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常见化验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009-05-10 19:41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简写RBC)1.正常值男性:400~550万/mm3 (4.0—5.5×1012/L)女性:350~500万mm3 (3.5—5.0×1012/L)新生儿:600~700万mm3 (6.0—7.5×1012/L)2.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是做为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

(1)红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a.相对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时、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

b.绝对增多: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如:由平原移居高原生活或剧烈地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后及新生儿均可出现红细胞增多。

此外,红细胞增多还见于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

如:妊娠中、后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1.正常值:男性:12~16克(120—160g/L)女性:11~15克 ( 110—150g/L )新生儿:17~20克 ( 170—200g/L )2.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简写WBC)1.正常值成人:4000~10000/mm3 (4—10×10g/L )6个月至2岁婴儿:11000~12000/mm3 (11—12×10g/L )新生儿:15000~20000/mm3 (15—20×10g/L )2.临床意义:(1)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是检查体内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在急性大出血、严重的损伤和急性中毒等也可见到。

还有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白细胞均有增多。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2)原发性肌肉疾病 肌肉萎缩等
(3)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 心肌梗死等
(4)代谢性疾病及酒精或药物中毒
22
八.尿沉渣白细胞
1.离心尿沉淀物中白细胞的数量 2.增多: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混入尿液等
九.尿沉渣管型
1.尿液中蛋白在肾小管聚集而成 2.临床意义:不同的管型反映不同的症状 (1)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2)肾病综合征 (3)急、慢性肾盂炎
(1)血清总蛋白 A.增高:a.脱水所致:呕吐、腹泻等 b.合成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等 B.降低:a.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 b.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等 c.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
33
(2)白蛋白 A.降低:a.营养不良:摄入不足等 b.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等 c.合成障碍:肝功能障碍 B.增高:严重失水导致的血浆浓缩
(2)特点: A.占体重8-9%,5000-6000ml,pH7.35-7.45 B.构成: 血浆(无形成分) + 细胞(有形成分)
7
一. 白细胞计数 参考范围:p50. 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 流行感冒、麻疹、白血病等 (2)用药 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 伤寒、副伤寒,疟疾等 (4)其他 放射线、化学品的影响
两个任务:
一、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看懂常见化验单)
二、会使用常见的医疗器械(体温表、血 压计等)
1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 意义
2
血红蛋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以上指标有什么意义?说明什么问题? 患者有什么情况?用什么药? 3
4
5
大三阳 小三阳
6
血常规检查
1. 血液概述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

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

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一)简述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成人静脉血:(3.5~10.0)×109/L新生儿:(15.0~20.0)×l09/L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二)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与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与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1)急性、化脓性感染:包括虑麻染(脓贰凉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

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可>10.0 Xio*/L, 重度感染可>20.0X10 A 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2 •中性粒细胞减少:(1)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髙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

(2)中毒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

(3)用药抗肿瘤药、苯二氮类镇静药、磺酰腺类胰岛素促泌剂、抗攧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病、抗稱神病药.部分非笛体抗炎药等有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二)嗜酸性粒细胞的简述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

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物质。

其临床意义如下。

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尊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涓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 iflL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4)用药:应用罗沙替丁、咪达普利(ACEI),或头抱拉泄.头孑包氨节、头抱咲辛钠、头抱哌酮等头抱菌素类抗生素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1)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2)用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皮质素.坎地沙坦西酯(ABR)、甲基多巴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相对增多:血液浓缩,高原适应症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5.血小板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100~300)×XXX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多: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炎症、恶性肿瘤、缺氧、慢性病、药物等。

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等。

6.红细胞压积1)正常值参考范围男:42%~52%女:35%~47%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相对增多见于脱水、高原适应症等。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贫血、失血等。

7.平均红细胞体积1)正常值参考范围80~100f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球型贫血等。

减小:小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8.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正常值参考范围27~31pg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球型贫血等。

减少:小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9.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1)正常值参考范围320~360g/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球型贫血等。

减少:小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二、肝功能检查1.血清总胆红素1)正常值参考范围总胆红素:3.4~20.5μXXX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溶血性疾病等。

2.血清直接胆红素1)正常值参考范围直接胆红素:0~6.8μXXX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胆道梗阻等。

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正常值参考范围男性:10~40U/L女性:7~35U/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肝细胞损伤、肝炎、药物、酒精等。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

