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

合集下载

秦汉文学现象的分类

秦汉文学现象的分类

秦汉文学现象的分类
秦汉文学现象分类:
1.典籍文学:《尚书》、《春秋》、《诗经》、《易经》、《周易》、《论语》、《孟子》等。

2.秦汉文学:《离骚》、《楚辞》、《史记》、《汉书》、《汉晋文学》、《魏晋文学》、《新唐书》、《元史》等。

3.秦汉小说:《围城》、《搜神记》、《梦溪笔谈》、《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4.秦汉诗歌:《楚辞》、《古诗词》、《诗经》、《齐谐文集》、《秦汉诗词》、《魏晋诗词》等。

5.秦汉戏剧:《红楼梦》、《西游记》、《梦溪笔谈》、《孔雀东南飞》、《牡丹亭》等。

秦汉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一、秦汉文学渊源深厚。

从先秦到秦汉时期,形成了一种以先秦文学为基础的新的文学活动,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秦汉文学。

二、秦汉文学以传统文学为基础,继承了先秦文学的经典传统,但又有新的发展。

三、秦汉文学以宣扬政治思想为主,在宣扬统一思想的同时,还着重宣扬思想解放、民主和仁慈的思想。

四、秦汉文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以礼乐文学为主,有许多儒家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韩非子》、《礼记》等。

五、秦汉文学注重文体,以诗歌文学为主,有许多著
名的诗人,如刘邦、楚庄王、汉武帝、屈原、韩愈、贾谊等,这些诗人的诗歌,都对后世文学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一、秦汉文学概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但是由于秦王朝实行思想文化专制,且历时短暂,因此“秦世不文”是秦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两汉王朝历时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汉代文学样式丰富,许多文学形式在这一阶段孕育而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内容(一)秦与两汉散文1.秦与两汉散文综述秦汉是中国古代散文诸多文体渐趋完备的时期。

秦汉散文,一方面继承了先秦文学的旧传统,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2.秦代散文(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的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由于《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中还保存大量的寓言故事,全书的寓言故事共有两百多则。

《吕氏春秋》中的寓言大都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李斯的散文秦代唯一的作家是李斯,楚上蔡(今河南)人。

曾从荀卿学,入秦为秦相吕不韦舍人。

因说秦王并六国,拜为客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为丞相,定郡县制,下焚书令,变籀文为小篆。

《史记》有传。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在泰山,琅玡、峄山等地刻石表功。

这些刻石文大多出自李斯之手。

内容虽没有更高的文学价值,但它是最古的碑文,对汉魏碑铭有直接的影响。

2.西汉散文(1)贾谊的政论文秦王朝虽然在文学上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政治上的失败却给西汉初年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课题,也使那些才华横溢的汉初文人有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先是陆贾,早在刘邦称帝之初就在其面前时时称说诗书,并著文12篇纵论秦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和古代帝王的兴衰成败之理,号为《新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1.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代表作品有《离骚》、《屈原》、《楚辞》、《淮南子》等。

2. 秦汉时期的文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诗歌创作:诗歌成为文学的重要体裁,有灵秀华丽的风格,代表作品有《离骚》和《楚辞》。

(2)史书创作:史书成为文学的重要形式,有精彩生动的历史描写,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3)哲学著作:哲学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淮南子》等。

(4)散文创作:散文成为文学的独立体裁,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等。

3.《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表现了诗人辛辣的爱国情感和抵抗野心勃勃的暴君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

4.《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它描绘了楚国人民的荣辱成
败,反映了人民反抗奴役统治的精神。

5.《淮南子》是传世文献中汉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内容涉及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6.总体来说,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代表了古代文化的辉煌。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秦汉文学作品:
1. 《九歌》:《楚辞》中的一篇,被誉为华夏文化瑰宝,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2. 《离骚》:《楚辞》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楚辞之冠。

3. 《史记》: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4. 《汉书》: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5. 《论衡》:著名的辩证文集,是汉代刘向所著,包括了对伦理、道德、政治等多个领域的讨论。

