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陆柒捌少儿之家老师葛婧妍的教案
第1课好朋友《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教案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礼貌问候和友好动作的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害羞和拘谨。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地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人交往的困惑,这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礼貌用语和友好动作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大多数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讲解,但是在难点解析部分,我发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个别辅导,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礼貌问候、友好动作在建立友谊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1课好朋友《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好朋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拉勾勾》两个部分。《你的名字叫什么》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互相认识,培养礼貌待人的好习惯;而《拉勾勾》则是通过学习握手、拥抱等友好肢体动作,教育学生如何与人建立友谊,懂得珍惜友情。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学会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问候礼仪: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礼貌问候的基本用语,如“你好”、“请问你的名字叫什么”,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友好动作:重视握手、拉勾勾等友好肢体动作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尊重和友好。
《呼啦圈转转转》教案:观察幼儿落差了解身体素质表现
《呼啦圈转转转》教案:观察幼儿落差了解身体素质表现观察幼儿落差了解身体素质表现一、活动目的通过呼啦圈转动的活动,观察幼儿的体力、反应、耐力等身体素质表现。
了解幼儿的身体素质差异,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活动准备1.呼啦圈。
2.音乐器材:音响。
3.活动场地:室内或室外均可。
4.参与者:幼儿。
三、活动过程1.准备阶段教师在音响中播放欢快的音乐,同时向幼儿展示呼啦圈,并讲解一些基本的呼啦圈使用方法。
2.活动阶段(1)第一轮呼啦圈转动幼儿围成一个圈,互相之间用双手拉住呼啦圈。
教师在音响中放出信号音,幼儿开始慢慢呼啦圈转动。
教师观察幼儿的体力表现,了解幼儿的耐力和持久力。
(2)第二轮呼啦圈转动根据第一轮呼啦圈转动的表现,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转动的难度,如比较快的转动速度或双手交替向上抛呼啦圈,观察幼儿的反应和灵敏度。
(3)第三轮呼啦圈转动在第二轮呼啦圈转动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停止呼啦圈转动,观察幼儿的反应速度和停止呼啦圈后的平衡能力。
(4)第四轮呼啦圈转动在第三轮呼啦圈转动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呼啦圈转动的难度,如要求幼儿用一个手臂拉住呼啦圈或围成小组,让其传递呼啦圈等,观察幼儿的协作能力和运动技能。
四、活动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幼儿的体力、反应、耐力等身体素质表现,了解其身体素质的差异,更好地进行后续的体育活动教学,在满足幼儿身体锻炼需要的同时,帮助其充分发挥潜能,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五、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将呼啦圈转动活动扩展到其他相关的体育活动中,如跳绳、游泳、轮滑等,通过观察幼儿的身体素质表现,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为后续的体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4年中班上学期健康教案《小青蛙学本领》
2024年中班上学期健康教案《小青蛙学本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教材第三章《动一动,更健康》,具体内容为《小青蛙学本领》。
通过学习小青蛙的特点和本领,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运动特点,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
2. 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青蛙的运动特点及其对身体的益处。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青蛙图片、PPT、视频、体育器材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青蛙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教师播放小青蛙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青蛙的运动方式,让学生了解跳跃对身体的益处。
(2)教师讲解小青蛙的运动特点,如:腿部力量大、跳跃能力强等。
3. 实践:(1)学生模仿小青蛙跳跃,体验跳跃运动。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如:青蛙跳、接力赛等,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题目:“小青蛙一天可以跳跃多少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答案。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小青蛙跳跃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小青蛙学本领2. 内容:(1)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运动特点(2)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运动方式,并记录下来。
(2)设计一个关于小青蛙跳跃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 答案:(1)略(2)例:小青蛙一次可以跳跃2米,一天可以跳跃多少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小青蛙的运动特点,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辅导活动看我们七十二变
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方案九龙小学顾窈看我们七十二变一、辅导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二、主题辨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了。
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智力资源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人才来自教育。
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能力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体现,它具有思维新颖独特,想象丰富,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统一,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特点。
对小学生而言,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每位学生都有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发展,创造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大、记忆力强、思维活跃,因而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大脑机能的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创造智力。
