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苏科版数学九下7.1《正切》word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正切”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正切的定义、正切的性质和正切函数的图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切的概念,理解正切的性质,会用正切函数的图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切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形象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正切的定义,理解正切的性质,会用正切函数的图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切的定义,正切的性质。

2.难点:正切函数的图像,正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形象的图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课件:正切的概念和性质,正切函数的图像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正切。

例如,一个物体从地面开始上升,其高度h(米)与时间t(秒)的关系可以表示为h=2t-5,当t=0时,h=1。

问:物体在地面上方5米时,已经上升了多少时间?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正切的概念和性质,正切函数的图像。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发现正切的性质。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7.1 正切 (1)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7.1 正切 (1)

7.1 正切(1)教学设计教材: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1正切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定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2. 了解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二、学习重点:正切的定义;学习难点:求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1.如图1,梯子AB靠在墙上.(1)测量a,b的长度(精确到0.1cm)及角α的度数(精确到1°);(2)凭你的经验,你觉得这个梯子很陡吗?说你的理由.(3)凭你的经验,你觉得a,b,α三个量哪一个能表示梯子的“陡度”呢?(4)你能在图1中画出一个比梯子AB更陡的梯子吗?它为什么比梯子AB 更陡?图1情境2.仿照图1,分别在图2—图5中画出下列梯子AB ,并测量一些数据: (1)α=30°,测量a ,b (精确到0.1cm ); (2)α=60°,测量a ,b (精确到0.1cm ); (3)a =2,b =1,测量α(精确到1°); (4)α=45°,测量a ,b (精确到0.1cm );图5图4 图3图2情境3.完成下列各题:(1)将情境2中的数据填入下表(注意按照α从小到大的顺序从左至右填写):(2)如图6,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把(1)中的对应值绘制成曲线图;图6(3)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梯子的陡度可以有几种方法表示?(二)探索新知正切定义:锐角α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锐角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的邻边的对边ααα=tan .正切的意义:正切沟通了直角三角形的 边和角之间的关系,拓宽了解决直角三角 形相关问题的途径.(三)例题与练习 1、已知△ABC 中,∠C =90°,AC =3,BC =2,分别求∠A 、∠B 的正切值.2、已知△ABC中,∠C =90°,AC =6,AB =10,分别求∠A 、∠B 的正切值.3、已知△ABC 中,AB =BC =10,AC =12,分别求∠A 的正切值.α的对边α的 对 边A A4、已知△ABC 中,∠C =90°,AC =BC ,则tan45°的值是 .5、已知△ABC 中,AC =BC =AB ,怎样求tan60°和tan30°的值?6、已知△ABC 的顶点均为各点,求∠A 、∠B 、∠C 的正切值.说明: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教学,教材上的章头图是堤坝横断面即梯形.教学时改用梯子靠墙,动静自如,活灵活现,而且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前的教材都是先讲正弦和余弦,现在多数先讲正切,其实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能够更顺利的引导学生发现和领悟数学概念,弄懂数学概念的现实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上述片断着重引导学生弄懂陡度及其表示方法,正切的定义呼之欲出.对学生来说,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有的教师直接讲他们的定义,导致学生一直都不明白它们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A C BAB CC B A。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介绍了正切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正切,进一步了解三角函数的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锐角三角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正切作为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应用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切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正切的概念,掌握正切的性质,能够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正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切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教学难点:正切的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正切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引出正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正切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正切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互动环节: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切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总结提升:通过板书设计,对本节课的正切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正切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说课稿1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说课稿1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知识。

本节课主要介绍正切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概念和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正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正切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和自主探究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切的概念,掌握正切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切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正切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正切的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正切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正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正切的定义,掌握正切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加深对正切的理解。

4.案例教学: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切的知识点,强化记忆和理解。

6.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7.1 正切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7.1 正切

7.1 正切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科版教科书九年级 (下) 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理解正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计算.2.地位及作用正切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物体的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都往往用正切来刻画.同时正切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三角函数.学好正切,既为正弦余弦的学习打下基础,又为高中系统学习三角函数做好铺垫.因此本节内容极其重要.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基础.但是,锐角三角函数和学生以前学习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有所不同,它揭示的是角度与线段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符号表示的函数,因此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仍然比较抽象和困难.2.能力基础学生已经经历了多次小组合作,探索新知的过程,对探究性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活动学习的经验,这为本节课采用小组活动来感知概念打下了基础.3.任教学生特点我班学生数学基础较扎实,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三、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2.教学重点理解正切概念.3.教学难点正切概念的形成过程.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抓住学生的认知盲点,教师加以启发诱导,抽象出本节课重要的数学模型——直角三角形,配合实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锐角和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这是一种函数关系,给出正切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概念后,通过小组合作辨析、应用概念,突出本节课重点.四、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与自主探究结合的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生活中经常遇到爬坡,你如何判断坡的陡峭程度?(二)探索活动问题1:(展示两张山坡台阶图片)这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为什么?【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感性认识直接感知第2个台阶陡,说明理由正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逐步渗透。

