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

合集下载

菲涅尔双棱镜实验报告

菲涅尔双棱镜实验报告

菲涅尔双棱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菲涅尔双棱镜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测量光波波长,并加深对光的波动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菲涅尔双棱镜是由两个折射角很小的直角棱镜底边相接而成。

当一束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双棱镜的棱脊上时,经双棱镜折射后,其折射光可视为由两个虚光源发出的相干光。

这两个虚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相遇,会产生干涉条纹。

根据光的干涉原理,相邻两亮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与光波波长、双棱镜到观察屏的距离以及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通过测量条纹间距、双棱镜到观察屏的距离以及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光波波长。

三、实验仪器钠光灯、菲涅尔双棱镜、凸透镜、测微目镜、光具座等。

四、实验步骤1、调节光具座上各元件,使其共轴。

将钠光灯、双棱镜、凸透镜和测微目镜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和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轴线上。

2、调整钠光灯的位置,使其发出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双棱镜的棱脊上。

3、移动凸透镜,使通过双棱镜折射后的光线在测微目镜中形成清晰的像。

4、调节测微目镜,使其十字叉丝清晰,并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5、测量条纹间距。

通过测微目镜测量相邻十条亮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

使用直尺测量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同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测量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

利用凸透镜成像法测量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条纹间距的测量测量次数 1:_____mm测量次数 2:_____mm测量次数 3:_____mm平均值:_____mm2、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的测量测量次数 1:_____cm测量次数 2:_____cm测量次数 3:_____cm平均值:_____cm3、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的测量测量次数 1:_____mm测量次数 2:_____mm测量次数 3:_____mm平均值:_____mm根据实验原理,光波波长的计算公式为:\\lambda =\frac{d \times \Delta x}{D}\其中,\(\lambda\)为光波波长,\(d\)为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elta x\)为条纹间距,\(D\)为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

北航激光的双棱镜和劳埃镜干涉实验与分析【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激光的双棱镜和劳埃镜干涉实验与分析【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激光的双棱镜与劳埃镜干涉实验作者:***学号:********班级:110615班2012年11月30日目录一、摘要 (3)二、实验目的 (4)三、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原理 (4)四、劳埃镜干涉实验原理 (5)五、实验仪器 (6)六、实验步骤 (7)七、实验数据记录(双棱镜、劳埃镜) (8)八、双棱镜实验数据处理 (9)九、劳埃镜实验数据处理 (12)十、实验结论 (14)十一、讨论(改进,易错点、实验技巧) (14)十二、总结与收获 (15)十三、参考文献 (16)一、摘要测定波长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双棱镜和劳埃镜来获得相干光, 使之重叠和形成干涉, 从而进行光波波长的测量。

其原理是从单缝S 发出的单色光, 经双棱镜折射后可形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两束光, 这两束光相当于由虚光源S1、S2 发出的两束相干光, 它们在两束光的交叠区域内产生干涉现象, 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通过对于条纹间距以及一些其他数据的测量,通过计算分析,从而进行光波波长的测量。

本文中,将对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AbstractMeasurement wavelength in many ways, we can use double prism and Laue mirror to get coherent light, and the formation of overlap interference, and thus for the optical wavelength measurement. Its principle of single slit S from a monochromatic light, the double prism refraction can be formed after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 spread two beam of light, the two beam of light is equivalent to the virtual light source S1, S2 issued two beam of coherent light, they two beam of light in the overlapping area produce interference phenomenon, appear light and shade interphase interference fringe, the fringe spacing and some other data measurement, through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nd thus for the optical wavelength measurement.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to discuss.关键词:双棱镜干涉劳埃镜干涉波长测量二、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用激光作光源进行光路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2、用实验研究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和劳埃镜干涉并测定激光的波长;三、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原理双棱镜可看作是有两个折射棱角a 很小(小于1°)的直角棱镜底边相接而成。

物理基础实验研究性报告-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光的波长

物理基础实验研究性报告-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光的波长

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光的波长唐薇 39011301摘要:利用菲涅耳双棱镜进行干涉实验,当双棱镜与屏的位置确定后,干涉条纹的间距△x与光源的波长λ成正比,利用这个知识能测量出单色光的波长。

本实验报告先介绍了两束光波干涉的必要条件,然后对基本原理和实验仪器进行介绍,为理解实验原理提供理论基础,最后介绍本实验的步骤并进行了数据处理,从而得出实验结果,最后讨论,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对实验方法等提出改进意见等。

两束光波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1.频率相同2.振动方向相同3.位相差恒定尽管干涉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为满足上述相干条件,总是把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或两束以上的相干光,使它们各经不同的路径后再次相遇而产生干涉。

产生相干光的方式有两种: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

本次的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属于分波阵面法。

一、实验目的1、验证光的波动性,了解分波阵面法获得相干光的原理;2、通过用菲涅耳双棱镜对钠灯波长的测量,掌握光学测量的一些基本技巧,培养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菲涅耳双棱镜(简称双棱镜)实际上是一个顶角极大的等腰三棱镜,如图1所示。