(四)同时应用的药物 1、该项目不考虑肝损伤类型 2、无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或其他药物 (甚至已知肝损药物)服用与肝损伤起 病时间不符,则不计分。 3、对未知可引起肝损伤的药物,通常 妥善的处理办法是采用5~90天作为“提 示性或相符的时间” 4、对已知可引起肝毒性的药物,则采 用已被认可的肝损伤潜伏期。
RUCAM评分法-解释
(五)非药物性肝损伤因素 1、组I:HAV、HBV、HCV(急性)、胆道梗阻、酗酒、新近 发生过低血压(休克肝) 2、组Ⅱ:CMV、EBV、疱疹病毒感染 3、组I病因较好排除,组Ⅱ病因的排除主要靠临床表现和病史。 (六)药物以往的肝损伤信息 1、该项目评分不考虑肝损伤类型 2、如说明书不可靠,本项评分将特别困难 3、专家们也有可能不认同许多药物潜在的相对肝毒性 (七)对药物再刺激的应答情况 1、阳性:再次单独应用该药物引起了ALT双倍升高(肝细胞型), 或ALP或TBIL水平双倍升高(混合型或胆汁淤积型),计3分 2、相容:在急性肝损伤期间再次应用该药,且ALT、ALP或TBIL 水平出现双倍升高,计1分
病理性:肝胆系统疾病、胆道结石引起的胆管阻塞、肝内胆汁淤积 且与血清胆红素升高相平行、溶血性贫血。
药物性肝损伤-代谢异常机制
1相反应 解毒 肝药酶: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 增强毒性 当解毒酶被抑制 增强毒性的酶被诱导
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代谢异常机制
• 2相反应
• 药
乙酰化
甲基化

还原型谷胱甘肽 葡萄糖醛酸 谷氨酰胺
临床试验实验室指标的设定,异常值判 定及临床意义解释
实验室检一般项目
血常规:RBC、WBC、NE(%)、Hb等 尿常规:RBC、WBC、Pr等 便常规+OB 生化:AST\ALT\GGT\Tbil\AKP\BUN\Cr\z电解质等 凝血四项:APTT\PT\Fg\TT 血脂:TC\TG\HDL-C\LDL-C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一、血气分析简介血气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动脉或静脉血液的气体成分和酸碱平衡情况,可以评估机体的氧合状态、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二、血气分析常用指标1、PHPH值是血液的酸碱度指标,正常范围为7.35-7.45:PH偏高可能表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而PH偏低可能表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通过PH的改变,可以初步判断人体酸碱平衡的情况。

2、PCO2PCO2是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正常范围为35-45 mmHg。

PCO2偏高可能表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而PCO2偏低可能表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PCO2的改变通常与肺功能有关。

3、PO2PO2是血液中氧气的分压,正常范围为80-100 mmHg。

PO2偏低可能表示低氧血症,常见于肺功能障碍、心脏功能障碍等情况。

PO2的改变可用于评估氧合状态。

4、HCO3-HCO3-是血液中重要的碱性物质,正常范围为22-28 mmol/L。

HCO3-偏高可能表示代谢性碱中毒,而HCO3-偏低可能表示代谢性酸中毒。

HCO3-的改变通常与肾功能有关。

5、BE(碱过剩)BE表示血液中酸碱平衡的剩余碱性或酸性,正常范围为-2到+2 mmol/L。

BE偏高可能表示代谢性碱中毒,而BE偏低可能表示代谢性酸中毒。

BE的改变与酸碱平衡有关。

6、O2 Sat(氧饱和度)O2 Sat表示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比例,正常范围为95%以上。

O2 Sat偏低可能表示低氧血症,常见于肺功能障碍、心脏功能障碍等情况。

O2 Sat的改变可用于评估氧合状态。

三、临床意义1、评估呼吸功能血气分析可以评估呼吸功能,如通过观察PCO2和PO2的变化来判断肺功能是否正常。

对于呼吸性酸碱紊乱的患者,血气分析可以帮助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2、监测氧合状态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氧合状态,通过观察PO2和O2 Sat的变化来判断氧气供应是否充足。