三、辅导目标1.让学生了解创造性思维,你愿意做一个诚信的人吗?你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吗?2.引导学生突破定势,超越常规思维的目的。
3. 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团队的力量,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辅导重点引导学生学生突破定势,超越常规思维的目的。
五、辅导难点在小组中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并大胆展现。
六、辅导方法在本次辅导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对目标的分析、思考,合作,讨论,头脑风暴等以达到打开并锻炼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七、辅导准备背景PPT,背景音乐,回形针,大白纸,粗的水彩笔,磁铁吸,长纱巾,照相机八、参考文献1 张大均,《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 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中山大学出版社3 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九、附录材料十、辅导过程(见表格)。
舞蹈5级基本功儿童教案
舞蹈5级基本功儿童教案第一节课,基本姿势和身体平衡。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舞蹈姿势和身体平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 站姿,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挺直脊梁,保持身体平衡。
2. 坐姿,双腿伸直,脚尖朝上,挺直脊梁,保持身体平衡。
3. 平衡训练,站立时尝试站在一个脚上,保持身体平衡,然后换另一只脚。
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告诉学生学习这些基本功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是非常重要的。
2. 演示,老师示范正确的站姿和坐姿,并进行平衡训练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应该如何做。
3. 练习,让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练习,纠正他们的站姿和坐姿,并指导他们进行平衡训练。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身体平衡。
第二节课,基本舞步和节奏感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舞步和节奏感,为学习舞蹈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1. 基本舞步,包括前进、后退、左移、右移等基本舞步的训练。
2. 节奏感训练,通过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步伐配合。
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播放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做简单的舞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欲望。
2. 演示,老师示范基本舞步和节奏感训练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应该如何做。
3. 练习,让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练习,纠正他们的舞步动作,并指导他们进行节奏感训练。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听音乐,培养自己的节奏感。
第三节课,基本转体动作和灵活性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转体动作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1. 转体动作,包括转头、转肩、转腰等基本转体动作的训练。
2. 灵活性训练,通过拉伸运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告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基本动作和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2024年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
2024年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童谣教育教材第四章《趣味童谣》,详细内容包括《小星星》、《两只老虎》、《捉泥鳅》等经典童谣的学唱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童谣演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演唱技巧和表演。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童谣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歌词卡片。
学生准备:童谣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小星星》童谣,引导学生跟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5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两只老虎》,讲解童谣的演唱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两只老虎》,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练习,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表演。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捉泥鳅》为例,教师讲解童谣中的难点和重点,如韵律、节奏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捉泥鳅》,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分组表演所学童谣,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童谣名称:《两只老虎》、《捉泥鳅》等。
2. 演唱技巧:音准、节奏、韵律等。
3. 表演要点:表情、动作、团队协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小星星》,并和家人一起表演。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收集其他经典童谣,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
3. 作业设计。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难点和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针对本节课,教学难点为童谣的演唱技巧和表演,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童谣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补充说明:1. 教学难点:童谣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韵律等,教师需耐心讲解,并通过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幼小衔接情感发展与调节技巧教案
幼小衔接情感发展与调节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幼小衔接阶段可能出现的情感变化,如焦虑、兴奋、紧张等。
2、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情感调节技巧,如深呼吸、积极的自我对话、倾诉等。
3、培养幼儿应对情感变化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授幼儿有效的情感调节方法。
2、难点(1)如何让幼儿理解和运用情感调节技巧。
(2)如何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
2、故事讲述法: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情感变化和调节方法。
3、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
四、教学准备1、相关的故事书、图片、视频等资料。
2、制作一些情感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情感词汇,如开心、难过、害怕等。
