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基础实验研究性报告-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光的波长
菲涅尔双棱镜实验报告
菲涅尔双棱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菲涅尔双棱镜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测量光波波长,并加深对光的波动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菲涅尔双棱镜是由两个折射角很小的直角棱镜底边相接而成。
当一束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双棱镜的棱脊上时,经双棱镜折射后,其折射光可视为由两个虚光源发出的相干光。
这两个虚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相遇,会产生干涉条纹。
根据光的干涉原理,相邻两亮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与光波波长、双棱镜到观察屏的距离以及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通过测量条纹间距、双棱镜到观察屏的距离以及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光波波长。
三、实验仪器钠光灯、菲涅尔双棱镜、凸透镜、测微目镜、光具座等。
四、实验步骤1、调节光具座上各元件,使其共轴。
将钠光灯、双棱镜、凸透镜和测微目镜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和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轴线上。
2、调整钠光灯的位置,使其发出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双棱镜的棱脊上。
3、移动凸透镜,使通过双棱镜折射后的光线在测微目镜中形成清晰的像。
4、调节测微目镜,使其十字叉丝清晰,并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5、测量条纹间距。
通过测微目镜测量相邻十条亮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
使用直尺测量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同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测量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
利用凸透镜成像法测量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条纹间距的测量测量次数 1:_____mm测量次数 2:_____mm测量次数 3:_____mm平均值:_____mm2、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的测量测量次数 1:_____cm测量次数 2:_____cm测量次数 3:_____cm平均值:_____cm3、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的测量测量次数 1:_____mm测量次数 2:_____mm测量次数 3:_____mm平均值:_____mm根据实验原理,光波波长的计算公式为:\\lambda =\frac{d \times \Delta x}{D}\其中,\(\lambda\)为光波波长,\(d\)为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elta x\)为条纹间距,\(D\)为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
用菲涅尔双棱镜测量光波波长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
用菲涅尔双棱镜测光波波长
【实验目的】
1. 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干涉现象 2. 掌握获得双光束干涉的一种方法, 进一步理
解产生干涉的条件 3. 学会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返回
【简要原理】
相干光是产生光的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常用的获得相干光的 方法有双缝、 双面镜、 双棱镜及洛埃镜等, 它们都是属于双缝干 涉实验的同一类型。 利用相干光产生的干涉图样, 可以测定单色 光的波长。 本实验是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
d x
D
式中 D 为狭缝到观测屏的距离,d 为两虚光源 S1 和 S2 的距
离,x 为条纹间距。 测得 D 、d 及 x , 即可求的波长 .
返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仪器用具】
光具座、双棱镜、可调狭缝、会聚透镜、测微目镜、钠光灯
可调狭缝
会聚透镜
测微目镜
钠光灯
双棱镜
光具座
电源
返回
单色光从狭缝 S 射出, 经双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光,它们好像 是分别从虚光源 S1 和 S2发出的, 它们是相干光。 于是在两束相干 光重叠的区域内产生干涉现象,如图。在该区域内放置的观察屏上 可以观察到明暗交替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条纹的取向与狭缝平行。
M P S1
S
S2
N
D
E F
下一页
光波的波长由下式确定:
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分割波前实现双光束干涉的方法;2. 观察光场空间相干性;3.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钠光光波波长。
【仪器及用具】钠光灯、双棱镜、光具座、凸透镜、测微目镜、单缝、辅助棒。