新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章 锐角三角函数 7.1 正切》教案_1

新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章 锐角三角函数  7.1 正切》教案_1

九年级(下)数学导学案
课题
7.1正切课型新授章节7.1 主备审核
(一)预学导航
学习目标:
1、认识锐角的正切的概念.
2、会求一个锐角的正切值.
3、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把握学习重点:锐角的正切的概念,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预学成果
1.预学作业: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内容:
(1)我们从家到学校,免不了要爬坡,有些坡好爬,有些坡爬起来很累,
这是为什么?
观察斜坡的倾斜程度,你有什么发现?如何刻画斜坡的倾斜程度?
(2)如上图,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中,∠C=∠C′=90°,且有一条直角边相
等,但斜边不相等,哪个坡更陡?
(3)我们研究两直角边的比值与锐角的关系,因此同学们首先应思考:当
锐角固定时,两直角边的比值是否也固定?
(4)在Rt△ABC中,∠C=90°,
∠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的正切,记作:________
2.预学检测:
根据下列图中所给条件分别求出下列图中∠A、∠B的正切值.
B
C
A
1
13
A2C
1
B
B A
C
3
5
教学补充。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正切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正切,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为后续学习三角恒等式、解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函数思维。

但正切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于其他三角函数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切的定义,掌握正切的性质。

2.学会计算正切值,并能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函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2.正切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正切的知识。

2.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直观地引导学生理解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3.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练习和实例,巩固学生对正切知识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正切相关教学PPT。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表示∠A的正切值,应该如何表示?”2.呈现(10分钟)讲解正切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来理解正切的概念。

给出正切的性质,并进行简要解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正切的计算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正切计算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运用正切知识解决。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30°,斜边长为10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切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新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章锐角三角函数7.1正切》教案_19

新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章锐角三角函数7.1正切》教案_19

1
3
13
A
2
CB
5
A
C1
B
例 2.如图,在 Rt△ABC 中,∠ ACB=90°, CD 是 AB 边上的高, AC=3,AB=5,求∠ ACD 、∠ BCD 的正切值 .
[来源 学科网 ZXXK]
小结方法: 例 3.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 C=900, AC=6 ,D 是 AC 上一点,
12
5.如图,在在 Rt△ABC 中,∠ ACB=90 °, CD 是 AB 边上的高,
tanA =
=
; tanB=
=

tan∠ ACD=
; tan∠ BCD=
.
6.如图,∠ 1 的正切值等于 __________ .
y 3
2
1
1 x
O 123
7.在 Rt△ABC 中,如果各边长度都扩大 3 倍,则锐角 A 的正切值
A
[来源 Z*xx* k Com]
B
C

( 3)△ ABC 中,∠ A 逐渐变大, tanAd 的值不变


(4) Rt△ ABC 中, tanA= 1 ,则 BC=1cm,AC=2cm
2
( 5)已知∠ A=∠B,则 tanA=tanB
三、例题讲解
例 1.如图 ,根据下列图中所给条件分别求出下列图中∠
B
C


(
)
A、∠ B 的正切值 . A
⑵上面等式的值随∠ A 的变化而变化吗?
A 为一个锐角直角三形(如图) ,
B2 B1 B
A C C1 C2
(3) 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4.正切的定义: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讲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讲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正切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引入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正切的定义,掌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切的定义,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教学难点:正切函数的应用,对正切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引出正切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

3.讲解:教师讲解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应用:学生运用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正切的定义、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等方面。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正切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讲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讲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正切的定义、正切的性质、正切的图象。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正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观念。

但是,对于正切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理解正切的概念,掌握正切的性质,并能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切的定义,掌握正切的性质,会画正切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切的定义,正切的性质,正切的图象。

2.难点:正切函数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索正切的性质。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画正切的图象,加深对正切函数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正切的教学课件,包括生活中的实例、正切的定义、性质和图象等。

2.学具:准备三角板、直尺等学具,方便学生画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建筑工人是如何测量高度的?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提出问题:什么是正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正切的定义。

同时,教师给出正切的符号表示,并解释正切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具体的锐角,让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相应的正切线,并标出正切的符号。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正切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正切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同时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感到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切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切函数的定义,正切函数的性质。

2.难点:正切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学生对正切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图形展示工具。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正切函数的概念,例如:“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值是多少?”让学生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1)利用投影仪展示正切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正切函数的概念。

