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管理基础教育
教育行业智能教学系统解决方案
教育行业智能教学系统解决方案第1章智能教学系统概述 (3)1.1 教育信息化背景 (3)1.2 智能教学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4)1.3 智能教学系统的发展趋势 (4)第2章教育行业需求分析 (4)2.1 基础教育需求 (4)2.2 高等教育需求 (5)2.3 职业教育需求 (5)2.4 终身教育需求 (5)第3章智能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 (6)3.1 人工智能技术 (6)3.1.1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6)3.1.2 机器学习技术 (6)3.1.3 智能推荐技术 (6)3.2 大数据分析技术 (6)3.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6)3.2.2 数据挖掘与分析 (6)3.2.3 数据可视化技术 (6)3.3 云计算技术 (7)3.3.1 云计算基础设施 (7)3.3.2 教育资源共享 (7)3.3.3 弹性计算与负载均衡 (7)3.4 物联网技术 (7)3.4.1 智能设备接入 (7)3.4.2 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7)3.4.3 智能环境构建 (7)第4章智能教学系统的架构设计 (7)4.1 系统总体架构 (7)4.1.1 基础设施层 (8)4.1.2 数据层 (8)4.1.3 服务层 (8)4.1.4 应用层 (8)4.1.5 展示层 (8)4.2 系统模块设计 (8)4.2.1 教学管理模块 (8)4.2.2 课程推荐模块 (8)4.2.3 学习辅导模块 (8)4.2.4 作业批改模块 (8)4.3 技术选型与集成 (9)4.3.1 数据存储技术 (9)4.3.2 机器学习技术 (9)4.3.4 云计算技术 (9)4.3.5 前端技术 (9)第5章教学资源库建设 (9)5.1 教学资源的分类与整理 (9)5.1.1 教学资源分类 (9)5.1.2 教学资源整理 (10)5.2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处理 (10)5.2.1 教学资源数字化 (10)5.2.2 教学资源格式统一 (10)5.2.3 教学资源标注 (10)5.3 教学资源的存储与管理 (10)5.3.1 教学资源存储 (10)5.3.2 教学资源备份 (10)5.3.3 教学资源管理 (10)第6章智能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1)6.1 课堂互动教学 (11)6.1.1 智能提问与回答 (11)6.1.2 小组合作学习 (11)6.1.3 课堂讨论与分享 (11)6.2 个性化教学策略 (11)6.2.1 学情分析 (11)6.2.2 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11)6.2.3 个性化教学资源推荐 (11)6.3 教学效果评估与优化 (11)6.3.1 教学效果实时监测 (12)6.3.2 教学反馈与改进 (12)6.3.3 教学质量评价 (12)第7章智能教学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12)7.1 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 (12)7.1.1 课程内容个性化定制 (12)7.1.2 教学策略智能化制定 (12)7.1.3 互动式教学资源开发 (12)7.2 在线教学管理与支持 (12)7.2.1 学习过程监控与评估 (12)7.2.2 教学资源管理 (13)7.2.3 在线互动与沟通 (13)7.3 智能辅导与答疑 (13)7.3.1 个性化辅导 (13)7.3.2 智能答疑 (13)7.3.3 学习路径推荐 (13)第8章智能教学系统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13)8.1 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13)8.1.1 评价指标 (13)8.2 学习者反馈与满意度调查 (14)8.2.1 调查内容 (14)8.2.2 调查方法 (14)8.3 系统功能评估与优化 (15)8.3.1 评估指标 (15)8.3.2 优化策略 (15)第9章智能教学系统的推广与普及 (15)9.1 政策支持与推广策略 (15)9.1.1 在智能教学系统推广中的角色 (15)9.1.2 制定智能教学系统推广的政策措施 (15)9.1.3 建立多元化推广渠道与合作模式 (15)9.1.4 设立智能教学系统推广基金 (15)9.2 师资培训与支持 (15)9.2.1 师资培训体系构建 (15)9.2.2 智能教学系统操作与教学技能培训 (15)9.2.3 建立师资交流平台,促进教学经验分享 (15)9.2.4 制定师资支持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15)9.3 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15)9.3.1 国内外智能教学系统成功案例介绍 (15)9.3.1.1 国内典型智能教学系统案例 (15)9.3.1.2 国外优秀智能教学系统案例 (16)9.3.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6)9.3.2.1 成功案例的关键因素 (16)9.3.2.2 从案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16)9.3.3 组织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智能教学系统应用 (16)9.3.3.1 开展区域性和全国性经验交流会议 (16)9.3.3.2 建立智能教学系统应用研究团体 (16)9.3.3.3 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在线交流与分享 (16)第10章智能教学系统的未来发展展望 (16)10.1 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16)10.2 教育模式的变革与突破 (16)10.3 教育公平与普惠的推进 (16)10.4 国际合作与交流前景 (16)第1章智能教学系统概述1.1 教育信息化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行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2022年基础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时代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深化改革,稳中求进,综合施策,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取得新成果。
2023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将驶入快车道,面临新的形势,肩负新的任务,迎接新的挑战。
为此对2023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十条建议。
建议一,推动“双减”政策实施的深化与突破。
新的一年中小学“双减”政策的实施要面对和破解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困难。
需要以法治+科学的思维、理念、机制,去攻克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和违规反弹等现象难题。
需要持续关注中小学生学校、家庭作业超量等隐形负担问题。
建议多方协同,精准施策,力争“双减”政策在应对多种复杂现实中不断深化实施,实现新的突破,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
建议二,强力推进课程标准的校本校本化落实。
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及实施,已成为第9次课程改革新的引领性战略工程。
如何使新的课程标准在基层中小学中得到校本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是新的一年教育管理、教育科研、中小学校必须用智慧性行动作答的艰巨课题。
建议在构建科学的指导引领机制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帮助中小学校构建切实可行的课标校本化实施的实践机制,充分发挥新课标在新课程、新课堂、新教学中的多种教育功能。
建议三,努力实现课后服务功能的回归。
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基本认可,但在实践中也渐渐暴露出应试化、简单化、功利化等弊端。
在新的一年,建议教育管理部— 1 —门、中小学重点要解决是课后服务功能回归到服务、育人、公益上来,真正实现课后服务教育化、多样化、课程化、活动化,探索建立政府政策性经费保障机制。