【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两个独立的光源(除激光光源外)不可能产生干涉。
要观察干涉现象必须用光学方法将一个原始光点(振源)分成两个位相差不变的辐射中心,即造成“相干光源”。
分割的方法有两种,即波前分割法和振辐分割法,波前分割的装置有双面镜,双棱镜等,。
本实验采用菲涅耳双棱镜进行波前分割,从而获得相干光,实现光的干涉。
Q-钠光灯 1L -透镜 S-单缝 B-双棱镜 2L -辅助成像透镜 M-测微目 图18-1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钠光波长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8-1所示。
,各器件均安置在光具座上,Q 为钠光灯;S 为宽度及取向可调单缝;透镜1L 将光源Q 发出的光会聚于单缝S 上,以提高照明单缝上的光强度;B 为双棱镜;1L 为辅助成像透镜,用来测量两虚光源1S 、2S 之间的距离d ;M 为测微目镜。
菲涅耳双棱镜是由两块底边相接、折射棱角 小于1°的直角棱镜组成的。
从单缝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形成两束犹如从虚光源发出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并且在相遇点有恒定相位差的相干光束,它们在空间传播时,有一部分彼此重叠而形成干涉场。
如图18-2所示.图18-2设由双棱镜B 所产生的两相干虚光源1S 、2S 间距为d ,观察屏P 到1S 、2S 平面的距离为D 。
若P 上的0P 点到1S 和2S 的距离相等,则1S 和2S 发出的光波到0P 的光程也相等,因而在0P 点相互加强而形成中央明条纹(零级干涉条纹)。
设1S 和2S 到屏上任一点k P 的光程差为D ,k P 与的距0P 离为k X ,则当d <<D 和k X <<D 时,可得到kX d D∆=(18-1) 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K =0、1、2、···)时,得到明条纹。
基础物理实验菲涅尔双棱镜
双棱镜干涉
圆孔衍射实验---实验要求
1.实验重点 (1)用实验研究圆孔衍射; (2)巩固光具座和光学元件的使用与基本调节方法; (3)正确使用测微目镜。 2.预习要点 (1)圆孔衍射形成的是什么形状的条纹?如何通过圆孔
双棱镜干涉
斐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仪器设备
1.实验仪器 光具座,双棱镜,测微目镜,凸透镜,扩束镜,偏振片,半导体激光
器,白屏。 2.仪器介绍 (1)测微目镜 (参见4.8自组望远镜和长(宽)度的非接触测量有关内
容) (2)偏振片 偏振片是一种对两个相互垂直振动的电矢量具有不同吸收本领的光学
器件。 (3)扩束镜 扩束镜实际上是一个焦距很短的凸透镜。它可以把狭窄的激光束扩展
② 用测微目镜读数时要消空程; (3)用上述同样方法测量虚光源放大像间距b' 及透镜物距S' 。
双棱镜干涉
斐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实验内容
3.数据处理 (1)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计算条纹间距Dx; (2)由公式计算激光波长l并与光源波长标称值对比求相对误差; (3)计算l的不确定度u(l)并给出最后结果表述。
双棱镜干涉
圆孔衍射实验---实验内容
1.等高共轴调节 参照4.15斐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相关章节,做好激光源、圆孔衍射屏和测
微目镜的共轴调节。 2.观察衍射图样 将测微目镜由近及远向远离圆孔方向移动,观察并记录衍射图样的变化。 注意:用测微目镜观察衍射图样前,必须插入并转动偏振片使出射光减至最
弱,再根据观察需要适当调整光强; 3.测量激光波长 把测微目镜置于距衍射屏(圆孔)1~1.5m处,测量并记录中心亮斑的直径d
双棱镜测光波波长的实验研究
l 条 以上 的 条纹 宽度 . 后 , 确 地 测 量 其 它 的几 个 间 距 的大 O 最 精 小 。 以上 的测 量 都 要做 多 次 , 以获得 精 度 较 高 的测 量结 果 。 Βιβλιοθήκη 三、 实验结果及 其分析
() 1 在比较宽的变化范 围内( 波长 的测量结 果与钠黄光波 长 的标 准值 之 差 以 , 棱 镜 到 单 缝 的 问距 k , 双缝 在 测 微 目 双 )单 镜 分 划 板 上 的所 成 像 的 长 度 差 的相 对 误 差都 小 于 10 实 验 表 0,
、
双棱镜 测光波波长 的试 验研究 的问题
问题之一 是 双 缝 虚像 真 的 和单 缝 在 同 一个 平 而 上吗? Whte il 等说 道 ,双 棱 镜 的作 用 足 形 成 与 单 缝 在 同 一 平 而 内 的 t “ 狭缝 状 虚光 源 ” 而贾 玉 润等 明确 指 出 , 实 际 上 两 虚 光源 与狭 。 “ 缝 并 在 同一平 面 卜 , 给 f r用 共 扼 成 像 法 测 虚 光 源 的双 ”并 f ; 缝 问距 时 的双缝 平 面 到 测 微 目镜 分 划 板 距 离 D 的 修 正 表 达 公 式 . 憾 的是 , 今 尚缺 乏 对 单双 缝 不 在 同 一 平 面 卜 及 应 用 遗 至 以 “ 双 缝 在 同一 平 面 ” 论 时 可 能 会 给 物 理 测 量 带 来 的 误 差 大 单 结 小 等 问题 的 实验 研 究 , 实 测 结 果 来 直 接 同答 这 个 不 容 回避 的 用
双 棱 镜 测 光 波 波 长 的 实 验 研 究
江 苏省 南京 市 南京 晓庄 学院 物理 与 电 子工 程 学 院 刘 郁
【 摘
要】 菲涅尔双棱镜测光波波长是一个比较经典 而基础的物理 实验. 由于它的经典性 , 不少值得研 究的问题被 忽略 了. 我们
用菲涅耳双棱镜测单色光的波长
实验17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利用菲涅耳双棱镜可以获得两束相干光以实现光的干涉。
双棱镜实验和双平面反射镜实验及洛埃镜实验一起,在确立光的波动学说的历史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它也是一种用简单仪器测量光波波长的主要元件。
双棱镜是利用分波阵面法获得相干光的光学元件,本实验用双棱镜实验装置测单色光的波长。
