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第一章 第1节 声音是什么(一)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掌握声音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教具:音叉、响板、弹簧、音频设备等;3.实验器材:空瓶子、电吹风等;4.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自然界中不同声音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音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探究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实验一:使用音叉和弹簧进行实验。

–步骤:a.学生手持音叉的一端,将其在响板上敲击;b.观察响板的震动和声音的产生;c.将音叉的另一端贴近耳朵,观察声音的传播。

•实验二:利用空瓶子和电吹风进行实验。

–步骤:a.将空瓶子的口部对准电吹风的出风口;b.打开电吹风,调节不同的风速;c.观察空瓶子的瓶口是否产生声音。

知识讲解1.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由此引入声音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而能够使人听觉器官产生听觉感觉的物理现象。

•声音的特征:–高低音调: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高则声音高,频率低则声音低;–响度: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音振幅有关;–音色:声音的独特特征,由声音的谐波构成。

2.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

•机械振动传播: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的声音速度约为343米/秒。

实践应用1.针对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个人交流:声音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如语言、电话等;•音乐及演出:声音是音乐和演出的基本元素,如乐器演奏、演唱会等;•震耳欲聋声音:如火车喇叭、汽车喇叭等警示声音;•音响系统:声音通过扩音器、喇叭等设备放大和传播;•声纳及雷达:声音传播的原理可应用于声纳和雷达等技术。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鱼主要是靠体內充满气体的。鱼不仅可以利用肌肉敲打鱼鳔, 并且还用肌肉在鱼鳔上來回摩擦,甚至利用肌肉把半个鳔中的 空气挤到另外半个鳔中去。当肌肉用不同方式刺激鱼鳔時,就 會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些群居鱼类误吞诱饵后逃脱时会发出警 告声,整群鱼就会在瞬间逃走。
二、声音的传播
闹钟响时,铃声是通过什么传入你们的耳朵的? ——空气
假如没有空气,你们也能听到铃声吗?
实验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但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用喇叭和蜡烛演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况。
无振动
声源没有振动时,周围的 空气也没有振动。
声源振动时,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起来, 通过蜡烛火焰可以看出出周围空气振动的情况。
声源振动时,会造成周围的空气跟着振动,这种振动 通过空气传播出去,声音就被传到远方了。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同学们都知道了有关于声的哪些知识?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 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
关系: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压强和
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各种介质的传播速度
介质 纯水 海水 玻璃 空气
声速(米/秒) 1490 1520 5500 340
介质 松木 铜 钢 铅
声速(米/秒) 3320 3810 5200 1190
二、声音的传播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不相同,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v固>v液>v气 ;通常情
况下, 15℃时,V空气=340m/s
声音既然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那你们猜猜看: 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是什么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是什么_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的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1. 声音的产生: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

难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气球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然后提问:“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传播的?”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声音的传播过程。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声音传播条件的学习。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敲鼓时离鼓近的人觉得声音大?”6.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什么?2.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案:1. 声音的产生条件是物体的振动,传播条件是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如吹笛子时,吹得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幅有关,如敲鼓时,敲得越重,声音越大;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如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同一曲目,音色不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0.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 C 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C.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D.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 11.飞机在上升或降落时,声音过大,会将 附近居民房屋窗户玻璃给震碎。用学习到的 物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可以 通过固体和气体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 向外传播的,其实就是传播的一种振动。
羊叫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自主学习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 3.什么是声速?它和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大家一起来做实验:
1、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一把直尺, 一根橡皮筋,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 发出声音。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问题: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它们发声的时候让它们停止发声,看它 们不发声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例2:唐朝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 钓》中写到“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 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垂钓小儿不敢答话 是因为知道,声音可 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 小鱼,此事表明 空气 和 水 都可以传声。
例3: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 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 速度 C 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的传播速 度越大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的振动幅 度大小无关
表格分析
1.一般来说 V气< V液< V固
2.15º 空气中的声速340m/s. C
3.声速的传播快慢和介质以及介 质温度有关.介质的温度越高,声 速越大。
假定声音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为 340m/s,火车的鸣笛声在空气 中传播了4秒后,传到小明的耳朵 中,问小明到火车的距离是多少?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什么是声音(1)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什么是声音(1)学案 教科版