它可看成由两个楔角很小的直角三棱镜所组成,故名双棱镜。

当一个单色缝光源垂直入射时,通过上半个棱镜的光束向下偏折,通过下半个棱镜的光束向上偏折,相当于形成S′1和S′2两个虚光源。

与杨氏实验中的两个小孔形成的干涉一样,把观察屏放在两光束的交叠区,就可看到干涉条纹。

其中,d是两虚光源的间距,D 是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λ是光的波长。

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作为观察屏,就可直接从该测微目镜中读出条纹间距△x 值,D 为几十厘米,可直接量出,因而只要设法测出d,即可从上式算出光的波长λ,即△x=D λ/d , λ =△xd/D (1)测量d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二次成像法”,如图2所示,即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加入一个焦距为f 的凸透镜L ,当D >4f 时,可移动透镜L 而在测微目镜中看到两虚光源的缩小像或放大像。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加深对干涉条件的理解.2.学会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实验仪器】光具座,单色光源(钠灯),可调狭缝,双棱镜,辅助透镜(两片),测微目镜,白屏.【实验原理】如果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沿着几乎相同的方向传播,并且它们的位相差不随时间而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光强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在某些地方表现为加强,在另一些地方表现为减弱(甚至可能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菲涅耳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图中AB 是双棱镜,它的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一个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A 较小(一般小于10).从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L 会聚于狭缝S ,使S 成为具有较大亮度的线状光源.从狭缝S 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其波前被分割成两部分,形成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虚光源S1和S2发出的一样,满足相干光源条件,因此在两束光的交叠.区域P1P2内产生干涉.当观察屏P 离双棱镜足够远时,在屏上可观察到平行于狭缝S 的、明暗相间的、等间距干涉条纹.图1 图2 设两虚光源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d ',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到观察屏P 的距离为d ,且d d <<',干涉条纹间距为x ∆,则实验所用光源的波长λ为 x d d ∆'=λ因此,只要测出d '、d 和x ∆,就可用公式计算出光波波长.【实验内容】1.调节共轴(1)按图1所示次序,将单色光源M ,会聚透镜L ,狭缝S ,双棱镜AB 与测微目镜P 放置在光具座上.用目视法粗略地调节它们中心等高、共轴,棱脊和狭缝S 的取向大体平行.(2)点亮光源M ,通过透镜L 照亮狭缝S ,用手执白纸屏在双棱镜后面检查:经双棱镜折射后的光束,有否叠加区P1P2 (应更亮些)?叠加区能否进入测微目镜?当移动白屏时,叠加区是否逐渐向左、右(或上、下)偏移?根据观测到的现象,作出判断,进行必要的调节使之共轴.2.调节干涉条纹(1)减小狭缝S 的宽度,绕系统的光轴缓慢地向左或右旋转双棱镜AB ,当双棱镜的棱脊与狭缝的取向严格平行时,从测微目镜中可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2)在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后,为便于测量,将双棱镜或测微目镜前后移动,使干涉条纹的宽度适当.同时只要不影响条纹的清晰度,可适当增加狭缝S 的缝宽,以保持干涉条纹有足够的亮度.(注:双棱镜和狭缝的距离不宜过小,因为减小它们的距离,S1、S2间距也将减小,这对d '的测量不利.)3.测量与计算(1)用测微目镜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x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测出n 条(10~20条) 干涉条纹的间距x ,除以n ,即得x ∆.测量时,先使目镜叉丝对准某亮纹(或暗纹)的中心,然后旋转测微螺旋,使叉丝移过n 个条纹,读出两次读数.重复测量几次,求出x ∆. (2)用光具座支架中心间距测量狭缝至观察屏的距离d .由于狭缝平面与其支架中心不重合,且测微目镜的分划板(叉丝)平面也与其支架中心不重合,所以必须进行修正,以免导致测量结果的系统误差.测量几次,求出d .(3)用透镜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的间距d '.参见图3,保持狭缝S 与双棱镜AB 的位置不变,即与测量干涉条纹间距x ∆时的相同(问:为什么不许动?),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放置一已知焦距为f '的会聚透镜L ',移动测微目镜使它到狭缝S 的距离f d '>4,然后维持恒定.沿光具座前后移动透镜L ',就可以在L '的两个不同位置上从测微目镜中看到两虚光源S1和S2经透镜所成的实像1S '和2S ',其中一组为放大的实像,另一组为缩小的实像.分别测得两放大像的间距1d 和两缩小像的间距2d ,则按下式即可求得两虚光源的间距值d '. d '.多测几次,取平均21d d d ='图3 (4)用所测得的x ∆、d '、d 值,代入式(7-1),求出光源的波长λ.(5)计算波长测量值的标准不确定度.【注意事项】(1)使用测微目镜时,首先要确定测微目镜读数装置的分格精度,要注意防止回程差,旋转读数鼓轮时动作要平稳、缓慢,测量装置要保持稳定.(2)在测量d 值时,因为狭缝平面和测微目镜的分划板平面均不和光具座滑块的读数准线(支架中心)共面,必须引人相应的修正(例如,GP 一78型光具座,狭缝平面位置的修正量为42.5mm ,MCU 一15型测微目镜分划板平面的修正量为27.0mm),否则将引起较大的系统误差.(3)测量d1、d2时,由于透镜像差的影响,将引入较大误差,可在透镜L '上加一直径约lcm 的圆孔光阑(用黑纸)以增加d1、d2测量的精确度.(可对比一下加或不加光阑的测量结果.)【思考】1.双棱镜和光源之间为什么要放一狭缝?为何缝要很窄且严格平行于双棱镜脊才可以得到清晰的干涉条纹?2.试证明公式21d d d ='THANKS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

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

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大学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作者:12071112陈金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12.12摘要本文通过对菲涅尔双棱镜干涉测波长实验的改进,进行误差分析及讨论,运用数学工具对观测数据做出科学的分析处理,获得正确的结论,提高了实验能力和运用误差理论来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关键字:菲涅尔双棱镜焦距成像改进AbstractI ’ll focus on error analyses and further discussion in this essay through my improvements for Fresnel biprism interference experiment. As a consequence we acquired more accurate conclusions and advance our experimental skill in error analyses, in the assist of error theory and other mathematical methods.Key words: Fresnel biprism ,focal length ,formation of image, improvement目录一、实验原理 (6)二、实验仪器 (8)三、实验步骤 (9)(1)各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 (9)(2)波长的测量 (9)四、主要数据结果记录及分析 (9)1、原始数据 (9)2、数据处理 (11)1)用一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计算x112)计算波长 (11)3)不确定度的计算 (11)五、实验误差分析及改进 (13)1、扩束镜对虚光源s1,s2位置变化影响132、探究测微目镜位置选择对实验误差的影响 (14)六、实验误差分析及改进的意义 (18)附录 (20)参考文献 (20)原始数据照片 (21)一、实验原理两束光波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1、频率相同;2、振动方向相同;3、位相差恒定。