3、准备一些小道具,如气球、毛绒玩具等,用于游戏环节。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幼儿园生活和小学课堂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两者的不同,然后提问幼儿:“你们马上就要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了,心情怎么样?”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2、认识情感(10 分钟)(1)展示情感卡片,向幼儿介绍各种不同的情感词汇,如兴奋、紧张、担心等,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这些情感。
(2)讲述一个关于小朋友上小学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经历了各种情感变化,如一开始对新环境的好奇和兴奋,后来因为不适应而感到紧张和害怕,最后通过努力适应了新环境而变得开心和自信。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并提问幼儿:“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3、情感调节技巧讲解(15 分钟)(1)深呼吸法:教师示范深呼吸的动作,让幼儿跟着一起做。
告诉幼儿当感到紧张或焦虑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自己。
“深深地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感受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放松。
”(2)积极的自我对话:向幼儿解释什么是积极的自我对话,例如“我可以做到”“我很棒”“我会努力适应的”等。
五级班课前舞蹈教案及反思
五级班课前舞蹈教案及反思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能够在音乐的节奏下流畅地表演出来。
2.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掌握舞蹈动作的基本步伐和节奏感。
3.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舞蹈动作的技巧和表现力。
4. 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放松身体。
(2)教学动作,老师示范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节奏,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学生练习舞蹈动作的节奏感。
(4)整合表演,让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下,整合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5.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演,评价学生的舞蹈动作是否流畅、是否有节奏感。
二、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充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较为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下次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单一。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示范-跟随学习-练习-表演,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下次教学需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合作、游戏化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未能充分考虑。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下次教学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
4. 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演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有效的量化评价方法。
下次教学需要引入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如考试、测验等,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舞蹈知识。
4-6岁体适能教案3-1
身体小朋友的身体协调能力快速穿过s型障碍物,在进行跳跃暴力跳箱时注意双脚并拢(双腿伸直),双手摆放在暴力跳箱上部平面中间(双手之间距离可与肩同宽),跳跃时双脚用力蹬地(膝盖弯曲),借助蹬地用力向上跳起,腾空时双手由弯曲变为伸直状态进行支撑(双臂伸直支撑),转身下落(双脚先着地然后双手在脱离),当站到斜坡垫时,双脚并拢膝盖弯曲蹲下,双手支撑在斜坡垫上(双臂伸直),头低下,双脚用力蹬起进行发力带动身体进行滚翻。
在起点设置标志物,进行助跑(短距离的加速跑),在跳到半球上时注意双脚的跳落到半球的重心变化,利用斜坡垫的高度进行跳跃,在进行跳跃暴力跳箱时注意双脚并拢(双腿伸直),双手摆放在暴力跳箱上部平面中间(双手之间距离可与肩同宽),跳跃时双脚用力蹬地(膝盖弯曲),借助蹬地用力向上跳起,腾空时双手由弯曲变为伸直状态进行支撑(双臂伸直支撑),转身下落(双脚先着地然后双手在脱离)。
组次/时间
5组,6-8分钟。
注意事项
教练讲解示范,注意安全保护。
七、放松整理
导入
请所有小朋友来到场地中间,我们进行下课前放松环节
训练目标
放松身体以便恢复身体疲劳,平稳心率,避免伤痛。
训练内容
1敲打手臂2敲打肩膀3拍打腹部4敲打臀部5敲打腿部6抖动手腕7抖动手臂8全身抖动9深呼吸放松。
动作要领
敲打用力适当,起到放松作用即可。
6正弓步压腿拉伸(两脚前后站立,前腿弓步站好,后腿伸直,重心两腿之间,双手放置前腿上,进行前弓步压腿动作)。
7分腿站立体前屈(两脚打开与肩同宽,双腿伸直站立,双手往地面上够,或够脚尖,进行分腿站立体前屈训练)。
8并腿站立体前屈(双脚并拢直立站好,双腿伸直站立,双手向下够脚面,进行并腿站立体前屈训练)。
训练目标
2024年最新少儿舞蹈教案二
2024年最新少儿舞蹈教案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少儿舞蹈教材》第四章“快乐的小舞者”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舞蹈基本步伐、手臂动作的协调、表情与舞姿的展现以及简单的舞蹈组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舞蹈基本步伐,如小跳、滑步等,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舞蹈中的手臂协调能力,使动作更加流畅。
3. 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增强舞蹈中的表情与舞姿展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舞蹈步伐的灵活运用与手臂协调。
教学重点:表情与舞姿的展现,舞蹈组合的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乐播放器、镜子、舞蹈把杆。
2. 学具:舞蹈鞋、舞蹈服装、纱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舞蹈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跟随教师模仿简单的舞蹈动作,感受舞蹈的乐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舞蹈基本步伐,如小跳、滑步等,并讲解动作要领。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纠正舞蹈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
4. 舞蹈组合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舞蹈组合,讲解组合的节奏和动作要点。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舞蹈组合,注意动作的流畅性和表情的展现。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进行舞蹈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舞蹈基本步伐:小跳、滑步等。
2. 舞蹈组合动作顺序及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舞蹈组合,录制视频并至班级群。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正确完成舞蹈组合动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看舞蹈视频,了解不同风格的舞蹈,拓宽舞蹈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舞蹈基本步伐的准确性与协调性。
2. 学生舞蹈中的表情与舞姿展现。
3. 舞蹈组合的学习与展示。
4.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舞蹈基本步伐的准确性与协调性(1)准确性:在教授舞蹈基本步伐时,教师需重点关注学生的动作准确性。
幼小衔接角色训练教案