6. 《风俗通义》:古代百科全书,是汉代郭璞所著,被认为是一部重要的古代文化辞典。

7. 《山海经》:古代地理著作,记载了我国古代的地理、历史和神话传说等内容。

8. 《古诗会议首》:汉代刘琨所编的古代诗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诗集。

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秦汉文学作品,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品没有列举出来,这些作品在秦汉时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一、秦汉文学的背景1. 秦汉政治背景•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解放农民,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度•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了汉朝2. 秦汉社会经济背景•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社会等级分明•农业生产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交流频繁,市场经济初步形成二、秦汉文学的特点1. 国家文化政策•秦朝提倡儒家思想,严禁其他学派•汉朝兴起,兼容并蓄各种文化流派2. 文学风格多样•豪放派:描写爱情、英雄壮志的作品多见•史诗派:反映历史事件和个人英雄事迹的史诗广泛流传•诗词派: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进行抒发的诗词广泛传播3. 文人士大夫的地位•秦朝文化人地位低下,儒家思想受到打压•汉朝文人士大夫崛起,文化繁荣兴盛三、秦汉文学的主要作品1. 史书•《史记》:司马迁的代表作,有“史家之绝唱”之称•《汉书》:班固的著作,是中国历史书写的另一部重要作品2. 乐府文学•乐府诗:用以演唱的民间歌曲,描写爱情、战争、田园生活等•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3. 诗词•秦朝:以《九歌》为代表,描绘神话传说和爱情故事•汉朝:诸葛亮的《桃园三结义》、曹操的《短歌行》等4. 鸿篇巨著•《鸿门宴》:描写刘邦和项羽的鸿门宴历史事件•《红楼梦》:清代作品,描绘官宦家族的衰落四、秦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1. 文化传承•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秦汉文学的经典作品广为流传,并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风格和题材2. 文学思想的传承•秦汉时期的文学思想以儒家为主,对后世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汉文学中诗词抒发人生哲理的风格,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的观念3. 文化交流•秦汉时期,中国与西域、南洋等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推动了汉字的传播和汉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五、小结秦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多样的文学风格,使得秦汉文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考 古代文学 秦汉文学

自考 古代文学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言秦汉文学发展概况(这一部分认真看,了解秦汉文学的大致概况)一、秦代文学(一)《吕氏春秋》(二)李斯二、西汉文学(一)散文1.政论散文:贾谊、晁错2.历史散文:司马迁《史记》3.叙事散文:刘向《新序》、《说苑》4.抒情散文:司马迁《报任安书》(二)辞赋: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王褒、杨雄(三)乐府诗歌三、东汉文学(一)散文:1.论辩散文:王充《论衡》2.历史散文:班固《汉书》、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3.政论散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二)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三)诗歌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第一章西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西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第一节秦代散文和李斯一、《吕氏春秋》(一)组织编纂者:吕不韦(二)杂家著作。

(三)文学特征:寓言故事丰富多彩。

二、李斯:秦代唯一的一个文学家。

(一)《谏逐客书》(《上疏谏逐客》):铺排、对比。

(二)秦刻石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一、贾谊(一)生平(二)散文代表作:《过秦论》、《治安策》(《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三)散文创作特点:1.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

2.铺排渲染。

二、晁错(一)生平(二)散文代表作:《论贵粟疏》、《上书言兵事》、《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三)散文创作特点: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

2.具有纵横风气。

三、西汉初期政论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第三节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一、西汉中后期散文发展大势二、董仲舒(一)生平(二)对西汉中后期散文创作的影响(三)主要作品:《春秋繁露》(四)文章特点:三、刘向(一)生平(二)《战国策叙录》的特点:内容、文学特征(三)《新序》、《说苑》的文学特征四、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特点五、杨恽《报孙会宗书》的特点六、桓宽《盐铁论》第四节东汉散文的演变一、东汉散文发展大势二、桓谭文章的特点三、王充散文的创作特点四、王符文章的特点五、仲长统散文的创作特点六、冯衍散文的特点七、朱穆散文的创作特点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一、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生平(二)《史记》的编撰体例:书、表、本纪、世家、列传(三)《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1)精湛的剪裁功夫。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秦汉文学 (共30张PPT)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秦汉文学 (共30张PPT)
秦汉文学
秦代文学
为了巩固统治,秦王朝 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 济文化的改革,这些措 施对推动社会历史的发 展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 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秦 却结束了先秦百家争鸣 的局面,扼杀了士阶层 的文化创造精神。最著 名的就是“焚书坑儒”。焚 书坑儒使秦的学术与文 学几乎一片荒芜。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 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 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 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 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 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 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 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 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 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 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 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政论文:汉初处于西汉建国立业的初级阶段。 具有时代感的汉初文人,针对当时社会错综复 杂的局势而积极进言献策,形成了汉初独特的 文学形式 贾谊:《过秦论》 晁错:《论贵粟疏》
《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 )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1] 。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 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 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历史之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史书(以人 物为中心),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绪论一、秦汉文学的历史跨度:秦代文学(秦统一中国前后)→西汉文学→东汉文学(文学史通常把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时期归入魏晋文学范围内)二、秦汉文学的基本内容:1、秦代的刻石文、李斯的政论散文2、汉赋3、两汉政论文及其他散文4、史传文学(《史记》和《汉书》)5、汉代诗歌(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三、秦汉文学的主要特征1、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时期文学的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学的上古时期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传承期,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文学特点。

