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 知识点集锦

合集下载

部编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知识点

《虽有嘉肴》知识点一、文学常识《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二、重点字词虽有佳肴虽:即使不知其旨也旨:味美然后能自强也自强:自我勉励教学相长长:推动,促进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三、通假字学学半:“学”同“xiào”,教导四、古今异义①虽有至道古:即使今:虽然②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用意,目的③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④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五、一词多义①学:学学半(xiào)(教导)学学半(xué)(学习)②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六、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所以,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5.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七、课文内容理解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以“嘉肴”“至道”作类比,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指出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4.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教学相长”这一中心,增强说服力。

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

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

20.《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一、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特殊字词句归纳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B、不知其旨也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长: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旨: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文言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其谓(此之)乎?三、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答:告诉了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开头运用类比手法,由“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引申到“即使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自然过渡到教与学的关系,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证据。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来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虽有佳肴知识梳理及习题

虽有佳肴知识梳理及习题

《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1.划分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2.本文阐明的道理:重视实践,在教和学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3.文章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答:用“佳肴”作喻,由浅入深,引出要论证的道理。

4.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5.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6.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7.艺术特色: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

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

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8.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礼记》二则 知识点超全笔记 练习题含答案版

《礼记》二则 知识点超全笔记 练习题含答案版

《礼记》二则笔记一、虽有嘉肴(一)文学常识《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的一段。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二)单字译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美味的肉食不味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困惑自我反思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自我勉励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同“敩”,教导表示推测《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一字多义“学”同“敩”,教导其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学习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四)通假字:学学半:通"敩"(xiao)",教导。

(五)课文背诵本文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六)课文问题1.《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①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③最后引用《兑命》“学学半”进一步补充论证。

二、大道之行也(一)单字译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施行是公共的推举培养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虽有嘉肴》《礼记·学记》〔两汉〕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释: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能知其旨(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3、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长:古义:促进。

虽有嘉肴 礼记课文解析

虽有嘉肴 礼记课文解析

《虽有嘉肴》《礼记》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3、《虽有嘉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阐明了教与学关系的句子是:教学相长也。

4、《虽有嘉肴》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道理的句子:学学半。

5、《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观点,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6、《虽有嘉肴》中,说明通过学习可以“知道自己不足”的句子是:学然后知不足。

7、《虽有嘉肴》中,说明通过教别人可以“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的句子是: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知识讲解共26页

《虽有嘉肴》知识讲解共26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虽有嘉肴》知识讲解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虽有嘉肴 知识梳理

虽有嘉肴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结构导图】
【中心概括】 文章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以生活中常见
的事物为喻,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观点——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 相成的,即“教学相长”。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标“▲”为通假字或词类活用现象)
1.课下注释重点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 (5)教学相长.也 (6)学学半
是故:_所__以___ 强:_勉__励___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1.文中“教”与“学”之间存在怎样的辩证关系? 【答】①教和学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教才有学,二者相互依 存。②“教学相长”中,“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 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 相促进的。既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体验,了解自己的不足, 并自我反省;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 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不 知 其 善 也 。 ①// 是 故 学 然 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

旨:_味__美___ 至道:_最__好__的__道__理___ 困:_困__惑___ 自反:_自__我__反__思___ 长:_推__动__、__促__进___ 学:__同__“__敩__”__,__教__导__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2.非课下注释重点字词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然后能自强.也 3.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古今义义::意_味__义美___

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

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

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20.《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一、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特殊字词句归纳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B、不知其旨也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长: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旨: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文言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其谓(此之)乎?三、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答:告诉了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开头运用类比手法,由“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引申到“即使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自然过渡到教与学的关系,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证据。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来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2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虽有嘉肴词句

虽有嘉肴词句

虽有嘉肴
一、相关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
2、《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是以前各种
的选集。