实验目的和学习要求1. 学习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单色光波长的原理和方法;2. 进一步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整;3. 学会测微目镜的使用;4. 练习逐差法处理数据和计算不确定度。
实验原理如果两列光波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位相差恒定,且振幅差别不太悬殊的情况下,它们在空间相遇时叠加的结果,将使空间各点的光振幅有大有小,随地而异,形成光的能量在空间的重新分布。
这种在空间一定处光强度的稳定加强或减弱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获得相干光源,依其原理不同可分为分振幅法和分波阵面法,牛顿环和劈尖干涉是分振幅的干涉,双棱镜是利用分波阵面法而获得相干光源的。
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看作是由两块底面相接、棱角很小(约为1°)的直角棱镜合成的。
若置波长为λ的单色狭条光源S0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0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为两束相重叠的光,这两束光仿佛是从光源S0的两个虚像S1和S2射出的一样。
由于S1和S2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束光相重叠的区域内再放一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如图17-1)因为干涉场范围比较窄,干涉条纹的间距也很小,所以一般要用测量显微镜或测微目镜来观察。
图17-1 双棱镜干涉光路现在讨论屏上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分别从相干光源S1和S2发出来的光相遇时,若它们之间的光程差δ恰等于半波长(λ/2)的奇数倍,则两光波叠加后为光强极小值;若δ恰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两光波叠加后得光强极大值。
即暗纹条件δ = (2-1)λ / 2 = ± 1, ±2 ,……(17-1)明纹条件δ = λ= 0 , ± 1, ±2 , ……(17-2)如图(17-2)所示,设S1和S2是双棱镜所产生的两相干虚光源,其间距为,屏幕到S1S2平面的距离为D,若屏上的P0点到S1和S2的距离相等,则S1和S2发出的光波到P0的光程也相等,因而在P0点相互加强而形成中央明条纹。
物理基础实验研究性报告-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光的波长
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光的波长唐薇 39011301摘要:利用菲涅耳双棱镜进行干涉实验,当双棱镜与屏的位置确定后,干涉条纹的间距△x与光源的波长λ成正比,利用这个知识能测量出单色光的波长。
本实验报告先介绍了两束光波干涉的必要条件,然后对基本原理和实验仪器进行介绍,为理解实验原理提供理论基础,最后介绍本实验的步骤并进行了数据处理,从而得出实验结果,最后讨论,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对实验方法等提出改进意见等。
两束光波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1.频率相同2.振动方向相同3.位相差恒定尽管干涉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为满足上述相干条件,总是把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或两束以上的相干光,使它们各经不同的路径后再次相遇而产生干涉。
产生相干光的方式有两种: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
本次的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属于分波阵面法。
一、实验目的1、验证光的波动性,了解分波阵面法获得相干光的原理;2、通过用菲涅耳双棱镜对钠灯波长的测量,掌握光学测量的一些基本技巧,培养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菲涅耳双棱镜(简称双棱镜)实际上是一个顶角极大的等腰三棱镜,如图1所示。
它可看成由两个楔角很小的直角三棱镜所组成,故名双棱镜。
当一个单色缝光源垂直入射时,通过上半个棱镜的光束向下偏折,通过下半个棱镜的光束向上偏折,相当于形成S′1和S′2两个虚光源。
与杨氏实验中的两个小孔形成的干涉一样,把观察屏放在两光束的交叠区,就可看到干涉条纹。
其中,d是两虚光源的间距,D 是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λ是光的波长。
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作为观察屏,就可直接从该测微目镜中读出条纹间距△x 值,D 为几十厘米,可直接量出,因而只要设法测出d,即可从上式算出光的波长λ,即△x=D λ/d , λ =△xd/D (1)测量d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二次成像法”,如图2所示,即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加入一个焦距为f 的凸透镜L ,当D >4f 时,可移动透镜L 而在测微目镜中看到两虚光源的缩小像或放大像。
菲涅尔干涉实验报告
菲涅尔干涉测钠光波长【实验目的】(1)观察双棱镜干涉现象,测量钠光的波长。
(2)学习和巩固光路的同轴调整。
(3)通过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
(4)学习测微目镜的使用及测量。
【实验仪器】光源、双棱镜、可调狭缝、凸透镜、观察屏、光具座、测微目镜。
【实验原理】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看作是由两块底面相接、棱角很小(约为 1°)的直角棱镜合成。