菲涅尔双棱镜干涉

菲涅尔双棱镜干涉

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耳双棱镜干涉第一作者:曾繁治学号:1451246班级:140515第二作者:柴英凯学号:14051145班级:140516日期:2015年11月30日摘要法国科学家菲涅耳(Augustin J. Fresnel)在1826年进行的双棱镜实验,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的存在,其物理思想、实验方法与测量技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详细介绍了菲涅尔双棱镜干涉的原理,以及使用钠光作为相干光源的实验的方法、现象及数据分析过程。

并通过对激光和钠光在相干光源的获取及等高共轴调节方法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到采用不同光源进行实验时调节方法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菲涅尔双棱镜,相干光,等高共轴调节目录摘要I 一.实验目的1二.实验原理1三.实验方案31. 光源的选择 32. 测量方法 43. 光路组成 4 四.实验仪器5五.实验内容5六.数据处理71. 原始数据记录72. 数据处理83. 计算不确定度84. 实验最终结果与相对误差计算9 七.激光与钠光等高共轴调节方法的对比9八.相干光源的获取方法12 1、相干性122、可观测性14 九.等高共轴的调节方法14结论15参考文献16附:原始实验数据17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采用不同光源进行光路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2.用实验研究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并测定单色光波长;3.学习用激光进行试验时的调节方法;4.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进一步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自从1801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T. Young)用双缝做了光的干涉实验后,光的波动说开始为许多学者接受,但仍有不少反对意见。

有人认为杨氏条纹不是干涉所致,而是双缝的边缘效应,二十多年后,法国科学家菲涅耳(Augustin J.Fresnel,1788-1827)做了几个新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的存在,在这些新实验中就包括他在1826年进行的双棱镜实验。

它巧妙地利用双棱镜形成分波面干涉,用毫米级的测量得到了纳米级的精度,其物理思想、实验方法与测量技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实验17菲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实验17菲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实验17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利用菲涅耳双棱镜可以获得两束相干光以实现光的干涉。

双棱镜实验和双平面反射镜实验及洛埃镜实验一起,在确立光的波动学说的历史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它也是一种用简单仪器测量光波波长的主要元件。

双棱镜是利用分波阵面法获得相干光的光学元件,本实验用双棱镜实验装置测单色光的波长。

实验目的和学习要求1. 学习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单色光波长的原理和方法;2. 进一步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整;3. 学会测微目镜的使用;4. 练习逐差法处理数据和计算不确定度。

实验原理如果两列光波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位相差恒定,且振幅差别不太悬殊的情况下,它们在空间相遇时叠加的结果,将使空间各点的光振幅有大有小,随地而异,形成光的能量在空间的重新分布。

这种在空间一定处光强度的稳定加强或减弱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获得相干光源,依其原理不同可分为分振幅法和分波阵面法,牛顿环和劈尖干涉是分振幅的干涉,双棱镜是利用分波阵面法而获得相干光源的。

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看作是由两块底面相接、棱角很小(约为1°)的直角棱镜合成的。

若置波长为λ的单色狭条光源S0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0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为两束相重叠的光,这两束光仿佛是从光源S0的两个虚像S1和S2射出的一样。

由于S1和S2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束光相重叠的区域内再放一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如图17-1)因为干涉场范围比较窄,干涉条纹的间距也很小,所以一般要用测量显微镜或测微目镜来观察。

图17-1 双棱镜干涉光路现在讨论屏上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分别从相干光源S1和S2发出来的光相遇时,若它们之间的光程差δ恰等于半波长(λ/2)的奇数倍,则两光波叠加后为光强极小值;若δ恰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两光波叠加后得光强极大值。

即暗纹条件δ = (2-1)λ / 2 = ± 1, ±2 ,……(17-1)明纹条件δ = λ= 0 , ± 1, ±2 , ……(17-2)如图(17-2)所示,设S1和S2是双棱镜所产生的两相干虚光源,其间距为,屏幕到S1S2平面的距离为D,若屏上的P0点到S1和S2的距离相等,则S1和S2发出的光波到P0的光程也相等,因而在P0点相互加强而形成中央明条纹。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指导书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目的]1. 观察和研究菲涅耳双棱镜产生的干涉现象; 2. 测量干涉滤光片的透射波长(λ0)。

[仪器和装置]白炽灯,干涉滤光片,可调狭缝,柱面镜,菲涅耳双棱镜,双胶合成像物镜,测微目镜。

[实验原理]如图1a 所示,菲涅耳双棱镜装置由两个相同的棱镜组成。

两个棱镜的折射角α很小,一般约为5 ~ 30'。

从点(或缝)光源S 发出的一束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折射光波如同从棱镜形成的两个虚像S 1和S 2发出的一样。

S 1和S 2构成两相干光源,在两光波的迭加区产生干涉。

a、从图1b 看出,若棱镜的折射率为n ,则两虚像S 1、S 2之间的距离a n l d )1(2-= (5-1)干涉条纹的间距λan l l l e )1(2'-+=(5-2)式中,λ为光波的波长。

对于玻璃材料的双棱镜有n =1.50,则λal l l e '+=(5-3) 可得到e l l la'+=λ (5-4) 在迭加区内放置观察屏E ,就可接收到平行于脊棱的等距直线条纹。

若用白光照明,可接收到彩色条纹。

对于扩展光源,由图2可导出干涉孔径角:''l l al +=β (5-5) 和光源临界宽度:⎪⎭⎫⎝⎛+=='1l l a b λβλ (5-6) 从式(5-5)和(5-6)看出,当l'=0时,β=0,则光源的临界宽度b 变为无穷大。

此时,干涉条纹定域在双棱镜的脊棱附近。

b 为有限值时,条纹定域在以下区域内:λαλ-≤b ll ' (5-7)a) 图 1 双棱镜干涉原理图[内容和步骤]1.调整光路,观察和研究双棱镜干涉现象(1) 按图3所示,将光学元件置于光学平台上。