相传为的编撰。

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

二、重点词
1、虽有嘉肴虽嘉肴嘉肴
2、弗食食
3、不知其旨也。


4、虽有至道,弗学,至道
5、不知其善也。


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
7、教然后知困。


8、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反
9、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
10、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长
11、《兑命》曰:“学学办。

”学
12、其此之谓乎?其
三、翻译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教学相长也。

6、《兑命》曰:“学学半。


7、其此之谓乎?。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文学常识】1.《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又叫《小戴礼记》。

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2.《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内容。

【字词积累】1.字音: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yuè命学xiào学半教学相长zhǎng2.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学学半(学,通“敩”,教导。

)3.古今异义:虽有至道(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能知其旨也(旨: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困惑,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长: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4.一词多义:①学:学学半(同“敩”音xiào,教导);学学半(向别人学习)②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③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理解);不知其善也(知道)5.特殊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宾语“之”前置)6.文言句子翻译: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知识点复习

虽有嘉肴知识点复习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一、注音嘉肴(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二、划分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三、重点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重点字词解释:【虽】即使。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食】吃。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反】反省。

【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长】促进推测语气。

【学(xiào)学半】教学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它的五、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人教版八下22.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22.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考试时间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新星城西学校2018-2019学年度初二语文练习二十三 《虽有嘉肴》 知识点整理 2019-4-29 一、【原文】 虽有嘉肴,弗f ú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ji āo 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知困,然后能自强.qi áng 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yuè命》曰学.(xi ...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ji āo 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yuè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三、【注释】 ①本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r ú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zuàn 的。

②嘉肴:嘉:美好。

肴:带骨头的肉。

③旨:味美。

④至道:最好的道理。

⑤困:困惑。

⑥自反:自我反思。

⑦自强:自我勉励。

⑧善:好。

⑨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学(xiào):同“敩”,教导。

⑩其:表示推测。

11. 是故:因此,所以。

12.《兑.命》yuè,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四、出自本文的成语:教学相长、 五、问答: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佳肴》译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佳肴》译文及知识点

一、《虽有嘉肴》参考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知识点1、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同意。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以“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品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3、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课后练习四)(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4、通假字《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5、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6、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虽有嘉肴总结知识点

虽有嘉肴总结知识点

虽有嘉肴总结知识点椒盐小龙虾:这道菜是以小龙虾为主料,配以椒盐调味,烧制而成。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用盐水浸泡小龙虾,然后将小龙虾沥干水分,用盐、胡椒粉、鸡精、味精、淀粉拌匀后下锅爆炒。

在炒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以保证小龙虾熟透而不柴。

红烧肉:红烧肉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但是做出来的味道非常美味。

首先,需要将肉切块后用葱姜蒜爆香,然后加入适量的酱油、料酒、糖、盐、八角等调料炖煮。

在炖煮的过程中,要注意火候和水分控制,以确保肉质酥烂而不柴的口感。

宫保鸡丁:宫保鸡丁是一道以鸡肉为主料,配以花生、辣椒、葱姜爆炒而成的传统川菜。

制作宫保鸡丁时,要注意火候掌握,使鸡肉变得酥嫩可口,花生略带焦香,口味鲜香微辣,甜中带酸,是一道别具风味的美味佳肴。

清蒸鲈鱼:清蒸鲈鱼是一道简单而又美味的菜肴。

制作过程中,需要将鲈鱼去鳞去内脏后切段,用盐腌制一段时间后,上锅蒸熟。

在蒸的过程中,要注意火候和时间控制,以确保鱼肉鲜嫩可口。

蒸熟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淋上葱姜、清油、酱油、料酒等调料,提升口感。

西红柿炒鸡蛋:这是一道家常菜,制作简单,口感鲜美。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西红柿切块,鸡蛋打散备用。