第1节什么是声音(1)学习导航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声速的概念3、观察声源发声时的振动现象难点:通过真空闹钟实验,体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考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速的应用知识点分析一、声源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

2、有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有物体在,就一定有声音产生。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4、科学研究方法:①将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借助恰当的工具,转换放大成便于观察的方法叫,例如:振动的音叉看不见,但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看到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又如:为了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用打点记时器给运动的小车尾部拖动的纸条上打点,将小车的运动情况转换成研究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

②在大量实验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从而它具有普遍性,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例1: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先用锣槌敲击锣面发声,然后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锣声消失的原因是()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手使锣面振动加快C、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D、以上判断都不对方法总结:声音的停止,必然是的停止。

例2:“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活动中,小明体验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例3:说出下列现象中的发声体分别是什么:①弹吉它时,吉它发出美妙的声音②笛子吹奏出清脆的音乐③喜庆的鼓声被他敲得震天响④打开音响,音箱喇叭发出声音⑤小军能用口哨吹出流行音乐⑥狂风吹得电线嗡嗡作响方法总结:发声体的判定比较难,主要是根据各种发声器结构特点,以及日常生活中关于观察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去综合分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所以声音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故而也叫。

2、由两个对象(如水波和声波)某一方面特性相似,而类比推理出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叫法。

例如: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物体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四周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课件

声音的特征
探究3: 演示活动卡:把纸片靠近转动的齿轮上, 调节齿轮的转动快慢,听到的音调有什 么不同?
zxxk
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
声音的特征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解数:称由为频频率率的。定用义f
振幅: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想一想:
放在桌面上的钟表的“滴答”声,你 是听不到的。但是把钟表放在耳朵附近, 你就能听到“滴答”声了。这说明响度的 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声音的特征
响度与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离发
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轻,即响度
越小。
增大振幅,离发声体近
使声音集中一向点某个,方使向声传音播集,中可向以某
表示,单位:赫兹(Hz)。知例该如物:体音的叉振每动秒频 振动1000次,可表示为f=1率00是0 H:z
调也结就论高:,发反声之体振振动动慢快,,声声f音音 1的的1m80频频i0n 率率 16就就800s0高低,,30音音Hz
调也就低。
例题:有一振动物体,每分钟振动1800次,
问该物体的振动频率是多少?
感知:1.电脑中单调声的强弱。 2.轻敲和重敲音叉。
概念: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程度 称为响度 猜想: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声音的特征
将直尺的下端压在桌面边缘上,用手 多次扳动直尺的上端,去感觉声音的强弱 程度。(注意振动幅度与响度的关系)
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 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减少声音的分散个,方增向大(响喇度叭。)……
归纳:用哪些方法可以增大响度?
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高低,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音调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究1: 琴弦:粗与细长与短。

八年级物理第1节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物理第1节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s 由速度公式 v= t可得声音通过的路程为 s 声=v 声 t 声,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s 车 =v 车 t 车,依题意得 2s=s 声+s 车=v 声 t 声+v 车 t 车,代入数值得 2×440m=340m/s ×2.5 s+v 车×2.5 s,解得 v 车=12 m/s,即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12 m/s。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类型三 回声的利用
典例4 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 m 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 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鸣笛 声。若声速为340 m/s,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解:方法一:分步求解法 声音在2.5 s内通过的路程:s声=v声t声=340 m/s×2.5 s=850 m,汽车在2.5 s 内通过的路程:s车=2s-s声=2×440 m-850 m=30 m,则汽车的行驶速度:v车=st车 车 = 320.5ms=12 m/s。 方法二:列方程求解法
图5-2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选填“固体”“液体” 或“气体”)。 (1)耳朵贴在枕头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的机械表的“滴嗒” 声:___固_体____。 (2)用拉紧的细线连接两个小火柴盒制成的“土电话”进行对话: ___固__体___。 (3)人们平时面对面交谈:___气_体____。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堂反馈
1.如图5-1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振_动____;振动停止,发声___停__止___。实验中由于鼓皮、喇叭、 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到,因此采用了图中的方法,称为 ___转_换____法。
图5-1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 册第一章 第1节 声音是什么 导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 册第一章 第1节 声音是什么 导学案