若置单色狭条光源S0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0 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为两束相重叠的光,这两束光仿佛是从光源S 0的两个虚象S 1 及S 2 射出的一样(见图1)。
由于S 1 和S 2 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束光相重叠的区域内放一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设a 代表两虚光源1S 和2S 间的距离,D 为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至观察屏Q 的距离,且a 《D ,任意两条相邻的亮(或暗)条纹间的距离为ΔX ,则实验所用光波波长λ可由下式表示:X Da∆=λ (12-1)上式表明,只要测出a 、D 和ΔX ,就可算出光波波长。
由于干涉条纹宽度ΔX 很小,必须使用测微目镜进行测量.两虚光源间的距离a ,可用一已知焦距为f 的会聚透镜L ,置于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如图12-3所示,由透镜两次成像法求得.只要使测微目镜到狭缝的距离大于4f ,前后移动透镜,就可以在透镜的两个不同图12-2 双棱镜B 外形结构图位置上从测微目镜中看到两虚光源1S 和2S 经透镜所成的实像,其中之一为放大的实像,另一个为缩小的实像.如果分别测得两放大像的间距1d ,和两缩小像的间距2d ,则根据下式a= 21d d (12-2)即可求得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a .图12-3 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 仪器调节 ① 粗调将缝的位置放好,调至竖直,根据缝的位置来调节其他元件的左右和高低位置,使各元件中心大致等高。
用菲涅耳双棱镜测波长
双棱镜形状
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玻璃棱镜组成,中间有一条窄缝。
光线传播路径
当单色光正入射到双棱镜上时,光线被分成两束,分别经过两个棱 镜后发生折射和反射,再相遇时产生干涉。
干涉条纹特点
在双棱镜后方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间距与光波长 和双棱镜参数有关。
干涉条纹产生条件
01
02
03
04
光源要求
1
| 3 | 486.1 | 3.24 | 3.26 | 0.61 |
| 4 | 435.8 | 2.90 | 2.93 | 1.02 |
| 5 | 平均值 | 3.50 | 3.52 | 0.57 |
结果可视化图表呈现
【请在此处插入数据汇总表对应的柱 状图或折线图】
通过可视化图表,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波 长光源下测量值与理论值的差异,以及相 对误差的大小。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测量 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较小。
调整光路
确保光源、菲涅耳双棱镜和观察屏 之间的光路畅通,没有遮挡物。
记录干涉条纹并测量数据
打开光源
记录干涉条纹
打开光源,使光线正对菲涅耳双棱镜入射 ,同时观察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
使用相机或手机等设备记录观察屏上的干 涉条纹,确保照片清晰、准确。
测量数据
重复实验
使用尺子测量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记录 测量数据。同时记录实验环境中的温度、 湿度等参数,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光源 的稳定性、双棱镜的调节精度等。这些因素都会 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 程中予以充分考虑。
0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总结
实验八用菲涅耳双棱镜测波长
实验八 用菲涅耳双棱镜测波长实验目的1.掌握菲涅耳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
2.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进一步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
3.学会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实验仪器双棱镜,可调狭缝,辅助透镜,测物目镜,光具座,白屏,单色光源 实验原理如图5—8-1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两端与棱脊垂直,楔角较小(一般小于1度)。
当单色光源照射在双棱镜表面时,经其折射后形成两束好像由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即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传播方向几乎相同,相位差不随时间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内,光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满足光的相干条件,称这种棱镜为双棱镜。
菲涅儿利用图5—8-2所示的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
图中双棱镜AB 是一个分割波前的分束器。
从单色光源M 发出的光波,经透镜L 会聚于狭缝S ,使S 成为具有较大亮度的线状光源。
当狭缝S 发出的光波投射到双棱镜AB 上时,经折射后,其波前便被分割成两部分,形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两束相干柱波。
通过双棱镜观察这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1S 和2S 发出的一样,故在其相互交叠区域21P P 内产生干涉。