炒制时,要先将鸡蛋炒熟后取出备用,然后将西红柿下锅炒制出汁,再将炒熟的鸡蛋倒入,炒匀即可。

这道菜口感鲜嫩,色泽诱人,适合全家人品尝。

叉烧酱:叉烧酱是一种常见的调料,味道鲜美。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猪肉切片,用料酒、盐、糖、酱油腌渍一段时间后,上锅蒸熟。

蒸熟后,将腌渍好的猪肉切成片状,再放入锅中炒熟。

最后加入酱油、糖、料酒、味精等调料炖煮出汁,即可制作出口感鲜嫩可口的叉烧酱。

蒸排骨:蒸排骨是一道简单而又美味的家常菜。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排骨切段,用盐、胡椒粉、料酒腌制一段时间后,上锅蒸熟。

蒸熟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淋上蒜蓉、蚝油、酱油等调料,提升口感。

糖醋小排:这是一道甜酸可口的小吃。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排骨切段,用盐、胡椒粉、料酒腌制一段时间后,上锅煎炸至金黄酥脆。

虽有嘉肴知识点

虽有嘉肴知识点

《虽有嘉肴》知识点一、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重点字词解释1、虽有嘉肴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吃;旨:甘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几点;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强:自我勉励。

6、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长:促进;其:推测语气;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学半:向别人学习三、文言现象整理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4、一词多义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虽有嘉肴讲解

虽有嘉肴讲解
知识盘点 好题精练
知识盘点
一、文学文化常识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二、统编课下注释 1. 不知其旨也 2. 虽有至道 3. 教然后知困 4. 然后能自反也 5. 故曰:教学相长也 6. 学学半
旨:__味__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道:最__好__的__道__理__________________ 困:__困__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反:自__我__反__思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长:互__相__推__动__、__互__相__促__进__________ 学:__“__学__”__同__“__敩__(_x_i_à_o_)_”__,__教__导__ 学:__学__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其他常考实词 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 然后能自强也 四、一词多义
教然后知困 困
困于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故:___所__以__________ 强:_____勉__励__________
____困__惑______________ ____忧__困______________
五、重点句子翻译 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019福建,2018湖北恩施州)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课下注释;宾语前置“其谓此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六、思考探究
统编教材、教参设问
1. (教材思考探究)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 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 “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 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 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 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2022年部编版语文《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 (附详解)

2022年部编版语文《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 (附详解)

《虽有佳肴》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1.《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礼记》与《周礼》《仪礼》并称为“三礼〞。

2.“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文章朗读节奏划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三、课文内容概括。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四、字音字形嘉肴〔yáo 〕自强〔 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虽】虽然。

【嘉】美、善。

【肴】用鱼、肉做的菜。

【食】吃。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反】反省。

【自强】自我勉励。

【长】促进推测语气。

【学(xiào)学半】教学〔二〕通假字1、《兑.命》曰兑:通“说〞2、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三〕词类活用1、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味美〕2、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四〕一词多义。

1、学.学半〔音xiào,教〕2、学学.半〔向别人学习〕3、其.词之谓乎〔表推测。

大概,恐怕〕4、不知其.旨也〔它的〕〔五〕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5、然后..知缺乏〔古义:这样以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
一、作品介绍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礼记》与《周礼》《仪礼》并称为“三礼”。

二、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三、重点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①虽:即使
②嘉:好,美
③肴:用鱼、肉做的菜
④嘉肴:美味的菜
⑤弗:不
⑥食:品尝,吃
⑦旨:(味道)甘美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①至:达到极点
②至道:最好的道理
③善:好处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①是:这
②故:因此
③是故:所以
④困:不通,理解不了
【译文】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不通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①自反:反省自己
②反:反省
【译文】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能反省自
己;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①自强:自我勉励
②强:勉励
【译文】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能自我勉励。

故曰:教学/相长也。

(判断句,同时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①故:因此,所以
②长:促进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曰:“学/学半。


①兑:yuè,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②命:是《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

③学(第一个):xiào,教
【译文】《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句)
①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②……之谓:说的就是……吧
【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五、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六、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