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练: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高效整合第26讲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练: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高效整合第26讲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探索失误 (1)表现 ① “ 总 路 线 ” : 1958 年 中 共 八 大 二 次 会 议 提 出 “ 鼓 足 干 劲 , 力 争 上 游 , __多__快___好__省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 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___一__大__二__公___”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超越了 生产力发展水平。 (2)影响: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 难。
20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的实践
第1轮 ·历史
5年考题 2018·全国卷Ⅰ·31 2017·全国卷Ⅱ·41
2016·全国卷Ⅱ·31
2015·全国卷Ⅰ·31 2014·全国卷Ⅰ·31 2014·全国卷Ⅱ·31
命题角度 1953年采矿图——“一五”计划中的工业建设 “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一五”的特 点和意义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投资政策——“一五” 计划的特点 “一五”计划工业化工业增长速度——“一 五”计划的背景 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一五”计划的特点 粮食的统购统销——“一五”计划的特点
没有做到“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 察”,1953年是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起始之年,工业 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刚刚开始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 D对:材料反映了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深山开采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A错: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B 错:“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与 题干时间不符。

《毛概》课程标准

《毛概》课程标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120194;120195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类型: 公共课适用专业:普通高职各专业总学时:72 讲课学时:60 社会实践学时:12学分:3先修课程: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

它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

二、课程定位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研究理论问题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本”,研究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适合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突出实用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力求使内容切合学生实际需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并能切实地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以指导和帮助。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总体设计原则突出本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不仅帮助学生把握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总体上把课程设计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

2.课程设置依据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是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我国高等教育本质特征,旨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单元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1. 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本质特征。

2. 国家的根本任务: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3. 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

单元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践经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民主法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有序。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个阶段,迈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

单元三:1. :中国于2017年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典之一。

单元四:国家的组织和职能1. 国家组织: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 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四个方面。

单元五:党的组织1. 党的基本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包括党支部和党小组两个层级。

2. 党的干部:党的干部是党的重要战斗力量,担负着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要责任。

单元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

2.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代表由选举产生。

单元七:政协制度1. 政协的性质和地位:政协是我国的重要政治组织,属于统一战线中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共同政治组织。

2. 政协的组织和职能:政协的最高机关是全国政协,负责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职能。

单元八:民主与法治1. 民主的基本要素: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的政治义务和公民的政治参与。

2. 法治的基本要求:法治的基本要求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执法必须公正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有的一条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特殊国情和时代要求的产物。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制度并且延续至今的国家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在充分吸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一条道路。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中国特殊国情和时代要求的产物。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拥有广阔的国土和多样的民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形势和时代要求,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条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和探索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和探索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结果,是中国特有的一条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必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教版历史漫画

人教版历史漫画

目录(人教课标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考点2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制度考点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点2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第三单元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点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点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胜利第四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考点2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第五单元祖国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1祖国统一大业考点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六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1 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2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必修二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考点2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考点2 两次工业革命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考点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单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2 改革开放第十一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考点1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2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第十二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考点2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必修三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单元提升检测(十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1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考点2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单元提升检测(十四)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提升检测(十五)第十六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考点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单元提升检测(十六)第十七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点1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考点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单元提升检测(十七)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1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考点2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单元提升检测(十八)选修部分第十九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考点1 梭伦改革考点2 商鞅变法考点3 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点4 王安石变法考点5 欧洲宗教改革考点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考点7 俄国农奴制改革考点8日本明治维新考点9戊戌变法第二十单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2)考点1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考点2 英、法、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考点3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考点4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3)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考点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考点3 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4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考点5 峰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考点6 和平与发展第二十二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考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考点2 东西方的先哲考点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考点4 “亚洲觉醒”的先驱考点5 无产阶级革命家考点6 杰出的科学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知识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知识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知识结构在中国这片广袤而深厚的土地上,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犹如一条熠熠生辉的金光大道,贯穿古今,通向未来。

这条道路上,融汇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也承载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它是中国人民用智慧与汗水浇筑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发展路径。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特色”二字便揭示了其核心要义——立足国情,彰显民族性。

我们既不盲目照搬他国模式,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之路。

这条路,犹如黄河长江,源远流长,包容并蓄,既有深沉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有生机勃发的时代活力。

在这条道路上,“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根本方向和价值追求。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同时,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走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不断摸索前行,一步一个脚印,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从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战略布局,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每一项举措都凝聚着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不懈奋斗,每一段历程都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生命力。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构建与发展,始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开,我们秉持和平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胸怀。

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为中国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世界的发展进步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国民党叛
变革命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空想社
会主义
《共产党
宣言》
巴黎
公社
十月
革命
抨击资本主义弊端;提出一些美妙设想
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
1871年3月28日建立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政权等措施
第十一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两极格局形成的
主要原因。②世
界多极化趋势的
根源在于世界经
济力量结构的多
极化发展趋势。
③新的国际格局
的形成需要一个
长期复杂的过
程,但多极化不
可逆转。④多极
化既带来了机
遇,也带来了挑
战。
50年代
后期至
80年代
末90年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第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二)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第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二)

材料二
探究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 成什么危害? 提示:(1)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 (2)重工业畸形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4)导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是 大搞平均主义。具体表现为:(1)规模大;(2)公有化程度高; (3)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4)组织军事化、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间的关系 1.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存 的路线,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之间相互联系, 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社会主义工
业化是“主体”,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是“两翼”,两者相互
问题2:“一五”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其原因 是什么? 提示:(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
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
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支援,具有独特
的优势。
3.“一五”计划完全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 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 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 一。
4.“一五”计划是完全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
骤。考虑到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一五”计划只是强调五年 期间为改造和建设准备初步基础。实施的结果则是“一五”计 划提前完成了总路线规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超额完成了 预定的工业化建设指标。