建议四,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劳育融合。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地位价值已从教育、法规、政策等层面得到确立,且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新的课程方案和学科阵类中。
在新的一年里,建议教育管理、科研、中小学应持续关注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在规范化实施中深度体现劳育结合的价值追求,防止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出现有课标无教学,有形式无内涵,有活动无教育及学校家庭相脱离等深层次问题。
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是一种将思维过程和结果以图形、图表等可视化形式展示出来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以下是一些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的示例:
1. 概念图:通过绘制概念图,将相关概念及其关系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2. 流程图:通过绘制流程图,将复杂的过程或算法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过程。
3. 思维导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主题及其相关的子主题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主题。
4. 数据图表:通过绘制数据图表,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5. 模型展示:通过制作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将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在实施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形式,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视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中南大学可视化平台辅助精准教学
文/李中旗 高士娟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爆发,根据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关于疫情期间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中南大学立即响应,紧急启动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以下简称可视化平台)三期扩容项目,并基于可视化平台开展网络教学。
自2月24日线上教学开课以来,平台日总访问量最高值超过149万人次(图1),日参与学习的师生总人数超过 2.4万人,总访问量超过5800万人次,实现了高并发、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成功保证了师生正常教学活动。
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守信网阵地,勇担战“疫”使命,积极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抗击疫情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服务学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考验着学校信息化的能力,但也激发了中南信网人使用信息化手段为战“疫”提供技术保障的决心。
三期建设快速启动可视化平台三期从出方案到项目上线仅用了两周时间,平台中的教学数据和师生信息齐全、安全,通过系统可以实时、全面、客观地记录教学过程,为教学决策和学习优化提供服务,辅助教师开展精准教学,辅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课程资源将沉淀为未来教学的宝贵财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疫情期间,全校师生的远程教学任务都要依靠可视化平台来完成,早上线一天,就能早日安排在线授课,不耽误教学进度。
针对这一情况,信息与网络中心迎难而上,开展技术攻关,对校内可视化平台制定了全面的扩容和升级计划。
并确定在充分利用已有服务器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经费投入,基于中南电教超融合架构,制定了可视化平台进行全面扩容和平滑升级的整体实施方案。
学校在疫情期间使用校内自建的可视化平台线上授课,学生访问人数约在26000人左右,加上教师访问,总用户人数接近30000人。
可视化平台要在峰值时段保证所有师生在线访问、文件下载的平稳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可以说,访问用户多,并发量大是三期建设中最大的一个难点。
为此,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加班加点与数十个厂家的技术团队进行需求分析和产品配置选型,第一时间制定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
视听教育 现代基础教育理论
视听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最早出现于美国。
指的是依据教育理论,运用多种媒体,充分发挥视听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具体而言,视听教育是指运用照片、图表、模型、标本、仪器、录音唱片、广播、电视、电影等视听手段进行教学、教育活动,以及直接由视听觉获得知识的教学活动。
如参观、旅行、表演、展览、实验、实习等都属于视听教育范围。
目录1视听教育2视听教育的初级阶段▪(一)视觉教学▪ (二)视听教学1视听教育编辑视听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教育信息传递的过程,借助视听辅助媒体,使学生迅速获得信息。
视听教育的渊源:在教育领域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形式主义和教学中的“言语主义”(Verbalism)的反感情绪。
克服学校教学中“言语主义”的弊病是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希望改革的一个方面。
夸美纽斯、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和杜威等人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这种改革的思想。
他们的思想可以看做是视听教育运动产生的渊源。
视听教育产生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技术现代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实用课程和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社会著名思想家对于各种思想的传播和推动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同时因为产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形成新的媒体技术手段。
综合来说,因素共为以下三点:1、工业现代化发展而引起的教育需要。
2、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推动。
3、新的技术手段的发明和应用。
2视听教育的初级阶段编辑(一)视觉教学由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各种新的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才形成“视觉教育”的思想。
而当时,主要的形式却是学校博物馆通过销售的形式来进行的。
此后电影的发明对视觉教学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18~1928年十年间,这场视觉教学运动标志着教育技术的发端。
(二)视听教学在之前纯视觉的教育媒体逐渐出现了有声的电影或广播录音技术,是原来的视觉教学概念逐渐扩展为视听教学阶段。
数据可视化-大纲
