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开发者看的关系型数据库设计

合集下载

数据库设计方案

数据库设计方案

数据库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数据库设计方案的模板,旨在帮助进行数据库设计的团队快速开始项目。

本方案涵盖了数据库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模型、表结构、索引、关系等。

2. 数据模型在设计数据库之前,需要明确数据模型的需求。

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

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关系型、文档型、图形型等。

在选择数据模型时,应考虑数据的复杂性、可扩展性和性能需求等因素。

3. 表结构根据数据模型的选择,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

每个表应包含与业务相关的字段,并且合理命名和组织这些字段。

需要考虑表之间的关系和依赖关系,以便能够有效地查询和操作数据。

4. 索引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需要为重要的字段和查询条件创建索引。

索引可以加快查询的速度,但也会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

在创建索引时,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查询频率进行权衡和决策。

5. 关系数据库中的表之间可以建立关系,以便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

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关系。

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根据业务逻辑和需求确定表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合适的关系类型进行实现。

6. 数据安全为了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需要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

这包括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和控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和脱敏处理,定期备份数据以及监控数据库的访问和活动等。

7. 性能优化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可以采取一些优化策略。

例如,合理使用索引、优化查询语句、合理设计表结构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来增加数据库的处理能力。

8. 总结数据库设计是任何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的管理和查询效率。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数据库设计方案模板,通过按照模板的步骤和原则进行设计,可以快速开始项目,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数据库设计文档模板

数据库设计文档模板

数据库设计文档模板一、引言。

数据库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扩展性。

本文档旨在为数据库设计人员提供一个规范的模板,以便他们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数据库设计工作,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维护性。

二、数据库设计概述。

1. 数据库设计目标,明确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和范围,例如解决哪些业务问题,满足哪些需求。

2. 数据库设计原则,介绍数据库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例如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等。

3. 数据库设计约束条件,列举数据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约束条件,例如数据安全性、性能要求、成本限制等。

三、数据库逻辑设计。

1. 数据库实体关系模型,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数据库的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模型,包括实体-关系图、实体属性及其约束。

2. 数据库范式分解,对设计的数据库进行范式分解,确保数据存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库索引设计,设计数据库的索引结构,提高数据库的检索性能。

四、数据库物理设计。

1.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包括表的字段、数据类型、约束条件等。

2.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实现数据库的业务逻辑。

3. 数据库性能优化,对数据库进行性能优化,包括索引优化、查询优化等。

五、数据库安全设计。

1. 数据库权限管理,设计数据库的权限管理策略,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

2. 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设计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库审计策略,设计数据库的审计策略,监控数据库的使用情况,保障数据的安全。

六、数据库设计实施。

1. 数据库设计实施计划,制定数据库设计的实施计划,安排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工作。

2. 数据库设计实施过程,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实施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阶段。

3. 数据库设计实施验收,对数据库设计进行验收,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七、数据库设计维护。

1. 数据库变更管理,管理数据库的变更,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原则与方法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原则与方法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原则与方法关系型数据库设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它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可以用于设计和优化关系型数据库模式。

本文将介绍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和一些常用的方法,以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数据库设计和优化。

第一原则:数据分离原则数据分离原则是指将不同的数据类型分开存储,不混杂在同一个表中。

这个原则主要是考虑到数据的规范性和易维护性。

每个数据类型都应该有自己的表,通过相关字段建立关联,并通过外键实现关系。

这种设计方式使数据库的结构更清晰、规范,也方便日后对数据更新和查询。

第二原则:范式设计原则范式设计原则是关系型数据库设计中的核心概念。

它主要是通过分解数据,将重复的数据避免在表中出现,减少冗余和更新异常。

范式的级别分为一到五级,分别用1NF、2NF、3NF、BCNF、4NF和5NF表示。

一般来说,我们在设计数据库时应尽可能遵循更高级别的范式,以减少数据冗余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第三原则:主键设计原则主键是一种唯一标识数据记录的方式,它在关系型数据库中非常重要。

主键的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求:1. 唯一性:每个记录的主键值是唯一的,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 稳定性:主键的值应该是稳定不变的,不能频繁修改。

3. 简洁性:主键的值应该是简洁的,便于查询和索引。

常见的主键类型包括自增主键,UUID,日期时间等。

第四原则:索引设计原则索引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起着加速查询和提高性能的作用。

但是过多或不恰当的索引设计可能会导致数据库性能下降。

索引的设计原则包括:1.覆盖索引:将索引包含需要查询的字段,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

2.唯一性:非重复且唯一的字段适合设计索引。

3.选择性:选择那些频繁被查询的字段。

4.大小:索引的大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占用过多磁盘空间。

第五原则:范围控制原则通过范围控制可以将数据库的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增长。

范围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数据量估算:在设计数据库时要对数据量进行预估,合理规划存储空间。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范文例子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范文例子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范文例子数据库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数据库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数据库概述、数据需求分析、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表设计、数据字典、数据库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

2. 数据库概述本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某公司的业务数据,包括客户信息、产品信息、订单信息、销售记录等。