2、秦代文学的主要特征:“秦世不文”。

3、汉代史传文学、辞赋、政论散文出现繁盛局面,诗歌处于较为沉寂的时期。

4、汉代文风以疏荡显其气韵,体式以宏大见其壮美。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与文学的基本态势一、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1、解读文学典籍成为时尚P132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事实上,汉代诗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

2、诸侯王、天子、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兴起了献纳辞赋的风气P132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的学问。

严助向武帝推荐他的同乡朱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同时向汉武帝讲解《春秋》和楚辞,因此得到提拔。

武帝还令淮南王刘安为《离骚》作注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

”(《汉书·淮南王传》)宣帝修武帝故事,“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

汉赋和楚辞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这种新文体确立之后,也和楚辞一样成为士人贵族的诵读物。

汉宣帝时还有过这样的事情:王褒等人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其中的奇文当有楚辞类作品。

大学语文秦汉时期文学

大学语文秦汉时期文学

知识拓展
“古诗”是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的一批五言抒情诗,主题大多抒写游子、思妇的感伤情 怀,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但 是,它们没有题目,也不知作者是谁,因此就被笼统地称为“古诗”,意思指它们是魏、晋 以前的古人所作的诗,一般认为是汉朝诗歌。西晋诗人陆机仿古诗而做,总题名《拟古诗》。
第二章 秦汉时期文学
目 录
1.行行重行行 3.子虚赋 5. 苏武传
2. 谏逐客书 4.李将军列传
点拨
秦汉文学
秦代文学 (影响较大的)
吕不韦门客集体编辑的《吕氏春秋》 李斯的《谏逐客书》
汉大赋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他的代表作《子虚》《上林》
汉代文学
汉赋
代表人物:枚乘,他的作品:《七发》 标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个作家和作品
贰 谏逐客书
PART 02
作者介绍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 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和书法家。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 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 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 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 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 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主张禁 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 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
注释: 衣带渐已缓:衣带一天比一天宽松,意即人一天比一天瘦。 缓:宽松。 白日:喻指未归的丈夫。此句是思妇设想丈 夫另有所欢而不思返。 反:通“返”,回来。
古诗释义
原文: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中国文学史之秦汉文学

中国文学史之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绪论一、秦汉文学的起始年限(前221?-190)上限:李斯的代表作《谏逐客书》完成于统一之前。

秦文学另一代表作《吕氏春秋》完成于统一之前。

从作品角度来看,秦汉文学的上限不应是公元前221年。

下限:汉代文学结束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

初平之后,属于汉代的时间还有兴平、建安年间,共二十六年。

而这一时期,建安诗人已开始活跃,东汉政权也已名存实亡。

二、秦文学概况1、面貌:秦文学几乎一片空白,作家作品极少,“一人一书”。

一人:秦唯一作家李斯。

现存作品:文章一篇《谏逐客书》,碑刻铭文若干。

一书:《吕氏春秋》。

另,《史记》所载《仙真人诗》、《汉志》所载秦杂赋九篇,均亡佚。

2、秦文学荒芜的原因(1)秦王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焚书坑儒法家的治国方针:“明主之君,去书简之文”。

(2)秦朝时间短暂。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秦王朝覆灭,只有十五年。

三、汉文学概况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1、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2、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史记》写成,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司马迁等;3、由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出现第二次高潮,《汉书》写成,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固;4、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张衡等一批无名诗人。

第一章秦及两汉政论散文第一节《吕氏春秋》及李斯的散文知识点:1、《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及其体例;2、《吕氏春秋》文学艺术特色;3、李斯的《谏逐客书》;4、李斯的刻石文。

