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纲

合集下载

2018年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现代文知识要点复习提纲-文档资料

2018年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现代文知识要点复习提纲-文档资料

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现代文知识要点复习提纲七年级(上)现代文知识要点一《忆读书》叙事性记叙文。

冰心,谢婉莹。

1、主题:回忆幼时、少年读书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经验,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内容要点:读书好(获得美的享受、扩大知识而、对写作有很大帮助,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多读书,读好书。

二、《风筝》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主题:批判那些爱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面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憧憬。

2、内容:风筝事件,“我”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3、写法特点:过渡自然,首尾照应。

三、《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散文。

1、主题:赞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文区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2、内容:写母亲勤劳的一生。

3、写作特点: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结构严谨;选村典型;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

四、《小巷深处》1、主题: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激,流露出“我”对自己的无知和自私深深自责。

2、内容:母亲靠卖冰棒微薄收入收养“我”,含辛茹苦培养我,默默让别人带生活费和营养品到学校。

3、写作特点: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细节描写。

五、《春》借景抒情散文,朱自清1、主题:抒发作者对春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内容:盼春,画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等),赞春。

3、写作特点:语言准确生动;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六、《空诚计》罗贯中1、诸葛亮形象:临危不乱,足智多谋。

2、内容:开端,兵临城下;发展,临危施计;高潮,司马懿中计;结局,孔明释计。

3、写作特点: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七、《心声》1、李京京形象:天真、纯朴、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

人教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2018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5

2018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5


lù fáng
sūn

yào guàn bǎo
chū
chū
liǎo
tīng
líng

huǎng
zōng yāo bì jué yù pìn hè he
qián
è xián jī
hài
chǔn
páo mǎng zhēn
xūn
wā chéng
chān
xī chán
róu
mōu qiáng

混 簇

尴 辣 滞
尬 耀 慑



蛛 装 屏


嘈 畅

番 铭



第三单元 1.给加点字注音
suō
rùn yùn yùn sǒu niàng
lì
wēng liáo zheng wǎn zhuǎn wēng
xiāng

chǎng zhù liáo
zǎo chéng ruò
chà
shū hū
quán
zhǎn sū

kuàng
luán cuì
liàng qiàng

qínɡ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鹚 鹭 鸶 绣 樗 蓼 汀 樗 棂 觅 鹞 鲂


钳 愕

杆 稽

衔 勋

爵 袍

骇 娲 榛 榛


哞 咩 哞 咩



酥 孪 蔷 雕 喇
酥 饶 薇
遽 庇


jiè

【人教版】2018年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28页)

【人教版】2018年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2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一、课文内容
1.课文的内容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环境、时间等方面的描述。


生应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课文,掌握其主旨,把握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等。

2.小说的基本元素,如情节、人物、环境等。

学生应能分析小说中的
情节起伏,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等,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二、文学常识
1.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能理解并运用这些
修辞手法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三、语言表达
1.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等,能够在写作中
熟练运用。

2.了解常用的词语搭配和用法,如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动词的时态
和语态等。

四、其他知识点
1.基础的写作技巧,如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编写段落等。

并能运用这
些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2.了解一些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增加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仅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方面,还有其他知识点需要学习。

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多读课文、多积累词汇,注重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详尽、考点明晰)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详尽、考点明晰)

2018年中考:语文考点详尽+专题解析一年一度的中考已经临近,复习就要进入最紧张最繁忙的阶段。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们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中考语文复习重点:
(1)重点字词,先梳理,再划重点。

(2)文言文复习先明确哪些课文是重点篇目,然后做重点复习。

(3)古诗词,侧重于背诵和默写,训练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连续性默写,二是理解性默写,三是运用性默写。

(4)作文训练。

(5)名著导读的讲练,主要依据《考纲》中指定的篇目。

2018中考语文知识要点汇编【三篇】

2018中考语文知识要点汇编【三篇】

2018中考语文知识要点汇编【三篇】导读:本文2018中考语文知识要点汇编【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8中考语文知识要点一:说明文语言考点总结一、例题解析【2016·重庆】21.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分)(1)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2)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参考答案(1)"约"即"大约",说明这里的"80块肌肉"是一个个估计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这里运用比喻(打比方),将"笑"比作"美容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笑具有保持青春美丽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二、答题技巧1、句子类(1)作文中引用的传说、故事、诗句或史料的作用的题时,先答它们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再答作用的相关术语。