数据库使用MySQL管理系统,采用关系数据库模型。

3. 数据需求分析3.1 数据需求3.1.1 客户信息需求- 客户基本信息:客户ID、姓名、性别、联系方式、邮箱、地址等。

- 客户订单:订单ID、订单日期、客户ID、产品ID、数量、金额等。

3.1.2 产品信息需求- 产品基本信息: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描述、单价等。

- 产品库存:产品ID、库存数量、最近更新日期等。

3.1.3 销售记录需求- 销售记录信息:销售记录ID、订单ID、销售日期、销售员ID、支付方式、总金额等。

3.2 数据需求分析结果根据上述需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数据实体和关系:- 客户表(Customer):客户ID、姓名、性别、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 产品表(Product):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描述、单价。

- 订单表(Order):订单ID、订单日期、客户ID。

- 订单详情表(OrderDetl):订单ID、产品ID、数量、金额。

- 销售记录表(SalesRecord):销售记录ID、订单ID、销售日期、销售员ID、支付方式、总金额。

4. 数据库结构设计4.1 概念设计根据数据需求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画出以下实体-关系图:(此处插入实体-关系图)4.2 逻辑设计根据概念设计,我们可以将每个实体转换为数据表,并定义表的属性和关系。

4.2.1 客户表(Customer)- 客户ID:主键,唯一标识客户。

- 姓名:客户姓名。

- 性别:客户性别。

- 联系方式:客户联系方式。

- 邮箱:客户邮箱。

- 地址:客户地址。

4.2.2 产品表(Product)- 产品ID:主键,唯一标识产品。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数据库设计是一个关键性的工作,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库设计不仅仅是确定数据的组织结构和存储方式,还要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档旨在对数据库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以确保开发人员在数据库实施阶段能够顺利进行。

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企业管理、教育、医疗等。

为了更好地支持业务需求,本项目决定设计一个全新的数据库,以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效率,并且能够满足未来的扩展需求。

三、数据库需求基于对业务流程和需求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数据库需求:1. 数据表设计数据库将包含多个数据表,每个数据表存储一类相关的数据。

表之间将通过关联关系进行链接,以实现数据的查询和联合操作。

2. 数据结构定义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每个数据表的字段及其数据类型。

在定义数据结构时,需考虑每个字段的长度、精度、约束条件等,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设计应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

合理的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有助于防止数据泄漏和非法访问。

4. 性能优化数据库设计应注意性能优化,包括索引的设计和优化、查询语句的优化、分区和分表等。

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处理能力。

5. 数据库扩展性数据库设计应具备较好的扩展性,能够适应业务的变化和增长。

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到数据库的可拓展性,以减少后续的修改和扩展工作。

四、数据库设计方案根据以上需求,我们提出如下数据库设计方案:1. 数据库结构设计我们将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作为数据库引擎,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组织。

对于不同的业务对象,我们将设计相应的数据表,并通过外键关联来实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查询。

2. 数据字段设计在设计数据字段时,我们将充分考虑业务需求和数据类型的特性。

每个字段将定义适当的数据类型、长度和约束条件,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范例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范例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范例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1.1 目的
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和解释所设计的数据库结构,以便开发人员能够理解并正确实现该数据库。

1.2 范围
此文档适用于所有参与此项目的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其他相关方。

2. 数据库概述
在这一章节中,请提供关于整个系统或应用程序使用到的数据表及其功能简介。

可以列出每个数据表名称,并对它们进行简要描述。

3. 实体-关系模型(ERM)
这里将展示一个完整且准确地表示了各种实体之间联系方式图形化呈现。

请包括主键、外键等重要信息。

4.物理模型
建立起基础上面那些抽象层次更高级别建议,因为我们已经有具备良好性质ERD.
5.标识符定义
定义不同类型用户/角色访问权限限制区分度.
6.存储过程
列出任何需要创建特定业务需求而编写SQL代码块部分
7 . 触发器
描述触摸点事件时候执行操作
8 . 函数
如果你计划通过自己来处理大量复杂查询,函数是很有帮助的。

9 . 视图
为了简化复杂查询,你可以创建视图来组合多个表和过滤数据.
10. 安全性
描述访问数据库时所需的身份验证、授权等安全机制。

11.备份与恢复策略
这里将描述关于如何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以及在灾难发生后,如何快速有效地还原数据库到正常状态。

12.附录
1) 本文档涉及附件:
- 数据库ERD(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
- 存储过程代码示例
2)法律名词及注释:
在此列出所有可能会遇到并需要解释或参考的法律术语,并提供相应注释说明。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介绍
数据库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数据
存储和管理的方式。

本文档旨在提供数据库设计的说明,旨在帮助
开发人员和项目组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原则、架构和实现细节。

本文
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概述、目标、关键概念和设计原则。

一、概述
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系统需求和业务逻辑,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的过程。

它主要关注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
致性和可持续性。

数据库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系统性能、数据安全和用户体验。

二、目标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
1. 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库设计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
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数据的高效访问和查询:数据库设计要考虑数据的访问和查询,使得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

3. 数据存储和管理的灵活性:数据库设计要灵活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变化,方便后续的数据库维护和升级。

4. 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库设计要考虑数据的安全,包括对数据的保护、备份和恢复等措施。

5. 数据库性能的优化:数据库设计要优化查询和存储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处理能力。