调整光学元件,使其满足同轴等高的要求。

(2) 取l ≈200mm ,l '≈1200mm ,按λ=550nm ,α=30',n =1.50计算出b 的数值。

双棱镜干涉

双棱镜干涉

u( )
E u( ) 100%
实验结果的定性分析
提示:根据实验条件和各 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定性分析 误差来源,说明其对实验结果 准确度的影响
问题思考
本实验采用激光光源,若 用钠光作光源,双棱镜产生的 干涉条纹有无变化?用白光照 射时,干涉条纹怎样变化,请 描绘出干涉图样。
在双棱镜和测微目镜间插入透镜L, 移动L,可观察到两个位置成清晰的实像, 记录虚光源缩小像的间距 b 和放大像的
间距 b ,并测量相应的像距及物距。对 应于b 和 b的像距及物距的关系为:
u v u v
以上均须测量6次。
5、用米尺测量虚光源到测微目镜 分划板(观察屏)间的距离D.
几点说明
1、注意两个虚光源的位置在双棱镜附 近,实验中不要测错物距。
双棱镜干涉
菲涅耳双棱镜实验是一种分波阵面 的干涉实验,实验装置简单,但设计思 想巧妙。它通过测量毫米量级的长度, 可以推算出小于微米量级的光波波长。
1881年菲涅耳用双棱镜实验和双面 镜实验再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为波 动光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 操作要点
数据处理 问题思考
数据处理之一
1、根据测得的20个暗条纹的位置坐标,用逐
差法计算x 值,并计算u(x) 值。
提示:u(x) 的A类分量计算
设 l x10 j x j j 1、2、、10

10 x10 j x j i
l i1
n
n 1,2,,10
u(l)
10
2
x10 j x j l
i 1
实验原理
S1 a S0
S2
D
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看作两块底面相接、 棱角很小的直角棱镜合成的。当单色狭条 光源S0从棱镜正前方照射时,经双棱镜折射, 成为两束相重叠的光,它相当于光源S0 的 两个虚像S1、S2射出的光(相干光),在 两束光相重叠的区域内产生明暗相间的干 涉条纹.

斐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实验

斐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实验
1.等高共轴调节 参照4.15斐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相关章节,做好激光源、圆孔衍射屏和测
微目镜的共轴调节。 2.观察衍射图样 将测微目镜由近及远向远离圆孔方向移动,观察并记录衍射图样的变化。 注意:用测微目镜观察衍射图样前,必须插入并转动偏振片使出射光减至最
弱,再根据观察需要适当调整光强; 3.测量激光波长 把测微目镜置于距衍射屏(圆孔)1~1.5m处,测量并记录中心亮斑的直径d
和衍射屏到观察屏的距离D(均只作单次测量);已知圆孔直径约为 0.5mm(准确值需用读数显微镜测量)。 4.数据处理 (1)记录并叙述当接收屏逐渐远离时,圆孔衍射的观察结果; (2)由圆孔衍射的测量数据计算激光波长,并与标称值进行对比。 不要求计算不确定度,但要给出正确的有效数字。 5.选做实验 (1)利用本实验装置测定细丝的直径。 (2)研究圆孔的费涅耳衍射并用于测波长。要求见现场说明,方法自拟。
测出成缩小像和放大像时的物距S、S',则物到像屏之间距离(即虚光源到测微
目镜叉丝分划板之间距离)D=S+S'。根据式(4-67),得波长与各测量值之间
关系为
x bb
(4-68)
(3)光路组成
S S
图4-77 双棱镜实验光路图本实验的具体光路布置如图4-77所示,S为半导体激光器,K 为扩束镜,B为双棱镜,P为偏振片,E为测微目镜。L是为测虚光源间距a所用 的凸透镜,透镜位于L1位置将使S1、S2在目镜处成放大像,透镜位于L2位置虚 光源在目镜处成缩小像。所有这些光学元件都放置在光具座上,光具座上附有 米尺刻度,可读出各元件的位置。
斐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实验内容
4. 设计性实验(选做) 用双孔杨氏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方法自拟。
斐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预习思考题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指导书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目的]1. 观察和研究菲涅耳双棱镜产生的干涉现象; 2. 测量干涉滤光片的透射波长(λ0)。

[仪器和装置]白炽灯,干涉滤光片,可调狭缝,柱面镜,菲涅耳双棱镜,双胶合成像物镜,测微目镜。

[实验原理]如图1a 所示,菲涅耳双棱镜装置由两个相同的棱镜组成。

两个棱镜的折射角α很小,一般约为5 ~ 30'。

从点(或缝)光源S 发出的一束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折射光波如同从棱镜形成的两个虚像S 1和S 2发出的一样。

S 1和S 2构成两相干光源,在两光波的迭加区产生干涉。

a、从图1b 看出,若棱镜的折射率为n ,则两虚像S 1、S 2之间的距离a n l d )1(2-= (5-1)干涉条纹的间距λan l l l e )1(2'-+=(5-2)式中,λ为光波的波长。

对于玻璃材料的双棱镜有n =1.50,则λal l l e '+=(5-3) 可得到e l l la'+=λ (5-4) 在迭加区内放置观察屏E ,就可接收到平行于脊棱的等距直线条纹。

若用白光照明,可接收到彩色条纹。

对于扩展光源,由图2可导出干涉孔径角:''l l al +=β (5-5) 和光源临界宽度:⎪⎭⎫⎝⎛+=='1l l a b λβλ (5-6) 从式(5-5)和(5-6)看出,当l'=0时,β=0,则光源的临界宽度b 变为无穷大。

此时,干涉条纹定域在双棱镜的脊棱附近。

b 为有限值时,条纹定域在以下区域内:λαλ-≤b ll ' (5-7)a) 图 1 双棱镜干涉原理图[内容和步骤]1.调整光路,观察和研究双棱镜干涉现象(1) 按图3所示,将光学元件置于光学平台上。