《数据可视化》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18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16 实验(上机)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方向)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图形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方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是为适应信息时代对大数据和商业智能人才的要求而开设的,既重视学生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又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本课程是系统设计、数据挖掘、软件开发、决策支持等领域人才培养方面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信息分析和应用能力,信息表达能力。
使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的一般原理和处理方法,能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
能够针对不同业务情景下的海量数据,洞察和分析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重要信息,并可视化展示为相关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数据可视化的基础理论和概念,针对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学习相应的可视化方法,并学习可视化综合应用及实用系统。
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可视化的基础理论和概念,视觉感知和视觉通道,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不同类型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可视化交互与评估,以及可视化软件与工具等。
其中,有关数据可视化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应细讲和精讲,而视觉感知和视觉通道则粗讲,重点是不同类型数据的可视化方法。
课程的难点在于数据变换方法和可视化编码方法,拟通过实验例子讲解与学生自己动手相结合方式进行讲授。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标,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解基本理论、概念和核心知识,讲授和讨论相结合领会知识要点,实验教学训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借助可视化软件工具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和具体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知识图谱构建技术框架研究——以高中数学必修二为例
基础教育课程知识图谱构建技术框架研究——以高中数学必修二为例摘要:基础教育知识图谱能体现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可视化方式向教师与学生反馈结构化知识,进行教学支架服务,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管理和教师教与学的设计。
本文从基础教育知识图谱构建的框架出发,分实体抽取和实体关系抽取两个角度研究知识图谱构建的技术路径,并生成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知识图谱。
关键词:知识图谱;实体抽取;实体关系抽取;基础教育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像、视频、互动软件等多媒体教学载体的应用,教学知识的表达有了越来越多图形化、生动化的展现方式。
随着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深入发展,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能够发现更深层次的知识联系。
知识图谱就是其中一种表达方式,知识图谱是结构化的语义知识库,用于以符号形式描述物理世界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实体间通过关系相互联结,构成网状的知识结构。
[1]通过本项目,一方面可以借助于知识图谱的编制来呈现和凸显学科发展的轨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知识图谱的分析来预测学科的发展方向。
1.2国内研究现状知识图谱的应用领域一般具有“新”或“热”的特征,旨在通过对目标领域的分析把握其发展态势。
因此,统计并梳理知识图谱应用领域的新关键词,可以窥见我国各时间段的研究重点及整体趋势。
(1)研究重点。
从关键词来看,我国知识图谱应用较多的是对某学科和某主题进行知识图谱分析。
如学科知识图谱:王琪等以1991-2009年间与“体育”相关的博士论文为数据,深入探讨了科学知识图谱在体育学科研究中的应用前景[2]。
如主题知识图谱:王晴用CitespaceⅢ分析2015年以前的“慕课”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当前我国“慕课”研究的热点集中在技术支持、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教学模式等问题[3]。
(2)整体趋势。
1.时代化。
通过观察知识图谱应用领域的相关关键词发现,从“数据挖掘”到“云计算”再到“慕课”,知识图谱的研究对象一直紧跟时代、与时俱进。
教育成果的可视化呈现 教师的教学数据分析与报告
教育成果的可视化呈现教师的教学数据分析与报告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教育的质量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产生的数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指导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
然而,教师的教学数据如果仅以数字或者文字的形式呈现,往往难以准确地传达其中的信息。
因此,教育界逐渐推崇将教师的教学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以提高数据的易读性和传达效果。
一、教学数据可视化的意义教师的教学数据包含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试卷成绩、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将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 提高数据的易读性:教师的教学数据通过图标、图表等可视化方式呈现,可以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数据更易于理解和分析。
2. 强化数据传达效果:可视化呈现不仅能够将数据以更生动、更具有说服力的方式传达给相关人员,还能够激发观众的兴趣,使其更加关注教育成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 促进数据分析和决策:通过对可视化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瓶颈、教师的教学优势和不足,并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案。
二、教师的教学数据可视化方式教师的教学数据可视化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呈现,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式:1. 图标和图表:通过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进步等信息。
这些图标和图表直观明了,能够一目了然地展示数据的趋势和差异,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思。
2. 云词图:通过将学生的作文、答案等文本信息进行云词图的生成,可以反映出学生在某个话题或者某方面的表达特点和重点。
教师可以通过云词图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为针对性教学提供参考。