三、关键概念
在数据库设计中,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
1. 实体:表示系统中具体的对象或事物,如用户、产品、订单等。

2. 属性:实体的特征或属性,如用户的姓名、年龄、产品的价格、描述等。

3. 关系: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如用户与订单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

鸿蒙开发 关系型数据库使用方法

鸿蒙开发 关系型数据库使用方法

鸿蒙开发关系型数据库使用方法摘要:一、鸿蒙开发简介二、关系型数据库概述三、关系型数据库在鸿蒙开发中的应用四、鸿蒙开发中关系型数据库的使用方法1.数据表设计2.数据库创建3.数据操作4.数据查询5.数据库管理五、实战案例分享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鸿蒙开发简介鸿蒙开发是华为公司推出的一款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它具有高性能、低功耗、高安全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物联网等领域。

在鸿蒙开发中,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十分重要,它可以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为开发者提供便捷的数据操作手段。

二、关系型数据库概述关系型数据库(RDBMS)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并通过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进行数据操作。

关系型数据库具有数据一致性、可扩展性、易于维护等优点,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完整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三、关系型数据库在鸿蒙开发中的应用在鸿蒙开发中,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如用户信息、订单信息等。

通过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开发者可以方便地实现数据同步、数据共享、数据分析等功能,提高应用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四、鸿蒙开发中关系型数据库的使用方法1.数据表设计在鸿蒙开发中,首先需要对数据表进行设计。

根据业务需求,确定表结构、字段类型、主键和外键等。

设计合理的数据表结构有利于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和数据管理的便捷性。

2.数据库创建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PostgreSQL等)创建数据库。

在创建数据库时,需设置数据库名称、字符集、存储引擎等参数。

3.数据操作鸿蒙开发中,数据操作主要包括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等。

通过SQL语句实现数据操作,如INSERT、UPDATE、DELETE和SELECT等。

4.数据查询数据查询是关系型数据库的核心功能之一。

在鸿蒙开发中,可以使用SQL 语句进行数据查询,如SELECT语句。

通过编写高效的查询语句,可以提高数据检索的速度和准确性。

设计模式之数据库设计

设计模式之数据库设计

设计模式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还是软件系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库设计可以分为合理的设计和不合理的设计。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维护性,而不合理的设计则会导致数据的错误和不一致性、缺乏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以及维护困难等问题。

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学会识别并使用最佳的数据库设计模式来实现高效的数据库系统。

本文就来介绍一些常用的设计模式。

1. 实体-关系模型(ERM)实体-关系模型(ERM)是一个用于表示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化模型。

ERM旨在帮助设计人员理解实体间的关系和数据如何流动。

ERM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库设计中,并且对于所有种类的数据库都适用,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NoSQL数据库。

ERM通常包含以下类型的实体:- 实体:它是现实世界的对象或概念,如人、物、事件等。

- 属性:它是实体的特征,如人的姓名、年龄等。

- 关系:它表示实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如雇用关系、产权关系等。

ERM模型可用于设计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和SQLite。

在设计ERM模型时,您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模型的准确性:ER模型应该反映现实世界,准确地反映实体之间的联系。

- 数据的完整性:ER模型应该保护数据免受错误或不当更改。

- 数据的可访问性:ER模型应该允许各种用户获取其需要的数据。

- 数据的可扩展性:ERM模型应该能够适应未来所需的任何更改或扩展。

2. 范式模型范式模型是关系型数据库中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

范式模型旨在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减小数据冗余和避免数据异常。

范式模型分为六个不同的范式等级(从第一范式到第六范式)。

其中,第一范式最低,第六范式最高。

设计人员应该选择满足需求的最低范式等级。

最常见的范式等级是第三范式,它具有良好的平衡性,既不会引入大量冗余数据,同时还能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读取性能,可能需要在三范式之外的范式等级中选择最高的范式。

数据库设计文档范本

数据库设计文档范本

数据库设计文档范本数据库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涉及到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还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为了确保数据库设计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编写数据库设计文档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个数据库设计文档的范本,以供参考。

一、引言数据库设计文档旨在描述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组织方式和设计原则。

本文档对所设计的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规划,并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对象定义。

二、需求分析在数据库设计之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以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该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列出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操作流程。

2. 性能需求:包括响应时间、并发访问量、数据存储容量等方面的要求。

三、概念设计概念设计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实体-关系图(ER图)和实体间关系的定义。

下面是一个示例:```实体:Employee(员工)属性:员工编号(EmployeeID)、姓名(Name)、性别(Gender)、...实体:Department(部门)属性:部门编号(DepartmentID)、部门名称(DepartmentName)、...关系:Employee - Department(员工 - 部门)关系属性:任职岗位(Position)、入职日期(HireDate)、...```四、逻辑设计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主要包括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对象的定义。

下面是一个示例:```数据模型:关系模型(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表:Employee(员工)字段:员工编号(EmployeeID,主键)、姓名(Name)、性别(Gender)、...表:Department(部门)字段:部门编号(DepartmentID,主键)、部门名称(DepartmentName)、...关系:员工 - 部门外键:DepartmentID(关联Department表的主键)```五、物理设计物理设计将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主要包括数据库表的物理实现和索引策略。