临床常用生化项目应用及临床意义

临床常用生化项目应用及临床意义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检验原理】 GOT/AST作用于底物 L-天冬氨酸和α -酮戊二 酸生成草酰乙酸和谷氨 酸,草酰乙酸转化成丙 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 在碱性环境中生成红色 的苯腙,在510nm波 长测定吸光度值,计算 其活性。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参考区间】 男:13-40U/L 女:10-28U/L 【临床意义】 AST 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 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 AST 活 力增高,在发病后 6 -12 h 之内 显著增高,在48 h 达到高峰,约 在3 -5 天恢复正常。血清中 AST 也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可 引起血清AST 的升高,有时可达 1200U,中毒性肝炎还可更高。 肌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 也可引起血清AST 的轻度增高。
【危急值】 ≥1500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医学决定水平】 20U/L 此为排除值,低于此水平时可排除多种与AST增高 有关的疾病。因此应考虑其他的诊断。这个参考范围内的值 还可作为病人自身对照,可与过去和(或)将来的测定值进 行比较。 60U/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当AST测定值超过此水平 时,多种与AST增高有关的疾病均应加以考虑,如肝细胞损 伤、心肌梗塞、肌肉与骨骼疾患,肝后胆道阻塞等,此时同 时测定ALT、ALP、Bil、CK等鉴别是肝脏疾病还是心肌疾患 有重要意义。 300U/L 高于此值通常为急性肝细胞损伤,如病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等,而一般酒精性肝炎、心肌梗塞、进行性肌营 养不良等测定值均在此水平以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检验原理】: GPT作用于L-丙氨酸 和α -酮戊二酸反应生成 丙酮酸和谷氨酸,丙酮 酸与2.4-二硝基苯肼在 碱性条件下显色,在 510nm波长测定吸光 度值,计算其活性。

常用检验科项目临床意义及参考值范围

常用检验科项目临床意义及参考值范围
血β2m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直线负相关。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β2m即开始上升,故测定血清β2m能较好地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并且较血肌酐浓度增高更早、更显着;肾移植成功后血清β2m很快下降,甚至比血肌酐浓度下降更早,当发生排异反应时,由于肾功能下降及排异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而使β2m合成增加,血清β2m常升高,且往往较血肌酐升高早更明显。
用于营养状况的评价和治疗效果监测,中度营养不良为0.1-0.16g/L,重度营养不良为<0.08g/L。
胱抑素C(CysC)
0.54-1.25mg/L
CysC的生成速度和血浓度稳定,不受其他病理变化影响,肾脏是其唯一的滤过和代谢器官,因此可作为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一种理想的内源性指标,较血清BUN、Cr、β2-MG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用于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早期损伤,估计肾功能的损伤程度和指导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和治疗反应的监测,其他原因引起的GFR异常(如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阻塞及尿路梗阻、肾小球损伤)。
升高:临床上较为少见,常见于氯化物排泄减少、氯化物摄入过多、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钙(Ca)
总钙
2.0-2.8mmol/L
游离钙
1.1-1.3mmol/L
有三个决定水平,<1.75mmol/L可发生低钙搐搦;>2.75mmol/L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4mmol/L可发生高钙昏迷。
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包括增生、腺瘤和癌肿)、骨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维生素过多症等。
34-133μmol/L
肾脏疾病早期CRE通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损伤时才增高,CRE对晚期肾脏病临床意义较大。
正常情况下CRE:BUN为15-24:1。在肾病早期,BUN增高比CRE更明显,肾前原因引起BUN明显增高。尿道阻塞而使非蛋白含氮滞留,致CRE、BUN同时成比例增高。严重肾小管损害时,CRE:BUN<10:1。

临床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一、血液检验(一)血常规检验(二)贫血及溶血检验(三)止血及凝血检验凝血四项血管壁、血小板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查外源性凝血系统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凝分子标志物检查(四)肝、胆、胰腺疾病检验(五)肾脏、风湿及免疫性疾病检验肾脏疾病检验体液免疫学检验细胞免疫学检验免疫血清学检验自身抗体检验(六)心脏及代谢类疾病检验血糖、脂类代谢检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七)无机离子及微量元素检验无机离子微量元素血气与酸碱分析(八)内分泌疾病检验(九)肿瘤标志物检验(十)过敏性疾病的检验(十一)感染性疾病检验二、尿液检验(一)尿液干化学分析尿沉渣定量检查尿液其他检查三、其他检验(一)粪便检验(二)精液及优生优育免疫学检验(三)脑脊液检验(四)浆膜腔积液与关节腔积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关节腔积液检验(五)痰液检验(六)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胃液检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七)分泌物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淋球菌检查一、血液检验(一)血常规检验白细胞(WBC,LEU)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儿童:(5.0~12.0)×109/L。