调整光学元件,使其满足同轴等高的要求。

(2) 取l ≈200mm ,l '≈1200mm ,按λ=550nm ,α=30',n =1.50计算出b 的数值。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F-P干涉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F-P干涉
考虑到入射光包含两个十分相近的波长 和 △λ(△λ ),会产生两套同心圆环条纹,如果△λ正好大到是 的k级亮纹和 的k-1级亮纹重叠,则有△λ= — = /k,由于k是一个很大的数,故可用中心的条纹级数来替代,即2nd=kλ,于是
△λ= (4)
3.2
表征标准具特征的另一个参量是它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差 ,就是说,当波长差小于这个值时,两组条纹不能再分开。常称 为分辨极限,而把λ/ 称作分辨本领。可以证明:
2.使用读数显微镜进行测量时,注意消空程和消视差。
3.试验完成后,膜片背后的方位螺钉应置于松弛状态。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1.1
i
1
2
3
4
5
di/mm
3.42834
3.72723
4.0262
4.32618
4.62416
i
6
7
8
9
10
di/mm
4.92292
5.22217
5.51993
5.8188
6.11672
△λ=λ1—λ2= ≈ (6)
1.2
[1]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氦氖激光干涉圆环的直径Di,验证Di+12—Di2=常数,并测定P1、P2的间距。
由于条纹的确切序数k一般无法知道,为此可以令k=i+k0,i是为测量方便规定的条纹序号,于是
Di2=—(4iλf2)/nd+Δ
这样就可以通过i与Di2之间的线性关系,求的(4λf2)⁄d;如果知道λ、f、和d三者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另一个。
1.3
激光干涉读数时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1)视野内圆环左右不对称,导致读数时无法完整的读出十组数据
(2)视野内圆环数较少,无法完整读出十组数据

菲涅尔干涉实验报告

菲涅尔干涉实验报告

设a代表两虚光源 和 间的距离,D为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的平面内)至 观察屏Q的距离,且a《D,任意两条相邻的亮(或暗)条纹间的距离为 ΔX,则实验所用光波波长λ可由下式表示: (12-1) 上式表明,只要测出a、D和ΔX,就可算出光波波长。
由于干涉条纹宽度ΔX很小,必须使用测微目镜进行测量.两虚光 源间的距离a,可用一已知焦距为f的会聚透镜L,置于双棱镜与测微目
3. 狭缝与测微目镜的距离及与双棱镜的距离改变时,条纹的间距和 数量有何变化? 答:狭缝和测微目镜的距离越近,条纹的间距越窄,数量不变,狭缝 和双棱镜的距离越近,条纹间距越宽,数量越小。 【误差分析】 1.测双缝到屏的距离带来的误差 (1)可通过选用mm刻度尺,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 (2)通过测量多条亮条纹间的距离来减小测量误差. 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 (1)干涉条纹没有调到最清晰的程度. (2)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 (3)测量多条亮条纹间距离时读数不准确. 【注意事项】 1.调节双缝干涉仪时,要注意调节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能够 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2.放置单缝和双缝时,缝要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3.调节测量头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条纹的中心对齐,记清此时手 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 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纹间的距离. 4.不要直接测Δx,要测几个条纹的间距计算得Δx,这样可以减小误 差. 5.调节的基本依据是:照在像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 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是因为单 缝与双缝不平行.
D1 D2
d1平均=2.330mm d2平均=1.280mm d= 3 D=50.70CM nm D d 9 . 586 70 . 51 10 727 . 1 242 . 0

双棱镜干涉测钠光波长

双棱镜干涉测钠光波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实验题目双棱镜干涉测钠光波长一、摘要法国科学家菲涅耳(Augustin J.Fresnel)在1826年进行的双棱镜实验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的存在,它不借助光的衍射而形成分波面干涉,用毫米级的测量得到纳米级的精度,其物理思想、实验方法与测量技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二、实验原理如果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沿着几乎相同的方向传播,并且这两列光波的位相差不随时间而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内,光强的分布不是均匀的,而是在某些地方表现为加强,在另一些地方表现为减弱(甚至可能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菲涅尔镜双棱镜可以看作是由两块底面相接、棱角很小的直角棱镜合成。

若置单色光源S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成两束相互重叠的光,这两束光放佛是从光源的两个虚像S1 和S2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束光想重叠的区域内放置一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菲涅耳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图中双棱镜B是一个分割波前的分束器,它的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较小(一般小于1°). 当狭缝S发出的光波投射到双棱镜B上时,借助棱镜界面的两次折射,其波前便分割成两部分,形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两束相干柱波.通过双棱镜观察这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虚光源和发出的一样,故在两束光相互交叠区域内产生干涉.如果狭缝的宽度较小且双棱镜的棱脊和光源狭缝平行,便可在光屏上观察到平行于狭缝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双棱镜的干涉条纹图设代表两虚光源和间的距离,为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的平面内)至观察屏Q的距离,且,任意两条相邻的亮(或暗)条纹间的距离为,则实验所用光波波长可由下式表示:(根据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产生明条纹,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产生暗条纹)(1)上式表明,只要测出、和,就可算出光波波长。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的原理和方法-光学论文-物理论文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的原理和方法-光学论文-物理论文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的原理和方法-光学论文-物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在相衬成像、全息显微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为了进一步发挥菲涅耳双棱镜干涉效能,本文首先提出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原理,探究菲涅耳双棱镜干涉的试验方法,最后阐述干涉实验注意事项。