数据库设计决策怎么写范文

数据库设计决策怎么写范文

数据库设计决策怎么写范文
数据库设计决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和决策。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决策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结构、关系、完整性、性能、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关于数据库设计决策的范文,供参考: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决策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到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

根据公司的业务需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高效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数据库系统。

在数据库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数据的结构化和关联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我们决定采用关系型数据库作为我们的数据库系统,因为关系型数据库能够提供良好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关联性,能够满足我们的业务需求。

在数据库设计决策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的性能和安全性。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我们决定采用合适的索引和查询优化策略,以确保数据库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查询请求。

同时,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我们决定采用权限管理和加密技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的扩展性和备份策略。

在数据
库设计决策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未来业务的扩展和增长,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方便扩展的数据库架构。

同时,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备份和恢复策略,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总的来说,数据库设计决策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和决策,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数据特点、性能、安全性、扩展性和备份策略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决策,我们能够设计出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库系统,以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和未来的发展。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1、用户需求分析:首先需要了解客户所需要的数据库的应用背景,
包括存储的数据的功能,以及数据库所需要进行的各项功能和运算,分析
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关系,从而明确出用户需求,为后续数据库设计提供依据。

2、确定逻辑模型: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ER模型,确定实体和
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实体的属性,形成逻辑模型,此逻辑模
型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步骤。

3、确定数据字典:确定数据字典,定义每一个属性的属性名称、属
性类型以及键的类型,确定每一个实体的主键,并且定义属性及其属性之
间的关系,以及各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4、确定完整性约束:确定完整性约束,包括主键约束、外键约束、
参照完整性等,以及实体与实体之间可能存在的业务约束,确保数据库中
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5、设计物理结构:将建立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针对不同的
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数据库设计工具建立出恰当的索引、表等物理结构,使之能够被系统所识别并支持。

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来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数据库系统。

它采用表格的形式表示数据,并通过表格之间的关联来实现数据的高效查询和管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介绍其核心概念、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

1. 关系数据库的核心概念1.1 表格和关系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在表格中,每个表格由若干列和若干行组成。

每一列代表一个数据字段,每一行代表一个数据记录。

表格之间可以建立关系,通过定义外键约束来指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1.2 主键和外键主键是表格中唯一识别每条记录的字段,它的值必须是唯一且非空的。

外键是指一个表格中的字段引用了另一个表格中的主键,用于建立两个表格之间的关联。

1.3 视图视图是由一个或多个表格生成的虚拟表格,它可以隐藏底层数据结构的复杂性,并提供更简化和高效的数据访问接口。

视图可以用于数据查询、数据过滤和数据修改等操作。

2.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原则2.1 原子性每个字段要保持原子性,即每个字段只包含一个值。

这样可以简化数据的操作和查询,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2 唯一性每张表格应该具有唯一的主键,以保证每条记录的唯一性。

这样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提高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2.3 一致性数据在各个表格之间应该保持一致性,即通过定义外键约束来约束数据的关联关系。

这样可以避免数据的混乱和不一致,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4 数据分离不同种类的数据应该放在不同的表格中,避免数据的混杂和复杂性。

通过合理划分表格和定义关联关系,可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易用性。

3. 关系型数据库的实施步骤3.1 需求分析在设计关系型数据库之前,需要先进行需求分析,明确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数据需求。

此阶段需要和用户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并识别出主要实体、属性和关系。

3.2 数据建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可以进行数据建模。

数据建模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映射到关系模型中的一个过程。

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

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

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一、简介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主要涉及到关系型数据库中表的设计和规划,包括表结构、属性和约束的定义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的建立。

合理的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可维护性和扩展性,从而更好地支持应用程序的需求。

二、数据库关系模式的基本概念1. 关系模式关系模式是指关系型数据库中某个表的结构和属性的抽象定义。

关系模式由表名、属性名和属性类型组成,其中属性名是表中的列名,属性类型是列的数据类型。

2. 属性属性是关系模式中的列,它们定义了表中存储的数据的类型和约束。

不同的属性可以有不同的数据类型,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等。

3. 主键主键是一个或多个属性的组合,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条记录。

主键的值在表中是唯一且不重复的,可以用来快速获取和更新数据。

4. 外键外键是一个或多个属性,用于与另一个表中的主键建立关联。

外键可以用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关联表之间的数据的正确性。

三、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的步骤1. 确定需求在设计数据库关系模式之前,需要对应用程序的需求进行分析和理解。

明确需要存储的数据类型和关系,确定数据库的功能和目标。

2. 划分实体根据需求,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实体,每个实体代表一个独立的概念和对象。

通过将数据分解为不同的实体,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重复,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3. 设计属性为每个实体设计属性,确定每个属性的数据类型和约束。

属性的设计应符合实际需求,并尽可能避免冗余和重复。

4. 确定主键和外键对每个实体确定主键和外键。

主键用于唯一标识每个实体的记录,外键用于建立实体之间的关系和约束。

5. 设计关系根据实体之间的关系,设计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定义了实体之间的连接和约束,包括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和多对多关系等。

6. 优化性能在设计数据库关系模式时,需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可以通过使用索引、优化查询语句和合理划分表等方式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与分析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与分析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笔记1、实体关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简称E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概念设计模型。