3. 课堂实况录像:将教师的教学课堂录像进行剪辑和编辑,提取出关键时刻的视频片段,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这样的可视化方式可以使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掌握教学效果,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教育管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管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什么是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机构组织、管理和领导的学科,旨在提供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能够有效地运作。
教育管理学综合了教育、管理、领导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旨在培养专业人员来管理和改善教育机构的运作和研究环境。
教育管理学的重要性教育管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帮助教育机构实现高效运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成果。
通过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教育管理人员可以掌握有效的管理和领导技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教育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教育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方面:1. 教育组织与领导:了解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决策层级、领导风格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性。
2. 教育政策与规划:了解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以及如何进行教育规划和评估。
3. 教育法律与伦理:了解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以及如何在教育管理中遵守法律和伦理要求。
4. 教育预算与财务管理:了解教育机构的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的筹集、分配和监控。
5.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了解教育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管理。
6. 教育评估与质量管理:了解如何进行教育评估,以及如何管理和改进教育质量。
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教育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随着教育改革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和演变。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以下方面:1. 数据驱动的决策:教育管理人员将更多地利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进行教育决策和管理。
2. 个性化的研究:教育管理将致力于个性化研究的实施和支持,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潜力。
3. 国际化教育管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教育管理将更加关注跨国合作和国际交流。
4. 教育创新与技术整合:教育管理人员将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育技术和创新,以改进教育过程和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
通过学习和应用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教育管理人员可以为教育机构的有效运作和学生的成功做出重要贡献。
基础教育大数据分析及其应用探究
基础教育大数据分析及其应用探究一、大数据对基础教育的意义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以极高的速度生成和积累,这些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它们可以被用于预测、决策、规划和改进等方面。
基础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础。
而大数据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升教育功能,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服务。
首先,大数据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大量的教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教育问题和难点,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进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大数据分析可以为学生个性化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通过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兴趣爱好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教育管理提供用于决策的数据支撑,如学生管理、教师评估、学科设置、助学贷款等,实现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二、基础教育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基础教育大数据分析具有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其中最为常用的为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一种通过自动或半自动的方法,将隐藏在大数据中的有价值模式、趋势、关联性等进行发现和提取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数据挖掘在基础教育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数据挖掘中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数据分析的效果。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等多个环节。
其中,数据清洗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过滤,如去除重复记录、删除异常值等。
数据集成是指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以便于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变换则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和转换,以达到更好的数据分析效果。
通过不断的数据预处理,可以减少数据的噪音和冗余信息,从而更好地支持后续数据分析工作。
2.数据探索数据探索是通过对数据的探索和统计学分析,对数据的相关性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以了解数据中的隐藏信息和规律性。
数据探索包括数据可视化、统计学分析等多个环节。
生产车间安全使用工具安全生产
生产车间安全使用工具1、生产车间可视化管理有哪些工具可视化管理是指利用形象直观而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生产现场管理方法—可视化管理的内容1. 规章制度与工作标准公开化;生产任务与完成情况图表化;2. 与定置管理相结合,实现视觉显示信息标准化;3. 生产作业控制手段现象直观与使用方便化;4. 物品码放和运送数量标准化;现场人员着装标准化;5. 色彩的标准化管理等。
生产现场管理方法—可视化管理的六项原则1. 问题曝光可视化管理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让现场的问题能看得出来,现场应做到一旦检测到异常之处,生产线即能停止生产。
2. 接触事实可视化管理用以判定每件事是否在控制状态之下,并在异常发生时,即可发出警告信息。
