描述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A. 酒精挥发B. 酒精易挥发C. 酒精燃烧D. 酒精能燃烧解析:挥发指的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所以A选项是描述物理变化,B选项是描述物理性质。
物质燃烧会生成新的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所以C属于化学变化,D描述的是化学性质。
答案:D变式训练6. 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B. 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C. 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D. 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7.下列描述中,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____是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发热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3.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⑭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典例解析例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 煤气作燃料C. 冰块用于制冰雕D.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解析:A选项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其不支持燃烧且不可燃烧的性质, B选项煤气作燃料利用的是可燃性,D选项利用的是氧气的可供呼吸性,三者利用的都是化学性质。
C选项制冰雕是对冰块的雕刻,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利用冰块硬度小的性质,易于雕刻。
答案:C变式训练8.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 液氮用于医疗麻醉手术C. 铜、铝用于制作导线D. 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9. 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物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A.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B. 天然气作燃料C. 用铝制铝锅D. 钢材用来制铁轨课堂小结课时达标1. 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 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3. 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C.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 下列有关考试用纸的性质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白色B. 难溶于水C. 可燃性D. 易撕碎5.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 将木炭粉碎;⑤ 木炭可制黑火药;⑥ 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质用途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课后作业A 双基过关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B. 石蜡熔化C. 纸张燃烧D. 湿衣晾干2. 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萝卜风干B. 凉水冻冰C. 粮食发酵制酒D. 辣椒剁碎3. “人间仙境,醉美烟台。
”下列与烟台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莱阳梨榨汁B. 蓬莱海市蜃楼C. 张裕葡萄酿酒D. 招远沙里淘金4. 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 木已成舟B. 花香四溢C. 烛炬成灰D. 滴水成冰5. 下列现象一定能说明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溶液的体积增大B. 溶液颜色变浅C. 生成蓝色沉淀D. 溶液的质量增大6. 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 我是紫红色固体 B. 我在天然界中 C. 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 我会生锈硬度最大7.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用铁、铝制作炊具B. 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C. 氧气可作助燃剂D. 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8. 下列图示中物质的用途与相应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A. 金属的导热性 B. 氧气的可供呼吸性 C. 石墨的导电性 D. 干冰的升华9. 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电热器取暖B. 蜡烛照明C. 水力发电D. 太阳能供热10. 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刚石切割玻璃B. 小麦磨成面粉C. 蜡烛燃烧D. 铜丝被弯曲11. 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①铁生锈;②水是无色液体;③矿石粉碎;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⑤酒精挥发;⑥食物腐败;⑦汽油易挥发;⑧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⑨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⑩纸张燃烧。
12. 阅读下列报道,回答问题。
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了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体有中等毒性,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位肿瘤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1)甲醛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醛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能力提高13. 取一根银白色的镁条做如下实验,并做好记录。
①用剪刀剪两小段镁条;②取一小段镁条放入醋酸中产生大量气泡;③取另一小段镁条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烟;④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用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
(1)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2)通过以上实验后可知镁条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镁条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
参考答案课堂导练①形态②物理变化③化学变化④化学反应⑤热量⑥无色无味的气体⑦物理性质⑧支持燃烧(助燃)⑨化学性质⑩不支持燃烧(不可燃烧)⑪化学性质⑫方法一:把燃着的木条伸进瓶内,若木条燃烧更旺,则为氧气;若木条熄灭,则为二氧化碳;方法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若木条火星熄灭,则为二氧化碳;方法三:向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若无明显现象则为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