【临床意义】1.增多:(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白细胞数都可增高。

一个人的白细胞总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对白细胞处于临界值者,应注意定时检查,尤其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观察中的病人。

(2)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猩红热、丹毒、败血症、阑尾炎、脓肿、脑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3)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急性铅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4)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心肌梗塞等。

(5)急性失血、出血和溶血:如外伤大出血,肝、脾等破裂,脑出血,血型不合输血等。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血液分析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项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疾病情况。

血液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提供有关患者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重点介绍常见的血液分析指标及它们的临床意义。

一、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其测量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约为130-175g/L,女性为120-155g/L。

低于正常范围的血红蛋白浓度可能表示贫血症状,可能因为缺铁、慢性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脱水或其他原因。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是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主要细胞成分。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约为4.2-5.4×10^12/L(男性)和3.8-5.0×10^12/L(女性)。

低于正常范围的红细胞计数可能表明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的存在。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脱水、脾脏切除或其他原因。

三、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抗感染和疾病。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约为4-10×10^9/L。

高于正常范围的白细胞计数可能表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抑制、自身免疫疾病或其他原因。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凝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止血和血栓形成。

正常范围约为125-350×10^9/L。

低于正常值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如易淤血、出血或瘀伤。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存在血液病、炎症或其他疾病。

五、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指的是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它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类型,通常与其他血细胞参数结合使用。

正常范围约为80-100fL。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9、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参考值: 20~40秒,超过10秒有临床意义 危急值:>70秒
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目标,延长提示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或后 天多种凝血因子缺乏。
缩短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妊高症等高凝状态。
10、纤维蛋白原(FIB)
参考值:2-4g/L 增高:
见于糖尿病及酸中毒, 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 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 减低:
4、血小板计数(PLT)
危急值区间< 30X109/L > 1000X109 /L <10X109/L 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 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50X 109/L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100X 109/L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行较大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 缩物。 >600X 109/L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 > 1000X109/L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光过性的,则应给予抗 血小板药治疗。
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1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参考值:5-40u/L 增高:见于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
肝损伤;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受损及其他肝胆疾病。 尤其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清中ALT
可逐渐下降,故ALT活性不一定与疾病的重症程度成正比。
2、红细胞计数(RBC)
病理性减少: ①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等; ②急慢性失血:如产后、手术后、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大量出血,钩

临床检验危急值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危急值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PaCO2决定水平临床意义
35mmHg:低于此值而PH>7.5,提示为呼吸性碱 中毒。
45mmHg:高于此值且PH<7.35,表明为呼吸性 酸中毒。
50mmHg:高于此值,表明换气衰竭,应予以合 适的治疗。
70mmHg:高于此值,尤其是急性升高,多可引 起昏迷。
血气分析—酸碱度(PH)
参考值
7.35~7.45 35~45 80~100 21.4~27.3 3.5~5.5 135~145 98~108 3.61~6.11 1.7~8.3 35~80 2.2~2.9 24~194 0-24
0~40 0~200 120~160 4.0~10.0 100~300
11~14
低值 7.2 20 40 15 3 120 80 2.8
一类传染病的病原体,血液、脑脊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中 发现病原微生物时,Rh(D)阴性时均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 Rh(D)阴性血属于少见血型,及时报告便于血库及时与血站 联系提前预约备血。
我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实验项目
名称 酸碱度 CO2分压 氧分压 碳酸氢根 钾
符号 pH PCO2 PO2 HCO-3 K+
血浆
全血
血清
常见的危急值检验项目
血细胞分析 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蛋白含量等
凝血试验 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血气分析 包括:酸碱测定、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
根等
常见的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 如:血电解质、血葡萄糖、肝肾功能、血淀
粉酶等
微生物检验 如:血培养、尿中段培养、痰培养、药物敏
参考值:20~40秒

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正常成人范围为4-10×10^9/L,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骨髓异常。

-红细胞计数:正常男性范围为4.5-5.5×10^12/L,女性为4.0-5.0×10^12/L,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失血或骨髓异常。

-血红蛋白浓度:正常男性范围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出血倾向或骨髓异常。

2.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正常范围为男性<50U/L,女性<35U/L,ALT升高可能表示肝炎、肝损伤或药物性肝炎。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范围为男性<50U/L,女性<35U/L,AST升高可能表示肝炎、肝损伤或肝功能异常。