当可视管理发挥功能时,现场每个人就能做好流程管理及现场改善,实现质量控制的目标。
3. 5M生产现场中,管理人员必须管理5个M,即人员(Manpower)、机器(Machines)、材料(Materials)、方法(Methods)、测量(Measurements)。
盈飞无限()任何与5M有关的异常问题,都必须以可视化呈现出来。
4. 5S当我们从事5S时会发现,5S之后管理就更容易可视化了。
位置良好的现场环境,有助于生产现场管理的可视化。
5. 公布标准将作业标准张贴在工作站的正前方,这些作业标准,不仅用来提醒作业员工作的正确做法,更重要的是使管理人员得以判定工作是否依据标准进行。
6. 设定目标可视化管理的最后一个原则是使改善的目标能够清晰化,改善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公司整体战略目标。
公司的长期和中期战略目标,以及年度方针,应以可视化方式展示给员工。
让员工了解到他们的改善活动与公司的经营策略紧密相关时,就会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可视化管理是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可视化管理的方法,企业可以将生产现场的各类信息及时传递给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以便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
数据可视化工程师: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展示培训ppt
社交媒体数据可视化通常使用网络图、时间序列图、词云和情感分析工具等,展示社交媒体上的用户互动、话题 传播和情感倾向。通过这些可视化工具,企业和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 销策略。
地理信息数据可视化
总结词
地理信息数据可视化通过地图、三维模型和交互式界面展示地理信息和相关数据,帮助政府机构、企 业和个人了解地理空间关系和变化。
能够编写清晰、详细的文档,帮助团 队成员理解可视化方案。
跨部门协作
能够与其他部门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 的沟通和协作。
项目管理与时间把控
能够合理安排项目进度,确保按时完 成可视化任务。
06
CATALOGUE
数据可视化工程师的职业发展
数据可视化工程师的就业前景
行业需求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可 视化成为各行业的重要需求,就
THANKS
感谢观看
政府领域
数据可视化在政府领域 中用于政策制定、城市
规划、交通管理等。
其他领域
数据可视化还应用于教 育、媒体、艺术等领域 ,如数据新闻、数据艺
术等。
02
CATALOGUE
数据处理基础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01
02
03
数据清洗
去除重复、无效或错误数 据,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转换
将数据从一种格式或结构 转换为另一种,以便于分 析和可视化。
业市场广阔。
薪资水平高
由于数据可视化工程师需要具备专 业技能和知识,其薪资水平相对较 高。
职业发展路径多样
数据可视化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不仅限于单一领域,可以在各行各 业中发展,如金融、科技、医疗等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数据可视化工程师
基础教育数据统计体系
基础教育数据统计体系一、概述基础教育数据统计体系是一套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基础教育领域数据的框架和工具。
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监测政策执行效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二、目标与原则2.1 目标1. 提高基础教育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2. 为教育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3. 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教育公平。
2.2 原则1. 全面性:确保数据涵盖基础教育的各个层面和环节。
2. 准确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误导决策。
3. 及时性:尽快收集、整理和发布数据,为决策提供及时支持。
4. 开放性:鼓励数据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三、统计指标与数据来源3.1 统计指标1. 学生基本情况:学生人数、学生结构(如性别、年龄、民族等)。
2. 教师基本情况:教师人数、教师结构(如职称、学历等)。
3. 学校基本情况:学校数量、学校类型、学校分布等。
4. 教育经费: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社会捐赠等。
5. 教育成果:学生成绩、升学率、就业率等。
6. 教育资源:教材、设备、网络等。
3.2 数据来源1. 教育部门及相关机构:如教育部、地方教育局等。
2. 学校:提供学生、教师、经费等数据。
3. 调查与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4. 公开资料:如年鉴、报告、学术论文等。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4.1 数据收集1. 定期收集:按照一定周期(如学期、学年等)进行数据收集。
2. 实时收集:针对特定事件或问题进行数据收集。
3. 多元数据源:结合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收集数据。
4.2 数据处理1. 数据清洗:去除无效、错误和重复数据。
2. 数据整合:将来自不同来源和格式的数据进行整合。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4. 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五、数据应用与发布5.1 数据应用1. 政策制定与评估:为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政策执行效果。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新趋势,特别是向智慧管理转型的路径与实践。
我们将先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然后重点分析智慧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优势,最后提出推动教育管理智慧化转型的策略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发展。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从早期的简单数据录入与查询,到如今的集成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教育管理信息化在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信息化程度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发达地区和优质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能够实现较为精细化的管理。
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由于资金、人才等资源的限制,教育管理信息化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管理的需求。
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着数据质量不高、信息孤岛等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录入不规范、信息更新不及时等原因,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同时,不同管理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与整合,形成了信息孤岛,限制了教育管理的整体效能。
教育管理信息化还面临着技术应用与管理理念脱节的问题。