它将现实世界的信息结构统一用属性、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来描述。

●实体 (Entity)。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联系。

●属性 (Attribute)。

属性为实体的某一方面特征的抽象表示。

如教师实体可由教师编号、姓名、年龄、性别、职称等属性来刻画。

●域 (Domain)。

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属性的域。

如:教师实体中,属性性别的域为男和女。

●主码 (Primary Key)。

码也称关键字,它是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集。

如:教师实体的主码为教师编号。

●联系 (Relationship)。

现实世界的事物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必然要在信息世界中得到反映。

事物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体内部的联系,如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即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

2、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1:1 联系:如果对于A中的一个实体,B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其发生联系,反之,B中的每一实体至多对应A中一个实体,则称A与B是1:1联系。

●1:n 联系:如果对于A中的每一实体,实体B中有一个以上实体与之发生联系,反之,B中的每一实体至多只能对应于A中的一个实体,则称A与B是1:n联系。

●m:n 联系:如果A中至少有一实体对应于B中一个以上实体,反之,B中也至少有一个实体对应于A中一个以上实体,则称A与B为m:n联系。

3、实体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ER图是直观表示概念模型的工具,ER图的基本思想就是分别用矩形框、椭圆形框和菱形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使用无向边将属性与其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并将联系分别和有关实体相连接,注明联系类型4、设计局部ER图[例6.1]在简单的教务管理系统中,有如下语义约束:●一个学生可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被多个学生选修。

数据库详细设计范文

数据库详细设计范文

数据库详细设计范文1.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在逻辑模型设计中,需要定义数据库中的所有实体和属性,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

此外,还需要确定实体的主键和外键。

2.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是根据逻辑模型设计的结果,将其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直接支持的物理模式,也就是关系模式。

物理模型设计可以采用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络模型或者面向对象模型等。

在物理模型设计中,需要将逻辑模型中的实体和属性转换为数据库中的表和字段,并确定它们的数据类型、长度、约束等。

此外,还需要确定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如主外键关系,以及索引的创建和优化策略。

3.表结构设计:表结构设计是指定义数据库中的表以及表中的字段、数据类型、长度、约束等信息。

在表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需求分析和逻辑模型设计的结果,将实体和属性转换为表和字段。

在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字段的数据类型及其长度,如整型、字符型、日期型等,以及采用何种约束,如唯一约束、非空约束等。

此外,还需要确定表的主键和外键,以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4.数据库安全设计:数据库安全设计是指确定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和安全策略,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

在数据库安全设计中,需要定义用户和角色,并为其分配不同的权限。

在数据库安全设计中,需要考虑用户的认证和授权机制,如用户名和密码的设置,以及用户的访问权限。

此外,还需要定义访问控制策略,如访问控制列表(ACL)、视图等。

5.数据库性能设计:数据库性能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物理模型设计、索引的创建、查询优化等手段,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在数据库性能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库的存储结构、索引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查询的优化等。

在数据库性能设计中,可以使用分区表、分布式数据库、缓存技术等来提高数据库的并发性和响应速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维护和优化数据库,如重新组织索引、收集统计信息等手段,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总结:数据库详细设计是对数据库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包括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表结构设计、数据库安全设计和数据库性能设计等内容。

一个典型的数据库设计实例

一个典型的数据库设计实例

一个典型的数据库设计实例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考虑一个在线购物的商城,该商城销售各种商品,包括衣服、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

首先,我们需要设计数据库的实体关系图(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简称ERD)以及相应的表结构。

2.商品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将存储所有的商品信息,包括名称、价格、库存等。

3.订单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将存储用户的订单信息,包括订单号、下单时间、收货地址等。

4.购物车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将存储用户的购物车信息,包括商品ID、数量等。

5.支付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将存储用户的支付信息,包括支付方式、支付金额等。

在设计这些模块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实体之间的关系:用户可以下订单,订单可以包含多个商品,商品可以存在于购物车中。

2.数据的一致性:需要确保订单中的商品数量不超过库存数量,并且用户的支付金额要与订单金额一致。

3.数据的安全性:需要对用户的密码进行加密存储,并确保用户的支付信息不被泄露。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说明每个模块的表结构和关系。

2.商品模块:包括商品表,其中包含以下字段:商品ID、名称、价格、库存。

商品ID是主键。

3.订单模块:包括订单表,其中包含以下字段:订单ID、用户ID、下单时间、收货地址。

订单ID是主键,用户ID是外键。

4.购物车模块:包括购物车表,其中包含以下字段:购物车ID、用户ID、商品ID、数量。

购物车ID是主键,用户ID和商品ID是外键。

5.支付模块:包括支付表,其中包含以下字段:支付ID、订单ID、支付方式、支付金额。

支付ID是主键,订单ID是外键。

在这个数据库设计示例中,我们考虑了用户、商品、订单、购物车和支付这五个模块,并设计了相应的表结构和关系。

通过这个数据库设计,可以实现用户的注册、登录、购物、下单和支付等功能。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的数据库设计可能更加复杂,需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书完整版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书完整版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书完整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和设计决策,并提供数据库设计的完整说明。

