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10.1机械能教案(附教材分析)(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 10.1机械能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0.1机械能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10.1 机械能预习提示1.什么是能量?2.什么是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3.什么是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4.什么是弹性势能?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5.什么是机械能?机械能的单位是什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知道在相互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习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通过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掌握简单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会从试验现象中分析、归纳、总结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有关动能、势能及相互转化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2)通过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和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重力势能及它们的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动能与势能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具学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

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

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

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

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配套K12】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0.1《机械能》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配套K12】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0.1《机械能》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机械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功的知识基础上对能的概念的学习,也为后面内能、电能等形式的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在八年级的教材中已经出现,有关它们的一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

因此本节教材从学生前面没有接触过的“公路限速”和“滑板下滑”两个事例提出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揭示了本节要研究的内容——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

2.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知道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习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掌握简单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总结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有关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2. 通过学习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的知识,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和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铁球、木块、斜面、刻度尺、四方登、大小不同的砝码、单摆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提问:做功的两个要素。

2、计算做功的公式。

3、功的单位。

二、激发学习动机:1. 观看多媒体视频:风暴的肆虐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场景?学生回答:看到龙卷风吹倒了房屋,拔起了大树,掀翻了路边的车辆……教师提问:这其中又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学生回答:龙卷风是运动的,龙卷风具有很大的能量,龙卷风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1节 机械能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1节 机械能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机械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体具有能的标志。

2、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常识性了解水能风能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恰当的视频、图片及直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2、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动能演示器,滚摆,盛水圆筒、带孔的乒乓球、注射器、塑料托盘(共20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播放视频并提问:1、急驰的汽车、汹涌的海水、猛烈的飓风,它们对周围的物体造成什么影响?得出能的标志。

2、三者还有什么共性?得出动能的概念。

二、展示图片并提问:1、静止的物体还具有能吗?2、如果观缆车、花盆、重锤都在地面上,它们还具有能吗?得出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出课题。

三、举例: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常见的形式,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机械能的第三种形式:弹性势能。

练习:说说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1、马路上正在行驶的汽车。

2、长在树上的苹果。

3、正在从飞机上空降的救援物资。

探究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一、情景创设:问:能量有大小,动能也一样,马路上急驰的汽车撞到人,非死既伤;可玩具小汽车即使撞到人,也没什么事。

就是因为它们的动能不同,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二、引导猜想三、演示实验1、介绍器材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运用控制变量法:改变哪个物理量?怎么改变?控制哪个物理量相同?怎么控制?测量哪个物理量?怎么测量?3、演示4、总结结论四、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0.1《机械能》同步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0.1《机械能》同步教案

一、机械能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用动画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及其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列举实例、视频动画与教师演示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设计探究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自主设计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

2.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观看多媒体视频,设问引入新课二、新课观看视频并分析,找出共性1、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2、(1)动能的概念: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教师提问:关于动能你能提出一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吗?学生回答:动能大小各不相同,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观看视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教师强调,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并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教师扔出兵乓球落地又弹起,请同学们思考,除了动能还能哪些形式的机械能. 学生回答: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3、(1)重力势能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且有的能(2)请各小组合作设计探究实验,汇报实验成果结论: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10.1机械能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10.1机械能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滚摆的运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机械能的变化。通过动画演示滚摆的上升和下降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结合生活实例,如滑梯、电梯等,让学生思考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滚摆实验,观察和记录滚摆的运动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滚摆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机械能的知识解释现象。如滑梯、电梯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注重知识掌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滚摆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滚摆的上升和下降过程。提问:“你们观察到滚摆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2.结合生活实例,如滑梯、电梯等,让学生思考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例子,来说明机械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并能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4.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机械能的变化,提高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学会从问题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3.采用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北师大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

北师大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教案10.1《机械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知道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 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 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自主设计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

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 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教学仪器】(一)多媒体教室:配备高亮度投影机及师、生用电脑、实验展示台(二)分组实验器材(每组):乒乓球三个、橡皮筋三根、沙子一盆、自制四脚桌一个、海绵一块、自制滑轨一组、纸盒一只、大、小钩码、铜、铝圆柱体及小木块个一个(三)多媒体网页课件,课件网址:/wuli/(四)校园网BBS系统+投票系统【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观看多媒体视频:(1).风暴的肆虐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场景?学生回答:看到龙卷风吹倒了房屋,拔起了大树,掀翻了路边的车辆……教师提问:这其中又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学生回答:龙卷风是运动的,龙卷风具有很大的能量,龙卷风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

(2).刘翔110米栏的冲刺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是刘翔在奥运会110栏比赛中奋力冲刺,勇夺金牌的场景。