一些学校虽然引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但在管理理念上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导致信息化应用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也是制约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消除信息孤岛;推动技术应用与管理理念的融合,培养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发展新趋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带动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为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教育部于2018年4月18日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计划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新变革,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模式变革,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此做了相应研究。
一、有效运用大数据,推动基础教育重大变革2018年5月3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北京拓思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6—2017)》在北京发布。
该书中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胡国友提到教育大数据的发展决定着基础教育的未来,是实现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同样指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模式。
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决策。
(一)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学方式发生了多方面变革,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工作更应该致力于满足个性化教育,探索教学新模式。
教育大数据是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的关键。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个性化教育变为了可能,我们可以持续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采集学习数据。
通过对教育基础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建立学习评价模型,以可视化的图表更直观地呈现学生学习情况,更鲜明地展现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教师及时做出有效的教学干预。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避免教师进行重复的人工统计,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得到全班所有学生的统计分析数据,了解每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每名学生的情况制订不同的计划,真正地实现个性化教育。
基础教育中的可视化教学
基础教育中的可视化教学是一种运用图像、图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通过可视化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以下将探讨基础教育中的可视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的可视化教学。
首先,可视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某些学科,如数学、物理等,存在较多的抽象概念和模型。
通过可视化教学,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图像或动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通过使用图表和示意图来说明数学方程或物理原理,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和物理概念。
其次,可视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讲述,而可视化教学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利用虚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实验和探究,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视化教学还可以通过互动式的教学工具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第三,可视化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节奏,有些学生更偏好视觉和图像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可视化教学,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数字化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第四,教师在可视化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需要善于运用各种可视化教学工具和技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像或动画。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可视化教学材料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要实施有效的可视化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教学工具和技术。
其次,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巧,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可视化教学技术。
信息可视化的理论基础
信息可视化的理论基础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多样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影响着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及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繁杂过量的信息渐渐困扰了人们对信息的选择与认知,信息可视化在此时便应运而生。
一、信息可视化的概念信息可视化作为新兴领域,融合了设计学、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以直观清晰的表现形式,有效地将复杂信息化繁为简,从而提高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帮助受众更好认知信息。
在面对信息量庞大的内容时,人们在认知时往往会遇到较大障碍,不能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导致信息认知受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式,抽象信息能够呈现出清晰的逻辑和信息层级,从而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由于信息具有抽象化特性,人们在处理信息时,一方面要看见信息,另一方面要读懂信息,利用信息可视化进行视觉化处理能够科学有效地认识信息的本质规律.视觉不同于其他感知觉,人类大脑对于视觉信息的处理有着极高的灵敏度,其在所有的感知觉中居于主导地位。
通过将大容量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后进行传播,一方面能够增强信息的可识性,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发现信息之间的本质规律及关联性.受众能够增加对信息的理解度,透过表面现象分析背后的信息价值,从而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