如果狭缝的宽度较小,双棱镜的棱脊与光源平行,就能在白屏P 上观察到平行与狭缝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设'd 代表两虚光源1S 和2S 间的距离,d 为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视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至观察屏的距离,且'd 〈〈d ,干涉条纹宽度为x δ,则实验所用光波波长λ可由下式确定 x dd δλ'= (5—8—1)x 8-2—图5185-—图棱脊端面楔角(5—8—1)式表明,只要测出'd 、d 和x δ,便可计算出光波波长。
通过使用简单的米尺和测微目镜,进行毫米级的长度测量,推算出微米级的光波波长,所以,这是一种光波波长的绝对测量。
由于干涉条纹宽度x δ很小,必须使用测微目镜进行测量。
两虚光源间的距离'd ,可用已知焦距为'f 的会聚透镜'L 置于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由透镜的两次成像法求得,如图5—8-3所示。
用菲涅尔双棱镜测量光的波长
一、引言法国科学家菲涅尔用几个自己设计的新实验,在当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的存在,这些实验之一就有他在1826年进行的双棱镜实验。
与杨氏双缝干涉借助衍射形成分波面干涉不同,它利用棱镜形成“双缝”,并用毫米级的精度测量出纳米级的精度,它的物理思想、实验方法和测量技巧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并且对于以后微观物理学方面的实验仍然具有巨大的作用。
在本实验中通过用菲涅尔双棱镜对纳光波长的测量,要求我们掌握光的干涉有关原理及光学测量的基本技巧,特别要学习在光学实验中计算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各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1)菲涅尔双棱镜实际上是一个顶角A极大的等腰三棱镜,如下图所示,当S点处的单色点光源从BC面入射时,通过ABD的光向下偏折,通过ACD的光向上偏折,形成如图所示的交叠区,并产生S1、S2两个虚的点光源,于是在交叠区两个虚光源发出的相干光发生干涉;干涉条纹间距为X=Dλ/d (1);其中d是两个虚光源之间的间距;D是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λ是光的波长。
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作为观察屏可直接读出条纹间距X的值,D可直接由导轨上的直尺读出。
观察屏 S点光源通过双棱镜的折射2)虚光源间距的测量:使用二次成像法,光路图如下图所示: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加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L,当D>4f时,可以移动L在测微目镜中观察到两虚光源的放大像和缩小像,读出虚光源像的间距d1,d2;有几何光学可知:d=(d 1d 2) 1/2;带入即可求出虚光源间距d 的值。
(由于制图不太准,图上显示的两个焦距f 略有差异,实际是相同的)3) 实验时我们利用以上原理来对未知量条纹间距X ,及虚光源间距d ;并且将点光源换成线光源使衍射条纹由点变线,增强了条纹的亮度,方便读数测量。
三、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双棱镜、测微目镜、光具座、线光源和透镜; 右图为测微目镜的结构图:使用时调节目镜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使之能清晰地看到分划板的准线及刻度线;而后调节测微目镜与待测实像的距离使像清晰无视差并且便于测量。
用菲涅尔双棱镜测量光波波长实验报告
用菲涅尔双棱镜测量光波波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菲涅尔双棱镜测量光波波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测量仪器,如光具座、测微目镜等,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深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菲涅尔双棱镜是由两个折射角很小的直角棱镜底边相接而成。
当一束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双棱镜表面时,经折射后形成两束相干光。
这两束光在空间相遇,产生干涉条纹。
设两相干光源 S1 和 S2 之间的距离为 d,屏到双棱镜的距离为 D,干涉条纹间距为Δx,光波波长为λ,则根据双缝干涉原理,有:λ =d×Δx / D通过测量 d、D 和Δx,即可计算出光波波长λ。
三、实验仪器光具座、钠光灯、菲涅尔双棱镜、凸透镜、测微目镜、白屏等。
四、实验步骤1、仪器调整将钠光灯、菲涅尔双棱镜、凸透镜和测微目镜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使它们大致共轴。
调节钠光灯的位置,使其出射的光线平行于光具座。
调节双棱镜的位置,使其折射面与光具座垂直,并使折射光大致对称地照射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上。
调节凸透镜的位置,使通过双棱镜折射后的光线在测微目镜中形成清晰的实像。
2、测量干涉条纹间距转动测微目镜的鼓轮,使叉丝与干涉条纹平行。
从条纹清晰的区域开始,依次测量 10 条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3、测量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 D使用米尺测量双棱镜到测微目镜分划板的距离 D,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测量两相干光源的间距 d去掉双棱镜和凸透镜,使钠光灯直接照射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上。