数据库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负责定义和组织数据库,以满足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

本文档将涵盖数据库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模型、表结构、数据类型、数据关系等。

2.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它描述了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在本项目中,我们选择采用关系型数据模型,并使用实体-关系(ER)模型进行建模。

ER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实体、属性和关系的图形化工具。

2.1 实体在数据库设计中,实体是指具有实际存在的事物或对象,可以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

根据我们的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实体:•用户(User)•商品(Product)•订单(Order)•地址(Address)•…每个实体都有一组属性,用于描述实体的特征和属性。

例如,用户实体可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属性。

2.2 关系关系用来描述实体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在本项目中,我们确定了以下关系:•用户与商品之间的购买关系(购买关系)•用户与订单之间的关系(下单关系)•用户与地址之间的关系(收货地址关系)•…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

通过定义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3. 表结构表结构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定义了数据库中的表和字段的结构和类型。

每个表都有一个主键,用来唯一标识表中的记录。

以下是我们设计的部分表结构示例:3.1 用户表(User)字段名类型描述id INT用户IDname VARCHAR(50)用户姓名gender VARCHAR(10)用户性别age INT用户年龄…3.2 商品表(Product)字段名类型描述id INT商品ID name VARCHAR(100)商品名称price DECIMAL(10,2)商品价格description TEXT商品描述…3.3 订单表(Order)字段名类型描述id INT订单ID user_id INT用户ID product_id INT商品ID quantity INT商品数量total_price DECIMAL(10,2)订单总价…4. 数据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是指用于存储数据的特定格式。

后端开发知识:数据库设计中的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后端开发知识:数据库设计中的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后端开发知识:数据库设计中的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对于企业和开发者来说,如何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而数据库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目前大多数数据库可以被划分为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两大类,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一、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最为经典的数据库类型之一。

它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将数据存储在结构化表格中,并且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和约束。

在关系型数据中,表格通常称作表或关系,表中的每一行称为记录或元组,列则为属性或字段。

关系型数据库是以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为基础的传统事务型数据库。

优点1.保证数据一致性进过多年的发展,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拥有了非常成熟稳定的事务管理机制,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尤其是在高并发业务中,只要开发者正确地设计了事务处理,关系型数据库可以完美地保证并发访问的数据正确性和安全性。

2.灵活的查询方式关系型数据库使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查询语句,支持强大、灵活的数据检索功能。

通过SQL语句,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并且在一些规模较小的数据管理应用中,这种查询方式已经足够高效,不需要过于复杂的业务逻辑。

3.数据的可维护性高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根据需求对表结构和数据进行修改和维护,保持数据的高可用性。

同时,由于关系模型本身就是高度规范化的,所以它容易被理解和改变,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更好地设计和实现数据库结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缺点1.不适合分布式架构关系型数据库需要在一个独立的服务器上提供服务,有很强的中心化特征,这意味着无法轻松地实现分布式架构。

同时,关系型数据库面对大量的读写请求时,无法快速扩展到多个服务器来提高运行的效率。

软件开发中的数据库介绍

软件开发中的数据库介绍

软件开发中的数据库介绍在软件开发中,数据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可以用来存储和管理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数据。

数据库的选择和设计对于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维护性有非常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在软件开发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以及如何选择数据库和设计数据库架构。

一、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最常见的一种。

它们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并使用 SQL 语言查询和操作数据。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ySQL、PostgreSQL、Oracle 和 SQL Server 等。

MySQL 是一个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被广泛用于 Web 应用程序开发中。

PostgreSQL 也是一个开源关系型数据库,它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数据库引擎。

Oracle 和 SQL Server 是商业数据库,它们通常被用于大型企业级应用程序的开发。

关系型数据库有很多优点,包括数据结构简单、数据一致性高、事务支持以及成熟的工具和支持。

然而,它们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不灵活、性能受限、扩展性不好等。

在选择关系型数据库时,需要考虑到应用程序的使用需求、性能和可扩展性等。

二、非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是一种新型数据库,它们使用非关系型数据存储,比如键-值对、文档、列族、图形等。

相对于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更灵活、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更高的性能。

常见的 NoSQL 数据库包括 MongoDB、Cassandra、Redis 和 Amazon DynamoDB 等。

MongoDB 是一种文档型数据库,它被认为是最流行的 NoSQL 数据库之一。

它支持灵活的数据结构和查询,适用于 Web 应用程序和分布式应用程序开发。

Cassandra 是一个具有高可扩展性的数据库,它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并支持多个数据中心和虚拟节点。

Redis 是一种内存库,具有快速查询和缓存能力。

Amazon DynamoDB 是 AWS 提供的一种全自动 NoSQL 数据库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给开发者看的关系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一个软件项目成功的基石。