二、信息可视化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信息可视化就一直存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理性、科学地看待信息可视化。
在远古时代,人们在记录事件以及情感时往往利用壁画、石刻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传播。
如古巴比伦陶片地图是当代存在的最古老的地图,其主要以图形语言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记录。
由于壁画及石刻具有不稳定性及固定性的特征,只有在固定的地点才能够获取相应信息。
在当代,我们也可以从古时壁画、石刻中深刻感受其传达出的远古时代气息。
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文字的出现逐渐改变了原始的壁画、石刻等信息传播方式。
在人类信息历史上,文字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信息的传播具有了可移动化的特征。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数学思维与可视化
02
CHAPTER
数学思维概述
数学思维是指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和观念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义
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
特点
强化基础知识
训练逻辑思维
鼓励创新和探索
结合实际问题
01
02
03
04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前提,包括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
通过数学证明、推理、归纳等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如GeoGebra、Desmos等,提供强大的数学计算和图形绘制功能。
03
02
01
通过丰富多彩的可视化效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图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促进理解记忆
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习者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CHAPTER
可视化工具在数学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对比。
静态图表
动态图表
数学软件
如交互式图表、动画演示等,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过程。
教学效果
通过MATLAB的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应用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06
CHAPTER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积极性、注意力集中情况等,来评估教学效果。
课堂表现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视化管理基本内容
规章制度与工作标准公开化 生产任务与完成情况图表化 与定置管理相结合,实现视觉显示信息标准化 生产作业控制手段形象直观与使用方便化 物品码放和运送数量标准化 现场人员着装标准化 色彩的标准化管理
一般工厂可视化现状
工场可视化评价项目
项目
【目视化】
1 有没有生产进度板
可视化管理基础
可视化的误区
误区1 “看不见”坏消息
■往往好消息是不用可视化都会被“看见”的,重要的是坏消息、不太想让人知道的消息是否 也被“看见”。质量问题、事故、顾客投诉、库存、进度等 ■人天生就有最好不让别人知道坏消息的心理,所以若不采取措施就往往不太容易看见负面的 东西。就企业来说,如果能在问题发生的早期阶段及时发现,知道病症的严重性,就不会错过 在转危之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的时机。
内容所有人员都能容易
明白清楚明了
3点
除了左边内容、对于再发 防止也简单易懂地记载
2点
问题点及其対策、改善 的状况在现场有掲示
1点
掲示内容难懂、或者対 策、改善的状况难懂
0点
没有与问题点相关的掲示
例
项目5 问题点及其对策、改善的状况有没有在现场揭示出来。
除了左边内容、必要的
4点
内容所有人员都能容易
明白清楚明了
对解决问题的 “当事者意识”
条件一
不仅能完成日常工作,还能从”当事者“的角度出发 思考如何解决发生的各种问题。
现场力
条件二 现场的大部分 参与业务的人员都具备这样的 思想和能力。
全员理解、参 与的“组织能力”
雄心壮志所构建 的“竞争优势”
条件三 不满足于改善眼前的业务活动,还能 进一步考虑如何彻底地磨炼现场力。
生产的进度能看得见吗
2 有及时报告异常的制度吗
有没有设置报告异常的指示灯・警铃等
3 对应异常的行动迅速吗
发生异常时、设备・生产线会自动的停止吗。
4 管理项目被揭示出来了吗
生产性・品质情况等的推移有没有被揭示和及时更新。
5 有揭示问题对策的进展吗
问题点及其对策、改善的状况有没有在现场揭示出来
6 能边观察掲示物边进行讨论吗 「目视化」的资料揭示有没有变成形式的的东西
可视化管理基础教育
索引
可视化管理基础 可视化管理范畴 可视化管理要诀
可视化管理基础
经营的现场力(三要素)
远景 Why “我们公司为什么要生存”
目标
竞争战略
What “我们公司应该创造何种价值”
运营 [现场、现场力]
How “如何将既定的竞争战略执行下去” 问题多发环节
可视化管理基础
现场力三个条件
除了左边内容、必要的
4点
内容所有人员都能容易
明白清楚明了
3点
除了左边内容、对于再发 防止也简单易懂地记载
2点
问题点及其対策、改善 的状况在现场有掲示
1点
掲示内容难懂、或者対 策、改善的状况难懂
0点
没有与问题点相关的掲示
例
项目5 问题点及其对策、改善的状况有没有在现场揭示出来。
除了左边内容、必要的
4点
除了左边内容、还考 虑到提高发现力的制 度
3
即使发生异常生产还 是继续
发生异常时行动缓慢
发生异常时行动迅速
除了左边内容、管理 者还经常到现场巡视
除了左边内容、还考 虑到把异常的征兆目 视化
4
①有过期的掲示物。 ②有破烂的掲示物被 放置出来
发生了左边内容中其 中一项问题
没有①和②的情况。
除了左边的内容、有 简单易懂、一看就懂。 定期更新的规定、并
除了左边内容、使人 只看「一下」就能马 上掌握情报地来总结
除了左边内容还会在 资料前面进行活跃的 讨论
7
员工把发生不良上报 这样的制度没有
虽然有员工报告发生 的不良但在现场看不 到该记录
员工会报告发生的不 良、在现场有记录
除了左边内容、发生 不良时使报告能更容 易进行
考虑到全部员工品质 意识的提高这样的状 况随处见
事物 传达 说服 认识 判断 行动 沟通行动诱因
沟通交流的过程
可视化管理基础
丰田汽车的安灯显示屏
123456789
直行率:0.9876 时间:10:20
非常停止 满负荷 异常 终止
问题工位黄色显示; 音乐声报警。
一个节拍内未解决红色 显示,生产线停止。
6
公开问题
将发现问题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8
依靠团队解决问题
可视化管理基础
可视化管理特点
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大家都能看得见; 以公开、透明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使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看得见 ,借以推动自主管理及自主控制; 现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目视化方式,将自己的建议、成果、感想展示出来, 与领导、同事进行相互交流。
可视化管理基础
推行可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现场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视化管理基础
何为“问题” (应有的样子)理想的状态
标准/基准
现状
与理想状态的差距 高层次问题
与标准/基准的距离 一般层次的问题
可视化管理基础
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 + 判断
发现问题(事物)
看见
行动
可视力
确认
解决问题
可视化管理基础
诱发行动的过程
事物
看见
认识 判断 行动 可视力的行动诱因
②「差距」的可视化(业务计划/生产计划/品质目标等)
■要检查现场业务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只要将现状与标准、计划相对照就可以知道。若是 与基准、计划之间有差距就说明有问题,这时候可以利用图表等视觉表现手法识别异常— 这个被称为差距的可视化。
可视化管理范畴 目标:* * *; 实际: * * * 领导的事情, 和我有什么关系!
