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 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CO2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新课引入同学们,虽然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很小,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叔叔们就会用到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他们把灭火器倒过来轻轻磕一下,打开开关,马上会有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气罐中喷出,使火焰熄灭。
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使火焰熄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氧化碳的世界吧!教学过程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完成P117实验6-3、实验6-4,探索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活动]的制法,完成教材P118实验6-3,制备下面(1)根据课题2 中所学的CO2实验需要的CO。
2,观察、记录现象。
(2)取一瓶CO2(3)实验探究:结合教材实验内容及插图,完成教材P117实验6-3、实验6-4,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
[共同分析]不实验6-3中发现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CO2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实验6-4中发现塑料瓶瘪了。
说明CO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填表:(4)[视频]干冰升华: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Ⅱ.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教师活动][设问] CO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2[猜想]学生猜测[提供信息]介绍紫色石蕊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2.了解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和防范措施;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2.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实验设备、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从生活中引出一氧化碳这个话题,并让学生思考一氧化碳的一些常见用途和危害。
探究(15分钟)1.实验1:观察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目的:观察一氧化碳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不易燃烧等。
–实验步骤:将一氧化碳加热至60°C,观察气体的性质。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到一氧化碳的性质。
2.实验2:观察一氧化碳的产生–实验目的:观察一氧化碳的产生。
–实验步骤: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一些焦炭和硫酸铜,加热容器。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焦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讲解与总结(20分钟)1.讲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燃烧的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和燃料燃烧过程中。
–一氧化碳可以用于制造合成气、硅钢、甲醛等化工产品。
2.讲解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和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3.讲解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增加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要有正确的使用和安装燃气设备的操作;–燃烧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拓展(10分钟)1.与学生讨论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措施,并进行情景模拟。
2.给学生发放一氧化碳防范知识卡,让他们回家与家人一起学习。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一氧化碳的性质、常见用途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并学会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措施。
七、作业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一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家庭作业:与家人讨论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措施,并记录下来。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同步练习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天津市木斋中学李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3.了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
4.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功与过的教学,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
2.通过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危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2.二氧化碳与石灰的水反应。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仪器(试管、集气瓶、矿泉水瓶、烧杯、吸管)及药品(二氧化碳、紫色石蕊溶液、醋酸溶液、蒸馏水)。
五、教学过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试题(第1课时)天津市木斋中学李杨一、选择题1.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A.CO B.CO2C.SO2D.NO2考查目的: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可导致温室效应。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A.①③B.①④C.①②D.①②③④考查目的: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
答案:D。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一方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矿物燃料的燃烧、死亡动植物的腐烂、矿物如CaCO3的分解等又产生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仅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B.二氧化碳制成干冰作致冷剂C.二氧化碳溶于水制汽水D.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考查目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024年化学初三上册教案
2024年化学初三上册教案化学初三上册教案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二、说学情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
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说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4、CO2不能燃烧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如何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呢?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2、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
3、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探究1.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是否支持燃烧演示实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结论: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密度比空气的大。
探究2.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溶于水现象:塑料瓶变瘪结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大气压强使瓶子变瘪。
小结CO2的物理性质:1.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
承上启下:CO2能溶于水,是发生了物理变化,那么溶于水CO2的有没有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呢?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反应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五、当堂练习:1.为了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C.分别通入水中D.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1/2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2.下列做法容易发生危险的是()A.用石灰浆抹墙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C.到溶洞探险前,先用手电筒照明试探能否进入D.进入红薯和白菜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3.写出下列转化关系的方程式。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影响。
当堂练习。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2.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答:不行。
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