很多从业人员都认为,数据库设计其实不那么重要。

现实中的情景也相当雷同,开发人员的数量是数据库设计人员的数倍。

多数人使用数据库中的一部分,所以也会把数据库设计想的如此简单。

其实不然,数据库设计也是门学问。

数据库设计,一个软件项目成功的基石。

很多从业人员都认为,数据库设计其实不那么重要。

现实中的情景也相当雷同,开发人员的数量是数据库设计人员的数倍。

多数人使用数据库中的一部分,所以也会把数据库设计想的如此简单。

其实不然,数据库设计也是门学问。

从笔者的经历看来,笔者更赞成在项目早期由开发者进行数据库设计(后期调优需要DBA)。

根据笔者的项目经验,一个精通OOP和ORM的开发者,设计的数据库往往更为合理,更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如果追其原因,笔者个人猜测是因为数据库的规范化,与OO的部分思想雷同(如内聚)。

而DBA,设计的数据库的优势是能将DBMS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能够使用SQL和DBMS实现很多程序实现的逻辑,与开发者相比,DBA优化过的数据库更为高效和稳定。

如标题所示,本文旨在分享一名开发者的数据库设计经验,并不涉及复杂的SQL语句或 DBMS使用,因此也不会局限到某种DBMS产品上。

真切地希望这篇文章对开发者能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帮助笔者查漏补缺。

一 Codd的RDBMS12法则——RDBMS的起源Edgar Frank Codd(埃德加·弗兰克·科德)被誉为“关系数据库之父”,并因为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于1981年获图灵奖。

在1985 年,Codd 博士发布了12条规则,这些规则简明的定义出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的理念,它们被作为所有关系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指导性方针。

1.信息法则关系数据库中的所有信息都用唯一的一种方式表示——表中的值。

2.保证访问法则依靠表名、主键值和列名的组合,保证能访问每个数据项。

3.空值的系统化处理支持空值(NULL),以系统化的方式处理空值,空值不依赖于数据类型。

4.基于关系模型的动态联机目录数据库的描述应该是自描述的,在逻辑级别上和普通数据采用同样的表示方式,即数据库必须含有描述该数据库结构的系统表或者数据库描述信息应该包含在用户可以访问的表中。

5.统一的数据子语言法则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可以支持几种语言和多种终端使用方式,但必须至少有一种语言,它的语句能够一某种定义良好的语法表示为字符串,并能全面地支持以下所有规则:数据定义、视图定义、数据操作、约束、授权以及事务。

(这种语言就是SQL)6.视图更新法则所有理论上可以更新的视图也可以由系统更新。

7.高级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把一个基础关系或派生关系作为单个操作对象处理的能力不仅适应于数据的检索,还适用于数据的插入、修改个删除,即在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中数据行被视作集合。

8.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不管数据库的数据在存储表示或访问方式上怎么变化,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都保持着逻辑上的不变性。

9.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对表做了理论上不会损害信息的改变时,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都会保持逻辑上的不变性。

10.数据完整性的独立性专用于某个关系型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必须可以用关系数据库子语言定义,而且可以存储在数据目录中,而非程序中。

11.分布独立性不管数据在物理是否分布式存储,或者任何时候改变分布策略,RDBMS的数据操纵子语言必须能使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保持逻辑上的不变性。

12.非破坏性法则如果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支持某种低级(一次处理单个记录)语言,那么这个低级语言不能违反或绕过更高级语言(一次处理多个记录)规定的完整性法则或约束,即用户不能以任何方式违反数据库的约束。

二关系型数据库设计阶段(一)规划阶段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数据库,使用哪种类型的数据库,使用哪个数据库产品。

(二)概念阶段概念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并分析需求。

识别需求,主要是识别数据实体和业务规则。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数据库的主要包括业务数据和非业务数据,而业务数据的定义,则依赖于在此阶段对用户需求的分析。

需要尽量识别业务实体和业务规则,对系统的整体有初步的认识,并理解数据的流动过程。

理论上,该阶段将参考或产出多种文档,比如“用例图”,“数据流图”以及其他一些项目文档。

如果能够在该阶段产出这些成果,无疑将会对后期进行莫大的帮助。

当然,很多文档已超出数据库设计者的考虑范围。

而且,如果你并不精通该领域以及用户的业务,那么请放弃自己独立完成用户需求分析的想法。

用户并不是技术专家,而当你自身不能扮演“业务顾问”的角色时,请你选择与项目组的相关人员合作,或者将其视为风险呈报给PM。

再次强调,大多数情况,用户只是行业从业者,而非职业技术人员,我们仅仅从用户那里收集需求,而非依赖于用户的知识。

记录用户需求时,可以使用一些技巧,当然这部分内容有些可能会超出数据库设计人员的职责:∙努力维护一系列包含了系统设计和规格说明信息的文档,如会议记录、访谈记录、关键用户期望、功能规格、技术规格、测试规格等。

∙频繁与干系人沟通并收集反馈。

∙标记出你自己添加的,不属于客户要求的,未决内容。

∙与所有关键干系人尽快确认项目范围,并力求冻结需求。

此外,必须严谨处理业务规则,并详细记录。

在之后的阶段,将会根据这些业务规则进行设计。

当该阶段结束时,你应该能够回答以下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数据该被怎样使用?∙哪些规则控制着数据的使用?∙谁会使用何种数据?∙客户想在核心功能界面或者报表上看到哪些内容?∙数据现在在哪里?∙数据是否与其他系统有交互、集成或同步?∙主题数据有哪些?∙核心数据价值几何,对可靠性的要求程度?并且得到如下信息:∙实体和关系∙属性和域∙可以在数据库中强制执行的业务规则∙需要使用数据库的业务过程(三)逻辑阶段逻辑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绘制E-R图,或者说是建模。