关键词:菲涅耳双棱镜; 干涉研究; 信息光学;发过科学家菲涅尔自主发明了双棱镜光学干涉试验,可以测量光波波长。

菲涅耳双棱镜作为是一种平玻璃板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面,两楔面角大致相等。

双棱镜一些参数,如折射率、楔角、双棱镜厚度对整个信息光学试验有着重要影响。

试验中对楔角、对折射率进行分光计、等厚干涉等测量,从而实现菲涅耳双棱镜干涉。

为了进一步强化菲涅耳双棱镜在全息显微相衬成像用中的应用以及掌握其物理机制。

本文重点从信息光学角度出发,探究菲涅耳双棱镜干涉方法。

一、实验原理菲涅耳双棱镜实验作为一种基于信息光学的干涉实验,实验装置较为简单,但原理十分的巧妙。

是通过测量毫米量级长度,得出小于微米量级的光束波长。

在19世纪80年代初期,菲涅尔通过双面镜、双棱镜试验验证了光波动性质,这也为推动波动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实验原理是:将玻璃板表面加工成对称楔形,两侧和棱脊垂直,通常楔角小于1。

在单色光源照在双棱镜表面上时,光束折射之后会形成两个光源发出的光,也就是双列光波频率相同,传播方式也基本相同,相位差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在两列光波相交区域,此时光强分布不均匀,满足光的相干条件,这种棱镜就是菲涅耳双棱镜。

双棱镜作为一个分割波前的分束器。

单色光源发出光波在经过光波投射到双棱镜上时,会产生折射作用,将波前划分为两个部分,沿着不同方向传播两束相干柱波。

对这两束光观察,好像是由双棱镜发出的光,所以在相互交叠区域出现了干涉情况。

如果狭缝宽度不足,则双棱镜棱脊、光源平行,即可在白屏上观察狭缝、平行等间距干涉条纹。

二、实验方案(一)光源选择在确定了双棱镜、白屏位置时,此时干涉条纹间距与光源波长成正比。

7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

7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菲涅耳双棱镜干涉的原理,掌握用这种棱镜来测量波长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菲涅耳双棱镜 读数显微镜 会聚透镜 狭缝屏 光具座 氦氖激光器 三、实验原理菲涅耳双棱镜是利用分波前的方法实现干涉的常用器件。

它是由玻璃制成的等腰三角棱镜,有两个小的约为1℃锐角和一个大的钝角。

从狭缝S 出射光束经过双棱镜的折射产生狭缝的两个虚光源1S 和2S ,它们是相干光源。

经过双棱镜的两束折射光在重合区域将发生干涉,结果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直线形的干涉条纹。

任意相邻的两亮纹或者暗纹之间的间隔δ是:λδdD =上式中D 为虚光源到屏之间的距离,d 为两虚光源的间距,λ是光源的波长。

由此可知,我们只要测定D d δ就可测出光源的波长。

四、实验步骤1. 先将激光束调节到与导轨的棱脊相平行:移动观察屏调节激光束的俯仰角度使得在观察屏的光斑位置不发生变化。

2. 然后将读数显微镜安装到导轨上使得激光光斑落在物镜的中央位置。

3. 接着将透镜安装到导轨上使激光光斑落在物镜的位置不变就说明它们共轴。

4. 再将狭缝添置到导轨上,最后把双棱镜安装到导轨上,让双棱镜的平面正对激光束,倘若反射的光斑从原路返回,则说明光束是垂直入射的,水平调节支架的底座使得双棱镜平分激光束。

5. 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将激光器换成钠光灯,再做微调就可以精确对准了。

6. 将狭缝调小些,调节三棱镜的棱边与狭缝严格平行,此时可从读数显微镜里头看到直线状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7. 移动透镜让狭缝的虚像经透镜成两次像,测出两次所称像的间隔分别为l 和'l ,则虚光源的间隔'll d =。

8. 测好虚光源的间隔数据后,将会聚透镜放置在狭缝的前面可使得光线更为集中入射到狭缝,并将读数显微镜的叉丝其中一条旋转到与干涉条纹相平行,记下读数显微镜的位置。

9. 进行测量,每隔5条暗条纹测一次,并记下相应的读数,多读几个数据。

10. 挪去双棱镜,移动读数显微镜靠近狭缝知道看清狭缝的边缘,记下此时的读数显微镜的位置,那么狭缝离干涉条纹形成位置的距离就等于这两次读数显微镜位置的差值的绝对值。

用菲涅尔双棱镜测量光波波长实验报告

用菲涅尔双棱镜测量光波波长实验报告

用菲涅尔双棱镜测量光波波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菲涅尔双棱镜测量光波波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测量仪器,如光具座、测微目镜等,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深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菲涅尔双棱镜是由两个折射角很小的直角棱镜底边相接而成。

当一束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双棱镜表面时,经折射后形成两束相干光。

这两束光在空间相遇,产生干涉条纹。

设两相干光源 S1 和 S2 之间的距离为 d,屏到双棱镜的距离为 D,干涉条纹间距为Δx,光波波长为λ,则根据双缝干涉原理,有:λ =d×Δx / D通过测量 d、D 和Δx,即可计算出光波波长λ。

三、实验仪器光具座、钠光灯、菲涅尔双棱镜、凸透镜、测微目镜、白屏等。

四、实验步骤1、仪器调整将钠光灯、菲涅尔双棱镜、凸透镜和测微目镜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使它们大致共轴。

调节钠光灯的位置,使其出射的光线平行于光具座。

调节双棱镜的位置,使其折射面与光具座垂直,并使折射光大致对称地照射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上。

调节凸透镜的位置,使通过双棱镜折射后的光线在测微目镜中形成清晰的实像。

2、测量干涉条纹间距转动测微目镜的鼓轮,使叉丝与干涉条纹平行。

从条纹清晰的区域开始,依次测量 10 条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3、测量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 D使用米尺测量双棱镜到测微目镜分划板的距离 D,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测量两相干光源的间距 d去掉双棱镜和凸透镜,使钠光灯直接照射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上。