幼小衔接角色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小学与幼儿园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差异,减轻入学焦虑。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模式。
(2)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规则意识。
2、难点(1)如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适应小学的变化。
(2)怎样帮助幼儿克服在新环境中的紧张和不安情绪。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小学的情境,让幼儿亲身体验。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寓教于乐。
3、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讨论,分享想法和经验。
四、教学准备1、小学教室的布置材料,如课桌椅、黑板、粉笔等。
2、模拟小学课程的教材和教具,如语文书、数学书、作业本等。
3、制作有关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图片、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小学的校园风光和学生上课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对小学的印象和想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2、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1)展示图片,对比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室环境、课程安排、作息时间等方面的不同。
(2)请幼儿说说自己发现的差异,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3、任务意识培养(1)给幼儿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品等,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表扬做得好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4、规则意识培养(1)讲解小学的一些常见规则,如上课不能随意走动、发言要举手等。
(2)通过游戏“遵守规则我最棒”,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5、自我管理能力培养(1)教导幼儿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如制定简单的时间表。
(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系鞋带等。
6、人际交往能力培养(1)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在小学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场景。
(2)引导幼儿学会主动打招呼、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7、适应新环境能力培养(1)分享一些关于适应新环境的小故事,鼓励幼儿勇敢面对变化。
2024年幼儿园童谣教案通用
2024年幼儿园童谣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童谣教材第四章《快乐童谣》,详细内容包括《小老鼠上灯台》、《两只老虎》、《捉泥鳅》等经典童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童谣,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童谣的热爱,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感。
2. 教学重点:童谣的歌词记忆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童谣教材、音响设备、卡通图片。
2. 学具:童谣歌词卡片、画笔、彩色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欢快的童谣,如《小星星》,激发幼儿对童谣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幼儿掌握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童谣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童谣表演(10分钟)每组幼儿进行童谣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掌声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快乐童谣》2. 板书内容:(1)童谣名称:《小老鼠上灯台》、《两只老虎》、《捉泥鳅》(2)童谣韵律:强弱、快慢(3)童谣节奏:拍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教爸爸妈妈唱一首本节课学过的童谣。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家长参与童谣教学,增进亲子关系。
(2)组织童谣比赛,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开展童谣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3. 例题讲解的深入浅出;4. 童谣表演的点评与反馈;5. 作业设计的实际操作与家庭互动;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感是教学难点,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
例如,通过拍手、跺脚等形式,让幼儿感受节奏;利用乐器,如铃鼓等,让幼儿亲身体验韵律。
幼小衔接期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教案
幼小衔接期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教案一、教学背景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还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和规则。
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小衔接期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因此,帮助孩子提升情绪调节能力,是幼小衔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认识到不同的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害怕等,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2、帮助孩子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3、教导孩子一些简单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积极的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等。
4、培养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积极应对,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帮助孩子识别和理解各种情绪。
(2)教导孩子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2、难点(1)让孩子意识到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引导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情绪调节方法。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孩子亲身体验不同的情绪,增强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情绪知识和调节方法。
3、故事讲述法:利用生动的故事,引发孩子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情绪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展示一些孩子们在幼儿园快乐玩耍的图片,引导孩子们回忆在幼儿园的美好时光,感受快乐的情绪。
然后,再播放一段低沉的音乐,展示一些孩子哭泣、生气的图片,让孩子们说一说看到这些图片时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情绪。
2、认识情绪(10 分钟)(1)展示不同情绪的图片,如高兴、悲伤、愤怒、害怕等,让孩子们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猜测他们的情绪。