第二节西汉政论散文一、陆贾、贾谊和晁错陆贾:“有口辩士”。

《新语》贾谊1,生平: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2,散文作品58篇,刘向辑之,名曰《新书》。

今传《新书》已有残缺,剩36篇。

(1)专题性政论文,如《过秦》《大政》。

(2)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这是当时政论文的主要形式),如《陈政事疏》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1.秦汉文学的特点:-实用性强:秦汉文学强调实用性,注重表达观点和思想。

代表作品有《封禅书》、《留侯世家》等。

-群众基础强:秦汉文学强调群众基础,广泛吸收民间文学。

例如《楚辞》中融入了民间诗歌的元素。

-思想成熟:秦汉时期思想逐渐成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并存。

儒家思想以孔子的学说为主,道家思想主要有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法家思想则主张法治。

2.代表作品:-《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和文学的巅峰之作,由司马迁撰写,内容包括了传记、宗教、神话等多个领域。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认为是古代文学中的“圣经”。

-《汉武大帝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碑文。

由于材质、雕刻技艺优秀,已成为研究汉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楚辞》: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同时也是一部哲学性质的文集。

《夜行船》、《天问》等篇章被誉为中国古代诗的巅峰之作。

-《古文观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讲求规范文笔的散文集,包括了楚辞、唐诗、宋词等各个时期的名篇佳作,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3.文学流派与代表人物:-刺客小说:《伤仲永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载刺客行为的小说,讲述了伤仲永和宰相之间的故事。

-刘向: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范例。

-杨雄:是秦汉之际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他提出了“文章体容”的概念,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

-班固: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他是《史记》编纂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汉代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以上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时期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由于篇幅有限,只能简要概述。

秦汉文学的繁荣和成就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鲁迅称“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2、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召其门客集体编篡而
成。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二十余万字。 (《刻舟求剑》)
3、刻石文:中国最古老的碑文,刻于崖石或石鼓之上。 四言韵文,三句一韵。
二、汉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一)楚歌、楚辞由楚地向全国普及,成为汉代文学 的主要精神与创作的重要形式。
书名原为《淮南鸿烈》,“鸿”是广大 之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认为此 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
《淮南子》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 系统论说散文集。
三、刘向 刘向(前77~前6),原名更生,
成帝时更为向,字子政,沛人。 是西汉后期重要的经学家、目录 学家、散文家,一生有著作多种。
《列女传》、《新序》与《说苑》 大量故事传说、寓言:如 “叶公 好龙”、 “杯弓蛇影” 。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他创作《史记》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2、立功扬名、积极进取、关注人生的价值取向。 3、从浪漫幻想到现实理性的演进 。 4、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互动。
第二章 论说散文及辞赋
第一节
汉代论说散文
一、贾谊 1、生平 :(前200~前168),洛阳人,汉初 著名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少年 博学,被文帝召为博士。后被外放为长沙王太 傅,后又作梁怀王太傅。最终忧郁而死。年仅 33岁。
贾谊《吊屈原赋》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 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 (音踏)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2、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200余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汉 赋的兴盛期主要是散体大赋。

秦汉文学概论

秦汉文学概论

李斯与《谏逐客书》
(一)李斯其人 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 (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 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 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后 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 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主张焚 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 帝,为赵高所忌,被诬为谋反,腰斩于长安市。
文化专制,文学冷落
址陕 西 秦 “ 坑 儒 ” 遗
秦代文学

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 作空前冷落。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 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秦能留给后人的,只有为数 不多的刻石文和诏令奏议一类的应用文字,大多出 自丞相李斯之手。 “秦世无文” 秦:“一人一书”




内容分析 第1段:开宗明义,提出“逐客为过”的论点,并 列举“客之功”,说明“逐客为过”。 (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 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 第2段:联系秦王的所好所乐,说明“逐客为过” 。 (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 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第3、4段 :从古今正反两方面,说明逐客的错误 和严重后果。
秦汉文学从朝代上包括秦、西汉、新、东汉, 秦汉文学的主体是两汉文学。先秦文学的主体是 周代文学,最为辉煌的是春秋战国分裂时代的文 学,而秦汉文学则属于大一统时代的文学。秦汉 文学继承和发展先秦文学,包括汉诗、汉赋、秦 汉诸子和两汉史传。其中汉诗和诸子散文的规模 与成就不如先秦壮观,汉赋和史传散文的规模与 成就则超越了先秦,文体形式、思想性和艺术性 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上林赋中亡是公更是从流经上林苑的八川的水势及其中之物上林苑的山溪原野及其中生长的草木苑中的景象及其中的飞禽走兽和其中的树木茂盛这几个方面极言上林苑的盛况第二文人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大学语文》第三讲(秦汉文学)