(2)通过图形和实例,展示正切函数的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等。

7.1正切教案

7.1正切教案

创 设 情 境
发 现 问 题
引 起 思 考
B
引 出 概 念
2、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几何模型 你能举举例子吗? 图中的两条线段哪一段更陡? A C
由斜拉桥引出倾斜程度的 概念。
D
E
1、直角三角形中的边的表示及相关性质: (1)角的数量关系:∠A+∠B=90°
明 晰 概 念 理 性 思 考
(2)边的数量关系: BC AC AB
2 2
2
B c a
复习直角三角形中角与 边的数量关系,规范边 的表示,理解对边与邻 边的定义。
猜 想 验 证 形 成 概 念
C A b 2、问题:如图,一般地,如果锐角 A 的大小已确定, 通 过 相 似 三 角 形 的对 应 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以∠A 为一个锐角直角三角形, 边成比例,确立在直角三 那么图中:成立吗? 角 形 中 如 果 锐 角 的大 小 确定了,那么它对边与邻 BC B1C1 B2C2 为什么? 边的比值也是确定的。由 AC A C1 AC2 已学知识进行切入,易于 学生理解,同时也体现了 化归的数学思想。 B2
A的对边 a A的邻边 b
A
通过正切定义,我们建立 了 一 个 直 角 三 角 形中 边 与角的关系。解释为什么 要引入正切。
B a C
b 4、定义的两点说明: (1)初中阶段,正切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 ∠A 是一个锐角。 (2)关于书写的格式:
引 导 学 生 严 谨 解 读定 义 的习惯,养成对于定义文 本的关键词的捕捉,及规 范表达。
B
A
C
巩固学生对于正切应 用的条件的理解,能 在在非直角三角形中 通过审视已有条件, 自我构建基本图形解 题,进一步提升识题 能力。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7.1《正切1》教案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7.1《正切1》教案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
爬坡.如图1,哪个台阶更陡?个台阶更陡一些,学生的回答大多是建立在倾斜的程度(实际上就是倾斜的角度).
度相同(都为8
②中的高度(为
中的高度(为4
①陡.
2.②、③两个高度相同(都为6),水平宽度不同,

8 ①
8
6

图2
6
12

比如:如图从左向右截取水平宽度与①相同(为8),相似就可以求出此时所对应的高度,发现高度与①中所对应的高度相等.所以它们的倾斜程度一样,即它们一样陡.图3
8 6
12
③ 8
4

别是∠比叫做∠A 的正切tangent ),记作tan A ,即
=的邻边的对边A A ∠∠=
AC
BC
∠分别是∠B A
邻边b C
对边B
A
对边b
C
邻边B
,AB =5,求tan A 、=tan A A 4
C B
5
正切值.
参考答案:
1.解:①在
中,
tan A=
AC
tan
A
10
B
C
图9
5
A
12
B
C

B
15
17
A C

C
5
7
A
B

否选做思考题.
5
3

7
5
②。

【最新苏科版精选】苏科初中数学九下《7.1 正切》word教案 (1).doc

【最新苏科版精选】苏科初中数学九下《7.1 正切》word教案 (1).doc

正切
B
C
A
1
13
A 2C
1
B B
A
C 3
5
例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教师施教提要【课前导入】1.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 2.思考与探索一 除了用∠A 的大小来描述倾斜程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1)可通过测量BC 与AC 的长度,再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
【典型例题】 1.根据下列图中所给条件分别求出下列图中∠B C A 113
A 2C 1
B B A
C 35通过上述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结论:等角的正切值相等。

4.在Rt △ABC 中,∠CAB=90 1
4
B C A 2 3 【知识要点】1.在直角△ 【基础与巩固】1.根据下列图中所给条件分别求出下列图中∠ ABCD 中,点E 为AD 的中点=__________. 第7题图
AB=_____. 【能力升级】8.三角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 B
12.等腰三角形ABC的腰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表意见,表达观点,相互补充. 参考答案: 解:过点 C 作 CD⊥AB,垂足为 D,则 AD
图 8,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AB
C
何处理,要让学生明白寻找对边 1 AB 1 . 在 Rt △ ACD 中 , CD = 在该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中实现 2 CD 3. 22 12 3 ,tanA= 学生去创造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 A B D AD 2 能力. 从而发现 tan60º 3 ,而∠ACD=30º, 图8 适时的问题拓展,开放性的 AD 3 3 既综合整理、当堂复习了新课知 tan∠ACD= ,即 tan30º . CD 3 3 算 tanA 的值, 你对 60º的正切值有 留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0º呢?你还能得到其他的吗? 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还能求出 = tan45º=1.
数学教学设计
教 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 7.1 1.认识锐角的正切的概念; 正切(1)