引用的内容相关术语传说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故事诗句史料使文章更真实可信2、链接材料类(1)核心:找准原文与链接材料相关联的语句。

2018中考语文知识要点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不少同学期中考试后都有点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在期末考前把成绩提上来,其实很简单,期中考试哪道题不会,就把答这道题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答题技巧做汇总,然后每天只刷这一种题。

把这种题都做会之后,再做另外一种题。

很多高中生和大学生都在用这种学习方法,效果也非常好。

下面是一位中考语文阅卷老师总结的阅读理解的一些答题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做好阅读理解题有帮助。

1)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2018年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初中文学常识集锦

2018年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初中文学常识集锦

2018年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初中文学常识集锦知识清单四初中文学常识集锦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选粹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2.XXX,XXX,字XXX,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XXX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作者是XXX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3.XXX,是继XXX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XXX”。

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孟子》是XXX及其门人所作,记录了XXX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XXX,名轲,字子舆,战国人,是XXX之XXX的再传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4.XXX,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XXX、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XXX)。

他用楚辞形式创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5.《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XXX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曹刿论战》即选自此书。

6.XXX,汉朝人,著《史记》。

XXX称该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战国策》,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

由西汉XXX整理而成,共计12国,33篇,国别体史书。

此书还有《国策》《短长书》之名称。

《战国策》长于说事。

人教版2018年初中语文全册知识点总汇编

人教版2018年初中语文全册知识点总汇编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七年级(上)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 (shùn) 瞬间 (níng)凝成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 峭.qìao壁目眩.xuàn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 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小心(yìyì) 翼翼 (sǒng) 耸立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小憩.qì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 骚扰 (gū) 辜负3.解词。

(1)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完整word版)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总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知识结构课《春》1第(一)文学常识称谓(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荷塘月色》,著名的散文有《背影》)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二)文章主题: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盼春1 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绘春2 :②段-—⑦段)绘春的总轮廓。

,宏观勾勒(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描写具体,绘春}③段春草图.④段春花图.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力(活力)、美(美丽):新(新生)、⑧段赞春3(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动静、高低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

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

其中: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静默” 迎春图——侧面烘托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各自成段,3。

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响?不能颠倒。

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五、知识延伸的诗句”春“有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

)贺知章《咏柳》·(唐)朱熹《春日》 ·(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人教版初中全册重点文常整理(2018)(完美版)

人教版初中全册重点文常整理(2018)(完美版)

中考语文复习之重要文学常识1.《观沧海》——曹操——东汉——《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根据第一句话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缔造者。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全唐诗》王湾,唐代诗人。

洛阳(今属河南)人。

先天(唐玄宗年号,公元712~713年)进士,官洛阳尉。

曾往来于吴、楚间。

多有著述。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中卒。

《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10]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白氏长庆集》4.《观刈麦》——白居易——唐代——《全唐诗》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全元散曲》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

晚年隐退。

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

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

曲词豪放洒脱。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

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

6.《望岳》——杜甫——唐代——《杜诗详注》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杜诗详注》8.《春望》——杜甫——唐代——《杜诗详注》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纲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二部分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明享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描写方法1. 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2.语言描写3.动作猫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四、环境描写方法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

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九、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1.找文章标题、首尾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2.综合概括主要段落大意(特别是抒情散文中)。

3.分析时代背景。

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概括段意1.摘句法: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如1记叙:人+时地十做法+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景物+特征。

例如:议论: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或论据)十从什么角度(方面)十论证了什么观点。

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组合成句。

第三部分说明文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①题目,②首段,③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④列数字: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⑤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⑥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⑦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①下定义:……是……,这就是……,叫……②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③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④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①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②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③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①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②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第四部分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1.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2.论点位置:①标题;②文章开头; ③结尾;④中间。

3.总结论点的方法:①通过总结论据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明确文章论题,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论断性的语句,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语句。

二、论据1.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2.归纳论据的要点:人+做法(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摆事实):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讲道理):科学准确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讲道理):形象生动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4.对比论证(讲道理):鲜明突出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眺周幽反弓虽,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更鲜明生动地证明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第五部分、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一、各类散文的特点1.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2.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绘形状物,大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景中融注作者的思想感情。

3.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哲理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某一点人手,人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

5.写人散文:写人散文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

它可以记一个人的一生,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也可以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

二、散文的表达技巧1. 表达方式.(1)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3)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绘形绘声、绘声绘色等。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离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

2.表现手法常用术语(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2)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道理的某种感情。

(4)渲染: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5)想象: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6)联想: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