- 总胆红素:正常范围为3.4-20.5 μmol/L,总胆红素升高可能表示肝炎、胆道梗阻或肝功能异常。

-白蛋白:正常范围为35-55g/L,白蛋白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异常、营养不良或肾脏疾病。

3.肾功能指标:- 尿素氮:正常范围为2.5-6.4 mmol/L,尿素氮升高可能表示肾功能损伤、肾衰竭或脱水。

- 肌酐:正常范围为62-106 mmol/L(男性),53-97 mmol/L(女性),肌酐升高可能表示肾功能损伤或肾衰竭。

- 尿酸:正常范围为男性208-428 μmol/L,女性143-339 μmol/L,尿酸升高可能表示痛风、肾功能损害或代谢异常。

4.血糖和脂质指标:-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空腹血糖升高可能表示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

- 总胆固醇:正常范围为<5.2 mmol/L,总胆固醇升高可能表示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各种指标在临床医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监测疾病的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血液指标:血液指标包括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浓度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炎症反应程度以及免疫功能状态。

2.炎症指标: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可以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

这些指标在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疾病活动的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代谢指标:代谢指标如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代谢状态。

它们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4.心脏指标:心脏指标如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可以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它们在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监测中起着关键作用。

5.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食管癌抗原等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存在及其进展。

它们在肿瘤的筛查、诊断以及疾病复发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6.免疫指标:免疫指标如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它们在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和疾病活动监测中起着关键作用。

7.血栓指标:血栓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它们在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抗凝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0项生化项目临床意义

10项生化项目临床意义

临 床 意 义
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时胆汁酸明显升高。急性肝炎与肝癌均为 100%,肝硬化为88%,慢性肝炎、胆道疾 病也达65%以上。说明了肝胆疾病中TBA测 定比传统肝功能指标任何一项都敏感。
◇急性肝炎时血清TBA显著增高,可达正常人水平 10~100倍,甚至更高。急性肝炎初愈患者血清 TBA由最初的高值几乎与AST在同一时间降至正 常水平,若持续不降或反而升高者则有发展为慢 性的可能。 ◇在慢性肝炎患者中,若TBA水平超过20μmol/L, 可考虑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的TBA显著高于 慢迁肝。
临床意义
• 动态观察AFU对判断肝癌疗效、预后、复 发有重要意义 • 血清AFP在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 巢癌、子宫癌也可增高;在肝硬化、慢性 肝炎、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增高
前白蛋白(PA)
前白蛋白(PA)
PAB(prealbumin)是一种载体蛋白,由肝细 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 的前方。其半寿期短(约12小时),比白蛋 白更能早期反映肝脏损害情况,为肝细胞 损害早期灵敏的指标。
• 健康人的周围血液中血清胆汁酸含量极微, 当肝细胞损害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 谢就会出现异常,总胆汁酸就会升高。总胆 汁酸测定是一项比较敏感和有效的肝功能试 验之一。 • 正常参考值: 0 ~10 μmol/L
标本采集
*空腹静脉血清;
*采血前一夜避免进食大量脂肪食物; *采血前4小时避免进食; *根据需要餐后2小时采血。
• 早期肝功能损伤指标
-比转氨酶特异性好
-比白蛋白敏感性强
-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50% • 死亡指标 -降至零则预后极差
□有30%白蛋白正常的肝病患者的前白蛋白减 少,坏死后肝硬化PA几乎是零。肝硬化肝细 胞坏死较轻,前白蛋白变化不大,预后较好 ,当病情改善时,前白蛋白亦迅速升高 □亚急性肝坏死PA一直在低值,故PA可用作判 断肝病预后指标。肝癌以及阻塞性黄疸患者 均可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有密切关系

临床检验及临床意义【范本模板】

临床检验及临床意义【范本模板】

正常值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一:红细胞记数RBC: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0—5。

5)T/L女(3.5-5.0)T/L二:血红蛋白HGB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0.37—0.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正常参考值:82-92fl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27-31pg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320-360g/L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正常参考值:11.6—14.8八:白细胞记数WBC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正常参考值:4—10G/L九:白细胞分类DC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

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单核细胞MID 3-8%十:血小板记数PLT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参考值:100-300G/L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正常参考值:6.8—13.5fl十二:血小板压积PCT临床意义:同PLT正常参考值:0。

1-0。

3%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正常参考值:15。

5—18.0%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正常参考值:0。

5—1.5%十五:血沉ESR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炎症、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及高球蛋白血症正常参考值:男0-15mm/h女0—20mm/h十六:尿比重SG临床意义:降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增高: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正常参考值:1.01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A的临床意义(1)肝脏疾病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的酶学改变。