文档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声音是什么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3. 声音的特征: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解释它们的影响因素。

4. 声音的单位:介绍分贝(dB)作为声音强度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2. 掌握声音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声音强度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声音单位的概念。

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声音特征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台、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实验器材(如振动的 strings、声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如敲击物体、音乐演奏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以及声音的单位。

结合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声音的特征。

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4. 声音的单位(分贝)七、作业设计:答案:高声讲话时,声带振动幅度大,产生的声音响度大,长时间高声讲话会使喉咙疼痛。

答案:在安静的图书馆,声音传播距离远,低声说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干扰,保持图书馆的安静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实验和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章《声现象》声音知识点复习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章《声现象》声音知识点复习总结

声现象第一节声音产生和的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选填:一定、不一定)3、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能听到(选填:一定、不一定)。

因此,我们不能用我们是否听到了声音来判断物体是否在发声(选填:能、不能)。

4、声源是自己能发声的物体。

5、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的“嗡翁”声,是蜜蜂翅膀的振动而产生的;打鼓时的的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蝉的鸣叫声是由于发声器的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空气的震动而产生的;拉小提琴时,小提琴的声音是琴弦的振动发出的。

6、我们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在金鱼缸边拍手,金鱼会受到惊吓,说明声音除了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外,还能在液体中传播。

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通过一根细铁丝就能听到另一个地道中游击队员的说话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距离很近也不能直接对话,而要通过无线电通话,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放一个手机在密闭的玻璃球内,当我们给手机发信息时,我们能听到手机铃声,能看到指示灯的闪烁(选填:能、不能);当我们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球内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

而把空气抽完后,我们就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了,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所以声音又叫声波。

10、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所以声音有速度叫声速。

1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古时候,远征的战士们晚上睡觉时,常常“枕戈待旦”就可以很快地发现敌人夜间偷袭,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铁道游击队员常常用耳朵贴着铁轨听,敌人的火车还离得很远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夜间狗睡觉时,总是把一只耳朵贴着地面,来人离人家很远,人还没有感觉到,狗就会叫起来,也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要点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要点 新人教版

word第一章《声现象》知识要点编号某某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会随之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2.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液体的传声性能比气体。

3. 真空传声。

月球上(填“有”或“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通过交谈。

4. 声以传播,叫做声波。

三、声速1. 用声速来描述。

2. 声速的大小等于声。

速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

3. 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

4. 多数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在液体中较大,在气体中最。

5. 记住:15º时空气中的声速为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人耳的主要构造:耳廓、外耳道、、、耳蜗等。

2.人们感知声音的过程是怎样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3. 耳聋的原因:在声音传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人都会失去,引起耳聋。

4. 耳聋的分类:耳聋和耳聋。

5. 骨传导:声音经过、传到,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6.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的、及其它特征不同,常用来判断声源的,这就是双耳效应。

7. 双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立体声:利用只话筒和只扬声器可听到双声道立体声;利用只话筒和只扬声器可听到多声道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大特性,分别是、和。

一、音调1. 音调:人感觉到的叫做音调。

2. 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

3. 频率:叫做频率。

频率用字母表示,单位为,简称,符号为。

例如:20Hz表示。

4. 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音调就越;反之,发声体振动越慢,频率就越,音调就越。