(2)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这些情绪,并分享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3)老师总结孩子们的发言,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理解各种情绪的特点和表现。
3、理解情绪(10 分钟)(1)讲述一个关于情绪的小故事,比如《小熊的情绪之旅》。
葛5
“人类因为联想而产生梦想!”,联想能力是创造型思维的重要素质。一个会联想的人才会由已知的事物联想到未知的事物,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一年级的《手形的联想》一课,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将各种各样的手形,与生活中的相似事物相联系,产生联想,从而创造出丰富有趣的新图形。我在教这课时,在如何引导学生由手形联想到新的事物,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把握这一教学重点,我和孩子们作了玩手、画手、变手等几个游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轻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玩手,我首先和学生一起玩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手形表演游戏。一开课,我就和学生玩猜手形游戏,我做出各种手形,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猜出了孔雀、斑马、小狗、茶壶等东西。我还让学生上台来作手形,让同学们猜是什么。学生兴致很高,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我趁机揭示课题《手形的联想》,巧妙而顺利地开课,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作好了良好的开头。
3)师生演示
利用实物投影仪或直接在黑板上演示,可以分几个组同时进行。教师变化手的姿态,或请学生展示手形,请学生描画手形,再依据想象进行添加。
整个过程教师应随时发现问题或提醒学生发现不足及闪光点,组织讨论,进行强调、完善、补足等,让学生对想象、创作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还可以利用师生示范的作业中发现多种添画方法——在内部想象添加、在外部想象添加、在手形内外都进行添加等
课前思路:
联想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思维、创作方式。而且手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都密切相关的事物,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同时又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比较关键的就是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运用多种角度的观察方法以想象出更多种的有趣形象,并要鼓励学生形成这样一种愿望:我尽量想得与他人不一样。
少儿中国舞一级班教案及反思
少儿中国舞一级班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少儿中国舞一级班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中国舞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提高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了解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学习中国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姿势。
3. 学习一首简单的中国舞蹈曲目,并进行编排和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课: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舞蹈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
3. 学习中国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姿势,包括手部动作、身体姿势和脚步。
第二课: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和姿势。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组合练习,加深对动作和姿势的理解和掌握。
3. 学习一首简单的中国舞蹈曲目,包括舞蹈的节奏和动作编排。
第三课: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舞蹈曲目。
2. 组织学生进行舞蹈排练,指导他们在表演中注意节奏、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3. 进行舞蹈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
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习中国舞蹈,学生对传统文化表达出浓厚的兴趣,舞蹈基本功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表演中展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动作和姿势,通过编排和表演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
3. 学生学习情况如何:学生对中国舞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成果得到了展示。
4. 改进措施:可以增加一些游戏和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加强对舞蹈曲目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教案和反思,希望能为少儿中国舞一级班的教学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舞蹈技巧的提高。
儿童版舞蹈女生教学教案
儿童版舞蹈女生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儿童版舞蹈女生教学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教案时长:10周(每周2节课,每节课45分钟)教学重点:1. 舞蹈基本动作的教学和练习。
2. 舞蹈节奏感的培养。
3. 舞蹈技巧和形体训练。
4. 舞蹈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音乐设备和音乐选取。
2. 舞蹈教学区域的准备,确保安全。
3. 舞蹈教学所需的道具和服装。
教学步骤:第一周:1. 介绍舞蹈教学的目标和课程安排。
2. 引导学生进行身体热身运动,包括拉伸、呼吸和基本肌肉锻炼。
3. 教学基本的站姿和舞蹈动作,如手臂动作和基本的步伐。
第二周:1. 复习上一周学习的舞蹈动作。
2. 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感的培养,使用音乐进行节奏训练。
3. 教学简单的转身和转体动作。
第三周:1. 复习上一周学习的舞蹈动作和转身动作。
2. 引导学生进行舞蹈技巧的训练,如跳跃和转体。
3. 教学基本的舞蹈组合,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表演。
第四周:1. 复习上一周学习的舞蹈动作和组合。
2. 引导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包括平衡和柔韧性的提升。
3. 教学舞蹈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舞蹈表达情感和故事。
第五周:1. 复习上一周学习的舞蹈动作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舞蹈技巧的进一步训练,如翻滚和踢腿。
3. 教学更复杂的舞蹈组合,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表演。
第六周至第九周:1. 继续复习和巩固之前学习的舞蹈动作和组合。
2. 引导学生进行舞蹈表演的排练,包括舞台布置和舞蹈队形的安排。
3. 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舞蹈展示,让他们展示所学的舞蹈技巧和表达能力。
第十周:1. 学生进行最后的舞蹈表演,展示他们在舞蹈教学中所学到的成果。
2. 进行舞蹈教学的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3. 鼓励学生继续参与舞蹈活动,提供相关的舞蹈学习资源和机会。
2024年幼儿园学好普通话教案(精选
2024年幼儿园学好普通话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普通话启蒙》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身体”,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身体部位、学习相关词汇、朗读儿歌及角色扮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身体部位词汇,如头、眼睛、鼻子、嘴巴、手、脚等。