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发生煤气泄露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答:能够使人及时发现气体的泄漏,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备课资料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O+CO2HCO3H+Ca(OH)2CaCO:2CO+O22CO:CuO+CO Cu+CO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步骤: ①先通入④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通常状况下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O+CO2H CO3H2 CaCO(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 ;Ⅲ.纸花不变色;Ⅳ.(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
(3)该同学进行4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字叙述)。
O+CO2H葡萄糖(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答案:(1)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或工业上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2)光合(3)②、③点拨:(1)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工业排放的废气含大量二氧化碳及大面积地破坏森林和植被。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知识点5: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拓展延伸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小,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它难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收集。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答案:D点拨:C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A错误;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金刚石很硬,但石墨很软,故B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颜色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故C错误;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正确。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案】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一、二氧化碳授课人: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南戴河中学枣园分校李宝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知道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3、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的方法,并进一步认识到性质决定用途的关系。
体验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全面地评价和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
2、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用品: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250mL集气瓶(5个)、薄壁塑料瓶、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纸花(四朵)、石蕊试液、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的石灰水、火柴、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废液缸、“雪碧”一瓶、电吹风、电源插排、喷雾瓶两个(一个盛蒸馏水,另一个盛稀醋酸)、镊子教学过程:【导入】师:咱们同学当中有谁知道“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生:(回答略)师:二氧化碳就是温室气体之一,空气中就含有二氧化碳。
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都除掉,会有什么结果呢?生: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没有了绿色植物,就没有了氧气,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生机勃勃的地球了。
师:的确,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
那么它有哪些主要性质和用途呢?我们今天来一起研究它。
(板书)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一、二氧化碳【出示学习目标】齐读: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知道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3、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师:要研究二氧化碳,我们先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
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与石蕊溶液相互混合的各种情况的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三、教学过程【设问引入】在具体上本节内容前请大家思考以下2个问题【展示课件】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云,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
它是一种什么物质?【学生思考猜想】1、第一个问题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所以是植物的粮食3、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是灭火的先锋。
【点评引入】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除了有大家提到的这些性质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提问】那么在同学们的了解中,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并展示幻灯片】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5、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不能支持呼吸【追问】那么这些性质是你们确实感受到的,还是老师告诉你的呢?你们有没有具体的事实或实验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和实验来让同学们更了解它的性质。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湖南省津市市新洲镇中学杜德怀一、教学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编排上,是继氧气、单质碳等物质学习之后,进入“化合物的知识”学习的启蒙课.本单元的教学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氧化物与酸碱盐的知识起着过渡作用.学生对CO2比较熟悉,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本堂课的重点是采用发现式和探究式的方法,运用实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学会从化学视角来认识CO2,从物质具有两面性来认识CO2 的利与弊。
二、教学设计ⅰ、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讨及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实际,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从性质掌握物质的用途.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交流,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与合作,获取成就感;通过对CO2利与弊的认识,学会辨证思维,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ⅱ、教学流程设计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有CO2?引出课题-—CO2的性质实验探究——①(问题探究式)从贮存方法、收集方法推测CO2的物理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
通过演示实验6—4,6—5,分析现象得出CO2的部分性质,并与氧气作对比。
--②(发现探究式)列提纲,指导学生分组探究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教师演示实验:对变红石蕊试液加热.CO2通入石灰水.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归纳总结——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化学性质?知识应用--(案例分析)拓展延伸——从CO2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认识物质。
(阅读探究)巩固练习--(谈学习体会)ⅲ、教具的准备:集气瓶、水槽、导管、CO2简易发生装置、白醋、烧杯(250ml)、阶梯蜡烛、四瓶CO2气体、干花(紫色石蕊),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1:4).ⅳ、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人体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收集并证明你呼出气体中有CO2?(演示实验)(二)、实验探究:1、展示一瓶CO2气体,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贮存方法,收集方法,猜测CO2的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2、演示实验6-4、6—5,讨论分析得出CO2的某些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异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及区别。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7.课堂反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困惑。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2.撰写小论文: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与环保”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要求内容具体、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家庭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要求安全、环保,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文字、图片或视频形式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区别等。
2.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及环保意义。