移动测微目镜,使叉丝依次对准两个清晰的像,测量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即为两相干光源的间距 d,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测量干涉条纹间距|测量次数|条纹间距(mm)||::|::|| 1 |_____ || 2 |_____ || 3 |_____ |平均值:Δx =(Δx1 +Δx2 +Δx3)/ 3 =_____ mm 2、测量双棱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 D|测量次数|距离 D(mm)||::|::|| 1 |_____ || 2 |_____ || 3 |_____ |平均值:D =(D1 + D2 + D3)/ 3 =_____ mm 3、测量两相干光源的间距 d|测量次数|间距 d(mm)||::|::|| 1 |_____ || 2 |_____ || 3 |_____ |平均值:d =(d1 + d2 + d3)/ 3 =_____ mm4、计算光波波长根据公式λ =d×Δx / D,代入测量数据,计算得到光波波长λ =_____ nm六、实验误差分析1、测量干涉条纹间距时,由于叉丝与条纹不完全平行,可能导致测量误差。

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

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

六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5
七 误差分析………………………………………………………………………………..6
八 参考文献………………………………………………………………………………..6
2
一 实验名称:菲涅尔双棱镜干涉 二 实验目的:(1) 观察双棱镜干涉现象,测量钠光的波长。 (2) 学习和巩固光路的同轴调整。 三 实验器材: 钠灯, 透镜 L1 (f=500mm) ,二维架,可调狭缝, 双棱镜, 测微目镜架, 测微目镜, 二维平移底座, 三维平移底座, 升降调节座。
平均值: d1=1பைடு நூலகம்804mm
d2=0.4193mm d= d1d2 ≈ 0.87mm
测狭缝到目镜的距离(单位:mm) 狭缝位置 r1 346.0 测微目镜位置 r2 964.0 L= r2−r1 618.0
5
测量结果 钠光的波长为:λ = Δχ =
L d 0.87×0.4498 618.0
= 6.33 × 102 nm
4
六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测干涉条纹(单位:mm) 次数 条纹位置 χ1 1 2 3 4 5 4.931 3.554 4.634 3.685 3.478 χ2 3.575 4.450 5.958 4.617 4.828 被测条纹数 (N) 3 2 3 2 3 0.452 0.448 0.438 0.461 0.450 χ − χ1 Δχ= 2 N
四 实验原理:双棱镜干涉实验与双缝实验、双面镜实验等一样,都 为光的波动学说的建立起过决定性作用, 同时也是测量光波波长的一 种简单的实验方法。 双棱镜干涉是光的分波阵面干涉现象, 由S 发出 的单色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分成两列, 相当于从两个虚光源S1 和S2 射 出的两束相干光。这两束光在重叠区域内产生干涉,在该区域内放置 的测微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根据光的干涉理论能够得出相邻 两明(暗)条纹间的距离为∆χ = λ,即可有λ = Δχ其中d 为两个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和u即为两次成像时的物距,此处是为了区别 和 )得到
(实验中已用到此公式)(1)
设两次成像中透镜移动的距离为A,则
而D则是
因而
通过上式求得的D将更加准确,下面就用本文的实验数据为例,运用以上公式重新求激光的波长:
波长为:
相对误差:
一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上述方法理论上比书上给出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是实际上却增大了,其原因与测量时对成像判断不准有很大关系,但此方法测量得出的结果更加能反映实验操作时对成像是否清晰的判断准确程度,也是更加精确的数据处理方式。
七.误差分析12
八.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14
1.对仪器的改进建议14
2.对实验操作的建议14
3.对数据处理的建议16
九.实验感想16
十.参考文献18
一.
1.熟练掌握采用不同光源进行光路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
2.用实验研究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并测定单色光波长;
3.学习用激光进行试验时的调节方法;
4.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进一步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
图1图2
图1所示即为菲涅耳双棱镜。其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两端与棱脊垂直,楔角较小(约为1°)。其可以看做是有两块底面相接的直角棱镜合成。若置单色光源S0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0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为两束相重叠的光,这两束光仿佛是从光源S0的两个虚像S1及S2射出的一样(见图2)。由于S1和S2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束光相重叠的区域内放一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3)本实验应该采用测读法对物距进行测量。将凸透镜自左向右移动找到清晰像,记下位置 ,再将凸透镜自右向左移动找到清晰像,记下位置 ,取两位置的中心:
作为凸透镜成像位置,这将减少很大的测量误差。
3.
采用误差分析中的(4)式来计算D。从前面的计算中可以看到,用(4)式代替原来的计算式可以减少误差,(4)式的使用是合理的。
则回归系数 ,相关系数
将数据带入,解得b=-0.28831mm,r=-0.9998758≈-1
故数据满足一元线性关系
Δx=|b|=0.28831mm
3计算波长及相对误差
波长:
相对误差:
4.
1计算Δx的不确定度

2计算b和b’的不确定度
3计算S和S’的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合成:
0.0180