《大学语文》第三讲(秦汉文学)

3、内容多样 在秦汉时期,新出现的文学样式有赋、乐 府诗、五言诗(特别是文人五言诗)、七 言诗、人物传记、小说等,文学样式是多 样的。
• 4、作家不少
• 在秦汉时期,所涉及的重要作家有李斯、 贾谊、晁错、枚乘、司马相如、司马迁、 扬雄、张衡、班固、辛延年、赵壹等。

有人提出了秦无文学的观点。客观地说,秦代文坛是寂寞的。 不发达的,但肯定还有不少的文学作品,包括民歌在内,只 是没能更多地流传下来罢了。





☆《史记》的史学精神。 1、实录精神。 最重要的是“不虚美,不隐恶”。这成了后代一些正直的 史官秉笔直书必须遵循的原则。他在对史料的分析、处理 过程中,始终贯串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寄寓了 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 2、批判精神。 总体上看,《史记》不是一部为统治者唱赞歌的史书(当 然其中也不乏赞颂性的传记,如《李将军列传》、《廉颇 蔺相如列传》等),而是一部批判性的史书。尤其对汉王 朝的历史,对当代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司马迁始终保持冷 峻的眼光 。 3、人本精神。 《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 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 高度重视。

二、汉代辞赋
赋:

“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它的文体是诗和文的 综合体,《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赋的源泉。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 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 往并举连称。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 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 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秦汉时期文学

秦汉时期文学

秦汉文学
■ 秦汉时期的文学无论在诗歌还是在散文方面 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两汉辞赋的繁兴对中 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两汉时期
两汉散文:代表作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 贾谊的《过秦论》《论积贮疏》。
两汉诗歌: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有一个高潮。它 继承了《诗经》中“国风”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汉乐府” 这一新的诗体。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东门行》,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的作品都大大加强 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 北朝民歌《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秦汉时期文学
秦汉两代400余年间的文学。
秦时文学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封建专制王朝。因秦王朝统治时间较短,加以实 行了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秦代文学几无建树。只有吕 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影响较大。
两汉时期
汉赋时两汉最流行的文体。它是在“楚辞”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新文体。刘勰在 《文心雕龙》里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赋的 特征。标志着汉赋的正式形成的第一个作家和作品, 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是 “汉大赋”成就最 高的作家,有作品《子虚赋》《上林赋》影响比较 大。

秦汉文学艺术特征

秦汉文学艺术特征

秦汉文学艺术特征一、散文。

1. 政论散文。

2. 史传散文。

二、赋。

1. 汉大赋。

2. 抒情小赋。

三、诗歌。

1. 汉代乐府诗。

2. 文人五言诗。

四、绘画与雕塑艺术。

1. 绘画。

-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宫殿、墓室等地方都有绘画作品。

秦代的绘画由于资料有限,我们了解较少,但从咸阳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水平,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汉代绘画艺术更加繁荣。

汉代墓室壁画题材广泛,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

例如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绘有伏羲、女娲、日、月等神话形象,色彩绚丽,画面富有动感。

汉代帛画也很有特色,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画面构图复杂,人物、动物形象生动,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绘画技艺。

它不仅是绘画艺术的杰作,也反映了当时的丧葬观念和宗教信仰。

2. 雕塑。

- 秦汉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

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每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

它们的面部表情、发型、服饰等都各不相同,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写实雕塑技巧。

兵马俑的造型庄重、严谨,体现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威严的统治。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汉代霍去病墓石雕是其典型代表。

这些石雕采用“因势象形”的创作方法,如“马踏匈奴”石雕,利用天然石块的形状,略加雕琢,就塑造出一匹矫健的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在脚下的形象,造型简洁而富有力量感。

汉代陶俑也很有特色,如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说唱俑,造型生动,表情夸张,展现了汉代民间艺人的形象,体现了汉代雕塑艺术的世俗化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秦汉文学总论第一节秦代文学刘勰:“秦世不文”1、寿命短。