2. 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简单自我介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交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身体部位词汇的发音及运用。
教学重点: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角色扮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身体部位图卡。
2. 普通话教学光盘。
3. 角色扮演道具。
4. 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唱《我们的身体》儿歌,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展示身体部位图卡,引导学生学习身体部位词汇,并教读发音。
3. 实践:邀请学生上台,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身体部位。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用普通话交流。
七、板书设计1. 身体部位词汇:头、眼睛、鼻子、嘴巴、手、脚等。
2. 自我介绍模板:大家好,我叫X,我有、、等身体部位。
3. 角色扮演提示:医生、老师、父母等角色,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普通话写一篇关于自己身体部位的短文。
答案示例: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灵敏的鼻子,一张爱笑的嘴巴,两只灵巧的手和一双能跑能跳的脚。
2. 拓展延伸: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用普通话进行角色扮演,分享所学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身体部位词汇和自我介绍的表达方式。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提高普通话水平。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互动环节,如成语接龙、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身体部位词汇的发音及运用。
幼小衔接情感发展训练教案
幼小衔接情感发展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减少入学后的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2、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如乐观、自信、勇敢等。
3、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4、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合作、分享、关心他人等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了解小学与幼儿园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差异,做好心理准备。
(2)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难点(1)如何帮助幼儿克服对小学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在训练过程中,如何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并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情感发展水平。
三、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
2、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小学相关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小学的氛围和要求。
3、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小学的校园环境、课堂场景等。
2、游戏道具,如拼图、积木、角色扮演的服装等。
3、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播放一段小学的校园生活视频,让幼儿观看。
2、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了这段视频,觉得小学和我们的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呀?”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认识小学1、展示一些小学的图片,包括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向幼儿介绍小学的环境和设施。
2、讲述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如上课时间、课间休息、课程安排等,让幼儿对小学有初步的了解。
(三)情绪认知1、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情绪,如高兴、难过、生气、害怕等。
可以通过表情图片或故事来进行讲解。
2、让幼儿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这些情绪,并说一说当时的感受和原因。
(四)情绪表达1、教幼儿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如用语言描述、画画、唱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伍陆柒捌·少儿之家( 6 )月第( 1 )周教案
城市名称:沈阳所在园点名称:黄海花园
活动设计者:葛婧妍活动日期:6月6日班级人数:13
活动
名称好孩子要诚实活动
时间14:45~15:00
适用
年龄2~3岁
活动目标
1、知识认知技能方面: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歌曲,并会听前奏整齐地开始。
2、情感发展方面:感受歌曲不同乐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体验歌曲情绪的丰富变化。
3、行为习惯养成方面:诚实的习惯。
重点
难点
能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运用强弱
不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活动
准备
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等
活动
方法
体验法□;互动法□;交流法□;观察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其它______
活动过程1.课程导入环节——所用时间:3分钟
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并自由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里有谁?”“发生什么事了?”
在课程导入环节时教师与幼儿
的互动形式(可以用图表示):
交流法;体验法
2.课程展示——所用时间:10分钟
播放音乐,幼儿倾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是谁把花瓶打碎了?开始的时候小朋友是怎么样
想的?后来呢?
熟悉旋律,分段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第一段,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情绪。
“小朋友把花瓶打碎了,心里
是怎么样想的?心情怎样?”(2)幼儿轻声跟唱,用轻弱的声音表现担心害怕
的心情。
(3)跟钢琴演唱,会听前奏整齐地开始。
(4)教师清唱第二段,感受
不同的情绪变化师:小朋友承认花瓶是自己打的,小花猫是怎么样做的?这是
一个怎样的小朋友(诚实、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5)教师弹琴并有感情地演
唱,幼儿用较强的欢快的声音跟唱,表现开心快乐的情绪。
完整演唱歌曲
(1)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情绪变化,运用强
弱不同的声音有节奏地随音乐念一、二段歌词。
(2)带领幼儿学唱,注意提醒
控制音量的强弱变化,根据歌曲音乐形象的情绪变化,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富
有感情地演唱两段歌曲,表现出前后不同的音乐形象。
玩接唱游戏
(1)自由分组,尝试接唱。
(2)交换角色,继续玩接唱游戏。
在课程展示的环节时教师与幼
儿的互动形式(可以用图表示):
体验法;互动法;交流法;
观察法
3.课程小结——所用时间:2分钟在课程小结的环节时教师与幼
儿的互动形式(可以用图表示):
交流法同学们怎样做个诚实的孩子
请同学根据歌词给歌曲编舞蹈,边唱边跳,看谁表演的好。
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活动
延伸
教学
通过表演使学生记得更牢固,并表演个家人。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