七.
不确定度贡献
关键词:菲涅尔双棱镜、数据处理、实验方法、误差分析
摘要I
一.实验目的1
二.实验原理1
三.实验方案4
1.光源的选择4
2.测量方法4
3.光路组成5
四.实验仪器5
五.实验内容6
1.各光学元件的调节6
2.波长的测量7
六.数据处理8
1.原始数据记录表8
2.原始数据记录9
3.用一元回归法处理数据9
4.计算不确定度10
数值
0.01068
0.01182
0.007269
0.003094
0.003094
由上表知,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自于两虚像间距的测量和条纹间距的测量。
做实验时没做好等高共轴调节,使得虚光源大、小像的中心没能与测微目镜叉丝重合,这样在测量时就会引入误差。
此外,本实验没有采用测读法对物距进行测量。由于虚光源的大、小像的清晰程度有一个范围,如果只向一个方向移动凸透镜来测量物距时,将会存在误差。由于缺少实验数据,在这里不能对该误差进行定量分析。
3粗调测微目镜与其它元件等高共轴
将测微目镜放在距双棱镜约70cm处,调节测微目镜,使光点穿过其通光中心。(切记:此时激光尚未扩束,决不允许直视测微目镜内的视场,以防激光灼伤眼睛。)
4粗调凸透镜与其他元件等高共轴
将凸透镜插于横向可调支座上,放在双棱镜后面,调节透镜,使双光点穿过透镜的正中心。
5用扩束镜是激光束变成点光源
二.
自从1801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T.Young)用双缝做了光的干涉实验后,光的波动说开始为许多学者接受,但仍有不少反对意见。有人认为杨氏条纹不是干涉所致,而是双缝的边缘效应,二十多年后,法国科学家菲涅耳(Augustin J.Fresnel,1788-1827)做了几个新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的存在,在这些新实验中就包括他在1826年进行的双棱镜实验。它巧妙地利用双棱镜形成分波面干涉,用毫米级的测量得到了纳米级的精度,其物理思想、实验方法与测量技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注意:
i不能改变扩束镜、双棱镜及测微目镜的位置;
ii用测微目镜读数时要消空程。
3用上述同样方法测量虚光源放大像间距 及透镜物距
元件
K
B
L1
L2
P
E
位置(cm)
45.00
65.03
74.83
108.92
122.83
135.01
2Δx的测量(mm)
i
1
2
3
4
5
6
7
严格地说,S1和S2并不在扩束镜平面上,本实验的D从扩束镜处量起不够准确,如果求出S1和S2的准确位置,将会给实验减少系统误差。下面给出准确测量a和D的方法:
当扩束镜与测微目镜的距离D大于4f时,可以找到透镜的两个位置,在这两个位置上从测微目镜中都可以看到 和 的像(在实验方案中已用到此原理),对于这两个位置,分别有
对于同一个双棱镜而言,只要狭缝与其距离不变,那么经过双棱镜折射而成的两个虚光源的间距也一定不会发生改变,即d是一个常数,如图5所示。
图5
根据杨氏双缝关于光程差的讨论S1和S2到P1点的光程差
根据光的干涉理论,形成明条纹时
形成暗条纹时
相邻两明(暗)条纹的距离为
可得
对于激光其波长是一定的,而d又是一个常数,所以 也应该是一个定值即Δx与D是线性相关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将测微目镜移至4f以外再测量Δx,移到保证d<<D处即可。这样,调节起来容易得多,操作者不会将干涉条纹弄丢再重调,也不会由于后面误动了测微目镜而需要重新测量Δx。另外在近处测量Δx,干涉条纹清晰,因此大大减小了由于视场模糊而带来的测量误差。
2.
条纹间距Δx可直接用测微目镜测出。虚光源间距a用二次成像法测得:当保持物、屏位置不变且间距D大于4f时,移动透镜可在其间两个位置成清晰的实像,一个是放大像,一个是缩小像。设b为虚光源缩小像间距,b’为放大像间距,则两虚光源的实际距离为a= ,其中b和b’由测微目镜读出。同时根据两次成像的规律,若分别测出呈缩小像和放大像时的物距S、S’,则物到像屏之间的距离(即虚光源到测微目镜叉丝分划板之间的距离)D=S+S’。根据式4,得波长与各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为

两式相减,得
另外又有 。通常D较a大得很多,所以 近似等于2D,因此得光程差为
如果λ为光源发出的光波的波长,干涉极大和干涉极小处的光程差为
即明、暗条纹的位置为
(式2)
由上式可知,两干涉条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为
(式3)
所以当用实验方法测得Δx、D和a后,即可算出该单色光源的波长
(式4)
三.
1.
由式4可见,当光源、双棱镜及屏的位置确定以后,干涉条纹的间距Δx与光源的波长λ成正比。也就是说,当用不同波长的光入射双棱镜后,各波长产生的干涉条纹将相互错位叠加。因此,为了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本实验必须使用单色光源,如激光、钠光等。
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
第一作者:
学号:
班级:
第二作者:
学号:
班级:
日期:
摘要
本文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1081激光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后进行了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计算,并对实验数据的误差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改进建议。本文研究重点在于对实验方法和误差分析的改进,主要考虑了测量时步骤的简化以及对于物距测量误差的减小方法。
图3
现在根据波动理论中的干涉条件来讨论虚光源是 和 所发出的光在屏上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设虚光源 和 的距离为a,D是虚光源到屏的距离。令P为屏上的任意一点, 和 分别为从 和 到P点的距离,则由 和 发出的光线到达P点的光程差是:
(式1)
令N1和N2分别为S1和S2在屏上的投影,O为N1N2的中点,并设OP=x,则从 及 得
8
9
10
xi
7.445
7.152
6.845
6.576
6.265
5.972
5.690
5.431
5.151
4.875
xi+10
4.603
4,302
3.970
3.719
3.408
3.091
2.885
2.520
2.218
1.929
3b和b’的测量(mm)
i
1左
1右
2左
2右
平均
xi
4.599
3.617
4.621
四.
光具座、双棱镜、测微目镜、凸透镜、扩束镜、偏振片、白屏、可调狭缝、半导体激光器
五.
1.
1调节激光束平行于光具座
沿导轨移动白屏,观察屏上激光光点的位置是否改变,相应调节激光方向,直至在整根导轨上移动白屏时光电的位置均不再变化,至此激光光束与导轨平行。
2调双棱镜与光源共轴
将双棱镜插于横向可调支座上进行调节,使激光点打在棱脊正中位置,此时双棱镜后面的白屏上应观察到两个等亮并列的光点(这两个光点的质量对虚光源相距b及b’的测量至关重要)。此后将双棱镜置于距激光器约30cm的位置。
(式5)
3.
图4
本实验的具体光路布置如图4所示,S为半导体激光器,K为扩束镜,B为双棱镜,P为偏振片,E为测微目镜。L是为测虚光源间距a所用的凸透镜。透镜位于L1位置将使虚光源S1、S2在目镜处成放大像,透镜位于L2位置将使虚光源在目镜处呈缩小像。所有这些光学元件都放置在光具座上,光具座上附有米尺刻度,可读出各元件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