移动测微目镜,使叉丝依次对准两个清晰的像,测量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即为两相干光源的间距 d,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测量干涉条纹间距|测量次数|条纹间距(mm)||::|::|| 1 |_____ || 2 |_____ || 3 |_____ |平均值:Δx =(Δx1 +Δx2 +Δx3)/ 3 =_____ mm 2、测量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 D|测量次数|距离 D(mm)||::|::|| 1 |_____ || 2 |_____ || 3 |_____ |平均值:D =(D1 + D2 + D3)/ 3 =_____ mm 3、测量两相干光源的间距 d|测量次数|间距 d(mm)||::|::|| 1 |_____ || 2 |_____ || 3 |_____ |平均值:d =(d1 + d2 + d3)/ 3 =_____ mm4、计算光波波长根据公式λ =d×Δx / D,代入测量数据,计算得到光波波长λ =_____ nm六、实验误差分析1、测量干涉条纹间距时,由于叉丝与条纹不完全平行,可能导致测量误差。
实验报告-用双棱镜测钠光波长
【实验题目】 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钠光波长
【实验记录】
狭缝到测微目镜的距离的D=530mm
【数据处理与分析】
钠光波长: =
=
D
ad λ576nm 相对误差 2%
不确定度分析:(各个直接测量量的A 类、B 类不确定的估算,以及综合不确定度的估算。
从而根据不确定度的传播公式得到间接测量量(波长)的不确定度) 10a 不确定度为:综合不确定度:max{ |A – Ai}|=0.677 A 类不确定度:0.0460 B 类不确定度:0.672 D1不确定度:0.672 D1a 类不确定度:0.0837 D1b 类不确定度:0.682 D2不确定度:0.0677 D2a 类不确定度:0.682 D2b 类不确定度:0.0577 【课后问题】
试用双棱镜劈尖角A,光源与棱镜的距离d, 双棱镜折射率n, 把两个虚光源s1和s2的间距表示出来。
2dtan【arcsin(n*sinA)】
报告成绩(满分30分):⎽⎽⎽⎽⎽⎽⎽⎽⎽⎽⎽⎽⎽⎽⎽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_菲涅耳双棱镜干涉
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耳双棱镜干涉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班级:日期:目录摘要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方案 (6)1.光源的选择 (6)2.测量方法 (6)3.光路组成 (7)四.实验仪器 (7)五.实验内容 (7)1.各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 (7)2.波长的测量 (9)六.数据处理 (9)1.原始数据 (9)2.用一元线性回归计算条纹间距 (10)3.计算不确定度 (10)七.误差分析 (11)1.两虚像间距测量的误差 (11)2.物距测量的误差 (11)八.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 (13)九.感想 (14)十.参考文献 (15)摘要本文先对菲涅耳双棱镜激光干涉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后进行了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计算,并对实验数据的误差进行定量分析。
误差分析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考虑的是测量物距时带来的误差。
关键词:菲涅耳双棱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掌握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2.用实验研究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并测定单色光波长;3.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进一步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菲涅耳双棱镜实验是一种分波阵面的干涉实验,实验装置简单,但设计思想巧妙。
它通过测量毫米量级的长度,可以推算出小于微米量级的光波波长。
1881年菲涅耳用双棱镜实验和双面镜实验再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为波动光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两端与棱脊垂直,楔角较小(一般小于1度)。
当单色光源照射在双棱镜表面时,经其折射后形成两束好像由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即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传播方向几乎相同,相位差不随时间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内,光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满足光的相干条件,称这种棱镜为双棱镜。
菲涅耳利用图2所示的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
图中双棱镜 是一个分割波前的分束器。
从单色光源 发出的光波,经透镜 会聚于狭缝 ,使 成为具有较大亮度的线状光源。
用菲涅耳双棱镜测波长
实验背景
1818年菲涅耳设计的双棱镜实验利用光的干涉测到了光的 波长,是历史上证明光的波动性的著名实验。此实验设计 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对毫米量级的长度测量,得到了小于 微米量级的光波波长。
实验目的
用光的干涉现象测量波长的一种方法。 (3) 进一步掌握调整复杂光路的方法。
10
x xk 1 xk
于是,光波波长
d l
………(5.13.4) l x ………(5.13.5)
d
对暗条纹也可得到同样结果。(5.13.5)式就是本实验利用 光的干涉现象求光波波长所依据的公式。