5. 超声波:人们把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耳听不到)。

6. 次声波:人们把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讲义)教学内容: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要素、噪音及其控制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噪音的控制方法知识梳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鸣膜的振动,弦乐器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

习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

吉他发声是因为,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说明。

(2)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3)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一般说来,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习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离不开介质),一切体、体和气体都能传声,不能传声。

(2)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声音不能传播()A.在空气中B.在水中C.在地面以下D.在月球上(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敲鼓时,人听到鼓声3、声波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用可见的水波进行举例,以理解声波。

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问的波向四周传播(如弹簧的疏密波),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

习题:(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是与水波、弹簧振动波类似的,音叉发声时,会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所以,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______。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法.生活中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______回来形成的。

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1节 声音是什么 教学课件

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1节 声音是什么 教学课件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一页。
三、声音是一种波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一页。
讨论一下
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是怎么交谈的呢?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 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一页。
归纳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 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2.真空不能传声。
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的琴声。
第九页,共五十一页。
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 感受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也停止。发声
振动 停止时,
第十页,共五十一页。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 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第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实验2中,①可以将振动的音叉触及人体面颊,面颊会感受到音叉的振动; ②可以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③可以将悬吊着的 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泡沫塑料球 接触音叉,会发现球跳动。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第十八页,共五十一页。
典例分析
思考 从上面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有的物体发声时,人眼
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振动 扩大呢?
运用“转换法”将不明显的现象扩大。
第十六页,共五十一页。
实验1:
敲击桌面时,我们能听到“咚咚”声,但却很难发现桌面在 振动。
实验1中,我们可以将纸屑放在桌面上, 敲击桌面时,桌面上的纸屑被弹起。用手按 住桌面,桌面不发声了,纸屑跳动停止。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重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是什么(一)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琴声……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_______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这些物体叫_______.
2.二胡是靠_______振动发声,军号是靠_______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
3.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_______发声,声音主要通过_______传递
到人耳.
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你可以清楚地听到声音.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瓶内的空气,手机的声音将会_______直至_______.
(2)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瓶内,你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声音不能在_______中传播.
5.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6.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9.用鼓槌击鼓发出声音,声源是( )
A.鼓槌B.鼓面C.空气D.鼓的侧面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
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
做是为了( )
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11.能说明固体传声的现象是( )
A.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B.河里的鱼被脚步声吓跑
C.耳朵贴着钢轨听到火车运动D.击鼓能听到鼓声
12.闲暇时,很多人都喜欢通过吹口哨来消遣,口哨声主要是由( ) A.声带振动产生的B.气流振动产生的
C.鼻腔动产生的D.胸腔振动产生的
13.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 )
A.彗星的碎片太小了,没有分量B.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所以声音不能传播D.原因尚待考察
14.宇航员在太空中谈话常用一根棒接触,原因是( )
A.防止两人分开B.话内容C.作传声媒介D.防止意外事故15.(2010.乐山)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三、简答题
16.小明、小花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花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
17.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参考答案
1.振动声源
2.弦空气黄河水
3.振动线
4.(1)减弱消失(2)重新听到手机的声音(3)介质真空
5.振动水
6.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可以沿空气传播(空气可以传声)
7.固体固体可能比气体更容易传声
8.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9.B 10.D 11.C 12.B 13.C14.C 15.A
16.(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3)在鼓面上放几片小纸屑,敲响时,纸屑在跳动.
17.(1)实验器材:白纸、铅笔、课桌
(2)实验步骤:同学甲在课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学乙在课
桌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清晰听到甲书写“一”的声音.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离开笔的距离不变,同学甲在相同条件下继续写“一”,重复几次实验,同学乙都听不到甲书写“一”的声音.
(3)实验分析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声音,在空气中则听
不到声音,说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即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其他方法也行,实验中注意控制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