2.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提高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形进行准确地符号表达.通过数
维训练来探索数学规律,学习数 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C1 C2 C3
图4
也确定.
类比、归纳:
B 邻边 a C
在 Rt△ABC 中,∠C=90°,a、 的对边和邻边.我们将∠A 的对 的比叫做∠A 的正切(tangent) ,
A 对边 b
图6
a A的对边 BC 即 tanA= = = . b A的邻边 Rt△ABC 中,∠C=90°,
A
练习 2 是正切的逆用,进一 AC 2 BC 5 5 6 6. tanA= ,tanB= BC 5 AC 2 6 12 会正切的结果是一个比值 (tanA 2.解:在 Rt△ABC 中,tanA=
简单的说理.在拓展环节,尽量
4
图7
C
从而发现 tanA 与 tanB 互为倒数,即 tanA · tanB = 1 .而且,根据定义,我们发现
a b tanA·tanB= · =1,所以,我们能得到互 b a
或是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发表自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
算 tanA、tanB 的值,你有什么新的 余两个角的正切值互为倒数.
图 7, 在 Rt△ABC 中, ∠C=90°,
B 5
发表意见,表达观点,相互补充. 参考答案: 解:在 Rt△ABC 中,BC= 52 42 3 , tanA=
BC 3 AC 4 ,tanB= . AC 4 BC 3
=5,求 tanA、tanB.
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口头
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能
度与①相同(为 8) ,利用三角形相似就可以求 步地呈现出来,正所谓“生其自
③ 8 12
图3
出此时所对应的高度,发现高度(为 6)与①中 然” . 所对应的高度(为 6)相等.所以它们的倾斜程 度一样,即它们一样陡.
:如图 4,一般地,如果锐角 A 的
观察、思考,并归纳、小结: 可以得到 Rt△AB1C1∽Rt△AB2C2∽ Rt△AB3C3……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我们可以作出 Rt△AB1C1、
经过前三个问题的探究,学
Rt△AB3C3……
到斜坡倾斜的程度与边角之间的
你有什么发现呢?
B1
B2
B3
B1C1 B2 C 2 B3C3 …… AC1 AC2 AC3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 大小确定,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生对所感悟的知识碎片进行整理


教学过程(教师)
—情景导入
: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自行车、 大多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 第二个台阶更陡一些,学生的回答大多是建立 在倾斜的程度(实际上就是倾斜的角度) .
图1
的过程中免不了爬坡.如图 1,哪
较好地发挥了“情景导入”

学生初步体会倾斜的程度可以靠
来判断和辨别,初步感受倾斜的 台阶就越陡.
:如图 2,哪个台阶最陡?你是如 学生继续思考,寻找特点: 1.①、②两个水平宽度相同(都为 8) ,高
4 6 ② 8
度不同, ②中的高度 (为 6) 高于①中的高度 (为 4) ,所以②比①陡.

由角度逐步转化为边之间的
2.②、③两个高度相同(都为 6) ,水平宽 现向新知识的自然过渡. 度不同,②中的水平宽度(为 8)小于③中的水
B
类似地,让学生类比出∠B
示方法.趁热打铁,让学生表示
如图 6,在 Rt△ABC 中,∠C=90°,b、a
对边 a C
切,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正切的 实现教学目标.
分别是 ∠B 的对边和邻边. 那么,tanB=
B的对边 AC b . = B的邻边 BC a
邻边 b
图5
同样的方法写出∠B 的正切吗?
6
③ 12
图2
平宽度(为 12) ,所以②比③陡. 综合 1,2 可得,②最陡.
:如图 3,在图 2 中的①、③两个
学生积极思考,寻找突破: 可以引导学生从相同的水平宽度或者相同 的高度来比较它们的倾斜程度.
为哪个台阶更陡?你有什么发现?
4
始终围绕台阶的倾斜程度展

6
比如: 如图 3, 在③中从左向右截取水平宽 环相扣,把新知识的特点不知不
②在 Rt△ABC 中,AC= 17 15 8 , tanA=
BC 15 AC 8 ,tanB= . AC 8 BC 15
生体会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三角
B
C
锐角的正切值.其中的第三个图
③在 Rt△ABC 中,AC= 7 2 52 2 6 , 第三边 AC 的结果不是整数(为
3 ,求 AC、BC 和 tanB. 4

例 2 主要是针对角不在直角
运用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1.解:①在 Rt△ABC 中,
A 15

9,求下列图中各直角三角形中锐
B A


C 7 5
图9
tan A=
B

5 C
BC 5 AC 12 ,tanB= . AC 12 BC 5
2 2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
17
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