建模工具很多,有不同的图形表示方法和软件。

这些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并非关键,笔者也不建议读者花大量时间在建模方法的选择上。

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E-R图足以描述实体间的关系。

建模关键是思想而不是工具,软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识别实体关系才是本阶段的重点。

除了实体关系,我们还应该考虑属性的域(值类型、范围、约束)(四)实现阶段实现阶段主要针对选择的RDBMS定义E-R图对应的表,考虑属性类型和范围以及约束。

(五)物理阶段物理阶段是一个验证并调优的阶段,是在实际物理设备上部署数据库,并进行测试和调优。

三设计原则(一)降低对数据库功能的依赖功能应该由程序实现,而非DB实现。

原因在于,如果功能由DB实现时,一旦更换的DBMS不如之前的系统强大,不能实现某些功能,这时我们将不得不去修改代码。

所以,为了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功能应该有程序实现,数据库仅仅负责数据的存储,以达到最低的耦合。

(二)定义实体关系的原则当定义一个实体与其他实体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量如下:∙牵涉到的实体识别出关系所涉及的所有实体。

∙所有权考虑一个实体“拥有”另一个实体的情况。

∙基数考量一个实体的实例和另一个实体实例关联的数量。

关系与表数量∙描述1:1关系最少需要1张表。

∙描述1:n关系最少需要2张表。

∙描述n:n关系最少需要3张表。

(三)列意味着唯一的值如果表示坐标(0,0),应该使用两列表示,而不是将“0,0”放在1个列中。

(四)列的顺序列的顺序对于表来说无关紧要,但是从习惯上来说,采用“主键+外键+实体数据+非实体数据”这样的顺序对列进行排序显然能得到比较好的可读性。

(五)定义主键和外键数据表必须定义主键和外键(如果有外键)。

定义主键和外键不仅是RDBMS的要求,同时也是开发的要求。

几乎所有的代码生成器都需要这些信息来生成常用方法的代码(包括SQL文和引用),所以,定义主键和外键在开发阶段是必须的。

之所以说在开发阶段是必须的是因为,有不少团队出于性能考虑会在进行大量测试后,在保证参照完整性不会出现大的缺陷后,会删除掉DB的所有外键,以达到最优性能。

笔者认为,在性能没有出现问题时应该保留外键,而即便性能真的出现问题,也应该对SQL文进行优化,而非放弃外键约束。

(六)选择键1 人工键与自然键人工健——实体的非自然属性,根据需要由人强加的,如GUID,其对实体毫无意义;自然健——实体的自然属性,如身份证编号。

人工键的好处:∙键值永远不变∙永远是单列存储人工键的缺点:∙因为人工键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唯一值,所以不能通过人工键来避免重复行。

笔者建议全部使用人工键。

原因如下:∙在设计阶段我们无法预测到代码真正需要的值,所以干脆放弃猜测键,而使用人工键。

∙人工键复杂处理实体关系,而不负责任何属性描述,这样的设计使得实体关系与实体内容得到高度解耦,这样做的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笔者的另一个建议是——每张表都需要有一个对用户而言有意义的自然键,在特殊情况下也许找不到这样一个项,此时可以使用复合键。

这个键我在程序中并不会使用其作为唯一标识,但是却可以在对数据库直接进行查询时使用。

使用人工键的另一根弊端,主要源自对查询性能的考量,因此选择人工键的形式(列的类型)很重要:∙自增值类型由于类型轻巧查询效率更好,但取值有限。

∙GUID 查询效率不如值类型,但是取值无限,且对开发人员更加亲切。

2 智能健与非智能键智能键——键值包含额外信息,其根据某种约定好的编码规范进行编码,从键值本身可以获取某些信息;非智能键,单纯的无意义键值,如自增的数字或GUID。

智能键是一把双刃剑,开发人员偏爱这种包含信息的键值,程序盼望着其中潜在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或者设计者则讨厌这种智能键,原因也是很显然的,智能键对数据库是潜在的风险。

前面提到,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之一是不要把具有独立意义的值的组合实现到一个单一的列中,应该使用多个独立的列。

数据库设计者,更希望开发人员通过拼接多个列来得到智能键,即以复合主键的形式给开发人员使用,而不是将一个列的值分解后使用。

开发人员应该接受这种数据库设计,但是很多开发者却想不明白两者的优略。

笔者认为,使用单一列实现智能键存在这样一个风险,就是我们可能在设计阶段无法预期到编码规则可能会在后期发生变化。

比如,构成智能键的局部键的值用完而引起规则变化或者长度变化,这种编码规则的变化对于程序的有效性验证与智能键解析是破坏性的,这是系统运维人员最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笔者建议如果需要智能键,请在业务逻辑层封装(使用只读属性),不要再持久化层实现,以避免上述问题。

(七)是否允许NULL关于NULL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几个特性:∙任何值和NULL拼接后都为NULL。

∙所有与NULL进行的数学操作都返回NULL。

∙引入NULL后,逻辑不易处理。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允许列为空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受到我们的开发语言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