实验装置(如图5.13.3 )
N:钠光灯,置于带光窗的方 形金属罩中; S:宽度、方位都可调节的单 狭缝; B:菲涅耳双棱镜,楔角很小 (约1°左右)。 E:测微目镜。 每个光学元件都用光具夹夹 住,由支杆与下面的滑块用螺 丝固定。松开此螺丝就可提起
图5.13.5
分别把大小像调清楚,即内边缘很细很亮,且与叉丝平面没有 l 2 ,共测五次。利用 视差。测出两虚光源所成实像的间距 l1 、 公式: l l1l 2 ……(5.13.6)即可算出两虚光源的间距 l 。 c. 测量虚光源到测微目镜分划板的距离。直接由光具座上的 标尺读出即可,虚光源的位置粗略地认为在狭缝平面内。注意 修正支杆与狭缝平面、支杆与测微目镜分划板之间的距离,测 量一次。
d. 调出干涉条纹。调窄狭缝到足够细(切忌不要关死,且目 镜视场中不能太暗),再微调狭缝的竖直方位,使之与棱镜的 棱脊严格平行,即轻轻来回旋转狭缝圆盘斜上方的螺丝,直到 测微目镜视场中出现清晰的干涉条纹。 (2) 测量: a. 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旋转测微目镜的鼓轮,使目镜中的叉 丝中心对准干涉图样左边任一暗条纹,记下此时的读数,转 动鼓轮,使叉丝向右移动,移过一条暗纹数1,移过两条数2,直 至数到10,再记下位置。重复此步骤共测5次。 b. 用共轭法测量两个虚光源的间距: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 间加一块透镜,先目测调节此透镜与原光学系统共轴,一般 不再动原系统的元件,然后如图5.13.5,移动透镜在I处,目 镜中将看到放大的虚光源的实像,移动透镜在Ⅱ处,将看到 缩小的虚光源的实像。此两像的中心应大致重合,如不重合, 要继续调节透镜的上下左右位置,要前后移动透镜的位置,直 至重合且在视场中央。开始测量前,要前后移动透镜的位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光的波长唐薇 39011301摘要:利用菲涅耳双棱镜进行干涉实验,当双棱镜与屏的位置确定后,干涉条纹的间距△x与光源的波长λ成正比,利用这个知识能测量出单色光的波长。
本实验报告先介绍了两束光波干涉的必要条件,然后对基本原理和实验仪器进行介绍,为理解实验原理提供理论基础,最后介绍本实验的步骤并进行了数据处理,从而得出实验结果,最后讨论,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对实验方法等提出改进意见等。
两束光波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1.频率相同2.振动方向相同3.位相差恒定尽管干涉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为满足上述相干条件,总是把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或两束以上的相干光,使它们各经不同的路径后再次相遇而产生干涉。
产生相干光的方式有两种: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
本次的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属于分波阵面法。
一、实验目的1、验证光的波动性,了解分波阵面法获得相干光的原理;2、通过用菲涅耳双棱镜对钠灯波长的测量,掌握光学测量的一些基本技巧,培养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菲涅耳双棱镜(简称双棱镜)实际上是一个顶角极大的等腰三棱镜,如图1所示。
它可看成由两个楔角很小的直角三棱镜所组成,故名双棱镜。
当一个单色缝光源垂直入射时,通过上半个棱镜的光束向下偏折,通过下半个棱镜的光束向上偏折,相当于形成S′1和S′2两个虚光源。
与杨氏实验中的两个小孔形成的干涉一样,把观察屏放在两光束的交叠区,就可看到干涉条纹。
其中,d是两虚光源的间距,D 是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λ是光的波长。
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作为观察屏,就可直接从该测微目镜中读出条纹间距△x 值,D 为几十厘米,可直接量出,因而只要设法测出d,即可从上式算出光的波长λ,即△x=D λ/d , λ =△xd/D (1)测量d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二次成像法”,如图2所示,即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加入一个焦距为f 的凸透镜L ,当D >4f 时,可移动透镜L 而在测微目镜中看到两虚光源的缩小像或放大像。
分别读出两虚光源像的间距d1和d2,则由几何光学可知:d= (2)图2 二次成像光路三、实验装置光具座,双棱镜,测微目镜,钠光源,可调狭缝测微目镜是用来测量微小实像线度的仪器,其结构如图3所示,在目镜焦平面附近,的一块量程为8mm 的刻线玻璃标尺,其分度值为1mm (如图3(b)中的8条短线所示)在该尺后0.1mm 处,平行地放置了一块分划板,分划板由薄玻璃片制成,其上刻有十字准线和一对双线,人眼贴近目镜筒观察时,可同时看到这块分划板和玻璃标尺的刻线,如图3(b)所示,分划板的框架与读数鼓轮相连,当读数鼓轮旋转时,分划板会左右移动:鼓轮每转一圈(100小格),分划板移动1mm (即每小格0.01mm ),测量微小实像时,先调节目镜与分划21d d板间的距离,使能清晰地观察到分划板上的准线;然后调节测微目镜与待测实像的距离使实像也清晰并与准线无视差;以后旋转鼓轮使准线对准待测像的一边,读下此时玻璃标尺的读数和鼓轮读数;再旋转鼓轮使准线对准待测像的另一边,读下玻璃标尺的读数和鼓轮读数;最后把前后两次读数相减,即得待测像的长度。
测微目镜的不确定度值为0.004mm,测量时应注意鼓轮必须同一方向旋转,中途不要倒退,以避免螺距误差。
注意事项:(1)测微目镜中十字叉丝移动的方向应与被测物线度方向平行,即竖线与之垂直。
(2)为消除鼓轮的丝杆螺纹与螺母之间存在间隙以及鼓轮空转所引起的系统误差,测量应缓慢朝一个方向转动鼓轮,中途不可逆转。
(3)转动鼓轮观测十字叉丝的位置时,不要移出其观测范围(0~10mm)。
(4)不要用手触摸任何镜头。
图3 测微目镜结构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调节各元件等高共轴(1)调整狭缝与凸透镜等高共轴将狭缝紧贴钠灯放在光具座上,接着依次放上透镜(f≈20cm)和白屏,用二次成像法使狭缝与透镜等高共轴。