4.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贾璧中学杜晓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对比归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重要化学性质,描述它们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绘制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图和碳循环图。
3.描述一氧化碳的毒性,列举简单的解毒措施,增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反应原理设计完成部分简单且安全的实验,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分析实验,结合教材中演示实验、给出的实验原理,讲解、引导,通过讨论等方式自主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2.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实际,树立理论联系实验的学习方法。
3.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对比,领悟到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2.二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性质。
难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2.二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性质的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讲述:大家知道,每个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CO2也是如此,既有用途,也存在着危害。
(提出议题:温室效应)听讲,思考,讨论。
探究性小实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布置探究性小实验,辅导学生进行实验。
(板书“探究性小实验:验证汽水中溢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分组进行探究性小实验:(1)研究实验原理。
(2)搭建实验装置。
(3)进行实验。
(4)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
点评学生的实验情况。
反思,总结,记录。
板书设计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O2CO颜色、气味、状态无色、几乎无味的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比较)比空气的大略小于空气溶解性能溶于水难溶于水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三、性质和用途四、探究小实验:验证汽水中溢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包括对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并了解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用途、由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一氧化碳的毒性及解毒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家园。
4.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己。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如二氧化碳的溶解、一氧化碳的中毒等,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家园。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己。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差异。
3.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此外,我将设置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及物理性质,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有哪些独特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课时)第二课时[引言]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
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观察贮气瓶内一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然后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分析[交流]一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
[讲解并板书]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总结]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2.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3.首先室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4.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创新精神;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激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仪器、药品:试管、集气瓶、烧杯、蜡烛、可口可乐、干花、石灰水、火柴、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谷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
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
他发现火把飘忽不定,狗却晕倒。
他如是蹲下看个究竟,感到呼吸困难。
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_____.师: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生:进行猜想师:板书:二氧化碳师:关于二氧化碳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说出你的依据。
大家组内讨论,每组可选一位代表作答。
生:交流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师:引导学生整理: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78℃为白色雪状固体――干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法,你能制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吗?(要求学生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并给学生发放实验卡片)师: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这又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样的性质?生:小组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师:将所有的小组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做课本实验【实验6-3】,将已制取的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地倾倒于烧杯中阶梯上的蜡烛。
实验6—3现象阶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分析1、CO2密度比空气大;2,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它是初中化学重点知识——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部分,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其中所包含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和CO2的实验室制法是历年来中考的重点。
二氧化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二氧化碳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从中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二氧化碳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混合物、化合、分解等最基本的化学概念。
另外,本节课以一瓶汽水为主线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
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2.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能说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合作探究,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3)通过对温室效应的分析,能辩证的认识二氧化碳,从而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二、设计理念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学科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过程:创设情境→出示问题→教师、学生实验→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归纳→学生小结,达到教学目的。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4.联系实际,做力所能及的事:
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做一个“低碳”孩子,为地球贡献一 份力量!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教学活动 4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二氧化碳有哪些更深刻的理解?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把二氧化碳和氧气做一个对比吗?
教学活动 5
(五)课外延伸,促进思考。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和实际相联系,启发思考。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科目
年级
九年级
教学时间 1 课时(45 分钟)
学习者分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对于学科知识
析
的系统学习还不熟悉;前面学习了氧气,使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
学习充满了兴趣,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特别强;这个阶段
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实验水平, 但还不够熟练;对周围的生活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过程描述
(一)师生互动,生活导入。
教学活动 1 教学活动 2
1.老师准备一瓶碳酸饮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对学生摇 一摇饮料,有很多气泡,气泡从哪来的?气泡是什么物质?