可视化管理范畴
经营可视化 智慧可视化
问题 可视化
状况可视化 顾客可视化
可视化管理范畴
「可视化」范畴1
【问题的可视化】
◆「所谓问题的可视化」是指及时地将在日常的企业活 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及问题等变成「可视」的。
① 「异常」的可视化
② 「差距」的可视化
③ 「迹象」的可视化 ④ 「真因」的可视化
误区2 不能在“组织”层面上看见
■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若只有当事人或者一部分有关人员知道,就不能称为可视化。 ■根据问题大小、严重程度,参与人员的数量和层次不同,但只要是参与解决问题的人员都能 够同样地“看见”问题—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说是实现了可视化。
可视化管理基础
误区3 不能及时看见
■如果消息不能被及时共享,那么即使所有参与的人都能知道好消息、坏消息,也谈不上实现 了可视化—是否具备及时性至关重要。 ■“可能谈不上及时,但总比看不见好吧”—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信息是有实效性的,失去 新鲜度的信息和腐烂的水果一样没有价值。若是坏消息,那么其新鲜度更为重要。
一眼即知的管理
可视化管理基础
你身边的可视化例:
红绿灯 人行横道斑马线 银行柜台 书城
可视化管理基础
工场可视化例
通道线 部门标示牌 产品看板 各种图表
可视化管理基础
可视化管理是一个注重有效沟通的全公司系统,目的在于:
沟通相关信 息,,
突出存在的 浪费..
采取整改措 施,,
用于达到这些目的的工具可被定义为“向可视范围内的所有人员传递信息 的任何形式的视觉信号或展示”。
不要认为「已经看到了」要想「没有看到」「还没有看到」,从那里开始「可 视化」。
可视化管理范畴
「可视化」范畴2
【状况的可视化】
◆状况的可视化是要将企业经营活动的实态可视化。若 搞不清楚企业活动的现状是怎样的,那就不要谈什么发 现问题、找出正确的对应措施之类了。 ◆若是没有准确把握公司内部的这些状况,就不可能正 确的决策。状况的可视化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之一。
统一:标准化,杜绝五花八门的杂乱现象; 简约:简单、易懂; 鲜明:各种视觉信号清晰、位置适宜; 实用:少花钱,多办事,讲究实效; 严格:严格遵守、执行,有错必纠。
最高才三 层啊?
可视化管理基础
行进方向的标示
固定用脚标及相对位置
可视化管理基础
电源盒开关/化学品放置柜
1 2
上层、下层
3
合计两层
柜内摆 放共三层
7 9
可视化管理基础
可视化的基础是:
不论对方有没有自己去看的意识,都要创造出各种实施手段和使问题 “跳进眼睛里”的环境。 可视化不是“看”这个词,是指“当问题跳进眼睛里时会能动地采取 行动”接近于动物本能的人的行为。
请记住:即使不想看,处在当前的环境下都不得不看 --创造出这样的环境才是真正的可视化。
全员应该把握的数值也要做到「可视化」
不仅仅要用图表揭示当天的产量和达成率,而且要将半成品的在库 量、不良发生状况、人均生产性、平均1小时的生产性这种
可视化管理范畴
③「迹象」的可视化(紧急停止灯等)
■在异常或者差距显示出来之前,抓住异常发生的蛛丝马迹(迹象),才能进行事前控制 ,这个就是迹象的可视化。虽然这个时候看见的不是现象本身,但是能够及时发现迹象并 能立即上报将对解决问题本身有很大帮助。
3点
除了左边内容、对于再发 防止也简单易懂地记载
2点
问题点及其対策、改善 的状况在现场有掲示
1点
掲示内容难懂、或者対 策、改善的状况难懂
0点
没有与问题点相关的掲示
可视化管理范畴
⑤「効果」的可视化(实绩评价表/对策评价表等)
■将问题可视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既然采取了各种方法进行了各种尝试,就应该 验证其效果如何。若是无法定性、定量地测量,就不可以说问题已经解决了多少之类的 话。 ■要形成学习型组织,不能做完了就了事,必须进行效果测定,将其结果可视化是极其 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