2、文化专制主义《吕氏春秋》由吕不韦的门客所编。

属于杂家学派代表作,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

全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三大部分,又名《吕览》,客观上反映出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文风朴素而简练,往往借寓言故事说理,有一定的文学意味。

《吕氏春秋》的文学成就:一、体系严密。

十二纪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编排,论文内容与四季相配,各有侧重。

春纪以论生为主,夏主乐、秋主兵、冬主死亡。

八览:由八方、八极等观念而来,属地理范畴。

六论:由人间事象脱胎而来。

各篇在论法上大体一致,每篇大抵分议论、故事两部分。

二、用事说理生动。

继承先秦诸子用大量比喻故事帮助说理的传统,在作类比推理的同时,文章显出生动性、趣味性。

三、寓言故事丰富多彩。

记录和保存了大量寓言故事和传说,每篇文章通常都有三四个完整的故事,有时多至六七个。

寓言运用上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寓言故事主体往往简练生动,中心突出,有效地服务于哲理。

故事结尾往往点明寓意。

《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李斯《谏逐客书》:又名《上秦王书》,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

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艺术特点:论据充分,说理周密。

写法上多铺陈排比,抑扬开合,有纵横家气势。

文多对偶,辞采华丽。

“骈体之祖”(清·李兆洛《骈体文钞》)刻石文:记载秦始皇的巡游封禅,采用四言韵文,浑朴庄严,气魄雄伟,对后世的碑铭文有影响。

第二节汉代文学一、汉代的政治概况汉初黄老哲学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期,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并对周边少数民族发动了一系列扩张战争。

西汉末期,外戚专政,王莽纂位,引发了农民起义。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国家复归一统,东汉前期,国力强盛。

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权力削弱,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政,社会矛盾激化。

黄巾农民大起义,由此形成了军阀割据,直至刘氏政权被曹氏取代。

二、汉代的思想文化概况汉初至武帝时期:作家普遍具有开阔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

”(司马相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学博士东汉谶纬之学“经”,织布的纵线,汉人解释为“常道”,用来尊称儒家典籍。

“纬”,织布的横线,汉朝儒生用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学说对儒家经书所作的神学解释。

“谶”,又称谶语、符命、图谶。

是一种用隐秘的语言来“预决吉凶”的宗教性迷信。

假托神的启示,预告政治事变。

赵壹、祢衡三、汉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创始期:高帝到景帝时期。

散文、赋散文的代表作家为贾谊和晁错。

政论散文。

贾谊:《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晁错:《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枚乘:《七发》鼎盛期武帝到宣帝时期。

散体大赋史传文学:《史记》乐府诗歌中兴期西汉元帝到东汉和帝。

辞赋创作出现鼎盛期之后第二个高潮,扬雄、班固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辞赋作家。

扬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班固:《汉书》王充:《论衡》变异期东汉安帝以后辞赋张衡:《两京赋》、抒情小赋《归田赋》赵壹、蔡邕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四、汉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以廓大为美是汉代文学显著的风格特征之一。

2、以刚健为美是汉代文学又一显著的风格特征。

成就事业,追求人生不朽,成为两汉时期普遍的人生理想。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霍去病《史记》卷111《卫将军骠骑列传》)司马相如向往“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

(《难蜀父老文》)“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卷66《陈蕃传》)3、朴拙、生动之美是汉代文学的又一风格特征。

第一章西汉散文第一节贾谊、晁错与西汉论说文1、贾谊:《过秦论》和《陈政事疏》散文内容: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针对如何巩固政权、完善封建制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

《过秦论》借秦的灭亡告诫汉朝皇帝不要重蹈复辙。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先讲秦自孝公到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等。

再讲其灭亡,并由此总结秦亡的教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重点分析秦在统一中国之后政策上的失误,得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结论。

下篇指陈秦人在危难当头不能力挽狂澜的原因,第一是子婴的不才;第二,暴政导致君臣离德与士民不附,使子婴处于“孤立无亲、危弱无辅”的境地。

从而说明:秦人之亡,非在外力,而在于自身。

《过秦论》的艺术特色:首先,在论证方法上,采用逐层推进法。

其次,采用渲染、夸张等手法,增强了史实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第三,文章使用了排比句、对偶句、比喻句,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具有战国纵横家遗风。