教师评述:对!刘翔用他的速度征服了全世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里你又能发现哪些物理知识呢?学生回答:刘翔也是运动的,具有动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一节 机械能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一节 机械能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

《机械能》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3、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决定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2、人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什么会越来越快?二、讲授新课(一)、能量: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它就有能量,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越大,对其他物体做的功就越多。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被举高的物体也都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它们分别具有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势能)。

(二)、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设计实验:实验应采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选用那些实验器材?通过观察什么现象而知道物体的动能大小?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做功越多,即小车具有的动能越大。

(活动1)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动能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条件: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①、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大小是否相同?②、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是否相同?现象: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距离远,对木块做功多,小车具有的动能大。

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 10.1机械能 教案

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 10.1机械能 教案

机械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体具有能的标志。

2、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常识性了解水能风能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恰当的视频、图片及直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2、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动能演示器,滚摆,盛水圆筒、带孔的乒乓球、注射器、塑料托盘(共20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播放视频并提问:1、急驰的汽车、汹涌的海水、猛烈的飓风,它们对周围的物体造成什么影响?得出能的标志。

2、三者还有什么共性?得出动能的概念。

二、展示图片并提问:1、静止的物体还具有能吗?2、如果观缆车、花盆、重锤都在地面上,它们还具有能吗?得出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出课题。

三、举例: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常见的形式,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机械能的第三种形式:弹性势能。

练习:说说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1、马路上正在行驶的汽车。

2、长在树上的苹果。

3、正在从飞机上空降的救援物资。

探究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一、情景创设:问:能量有大小,动能也一样,马路上急驰的汽车撞到人,非死既伤;可玩具小汽车即使撞到人,也没什么事。

就是因为它们的动能不同,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二、引导猜想三、演示实验1、介绍器材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运用控制变量法:改变哪个物理量?怎么改变?控制哪个物理量相同?怎么控制?测量哪个物理量?怎么测量?3、演示4、总结结论四、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

2019-2020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0.1机械能教案

2019-2020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0.1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功的知识基础上对能的概念的学习,也为后面内能、电能等形式的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在八年级的教材中已经出现,有关它们的一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

因此本节教材从学生前面没有接触过的“公路限速”和“滑板下滑”两个事例提出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揭示了本节要研究的内容——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

2.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知道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习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掌握简单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总结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有关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2. 通过学习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的知识,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和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铁球、木块、斜面、刻度尺、四方登、大小不同的砝码、单摆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提问:做功的两个要素。

2、计算做功的公式。

3、功的单位。

二、激发学习动机:1. 观看多媒体视频:风暴的肆虐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场景?学生回答:看到龙卷风吹倒了房屋,拔起了大树,掀翻了路边的车辆……教师提问:这其中又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学生回答:龙卷风是运动的,龙卷风具有很大的能量,龙卷风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01《机械能》WORD教案4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01《机械能》WORD教案4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01《机械能》WORD教案4教案主题:机械能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能够解决与机械能相关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教具:《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进行一个小实验:将一个弹簧按照指定位置放置到一个支架上,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从不同高度释放弹簧后的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不同高度释放弹簧后,弹簧会反弹的高度也不同?有没有什么物理原理可以解释这个现象?Step 2:学习新知1.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讲解教材中关于机械能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并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通过讲解教材中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Step 3:探究与实践1.进行一个小实验:将一颗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然后弹到一块垂直固定的弹簧上,观察小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分析。

2.引导学生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小球在自由落下和弹起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这种现象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Step 4:巩固与拓展1.让学生完成一些机械能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确保学生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否只限于弹簧的弹性变形?还有哪些其他实例可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释?Step 5:课堂总结1.对学生对机械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2.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Step 6: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的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推荐学习]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0.1《机械能》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推荐学习]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0.1《机械能》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机械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功的知识基础上对能的概念的学习,也为后面内能、电能等形式的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在八年级的教材中已经出现,有关它们的一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

因此本节教材从学生前面没有接触过的“公路限速”和“滑板下滑”两个事例提出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揭示了本节要研究的内容——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

2.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知道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习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掌握简单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总结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有关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2. 通过学习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的知识,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和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铁球、木块、斜面、刻度尺、四方登、大小不同的砝码、单摆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提问:做功的两个要素。

2、计算做功的公式。

3、功的单位。

二、激发学习动机:1. 观看多媒体视频:风暴的肆虐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场景?学生回答:看到龙卷风吹倒了房屋,拔起了大树,掀翻了路边的车辆……教师提问:这其中又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学生回答:龙卷风是运动的,龙卷风具有很大的能量,龙卷风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0.1《机械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0.1《机械能》教学设计