(2)调整测微目镜、狭缝和透镜等高共轴用测微目镜取代白屏,并置于距狭缝80cm位置上,进一步用二次成像法调至测微目镜叉丝与狭缝、透镜等高共轴。
(3)调整双棱镜与其他元件共轴在狭缝与透镜之间放上双棱镜,使双棱镜到狭缝的距离约20cm,上下左右移动双棱镜并转动狭缝,直至在测微目镜中观察到等长并列(表示棱脊平行于狭缝)、等亮度(表示棱脊通过透镜光轴)的两条狭缝缩小像。
2、干涉条纹的调整要通过测微目镜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实验中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狭缝宽度足够窄,以使缝宽上相应各点为相干光,具有良好的条纹视见度。
但狭缝不能过窄,过窄光强太弱,同样无法观察到干涉条纹。
2棱镜的脊背反射形成的虚狭缝必须与狭缝的取向相互平行,否则缝的上下相应各点光源的干涉条纹互相错位叠加,降低条纹视见度,也无法观察到干涉条纹。
调整方法如下:在上述各光学元件调整的基础上,移去透镜,进一步交替微调狭缝宽度和狭缝取向,反复若干次,直至通过测微目镜看到最清晰的干涉条纹为止。
五、实验数据记录钠光灯作光源,双棱镜干涉实验测钠光波长。
干涉条纹宽度x的测量结果见表1。
表1=0.211mm用二次成像法测量虚光源的像的结果见表2。
表2x六、实验数据处理 1、公式:'S S λ∆=+代入以上测得数据,得λ=571.3nm 而钠光的标准波长为:589.3nm所以得到:绝对误差=|589.3-571.3|=18.0nm 相对误差=18.0/589.3x100%=3.05% 2、不确定度的计算: (1)()A u x ∆==7.646x10^(-3)mm()0.002886751B u x mm ∆==3()8.17310u x mm -∴∆==⨯(2)()0.0122A u d m m ==()0.0237B u d m m==()0.0266u d mm ∴==所以d=(1.64±0.03)mm(3)(')0.0308A u d m m ==(')0.0448B u d m m==(')0.0543u d mm ∴==所以d ’=(3.10±0.05)mm(4)()0.2184A u S cm ==()0.2887B u S c m∆==()0.3620u S cm ∴==所以S=(47.7±0.4)cm(5)(')0.0334A u S cm ==(')0.2887B u S c m==(')0.2906u S cm ∴==所以S ’=(35.6±0.3)cm 综上,()0.046u λλ== ()0.04626.295u nm λλ∴==2(5.70.3)10nm λ∴=±⨯七、实验误差分析1.用测微目镜读数时未能完全消除空程。
2.在观察放大、缩小像时,对成像位置的判断不够精确。
3.未考虑S 与d 、S ’与d ’的相关系数,造成误差。
八、课后思考题已知透镜焦距20f cm ≈,设测量S 时位置判断不准的最大偏差0.5S m m ∆=,试计算由此引起的b 测量的最大相对偏差b b∆是多少?答:由于透镜成像在某个物距范围内(S ∆)像质好坏无法分辨,会给b 的测量造成误差。
即由S b ∆→∆:九、实验感想1、首先,对于光学仪器的调整,必须首先做好仪器的粗调。
粗调看似粗糙,却是基础,光学仪器比较精密,调节范围小。
仪器粗调做不好,常常会使实验无法进行下去。
粗调前要让仪器处于正确的状态,粗调也必须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白屏等工具帮助进行目测粗调,利用他们来找光斑、光电等进行调节,常可提高效率;特别在眼睛观察不便时(如光线过强)更是如此。
2、调节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即:弄清原理,选对部件(旋钮),观察现象,明确标志。
3、原始数据是记录试验和测量过程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必须做到完整、严格、准确。
一份完整的原始数据记录应当包括实验的日期,名称和方法,所用的测量仪器、规格,被测数据不仅涉及计算公式中要用到的观测量,还应当包括有关的影响量的数值。
例如双棱镜测波长中应当同时列出光源、扩束镜、双棱镜、透镜(观察放大和缩小的虚光源像时用)以及侧微目镜(支架)的位置。
表面上在计算波长时,不需要知道双棱镜和测微目镜的位置,但实际上他们对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和条纹间距都有影响。
认真记录这些数据不仅可供误差分析和数据检验使用,而且一旦怀疑测量结果有误,可以迅速按记录恢复试验条件进行复测、分析。
4、侧位目镜的单位是mm,光具座上元件位置的读数单位是cm,测微目镜的度数应估读至0.001mm,元件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应按最小分度的0.1估读,可估读到0.1mm,但由于读书窗刻线与刻度尺的视差及窗线本身宽的影响,测量结果写至0.5mm较合适。
十、对实验的改进意见1.对误差纠正的改进虚光源两次成像的像间距可通过读数显微镜Q(如图1)测量得到,, 可从光距座上直接测量,利用上述方框中的两式便可计算得两虚光源间距d和虚光源到空间屏P的距离D,代入公式dxDλ=∆,这样的测量方法有效地修正了系统误差,从而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资料来源:《双棱镜干涉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及修正》-江南大学理学院-钱维莹,屠志淳)2、我校开展“基础物理实验”这一门课程已有多年,对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实验操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教育和提高,但我们发现,我校物理实验室中的部分仪器已有了损坏现象(损坏原因大都是学生的误操作所致),严重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学校可以对实验仪器进行更新。
3、基础物理实验的理论知识在工科大学物理等课程中有所对应。
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理论知识与试验时间安排不匹配的问题,这就对学生的实验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