《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系统地阐述治国主张。

驳斥“天下已安已治”的观点,从多方面指陈社会危机和潜在隐患,表现了他洞察社会矛盾的能力和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怀。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2、晁错:《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贵民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贾谊、晁错文章风格比较:贾谊文章语言精练形象,多用排比句、感叹句和反诘句,言辞激切,感情饱满,气势充沛,富有文采。

晁错文章朴实流畅,议论严密,切合实用,在文采方面逊色于贾文。

第二节经学文风与西汉其他散文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1.董仲舒《春秋繁露》以公羊学派观点阐发《春秋》,艰涩枯燥,文学性不强。

《天人三策》:提出了革除秦弊、德刑并用、重视德治的主张,从思想上提出了推崇儒术、抑黜百家的学说的理论。

2.刘向《说苑》、《新序》刘向和刘歆共同完成的《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目录著作。

3.《淮南子》《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写,共21篇,是西汉的一部大著述。

原称《淮南鸿烈》,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作为一部理论著作,《淮南子》的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但并非抽象说道,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第二章两汉辞赋第一节汉赋概说一、赋和散文、诗歌的区别《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汉书·艺文志》:“不歌而颂谓之赋”,意思是赋为一种脱离音乐的诵读方式。

赋与诗的不同在于,赋多以铺陈手法体物描写,诗多用比兴手法抒情写意,一直露,一含蓄。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赋与散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形式上。

赋体通常韵散相间,句式较整齐,讲究节奏;散文则没有这些拘束,自然流畅。

二、汉赋的渊源汉赋主要渊源于楚辞。

《招魂》荀子的赋也对汉赋有影响。

先秦诸子中纵横家的散文也是孕育汉赋的渊源。

《战国策》三、汉赋的发展阶段及分类(一)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期。

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大赋开始出现,枚乘《七发》。

(二)从汉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

汉大赋司马相如、东方朔、扬雄、班固、张衡等。

(三)东汉中期至汉末的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衰落,也是汉赋的转变时期。

大赋创作减少,抒情小赋兴起。

代表作有张衡《归田赋》,蔡邕《述行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

汉赋分为骚体赋、散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骚体赋在内容上继承楚辞的怨刺传统,侧重抒发个人怀才不遇之情,在形式上模仿楚辞,追求句式整齐,在表现手法上,尚铺陈,借用楚辞“香草美人”式的比兴手法,但篇幅不太长,且富有抒情色彩。

如贾谊《吊屈原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汉大赋(散体大赋),汉赋的主体。

其体制特点是篇幅较长,规模宏大。

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方式。

韵散相间,散文成分较多,因此又称散体大赋。

因善于铺陈,对事物作穷极声貌的描写,因此又称体物大赋。

善用铺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描写事物,所描写的主要是京都、宫苑、山川等壮丽事物及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

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

抒情小赋,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抒情,侧重于抒发愤世嫉俗和表现个人情志,形式上篇幅短小,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文辞清丽。

第二节汉初骚体赋与枚乘的《七发》一、贾谊(前201年——前169年)《吊屈原赋》揭露了楚国“谗谀得志”、“方正倒植”的不公正现实,表达了对屈原高尚人格的景仰和不幸命运的同情。

《鵩鸟赋》假借和鵩鸟的对话,表达了福祸相倚、造化无常的思想。

二、枚乘“七发”的涵义:1、刘勰:“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梁之子也。

”(《文心雕龙·杂文》)2、李善《文选注》:“说七事以启发太子”。

吴客、楚太子音乐、饮食、车马、游观、畋猎、观涛、圣人要言妙道。

“据几而起”,“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七发》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第一,《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展开的。

这个虚构的故事框架虽然简单,但作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和表现自然和社会生活内容。

第二,《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第三,《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狩猎、观涛、车马王褒《洞箫赋》第四,《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出现“劝百讽一”的现象,这成为后来汉赋的基本特征。

《七发》是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七发》又是“七”体的开创之作。

(主客问答的形式和七段的章式)傅毅《七激》,刘广世《七兴》,张衡《七辩》、曹植《七启》第三节汉代散体赋一、散体赋的文体因素表现对象主要是客观外界事物,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铺张描述。

“京殿苑猎”(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散体大赋的形成原因:首先,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所处的环境地位、思想状况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汉武帝好大喜功,且本人又喜爱文学,曾招纳了许多文学之士在自己身旁,提倡鼓励辞赋的写作,以“润色鸿业”。

二、汉代主要的散体赋作家(一)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人。

《子虚赋》、《上林赋》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

故空借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