2.引入课题,然后出示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学习研究本 节课的内容。“你想知道这种物质有怎样的性质吗?”那就让我们大家一 起走进今天的化学世界。 (二)动手实验,合作探究。
3.提出疑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吗?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小组 讨论的基础之上,实行探究三活动:分别把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花 放在盛放盐酸、水、二氧化碳的瓶子里,然后将一朵润湿的花放在二氧 化碳的瓶子里,观察实验现象。将碳酸饮料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 现象。是什么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呢? 然后对变红的石蕊溶液实行加 热,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
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二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通案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艺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和消费中的用途。
进程与方法经过实验看法CO2的化学性质,CO2不能熄灭、能与水反响、能与石灰水反响;知道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教法及学法指点迷信探求教学工具教学过程复备一、热情导入观看视频:死狗洞的故事二、自主学习同窗应用8分钟时间自学本节内容,并思索以下效果〔留意圈点勾勒〕1、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用途、影响)三、互助探求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变成固体〔干冰〕。
2、互助探求〔一〕熄灭蜡烛实验现象: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下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既不能熄灭也不能支持熄灭。
3、互助探求〔二〕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现象: 塑料瓶变瘪了结论:CO2能溶于水4.互助探求〔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响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枯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下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下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小花的颜色变化。
实验图示实验现象小花变红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变红实验剖析紫色石蕊是酸碱指示剂,遇酸变白色,醋酸是一种酸,因此小花变红;水不能使枯燥的小花变红,CO2也不能使枯燥的小花变红,却能使湿润的小花变红,说明CO2溶于水并与水反响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种酸。
实验结论CO2与水反响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白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CO2+H2O = H2CO3,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白色5.互助探求〔四〕提出效果①如何验证反响中有二氧化碳生成?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
课堂讨论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
归纳总结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
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干冰易升华。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提出问题 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CO2能供给呼吸吗?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但对有些物质也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CO2中燃烧。
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来灭火。
(2)CO2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溶洞,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探明其中CO2含量是否过量。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课堂讨论上述四个实验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个,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为什么?实验Ⅰ在探究二氧化与水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总结如果把Ⅳ中得到的红色小花小心加热,红色消失,小花又变为紫色。
其原因
是碳酸不稳定,震荡或加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 = H2O+ CO2↑。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提出问题①如何验证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讨论检验的方法。
实验活动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Ca(OH)2+CO2==CaCO3↓+H2O
①试设计家庭化学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存在。
将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到盛有石灰水的容器中,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②二氧化碳最显著的特点(区别于其他气体)就是能够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归纳总结以下三个问题都要根据这一反应原理来解释:①鉴定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壁上会生成一层白膜;
③为了使石灰浆[Ca(OH)2]抹的墙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探究点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⒈CO2对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CO2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生活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致冷剂,可用于保存食物和人工降雨。
(3)CO2能促进光合作用,可用于温室肥料(气肥)。
(4)CO2能溶于水,可用于制汽水饮料。
(5)CO2能与多种物质反应是化工原料,如制纯碱,尿素等。
2.温室效应
提出问题CO2和温室效应的关系?
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到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2)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
(3)危害: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板书设计
第1课时二氧化碳
一、C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二、CO2的化学性质:
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参与光合作用。
三、CO2的用途:
灭火,光合作用,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干冰作用
四、温室效应
1.CO2的危害:
2.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第2课时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煤炉内的煤燃烧有时产生一氧化碳,会使煤气中毒,如何防止呢?一氧化碳又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有人说我一闻到煤气的气味就把煤炉搬出屋外,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还有人说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面上放两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以上两种说法真的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CO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知识拓展CO气体应有采用排水法收集,因其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且有毒,故不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探究点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CO的可燃性
提出问题碳有两种氧化物,前面已经学过二氧化碳,它们都是有碳和氧二种元素组成的,它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从CO和CO2的组成元素和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
知识拓展一氧化碳与氢气一样,不纯时点燃易发生爆炸。
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2.CO的还原性
探究实验
CO+CuO
探究点三CO的毒性
提出问题
1.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煤气泄露怎么办?
2.CO为什么能使人中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
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和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
归纳总结
1.中毒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中毒症状:人在一氧化碳达到总体积的0.02%的空气中,持续2~3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体积分数为0.08%时,2小时可昏迷;若体积分数再高,10min即可致死亡。
3.解毒方法: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氧气,严重的应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4.防止措施:①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煤气泄漏时不易被人察觉,所以煤气厂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使人在煤气泄漏时及早察觉。
如果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知识拓展CO2与CO都会使人和动物死亡,但两者的原理不同。
二氧化碳无毒,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的含量相对减少时,人和动物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而一氧化碳有毒,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造成生物机体缺氧,以致危及生命。
探究点四CO的用途
提出问题CO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生产、生活归纳。
归纳总结
1.作燃料:如管道煤气
2CO + O2
2 CO2。
2.冶炼金属:如炼铁等
3CO+ Fe2O3高温
2Fe + 3 CO2。
板书设计
第2课时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