血清中的ADA活性测定可用于:①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DA轻、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ADA明显升高。

急性肝炎后期,ADA增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ALT恢复正常而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可作为慢性肝病的筛选指标。

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

其阳性率达85%~90%,慢性活动性肝炎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③有助于肝纤维的诊断④有助于黄疸的鉴别,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者。

(2)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体液中ADA活性水平测定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病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结核患者的血清、胸腹水、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ADA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

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ADA明显升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脑脊液ADA可作为早期结脑诊断、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常规检查项目;ADA是高度特异的结核性胸腹水标志物,胸水ADA活性可用于结核性和癌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胸水ADA大于40U/L提示结核性,小于35U/L提示恶性或非结核性。

(3)糖尿病的鉴别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ADA 明显升高,且与HbA1c 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的ADA 与H 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

因此,测定血清ADA对于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的意义。

(4)血液病的诊断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和分型判断,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和慢粒或慢淋急变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判断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情况的一项生化指标。

另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中的ADA活性也均升高。

(5)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病情评价SLE患者血清ADA 活性明显增高, 且其增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监测SLE 患者血清ADA 活性对评价病情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唾液酸(SA)检测及临床意义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辅助诊断1.1肠恶性肿瘤辅助诊断1.2 肝癌的辅助诊断2、肺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在肺癌患者中,SA阳性率为80.4%,诊断正确率为87.3%3、白血病辅助诊断白血病患者SA阳性率达70-80%4、头颈部肿瘤5、Ⅱ型糖尿病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血清SA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果5'-核苷酸酶(5-NT)检测的临床意义⒈ 5-NT活性增高常见于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胆道癌、胰腺癌、胆道阻塞、胆管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

其活性增高可达2~6倍,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⒉ 5-NT是诊断肝肿瘤非常灵敏的酶学指标。

在病变早期,当肝功能、肝扫描和有关肝病检查阴性时本酶活性已明显增高。

对于AFP 阴性病例,其与AFP互补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达94%。

⒊特异性高,能协助判断碱性磷酸酶(ALP)增设是肝胆系统疾病,还是骨髓系统疾病(如骨癌、骨肉瘤、骨转移癌、佝偻病等)。

ALP在肝胆系统疾病和骨骼系统疾病时均可增高。

除5-NT除肝胆系统疾病增高外,骨骼系统疾病一般均不升高。

⒋有助于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后者5-NT明显高于前者。

⒌ 5-NT已作为肝功能常规项目检查进入临床,将能使临床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肝脏情况,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胱抑素 C(Cys-c)测定的临床意义1. 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血胱抑素 C 是较 Scr 更为敏感的诊断指标。

胱抑素 C 能够比肌酐更敏感的反映 GFR 的降低和移植肾功能延迟。

2. 在糖尿病中的应用通过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可及时发现 GFR 改变。

3. 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临床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 水平,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病所导致的早期肾功能损伤,为开展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创造条件。

4. 在心衰中的应用血胱抑素 C 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的预测要高于胆钠素 BNP 和肌钙蛋白 T 等指标,是反映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一个敏感指标。

APO-A临床意义血清ApoAⅠ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

HDL-C反映HDL运载脂质的代谢状态,而ApoAⅠ则反映HDL颗粒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同时测定ApoAⅠ与HDL-C对病理发生状态的分析更有帮助。

冠心病患者、脑血管患者ApoAⅠ偏低。

家族性高TG血症患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Ⅰ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危险;但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ApoAⅠ与HDL-C 却会轻度下降,冠心病危险性高。

ApoAⅠ缺乏症(如:Tangier病是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中ApoAⅠ与HDL-C极低。

此外未控制的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都可以引起ApoAⅠ降低。

APO-B临床意义:(1)“高ApoB脂蛋白血症”,反映B型LDL增多。

当高TG血症时(VLDL极高),B型LDL增高,B型LDL与A 型LDL相比,ApoB较多而胆固醇(chol)较少,故可出现LDL-C虽然不高,但血清ApoB增高的情况,所以ApoB与LDL-C同时测定有利于临床判断。

在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中已确认,ApoB增高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ApoB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发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对一些遗传性脂蛋白异常血症,如无β-脂蛋白血症、低β-脂蛋白血症等,Apo B有诊断意义。