高中历史专题时间轴大框架

高中历史专题时间轴大框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一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专题目录

高考历史专题目录

高考历史专题目录
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2
第九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
第十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经济机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四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十六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趋势
必修3
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八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九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第二十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十二单元20世界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二十三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二十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艺术
选修部分
第二十五单元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第二十六单元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二十七单元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十八单元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一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知识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知识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知识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探索出的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这条道路,既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守,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结晶。

它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显著的实践成效,赢得了全球的瞩目。

回首过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中国以其特有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勇敢地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改革的锐气与开放的胸怀,让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道路的又一重要内涵。

我们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我们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让公平正义如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道路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公正。

展望未来,中国道路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将坚定信念,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引领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行。

中国道路的成功,不仅在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在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感提升。

它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方案。

2023版中职中国历史教材目录

2023版中职中国历史教材目录

2023版中职中国历史教材目录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第2课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第二单元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5课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6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四单元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第8课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第9课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第六单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第12课明朝的兴亡第13课清朝中期的兴盛与危机第14课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第七单元晚清的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第15课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16课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第八单元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第17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九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9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20课国民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第21课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十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第23课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二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7课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8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第29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十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第30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第31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2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微课堂19主观题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2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微课堂19主观题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微课堂19 主观题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2020·山东卷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读懂中国,从根本上说,必须读懂中国人的价值观。

有人来不及道别,留给孩子一个背影;有人顾不得疲惫,收拾包裹奔赴一线……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顾大局,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安危融为一体。

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大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形成这种一呼百应的协同力,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信息①在于中国人骨子里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信息②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孕育了集体主义价值观。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贯穿东西,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中国人同风共雨、守望相助,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驯服江河,耕耘收获,生生不息。

一部中国历史,印刻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而信息③每一次前进都是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凝练和升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人骨子里有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即时应用——高考这样训练与巩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家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要把家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信息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诗礼传家、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勤俭持家、敬老爱幼、明事知礼、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如果家庭没有正气,没有原则,就很容易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

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往往是作风的一种反映。

当前一些青少年行为失范的背后,也往往有家风、家教的因素。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文明建设都是不可替代的。

信息②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经验的总结。

这条道路的形成,既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表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义还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等。

这些核心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灵魂和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29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29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1.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身影在哪里?不能说这一百多年中国没有文化创造和积累,但与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相比,与同时期世界文化的蔚为大观相比,我们的分量确实还不够重。

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我们应该()①在实践基础上创新,努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③增强民族自信,全面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④作出正确选择,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先进文化的开拓者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文化在创新中得以发展,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④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没有直接关系,②不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要“扬弃”,③中“全面继承和发扬”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答案:B2.当前,一些地方的“美好乡村”建设,比较注重文化硬件设施,如文化墙、活动广场、体育设施等。

但文化软件建设投入不够,比如先进文化素材的挖掘整理、好人好事的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的培训引导等。

之所以要重视文化软件建设,是因为()①先进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③可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④有利于挖掘和弘扬生活中的优秀文化,增强人民理想信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材料未强调“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①不符合题意;“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的说法夸大了文化软件建设的作用,③错误。

故选C。

答案:C3.近年来,江西婺源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建设文明城乡、开展文明工程、筑牢文明机制,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出“文公阙里文明盛,文明花开乡村美”的喜人局面。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①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能促进当代中国的改革和发展④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②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④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①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提出 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 问题,并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③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到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单元知识结构线索
50年代初的恢复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50年代中的发展
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的曲折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 全会关于改 革开放的决 策
生产关系 调整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国民经 济的劫难 ⑴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第三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1978年 以来
⑵经济体制改革
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⑸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 发展(1949——1976年)
1.必要性与可能性(条件): 我国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必要性) ①新中国成立,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前提) ②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 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 (可能性) 条件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953—1957年)
2.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1)时间:1953年提出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

高中三年级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高中三年级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高中三年级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也是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积极推行的课程之一。

在高中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将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实践和发展历程,掌握其核心要义,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和深入思考,在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确立起来,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以中国实际出发,秉持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坚持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旨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对外开放,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建设和发展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国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高中三年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高中三年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课程设置需要贯穿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和形成历程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0年四川卷)18.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

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②项只是图8所述的“现象”,而并非“积极作用”。

2.(10年上海历史卷)25.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
A. 推行了土地改革
B.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第6分册第18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容。

题干的材料在课文小字中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体现为一五计划。

3.(10年安徽卷)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

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②,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③。

4.(10年天津卷)9.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答案】D
【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

分析:理解“单位GDP能耗”即可解答。

5.(10年山东卷)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1953—1958年,我国通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但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呈下降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B;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年由于“左” 倾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暖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C;1970—1975年,文革期间,文革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但通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国民经济呈现复苏和迅速回升的状况,故这一时期应为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1979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农村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就呈现出了逐步发展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也就基本呈现上升的态势,故这一时期应为D。

6.(10年全国卷2)19.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 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

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答案】A
【解析】注意选项中的用词,“根本”、“调整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恢复经济中,到1952年,我国经济状况才取得根本好转,故B不正确;同样,到1952年才合理调整了工商业,C也不正确;而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也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我国刚刚建国,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为了实现、物价和经济的稳定为主,人民收入水平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故D错误。

正确答案为A。

7.(10年江苏卷)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答案】D
【解析】“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说明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也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故正确答案为D。

8.(10年山东卷)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通过歌谣中“洋烟袋”、“ 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讯工具,说明出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收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足板子毕业生”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学习新式文化了,说明文化教育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

故排除②。

9.(10年江苏卷)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答案】B
【解析】“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反映出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故正确答案为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