一、机械能【教学课题】机械能【教学背景】本课为九年级的第一课时,也能量知识的一个开端,做毕业班的学生有八年级学物理的基础,求知我探索欲也更加强烈。

虽然身为农村的孩子,学校的各方面条件不是很理想,但学生依然充满活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用动画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及其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列举实例、视频动画与教师演示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设计探究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自主设计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

2.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核心素养】通过对于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能的物理观念,通过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对于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学习,使学生更科学地认识生活中的现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教学过程】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机械能》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1节 机械能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1节 机械能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机械能》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3、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决定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2、人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什么会越来越快?二、讲授新课(一)、能量: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它就有能量,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越大,对其他物体做的功就越多。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被举高的物体也都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它们分别具有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势能)。

(二)、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设计实验:实验应采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选用那些实验器材?通过观察什么现象而知道物体的动能大小?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做功越多,即小车具有的动能越大。

(活动1)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动能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条件: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①、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大小是否相同?②、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是否相同?现象: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距离远,对木块做功多,小车具有的动能大。

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第十章第一节机械能教案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第十章第一节机械能教案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第十章第一节机械能教案教学内容第一节机械能设计者高艳课时 2 设计日期教材与学情分析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功的有关知识,引入本节课借助几个实验让学生从直观上去感受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加深了学生的认识,更激起学生探究"能"的热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突出了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借助形象思维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 通过探究,知道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问题。

过程与方法1. 经历自主设计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

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情感价值观1. 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 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解法。

教学仪器纸盒一只、大、小砝码各一个、沙,钢球及小木球各一个、单摆和滚摆。

板书设计一、机械能1、能量:简称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多。

2、动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②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这个物体的动能就越大。

3、势能:(1)、重力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②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能》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用动画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能: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2)知道什么是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机械能的学习,体会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
实验器材:动能演示器,滚摆,弓箭、重锤、细沙坑、、视频资料、PPT等。

故事导入(实验导入,建立能的初步概念)
真实故事:1962年11月在美国马里兰州上空,一架正在飞行的子爵号飞机正在飞行,迎面飞来一群天鹅,避开已来不及,相撞后飞机发生了坠毁,机上17人全部遇难。

问:小小的天鹅怎么会对飞机产生这么大的破坏力呢?(具有能量。


展示图片:行驶的汽车、流动的水和飞行的子弹具不具有能量?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运动)
展示图片:图一中的小球是由于运动对木块做功而具有了能。

图二中的重锤是由于被举高对木桩做功而具有了能。

图三中的弓是由于弹性形变对箭做功而具有了能。

观察对比:思考三者都能对外做功,但是做功(具有能)的原因相同吗?
总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表示物体具有了能量,简称能。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多,因此人们常用做功多少来衡量物体能量的大小。

新课讲授:
(一)动能
<1>提出问题: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对比前后两个实验,思考一下,钢球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具有的能量?怎样才能使木块被推的更远呢?
<2>学生分析得到动能是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影响动能的因素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怎样才能使木块被推的更远呢?)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如下图)
A、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会有什么不同现象?
B、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样高度滚下,会有什么不同现象?
<3>结论:(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动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多。

(二)重力势能
<1>提出问题:静止在高山上的石块它由于什么原因具有能量?如何使举高的铅球落到沙坑,砸出的坑更深?
<2>学生分析得到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如何使举高的铅球落到沙坑,砸出的坑更深?)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如下图)
A、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下落,会发生什么不同现象?
B、不同一小球从相同高度下落,会发生什么不同现象?
<3>总结:(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三)弹性势能
<1>提出问题:拉长的橡皮筋能将纸弹弹出,(演示)它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具有的能量?怎样才能使纸弹弹的更远?
<2>学生分析得到弹性势能的定义(给学生讲一下弹性形变)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怎样才能使纸弹弹的更远?)寻找方法。

为加深印象可补充一个实验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

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

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3>总结:(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四)机械能
<1>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板书:动能和势能的和称为机械能。

<2>做单摆和滚摆实验,学生确定滚摆(或单摆)在运动过程中何处动能最大,何处势能最大分析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可从它们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并让学生列举其它动、势能转化的例子。

<3>提出问题: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有什么规律?
<4>通过课本图10-7单摆实验进行探究,让单摆第一次由最高点滚下,上升后还能大体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再继续观察,单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

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5>总结:(1)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课堂小结
(1)知识:定义
动能
影响因素
能量机械能(相互转化,总量不变)(单位:焦J)定义
重力势能
势能影响因素
定义
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2)方法:控制变量法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