(2)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ApoB都可能升高;(3)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都可能降低。

游离脂肪酸(NEFA)检测的临床意义游离脂肪酸在临床上的应用:一、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高浓度NEFA能引起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粘度升高,血管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壁纤维蛋白原沉积,对肝素有拮抗作用。

高纤维蛋白原常促使血小板及红细胞凝集,纤溶活性降低,使动脉向着粥样硬化方向发展,原有的粥样硬化加重。

2.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肌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明显增加,并可动员脂肪组织中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使血浆游离Ca2+浓度降低,并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诱发心率失常。

3.与缺血心肌收缩力的关系高浓度NEFA可加重缺血心脏泵功能的损害。

有氧条件下NEFA不改变心肌的收缩功能,而在低氧、缺氧条件下则可降低其收缩力,增加其静息张力,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甚至还会引起心肌挛缩。

二、游离脂肪酸与代谢综合症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也称X综合征(X Syndrome)、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IRS),它包括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代谢及生理紊乱,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低、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

NEFA是人体最活跃的代谢脂质,半衰期仅2~3分钟,是一项能比TG、LDL、HDL和APOA1/B更早、更灵敏反应血脂代谢紊乱的指标。

三、游离脂肪酸与Ⅱ型糖尿病血清中的NEFA在生理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有加强作用,但是长期的NEFA浓度升高有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和转运、抑制糖原的合成、促进糖异生、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信号转导、影响β细胞的凋亡等作用。

目前监测、控制NEFA浓度已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新的途径。

四、游离脂肪酸与肝脏疾病高浓度的NEFA作用于肝细胞可致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和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浸润。

即使极低浓度的NEFA也可改变粘膜的通透性,导致粘膜受损,损伤内皮细胞。

因此,血清或肝脏中NEFA浓度略有增加即可损伤肝细胞。

脂肪肝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时,脂肪分解NEFA 加快使血中NEFA含量增加;当肝细胞摄取过多的NEFA,超过了线粒体对NEFA的氧化能力,促使其合成TG增加,当肝细胞内TG合成的速度过快,并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即形成脂肪肝。

五、游离脂肪酸与抗精神病药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APS),易导致代谢紊乱综合征,某精神病福利院对长期住院的308名患者进行检测统计,其中体重增加或肥胖患者比例高达40.91%,糖耐量降低(IGT)患者占24.35%;2型糖尿病患者占13.64%。

因此,长期使用APS时应密切关注控制血清NEFA浓度,以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β2—微球蛋白(β2—MG)的临床意义全网发布:2011-06-23 20:41 发表者:常树建2573人已访问β2—微球蛋白(β2—MG)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标志物,如慢淋、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实体肿瘤(如胆管癌、多发性肝癌、胃癌等)及非肿瘤疾病(如肾脏疾病、肝炎、肝硬化等)也可升高。

B 2-MG 与浆细胞瘤数量成正比,并与骨髓瘤分期相关。

在多发性骨髓瘤,β2—MG可用于判断预后.TBA血清胆汁酸的临床意义:这是近些年来新开展的一项检测肝功能损害的比较灵敏的指标。

目前限于测定总胆汁酸,正常值为0~10μmol/L。

胆汁酸是由肝排泄的主要有机阴离子,其代谢情况主要受肝脏所控制,因此能较特异地反映肝脏的功能。

当肝功能损害时,血清胆汁酸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因此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

GLDH临床意义:将ALT、AST与GLDH联合检测表明,GLDH反映肝实质损伤的特异性高于ALT和AST。

ALT在肝脏轻度病变时即明显升高,而在中、重度肝脏病变时则升高不明显。

虽然ALT在肝病早期即可出现改变,但特异性较差,其升高幅度亦不一定完全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

肝细胞病变仅为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时,血清GLDH不升高,而当细胞坏死与线粒体崩解时,酶解离并逸出细胞。

所以,GLDH正常不能排除肝细胞的轻度损害,而GLDH异常提示肝细胞坏死,GLDH与ALT二者同时测定,将有助于肝细胞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判定。

对各疾病组的GLDH和AST活性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肝癌和胆结石组的GLDH和AST活性变化有明显相关性(P<0.01),而肝硬化和其他疾病中则无相关性(P>0.05),表明GLDH在诊断肝实质性损害时特异性优于AST。

由于GLDH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为16h,所以当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或改善后,GLDH活性随即降低,故GLDH可作为疗效判定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